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268438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延迟膜来增大视角的透射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LCD面板,由TFT在其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彩色滤光片在其上形成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置于这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组成。LCD面板本身不能发光,因此在TFT基板后面提供背光单元来发光。进一步,偏振片(polarizing plates)分别粘附在两个基板的外表面,两个基板各自的偏振片的透射轴(transmitting axes)互相垂直。
LCD装置通过使用液晶层的折射各向异性指数来显示屏幕图像。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根据施加的电压相对于光轴旋转。因此,光线经过液晶层的透射率可以通过控制光线的相差来调整。
液晶分子具有双折射性,其长轴的折射指数与短轴的折射指数不同。由于双折射,根据用户观看LCD装置的位置,例如,从前侧或侧面,光线总量和色彩特性可能改变。因此,使用液晶分子可以在LCD装置中产生对比度、色移、灰度反转等的变化。
已经开发了用于小型移动产品的具有可旋转90度的面板的显示装置,LCD装置的视角变得更加重要。在扭曲向列(“TN”)模式的LCD装置中,从右侧到左侧的视角很好,但上侧和下侧的灰度反转存在问题。如果TN模式的LCD装置使用广视膜,视角变得更宽,且在下侧和对角方向的灰度反转不容易消除。
开发了垂直配向(“VA”)模式的LCD装置来改进TN模式LCD装置中的视角和响应时间的问题。VA模式LCD装置包括图样垂直配向(“PVA”,图像垂直调整)电极或被分成多象限垂直配向(“MVA”)的像素,以提高视角。然而,PVA和MVA都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视角增大的透射型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面板,该面板包括TFT在其上形成的第一基板和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第一延迟薄膜和第一偏振片,其顺序地粘附在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延迟薄膜和第二偏振片,其顺序地粘附在第二基板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面板还包括垂直配向(或垂直对准)液晶层,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垂直配向膜,以及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垂直配向膜。第一垂直配向膜和第二垂直配向膜分别使液晶层配向。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垂直配向膜和第二垂直配向膜被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垂直配向膜和第二垂直配向膜被相互反向平行地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液晶层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大约250nm到大约350n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和第二延迟膜的其中之一包括λ/4膜和C板,另一个包括λ/4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包括λ/4膜,以及第二延迟膜包括C板。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和第二延迟膜分别包括双轴λ/4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双轴λ/4膜的Rth在大约100nm到大约140n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包括双轴λ/4膜。双轴λ/4膜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倾向第一偏振片的透射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二延迟膜包括双轴λ/4膜。双轴λ/4膜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倾向第二偏振片的透射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包括第一双轴λ/4膜,以及第二延迟膜包括第二双轴λ/4膜。第一双轴λ/4膜的慢轴与第二双轴λ/4膜的慢轴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包括λ/4膜,且λ/4膜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倾向第一偏振片的透射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二延迟膜包括λ/4膜,且λ/4膜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倾向第二偏振片的透射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和第二延迟膜分别包括λ/4膜,且λ/4膜的Ro在大约100nm到大约140n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包括第一λ/4膜,以及第二延迟膜包括第二λ/4膜。第一λ/4膜的慢轴与第二λ/4膜的透射轴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延迟膜和第二延迟膜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C板,且C板的Rth,total在大约100nm到大约340nm之间。
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形成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TFT;将第二基板设置为面向第一基板;顺序地将第一延迟膜和第一偏振片粘附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顺序地将第二延迟膜和第二偏振片粘附到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以及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垂直配向液晶层。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液晶层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大约250nm到大约350nm之间。
