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78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背景技术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身电子产品的盛行,对于轻薄短小、耗电量低的显示器的需求是日益增加。其中,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以其耗电量低、发热量少、重量轻、以及非辐射性等等优点,经常被使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中,并且已逐渐地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old Cathode Tube Display,CRT Display)。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是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Panel)、以及一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其中,液晶面板是主要具有两基板、以及一夹设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而背光模组是可将来自一光源的光线均匀地分布在液晶面板的表面。传统上,背光模组是以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来作为光源。
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为习知技术的背光模组1,以一侧光式(EdgeType)背光模组1为例,主要包含至少一光源11、一第一导光板12、一反射板13、以及复数光学膜片14(141,142,143)。
光源11是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2的一侧,光源11是发出光线并入射至第一导光板12。其中光源11可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或一冷阴极灯管。第一导光板12的一侧是具有复数印刷网点121,可用以破坏光线于第一导光板12内的全反射,使得光线自第一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2射出到复数光学膜片14。
光学膜片14是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2侧。通常,复数光学膜片14可包含一下扩散片141、一棱镜片142以及一上扩散片143。当然,光学膜片14的数量、种类与设置的顺序可依各个厂商的设计而改变。光线通过复数光学膜片14后,即可提供给液晶面板一均匀的背光源。
由图1中可知,第一导光板12约占了背光模组1的二分之一厚度,为了符合消费者喜欢电子产品愈来愈轻薄短小的趋势,业者无不积极地想减少背光模组1的厚度。
由于第一导光板12的厚度是与光源11的大小相关,例如冷阴极灯管的直径及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均与第一导光板12的厚度有关,因此,不论光源11是采用冷阴极灯管或是发光二极管,第一导光板12的厚度总是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第一导光板12的厚度愈厚,成本也就愈高。
再者,如何于大尺寸的背光模组1中,顺利地让光源11有效地散热则成了另外一问题。尤其当光源11是复数个发光二极管LEDs时,各个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发热问题更是令业者相当头痛。这是因为光源11与第一导光板12及光学膜片14的位置相当接近,因此习知的技术中无法提供一种有效的散热手段,来协助光源散热。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解决第一导光板太厚以及光源的散热问题便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减少第一导光板的厚度以及能解决光源散热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发光腔体、至少一第一光纤以及一第一导光板,其中,该第一发光腔体是具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光源是容置于该第一发光腔体内,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该第一开口,该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腔体的内壁是具有一反射层。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腔体是呈球体、椭圆体或长方体。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光源是为至少一冷阴极灯管或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含一散热座,该第一光源是设置于该散热座。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含一聚焦透镜,是邻设于该第一开口。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含一第二发光腔体及一第二光源,该第二发光腔体是邻设于该第一发光腔体并具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光源是容置于该第二发光腔体。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第二光纤,其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二开口,该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含一光纤架,该光纤架是具有一第一穿孔,该光纤架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是连结于该第一穿孔。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含一光纤架,该光纤架是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该光纤架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二穿孔。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导光板是包含复数第一连结部,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一连结部连结。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导光板是包含复数第二连结部,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二连结部连结。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含一第二导光板及一第二光纤,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第一开口,该第二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更包含一另一液晶显示面板,是邻设于该第二导光板。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发光腔体,是具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光源是容置于该第一发光腔体内;至少一第一光纤,其一端是连结于该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腔体的内壁是具有一反射层。