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剂盒,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9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剂盒,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上安装的显影装置,和该显影 装置上安装的显影剂盒。
背景技术
诸如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上安装具有配备显影辊的显影腔的显影装置。 JP-A-9-319202号文献说明了其上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盒的相关技术的 显影装置。在相关技术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供给开口形成于显影剂盒的中央部位, 一对显影剂 接收开口形成于其两侧。用于搅拌显影剂的搅拌构件设置于该显影剂盒中。由搅拌构件将显影剂盒中的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开口供给至显影腔。反之,留存于显 影腔中的显影剂从显影剂接收开口返回显影剂盒。因而,在相关技术的显影装置中,显影 剂在显影装置中循环。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可以确保显影剂在外侧和显影剂腔之间循环并防止显影 剂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泄漏的显影剂盒,包括该显影剂盒的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 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包括外侧框架,其中包括外侧供给开口和外侧返回开口;内侧框架,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中的一个框架可在开启位 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相对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中的另一个框架转动,该内侧框架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腔,当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中的一个框架处于开启位置时与外侧供 给开口相对并用于将显影剂从显影剂腔提供到显影剂腔外侧的内侧供给开口,和当内侧框 架和外侧框架中的一个框架处于开启位置时与外侧返回开口相对并用于将显影剂从显影 剂腔外侧返回内侧的内侧返回开口;设置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之间的内侧返回开口和外 侧返回开口中的一个开口的周围并可以以第一接触压力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相接触的 第一密封构件;和设置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之间的内侧供给开口和外侧供给开口中的一 个开口的周围并可以以大于第一接触压力的第二接触压力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相接触 的第二密封构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显影剂 盒;和壳体,该壳体包括显影剂盒以可拆卸方式附接到其上的盒容纳部,和包括显影剂 保持构件的显影部,该显影剂保持构件包括形成为与内侧供给开口和内侧返回开口相对的 各个开口,该显影部配置为接收通过内侧供给开口和所述各个开口提供的显影剂。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第二方面的 显影装置;和用于容纳该显影装置的主体外壳。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通过经由内侧供给开口和外侧供给开口将显影剂从显影剂腔 提供到外侧并经由内侧返回开口和外侧返回开口将显影剂返回显影剂腔,可以确保显影剂 的循环。设置于内侧供给开口和外侧供给开口周围的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设定为大 于设置于内侧返回开口或外侧返回开口周围的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触压力。因而,即便 在将显影剂从内侧供给开口和外侧供给开口提供到外侧时显影剂附着到第二密封构件上 时也能够防止显影剂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泄漏。相反,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触压力小于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因而,与第 一接触压力和第二接触压力两者设定为相等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小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 间的滑动阻力。因而可以提高可用性。