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80881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 成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简称为"图像形成装 置"),因为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在记录介质上印刷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所以现在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包括感光鼓、带 电部、曝光部、显影部、转印部、和定影部。感光鼓在其表面具有感 光层。带电部使感光鼓表面带电为规定的极性和电位。曝光部在处于 带电状态的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向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 像供给调色剂(toner)而形成调色剂像。转印部将感光鼓表面的调色 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部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经过 这些各部的处理,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应的图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将图像的图像质量维持在高水准,进行 被称为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的调色剂像中调色剂浓度的控制。
过程控制通过对图像的满浓度进行设定的高浓度校正处理、对中 间色调水平的浓度进行设定的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对转印位置的偏移 进行设定的定位(registration)校正处理等进行控制。
在过程控制中,首先,例如,通过使显影偏压连续变化,在感光 鼓表面形成调色剂浓度连续变化的多个调色剂斑点(toner patch)(调 色剂像)。这些调色剂斑点的调色剂浓度由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检测,其 检测结果被输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检测 结果与预先输入的基准调色剂浓度进行比较,判定具有与基准调色剂 浓度最接近的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斑点,确定适用于形成该调色剂斑 点的显影偏压值。通过根据该确定的显影偏压值在感光鼓表面形成调 色剂像,稳定地形成具有与基准调色剂浓度同等的浓度的调色剂像。
此外,在过程控制中,并不限定于使显影偏压变化,例如,也能够通 过使感光鼓的带电电压、曝光电位等变化而调整调色剂浓度。
这样,过程控制对于使调色剂浓度稳定、进而使输出图像的图像 质量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控制。
通常,如果以细小的周期进行图像质量调整,则不会偏离基准调 色剂浓度,能够获得高图像质量的输出,但是需要用于调整的时间。 而且,在调整中会生成上述那样的调色剂斑点,因此,由斑点的生成 而引起的显影剂的劣化也会被促进,因此高频率的调整不优选。
特开2005—249873号公报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接通电源 时,在各色模式中,判别是否需要图像稳定化处理的判別部。
如上所述,当以高频率进行图像质量调整时会导致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会发生在想要打印时不能打印的状況,在想要紧急输出等情况 下对用户而言非常不便。
特开2005—249873号公报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只判别是否需要 图像稳定化处理(图像质量调整),在判断为需要的情况下,最终进行 大量的处理。此外,接通电源时以外的图像稳定化处理完全没有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縮短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确保最 低限度的图像质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
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包括在表面具有用于 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膜的感光体、和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
色剂以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部;为了进行上述图像形成部的输出图像 的图像质量调整而执行多个校正处理的校正部;存储执行上述校正处 理的历史的历史存储部;和根据上述历史,在上述多个校正处理中选 择要执行的校正处理的选择部。
根据本发明,当校正部为了进行图像形成部的输出图像的图像质 量调整而执行多个校正处理时,选择部根据执行的历史,在上述多个 校正处理中选择要执行的校正处理。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仅执行被选择的校正处理,被选择的校正处
理所需要的时间比全部的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短,因此,在不能确 保执行多个校正处理的足够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縮短校正处理所需 要的时间,确保最低限度的图像质量。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多个校正处理包括作为必须的处 理的高浓度校正处理、与作为任意的处理的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 校正处理,上述选择部参照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的历史, 选择最近执行的历史更久的校正处理。
