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背景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因体积轻薄、占用空间小、辐射小 等优点,逐渐占据了显示产品的主流。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 一液晶面板及为该液晶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组。请一并参阅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该液晶显示装置l包括一上铁框ll、 一液晶面板12及一直下 式背光模组13。该背光模组13与该液晶面板12层叠设置并为该 液晶面板12提供平面光。该背光模组13包括一胶框14、 一光学膜片组15、多个灯管 17、 二侧胶框18及一底板19。该胶框14为中空的方形框体,其 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侧壁142及自该二相对侧壁142内側向内部延 伸的二底框145。该四側壁142及该二底框145可承栽及固定该液 晶面板12。该光学膜片组15包括一扩散板16。该二侧胶框18相 对设置且分别具有一固定槽185,该二固定槽185相对设置且每 一该固定槽185的开口高度基本等同于该扩散板16的厚度。该二 側胶框18的底部进一 步包括与该多个灯管17相对应的缺口 187。 该底板19包括 一 底面190及垂直该底面190向同 一 側延伸的四侧 边193。请一并参阅图2,是该液晶显示装置l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该多个灯管17设置于该底板19的底面190上。该二侧胶框18的固 定槽185收容该扩散板16的相对边缘,并一同设置于该底板19 内。该二侧胶框1 8的缺口 1 87固定及定位该多个灯管1 7 。然而,拆卸该扩散板1 6时,为避免其于该側胶框1 8的固定 槽185抽出时划伤,通常会将该侧胶框18同该扩散板16—同拆除及 一 同组装,此过程较为繁瑣。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组装及拆卸较为繁瑣的技术问 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及拆卸均非常方便的背光模组。另外,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二側胶框、至少一灯管及一光学膜 片组,该二侧胶框相对设置,并且分别包括 一 弹性部,二弹性 部对应夹持固定该光学膜片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二侧胶框、至少 一 灯管及 一 光学膜 片组,该二侧胶框相对设置,并且分别包括 一 弹性部,二弹性 部与其所在的侧胶框配合分别夹持该光学膜片组的二边,固定 该光学膜片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 液晶面板与一背光模组,该 背光模组与该液晶面板层叠设置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面光源, 该背光模组包括二侧胶框、至少 一 灯管及 一 光学膜片组,该二 侧胶框相对设置,并且分别包括 一 弹性部,二弹性部对应夹持 固定该光学膜片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 液晶面板与 一 背光模组,该 背光模组与该液晶面板层叠设置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面光源, 该背光模组包括二侧胶框、至少 一 灯管及 一 光学膜片组,该二 侧胶框相对设置,并且分别包括一弹性部,二弹性部与其所在 的侧胶框配合分别夹持该光学膜片组的两边,固定该光学膜片 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侧胶框的 弹性部固定该光学膜片组,使其组装及拆卸均非常方便。
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l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胶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侧胶框的弹性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胶框的 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中側胶框的弹性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 体分解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一上铁框21、 一液晶面板22及 一直下式背光模组2 3 。该背光模组2 3与该液晶面板2 2层叠设置 并为该液晶面板22提供平面光。该背光模组23包括一光学膜片组25、多个灯管27、 二侧胶 框28及一底框29。该光学膜片组25包括一扩散板26。请一并参阅图4,是该侧胶框28的立体示意图。每一该側胶 框28大体成三级阶梯状,其包括由低至高的三级阶梯287、 282、 283及位于底部的多个缺口 280。该第 一 级阶梯287承载该光学膜 片组25,第二级阶梯282承载该液晶面板22, 该第三级阶梯283 定位该液晶面板22。该缺口 280与该灯管27相对应。每一側胶框 28进一步包括三弹性部286,请一并参阅图5,是该弹性部286的 剖面示意图。该弹性部286顶部(未标示)高度不一,其较高的顶 部与该侧胶框28的第三阶梯283相平齐,其较低的顶部与该側胶 框28的第二阶梯282相平齐。该弹性部286较低顶部的下方与该 第一级阶梯287形成一凹槽288,该凹槽288的开口高度基本等同 于该光学膜片组25的厚度。该弹性部286在外力的作用下凭借其 本身韧性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外力撤销后回复到A位置。该底框29包括一底板290及垂直该底板290向同 一侧延伸的 四侧边293 。