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确保显影装置中显影剂的循环,并且可以防止显影剂泄漏o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左侧剖视图;图2A为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的左侧剖视图,图中显示显影剂盒被附接并 且摆动臂处于按压位置的状态,图2B为图2A的局部放大图;图3A为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的左侧剖视图,图中显示显影剂盒被拆卸并 且摆动臂处于按压解除位置的状态,图3B为图3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从左前方斜向观察时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5为从右前方斜向观察时的图4的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从图4中省略处理盒的立体图;图7A为显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图2A的处理盒 的显影剂盒的内侧壳体的立体图,图中显示附接供给侧密封和返回侧密封之前的状态,图 7B为图7A所示的内侧壳体的内侧供给开口和内侧返回开口的局部侧向剖视图;图8A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图7A的显影剂盒的内侧壳体的立体图,图中显示附接 供给侧密封和返回侧密封之后的状态,图8B为图8A所示的内侧壳体的内侧供给开口和内 侧返回开口的局部侧向剖视图;图9A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图8A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图中显示内侧壳体处于开 启位置的状态,图9B为图9A所示的显影剂盒的盒侧通过开口的局部侧向剖视图;图10A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处于中央刮片与供给开口相对的旋转角度的搅拌器的 立体图,图IOB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处于中央刮片的位置与供给开口相对的旋转角度 的搅拌器的立体图;图11为图9A的显影剂盒的局部侧向剖视图;图12A和图12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 向剖视图;图13A和图13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 视图;图14A和图14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 视图;图15A和图15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 视图;图16A和图16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 视图;图17A和图17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 视图;图18A和图18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 视图;图19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19B为沿图19A中 的线XIX-XIX取得的剖视图;以及图20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0B为沿图20A中的线XX-XX 取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的显影装置存在某些不足。在相关技术的显影装置中,为了防止显影剂的泄 漏,可以在显影剂供给开口或显影剂接收开口周围设置密封构件。搅拌构件有助于显影剂通过显影剂供给开口并将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开口提供给显 影腔。因而,显影剂很容易附着于显影剂供给开口周围设置的密封构件上。显影剂附着于 密封构件时,显影剂可能通过间隙等泄漏。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可以确保显影剂在外侧和显影剂腔之间循环并防止显影 剂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泄漏的显影剂盒,具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 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下文将参照

本发明的各个示范性实施例。 I.第一示范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左侧剖视图。图2A为 显示该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的左侧剖视图,图中显示显影剂盒被附接并且摆动臂处于按 压位置的状态,图2B为图2A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将纸张3进给至主体外壳2中的进给单元4;在所进 给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5;和排出具有其上形成的图像的纸张3的排纸部 6。(1)主体外壳主体外壳2具有盒子形状并且有一开口形成于其一个侧壁中。所设置的前盖7用于开启和关闭该开口。通过开启前盖7,可以在粗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主体外壳2附接和 拆卸作为显影装置的实例的处理盒17 (下文将说明)。
在下文的说明中,图像形成设备1的其上设置前盖7的一侧称为前侧(正面侧),相 反的一侧称为后侧(背面侧)。图1的纸张厚度方向上的外侧称为左侧,图1的纸张厚度 方向上的深度一侧称为右侧。横向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相同的含义。在说明处理盒17 (下 文将说明)和显影剂盒31 (下文将说明)的过程中,框架侧通过孔34 (下文将说明)和 盒侧通过孔47 (下文将说明)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状态为基本状态。
(2) 进给单元
进给单元4包括进给盘9,进给辊10,进给垫11,纸屑清除辊12和13,套准辊14 和压纸板15。压纸板15最上面的纸张3由进给辊10和进给垫11逐张分离,通过纸屑清 除辊12和13及套准辊14,并输送至图像形成单元5的转印位置(下文将说明)。
