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46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 种可防止自底板漏光的背光模组、以及使用此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由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所构成,其中,背光模组主要 由底框架、光源、导光板、多个光学膜片以及上框架所组装而成。
图1为现有一种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此背光模组100包 括底框架110、光源120、导光板130、多个光学膜片140、反射片150以及上 框架160。为了加强整体背光模组100的强度、刚性以及增进散热的效果,一 般而言,底框架110通常是利用金属来制作。
图2为图1的底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利用底框架对于导光板进 行定位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2,此底框架110包括底板112、多个侧壁114 与定位件116。借由在底框架110左右两侧的中间部分的底板112上制作破孔 112a,并且将破孔112a处的底板112向上弯折而形成上述的定位件116。
请再参照图3,对应定位件116而在导光板130上设置多个定位卡槽134, 使定位件116嵌入到定位卡槽134中,即可以将导光板130定位在底框架110 上。接着,可再进行光源120、光学膜片140以及上框架150等的组装。
图4为现有的背光模组发生漏光现象的示意图。请共同参照图1 图4, 虽然利用定位件116与定位卡槽134可以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30在底框架110 的平面方向上产生移动,然而,由于在底板112上具有破孔112a,所以会导致 在背光模组IOO的背面发生漏光的现象。如此一来,此背光模组100将无法提 供均匀的面光源。另外,为改善上述漏光所造成的问题,目前还提出利用不透 光胶带170贴附此破孔112a,以阻挡漏光。然而,这会增加额外的制作成本与 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可防止从底板的 破孔处产生漏光,而提供均匀的面光源,且能降低制作成本与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使用上述的背光模组, 而能提升显示品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第一框架、 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光 源。第一框架包括一底板、以及连接于底板的多个侧壁,其中,至少一侧壁具 有从该侧壁向该第一框架内部延伸的一定位件,且底板在对应设置有定位件之 处为无破孔。导光板配置于底板上方,其中导光板的一侧边具有一第一对位件, 此第一对位件与第一框架上的定位件相互卡合。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上述的定位件包括一连接部、 一定位部以及 一延伸部。连接部与侧壁连接。定位部垂直连接于该连接部。延伸部垂直连接 于该定位部,且与连接部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上述的定位件包括一连接部、 一定位部与一 侧边部。连接部与侧壁连接。定位部垂直连接于该连接部。侧边部垂直连接于 定位部的两侧边,且与连接部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上述的定位件还包括一膜片定位结构,设置 于定位部上且凸出定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导光板上, 光学膜片的至少一边缘具有一第二对位件,此第二对位件会与膜片定位结构彼 此卡合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上述的光学膜片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光片、
棱镜片或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上述的第一对位件包括一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上述的导光板上的第一对位件包括至少二凸
耳,其是从导光板的该侧边向外凸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还包括一第二框架,设于第一框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上述的光源包括冷阴极萤光灯管或发光二极管阵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还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第一 框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框架的至少一侧壁具有一定位件,此定位件是从侧壁向 第一框架的内部延伸,且底板在对应设置有定位件之处为无破孔。因此,此背 光模组可对于导光板进行良好的定位,且因底板不具有破孔,而能够防止从破 孔处产生漏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能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底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利用底框架对于导光板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背光模组发生漏光现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定位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A与图7B为利用第一框架对于两种导光板分别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定位件的第一框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IO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背光模组 110:底框架 112:底板
112a:破孔
114:侧壁116:定位件
120:光源
130:导光板
134:定位卡槽
140:光学膜片
150:反射片
160:上框架
170:不透光胶带
200:背光模组
210:第一框架
212:底板
214:侧壁
220、220a、 220b:
222a、222b:连接
224a、224b:定位
226a:延伸部
226b:侧边部
230:导光板
232:第一对位件
232a、232c:凹槽
232b:凸耳
240:光源
250:光学膜片
252:第二对位件
250a:扩散片
250b:增光片
250c:棱镜片
260:反射片
270:第二框架280:膜片定位结构 300:液晶显示装置 310:背光模组 320:液晶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5, 此背光模组200包括一第一框架210、 一导光板230以及至少一光源240 (图 中绘示为两个)。第一框架210包括一底板212、以及连接于底板212的多个 侧壁214,其中,至少一侧壁214具有从该侧壁214向第一框架210内部延伸 的一定位件220,且底板212在对应设置有定位件220之处为无破孔。导光板 230配置于底板212上方,其中导光板230的一侧边具有一第一对位件232, 此第一对位件232与第一框架210上的定位件220相互卡合。光源240设置于 导光板230的一侧。
此背光模组200的底板212在对应设置有定位件220之处为无破孔,以下 继续说明定位件220的多个实施形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定位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先参照 图6,在本实施例中,此定位件220a包括连接部222a、 一定位部224a以及一 延伸部226a。连接部222a与侧壁214连接。定位部224a垂直连接于连接部222a。 延伸部226a垂直连接于定位部224a,且与连接部222a平行。此定位件220a 是由连接部222a、定位部224a及延伸部226a构成的一n型结构。
