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88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LCD),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 透射第一面板和反射第二面板的双LCD。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具有小、薄、功耗低的优点的平板显示器,LCD已 经在便携式电脑(例如,笔记本PC)、办公自动化设备、音频/视频设备等中应 用。
LCD通过控制电场来透射或阻止光来显示图片或图像,所述电场被施加 到具有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与自身产生光的显示器(例如,有机发光显 示器(OLED)和阴极射线管(CRT))不同,LCD利用来自外部的外部光而不是自 身产生光。
通常,根据使用光的方式,LCD被分为透射LCD和反射LCD。
即,根据LCD使用单独的背光或反射的外部光作为光源来将LCD分为
透射LCD和反射LCD。此外,已经试图开发一种透射LCD与反射LCD结
合的透反射LCD。
此外,最近已经开发了在LCD的两面显示图片的双LCD。双LCD包括 主LCD面^反和子LCD面+反以在双LCD的两面上显示图片。
然而,传统的双LCD设置有安装在主LCD面板和子LCD面板的每个中 的背光,从而增加了传统的双LCD的厚度和重量并且其功耗高。
这与小且薄的便携式装置(例如使用LCD的移动电话)的趋势相背离,因 此,LCD存在关于其纤细和高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设计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这些缺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双液晶显示器(LCD),该LCD包括透射第一 LCD面板和反射第二 LCD面板,透射第一LCD面板在第一表面上显示图像,反射第二LCD面板在第二表面上显示图像,并且通过将第一 LCD面板和第二 LCD面板形成在 相同的基底上,该双LCD能够使纤细和成本节约效果最大化。
通过提供一种双LCD来实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双LCD包括第 一LCD面板和第二LCD面板,形成在相同的基底上,第一LCD面板在其第 一表面上显示图像,第二LCD面板在其第二表面上显示图像;背光单元,布 置在第一LCD面板的底部;壳体,将第一LCD面板和第二LCD面板以及背 光单元锚固,并且所述壳体具有与第二 LCD面板的图像显示表面对应的开 口 。
第一 LCD面板由透射LCD面板实现,第二 LCD面板由反射LCD面板实现。
此外,第一 LCD面板和第二 LCD面板分别形成在形成所述相同的基底 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不同的第 一区和第二区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和透射 电极形成在对应于第 一基底的第 一 区的区域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和反射电极 形成在对应于第一基底的第二区的区域中,共电极和滤色器图案分别形成在 第二基底的与第一基底的第一区和第二区对应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中。
此外,驱动第一 LCD面板和第二 LCD面板的驱动电^^单元安装在第一 基底的一侧上且布置在第 一 区和第二区之外,第 一偏振板和第二偏振板分别 形成在第一 LCD面板和第二 LCD面板的顶部和底部上。
此外,背光单元包括电源和导光板,设置在第一LCD面板的底部上; 倾斜部分,形成在导光板的一侧端部,导光板的所述一侧端部是导光板设置 在距离电源最远的位置的端部。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变得更好理解, 本发明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以及本发明的许多伴随的优点都将更加明显,在附 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双LCD的结构的剖视图2是图1的双LCD的操作的剖视图3是图1的双LCD中的第一 LCD面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第一基底的剖视图5是图1的双LCD中的第二LCD面板的一部分的剖视4图6是图5的第一基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简单地通过示出的方式仅展示并描述本发明的特 定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 围的情况下,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改。因此,附图和描述 将被认为是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此外,当一个元件被称为 "在"另一元件"之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 一元件之上并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此外,当一个元件 被称为"连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间接 连接到另一元件并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在下文中,相 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双LCD的构造的剖视图,图2 是图1的双LCD的操作的剖视图。
参照图l,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双LCD 1包括第一LCD面 板10、第二LCD面板20、背光单元30和壳体40。
第一LCD面板10和第二LCD面板20形成在相同的基底上,第一LCD 面板IO在其第一表面上显示图像,第二LCD面板20在其第二表面上显示图 像。
第一LCD面板10由透射LCD面板实现,第二LCD面板20由反射LCD
面丰反实现。
第一LCD面板IO和第二LCD面板20利用一对相同的基底形成。 更具体地说,薄膜晶体管(TFT)阵列(未示出)和透射电极(未示出)形成在 与第一基底100的第一区对应的区域中,TFT阵列(未示出)和反射电极(未示 出)形成在与第一基底100的第二区对应的区域中。此外,共电极(未示出)和 滤色器图案(未示出)分别形成在第二基底200的与第一基底100的第一区和第 二区对应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中。液晶层(未示出)形成在第一基底IOO和第二基 底200之间。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220分别形成在第一 LCD面板 10和第二 LCD面板20的顶部和底部。
因此,透射第一LCD面板IO形成在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的第 一区中,反射第二 LCD面板20形成在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的第二区中。.