根据本发明,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与高浓度校正 处理相比是执行需要时间的处理,因此,通过执行中间色调校正处理 和定位校正处理中的任一个处理,能够縮短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此外,不会只执行一个校正处理而不执行另一个校正处理,能够总是 确保平均的图像质量。另外,因为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 是大量形成调色剂斑点的校正处理,所以通过选择任一个校正处理, 还能够减少形成的斑点的数量,抑制显影剂的劣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高浓度校正处理以由马克贝斯
(Macbeth)浓度计测出的浓度为1.35的调色剂浓度执行。
根据本发明,上述高浓度校正处理以由马克贝斯浓度计测出的浓 度为1.35的调色剂浓度执行,因此能够以充分的浓度进行校正处理。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选择部在选择中间色调校正处理
和定位校正处理两者时,报知进行两者的校正处理。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由于执行校正处理而需要时间才能输出的情 况通知给用户。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图像质量调整优选在装置启动时、累积 印刷张数达到预先确定的张数时、或像素计数的调色剂消耗量达到预 先确定的量时进行。
根据本发明,因为图像质量的劣化大大依赖于调色剂消耗量、显 影剂的劣化,所以通过在这些定时进行调整能够进行更精确的图像质
量调整。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为串联(tandem)型 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串联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校正处理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能更显著地发挥缩短时间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 图像,其特征在于为了通过执行多个校正处理来进行图像形成部的 输出图像的图像质量调整,对执行上述校正处理的历史进行存储,其 中上述图像形成部包括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以形成调 色剂像的显影部,根据上述历史,在上述多个校正处理中选择要执行 的校正处理。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行包括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 以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部的图像形成部的输出图像的图像质量调整, 预先存储执行多个校正处理的历史,根据上述历史,在上述多个校正 处理中选择要执行的校正处理。
仅执行被选择的校正处理,被选择的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比全 部的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短,因此,在不能确保执行多个校正处理 的足够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縮短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确保最低 限度的图像质量。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记录有用于 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像处理程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图像形成方 法的图像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根据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会更加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 构的剖面图。
图2是将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结构简化表示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定位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图像质量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 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将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气结构简化表示的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1是兼具有打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根据被传送 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色或单色的图像。即,在图像形成
装置1中,具有打印模式和传真模式这2种印刷模式,根据来自未图 示的操作部的操作输入、来自个人计算机、便携式终端装置、信息记 录存储介质、使用存储装置的外部设备的印刷任务的接收等,由控制 单元7选择打印模式或传真模式。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定有单色图像印刷模式、彩色图像 印刷模式和厚纸印刷模式这3种印刷模式。在单色图像印刷模式中, 以单色图像印刷速度印刷单色(monochrome)图像。单色图像印刷速 度是3种印刷模式的印刷速度中最高的速度。在彩色图像印刷模式中, 以彩色图像印刷速度印刷彩色图像。彩色图像印刷速度比厚纸印刷模 式的印刷速度更高速。在厚纸印刷模式中,以厚纸印刷速度在厚纸上 印刷图像。厚纸是克重(basis weight) 106g / m2 300g / m2的记录纸。 厚纸印刷模式也能够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铅垂方向上方设置的未 图示的操作面板,通过手动输入进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单色图 像形成模式(高速印刷模式)中的处理速度为255mm/秒且印刷速度 为45张/分,彩色图像形成模式(中速印刷模式)中的处理速度为 167mm/秒且印刷速度为35张/分,厚纸印刷模式(低速印刷模式) 中的处理速度为83.5mm /秒且印刷速度为17.5张/分。
