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52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该直下式背 光模组的平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直下式背光模组为平面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其可提供 辉度充足的光源,使显示面板正常显示。背光模组按结构大致 分为侧光式与直下式两种。随着平面显示装置的尺寸增大及辉 度需求提高,侧光式直下式背光模组无法提供足够的辉度,而 直下式背光模组可藉由增加灯管数量以提高辉度,因此直下式 背光模组得到广泛应用。请参阅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平面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该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包括一框体110、 一反 射片120及多个依序并排的灯管130。该框体110包括一金属底板 lll及一出光口(未标示),该反射片120设置在该金属底板111上, 该灯管130设置在该反射片120上方,与该出光口对应。该灯管 130具有二直管部132及一连接该二直管部132的弯管部134,该 二直管部132均包括一电压输入端133,该二电压输入端133分别 是一高压输入端及一低压输入端。请再参阅图2,是图1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工作时的电 路结构示意图。当该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工作时,该多根灯管130 通电,则该多根灯管130的二直管部132将分别与该金属底板1 1 1 之间产生多个寄生电容C,,其弯管部134也会与该金属底板111 之间产生 一寄生电容C3,又因为该多根灯管130的工作电压为一 交流电,则该多根灯管1 30均产生较大的漏电流流向该金属底板 111,造成该多根灯管130的工作电流的损失。然而,因该灯管130的二直管部132分别为一高压端及一^f氐压端,则该二直管部132之间也会产生多个寄生电容(2;该多个 寄生电容(32使该二直管部132之间产生多个漏电流13 ,该漏电流 13对该二直管部132的工作电流进行补偿,从而减少了该二直管 部132的工作电流因漏电流造成的损失。而灯管130的弯管部134为一等电势区,因而只存在其与该 金属底板lll之间的寄生电容Cs,且根据曲率越大,寄生电容越 大的原理,该寄生电容Cs大于该寄生电容Ci,该弯管部134与该 金属底板111之间的漏电流也大,还是会大大减少该多根灯管 130的工作电流,进而降低该灯管130的出光辉度,影响该直下 式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率。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出光效率低的问题,有必要 提供一种提高出光效率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了解决上述平面显示装置显示亮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提 供一种使用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以提高显示亮度的平面显示装置。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多根依次并排的灯管及收容 该多根灯管的一框体;每一灯管包括至少一直管部及一弯管部; 该框体包括一金属底板,其中,该金属底板上对应该多根灯管 的每一弯管处设置一绝缘区。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平面显示面板及 一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多根依次并排的灯 管及收容该多根灯管的一框体;每一灯管包括至少一直管部及 一弯管部;该框体包括一金属底板,其中,该金属底板上对应 该多根灯管的每 一 弯管处设置 一 绝缘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多根依次排列的灯管及收容 该多根灯管的一框体,每一灯管包括至少一直管部及一弯管部; 该框体包括 一 金属底板,该金属底板上设置多个绝缘区以减少 该金属底板与该多根灯管的弯管部之间的寄生电容。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平面显示面板及 一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多根依次排列的灯 管及收容该多根灯管的一框体,每一灯管包括至少一直管部及一弯管部;该包括一金属底板,该金属底板上设置多个绝缘区 以减少该金属底板与该多根灯管的弯管部之间的寄生电容。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金属底板对应该灯 管的每一弯管部为绝缘区,则该金属底板与该灯管的每一弯管 部交叠处的寄生电容减小,即该灯管工作时,减少漏电流从该 灯管的弯管部流向该金属底板,从而可保证该多根灯管的出光 辉度,提高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光效率。相较于现有技术,该平面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金 属底板对应该灯管的每一弯管部绝缘,则该金属底板与该灯管 的每一弯管部交叠处的寄生电容减小,即该灯管工作时,减少 漏电流从该灯管的弯管部流向该金属底板,从而可保证该多根 灯管的出光辉度,提高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进而提 高了该平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平面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平 面示意图。图2是图l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工作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平面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工作时的 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直下式背 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沿VII-VII的剖面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平 面示意图。该平面显示装置2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平面显示面板 20 1及 一 直下式背光模组200 。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为该平面显 示面板201提供显示所需的光线。请参阅图4,是图3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200的平面示意 图。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包括一框体210、 一反射片220、多根 依次排列的灯管230及一光学膜片组(图未示)。该灯管230为U型冷阴极射线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其包括二直管部232及连接该二直管部232—弯管 部234。