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94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幕被广泛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桌上型计算机 屏幕、电视等产品上。传统液晶屏幕系使用冷阴极管做为光源,近年来使用发 光二极管则是另一种背光源的选择。现有技术中使用发光二极管做为背光源有几种不同设计,其中--种为使用 以蓝光芯片所发出的蓝光来激发荧光粉产生黄光而构成白光,此一方式的主要 缺点为色域的涵盖度不够广,因而造成色彩饱和度不够。为了使液晶显示屏幕 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 种高色彩饱和度或全彩的背光源是各种高质量电子 商品屏幕的需求。除了高色彩饱和度外,背光源亮度的均匀性也是很重要的特性。由于发光 二极管具有指向性发光的特性,因此在构成整个背光模块时容易有亮度周期性 不均匀的问题。所以,光强度分布均匀是另一个可以改善的地方。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用 以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及更均匀的光强度分布。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此背光模 块具有一模块底座。多个红光、蓝光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组成的二极管阵列固 定于模块底座上。 一混光腔体罩于模块底座上,将二极管阵列密封于其内。第 --扩散片固定于混光腔体内,并平行于模块底座,二极管阵列所发出的光穿越 第一扩散片后更均匀。第二扩散片固定于混光腔体内,并平行于第一扩散片, 已穿越该第一扩散片的光穿越第二扩散片后更加均匀。上述第一扩散片及第二 扩散片至少其中之 包含多个弧形凹陷位于其平坦表面。多个弧形凹陷可以形 成于扩散片的其中平坦面或两平坦面。使用者也可以依需求将多个弧形凹陷 同时设计于第一扩散片及第二扩散片,或者设计于第一扩散片或第二扩散片。 由上述可知,应用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使用红光、蓝光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或包含三种或三种颜色以l: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体作为光源,同时 使用具有多个弧形凹陷的扩散片,使得背光模块整体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及 更均匀的光强度分布。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示意图;以及图3A及图3B分别为依照本发明 一较佳实施例的两种背光模块扩散片的细 部构造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10:混光腔体53:绿光二极管封装体20:扩散片60:透镜30:扩散片70:底壁40:模块底座72:侧壁50:发光二极管封装体80:弧形凹陷51:红光二极管封装体82:弧形凹陷52:蓝光二极管封装体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背光模块,作为液晶屏 幕的背光源,可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及更均匀的光强度分布。以下将配合较 佳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此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参照图1,其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示
意图。多个红光二极管封装体51、蓝光二极管封装体52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 53的封装体所组成的阵列,经表面粘着或焊接方式固定于模块底座40。上述 红光二极管封装体51的发光波长范围为580ram 640 mm,蓝光二极管封装体 52的发光波长范围为430咖 480 mm,而绿光二极管封装体53的发光波长范 围为500mra 560腿。混光腔体10由上方罩住模块底座40,并将红光二极管 封装体51及蓝光二极管封装体52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53所组成的阵列密封 于其内。因为液晶屏幕需要均匀的背光源,因此扩散片20和扩散片30需设置 于混光腔体10内。扩散片20固定于混光腔体10内较低的位置(较靠近模块底 座40的位置),并平行于模块底座40,使红光、蓝光及绿光二极管所发出的 光穿越扩散片20后更均匀。扩散片30固定于混光腔体10内较高的位置(较远 离模块底座40的位置),并平行于扩散片20,己穿越扩散片20的光穿越扩散 片30后将更加均匀。为了使红光二极管51、蓝光二极管52及绿光二极管53 所发出的光可以更有效率被利用,混光腔体20的侧壁72及模块底座40的底 壁70最好是反射率较高表面,例如通过镀上金属层或具高反射率特性的表面 以增加反射率。参照图2,其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 示意图。本较佳实施例与图1的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只在于发光二极管封装 体50是一种包含三种或三种颜色以上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体。其余的结构均与 图1的较佳实施例相同。参照第3A及3B图,其分别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两种背光模块扩 散片构造放大图。为了使上述图1及图2的背光模块的光强度分布更均匀,设 计了两种扩散片构造。在图3A中,多个弧形凹陷80形成于扩散片20或30 平坦的迎光面上;在图3B中,多个弧形凹陷82形成于扩散片20或30平坦的 背光面上。换言之,多个弧形凹陷可以形成于扩散片的其中一平坦面或两平坦 面。当然,使用者也可以依需求将多个弧形凹陷同时设计于扩散片20及30, 或者设计于扩散片20或30。多个弧形凹陷80或82的轴心与发光二极管封装 体的透镜60的光学轴心能对齐为较佳,但并不局限于此。发光二极管所发出 的光穿越弧形凹陷80或82后会发散到更广的范围,使整个背光模块的光强度 分布更均匀。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使用红光、蓝光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或包含三种或三种颜色以上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体做为光源,同时使用艮L有多个弧形凹陷的扩散片,使得背光模块整体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及更均匀的光强度分布。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 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模块底座;一二极管阵列,固定于该模块底座上;一混光腔体,罩于该模块底座,将该二极管阵列密封于其内;一第一扩散片,固定于该混光腔体内,并平行于该模块底座,该二极管阵列所发出的光穿越该第一扩散片后更均匀;以及一第二扩散片,固定于该混光腔体内,并平行于该第一扩散片,该已穿越该第一扩散片的光穿越该第二扩散片后更加均匀,其中该第一扩散片及该第二扩散片至少其中之一包含多个弧形凹陷位于其平坦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扩散 片的其中之一平坦表面具有多个弧形凹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扩散 片的两平坦表面具有多个弧形凹陷。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扩散 片的其中之一平坦表面具有多个弧形凹陷。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扩散 片的两平坦表面具有多个弧形凹陷。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混光腔体还包含反射式的侧壁,该模块底座还包含反射式的底壁。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蓝光二极 管封装体的发光波长范围为430mm 480腿。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绿光二极 管封装体的发光波长范围为500mm 560 m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红光二极 管封装体的发光波长范围为580mm 640 m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二极管 阵列为多个包含三种或三种颜色以上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二极管 阵列为多个红光、蓝光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具有一模块底座;多个红光、蓝光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组成的二极管阵列固定于模块底座上;一混光腔体罩于模块底座上,将二极管阵列密封于其内。第一扩散片固定于混光腔体内,并平行于模块底座,二极管阵列所发出的光穿越第一扩散片后更均匀。第二扩散片固定于混光腔体内,并平行于第一扩散片,已穿越该第一扩散片的光穿越第二扩散片后更加均匀。上述第一扩散片及第二扩散片至少其中的一包含多个弧形凹陷位于其平坦表面。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149514SQ20061012701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9日
发明者吴易座 申请人: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