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联(tandem)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调色剂像形成部2、转印部3、定影部4、记录介质供给部5、排出部6、 和控制单元7。其中,调色剂像形成部2相当于图像形成部。构成调色 剂像形成部2的各部件和转印部3中包含的一部分部件,为了与彩色 图像信息中包含的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各 颜色的图像信息对应,分别各设置有4个。在此,根据各颜色各设置 有4个的各部件,在参照符号的末尾标注表示各颜色的字母加以区別, 在统称的情况下仅用参照符号表示。
调色剂像形成部2包括感光鼓11、带电部12、曝光单元16、显影 部13、和清洁单元14。带电部12、显影部13和清洁单元14在感光鼓
11的周围从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依次配置。
感光鼓11是被支撑成能够由未图示的驱动部围绕轴线旋转驱动, 并且在其表面具有形成静电潜像、进而形成调色剂像的感光膜的辊状 部件。作为感光鼓11,例如,能够使用包括未图示的导电性基体和在 导电性基体表面形成的未图示的感光膜的辊状部件。作为导电性基体, 能够使用圆筒状、圆柱状、片状等的导电性基体,其中优选圆筒状导 电性基体。作为感光膜,能够举出有机感光膜、无机感光膜等。作为 有机感光膜,能够举出作为含有电荷发生物质的树脂层的电荷发生 层与作为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树脂层的电荷输送层的叠层体;在1个 树脂层中含有电荷发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树脂层等。作为无机感 光膜,能够举出含有选自氧化锌、硒、非晶硅等中的l种或2种以上 的膜。在导电性基体与感光膜之间可以设置有基底膜,在感光膜的表 面可以设置有主要用于保护感光膜的表面膜(保护膜)。
带电部12是以与感光鼓11压接的方式设置的辊状部件。未图示
的电源与带电部12连接,向带电部12施加电压。带电部12从电源接 受电压的施加,使感光鼓ll表面带电为规定的极性和电位。在本实施 方式中,使用辊状带电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使用带电刷型 带电器、充电器型带电器、锯齿型带电器、离子发生装置、磁刷等接 触方式的带电器等。
作为曝光单元6,使用包括未图示的光照射部、多角镜17、第一 fB 透镜18a、第二 fB透镜18b、和多个反射镜19的激光扫描单元。曝光 单元16对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鼓11表面照射信号光,形成与图像信 息相应的静电潜像。光照射部照射与图像信息相应的信号光。作为光 照射部,能够使用例如半导体激光器、LED阵列等光源。可以将液晶 光阀(liquid crystal shutter)与这些光源组合使用。多角镜17通过其等 角速度旋转使从光照射部射出的信号光偏向。第一fB透镜18a和第二 f9透镜18b将由多角镜17偏向的信号光分光为与黄色、品红色、青色 和黑色的各图像信息相应的信号光,并向与各色对应的反射镜19射出。 反射镜19将通过第一f9透镜18a和第二f9透镜18b射出的各色的信 号光向与该色对应的感光鼓11反射。由此,在感光鼓lly、 llm、 llc、
lib上形成与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部13包括显影槽20、显影辊21、供给辊22、层厚限制部件 23、调色剂盒(toner cartridge) 24、和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5 (参照图2)。
显影槽20是以面对感光鼓11表面的方式配置的容器状部件,在 其内部空间中与显影辊21、供给辊22、层厚限制部件23和调色剂盒 24 —起收容有显影剂。在此,作为显影剂,能够使用只含有调色剂的 单组分显影剂或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在显影槽20的面 临感光鼓11的侧面形成有开口,感光鼓11表面与显影辊21隔着该开 口相对。
显影辊21是由显影槽20旋转自由地支撑、并由未图示的驱动部 围绕轴线进行旋转驱动的辊状部件。此外,显影辊21以其轴线与感光 鼓11的轴线平行的方式设置。显影辊21在其表面载持显影剂层,在 与感光鼓11的压接部(显影压印(nip)部)中向感光鼓11表面的静 电潜像供给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并形成调色剂像。未图示的电源 与显影辊21连接,在供给调色剂时,从该电源向显影辊21表面施加 与调色剂的带电电位相反极性的电位作为显影偏压。由此,显影辊21 表面的调色剂被圆滑地供给静电潜像。而且,通过变更显影偏压值, 能够控制供给静电潜像的调色剂量(调色剂附着量)。
供给辊22是由显影槽20旋转自由地支撑、并由未图示的驱动部 围绕轴线进行旋转驱动的辊状部件。此外,供给辊22以隔着显影辊21 与感光鼓11相对的方式设置。供给辊22通过该旋转驱动将显影槽20 内的显影剂供给显影辊21表面,并且将显影槽20内的显影剂与从后 述的调色剂盒24排出的调色剂混合。层厚限制部件23是以一端由显 影槽20支撑、另一端与显影辊21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板状部件。 层厚限制部件23对显影辊21表面的显影剂层的厚度进行限制。
调色剂盒24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本体能够装卸地设置的圆筒 状容器部件,在其内部空间储存调色剂。调色剂盒24设置成能够由设 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驱动部围绕轴线进行旋转驱动。在调色剂盒 24的轴线方向侧面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调色剂排出口 , 随着调色剂盒24的旋转,将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排出到显影槽20 内。使调色剂盒24旋转一圈而从调色剂盒24排出的调色剂量大致相 等。因此,通过控制调色剂盒24的转速,能够控制调色剂向显影槽20
内的补给量。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5例如安装在供给辊22的铅垂方向下方的显 影槽底面,以传感器面露出到显影槽20的内部的方式设置。调色剂浓 度传感器25与控制单元7电连接。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5针对每个调色剂像形成部2y、 2m、 2c、 2k 设置。控制单元7进行控制,使得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5的检测结 果,使调色剂盒24y、 24m、 24c、 24k旋转驱动从而向显影槽20y、 20m、 20c、 20k内部补给调色剂。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5,能够使用一般 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例如,能够举出透射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 测传感器、透磁率检测传感器等。其中优选透磁率检测传感器。