该二直管部232均包括一电压输入端233,该二电压输入 端233是一高压输入端及一^氐压输入端。该框体210包括一金属 底板211及多个自该金属底板211向上延伸的多个侧壁213。该金 属底板211上依序并排设置多个绝缘区212,该多个绝缘区212 均为一方形开口 ,每一绝缘区212均与该灯管230的弯管部234对 应,以使该弯管部234与该金属底板21 l绝缘。该反射片220设置在该框体2 10的金属底板2 1 1上;该多根灯 管230并排设置在该反射片220上,且该多根灯管230的每一 弯管 部234对应金属底板211的一绝缘区212;该光学膜片组则设置在 该多根灯管230上方,使其与该框体2 1 0形成 一 封闭空间收容该 反射片220及该多根灯管230。请再参阅图5,是图4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200工作时的电 路结构示意图。当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工作时,该多根灯管230 通电,则其与该金属底板211之间产生多个寄生电容,即该多根 灯管230的二直管部232将分别与该金属底板211之间产生多个 寄生电容d,因该多根灯管230的工作电压为交流电,则该多根 灯管230产生漏电流流向该金属底板21 1 。另外,又因该灯管230 的二直管部232分别为 一 高压端及一低压端,则该二直管部232 之间也会产生多个寄生电容<:2;该二直管部232之间产生多个漏电流13 ,对该二直管部232的工作电流进^f于补偿,从而减少该二 直管部1 32的工作电流损失。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 0 0的金属底板2 1 1对 应该多根灯管230的弯管处234设置有该多个绝缘区212,则可消 除该弯管部234与该金属底板211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该灯管 230的弯管处234无漏电流流向该金属底^反2 1 1 , 则该灯管230的 工作电流不会大幅度减少,从而保证整个直下式背光模组200的 出光辉度,提高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的出光效率。另外,由于 灯管230的弯管部234的出光辉度较大,产生大量热量,设置该 多个绝缘区212便于弯管部234的散热,从而延长该多根灯管230 的使用寿命。相较于现有技术,该平面显示装置20使用的直下式背光模 组200的金属底板211对应该多根灯管230的弯管处234设置有该 多个绝缘区212,则可消除该弯管部234与该金属底板21 l之间产 生的寄生电容,该灯管230的弯管处234无漏电流流向该金属底 板2 1 1 ,则该灯管230的工作电流不会大幅度减少,/人而保i正整 个直下式背光模组200的出光辉度,提高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 的出光效率,从而该平面显示装置20的显示亮度也提高。请再参阅图6及图7,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显示装置第二实 施方式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直下 式背光模组沿VII-VII的剖面示意。该直下式背光模组300较该直 下式背光模组200的不同的处在于多根灯管330为W型,且每一 灯管330均包括四直管部332及三弯管部334,每一灯管仍包括二 电压输入端333, 分别为 一 高压输入端及一〗氐压illr入端。该直下 式背光模组300的框体310的金属底板311对应每一弯管部334设 置一绝缘区312,该绝缘区312是该金属底板311对应每一弯管部 334设置一弧形开口,并以绝缘材料填充该弧形开口以形成,其 尺寸略大于该弯管部334的尺寸,且其高度高于该金属底板311 以支撑该多根灯管330。相较于直下式背光模组200 ,该直下式背光模组300设置的绝缘区312为弧形,所占面积较小,且以绝缘材料填充,从而可 保证该金属底板3 11的支撑强度,使该直下式背光模组3 0 0更加 牢固。且该绝缘区312突出于该金属底板311,可用于支撑该多 根灯管330。
权利要求1.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多根依次并排的灯管及收容该多根灯管的一框体;每一灯管包括至少一直管部及一弯管部;该框体包括一金属底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底板上对应该多根灯管的每一弯管处设置一绝缘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 根灯管为U型或W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 个绝缘区均为该金属底板上的一开口 ,其尺寸大于该弯管部的尺寸。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 个绝缘区是以绝缘材料制成,其尺寸大于该多根灯管的弯管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 个绝缘区均突出于该金属底板,以支撑该多根灯管。
6. —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平面显示面板及 一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直下式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 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7. —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多根依次排列的灯管及收容 该多根灯管的一框体,每一灯管包括至少一直管部及一弯管部; 该框体包括一金属底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底板上设置多个绝 缘区以减少该金属底板与该多根灯管的弯管部之间的寄生电容。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 个绝缘区均为该金属底板上的一开口,其尺寸大于该弯管部的尺 寸。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 个绝缘区是以绝缘材料制成,其尺寸大于该多根灯管的弯管部, 且该多个绝缘区均突出于该金属底板,以支撑该多根灯管。
10. —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平面显示面板 及一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直下式背光模组是权利要 求7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平面显示装置,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多根依次并排的灯管及收容该多根灯管的一框体;每一灯管包括至少一直管部及一弯管部;该框体包括一金属底板,其中,该金属底板上对应该多根灯管的每一弯管处设置一绝缘区。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高,使用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平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提高。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083926SQ20072012129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4日
发明者沙 冯, 景小红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