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说明,从详细的描述中将会部分地明白,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认识到。


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入并且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示意透视图;图3是示出液晶层的相位延迟值与透射率的关系曲线的图表;图4A和图4B是分别示出相对于TN模式LCD装置的视角,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每一个灰度级的透射率的图表;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相对于VA模式LCD装置的视角,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每一个灰度级的透射率的图表;图6A和图6B是分别示出相对于在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视角,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每一个灰度级的投射率;以及图7到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第二到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各自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涵盖不同的形式,因此,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本文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使得这个披露将会彻底和完整,并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表达了本发明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夸大了层、膜、区域的厚度。当提到例如层、薄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放在其它元件“上”时,它能够直接在其它元件之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介入元件。正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的任何和所有结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此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相区分。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教导的情况下,下文所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可以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
为了便于说明,在此可能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上面”、以及“上面的”等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零件与另一元件或零件的关系。应当理解,除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空间关系术语用于包括所使用或操作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翻转图中的装置,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零件“下面”或“之下”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元件或零件的“上面”。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可以包括在上面和在下面的方位。装置可以以其它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位),并且可对在此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用语相应地进行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正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个”、“这个”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文中另有其它明确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当在本申请文件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时,是指存在所声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还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
在此,参考作为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同样,可以预料诸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示意图的形状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在此示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形状的偏差,例如,制造所产生的形状偏差。例如,被描述为矩形的注入区在其边缘通常具有圆形或曲线形特征和/或注入浓度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向未注入区出现二元变化。同样,通过注入形成的掩埋区可能导致在掩埋区与发生注入的表面之间的区域的一定量的注入。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并非为了描述装置区域的实际形状,更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外限定,在此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意思相同的解释。还应进一步理解,诸如在通用字典中所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与其在相关技术上下文中的意思相一致,并且除非在此进行特别限定,不应理想化地或过于正式地对其进行解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LCD装置1包括LCD面板10、顺序地分别粘附到LCD面板10一侧的第一λ/4膜21和第一偏振片30、以及顺序地分别粘附到LCD面板10的另一侧的C板42、第二λ/4膜41和第二偏振片50。LCD面板10包括TFT基板100、面向TFT基板100的彩色滤光片基板200、以及设置在基板100和200之间的液晶层300。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