(3) 图像形成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5包括扫描器单元16,处理盒17和定影部18。
(3-1)扫描器单元
扫描器单元16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上部,并且包括激光发射部(未图示),被旋转驱 动的多角镜19,多个透镜20和多个反射镜21。如点划线所示,从激光发射部基于图像数 据发射的激光束由多角镜19反射,由透镜20和反射镜21透射或反射,并施加到处理盒 17的感光鼓25 (下文将说明)的表面上。
(3-2)处理盒
处理盒17容纳于主体外壳2中扫描器单元16下方的空间,并以可拆卸方式附接到主 体外壳2上。
如图2A和2B所示,处理盒17包括作为壳体的实例的处理框架22以及显影剂盒31。 处理框架22 —体包括显影部32和显影部32前方设置的盒容纳部33。 显影部32基本上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盒形。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分隔壁23设置于 显影部32的前端部。作为开口的实例的框架侧通过孔34形成于分隔壁23中。显影部32 通过框架侧通过孔34与盒容纳部33连通。前后延伸的传送路径29形成于显影部32的下 方。
盒容纳部33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基本上呈其上部和前部开放的"〕"形。
显影部32中设置感光鼓25,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6,转印辊28,供给辊36,作为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实例的显影辊37,厚度调节刮片38和螺旋输送器39。感光鼓25,转印辊 28,供给辊36,显影辊37和螺旋输送器39由显影部32可旋转地支撑。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6由显影部32以相对于感光鼓25保持间隙的方式支撑于感光鼓 25的上方。转印辊28相对地设置于感光鼓25的下方。显影辊37相对地设置于感光鼓25 的前面。供给辊36相对地设置于显影辊37的前面。厚度调节刮片38包括薄板片簧构件45和该片簧构件45的下端设置的按压橡胶46。 通过将片簧构件45的上端固定到显影部32,按压橡胶46以片簧构件45的弹力按压显影 辊37的表面。螺旋输送器39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转轴和该转轴的外圆周面上形成的螺旋叶片, 并且设置于供给辊36的上方和框架侧通过孔34的后面。显影剂盒31以可拆卸方式附接到盒容纳部33。显影剂盒31基本上呈圆筒形状。使内 侧与外侧连通的盒侧通过孔47形成于显影剂盒31中。搅拌器93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显影剂盒31中。作为显影剂的实例的可荷带正电,非 磁性单一组分的色粉容纳于显影剂盒31中。显影剂盒31中的显影剂随搅拌器93和盒侧通过孔47的旋转受到撹拌,并通过壳体 侧通过孔34提供到显影部32中。此后,显影剂由螺旋输送器39在宽度方向上输送,在 中间处下落并提供给供给辊36。于是,显影剂随供给辊36的旋转提供给显影辊37。此时,显影剂在供给辊36和显影 辊37之间荷带正电。之后,显影剂随显影辊37的旋转进入按压橡胶46和显影辊37之间 并在两者之间调节厚度,作为一薄层保持在显影辊37的表面上。感光鼓25的表面首先随感光鼓25的旋转由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6均匀荷带正电,接 着受到来自扫描器单元16的激光束的曝光。因而,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 鼓25的表面上。接下来,随显影辊37的旋转,显影辊37表面上保持的显影剂在与感光 鼓25相接触时提供给感光鼓25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因而,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 从而在感光鼓25的表面上保持显影剂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在传送路径29中感光鼓25 和转印辊28之间通过的纸张3上。 (3-3)定影部定影部18如图1所示设置于处理盒17的后面。定影部18包括加热辊48,从下侧压 靠加热辊48的加压辊49,和设置于其后面的一对输送辊50。定影部18在纸张3通过加热辊48和加压辊49之间的同时将在转印位置处转印到纸 张3上的显影剂热定影。此后,纸张3由一对输送辊50输送至排纸部6。 (4)排纸部排纸部6包括排出路径51,排出辊52和排纸盘53。从定影部18馈送至排纸部6的 纸张3从排纸路径51馈送至排出辊52,并由排出辊52排出至排纸盘53上。 (处理框架)图3A为处理盒的左侧剖视图,图中显示显影剂盒被拆卸并且摆动臂处于按压解除位 置的状态,图3B为图3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从左前方斜向观察时的图2A和图2B所 示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5为从右前方斜向观察时的该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从图 4中省略处理盒的立体图。 (1)分隔壁如图2A和图2B所示,弯曲部57形成于分隔壁23的垂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弯曲部 57的前侧表面沿显影剂盒31的外圆周面向后平滑下凹。框架侧通过孔34形成于弯曲部 57中。如图6所示,所形成的3个框架侧通过孔34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各个框架侧 通过孔34基本上呈宽度方向为其纵向的矩形形状并面向盒容纳部33 。如图2A和图2B所示,用于防止显影剂从框架侧通过孔34泄漏的框架密封58粘结到 弯曲部57的前侧表面上。框架密封58由诸如海绵和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并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带状。