控制用电压向透磁率检测传感器的施加,由控制单元7进行控制。
这种型式的透磁率检测传感器在市场上有售,能够举出例如 TS-L、 TS-A、 TS-K (均为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等。
清洁单元14在调色剂像被转印到后述的中间转印带32上以后将 残留在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并对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清洁。 清洁单元14例如能够使用包括清洁刮片(cleaning blade)、第一废调色 剂储存槽、和废调色剂输送辊的清洁单元。清洁刮片是短边方向的一 端与感光鼓11表面接触并且另一端被第一废调色剂储存槽支撑的板状 部件,刮取感光体鼓ll表面残留的调色剂等。第一废调色剂储存槽是 容器状部件,在其内部空间收容清洁刮片和调色剂输送辊,而且暂时 储存由清洁刮片刮取的调色剂等。废调色剂输送辊是由调色剂储存槽 旋转自由地支撑、并设置成能够由未图示的驱动部围绕轴线进行旋转 驱动的辊状部件。通过废调色剂输送辊的旋转驱动,废调色剂储存槽 内的调色剂通过与第一废调色剂储存槽连接的未图示的调色剂输送管 被输送至未图示的废调色剂槽、并被储存。废调色剂槽在调色剂装满 的时刻更换为新的废调色剂槽。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感光鼓ll的旋转方向上,在从显影部13 的下游侧到中间转印压印部的上游侧之间,设置有斑点浓度检测部26 (参照图2)。斑点浓度检测部26对由后述的斑点形成部84在感光鼓 11表面形成的调色剂斑点的调色剂浓度(斑点浓度)进行检测。此外, 斑点浓度检测部26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单元7电连接,并将其检
测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7。控制单元7根据斑点浓度检测部26的检测 结果,对由调色剂像形成部2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控制。 该控制例如通过变更显影偏压而进行。此外,也能够通过调整感光鼓 11的带电电位、曝光单元16的曝光电位等来控制调色剂浓度。作为斑 点浓度检测部26,能够使用例如透射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 器等一般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
通过调色剂像形成部2,从曝光单元16向由带电部12带电而处于 均匀的带电状态的感光鼓ll的表面照射与图像信息相应的信号光,形 成静电潜像,从显影部13供给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在该调色剂像被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以后,由清洁单元14将感光鼓11表面残留的 调色剂除去。反复执行该一系列的调色剂像形成动作。
转印部3包括驱动辊30、从动辊31、中间转印带32、中间转印辊 33 (y、 m、 c、 k)、转印带清洁单元34、和转印辊37,并被配置在感 光鼓11的上方。
驱动辊30是通过未图示的支撑部旋转自由地设置并且设置成能够 由驱动部围绕轴线进行旋转驱动的辊状部件。驱动辊30通过其旋转驱 动使中间转印带32旋转。此外,驱动辊30隔着中间转印带32与转印 辊37压接。驱动辊30与转印辊37的压接部为转印压印部。从动辊31 是通过未图示的支撑部旋转自由地设置的辊状部件。从动辊31随着中 间转印带32的旋转而从动旋转。从动辊31赋与中间转印带32适当的 张力,对中间转印带32的圆滑的旋转驱动进行辅助。
中间转印带32是由驱动辊30和从动辊31张架而形成环状的移动 路径、并与驱动辊30的旋转驱动进行从动旋转驱动的无端带状部件。 中间转印带32在与感光鼓11接触并通过感光鼓11之时,从隔着中间 转印带32与感光鼓11相对配置的中间转印辊33,施加与感光鼓11表 面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将在感光鼓11的表面形 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在全色图像的情况下,将在各 感光鼓11上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 上,由此形成全色调色剂像。
中间转印辊33是隔着中间转印带32与感光鼓11压接、并且设置 成能够由未图示的驱动部围绕其轴线进行旋转驱动的辊状部件。中间
转印辊33如上所述连接有施加转印偏压的未图示的电源,具有将感光
鼓1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功能。中间转印辊33 与感光鼓11的压接部为中间转印压印部。
转印带清洁单元34包括转印带清洁刮片35a、 35b和第二废调色 剂储存槽36。转印带清洁刮片35a、 35b是各自短边方向的一端与中间 转印带32表面接触并且另一端由第二废调色剂储存槽36支撑、而且 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的板状部件。转印带清洁刮片35a、 35b刮取并 回收在中间转印带32表面残留的调色剂、纸粉等。第二废调色剂储存 槽36暂时储存由转印带清洁刮片35a、 35b刮取的调色剂、纸粉等。
