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43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用于向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盒的、作为复印机或传真机、还有打印机等进行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感光鼓的周围具备带电器、曝光器、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等而构成,通过在由带电器赋予同样电荷的感光鼓的周面上照射来自曝光器的具有图像信息的光,在该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从显影装置向该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在该周面形成调色剂像,之后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施加过转印处理的纸张利用设在感光鼓的下游侧的定影装置加热而施加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之后向外部排出。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填充在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在显影处理中被消耗,所以需要补给调色剂。作为调色剂的补给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首先,第一种方式是作为显影装置采用一体具备调色剂容器的显影单元,若调色剂用完则和显影单元一起更换为调色剂容器内填满调色剂的新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4-45960号公报记载的方式)的方式。与此相对,第二种方式是在显影装置上设置供给调色剂的调色剂盒,若调色剂用完则不更换显影装置而只将调色剂盒更换为新品(例如在专利文献2-特开2002-278424号公报记载的方式)的方式。
就第一种方式而言,在每次用完调色剂时连同还可以使用的显影装置也必须更换,不仅成本提高,而且通过一次更换储存调色剂,使得可以印刷至少4000张左右的纸张,将会出现容量增大,从而有悖于装置的小型化。与此相对,第二种方式只更换调色剂盒,所以成本低,因此没必要那么增大调色剂盒的容量,这可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
可是,在第二种方式中,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相对装置主体安装的调色剂盒用锁定弹簧等卡定部件来防止其从装置主体脱落,并且将该防脱状态用解除部件的按压操作解除。解除部件以按钮状形成,通过操作者用指尖按压该按钮状的解除部件而解除调色剂盒相对装置主体的卡定状态,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指尖的指甲较长的场合等下,该指甲会对顺利进行按压操作造成妨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即使在指甲较长的场合下也可以通过顺利进行按压操作而进行调色剂盒的卡定解除操作的操作杆。
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用于向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盒相对装置主体可拆装地安装而成,其特征是,设有操作杆,该操作杆进行如下动作通过规定的加力构件的作用力成为卡定姿势并相对装置主体卡定上述调色剂盒,同时通过抵抗上述加力构件的作用力的向下方的按压操作解除上述卡定,上述操作杆具有用指尖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面,该操作面由朝向操作者侧前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形成。
根据该结构,在为了解除调色剂盒相对装置主体的卡定状态所操作的操作杆上,在用指尖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面上形成有朝向操作者侧前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以即使在操作者的指甲较长的场合下,在用指尖接触操作面的状态下指尖朝向上方,因此避免指甲与周围的部件干涉,由此可以容易地对操作杆进行按压操作。
方案2的发明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方案1的发明的基础上,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是,上述操作面形成在从装置主体的规定壁面以预定长度突出设置的突出设置体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操作面形成在从装置主体的规定壁面以规定长度突出设置的突出设置体的顶端侧,因此操作面从壁面离开相应的量,从而更切实地防止操作者较长的指甲与壁面的干涉。
方案3的发明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方案1或方案2的发明的基础上,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是,装填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的多种调色剂盒并列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在上述调色剂盒的各个上设有上述操作杆。
根据这种结构,对于可进行彩色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各色的调色剂盒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方案1的发明,在为了解除调色剂盒相对装置主体的卡定状态所操作的操作杆上,在用指尖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面上形成有朝向操作者侧前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以即使在操作者的指甲较长的场合下,在用指尖接触操作面的状态下指尖朝向上方,因此避免操作者的指甲与周围的部件干涉,从而可以容易地对操作杆进行按压操作。
因此,可以切实地解决如下问题即如现有技术那样在操作者的指甲较长的场合等下,难以进行操作杆的按压操作,从而不能容易地从装置主体拆卸调色剂盒。
根据方案2的发明,操作面形成在从装置主体的规定壁面以规定长度突出设置的突出设置体的顶端侧,从而操作面从壁面离开相应的量,更切实地防止操作者的较长指甲与壁面的干涉,因此可以使操作杆的操作性变得更加优良。
根据方案3的发明,由于采用多种装填各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盒,因此对于可进行彩色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容易进行各色的调色剂盒的更换作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一实施方式的从外观看的立体图,图1(1)表示维修盖关闭的状态,图1(2)表示维修盖打开的状态,图1(3)表示打开维修盖并拆卸下调色剂盒的状态。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侧面剖视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显影器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旋转式显影装置、调色剂盒、台座及调色剂输送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简要立体图。