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腔体是呈球体、椭圆体或长方体。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光源是为至少一冷阴极灯管或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散热座,该第一光源是设置于该散热座。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扩散板,是设置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一光源之间。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聚焦透镜,是邻设于该第一开口。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第二发光腔体及一第二光源,该第二发光腔体是邻设于该第一发光腔体并具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光源是容置于该第二发光腔体。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更包含至少一第二光纤,其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二开口,该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光纤架,是具有一第一穿孔,该光纤架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是连结于该第一穿孔。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光纤架是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二穿孔。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导光板是包含复数第一连结部,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一连结部连结。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导光板是包含复数第二连结部,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二连结部连结。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第二导光板及一第二光纤,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第一开口,该第二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组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发光腔体、至少一第一光纤以及一第一导光板。第一发光腔体是具有一第一开口,第一光源是容置于第一发光腔体内。第一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第一开口。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液晶显示面板是设置于背光模组的一侧。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发光腔体、至少一第一光纤以及一第一导光板。第一发光腔体是具有一第一开口,第一光源是容置于第一发光腔体内。第一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第一开口。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第一光纤的另一端。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因依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是利用光纤将发光腔体内的光线,传递至第一导光板。与习知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利用光纤来传递光线,是具有减少光线的损耗的优点。另外,由于利用光纤来传递光线至第一导光板,因此第一导光板的厚度也可因此而大幅减少,故也能降低第一导光板的材料成本。再者,光源是设置于发光腔体内可延长混光距离,故可放宽对单个光源的波峰波长的要求,进而降低采购原料的成本,再加上光源是远离光学膜片,光源的散热问题也得以解决。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为习知技术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2是为本发明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3是为由图2中的观看角度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示意图。
图5是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8是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示意图。
图9是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10是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11是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12是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1背光模组11光源12第一导光板 121印刷网点122出光面13反射板14光学膜片 141下扩散片142棱镜片143上扩散片20液晶显示装置 21第一导光板211反射层22第一表面23第二表面 24嵌合部25网点 30,30’背光模组31第一光源 31’第二光源
32第一发光腔体 32’第二发光腔体321第一开口 321’第二开口322反射层33第一光纤33’第二光纤 331一端332另一端34第一导光板341第一连结部342第二连结部35散热板 36扩散板37聚焦透镜 38光纤架381第一穿孔 382第二穿孔39第二导光板 40,40’液晶显示面板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其中图3是为由图2中的观看角度的液晶显示装置20的一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20是包含一背光模组30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40(如图2所示虚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40是主要具有两基板、以及一夹设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而背光模组30是可将来自一光源的光线均匀地分布到液晶显示面板40。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0是包含一第一光源31、一第一发光腔体32、至少一第一光纤33以及一第一导光板34。
第一光源31可为一点光源或为一线光源,例如为一发光二极管或一荧光灯管。当发光强度足够时,可以只用一个第一光源31,例如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30是以具有复数第一光源31为例,第一光源31是分别可为一发光二极管组件(led device)或为一发光二极管裸晶(die),且为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组件或裸晶,以混光发出白光,数量则不限定。第一光源31是设置在一散热板35上,藉由散热板35来协助第一光源31散热。