转印辊37是通过压接机构隔着中间转印带32与驱动辊30压接、 并设置成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围绕轴线进行旋转驱动的辊状部 件。在转印压印部,由中间转印带32载持并输送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 从后述的记录介质供给部5供给的记录介质上。载持调色剂像的记录 介质被送给定影部4。通过转印部3,在中间转印压印部中从感光鼓11 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32的旋转驱 动而被输送至转印压印部,在此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定影部4是包括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并且与转印部3相比设置 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辊状部件。定影辊41设置成能够通过 未图示的驱动部围绕轴线进行旋转驱动,对构成载持在记录介质上的 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调色剂进行加热并使其熔融,从而使该调色剂定影 在记录介质上。在定影辊41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加热部。加热部对 定影辊41进行加热,使得定影辊41表面成为规定的温度(加热温度)。 作为加热部,能够使用例如红外线加热器、卤素灯等。定影辊41的表 面温度被维持在设计图像形成装置1时所设定的温度。定影辊41的表 面温度例如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单元7和设置在定影辊41表面 附近并对定影辊41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传感器27而进行 控制。温度检测传感器27与控制单元7电连接,向控制单元7输出温 度检测传感器27的检测结果。控制单元7对温度检测传感器27的检 测结果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在检测结果比设定温度低的情况下,向 对加热部施加电压的电源发送控制信号,促进加热部的发热以使表面 温度上升。加压辊42以与定影辊41压接的方式设置,被支撑成能够与加压 辊42的旋转驱动进行从动旋转。定影辊41与加压辊42的压接部为定 影压印部(fixing nip portion)。加压辊42在调色剂由定影辊41熔融并 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时,对调色剂和记录介质进行按压,由此辅助调色 剂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在加压辊42的内部能够设置红外线加热器、 卤素灯等加热部。通过定影部4,在转印部3中被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 录介质由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夹持,在通过定影压印部时,调色剂 像在加热下被按压到记录介质上,由此,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记录介质 上,形成图像。
记录介质供给部5包括供纸盒51、搓纸辊(pickroller) 52、 56、 输送辊53、 57、定位辊(registration roller) 54、和手动供纸托盘55。 供纸盒51是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铅垂方向下部的用于储存记录介 质的容器状部件。记录介质包括普通纸、彩色复印用纸、高射投影仪 用薄片、明信片等。记录介质的尺寸为A3、 A4、 B4、 B5等。搓纸辊 52是将供纸盒51中储存的记录介质一张一张地取出、并供给至用纸输 送路径Pl的辊状部件。输送辊是53是以相互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 辊状部件,将记录介质向定位辊54输送。定位辊54是以相互压接的 方式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与中间转印带32上载持的调色剂像被输送 至转印压印部同步,将从输送辊53输送的记录介质输送至转印压印部。 手动供纸托盘55是用于将与供纸盒51中储存的记录介质的尺寸不同 的任意尺寸的记录介质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而储存记录介质的装 置。搓纸辊56是将从手动供纸托盘55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记 录介质输送至用纸输送路径P2的辊状部件。用纸输送路径P2在记录 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与用纸输送路径P2连接。输送辊57是以相互 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将由搓纸辊56取入到用纸输送路径 P2内的记录介质通过用纸输送路径P1输送至定位辊54。
排出部6包括排纸辊60、排出托盘61、和多个输送辊57。排纸辊 60是在用纸输送方向上比定影压印部更靠下游侧的、以相互压接的方 式设置的辊状部件。此外,排纸辊60设置成能够由未图示的驱动部正 反旋转。排纸辊60将在定影部4中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到在图 像形成装置1的铅垂方向上面设置的排出托盘61。此外,排纸辊60在双面印刷的印刷指令被输入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单元7的情况下, 暂时夹持从定影部4排出的记录介质,并向用纸输送路径P3输送。用
纸输送路径P3在定位辊54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与用纸输送路 径Pl连接。多个输送辊57沿着用纸输送路径P3设置,将由排纸辊60 输送至用纸输送路径P3的己经单面印刷完成的记录介质向用纸输送路 径P1的定位辊54输送。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控制单元7。控制单元7例如设置在图像形成 装置1的内部空间的上部,包括存储部71、运算部72和控制部73。 向控制单元7的存储部71输入通过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面的未 图示的操作面板设定的各种设定值、来自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 各位置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信息、 用于执行各种控制的数据表等。此外,存储部71中写入有执行各种功 能要素80的程序。作为存储部71,能够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存储部, 例如,能够举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 驱动器(HDD)等。作为外部设备,能够使用能够形成或取得图像信 息并且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电连接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例如,能够举 出计算机、数码相机、电视机、录像机、DVD记录器、HDDVD、蓝 光盘记录器、传真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等。