图5是表示调色剂装填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1)表示调色剂装填筒定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图5(2)表示调色剂装填筒定位于装填位置的状态。
图6是表示调色剂盒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调色剂盒的组装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齿轮机构的作用的说明图,图8(1)表示第一扇形齿轮的操作捏手定位于使快门部件打开的打开位置的状态,图8(2)表示第一扇形齿轮的操作捏手定位于使快门部件关闭的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9是表示安装调色剂盒的台座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表示拆卸下调色剂盒的状态。
图10是表示安装调色剂盒的台座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表示安装上调色剂盒的状态。
图11是表示杆部件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1(1)是立体图,图11(2)是剖视图。
图12是为了说明盒一侧快门装置、台座一侧快门装置及杆部件各自的相对作用而简要地表示它们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2(1)表示使调色剂盒的后端与台座的前端相对的状态,图12(2)表示通过使调色剂盒前进而使U字快门板的后端与倒L形导轨的前端抵接的状态,图12(3)表示通过使调色剂盒进一步前进,抵抗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打开台座一侧快门板,同时还打开U字快门板的状态,图12(4)表示U字快门板及台座一侧快门板双双被打开的状态。
图中10-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1-排纸输送通路;102-成对排出辊;11-打印机主体(装置主体);110-前面开口;111-侧板;12-供纸部;121-纸张盒;122-手动托盘;122a-支撑轴;123-拾取辊;124-成对阻挡辊;112-维修盖;13-图像形成部;131-感光鼓;132-带电辊;133-曝光装置;134-转印带,134a-驱动辊;134b-从动辊;134c-惰性辊;134d-加力部件;135-一次转印辊;136-二次转印辊;137-辊清洁装置;138-带清洁装置;14-定影部;141-定影辊;142-加压辊;143-成对排出辊;15-排出地切换部;151-返回辊;152-返回搬运通路;16-排纸部;161-排纸托盘;162-排纸口;20-旋转式显影装置;21-旋转框体;211-框体轴;212-隔板;22-显影器;22K-黑色用显影器;22C-青绿色用显影器;22M-品红色用显影器;22Y-黄色用显影器;221-扇形侧板;222-调色剂储存容器;223-显影套筒;224-调色剂导入开口;225-薄板状盖体;225a-切口;30-调色剂盒;30C-青绿色用盒;30K-黑色用盒;30M-品红色用盒;30Y-黄色用盒;31-盒容器;311-底板;311a-小圆弧底板;311b-大圆弧底板;311c-给出开口;312-左侧板;313-右侧板;314-前方板;315-后方板;316-快门部件安装孔;317-搅拌部件安装孔;318-上部盖体;319-被导向凸条;32-搅拌部件;321-搅拌轴;321a-切削面;322-搅拌臂;323-搅拌片;33-快门部件;331-快门轴;331a-切削面;332-螺旋翅片;333-快门圆筒;333a-导入开口;333b-圆弧状快门板;334-轴衬;334a-切削面;34-齿轮机构;341-驱动齿轮;341a-突出设置轴;341b-连接凸起;342-第一从动齿轮;342a-连接孔;343-第二从动齿轮;344-第三从动齿轮;344a-轴筒;345、346-扇形齿轮;345a、346a-外嵌孔;347-第四从动齿轮;35-锁定板;351-被引导孔;352-卡定凸起;36-侧部盖体;361-膨出部;362-捏手导出开口;363-圆弧开口;364-卡定凹部;365-捏取凹部;37-操作捏手;38-盒一侧快门装置;381-导向板;381a-引导槽;382-U字快门板;382a-被引导边缘部;383-卡定臂;383a-臂主体;383b-卡定爪;40-台座;41-安装凹部;42-导向槽;43-台座一侧快门装置;44-接受开口;45-驱动轴;46-连接部件;47-导向片;48-杆部件;481-升降板片;481a-安装凹部;481b-螺旋弹簧(加力构件);482-臂片;482a-卡定爪;483-卡定片;484-操作杆;484a-圆弧面(操作面);484b-颈缩部(突出设置体);50-调色剂输送机构;51-调色剂输送管;511-螺旋式送料器;52-调色剂装填装置;53-调色剂装填筒;531-内筒体;531a-内筒开口;532-外筒体;532a-外筒开口;54-螺杆式送料器;541-螺杆轴;542-螺杆翅片;543-螺旋齿轮;55-升降机构;551-齿条;552-小齿轮;553-中继齿轮;P-纸张;S1-关闭姿势;S2-打开姿势;T1-退避位置;T2-装填位置;V-调色剂储存空间;V1-中继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一实施方式的从外观看的立体图,图1(1)表示维修盖关闭的状态,图1(2)表示维修盖打开的状态,图1(3)表示打开维修盖并拆卸下调色剂盒的状态。另外,在图1中,将X-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Y-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特别地将-X方向、+X方向、-Y方向、+Y方向分别称为左方、右方、前方、后方。
如图1所示,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进行彩色印刷,通过在从外观看成大致立方体形状的箱体的打印机主体(装置主体)11内安装后述的各种设备而构成。上述打印机主体11设计成整体上成为带有圆弧的形状,对于用户来讲,视觉效果优良,并且可带来小型的印象。这种打印机主体11在上面设有排纸托盘161,在用户对面的前面上部设有维修盖112,在该维修盖112的下部配设有插入拆卸自如的纸张盒121,由此成为考虑用户使用性的极其容易使用的结构。
上述排纸托盘161承接施加过印刷处理的纸张P,由向前方以圆弧状前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形成,以便可承接来自在打印机主体11的上面后方、向前方形成的排出口162排出的纸张P。
上述维修盖112平常如图1(1)所示处于关闭状态,在后详述的调色剂盒30的更换时,如图1(2)及(3)所示被打开。轴支撑该维修盖112,使其绕在打印机主体11的一对侧板111的前方位置之间架设在比纸张盒121稍微靠上方位置的支撑轴122a旋转自如,通过绕该支撑轴122a正反旋转,可以在关闭打印机主体11的前面开口110的关闭姿势S1(图1(1))和打开打印机主体11的前面开口110的打开姿势S2(图1的(2)及(3))之间变更姿势。
在该维修盖112上设有绕上述支撑轴122a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撑的手动托盘122。该手动托盘122在以手动向打印机10供给印刷用的纸张P时使用,在维修盖112的姿势设定于关闭姿势S1(在图1(1)中用实线表示)的状态下,通过绕支撑轴122a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1)中双点划线所示,从该维修盖112伸出。
上述调色剂盒30采用4种,即填充黑色调色剂的黑色用盒30K、填充青绿色调色剂的青绿色用盒30C、填充品红色调色剂的品红色用盒30M以及填充黄色调色剂的黄色用盒30Y。这些黑色~黄色用盒30K、30C、30M、30Y在打印机主体11内面临前面开口110,从左向右以黑色用盒30K、青绿色用盒30C、品红色用盒30M以及黄色用盒30Y的顺序并列设置。
因此,用户通过打开维修盖112,如图1(2)所示,面对黑色~黄色用盒30K、30C、30M、30Y。在该状态下为了进行更换,将黑色~黄色用盒30K、30C、30M、30Y从打印机主体11内拆除,则成为图1(3)所示的状态。