LCD面板10中所示的箭头表示垂直配向膜171和251的摩擦方向。λ/4膜21和41中所示的箭头表示λ/4膜21和41的慢轴。偏振片30和50中所示的箭头表示偏振片30和50的透射轴。
首先,将在下面描述TFT基板100。
TFT基板100在第一绝缘基板111上形成。基板100包括栅电极121、覆盖栅电极121的栅极绝缘层131、半导体层132、在栅电极121上形成的岛状欧姆接触层133、越过栅电极121彼此分离以形成沟道区的源电极141和漏电极142。
栅电极121可能是单层、双层或三层。当以单层形成时,栅电极121由铝或铝钕合金制成。当以双层形成时,栅电极121由用于底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极好的铬、钼或钼合金以及用于上层的具有低电阻率的铝或铝合金制成。
栅极绝缘层131由氮化硅(SiNx)制成。
半导体层132由氢化非晶硅制成。欧姆接触层133由高度掺杂有n型杂质的n+氢化非晶硅制成。欧姆接触层133划分为两部分,且栅电极121设置在欧姆接触层133的两部分之间。
源电极141和漏电极142也可以以单层、双层或三层来形成。当以单层形成时,源电极141和漏电极142由铝或铝钕合金制成。当以双层形成时,源电极141和漏电极142由用于底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极好的铬、钼或钼合金,以及用于上层的具有低电阻率的铝或铝合金制成。
钝化膜151在TFT基板上形成。钝化膜151覆盖源电极141和漏电极142之间的沟道区,以保护沟道区。接触孔152在钝化膜151上形成,以露出漏电极142。
像素电极161在钝化膜151上由氧化铟锡(ITO)或者氧化铟锌形成。像素电极161通过接触孔152连接到漏电极142。
第一垂直配向膜(homeotropic alignment film)171在像素电极161上形成。第一垂直配向膜171连同彩色滤光片基板200的第二垂直配向膜251使液晶层300垂直地配向。第一垂直配向膜171和第二垂直配向膜251被摩擦。垂直配向膜171和251的摩擦方向彼此反向平行。液晶层300由于经摩擦的垂直配向膜171、251而具有预定的预倾角,并且当施加电场时,处于规则的方向。
接下来,下面将描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00。
黑色矩阵221在第二绝缘基板211上形成。黑色矩阵221设置在红、绿、蓝滤光片之间来隔开滤光片,并阻止光线直接照射到设置在第一基板100上的TFT。
黑色矩阵221通常由包含黑色素的光刻胶有机物质制成。黑色素可以是碳黑、氧化钛或类似物。
彩色滤光片层231包括重复设置并通过黑色矩阵221分隔的红、绿和蓝滤光片。彩色滤光片层231将颜色给予从背光单元(未示出)发射的光,并通过液晶层300。
共电极241在彩色滤光片层231上形成。共电极241由ITO或IZO制成。共电极241与TFT基板100的像素电极161一起给液晶层300施加电压。
第二垂直配向膜251在共电极241上形成。第二垂直配向膜251连同第一垂直配向膜171使液晶层300垂直地配向。
液晶层300设置在TFT基板10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200之间。液晶层300的液晶分子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并且是VA模式,在VA模式下,当没有施加电压时,由于垂直配向膜171、251,长轴与基板100、200垂直。由于摩擦的垂直配向膜171、251,液晶层300的液晶分子具有预定的预倾角,从而当施加电场时,在规则方向平躺。液晶层300具有广视角,因为液晶分子取向垂直基板100、200。
优选地,以Δn*d(Δn介电各向异性,d单元间隙(cell gap))表示的液晶层300的相位延迟值在大约250nm到大约350nm之间。如果液晶层300的相位延迟值为大约250nm或小于250nm,透射率变小。如果液晶层300的相位延迟值为大约350nm或大于350nm,透射率变小,且显示屏幕可能变黄。图3中示出透射率与相位延迟值的曲线关系。
下面将更详细的描述上述LCD面板10。
首先,由于在TFT基板100上没有形成反射层,LCD面板10是透射型。反射层一般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例如铝)制成,并反射从彩色滤光片基板200的外部入射的光线。LCD面板10可能包括反射层,成为反射型LCD面板或透射反射型LCD面板。反射型或透射反射型LCD面板应该包括有机层来增大反射率,其上部以透镜状(例如,双凸透镜形状)形成。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LCD面板10是透射型的,所以不需要形成反射层和有机层。因此,简化了制造工艺。
然后,在像素电极161和共电极241上,既不形成切割图案,也不形成突出物(projections)。PVA模式的LCD面板包括在像素电极和共电极上的切割图案,以致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MVA模式的LCD面板包括在像素电极和共电极上的突出物,以便形成多象限。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摩擦的垂直配向膜171、251的简单工艺,不需要形成切割图案和突出物,所以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
以下,将会描述粘附在LCD面板两侧的延迟膜21、41、42和偏振片30、50。
假设z轴垂直于LCD面板,x轴和y轴在LCD面板的平面内,以及nx、ny和nz分别为延迟膜在x、y、z方向的分子的折射指数,λ/4膜表示nx>ny=nz的情况,及C板表示nx=ny>nz的情况。
λ/4膜是将透射光延迟1/4波长(140±40nm)的延迟膜,以及λ/4膜的x轴是慢轴。λ/4膜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以及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
第一λ/4膜21和第一偏振片30顺序地粘附到TFT基板100的外表面。具体地,如图所示,第一λ/4膜21粘附到TFT基板100的外表面,第一偏振片30粘附到第一λ/4膜21。
第一λ/4膜21的慢轴在大约45度的角度向第一偏振片30的透射轴(transmitting axis)倾斜,使得在黑色条件下防止漏光。