框架 密封58粘结到弯曲部57的前侧表面以便与框架侧通过孔34重叠,所形成的3个切口部 59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以便与框架侧通过孔34相对应。如图3和图5所示,弯曲部57的前侧表面配备用于开启和关闭框架侧通过孔34的间 门68。闸门68基本上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并且呈具有与弯曲部57基本相同的 曲率的弯曲形状。3个闹门开口 69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形成于闸门68中以相对地与 框架侧通过孔34相对应。闸门68设置为使框架密封58介于闸门和弯曲部57的前侧表面之间。弯曲部57的前 侧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配备闸门引导部78。闸门68受到支撑以便可在闸门引导部 78中以垂直方向滑动。因而,闸门68受到支撑以便在垂直方向上在框架侧通过孔34开启的开启位置(参照图2A和2B)和沿闸门引导部78在开启位置上方关闭框架侧通过孔34的关闭位置(参照 图3A和图5)之间自由摆动。 (2)盒容纳部如图5所示,盒容纳部33 —体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彼此相对的两个侧板63 和连接两个侧板63的下端的底板64。两个侧板63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表面配备上锁定部66,下锁定部67形成于底板64 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参照图3A)。摆动臂70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两个侧板63中。摆动臂70在俯视图中基本上呈U形, 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的接纳凹部75。摆动臂70在下端与底板64的前端相接触的按压解除位置(参照图3和图5)和在将 显影剂盒31容纳于盒容纳部33中时从前侧按压显影剂盒31的按压位置(参照图2,图4 和图6)之间摆动。 (显影剂盒)图7A为显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内 侧壳体的立体图,图中显示附接供给侧密封和返回侧密封之前的状态。图7B为图7A所示 的内侧壳体的内侧供给开口和内侧返回开口的局部侧向剖视图。图8A为从左后方斜向观 察时的图7A的显影剂盒的内侧壳体的立体图,图中显示附接供给侧密封和返回侧密封之 后的状态。图8B为图8A所示的内侧壳体的内侧供给开口和内侧返回开口的局部侧向剖视 图。图9A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图8A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图中显示内侧壳体处于开 启位置的状态。图9B为图9A所示的显影剂盒的盒侧通过开口的局部侧向剖视图。如图7A到图9B所示,显影剂盒31包括容纳显影剂的作为第一框架的实例的内侧壳 体81,和设置于内侧壳体81的外侧以容纳内侧壳体81的作为第二框架的实例的外侧壳体 82。 (内侧壳体)内侧壳体81具有分隔为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腔的内部空间,并如图7A所示一体包括 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的内侧圆周壁83和封闭内侧圆周壁8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 的一对圆筒形内侧壁84。滑动凸起86设置于内侧壁84的圆周边缘上的一个位置(图7A中的上端部)。滑动凸 起86在侧视图中呈沿内侧壁84的外圆周面的圆弧形状,并在宽度方向上从内侧壁84向外突出。从圆周端面在直径方向上突出的一对插入凸起87设置于内侧壁84的背侧部。该对插 入凸起87设置于内侧壁84的圆周端面中并且在圆周方向上具有间隔(与闸门68的圆周 长相对应的间隔)。在内侧圆周壁83中,作为由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的成对的插入凸起87 (4个插 入凸起87)环绕的壁面的环绕部88的上部形成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内 侧供给开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与盒侧通过孔47相对应。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在后视图中基本上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 状,并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内侧供给开口 89在环绕部88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 位置处开口,内侧返回开口90在环绕部88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并且内侧供给开口 89介于两个内侧返回开口 90之间。当内侧壳体81处于开启位置时,内侧供给开口 89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 (下文将说明) 相对。内侧返回开口 90与外侧返回开口 109 (下文将说明)相对(参照图9A和图9B)。 (2)供给侧密封和返回侧密封如图8A和图8B所示,内侧壳体81配备作为第二密封构件的实例的在环绕部88中的 内侧供给开口 89周围的供给侧密封91,和作为第一密封构件的实例的在各个内侧返回开 口 90周围的返回侧密封92。也就是,如图7A中的虚线所示,在环绕部88中,用于粘结供给侧密封91的作为第 二粘结表面的实例的供给侧粘结表面121被限定在内侧供给开口 89周围。供给侧粘结表 面121被限定为环绕内侧供给开口 89的矩形框形状,在后视图中在纵向方向上稍许向下 多延伸一些,并在供给侧粘结表面121周围与环绕部88连续而没有任何不平整。