上述纸张盒121用于储存印刷用的纸张P,相对打印机主体11可插入拆卸地安装。在图1所示的例中,纸张盒121以两层设置,但并不局限于两层,也可以是一层,还可以是三层或其以上。
图2是表示打印机10的内部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侧面剖视的说明图。另外,图2中的Y的方向表示与图1的场合相同(Y为前后方向(-Y前方,+Y后方))。如图2所示,打印机10通过在打印机主体11上安装如下部件构成即,将纸张P送入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3的供纸部12;一边搬运从该供纸部12送入的纸张P一边在该纸张P上转印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13;对在该图像形成部13转印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施加定影处理的定影部14;切换在定影部14施加过定影处理的纸张P的排出地的排出地切换部15;以及排出完成印刷处理的纸张P的排纸部16。
上述供纸部12具备插入拆卸自如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1内的下部的可储存多张纸张P的上述纸张盒121;和在手动供给纸张P时使用的上述手动托盘122。
在上述各纸张盒121的前侧上方位置分别设有拾取辊123,利用该拾取辊123的驱动一张张地拾取储存在纸张盒121中的纸张P,并向图像形成部13送出。
上述图像形成部13具备在周面形成静电潜像及可围绕在沿该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像的左右方向(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的感光鼓131;通过对该感光鼓131的周面施加带电处理,从而在该周面形成同样电荷的带电辊132;通过在由该带电辊132赋予同样电荷的感光鼓131的周面上照射基于图像信息的激光,从而在该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133;通过向形成该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31的周面供给调色剂,从而在该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的旋转式显影装置20;向该旋转式显影装置20供给调色剂的调色剂盒30;转印形成在上述感光鼓13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转印带134;使感光鼓131上的调色剂像静电剥离而转印到转印带134的正面的一次转印辊135;将转印带134上的调色剂像静电剥离而转印到从供纸部12送入的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辊136;将向转印带134转印后的感光鼓131的周面进行净化处理的辊清洁装置137;以及在对纸张P进行转印处理后的转印带134的正面施加净化处理的带清洁装置138。
上述带电辊132利用由图略的电源所施加的高压电压,在周面形成规定极性的电荷。通过该带电辊132的周面与感光鼓131的周面抵接,在感光鼓131的周面形成同样电荷。
上述曝光装置133在利用上述带电辊132而同样带电的感光鼓131的周面上,照射基于从图略的电脑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的激光,利用该激光的照射在感光鼓131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向该静电潜像供给来自旋转式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在感光鼓131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像后,该调色剂像转印到旋转的转印带134上。
上述旋转式显影装置20具备从侧面看(从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看到的状态)形成圆形的旋转框体21;和在周向等间距地安装在该旋转框体21上的4个显影器22。将上述旋转框体21在感光鼓131的后方位置可围绕与该感光鼓131的轴心平行且以大致同一高度水平配设的框体轴211旋转地轴支撑。该旋转框体21利用从框体轴211径向突出设置的4张隔板212周向均等地划分为4个区段,在各区段安装有显影器22。
上述显影器22有4种即,填充黑色调色剂的黑色用显影器22K;填充青绿色调色剂的青绿色用显影器22C;填充品红色调色剂的品红色用显影器22M;以及填充黄色调色剂的黄色用显影器22Y。而且,在感光鼓131的周面用黄色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时,通过旋转框体21绕框体轴211的旋转,将黄色用显影器22Y设定于与感光鼓131相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感光鼓131旋转一周,在其周面上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像。该黄色的调色剂像直接转印到旋转的转印带134上。
在感光鼓131的周面上形成品红色、青绿色及黑色的调色剂像时也与黄色的情形同样,填充对应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器22与感光鼓131的周面相对,由此通过向转印带134的转印处理而在调色剂像消失的感光鼓131的周面上依次转印下一个颜色的调色剂像。于是,通过使转印带134的旋转与感光鼓131的调色剂像形成动作适当地同步,就能在转印带134的正面上形成彩色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136的作用,该彩色图像转印到从供纸部12供给的纸张P上,对纸张P进行彩色印刷。
另外,在二次转印辊136的正上游侧的位置设有成对阻挡辊124,从供纸部12送入图像形成部13的纸张P利用该成对阻挡辊124调整搬运定时。通过利用该成对阻挡辊124的搬运定时的定时调整,转印带134上的彩色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的适当的位置。
图3是表示显影器22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显影器22具备从侧面看中心角设定为90°的一对扇形侧板221;夹持在这一对扇形侧板221之间的调色剂储存容器222;以及以与该调色剂储存容器22邻接的状态架设在一对扇形侧板221之间的显影套筒223。在上述调色剂储存容器222的适当处穿通设置有用于向显影器22内导入调色剂的调色剂导入开口224,并且用粘贴等方法设置关闭该调色剂导入开口224的橡胶等弹性材料制的薄板状盖体225。在薄板状盖体225的大致中央位置设有用于插入后述的调色剂输送管51的顶端的切口225a。
于是,通过在切口225a内插入调色剂输送管51的调色剂装填筒53(图5),来自调色剂盒30的调色剂装填到调色剂储存容器222内。在调色剂储存容器222内设有具备搅拌翅片等的图略的搅拌部件,向调色剂储存容器222内供给的调色剂以通过利用该搅拌部件的搅拌处理被均匀地分散的状态,施加到显影套筒223的周面上,接着向感光鼓131的周面供给。
回到图2,上述转印带134绕挂在上述一次转印辊135、设在该一次转印辊135的稍后方位置的惰性辊134c、设在感光鼓131的下方的稍后方侧的用图略的驱动马达的驱动而驱动旋转的驱动辊134a和在感光鼓131的下方的前方位置与驱动辊134a相对配置的从动辊134b上。上述从动辊134b因螺旋弹簧等加力部件134d的作用力而向离开驱动辊134a的方向被加力,由此维持转印带134的张紧状态。而且,上述二次转印辊136在驱动辊134a的正下方位置通过转印带134与该驱动辊134a相对配置。
在上述二次转印辊136上由图略的电源施加有静电剥离转印带134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偏压。因此,在通过转印带134和二次转印辊136之间的纸张P上,转印转印带134的调色剂图像。
而且,在驱动辊134a和惰性辊134c之间设有将对纸张P进行转印处理后的转印带134的正面进行净化处理的带清洁装置138,通过该带清洁装置138施加过净化处理的转印带134为了接受下次的转印处理而朝向感光鼓131。
