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33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和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反射部件的背光模组以 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液晶显示装置(LCD)具轻、薄、耗电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 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监视器、笔记本 电脑及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器件中。由于LCD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需要借 助于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来为LCD的提供者光源,方能达到显示效 果。背光模组常用的点或线形光源,透过简洁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 辉度的面光源。
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 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肢架3、固定于胶架3内的导光板4、反射膜6 和软性电路板8。反射膜6设置于导光板4的远离液晶面板1的底面上,软性 电路板8弯折固定在反射膜6后面。如图2所示,这种传统的背光模組的后面 即是反射膜6,反射膜6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回去,增加背光亮度。反射膜6通 常是由双面胶5粘在胶架3上,而中间与导光板4相对的部分是没有粘的。软 性电路板8覆盖部分反射膜6。
然而,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软性电路板8弯折应力存在,会将反 射膜6拉起,导致反射回去的光线强度不一致,并且反射膜6大部分区域暴露 在外,容易被划伤,影响反射膜6的反射效果,这些因素最终导致背光亮度不 均,严重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保护反射部件并提高 背光亮度均匀性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还4是供 一 种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胶架、设置 于胶架内的导光板、反射部件、驱动电路板以及固设于所述胶架内的加强部件。 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 述反射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加强部件相固 接并分别覆盖部分反射部件。
以及,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 包括胶架、设置于胶架内的导光板、反射部件、驱动电路板以及固设于所述胶 架上的加强部件。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及与出光 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反射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所述驱动电路板与 所述加强部件相固接并分别覆盖部分反射部件。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液晶面 板电性连接以驱动所述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叠置并邻近所 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出光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驱动电路板固接于加 强部件且覆盖反射部件,可使得背光模组的背面更加平整。驱动电路板不与反 射部件直接连接,可避免驱动电路板的弯折应力拉起反射部件,防止由此引起 的背光亮度不均现象,从而可提高背光亮度均匀性。另外,驱动电路板和加强 部件分别覆盖反射部件,从而可以保护反射部件不受外界干涉,如不会被划伤 等。


图1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后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IV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后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后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后侧杀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3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 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9以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9叠置,用 于提供均匀的光入射到液晶面板9,以实现液晶面板9的液晶显示功能。
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架IO、设置于胶架10内的导光板20、反射部件26、加 强部件以及驱动电路板36。导光板20包括入光面21、与入光面21相邻接的出 光面22及与出光面22相对的底面24,反射部件26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0的底 面24上。导光板20的出光面22上依次设置有双层两棱镜片28和一层黑白胶 29,以增加出光效果。加强部件可以是铁框、不锈钢框、不锈钢片或铁片,但 不限于此,还可采用其他硬度较大且优选为导电的材质。本实施例中,加强部 件是铁框30,其固定设置于所述胶架10上,驱动电路板36与所述铁框30相 固接,并位于反射部件26远离底面24的后侧。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板36 为软性电路板。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于手机、数码相机或PDA等电子 装置中。
胶架IO可为一中空的矩形框架,胶架10包括多个挡墙11。本实施例中, 胶架10的挡墙11采用厚度约为0.45毫米以上的墙体。如图5所示,挡墙11的侧缘突出有多个卡扣12,卡扣12的突出厚度约为0.2毫米。具体可为在没有 软性电路板36弯折的挡墙11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扣12。
铁框30的厚度约为0.15毫米,铁框30包括框面31和垂直于框面31边缘 的侧壁33,本实施例中,在除与驱动电路板36相接的一条边不设置侧壁,其 他三条边都设置侧壁33。铁框30的侧壁33对应多个卡扣12的位置设有多个 扣孔32。通过将每个卡扣12分别扣入对应的一个扣孔32中,将铁框30固定 于胶架10上。卡扣12和扣孔32构成固定铁框30于胶架IO上的扣合部,应当 理解的是,卡扣12和扣孔32位置可互换地分设于铁框30和胶架10上,例如 在铁框30的侧壁33上设置卡扣12,而在胶架10的挡墙11上开设扣孔32。另 外,铁框30还具有用于接地的连接部35,该连接部35与电子装置的机壳或者 主板(图未示)相电气连接,可增强电磁屏蔽作用。
导光板20可以是平板形或者契形导光板,本实施例采用平板形导光板。导 光板20可由玻璃或树酯等高透光材料制成,如聚曱基丙烯酸曱酯。导光板20 和反射部件26都容置于胶架10内。导光板20通常是卡扣于胶架10内,反射 部件26可以是设于导光板20的底面24 —反射片。反射部件26的作用是将光 反射回去,增加背光亮度。当反射部件26可通过双面胶粘在导光板20周围的 胶架10上,而反射部件26的中间部分与导光板20不相粘接。