如图8A所示,供给侧密封91粘结到供给侧粘结表面121。也就是,供给侧密封91 呈环绕内侧供给开口 89的矩形框形状,在纵向方向上稍许向下多延伸一些。供给侧密封 91由诸如海绵和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在后视图中呈与供给侧粘结表面121相同的环绕内 侧供给开口 89的矩形框形状。供给侧密封91在厚度方向上(内侧壳体81处于关闭位置时与内侧壳体81和外侧壳 体82相对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均匀地形成。其厚度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厚度。具体地, 当返回侧密封92的厚度为100%时,供给侧密封91的厚度在110%至150%的范围内。举 例来说,供给侧密封91的厚度可以设定为约3.3毫米至4.5毫米的范围。也就是说,如图7A中的虚线所示,在环绕部88中,用于粘结返回侧密封92的作为 第一粘结表面的实例的返回侧粘结表面122被限定在内侧返回开口卯周围。返回侧粘结 表面122被分别限定为环绕内侧返回开口 90的矩形框形状,在后视图中在纵向方向上稍 许向下多延伸一些,并在返回侧粘结表面122周围与环绕部88连续而没有任何不平整。返回侧密封92粘结到返回侧粘结表面122。也就是说,返回侧密封92分别呈环绕内 侧返回开口 90的矩形框形状,在纵向方向上稍许向下多延伸一些。返回侧密封92由诸如 海绵和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在后视图中呈与返回侧粘结表面122相同的环绕内侧返回开 口90的矩形框形状。返回侧密封92在厚度方向上均匀形成,其厚度设定为例如约2.0毫米至4.0毫米的范 围。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采用相同的制造方法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彼此仅在厚 度方面有所不同。 (3)搅拌器图10A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处于中央刮片与供给开口相对的旋转角度的搅拌器的 立体图。图IOB为从左后方斜向观察时的处于中央刮片与供给开口相对的旋转角度的搅拌 器的立体图。图ll为显影剂盒的局部侧向剖视图。搅拌器93设置于内侧壳体81中。如图IOA和图IOB所示,搅拌器93包括旋转轴112,框架板113,倾斜搅拌板114和 搅拌刮片115。旋转轴112在后视图中设置于内侧壳体81的中央位置,在宽度方向(设置内侧供给开 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的方向)上延伸,并由两个侧壁84可旋转地支撑。框架板113呈格子形状,并在轴向方向上设置于旋转轴112中以便仅横跨旋转轴112 在直径方向上延伸。倾斜搅拌板114包括左搅拌板116和右搅拌板117。多个左搅拌板(例如2个左搅拌板)116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间隔地设置于相对于旋转 轴112轴向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左侧。左搅拌板116设置于框架板113中,使在旋转轴112 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131处于比上游端部132更靠近轴向方向的中央的位置(即更靠近 内侧供给开口89),下游端部131面向右侧,上游端部132面向左侧,各个左搅拌板相对 于旋转轴及旋转轴112的轴向方向倾斜。多个右搅拌板(例如2个右搅拌板)117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间隔地设置于相对于旋转轴112轴向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右侧。右搅拌板117设置于框架板113中,使在旋转轴112 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133处于比上游端部134更靠近轴向方向的中央的位置(即更靠近 内侧供给开口89),下游端部133面向左侧,上游端部134面向右侧,各个右搅拌板相对 于旋转轴及旋转轴112的轴向方向倾斜。搅拌刮片115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的挠性薄膜制成,并包括中央刮片118和两端刮 片119和120。中央刮片118呈矩形并设置于旋转轴112的轴向方向的中央位置,以便在旋转时与内 侧供给开口 89相对。中央刮片118从框架板113的直径方向的端部朝向旋转轴112的旋转 方向的下游突出,从而在内侧壳体81的内圆周面上摩擦滑动。因而,该中央刮片118沿内 侧壳体81的内圆周面弯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参照图11)。内切部135从宽度方向的中央 位置处的顶点朝向基础端部(朝向框架板113)形成于中央刮片118的自由端部。该内切 部135形成于所述顶点至基础端部的中间位置。两端刮片119和120基本上呈具有矩形开口 136的矩形框形状,并设置于旋转轴112 的轴向方向的两端以便在旋转时与各个内侧返回开口 90相对。两端刮片119和120从框架 板113的直径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旋转轴11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突出,以便基本上形成钻 石形状。换言之,两端刮片119和120的各个端具有的宽度大于与旋转轴112平行的方向上各 个内侧返回开口 90的宽度,并且形成为在旋转轴112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内侧返回开口 90前部的端部倾斜。在两端刮片119和120中,各个自由端在内侧壳体81的内圆周面上 摩擦滑动。根据该配置,不妨碍通过两端刮片119和120从各个内侧返回开口 90返回的显 影剂流入。 (4)外侧壳体外侧壳体82在宽度方向和直径方向稍大于内侧壳体81,以便以可旋转方式容纳内侧 壳体81。