上述定影部14对在图像形成部13被转印到纸张P上的转印图像施加定影处理,具备利用通电发热体而被加热的定影辊141;和在下部与该定影辊141相对配置且周面被按压抵接在定影辊141的周面上的加压辊142。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部13用转印带134施加过转印处理的纸张P以被转印带134和二次转印辊136夹持的状态,由转印带134的旋转所诱导而导入定影部14,利用在通过定影辊141和加压辊142之间时的加热,调色剂像在该纸张P上被定影处理。定影处理后的纸张P通过第一成对排出辊143的驱动向排纸搬运通路101导出,通过第二成对排出辊102的正向驱动使其在排纸搬运通路101上上升,通过排纸口162向设在打印机主体11的顶部的排纸托盘161排出。
上述排出地切换部15用于对纸张P施加双面印刷的场合,将一面的定影处理完成后从定影部14暂时向排纸搬运通路101送出的纸张P以正面背面反转的状态,再次返回到图像形成部13。该排出地切换部15具备在排纸搬运通路101的下端部与第一成对排出辊143的下方周面之间互相抵接地相对配置的返回辊151;和从该返回辊151的下部通过定影部14的下方,向成对阻挡辊124的上游侧(图2中的右侧)延伸的返回搬运通路152。
于是,在对纸张P施加双面印刷时,将完成一面印刷的定影处理后的纸张P向排纸搬运通路101导出,直到其后端通过第一成对排出辊143,接着使第二成对排出辊102反向驱动。这样,由完成一面印刷的返回辊151的驱动所诱导,向返回搬运通路152返送,通过该返回搬运通路152,以正面背面反转的状态朝向成对阻挡辊124,从而以后在图像形成部13对该纸张P的背面侧施加印刷处理。
为了对旋转式显影装置20的黑色用显影器22K、青绿色用显影器22C、品红色用显影器22M及黄色用显影器22Y(图1(2))分别补给各颜色的调色剂,上述调色剂盒30储存该各颜色的调色剂,并与黑色~黄色用显影器22K、22C、22M、22Y对应采用4个。这4个调色剂盒30如图1的(2)及(3)所示,可拆装地安装在左右方向延伸地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1内的前方的大致中段位置的台座40上。在各调色剂盒30和旋转式显影装置20之间,设有用于向各显影器22送入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机构50。
图4是表示旋转式显影装置20、调色剂盒30、台座40以及调色剂输送机构5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简要立体图。另外,图4中的X及Y的方向表示与图1的场合相同(X为左右方向(-X左方,+X右方),Y为前后方向(-Y前方,+Y后方))。
如图4所示,在台座40上从左向右以并列状态分别安装有黑色用盒30K、青绿色用盒30C、品红色用盒30M以及黄色用盒30Y。
上述调色剂输送机构50具备上游端(前方端)通过台座40与黑色~黄色用盒30K、30C、30M、30Y的各个分别连接的4条调色剂输送管51;和与各调色剂输送管51的下游端(后方端)分别连接的4台调色剂装填装置52。
上述调色剂输送管51由橡胶或软质的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通过弹性变形可追随调色剂装填装置52的规定的动作。在该调色剂输送管51的内部,安装有利用规定的驱动构件而绕轴心可驱动旋转的螺旋弹簧制的螺旋式送料器511。而且,通过该螺旋式送料器511绕轴心向规定方向的驱动旋转,从调色剂盒30内移出的调色剂在调色剂输送管51内移动,通过调色剂装填装置52装入显影器22内。
上述调色剂装填装置52在旋转式显影装置20的上方位置在左右方向并列设置4台,以便与黑色~黄色用显影器22K、22C、22M、22Y的各薄板状盖体225对应。于是,在调色剂装填装置52的一部分贯通薄板状盖体225的切口225a而进入显影器22内的状态下,在调色剂输送管51内输送来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装填装置52向显影器22内供给。
图5是表示调色剂装填装置52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1)表示调色剂装填筒53定位于退避位置T1的状态,图5(2)表示调色剂装填筒53定位于装填位置T2的状态。如图5所示,调色剂装填装置52具备连接上述调色剂输送管51的下游端的调色剂装填筒53;与筒心同心并利用内装于该调色剂装填筒53内的图略的驱动构件的驱动而绕轴心驱动旋转的螺杆式送料器54;以及使上述调色剂装填筒53在从显影器22向上方离开的退避位置T1(图5(1))和进入显影器22内的装填位置T2(图5(2))之间升降的升降机构55。
上述调色剂装填筒53为具有内筒体531和与该内筒体531以滑动接触状态外嵌的外筒体532的双重构造。上述调色剂输送管51的下游端与内筒体531连接,并且上述外筒体532不干涉调色剂输送管51地在规定的范围内可绕内筒体531正反旋转。
该内筒体531及外筒体532的下端部都形成为前部细的圆锥状,并且在该圆锥状的部分上分别设有开口(设在内筒体531上的内筒开口531a及设在外筒体532上的外筒开口532a),在这些各开口531a、532a重叠的状态(即图5(2)所示的快门打开的状态)下送入调色剂装填筒53内的调色剂通过各开口531a、532a向外部导出,另一方面,从该状态通过使外筒体532绕内筒体531旋转规定角度而成为外筒体532的壁面堵住内筒开口531a的状态(即图5(1)所示的快门关闭的状态),从而防止调色剂的漏出。该外筒体532的旋转操作与利用升降机构55的调色剂装填筒53的升降动作连动进行。
于是,在调色剂装填筒53定位于退避位置T1的状态下,如图5(1)所示,调色剂装填筒53的下端部在内筒开口531a由外筒体532关闭的状态下,从显影器22的薄板状盖体225离开,与此相对,在调色剂装填筒53变位到装填位置T2的状态下,如图5(2)所示,调色剂装填筒53的下端部在内筒开口531a与外筒开口532a重叠而打开的状态下,从薄板状盖体225的切口225a进入显影器22内。
因此,在调色剂装填筒53定位于退避位置T1的状态下,防止调色剂装填筒53内的调色剂从内筒开口531a泄漏,另一方面,在调色剂装填筒53定位于装填位置T2的状态下,调色剂装填筒53内的调色剂通过内筒开口531a及外筒开口532a向显影器22内供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在调色剂装填筒53的筒心延伸方向和水平线之间的角度θ,使其比调色剂的安息角大,由此防止导入调色剂装填筒53内的调色剂在该调色剂装填筒53内堵塞。顺便说明一下,调色剂的安息角为大致40°,上述角度θ设定为大致70°。
上述螺杆式送料器54包括与调色剂装填筒53的筒心同心的螺杆轴541和与该螺杆轴541的周面同心并一体形成的螺杆翅片542。螺杆轴541的上端部从调色剂装填筒53向外部突出,在该突出的部分上同心固定螺旋齿轮543。然后,通过利用图略的驱动构件使该螺旋齿轮543绕轴心旋转,从而螺杆翅片542绕螺杆轴541一体旋转,由此将从调色剂输送管51送入的调色剂向下方强制移动。
上述升降机构55具备形成在内筒体531的周面上的在筒心方向延伸的齿条551;与该齿条551啮合的小齿轮552;以及通过规定的中继齿轮553向小齿轮552给予驱动力的图略的驱动马达。另一方面,在外筒体532上,在与上述齿条551对应的部分上设有切口窗,齿条551成为通过该切口窗向外部露出的状态。比齿条551的宽度尺寸(周向长度)长地设定切口窗的周向长度,由此切口窗相对齿条551可在规定的范围绕筒心相对旋转。
而且,在外筒体532的适当处设有图略的被引导凸起,同时设有围绕外筒体532的圆筒状的凸轮部件,在该凸轮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有上述被引导凸起以滑动接触状态嵌入的螺旋凸轮槽。于是,若用驱动马达的驱动通过中继齿轮553、小齿轮552以及齿条551使内筒体531升降,则随之调色剂装填筒53也升降,利用该调色剂装填筒53的升降,被引导凸起在凸轮部件的螺旋凸轮槽内被引导,从而外筒体532绕筒心正反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色剂装填筒53定位于退避位置T1所产生的外筒体532向规定方向的旋转,内筒体531的内筒开口531a用外筒体532关闭,另一方面,通过调色剂装填筒53定位于装填位置T2所产生的外筒体532向反方向的旋转,内筒体531的内筒开口531a与外筒体532的外筒开口532a重叠而打开。