请一并参阅图6,是该液晶显示装置2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该多个灯管27设置于该底框29的底板290上。该二侧胶框28相对设置于该底板290的两端,灯管27的两端分别收容于该缺口 280 内,该二侧胶框28的弹性部286的凹槽288对应夹持固定该光学 膜片组25。该二侧胶框28的第二级阶梯282与第三级阶梯283配合承载 及固定该液晶面板22 ,该上铁框2 1与该底框29扣合收容并固定 该液晶面板22与该背光模组23。该灯管27可为冷阴极荧光灯管,其形状可为线性灯管,亦 可为C型、U型、S型灯管。该缺口 280可对应收容上述灯管的弯 折部。该扩散板26于拆卸或组装时,仅需拨动该弹性部286由A位 置至B位置处,即可拆卸及组装该光学膜片组25,而不需要将二 侧胶框28拆下及装上,使该光学膜片组25的组装与拆卸均非常 方便。同时,该二侧胶框28的三级阶梯结构可固定该液晶面板 22而不需要额外的胶框固定,节省了该液晶显示装置2的组件数 量,节省了产品成本。请一并参阅图7,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 的側胶框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侧胶框与第 一 实施方式 中的侧胶框大体相同,其不同的处在于弹性部的位置与形状不 同。该側胶框38大体亦成三级阶梯状,其包括由低至高的三级 阶梯387、 382、 383 。该第 一 级阶梯3 87包括 一 矩形槽3 89 ,该第 二级阶梯3 82的顶部对应该矩形槽389处包括 一 弹性部3 86 。请一 并参阅图8,是该弹性部386的剖面示意图。该弹性部386包括一 自该第二级阶梯382顶部平行延伸出的一U形凸体388及自该U形 凸体388的一端向该矩形槽3 89延伸的 一短壁380。该短壁380部 分容纳该矩形槽389中。该U形凸体388的下方至该第 一 级阶梯 387的距离基本等同于光学膜片组(图未示)的厚度。此时,该弹 性部386处于C位置,在外力的作用下,该弹性部386凭借其本身 韧性绕其与该第二级阶梯382的连接处旋转至D位置处,外力撤 销后回复到C位置,该二相对的侧胶框38的U形凸体388与其所在 侧胶框38的该第 一 级阶梯387相配合分别夹持该光学膜片组的 两边,固定该光学膜片组。该光学膜片组在该弹性部386处D位置时,完成组装及拆卸。
权利要求1.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至少一灯管、一光学膜片组与二侧胶框,该二侧胶框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该二侧胶框分别包括一弹性部,二弹性部对应夹持固定该光学膜片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侧胶框大体呈 三级阶梯状,其包括由低至高的一第一阶梯、 一第二阶梯及一第三 阶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的顶部 高低不同,其较高的顶部与该侧胶框的第三阶梯相平齐,其较低的 顶部与该侧胶框的第二阶梯相平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较低顶 部的下方与第一阶梯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的开口高度等同于该光学 膜片组的厚度,该凹槽夹持固定该光学膜片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组包 括扩散板。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侧胶框的底部 包括一缺口,该缺口定位及固定该灯管的端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为直 下式背光模组。
8.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与一背光模组,该背 光模组与该液晶面板层叠设置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面光源,其特征 在于该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
9.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至少一灯管、 一光学膜片组与二侧胶 框,该二侧胶框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该二侧胶框分别包括一弹 性部,二弹性部与其所在的側胶框配合分别夹持该光学膜片组的两 边,固定该光学膜片组。
10.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与一背光模组,该 背光模组与该液晶面板层叠设置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面光源,其特 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二侧胶框、至少一灯管及一光学膜片组, 该二侧胶框相对设置,且分别包括一弹性部,二弹性部与其所在的側胶框配合分别夹持该光学膜片组的两边,固定该光学膜片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二侧胶框、至少一灯管及一光学膜片组,该二侧胶框相对设置,并且分别包括一弹性部,二弹性部对应夹持固定该光学膜片组。该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侧胶框的弹性部固定该光学膜片组,使其组装及拆卸均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G02F1/1333GK201083925SQ20072012129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4日
发明者萧志仲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