运算部72取出在存储部 71中写入的各种数据(图像形成命令、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等)和执 行各种功能要素80的程序,进行各种判定。控制部73根据运算部72 的判定结果向相应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进行动作控制。控制部73和运 算部72包括由具备中央处理装置(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 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等实现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7,与上述处理回 路一起还包括主电源74,主电源74不仅向控制单元7供给电力,而且 向图像形成装置l内部的各装置供给电力。在此,各种功能要素80包 括后述的显影辊旋转距离累计部81、感光鼓旋转距离累计部82、调色 剂浓度校正部83、斑点形成部84、斑点浓度校正部85、校正部86、 和选择部87。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7的存储部71中写入有显影槽20内 的基准调色剂浓度。基准调色剂浓度在设计图像形成装置1时设定。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预先写入有表示使用最多的单色图像印刷
速度下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5的检测结果(输出电压值、以下称为"浓
度检测结果")与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的相关关系的第一数据表。
具体而言,测定对各调色剂浓度的透磁率检测传感器的实际输出值(伏 特),求出调色剂浓度与透磁率检测传感器的实际输出值的关系。将该
实际输出值模数转换(以下称为"AD转换")成0 255 (8位)。其后, 此外,预先写入有作为将彩色图像印刷速度下的浓度检测结果换算为 单色图像印刷速度下的浓度检测结果的校正表的第二数据表。此外, 预先写入有作为将厚纸印刷速度下的浓度检测结果换算为单色图像印 刷速度下的浓度检测结果的校正表的第三数据表。第一 第三数据表 均为黑色(k)、品红色(m)、青色(c)和黄色(y)每种颜色的数据。 此外,第一 第三数据表针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机种和/或调色剂 浓度传感器的每个机种而设定。
显影辊旋转距离累计部81对从显影辊21的使用开始时(新品时) 到当前时刻为止的总旋转距离(单位cm、以下简称为"显影辊21的 总旋转距离")进行累计。显影辊旋转距离累计部81例如从存储部71 取出显影辊21的总旋转次数和显影辊21的每旋转一圈的运转距离 (cm),进行对其进行累计的运算,求出显影辊21的总旋转距离。显 影辊旋转距离累计部81的累计结果被写入存储部71中。显影辊21的 总旋转次数例如通过设置在控制单元7内的对显影辊21的旋转次数进 行检测的计数器75来检测。该计数器75的检测结果被写入存储部71 中。此外,存储部71中预先写入有显影辊21的每旋转一圈的运转距 离(cm)。
感光鼓旋转距离累计部82也具有与显影辊旋转距离累计部81同 样的结构。感光鼓旋转距离累计部82对从感光鼓11的使用开始时(新 品时)到当前时刻为止的总旋转距离(单位cm、以下简称为"感光鼓 11的总旋转距离")进行累计。感光鼓旋转距离累计部82例如从存储 部71中取出感光鼓11的总旋转次数和感光鼓11的每旋转一圈的运转 距离(cm),进行对其进行累计的运算,求出感光鼓ll的总旋转距离。 感光鼓旋转距离累计部82的累计结果被写入存储部71中。感光鼓11 的总旋转次数例如通过设置在控制单元7内的对感光鼓11的旋转次数 进行检测的计数器76来检测。该计数器76的检测结果被写入存储部71中。此外,在存储部71中预先写入有感光鼓11的每旋转一圈的运 转距离(cm)。
累积印刷张数是对从更换显影剂开始到当前时刻为止的印刷张数 进行累计而得到的数量。印刷张数可能是输入的图像数据的页数、读 取的原稿图像的张数、输出到排纸部的用纸的张数等。在作为显影剂 的劣化等的指标的情况下,当未考虑每一张的印刷所使用的调色剂量 等时,仅用印刷张数很可能不是适当的指标。
因为测定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很困难,所以根据图像数据,从像 素的灰度等级值、即像素计数(pixel count)来推定调色剂消耗量。实 际的消耗量不仅仅是各像素的灰度等级值的总和,因周边像素的灰度 等级值等而变动,因此,优选作成由多个像素构成的小区域,算出每 个小区域的消耗量。
调色剂浓度校正部83根据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对调色剂浓 度进行校正。该校正处理例如使用斑点形成部84和斑点浓度校正部85 来进行。斑点形成部84控制调色剂像形成部2,在感光鼓11表面形成 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用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斑点。作为调色剂斑点, 例如形成8个边长为8cm左右的正方形。斑点形成部84变更形成条件, 形成调色剂浓度即斑点浓度连续变化的多个调色剂斑点。优选与在图 像形成装置1中能够设定的打印浓度对应而形成多个调色剂斑点。在 此,形成条件是指向显影辊21施加的显影偏压值、向感光鼓ll表面 施加的带电电压值(带电电位)、由曝光单元16在感光鼓11表面形成 的静电潜像的带电电压值(曝光电位)等。在这些条件中将1种或2 种以上固定为一定值,将其余的条件每隔一定量地适当变更,由此形 成斑点浓度连续变化的多个调色剂斑点。例如,可以使带电电位和曝 光电位为一定值,将显影偏压值每隔一定量地进行変更,形成多个调 色剂斑点。这些多个调色剂斑点的形成条件(显影偏压值等)被写入 存储部71中。
斑点浓度检测部26对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斑点的斑点浓度进 行检测。斑点浓度检测部26的检测结果(以下称为"斑点浓度检测结 果")被写入存储部71中。在存储部71中预先写入有在图像形成装置 1的设计时确定的基准斑点浓度。基准斑点浓度,例如在单色图像的情
况下,作为基准反射光量被写入,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作为散射光
量被写入。在斑点浓度检测部26的斑点浓度检测后,调色剂斑点由清 洁单元14从感光鼓11表面除去。控制单元7将斑点浓度检测结果和 基准斑点浓度从存储部71中取出并进行比较,读出在形成具有与基准 斑点浓度最接近的斑点浓度的调色剂斑点时使用的显影偏压值,求出 与基准斑点浓度的显影偏压值的差,作为显影偏压校正量写入存储部 71中。