以下,详细说明在打印机主体11的前面开口110位置(参照图1)拆装自如地安装的调色剂盒30。图6是表示调色剂盒30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分解立体图,图7是其组装立体图。顺便说明一下,在图6及图7中,作为举例表示了4个调色剂盒30中的青绿色~黄色用盒30C、30M、30Y的任何一个。关于黑色用盒30K,其容量比其它大,基本的构造与青绿色~黄色用盒30C、30M、30Y同样。而且,在图6及图7中,X及Y的方向表示与图1的场合同样(X为左右方向(-X左方,+X右方),Y为前后方向(-Y前方,+Y后方))。
首先如图6所示,调色剂盒30具备装填调色剂的呈大致长方体状的盒容器31;内装于该盒容器31中并搅拌内部的调色剂的搅拌部件32;内装于盒容器31中进行开关动作的同时,将内部的调色剂向上述调色剂输送管51(图5)移出的快门部件33;为了使上述搅拌部件32及快门部件33进行调色剂的搅拌动作及调色剂的移出动作,同时使快门部件33进行开关动作而构成的齿轮机构34;以及锁定调色剂盒30相对打印机主体11的安装状态的锁定板35。
上述盒容器31具备底板311;从该底板311的左边缘部竖立设置的左侧板312;从底板311的右边缘部竖立设置的右侧板313;从底板311的前边缘部竖立设置的前方板314;以及从底板311的后边缘部竖立设置的后方板315,形成有在由这些底板311、左侧板312、右侧板313、前方板314以及后方板315围绕的空间内储存调色剂的调色剂储存空间V。
上述底板311包括形成在左方位置的从正面看呈小圆弧状的小圆弧底板311a;和形成在右方位置的从正面看呈比小圆弧底板311a大的圆弧状的大圆弧底板311b。设定小圆弧底板311a的最低位,使其位于比大圆弧底板311b的最低位稍靠上方的位置。在该小圆弧底板311a的最下位置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前后方向设有较长尺寸的长孔状的给出开口311c。
而且,在前方板314及后方板315上,在与小圆弧底板311a的曲率中心对应的位置上穿通设置有用于安装上述快门部件33的快门部件安装孔316。再有,在与前方板314及后方板315的大圆弧底板311b的曲率中心对应的位置上,穿通设置有用于安装上述搅拌部件32的搅拌部件安装孔317。而且,上述齿轮机构34安装在前方板314的外面侧,通过快门部件安装孔316及搅拌部件安装孔317与快门部件33及搅拌部件32连接。
在规定量的调色剂装填在调色剂储存空间V之后,该盒容器31的上面开口由上部盖体318一体关闭,同时由安装在盒容器31的前方板314侧的侧部盖体36覆盖保护齿轮机构34。
上述搅拌部件32具备在盒容器31的上述一对搅拌部件安装孔317上绕轴心可旋转地嵌合插入的搅拌轴321;在调色剂储存空间V内从该搅拌轴321的两侧部在径向突出设置的前后方向一对搅拌臂322;以及架设在这一对搅拌臂322的顶端部之间的搅拌片323。在上述搅拌轴321从前方板314向外部突出的部分的前端侧,形成有通过扁平地切削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D形切削面321a。
上述搅拌臂322从搅拌轴321的轴心到顶端的长度尺寸比大圆弧底板311b的曲率半径的内尺寸稍短地设定,由此在调色剂储存空间V内可绕搅拌轴321一体旋转。而且,上述搅拌片323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在与搅拌臂322正交的方向(在图6所示的例中为从正面看逆时针方向)延伸地设置。
因此,通过搅拌轴321绕轴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搅拌片323的顶端边缘部一边与右侧板313及大圆弧底板311b滑动接触一边绕搅拌轴321旋转,由此搅拌储存在盒容器31的调色剂储存空间V内的调色剂。
上述快门部件33具备在盒容器31的一对快门部件安装孔316中嵌合插入的快门轴331;在该快门轴331上同心并可一体旋转地外嵌的螺旋翅片332;以及以围绕该螺旋翅片332的状态在快门轴331位于盒容器31内的部分上可相对旋转地外嵌的快门圆筒333。
上述快门圆筒333其外部尺寸比小圆弧底板311a的曲率内径尺寸稍小地设定,由此上述快门圆筒333以与小圆弧底板311a滑动接触的状态可绕快门轴331相对旋转。在该快门圆筒333上设有在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在周向以规定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180°或其以上)开口的用于将调色剂导入快门圆筒333内的导入开口333a,同时在与该导入开口333a同一周面上形成有可关闭上述给出开口311c的圆弧状快门板333b。在该圆弧状快门板333b上穿通设置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333c。
于是,通过使该圆弧状快门板333b堵住给出开口311c,阻止储存在调色剂储存空间V内的调色剂通过给出开口311c给出,另一方面,在上述长孔333c与上述给出开口311c重叠的状态下,盒容器31内的调色剂借助快门部件33通过长孔333c及给出开口311c向调色剂输送管51给出。
再有,在上述快门圆筒333上设有从其前端部以同心向前方突出设置且与快门轴331滑动接触状态而外嵌的轴衬334。快门部件33通过将该轴衬334以滑动接触状态嵌入快门部件安装孔316而安装在盒容器31内。于是,通过向该轴衬334传递来自齿轮机构34的驱动力,快门圆筒333可绕快门轴331旋转。在该轴衬334上形成有D形切削面334a,并且在快门轴331的前端部也形成有D形切削面331a。各D形切削面331a、334a将来自齿轮机构34的驱动力以互相独立的状态分别传递到快门轴331及快门圆筒333上。
上述齿轮机构34具备传递来自打印机主体11内的规定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的驱动齿轮341;与该驱动齿轮341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342;在该第一从动齿轮342的后面侧同心并可一体旋转地固定的第二从动齿轮343;与该第二从动齿轮343啮合的第三从动齿轮344;与该第三从动齿轮344同心并相对旋转的第一扇形齿轮345;以与该第一扇形齿轮345啮合的状态与上述第二从动齿轮343同心并相对旋转的第二扇形齿轮346;以及与该第二扇形齿轮346同心且与上述第二从动齿轮343啮合的第四从动齿轮347。
将上述驱动齿轮341绕突出设置轴341a旋转自如地轴支撑,该突出设置轴341a从侧部盖体36的内面侧(前面侧)的盒容器31的前方板314向左方下部离开的位置向前方突出设置。在该驱动齿轮341的后面侧突出设置有连接凸起341b,来自打印机主体11内的图略的驱动构件的驱动力通过该连接凸起341b传递到驱动齿轮341上。
在上述第一从动齿轮342及第二从动齿轮343的中心位置,穿通设置有用于将这些第一及第二从动齿轮342、343与侧部盖体36的第二突出设置轴341a′外嵌连接的连接孔342a。第二从动齿轮343在与第二突出设置轴341a′外嵌的状态下与第三从动齿轮344及第四从动齿轮347双方啮合,通过第二从动齿轮343绕第二突出设置轴341a′旋转,可使第三从动齿轮344及第四从动齿轮347同时向同一方向旋转。
上述第三从动齿轮344具有从其中心位置向后方同心突出设置的轴筒344a。将该轴筒344a的内径尺寸设定成比上述搅拌轴321的直径尺寸稍大,同时从正面看与搅拌轴321的D形切削面321a对应地形成D字状。因此,通过将轴筒344a外嵌在搅拌轴321上,搅拌轴321与第三从动齿轮344一体旋转。
上述第一扇形齿轮345通过第二扇形齿轮346使上述快门部件33的快门圆筒333进行开关动作。该第一扇形齿轮345在与第二扇形齿轮346相对的边缘面上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形成有齿轮齿,并且具有从没有形成齿轮齿的周面向大致上方突出设置的操作捏手37。比第一扇形齿轮345的前面还向前方地突出设置该操作捏手37,从而贯通侧部盖体36并可位于其前面侧。
在该第一扇形齿轮345的中心位置上,穿通设置有与上述第三从动齿轮344的轴筒344a以滑动接触状态进行外嵌的外嵌孔345a,由此第一扇形齿轮345通过操作捏手37的操作可绕轴筒344a正反旋转。