第一发光腔体32是具有一第一开口321,除了第一光源31容置于第一发光腔体32内,散热板35也可容置于第一发光腔体32内。第一发光腔体32的形状是可呈中空的球体、椭圆体、长方体或其它中空的腔体。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腔体32的内壁是具有一反射层322,用以反射第一光源31所发出的光线,可提高光线利用率。其中,反射层322的材质可为硫酸钡(BaSO4)或二氧化钛(TiO2),利用涂布制程而形成于第一发光腔体32的内壁,以使反射率大于90%(555nm下测定)。另外也可以将反射层322以贴附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发光腔体32的内壁。
第一光纤33的一端331是连结于第一开口321,另一端331则设置于第一导光板34。其中,第一光纤33是用以将第一发光腔体32中的光线传送出来,而第一光纤33的数量则可随实际产品设计而有所变化。图4中是以背光模组30具有一条第一光纤33为例,当然,背光模组30也可具有复数条第一光纤33(如图5所示),或是第一光纤3 3即代表一束光纤。须注意的是,第一光纤33与第一开口321的连结处,需要相当密合,以避免光线由第一开口321与第一光纤33之间的缝隙漏出。
藉由第一光纤33与第一发光腔体32及第一导光板34的连接,如此一来,第一光源31所发出的光线于第一发光腔体32中反射后,即可由第一开口321中将光线传递至第一导光板34的一侧。而入射至第一导光板34的位置,则可依第一光纤33的长度及设计来决定,当第一光纤33连结至第一导光板34的侧面时,则成了侧光式的背光模组30;若第一光纤33连结至第一导光板34的底面时,则可成为直下式的背光模组30。除了光线进入第一导光板34的位置可变化之外这个优点之外,本实施例中由于复数第一光源31是于第一发光腔体32先行混光,故具有足够的混光距离,才由第一光纤33将光线传递至第一导光板34。因此复数第一光源31之间的混光距离足够,故背光模组30可得到理想的混光结果,例如为红、绿及蓝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为第一光源31时,经混光后即可得到白光。而且背光模组30对于第一光源31为发光二极管时的波峰波长(peak wavelength)或主要波长(dominate wavelength)的要求即可不需太严格。也就是说,挑选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时,可放宽发光二极管的波长规格,例如原来只能选择目标波峰波长±3nm的发光二极管,但因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30的混光距离足够,则可放宽发光二极管的目标波峰波长±5nm或是更大的范围。如此一来,采购发光二极管晶粒的成本则可大幅降低。再者,由于利用第一光纤33来传递光线至第一导光板34,因此,第一导光板34的厚度也可因此而大幅减少,甚至可以是变成如第一光纤33的直径那样的薄,故也能降低第一导光板34的材料成本。
再请参考图5所示,背光模组30更可包含一扩散板36以及一聚焦透镜37,扩散板36是设置于第一开口321及第一光源31之间,聚焦透镜37是邻设于第一开口321。故,第一光源31所发出的大部份光线则先由扩散板36扩散混光,再经过聚焦透镜37以将光线聚集于第一光纤33的一端331,以利光线传递。
再请参考图3所示,背光模组30更可包含一光学膜片组(图中未示),例如为扩散膜以及增亮膜等等,设置于第一导光板34及液晶显示面板40之间,以提高光线利用率。
请参阅图6所示,以详细说明第一光纤33与第一导光板34的一种连结方式。其中,背光模组30更可包含一光纤架38,光纤架38是具有一第一穿孔381,光纤架38是邻设于第一导光板34,第一光纤33的另一端332是连结于第一穿孔381。
请参阅图7所示,则为第一光纤33与第一导光板34的另一种连结方式。其中,第一导光板34是包含复数第一连结部341,例如为一凹部或为一凸部。而第一光纤33的另一端332是与第一连结部341连结,连结方式可例如为黏合、套合(利用光纤的中空管体而与第一导光板3 4的凸部套合)、嵌合或其它固定形式。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以说明本发明背光模组30’的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8所示,背光模组30’更包含一第二光源31’以及一第二发光腔体32’。其中,第二发光腔体32’是邻设于第一发光腔体32并具有一第二开口321’,第二光源31’是容置于第二发光腔体32’。由第一发光腔体32及第二发光腔体32’所延伸出来的光纤是汇集成第一光纤33,以传递光线至第一导光板34。其中,第二光源31’可具有与第一光源31相同或不相同的发光波峰波长,以发出相同或不相同颜色的光。也就是说,由第二发光腔体32’所传递出来的光,可为已混光完成的光线(例如为白光),也可以是单色光,待传递至第一导光板34后再与第一发光腔体32的光线来进行混光。
请参阅图9所示,背光模组30’更可包含一第二光纤33’,第二光纤33’的一端是设置于第二开口321’,第一导光板34是设置于第二光纤33’的另一端。也就是说,第一发光腔体32及第二发光腔体32’各自具有一光纤来传递光线至第一导光板34。
请参阅图10所示,背光模组30’更可包含一光纤架38,同时具有第一穿孔381及第二穿孔382,第二光纤33’的另一端是设置于第二穿孔382。第一导光板34是包含复数第二连结部342,第二光纤33’的另一端是与第二连结部342连结。
接着,请参阅图11所示,请说明本发明背光模组3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11所示,背光模组30”更包含一第二光纤33’及一第二导光板39,第二光纤33’的一端是连结于第一开口321,第二导光板39是设置于第二光纤33’的另一端。
第一光源31所发出的光线于第一发光腔体32中反射后,即可由与第一开口321连结的第一光纤33及第二光纤33’,将光线分别传递至第一导光板34及第二导光板39。其中,与第一导光板34及与第二导光板39连结的光纤数量以及导光板的尺寸大小,可视实际使用所需而定。故第一光纤33的数量与第二光纤33’的数量可相同或不相同,第一导光板34及与第二导光板39的尺寸可相同或不相同。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导光板39的尺寸较小,因此连结至第二导光板39的第二光纤33’的数量也较小。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30”是具有第一导光板33及第二导光板39,故能应用于具有双显示屏幕的显示器中,例如手机、双屏幕监视器或是笔记型计算机等等。