如图6所示,铁框30与软性驱动电路板36通过单面带胶的PI (如聚酰亚 胺)胶带40相固接。具体地,软性驱动电路板36—端与液晶面板9相电气连 接以驱动液晶面板9 (如图3所示),另一端弯折到反射部件26后侧,单面带 胶的PI胶带40的一端贴在软性驱动电路板36上,另 一端贴在铁框30上,以 将软性驱动电路板36与铁框30相固接而不与反射部件26相连接。铁框30与 驱动电路板36相固接后,并列位于反射部件26的后面, 一起覆盖整个反射部 件26,以保护其不受外界干涉。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与第一实施例 提供的背光模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胶架与加强部件的结构不同,图7中与前面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
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胶架50包括厚度较小的挡墙,例如采用厚度小于0.45毫 米的挡墙。加强部件采用不锈钢片60。优选地,弯折后的驱动电路板36以及 不锈钢片60都容置于挡墙之内,即不锈钢片60的厚度控制在其最后安装至胶 架50上时不会超出挡墙高度的范围内。例如,挡墙的高度约为0.2毫米,则不 锈钢片60的厚度约为0.15毫米。不锈钢片60可通过双面胶固定于月交架50上 且覆盖部分反射部件,可不采用扣合方式固定于胶架50。不锈钢片60与驱动 电路板36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用单面带胶的PI胶带40固接的方式。不锈钢 片60与驱动电路板36相固接后,并列位于反射部件的后面, 一起覆盖整个反 射部件。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与第二实施例 提供的背光模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加强部件和驱动电路板46的结构 不同,图8中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在此不再赘述。第 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加强部件为铁片70,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46和 铁片70上对应设有多个用于相互机械接合的定位部。定位部包括分设于驱动电 路板46和铁片70上的突起47和缺口 72,通过突起47和缺口 72的机械接合, 使驱动电路板36弯折至反射部件26后侧时与铁片70进行定位,然后再将贴单 面带胶的PI胶带40,使驱动电路板36和铁框30相固接。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铁框30和驱动电路板46的相接边缘交替相间地 设置相机械接合的突起47和缺口 72。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驱动电路板46上 与铁框30相接的边缘设有多个突起47,而在铁片70上对应设有用于与突起47 相机械接合的多个缺口 72。可选地,驱动电路板46上设有多个缺口 72,而在 铁框30上对应设有用于与缺口 72相机械接合的多个突起47。
上述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通过将驱动电路板与加强部件相 固接且覆盖反射部件26,至少具有如下优点1.现有的背光模组只有驱动电路 板在反射部件的后面,使背光模组的背面不平整,而上述实施例中的反射部件26后面有驱动电^各板与加强部件,使得背光模组的背面更加平整。2.驱动电路
板不与反射部件直接接触,从而可避免驱动电路板的弯折应力拉起反射部件,
防止由此引起的背光亮度不均现象,从而可提高背光亮度均匀性。3.驱动电路 板和加强部件覆盖反射部件,从而可以保护反射部件不受外界干涉,如不会被 划伤等。4.此种结构还有利于使整个背光模组的强度得到加强。5.加强部件有 助于驱动电路板的弯折定位,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加强部件的任何位置贴 双面胶或导电胶,以便将背光模组固定于外部线路板如手机主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胶架、设置于胶架内的导光板、反射部件以及驱动电路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反射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固设于所述胶架上的加强部件,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加强部件相固接并分别覆盖部分反射部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是铁框、不 锈钢框、不锈钢片或铁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具有用于接 地的连接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加 强部件通过单面带胶的PI胶带相固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架与所述加强部件 上对应设有多个相互机4成接合的扣合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包括分设于所 述胶架与所述加强部件上的相互接合的卡扣和扣孔。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加 强部件上对应设有多个用于相互机械接合的定位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分设于所 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加强部件上的相互接合的突起和缺口 。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加 强部件一起覆盖整个所述反射部件。
1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 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莫组的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液晶面板电性连接以驱动所 迷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叠置并邻近所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 的出光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架、设置于胶架内的导光板、反射部件、驱动电路板以及固设于胶架上的加强部件。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反射部件设置于导光板的底面上,驱动电路板与加强部件相固接并分别覆盖部分反射部件。驱动电路板与液晶面板电性连接以驱动所述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叠置并邻近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出光面。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可方便拆装光源组且结构紧凑。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1145794SQ20072019626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
发明者周海生, 许爱平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