而且,在第一扇形齿轮345的背面侧(后面侧)上,设有具备与上述外嵌孔345a同心且为同一直径尺寸的孔的圆形凸轮345b。该圆形凸轮345b用于操作上述锁定板35,设定设置相位,使得在向最右方操作操作捏手37的状态下向下方的偏心量最大。
上述第二扇形齿轮346在其周边缘面具有与第一扇形齿轮345的齿轮齿对应的齿轮齿,并且按照因操作捏手37的操作所产生的第一扇形齿轮345的正反旋转而向反方向旋转。在该第二扇形齿轮346的中心位置穿通设置有在上述快门圆筒333的轴衬334上外嵌的外嵌孔346a。该外嵌孔346a从正面看与轴衬334的D形切削面334a对应地形成D字状,通过将外嵌孔346a嵌入轴衬334,快门圆筒333可与第二扇形齿轮346一体旋转。
因此,通过操作捏手37的操作将第一扇形齿轮345绕轴筒344a进行正反旋转操作,从而该操作通过第二扇形齿轮346传递到快门圆筒333上,由此快门圆筒333的圆弧状快门板333b关闭或打开给出开口311c。
上述第四从动齿轮347在中心位置穿通设置有在上述快门部件33的快门轴331上外嵌的外嵌孔347a。该外嵌孔347a从正面看与快门轴331的D形切削面331a对应地形成D字状,通过将外嵌孔347a嵌入快门轴331的前端,快门轴331可与第四从动齿轮347一体旋转。
因此,驱动齿轮341的驱动旋转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42、第二从动齿轮343及第四从动齿轮347传递到快门轴331上,通过由此产生的螺旋翅片332绕快门轴331的一体旋转,快门圆筒333内的调色剂移动,从而快门圆筒333内的调色剂通过长孔333c及给出开口311c可容易向外部排出。
上述锁定板35是用于防脱的部件,在调色剂盒30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1上且利用操作捏手37的操作而打开快门部件33的状态下,上述锁定板35防止该调色剂盒30从打印机主体11脱落,上述锁定板35夹在第一扇形齿轮345和盒容器31的前方板314之间。
该锁定板35由呈矩形形状的平板形成,在中央部分穿通设置有在上述第一扇形齿轮345的圆形凸轮345b上外嵌的被引导孔351,并且在下边缘部的中央位置上设有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卡定凸起352。
于是,锁定板35通过将操作捏手37定位于打开位置U1(参照图8(1))而被圆形凸轮345b向下方按压,由此卡定凸起352嵌入在台座40的导向槽42的槽底穿通开孔的锁定孔421中,从而防止调色剂盒30从台座40脱落,同时,通过将操作捏手37的位置变更为关闭位置U2(参照图8(2))而产生的圆形凸轮345b绕搅拌轴321的偏心旋转,锁定板35上升,由此解除调色剂盒30相对台座40的锁定状态。
上述侧部盖体36覆盖齿轮机构34并使外观美观,并且保护齿轮机构34。设定该侧部盖体36的形状,使得正面看的形状与盒容器31的前方板314的形状大致相同。
该侧部盖体36在前面侧形成有从正面看与上述从动齿轮343及第三从动齿轮344对应的双凸起状的膨出部361,并且在该膨出部361的右侧上部设有上述操作捏手37贯通并在侧部盖体36的前面侧伸出的捏手伸出开口362。从该捏手伸出开口362的下端部向逆时针方向设有以第一扇形齿轮345的轴心(即轴筒344a的轴心)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圆弧开口363,利用该圆弧开口363可以使在侧部盖体36的前面侧突出的操作捏手37从捏手伸出开口362的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而且,在侧部盖体36的右侧下边缘部上设有嵌入后述的杆部件48的卡定片483(图11)的卡定凹部364。再有,在侧部盖体36上部的左右的边缘部上分别设有以角被切割的状态而凹进的捏取凹部365。设定这一对捏取凹部365的尺寸,使它们全都可以放入指尖。因此,如图7所示,通过在一方的捏取凹部365内放入拇指,同时在另一方的捏取凹部365内放入食指,就可以容易地将安装在台座40上的调色剂盒30从台座40拆卸下。
图8是用于说明齿轮机构34的作用的说明图,图8(1)表示第一扇形齿轮345的操作捏手37定位于使快门部件33打开的打开位置的状态,图8(2)表示第一扇形齿轮345的操作捏手37定位于使快门部件33关闭的关闭位置的状态。另外,在图8的(1)及(2)上添加了添加字母的“a”图表示是在拆除侧部盖体36的状态下齿轮机构34的主视图,同样地添加了添加字母的“b”图表示快门部件33的关闭状态。
首先,如图8(1)-“a”所示,在操作捏手37定位于从正面看向盒容器31的右方靠近的打开位置U1的状态下,第一扇形齿轮345的圆形凸轮345b的最大偏心部分以搅拌轴321的轴心为起点朝向下方,所以在该圆形凸轮345b上外嵌被引导孔351的锁定板35向锁定位置下降,由此卡定凸起352嵌入导向槽42的锁定孔421,从而通过将调色剂盒30锁定在台座40上,防止其从打印机主体11脱落。
另外,在操作捏手37定位于打开位置U1的状态下,如图8(1)-“b”所示,呈圆筒状的快门部件33的长孔333c与盒容器31的小圆弧底板311a的给出开口311c相对,由此盒容器31内的调色剂可以通过这些长孔333c及给出开口311c而给出。
因此,在该状态下利用图略的驱动马达使驱动齿轮341驱动旋转,则该旋转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42及第二从动齿轮343传递到第三从动齿轮344及第四从动齿轮347,从而这些齿轮旋转。于是,第三从动齿轮344绕搅拌轴321的一体旋转传递到搅拌部件32上,对盒容器31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同时第四从动齿轮347绕快门轴331的一体旋转传递到螺旋翅片332上,使快门圆筒333内的调色剂朝向长孔333c,从而将盒容器31内的调色剂有效地排出。
接着,当因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被消耗完而要更换新的调色剂盒30时,定位于图8(1)-“a”所示的打开位置U1的操作捏手37通过向左方操作,如图8(2)-“b”所示,向关闭位置U2变更位置。利用该位置变更,第一扇形齿轮345绕搅拌轴321向逆时针方向相对旋转。利用该旋转与第一扇形齿轮345啮合的第二扇形齿轮346向顺时针方向一体旋转。
于是利用该第二扇形齿轮346的旋转,快门部件33绕轴衬334顺时针方向与该第二扇形齿轮346一体旋转,所以快门部件33的圆弧状快门板333b关闭盒容器31的给出开口311c。
另一方面,通过操作捏手37从打开位置U1到关闭位置U2的变更位置而使第一扇形齿轮345绕搅拌轴32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使圆形凸轮345b逆时针方向绕搅拌轴321偏心旋转,通过由此而产生的锁定板35的上升,如图8(2)-“a”所示,卡定凸起352从锁定孔421脱离而解除锁定状态,所以可以从打印机主体11拆卸下调色剂盒30。在进行该拆卸时,盒容器31的给出开口311c由快门部件33的圆弧状快门板333b关闭,所以可以有效防止残留在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通过长孔333c而泄漏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图9及图10是表示安装调色剂盒30的台座40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图9表示调色剂盒30从台座40拆卸下的状态,图10表示调色剂盒30安装在台座40上的状态。另外,在图9及图10中的X及Y的方向表示与图1的场合同样(X为左右方向(-X左方,+X右方),Y为前后方向(-Y前方,+Y后方))。
首先,如图9所示,在台座40的上面设有安装凹部41,该安装凹部41沿调色剂盒30的大圆弧底板311b的形状凹进且从正面看呈圆弧状并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该安装凹部41的底部上凹进设置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42。