图7A与图7B为利用第一框架对于两种导光板分别进行定位的示意图。请 先共同参照图6与图7A,定位件220a设置在第一框架210的左右两侧。特别 是,如图7A所示的导光板230的第一对位件232可以为一凹槽232a,其是从 导光板230的一侧边往其内部凹陷,此凹槽232a可用以与定位件220a卡合。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的导光板230上的第一对位件232包括 至少两个凸耳232b,且两个凸耳232b是从导光板230的侧边向外凸出,两个 凸耳232b之间所构成的凹槽232c可用以与定位件220a卡合。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8,定位件220a可以使导光板230不会在平面方向上产生移动。特别是,定位件 220a是从侧壁214往第一框架210的内部延伸,且底板214在对应设置有定位 件220之处为无破孔,因而背光模组200不会产生漏光。也就是说,此背光模 组200能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另外,相较于现有的背光模组IOO而言,由于底 板212不具有破孔,所以可不需另外贴附不透光胶带,因此能减少背光模组200 的制作成本与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在于定位件220a是从侧壁214往第一框架210的内部 延伸,且底板214在对应设置有定位件220之处为无破孔。然而,对于定位件 220a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定,亦即,定位件220a并不仅限于上述的 n型结构。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定位件的第一框架的立体示意 图。请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20b包括一连接部222b、 一定位部 224b与一侧边部226b。连接部222b与侧壁214连接。定位部224b垂直连接 于连接部222b。侧边部226b垂直连接于定位部224b的两侧边,且与连接部 222b垂直。同样地,所形成的定位件220b能够配合导光板230的第一对位件 232即可,如图7A所示的凹槽232a或是如图7B所示的两个凸耳232b及其之 间的凹槽232c。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 参照共同参照图5与图10,上述的定位件220a还包括一膜片定位结构280,其 设置于定位部224a上、且凸出定位部224a。此膜片定位结构280是用来对于 光学膜片250进行定位。也就是说,背光模组200可以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 250,配置于导光板230上,光学膜片250的至少一边缘具有一第二对位件252, 此第二对位件252会与膜片定位结构280彼此卡合在一起。同样地,第二对位 件252的设计可以与第一对位件232的设计类似,形成为凹槽、或是形成为两 个凸耳及其之间的凹槽,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另外,上述的光学膜片250包括扩散片250a、增光片250b、棱镜片250c 或其组合。如图5所绘示的光学膜片是同时选用扩散片250a、增光片250b以 及棱镜片250c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形态。
如图10所示,借由在定位件220a的局部位置制作破孔290,可以将部分的定位部224a向上弯折而形成膜片定位结构280,以对于光学膜片250进行定 位。当然,也可以于如图9所示的定位件220b上形成膜片定位结构280。
请再参照图5,此背光模组200可以还包括一反射片260,设置于导光板 230与第一框架210之间,用以均匀地反射光源240所提供的光线。另外,上 述的光源240可以是冷阴极萤光灯管、发光二极管阵列或其他合适的光源,且 可配合单边入光、双边入光或合适的方式设置。并且,背光模组200可以还包 括一第二框架270,设于第一框架210上,用以将导光板230与光源240固定 于第一框架210与第二框架270之间。
综上所述,此背光模组200能够在不会自底板212产生漏光的前提下,良 好地形成定位件220、 220a、 220b用以与导光板230的第一对位件232进行卡 合。另外,定位件220、 220a、 220b上也可以形成膜片定位结构280,以与光 学膜片250上的第二对位件252进行卡合。如此,背光模组能够提供均匀的面 光源。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此液晶显 示装置300包括一背光模组310、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320。此背光模组310 可以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200,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示以相同的标号,并且在 此不予以重述。液晶显示面板320配置于背光模组310的上方。
请共同参照图11与图5,由于使用的背光模组310在定位件220、 220a、 220b的设计上不同于现有设计,所以无需在底板212上制作破孔,所以此背光 模组310能够提供均匀的面光源,进而提升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显示品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框架的至少一侧壁包括有一定位件,特别是,定位件是从侧壁往第一 框架的内部延伸,且底板在对应设置有定位件之处为无破孔。因此,背光模组 可对于导光板进行良好的定位,且因底板不具有破孔,而能够防止从破孔处产 生漏光,以使此背光模组能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另外,此背光模组易于制作, 而能降低制作成本与时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己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 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框架,包括一底板、以及连接于该底板的多个侧壁,其中至少一该些侧壁具有从该侧壁向该第一框架内部延伸的一定位件,且该底板在对应设置有该定位件之处为无破孔;一导光板,配置于该底板上方,其中该导光板的一侧边具有一第一对位件,该第一对位件与该第一框架上的该定位件相互卡合;以及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包括 一连接部,与该侧壁连接;一定位部,垂直连接于该连接部;以及一延伸部,垂直连接于该定位部,且与该连接部平行。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包括 一连接部,与该侧壁连接;一定位部,垂直连接于该连接部;以及一侧边部,垂直连接于该定位部的两侧边,且与该连接部垂直。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还包括 一膜片定位结构,设置于该定位部上且凸出该定位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该导光板上,该光学膜片的至少一边缘具有一第 二对位件,该第二对位件会与该膜片定位结构彼此卡合在一起。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 增光片、棱镜片或其组合。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位件包括一凹槽。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位件包括至少二 凸耳,其是从该导光板的该侧边向外凸出。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框架,设于该第一框架上。
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冷阴极萤光灯 管或发光二极管阵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第一框架、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光源。第一框架包括一底板、以及连接于底板的多个侧壁,其中,至少一侧壁具有从该侧壁向第一框架内部延伸的一定位件,且底板在对应设置有定位件之处为无破孔。导光板配置于底板上方,其中导光板的一侧边具有一第一对位件,此第一对位件与第一框架上的定位件相互卡合。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此背光模组可防止自底板漏光,进而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149633SQ20072031181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7日
发明者林蔚祺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