C板42、第二λ/4膜41和第二偏振片50顺序地粘附到彩色滤光片基板200的外表面。具体地,C板42粘附到彩色滤光片基板200的外表面,第二λ/4膜41粘附到C板42,以及第二偏振片50粘附到第二λ/4膜。
优选地,C板42的厚度的相位延迟(phase retardation of thethickness)Rth在约100nm到约340nm之间。Rth定义为[(nx+ny)/2-nz]×d,其中,d为C板42的厚度。如果C板42的Rth为大约100nm或小于100nm,透射率变小,如果C板42的Rth为大约340nm或大于340nm,视角变得有缺陷,并且显示屏幕可能变黄。
第二λ/4膜41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向第二偏振片50的透射轴倾斜,以便在黑色条件下防止漏光。进一步,第一λ/4膜21的慢轴与第二λ/4膜41的慢轴垂直,以便在黑色条件下防止漏光。第一偏振片30的透射轴与第二偏振片50的透射轴垂直。
优选地,第一λ/4膜21的表面内的相位延迟Ro和第二λ/4膜41的Ro分别在大约100nm到大约140nm之间。这里,第一λ/4膜21的Ro和第二λ/4膜41的Ro定义为(nx-ny)×d,d分别为λ/4膜21、41的厚度。如果λ/4膜21、41的Ro为大约100nm或小于100nm,透射率变小,以及如果λ/4膜21、41的Ro为大约140nm或大于140nm,视角变得有缺陷,并且显示屏幕可能变黄。
下面的图4到图6中的图示出根据几个LCD示例性实施例的仿真结果,相对于视角的每个灰度级的透射率。
图4A和4B是分别示出相对于TN模式下的LCD装置的视角,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每个灰度级的透射率的曲线图。图5A和5B是分别示出相对于VA模式下的LCD装置的视角,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每个灰度级的透射率的曲线图。图6A和6B是分别示出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视角,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每个灰度级的透射率的曲线图。
图4A和4B是关于使用带有圆盘式液晶层的广视角膜的TN模式的LCD装置。液晶层的Δnd为360nm,以及当没有施加电场时,在90度扭转。彩色滤色片基板的垂直配向膜在270度(方向)被摩擦,以及TFT基板的垂直配向膜在180度(方向)被摩擦,从而它们之间的摩擦方向差90度。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偏振片的透射轴为0度,以及TFT基板的偏振片的透射轴为90度,从而它门之间的角度为90度。
图4A和4B分别示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生成灰度反转的标记区。
图5A和5B是关于垂直配向膜(vertical alignment film)被摩擦的VA模式的LCD装置。液晶层的Δnd为360nm,并在0度扭转。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垂直配向膜(vertical alignment film)和TFT基板的垂直配向膜各自在135度被摩擦,并且互相反向平行。Rth为120nm的C板仅粘附在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外表面。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偏振片的透射轴为0度,并且在TFT基板侧为90度,从而它们之间为90度。
图5A和5B分别示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生成灰度反转的标记区。
图6A和6B是关于垂直配向膜被摩擦的VA模式的LCD装置。液晶层的Δnd为340nm,并在0度扭转。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垂直配向膜和TFT基板的垂直配向膜分别在135度被摩擦,并且互相反向平行。
如图1和图2所示,λ/4膜和偏振片顺序地粘附在TFT基板的外表面;且C板、λ/4膜和偏振片顺序地粘附在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外表面。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偏振片的透射轴在160度,而在TFT基板侧是在70度,从而它们之间为90度。C板的Rth为120nm,每个λ/4膜的Ro为120nm。
图6A和6B没有示出在水平或在垂直方向上显著的灰度反转。在水平方向,在-60度左右观察到少量灰度反转,其通过调整液晶层的Δnd来消除。
图7到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第二到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7到图10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LCD面板10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设置在下部的TFT基板,且为包括摩擦的垂直配向膜的透射型VA模式。
在图7所示的LCD装置1a中,C板22、第一λ/4膜21、以及第一偏振片30依次并分别地粘附在TFT基板上。进一步,第二λ/4膜41和第二偏振片50依次并分别地粘附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
在图8所示的LCD装置1b中,第一λ/4膜21和第一偏振片30依次并分别地粘附在TFT基板上。进一步,第二λ/4膜41和第二偏振片50依次并分别地粘附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
在图9所示的LCD装置1c中,第一C板22、第一λ/4膜21、以及第一偏振片30依次并分别地粘附在TFT基板上。进一步,第二C板42、第二λ/4膜41和第二偏振片50依次并分别地粘附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优选地,第一C板22的Rth和第二C板42的Rth的总的厚度的相位延迟Rth,total为大约100nm到大约340nm之间。如果C板22、42的Rth,total小于约100nm或大于约340nm,视角可能变得有缺陷。
在图10所示的LCD装置1d中,第一双轴λ/4膜23和第一偏振片30依次并分别地粘附在TFT基板上。进一步,第二双轴λ/4膜43和第二偏振片50依次并分别地粘附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
假设z轴垂直于LCD面板10,x轴和y轴在LCD面板10的平面内,且nx、ny和nz分别为包含在x、y、z方向的延迟膜的分子的折射率,双轴λ/4膜23、43表示nx>ny>nz的情况。优选地,双轴λ/4膜的R0为大约100nm到大约140nm之间。如果双轴λ/4膜23、43的R0为大约100nm或小于100nm,透射率变小,如果双轴λ/4膜23、43的R0为大约140nm或大于140nm,视角变得有缺陷,并且显示屏幕变黄。