此外,用于驱动第一 LCD面板10和第二 LCD面板20的驱动电路单元 130安装在第一基底100的一侧且布置在第一LCD面板IO之外。
背光单元30包括电源32和导光板34,如图1所示,电源32和导光板 34设置在第一区(即,第一LCD面板IO)的底部上。
参照图2,由电源32产生的光穿过导光板34,并进入形成在第一LCD 面板10的底部上的第二偏振板220。第一 LCD面板10以透射才莫式工作,从 而在与光进入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即,第一表面)上显示图像。
此外,导光板34的一侧端部(即,导光板34的位于距离电源32的最远 位置的端部(A))具有预定角度的斜面,以允许传输到导光板34的一些光进入 第二 LCD面板20的第二偏振板220。
即,由于在导光板34的端部上存在斜面端部(A),所以一些光进入第二 LCD面板20。进入第二LCD面板20的光被形成在第二LCD面板20的第一 基底100上的反射电极(未示出)反射。结果,第二 LCD面板20可在与第一 LCD面板IO投影图像的表面(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第二表面)上显示与第一 LCD面板10的第一表面上显示的图像相同的图像。
壳体40将第一 LCD面板10和第二 LCD面板20以及背光单元30锚固。 在壳体40中设置有开口 42以与第二表面(例如,第二LCD面板20的图像投 影表面)相对应。
当双LCD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实现时,双LCD面 板可利用一对相同基底来实现。因此,由于双LCD的双结构可以以与传统的 单结构LCD的厚度相同的厚度来实现,所以该双LCD可理想地制造为薄的 厚度,因此,可期望在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方面节约相当可观的成本。
图3是图1的双LCD中的与第一LCD面板对应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 4是图3的第一基底的剖视图。
参照图3,背光单元30布置在第一 LCD面板10的底部,背光单元30 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电源32和用于将由电源32照射的光传输到第一 LCD面板 10中的导光板34。
第一LCD面板10包括第一基底100;第二基底200,与第一基底100 隔开预定距离;液晶层300,设置在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之间。此 外,第 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220分别形成在第一 LCD面板10的顶部
6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基底100包括透明基底110;薄膜晶体管(在 下文中称为TFT)阵列114,设置在透明基底110上;像素电极115,设置在 TFT阵列114上。
TFT阵列114包括TFT 112和用于保护TFT 112的第一保护层113。 TFT 112包括栅电极112a、栅绝缘件112b、有源层112c、欧姆接触层112d、源电 极112e和漏电极112f。
栅电极112a设置为与形成在第二基底200的透明基底210上的光屏蔽层 211相对应。栅绝缘件112b形成在其上形成有栅电极112a的整个透明基底 110上。有源层112c和欧姆接触层112d设置在栅绝缘件112b上以与栅电极 112a对应。源电极112e和漏电极112f设置在欧姆接触层112d上并彼此隔开 预定距离。
源电极112e和漏电极112f以及栅电极112a形成在其上形成有光屏蔽层 211的区域中。因此,光屏蔽层211可防止进入第二基底200的光被栅电极 112a、源电极112e和漏电极112f反射。
设置在TFT 112上的第一保护层113部分暴露TFT 112的漏电极112f。 像素电极115设置在第一保护层113和暴露的漏电极112f上,因此像素电极 115与漏电极112f电连接。
像素电极115由用ITO或IZO制造的透射电极构成。
此外,光屏蔽层211和滤色器层212形成在第二基底的透明基底210上, 第二保护层214形成在光屏蔽层211和滤色器层212上。
滤色器层212由彼此分隔开预定距离的红色、绿色、蓝色(R、 G和B)滤 色器组成。光屏蔽层211设置在(R、 G和B)滤色器之间,通过划分其中形成 每个滤色器的区域的界限来提高颜色可现性。由光固化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 层214形成在滤色器层212上以保护滤色器层212。
共电极215形成在第二保护层214上。共电极215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并且在第二保护层214上形成为具有均匀的厚度。
这样构造的第一LCD面板IO通过将穿过电源32和导光板34的光经过 第一LCD面板10的液晶层300和透射电极115向外(即,第一表面)照射来显 示图像。即,第一LCD面板10以透射模式工作。
图5是图1的双LCD的对应于第二LCD面板的部分的剖视图。最后,图6是图5的第一基底的剖视图。
参照图5,通过导光板34的设置在邻近第二 LCD面板20的底部的斜面 倾斜部分(A)进入导光板34的一些光进入第二 LCD面板20。
第二LCD面板20包括第一基底100;第二基底200,与第一基底100 分隔开预定距离;液晶层300,设置在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之间。
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与如上所述的第一 LCD面板10的第一基 底IOO和第二基底200相同。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LCD面板 10和第二 LCD面板20利用一对相同的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形成在不 同的区域(第一区和第二区)中。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基底100包括透明基底110; TFT阵歹l)114, 布置在透明基底110上;反射电极116,设置在TFT阵列114上。
TFT阵列114包括TFT 112和用于保护TFT 112的第一保护层113。 TFT 112包括栅电极112a、栅绝缘件112b、有源层112c、欧姆接触层112d、源电 极112e和漏电极112f。
栅电极112a与形成在第二基底200的透明基底210上的光屏蔽层211相 对应,栅绝缘件112b形成在其上形成有栅电极112a的整个透明基底110上。 有源层112c和欧姆接触层112d设置在栅绝缘件112b上以与栅电极112a对 应。源电极112e和漏电极112f设置在欧姆接触层112d上并彼此隔开预定距 离。