在本发明中,作为图像质量调整(过程控制),在校正部86中进 行对图像的满浓度进行设定的高浓度校正处理、对中间色调水平的浓 度进行设定的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对转印位置的偏移进行设定的定 位(registration)校正处理。
在这些校正处理中,在选择部87中,将高浓度校正处理作为必须 的校正处理,对于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判断是否在一 定的条件下执行。
作为执行过程控制的定时,在接通电源时即装置启动时、在累积 印刷张数达到预先确定的张数时、在规定的期间未进行打印时、在像 素计数的调色剂消耗量达到预先确定的量时等,装置的状态、显影剂 的状态等变化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进行。
作为图像质量调整,希望执行全部3种校正处理,但是校正处理 需要很多时间,因此,在没有校正处理需要花费的充分的时间的情况 下,为了保证最低限度的图像质量,执行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 正处理中的任一个校正处理。
在此,对高浓度校正处理和中间色调校正处理简单地进行说明。
高浓度校正处理和中间色调浓度校正处理,通过如上所述作成调 色剂斑点、并检测斑点浓度而进行。
高浓度检测用调色剂斑点以由马克贝斯(Macbeth)浓度计测出的 浓度为1.35的调色剂浓度的满图像形成。
作为中间色调浓度检测用调色剂斑点,改变浓度作成多个例如3 X3的像素矩阵的调色剂斑点。S卩,对于利用调色剂在3X3的像素矩 阵的某一定区域中形成规定数量的点而得到的调色剂斑点,逐渐增加 该规定数量,由此,对于从低浓度区域到作为满图像的高浓度区域的 跟前的中间浓度领域,形成多个等级的浓度的调色剂斑点。通过检测 出该斑点浓度而进行中间色调浓度校正处理。
高浓度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10秒,中间色调浓度校正处 理所需要的时间为40 60秒。
接着,简单地说明定位校正处理。
图3是表示定位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中间转印带32上由斑点形成部84作成C、 M、 Y、 K各色 的调色剂斑点(步骤S1),测定各斑点通过配置在规定位置的读取传感 器的时间(步骤S2)。以K作为基准,计算K斑点的通过时间与C、 M、 Y各个斑点的通过时间的差(步骤S3)。
将算出的差与预先确定的规定的差进行比较(步骤S4),在算出的 差比规定的差大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调整,因此,由校正部86对打印 的定时进行校正,使得差为0 (步骤S5)。如果算出的差比规定的差小, 则不需要进行校正,因此结束处理。
定位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为30 40秒。
如以上所述,与高浓度校正处理相比,中间色调浓度校正处理和 定位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可以进行中间色调校正处理 和定位校正处理中最近执行的历史更久的一个校正处理。这样,能够 縮短校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不会只执行一个校正处理而不执行 另一个校正处理,能够总是确保平均的图像质量。
另外,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是大量地形成调色剂斑 点的校正处理,因此,通过执行任一个校正处理,还能够减少要形成 的斑点的数量,抑制显影剂的劣化。
为了执行这样的校正处理,需要在作为历史存储部的存储部71中 存储至少表示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何时被执行过的历 史。
作为历史,可以将已执行的校正处理和执行的日期关联存储。只 要有至少最近执行的日期就足够,但是可以存储过去10次左右的历史。 作为执行的日期,年月日当然要存储,希望还存储时刻(时分)。作为 时刻,存储校正处理结束的时刻。
图4是表示图像质量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ll中,选择部87对是否有执行全部3种校正处理(高浓 度校正处理、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定位校正处理)的足够的时间进行 判断。例如,在接通电源时等,除了图像质量调整以外还需要必须的 处理,如果该必须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比执行3种校正处理的时间长, 则可以执行全部3种校正处理,因此,进入步骤S17,执行图像质量调 整的全部校正处理。
在没有足够的时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校正部86执行作为 必须的校正处理的高浓度校正处理。在步骤S13中,选择部87对中间 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的历史进行比较。选择部87将最近执行 中间色调校正处理的日期与最近执行定位校正处理的日期进行比较, 在步骤S14中,选择部87判断是否中间色调校正处理的执行历史更久, 如果中间色调校正处理更久,则进入步骤S16,如果定位校正处理的执 行历史更久,则进入步骤S15。在步骤S15中,校正部86执行定位校 正处理。在步骤S16中,校正部86执行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在步骤S18 中,将执行校正处理的历史存储在存储部71中。
在虽然没有足够的执行3种校正处理的时间,但必须执行全部的 校正处理的情况下,优选在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中的显示 部上显示正在执行校正处理、不能立即输出的意思,以通知用户。艮口, 选择部87在选择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两者的情况下,优 选报知进行两者的校正处理。
在任一个的历史中,从最近被执行的日期开始到当前时间为止经 过了长时间的情况下,或者装置内部由于修理、更换等而有发生大的 变化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等,优选即使没时间也执行全部的校正处理。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还能够提供用于使计算机执 行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像形成程序和记录有该图像形成程序的计算 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此外,作为记录介质,可以是用于由CPU进行处理的存储器,例 如RAM、 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本身可以是记录介 质,此外,也可以是设置有程序读取装置作为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装置, 通过插入该程序读取装置中而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在任何一种情况 下,记录的图像形成程序都既可以通过CPU对记录介质进行访问而执