第一双轴λ/4膜23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倾向于第一偏振片30的透射轴,以及第二双轴λ/4膜43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倾向于第二偏振片50的透射轴,以便防止在黑色条件下的漏光。
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用于小型产品,例如,便携式电话、平板计算机、迷你笔记本或类似物,并可在至少90度旋转。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如果本发明的修改或变化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本发明意欲覆盖本发明的修改和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TFT在其上形成;第二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第一延迟膜和第一偏振片,依次粘附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以及第二延迟膜和第二偏振片,依次粘附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垂直配向液晶层,其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垂直配向膜,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垂直配向膜,并且所述第一垂直配向膜和所述第二垂直配向膜均使所述液晶层配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垂直配向膜和所述第二垂直配向膜经过摩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垂直配向膜和所述第二垂直配向膜被相互反向平行摩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层的相位延迟值(Δnd)为大约250nm到大约350n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和所述第二延迟膜的其中之一包括λ/4膜和C板,且另一个包括λ/4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包括λ/4膜,且所述第二延迟膜包括C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和所述第二延迟膜均包括双轴λ/4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个双轴λ/4膜的Rth为大约100nm到大约140n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包括双轴λ/4膜,所述双轴λ/4膜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向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轴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延迟膜包括双轴λ/4膜,所述双轴λ/4膜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向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轴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包括第一双轴λ/4膜,以及第二延迟膜包括第二双轴λ/4膜,且所述第一双轴λ/4膜的慢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双轴λ/4膜的慢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包括λ/4膜,且所述λ/4膜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向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轴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延迟膜包括λ/4膜,且所述λ/4膜的慢轴以大约45度的角度向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轴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和所述第二延迟膜均包括λ/4膜,并且每个λ/4膜的R0在大约100nm到大约140nm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包括第一λ/4膜,以及所述第二延迟膜包括第二λ/4膜,且所述第一λ/4膜的慢轴垂直于所述第二λ/4膜的透射轴。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迟膜和所述第二延迟膜的至少一个包括C板,并且所述C板的Rth,total在大约100nm到大约340nm之间。
19.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TFT;面对所述第一基板设置第二基板;将第一延迟膜和第一偏振片依次粘附到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将第二延迟膜和第二偏振片依次粘附到所述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以及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垂直配向液晶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晶层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大约250nm到大约350nm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视角增大的透射型显示装置,包括面板,该面板包括TFT在其上形成的第一基板和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第一延迟膜和第一偏振片,其依次粘附在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延迟膜和第二偏振片,其依次粘附在第二基板的外表面。
文档编号G02F1/1337GK1904683SQ20061009029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金相日, 崔井乂, 洪旺秀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