源电极112e和漏电极112f以及栅电极112a形成在其上形成有光屏蔽层 211的区域中。因此,光屏蔽层211防止进入第二基底200的光被栅电极112a、 源电极112e和漏电极112f反射。
布置在TFT 112上的第一保护层113部分暴露TFT 112的漏电极112f。 反射电极116布置在第一保护层113和暴露的漏电极112f上,并且反射电极 116与漏电才及112f电连才妾。
反射电极116由金属(例如铝-钕(AlNd))制成并结合到漏电极112f。优选 地,反射电极116以复镜(plural lenses)的形式图案化以提高对入射光的反射 性。
此外,光屏蔽层211和滤色器层212形成在第二基底200的透明基底210 上,第二保护层214形成在光屏蔽层211和滤色器层212上。
滤色器层212由彼此分隔开预定距离的红色、绿色、蓝色(R、 G和B)滤
8色器组成。光屏蔽层211设置在(R、 G和B)滤色器之间,通过划分其中形成 每个滤色器的区域的界限来提高颜色可现性。由光固化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 层214形成在滤色器层212上以保护滤色器层212。
共电极215形成在第二保护层214上。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共电极215 在第二保护层214上形成为具有均匀的厚度。
光进入如此构造的第二 LCD面板20。进入第二 LCD面板20的光穿过第二 LCD面板20的液晶层300,然后被反射电极116反射。结果,图像在第二 LCD面板20的第二表面显示。即,第二LCD面板20以反射模式工作。
当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地实现双LCD时,由于双LCD的双结构可与传 统的单结构LCD的厚度相同的厚度来实现,所以双LCD可如愿地制造为薄 的厚度。此外,由于双结构LCD利用一块面板实现,所以本发明的双LCD 的优点在于在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上的成本节约效果显著。
虽然已经结合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 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本发明意图覆盖包括在权利要求的精 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器面板,布置在相同的基底上,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在其第一表上面显示图像,第二液晶显示器面板在其第二表面上显示图像;背光单元,设置在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底部上;壳体,将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器面板以及背光单元锚固,并且所述壳体具有与第二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显示图像的第二表面对应的开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晶显示器,其中,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包括 透射液晶显示器面板,第二液晶显示器面板包括反射液晶显示器面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晶显示器,其中,'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和第 二液晶显示器面板分别布置在包括相同基底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不同的 第一区和第二区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液晶显示器,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和透射电 极布置在对应于第 一基底的第 一 区的区域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和反射电极布 置在对应于第 一基底的第二区的区域中,共电极和滤色器图案分别布置在分 别对应于第一基底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的第二基底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中。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液晶显示器,其中,驱动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 和第二液晶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路单元布置在第一基底的一侧且设置在第一 区和第二区之外。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晶显示器,其中,第一偏振板和第二偏振板 分别布置在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器面板的顶部和底部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晶显示器,其中,背光单元包括布置在第一 液晶显示器面板底部的电源和导光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布置在导光板一侧端部上 的倾斜部分。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液晶显示器,其中,导光板的所述一侧端部包 括导光板的位于距离电源最远的位置的端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液晶显示器(LCD),该LCD具有透射第一面板和反射第二面板,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LCD面板和第二LCD面板,布置在相同的基底上,第一LCD面板在其第一表面上显示图像,第二LCD面板在其第二表面上显示图像;背光单元,布置在第一LCD面板的底部;壳体,将第一LCD面板和第二LCD面板以及背光单元锚固,并且所述壳体具有与第二LCD面板的显示图像表面对应的开口。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487939SQ200810168428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7日
发明者活 崔, 李昌镇, 裴规汉, 赵元基, 金度荣, 金成澈 申请人: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