行,也可以通过CPU从记录介质中读出图像形成程序,将读出的图像 形成程序下载到程序存储区域而执行。此外,该下载用的程序预先存 储在规定的存储装置中。CPU根据被安装的图像形成用程序,统括地 控制计算机的各部,以进行规定的图像形成。
此外,作为能够用程序读取装置读取的记录介质,可以是固定地
记录程序的介质,包括磁带、盒式磁带(cassette tape)等带类;盘 类,包括软盘、硬盘等磁盘或CD-ROM (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 MO (Magneto Optical disc:磁光盘)/ MD (Mini Disc:小型盘)/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 盘)等光盘;IC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包括存储卡)/ 光卡等卡类;或者掩模ROM、 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 ROM等半导体存储器。
此外,也可以是使计算机能够与包括互联网的通信网络连接,以 从通信网络下载图像形成程序的方式流动地载持程序的介质。此外, 在这样从通信网络下载图像形成程序的情况下,该下载用程序可以预 先存储在计算机中、或者从其他的记录介质安装。
执行从记录介质读取的图像形成程序的计算机系统的一个例子为 由以下装置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系统平板扫描仪、胶片扫描仪、数码 相机等图像读取装置;通过执行各种程序而进行包括上述图像形成方 法的各种处理的计算机;对该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等进行显示的CRT (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 置;和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到纸等上的打印机等图像输出装置。 另外,在该计算机系统中包括通过通信网络与服务器等连接,用于发 送和接收包括图像形成程序的各种程序、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的调制 解调器等。
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 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本发明的范围 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任何约束。另外,属于权利 要求的范围的变形和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包括在表面具有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膜的感光体、和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以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部;为了进行所述图像形成部的输出图像的图像质量调整而执行多个校正处理的校正部;存储执行所述校正处理的历史的历史存储部;和根据所述历史,在所述多个校正处理中选择要执行的校正处理的选择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校正处理包括作为必须的处理的高浓度校正处理、与作 为任意的处理的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所述选择部参照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的历史,选择 最近执行的历史更久的校正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浓度校正处理以由马克贝斯浓度计测出的浓度为1.35的调色剂浓度执行。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在选择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两者时,报 知进行两者的校正处理。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质量调整在装置启动时、累积印刷张数达到预先确定的 张数时、或像素计数的调色剂消耗量达到预先确定的量时进行。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为串联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7. —种图像形成方法,其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为了通过执行多个校正处理来进行图像形成部的输出图像的图像 质量调整,对执行所述校正处理的历史进行存储,其中所述图像形成 部包括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以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 部,根据所述历史,在所述多个校正处理中选择要执行的校正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判断是否有执行全部3种校正处理(高浓度校正处理、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定位校正处理)的足够的时间。在没有足够的时间的情况下,执行作为必须的校正处理的高浓度校正处理。对中间色调校正处理和定位校正处理的历史信息进行比较。将最近执行中间色调校正处理的日期和最近执行定位校正处理的日期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中间色调校正处理的执行历史更久,分别执行定位校正处理和中间色调校正处理。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339384SQ200810130318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4日
发明者北川高志, 大塚雅之, 永山胜浩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