另一方面,在上述盒容器31的底板311上,在其大圆弧底板311b的外面设有如图6所示的嵌入上述导向槽42而被引导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被导向凸条319,在将该被导向凸条319嵌入导向槽42的状态下将调色剂盒30向后方按压,从而该调色剂盒30以定位状态被导向槽42引导并被安装在台座40上。
在该盒容器31的小圆弧底板311a上,在与给出开口311c对应的位置安装有盒一侧快门装置38。该盒一侧快门装置38具备从小圆弧底板311a的前边缘部向后方延伸的导向板381;前后可动地嵌入该导向板381的从正面看呈U字形状的U字快门板382;以及从该U字快门板382的右端部前侧位置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卡定臂383。
在上述导向板381的左右方向的各侧面上,分别凹进设置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381a,另一方面,在U字快门板382的左右方向的各侧板的上边缘部,分别设有以滑动接触状态嵌入上述引导槽381a的被引导边缘部382a,将这一对被引导边缘部382a分别嵌入对应的一对引导槽381a中,从而U字快门板382可以沿导向板381在前后方向正反移动。而且,在导向板381上,在与盒容器31的给出开口311c相对的位置设有相同尺寸的开口(以下包括该开口称为给出开口311c)。
并且,设定上述U字快门板382的长度尺寸,使得在沿导向板381向后方移动的状态下关闭给出开口311c的同时,在沿导向板381向前方移动的状态下打开给出开口311c。
上述卡定臂383包括基端侧(前端侧)与U字快门板382一体地固定的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臂主体383a;和在该臂主体383a的顶端(后端)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盒一侧卡定爪383b。上述臂主体383a设定为与U字快门板382大致相同的长度,可以弹性变形为弓形。而且,上述盒一侧卡定爪383b形成为后端尖锐并具备返回头的钩针的顶端状。
另一方面,在台座40的左侧的顶板401上,在与上述给出开口311c相对的位置设有接受从给出开口311c给出的调色剂的接受开口44,并且以覆盖该接受开口44的状态设有与上述盒一侧快门装置38相对的台座一侧快门装置43。
上述台座一侧快门装置43具备配设在比顶板401的上述接受开口44的左右边缘部稍微靠外侧的位置上的左右一对倒L形导轨431;在由这一对倒L形导轨431包覆支撑的状态下可前后移动的台座一侧快门板432;为了通过使该台座一侧快门板432朝向前方以关闭接受开口44而加力的一对螺旋弹簧433;以及与上述盒一侧快门装置38的盒一侧卡定爪383b相对地突出设置在顶板401的前方右边缘部上的台座一侧卡定爪434。
在上述台座一侧快门板432上,在其后端左右的边缘部突出设置有分别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一对支撑凸起435,上述各螺旋弹簧433以拉伸状态架设在支撑凸起435和倒L形导轨431之间。因此,如图9所示,在台座40上未安装调色剂盒30的状态下,台座一侧快门板432利用一对螺旋弹簧433的作用力成为关闭接受开口44的状态。
另外,就上述一对倒L形导轨431及U字快门板382而言,以将调色剂盒30的被导向凸条319从台座40的前端嵌入导向槽42而互相干涉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设定设置位置,同时一对倒L形导轨431的上边缘部之间的间隙尺寸比导向板381的左右宽度尺寸稍大地设定。
这样,若在将被导向凸条319嵌入导向槽42的前端的状态下,向后方按压调色剂盒30,则该调色剂盒30在导向槽42内被引导而后退,如图10所示,成为安装在台座40上的状态。通过该安装操作,U字快门板382及台座一侧快门板432全都打开,关于这些打开动作在后面基于图12进行说明。
在上述顶板401的下部设有转接从接受开口44落下的调色剂的中继空间V1,在该中继空间V1的后端面临调色剂输送管51的上游端开口,同时用规定的驱动马达的驱动而绕轴心旋转的驱动轴45贯通调色剂输送管51的周壁的一部分,将中继空间V1内前后方向纵向断开,前端贯通台座40的前壁后向外部突出。在该驱动轴45的前端设有与上述驱动齿轮341的连接凸起341b(图6)对应的连接部件46。因此,通过将调色剂盒30安装在台座40的安装凹部41上,该调色剂盒30的驱动齿轮341通过连接凸起341b及连接部件46与驱动轴45连接,由此驱动轴45绕轴心的旋转被传递到调色剂盒30的齿轮机构34上。
另外,在台座40的前壁上,与导向槽42对应的位置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后方向一对导向片47,同时设有在这一对导向片47上被引导进行升降的杆部件48。导向片47从端面看形成L字状,上述杆部件48通过由呈L字状的一对导向片47包覆支撑而能以不向前方脱落的状态进行升降。
图11是表示杆部件48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1(1)是立体图,图11(2)是剖视图。如图11(1)所示,杆部件48防止安装在台座40的安装凹部41上的调色剂盒30的脱落,同时通过其操作解除防脱状态。该杆部件48包括可升降地夹持在一对导向片47上的升降板片481;从该升降板片481的两侧部向外方突出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臂片482;从升降板片481的上边缘部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卡定片483;以及从升降板片481的下边缘部向前方突出设置的操作杆484。
上述一对臂片482成为只有上部与升降板片481固定而下部离开升降板片481的侧边缘的状态。由此,各臂片482的下部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可以弹性变形。在该一对臂片482的下端部分别设有互相向相反方向突出设置的卡定爪482a,若升降板片481一旦嵌入一对导向片47之间,则这些卡定爪482a嵌入形成在一对导向片47的相对面上的图略的卡定槽中,由此防止向上方的脱出。
另外,在升降板片481的下面侧,如图11(2)所示,设有通过从下边缘部向上方切割而形成的安装凹部481a,在该安装凹部481a中以压缩状态安装螺旋弹簧(加力构件)481b,从而杆部件48在安装在导向片47之间的状态下被向上方加力。在这种加力的状态下使上述卡定片483从导向槽42向上方突出地设定其突出量。
上述操作杆484具有圆弧面(操作面)484a,该圆弧面(操作面)484a形成在左右宽度尺寸与升降板片481的左右宽度尺寸同样地设定的颈缩部(突出设置体)484b的前端侧,同时上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成为最低位地形成圆弧状。如图11(2)所示,该圆弧面484a朝向前方前部向下地倾斜,由此在圆弧面484a放上指尖时,即使指甲较长,对操作杆484也无影响,可进行按压操作。
以下,基于图12说明盒一侧快门装置38、台座一侧快门装置43及杆部件48的互相关联的相对作用。图12是为了说明盒一侧快门装置38、台座一侧快门装置43及杆部件48各自的相对作用而简要地表示它们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2(1)表示使调色剂盒30的后端与台座40的前端相对的状态,图12(2)表示通过使调色剂盒30前进,U字快门板382的后端与倒L形导轨431的前端抵接的状态,图12(3)表示通过使调色剂盒30进一步前进抵抗螺旋弹簧433的作用力而打开台座一侧快门板432的同时,还打开U字快门板382的状态,图12(4)表示U字快门板382及台座一侧快门板432双方打开的状态。
首先,在图12(1)所示的状态下,利用因螺旋弹簧433的作用力而向右方移动的台座一侧快门板432,设在台座40的顶板401上的接受开口44成为关闭状态。
在该状态下,若将调色剂盒30向后方(在图12的纸面中为左方)压入,则如图12(2)所示,盒一侧快门装置38的导向板381的顶端首先与台座一侧快门装置43的台座一侧快门板432抵接,同时盒一侧快门装置38的U字快门板382与台座一侧快门装置43的倒L形导轨431在接近位置相对。而且,这时卡定臂383的盒一侧卡定爪383b利用与台座一侧卡定爪434干涉所产生的臂主体383a的弹性变形而在台座一侧卡定爪434通过,从而位于该台座一侧卡定爪434的后方(图12的纸面的左方)。