另外,请参阅图12所示,其是为将背光模组30”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20’的一示意图,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中,液晶显示面板40是邻设于第一导光板34,另外,液晶显示装置20’更可包含另一液晶显示面板40’,其是邻设于第二导光板39,第一光源31所发出的光线,于第一发光腔体32内反射后,经由第一光纤33及第二光纤33’分别将光线传递至第一导光板34及第二导光板39,而第一导光板34及第二导光板39再将光线分别传递至液晶显示面板40,40’,故能形成具有双面显示屏幕的液晶显示装置2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是利用光纤将发光腔体内的光线,传递至第一导光板。与习知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利用光纤来传递光线,是具有减少光线的损耗的优点。另外,由于利用光纤来传递光线至第一导光板,因此第一导光板的厚度也可因此而大幅减少,故也能降低第一导光板的材料成本。再者,光源是设置于发光腔体内可延长混光距离,故可放宽对单个光源的波峰波长的要求,进而降低采购原料的成本,再加上光源是远离光学膜片,光源的散热问题也得以解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发光腔体、至少一第一光纤以及一第一导光板,其中,该第一发光腔体是具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光源是容置于该第一发光腔体内,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该第一开口,该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光腔体的内壁是具有一反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光腔体是呈球体、椭圆体或长方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光源是为至少一冷阴极灯管或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组更包含一散热座,该第一光源是设置于该散热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组更包含一聚焦透镜,是邻设于该第一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组更包含一第二发光腔体及一第二光源,该第二发光腔体是邻设于该第一发光腔体并具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光源是容置于该第二发光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第二光纤,其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二开口,该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组更包含一光纤架,该光纤架是具有一第一穿孔,该光纤架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是连结于该第一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组更包含一光纤架,该光纤架是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该光纤架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二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光板是包含复数第一连结部,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一连结部连结。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光板是包含复数第二连结部,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二连结部连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组更包含一第二导光板及一第二光纤,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第一开口,该第二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另一液晶显示面板,是邻设于该第二导光板。
1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发光腔体,是具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光源是容置于该第一发光腔体内;至少一第一光纤,其一端是连结于该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光腔体的内壁是具有一反射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光腔体是呈球体、椭圆体或长方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光源是为至少一冷阴极灯管或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散热座,该第一光源是设置于该散热座。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扩散板,是设置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一光源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聚焦透镜,是邻设于该第一开口。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二发光腔体及一第二光源,该第二发光腔体是邻设于该第一发光腔体并具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光源是容置于该第二发光腔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至少一第二光纤,其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二开口,该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光纤架,是具有一第一穿孔,该光纤架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是连结于该第一穿孔。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纤架是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二穿孔。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光板是包含复数第一连结部,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一连结部连结。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光板是包含复数个第二连结部,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二连结部连结。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二导光板及一第二光纤,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第一开口,该第二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该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组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该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发光腔体、至少一第一光纤以及一第一导光板。第一发光腔体是具有一第一开口,第一光源是容置于第一发光腔体内。第一光纤的一端是连结于第一开口。第一导光板是设置于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液晶显示面板是邻设于第一导光板的一侧。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071230SQ20061007879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林峰立 申请人: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