在该状态下若继续进行调色剂盒30相对台座40的压入操作,则导向板381向后方按压台座一侧快门板432,所以台座一侧快门板432抵抗螺旋弹簧433的作用力向后方移动,由此依次打开接受开口44。与此相对,U字快门板382被台座一侧快门装置43的倒L形导轨431挡住,所以即使导向板381向后方移动U字快门板382也不会跟随其移动,相反相对导向板381相对地向后方移动,所以如图12(3)所示,依次打开给出开口311c。
然后,在调色剂盒30被压入到台座40的最里部的状态下,如图12(4)所示,台座一侧快门板432移动到最后方,完全打开接受开口44,同时U字快门板382相对导向板381相对地移动到最前方,完全打开给出开口311c,所以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通过这些给出开口311c及接受开口44向台座40的下方的中继空间V1给出。
另外,调色剂盒30在从图12(3)所示的状态移动到图12(4)所示的状态时,杆部件48其卡定片483的上边缘部前方的倾斜部分与调色剂盒30的侧部盖体36的下边缘部干涉,抵抗螺旋弹簧481b的作用力暂时下降后嵌入卡定凹部364(卡定姿势),由此如图12(4)所示,防止调色剂盒30向前方脱出。
在从台座40卸出调色剂盒30时,首先,如之前基于图8所作的说明那样,将操作捏手37如图8(2)-“a”所示向左方进行操作,从内侧关闭给出开口311c后,用手指向下方按压操作杆484的上面即可。这样杆部件48的卡定片483从调色剂盒30的侧部盖体36的卡定凹部364脱离,由此调色剂盒30利用台座一侧快门板432的作用力从台座40向外方卸出。
而且,在调色剂盒30从台座40被卸出时,调色剂盒30的卡定臂383的盒一侧卡定爪383b卡定在台座一侧卡定爪434上,所以U字快门板382相对导向板381相对移动,由此给出开口311c由U字快门板382关闭。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在从台座40拆卸下调色剂盒30的状态下,残留在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通过给出开口311c向外部飞散。
如以上详细所述的那样,就本发明的打印机10而言,以将用于向旋转式显影装置20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盒30可拆装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1上的结构为对象,设有操作杆484,该操作杆484用螺旋弹簧481b的作用力将调色剂盒30相对打印机主体11卡定,同时通过抵抗螺旋弹簧481b的作用力的向下方的按压操作解除卡定,操作杆484具有用指尖进行按压操作的圆弧面484a,该圆弧面484a由朝向操作者侧前部向下地倾斜的倾斜面形成,所以即使在指甲较长的场合,在用指尖接触圆弧面484a的状态下指尖朝向倾斜上方,由此避免指甲与周围环境(具体是杆部件48的升降板片481)干涉,由此可以容易进行对操作杆484的按压操作。
因此,能够切实地解决如下问题即如现有技术那样,在指甲较长的场合等下,难以进行操作杆484的按压操作,从而不能容易地从打印机主体11上拆卸调色剂盒30。
而且,在从打印机主体11的规定壁面以规定长度突出设置的颈缩部484b的顶端侧形成杆部件48的圆弧面484a,因而圆弧面484a从壁面离开相长度应的量,从而能进一步切实地防止较长指甲与壁面的干涉,能够使操作杆484的操作性变得更加优良。
再有,由于采用多种分别装填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30,因此对于可进行彩色印刷的打印机10,能够容易地进行各色调色剂盒30的更换作业。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括以下内容。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虽以打印机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像形成装置为打印机10的情况,也可以是复印机,还可以是传真机。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显影装置采用了旋转式显影装置20,与该旋转式显影装置20对应使用了一台感光鼓131,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作为显影装置采用旋转式显影装置20的情况,也可以是采用通常的显影装置和4台感光鼓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装置主体,其具备显影装置;调色剂盒,其可拆装地安装在上述装置主体上,用于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以及操作杆部件,其如下进行动作即通过规定的加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成为卡定姿势并将上述调色剂盒卡定在装置主体上,同时通过抵抗上述加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向下方的按压操作而解除上述卡定,其中,上述操作杆部件具有承受按压操作的操作面,该操作面由朝向操作者侧前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面形成在从上述装置主体的规定壁面以规定长度突出设置的突出设置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部件包含沿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的导向片进行升降的升降板片和从该升降板片的下边缘部朝向操作者侧突出设置的操作杆,将上述调色剂盒卡定在装置主体上的卡定部设置在上述升降板片的上部,上述加力部件配置在上述降板片的下面侧,上述操作面设置在上述操作杆的上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具有从上述升降板片的下端位置朝向操作者侧向前方突出且左右宽度尺寸与升降板片的左右宽度尺寸同样地进行了尺寸设定的突出设置体;以及从该突出设置体的前端侧再向前方突出地一体形成的操作面,从上述突出设置体的上面到操作面的面作成前部向下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面作成前部向下倾斜的凹状的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调色剂盒,装填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的多种调色剂盒并列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在上述调色剂盒的各个上设有上述操作杆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指甲较长的场合也可以顺利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进行调色剂盒的卡定解除操作。在通过将用于向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盒(30)可拆装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1)上而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上,设有通过螺旋弹簧(481b)的作用力将调色剂盒(30)相对装置主体(11)卡定,同时通过抵抗螺旋弹簧(481b)的作用力的向下方的按压操作而解除卡定动作的操作杆(484),操作杆(484)具有用指尖进行按压操作的圆弧面(484a),该圆弧面(484a)由朝向操作者侧前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形成。
文档编号G03G21/18GK1940767SQ20061015999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
发明者渡部俊彦, 田村崇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