如图9A所示,外侧壳体82—体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基本上圆筒形的外侧圆周壁 97和封闭外侧圆周壁97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并基本上呈圆盘形状的一对外侧壁98。外侧圆周壁97的上部和前上部的各个外圆周面具有平整的形状,而外侧圆周壁97的 内圆周面具有圆形剖面(参照图2A和2B)。外侧壁98的上部形成供各个滑动凸起86插入其中的各个滑动孔99。滑动孔99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面向滑动凸起86。滑动孔99在侧视图中具有的圆弧形状长于滑动凸起86。 外侧壁98的上端部配备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凸起100。外侧圆周壁97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供各个凸起87 (例如4个凸起87)插入其 中的4个纵向孔101。纵向孔101设置为在直径方向上面向凸起87。纵向孔101在后视图 中基本上呈垂直延伸的矩形形状,所具有的长度与闸门68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 摆动范围相对应。在外侧圆周壁97中,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多个外侧返回开口 109形成于4个纵向孔 101之间(即2个上纵向孔101和2个下纵向孔101之间)。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 开口 109与各个盒侧通过孔47相对应。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在后视图中基本上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 形状,并设置为两者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外侧供给开口 108在外侧圆周壁97的 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处开口,外侧返回开口 109在外侧圆周壁9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开口, 外侧供给开口 108介于外侧返回开口 109之间。外侧供给开口 108具有的形状与内侧供给 开口 89相类似但稍大,外侧返回开口 109具有的形状与内侧返回开口 90相类似但稍大。当显影剂盒31附接到盒容纳部33时,外侧供给开口 108与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处的 框架侧通过孔34 (参照图6)和闸门68的切口部59 (参照图6)相对。外侧返回开口 109 与宽度方向的两端处的框架侧通过孔34 (参照图6)和闸门68的切口部59 (参照图6) 相对。抓握部103设置于外侧圆周壁97的前面。如图2A所示,抓握部103包括从外侧圆周 壁97的上端部向前突出的上抓握板104,和该上抓握板104下方在侧视图中基本上呈向下 延伸的J字形状的锁定臂105。锁定臂105的上端部由上抓握板104下方设置的支撑枢轴(未图示)可枢轴转动地支 撑。与下锁定部67锁定的锁定爪106设置于锁定臂105的下端部。向前突出的下抓握板107 —体设置于锁定臂105的上端部附近。下抓握板107设置为 与上抓握板104平行,两者之间具有间隔,推动各个板彼此分开的压縮弹簧(未图示)介 于上抓握板104和下抓握板107之间。 (5)内侧壳体和外侧壳体的相对配置内侧壳体81以可旋转方式容纳于外侧壳体82中。具体来说,内侧圆周壁83的外圆周面设置为可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外侧圆周壁97的内圆周面滑动。更具体地,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设置于外侧圆周壁97的内圆 周面和内侧圆周壁83的外圆周面之间,粘结到内侧圆周壁83的供给侧粘结表面121和返 回侧粘结表面122上,并且与外侧圆周壁97的内圆周面相接触以便可滑动。如图9A所示,各个滑动凸起86插入各个滑动孔99中。各个凸起87插入各个纵向孔 101中并从纵向孔101在直径方向上向外突出。内侧壳体81被允许相对于外侧壳体82在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分别不 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相对的关闭位置(参照图5)和内侧供给开口 89 和内侧返回开口卯分别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相对的开启位置(参照 图9)之间转动。当内侧壳体81处于关闭位置时,如图5和图9A中的虚线所示,各个滑动凸起86分 别设置于各个滑动孔99的前端部,而各个凸起87分别设置于各个纵向孔101的上端部。 如图9A中的虚线所示,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分别设置于外侧供给开口 108 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的上方,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分别由内侧圆周壁83 (环绕部88)的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 (虚线所示部分)下方的部分关闭。当内侧壳体81处于关闭位置时,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在内侧圆周壁83和 外侧圆周壁97 (参照图9B)之间受到压縮,该情形在附图中未图示。此时,因为宽度方 向上恒定的间隔介于内侧圆周壁83和外侧圆周壁97之间并且供给侧密封91的厚度大于 返回侧密封92的厚度,因此供给侧密封91与返回侧密封92相比更加受到压縮,并以排 斥力与内侧圆周壁83和外侧圆周壁97压力接触,其中供给侧密封91的接触压力(为第 二接触压力的实例并称为供给侧接触压力)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接触压力(为第一接触 压力的实例并称为返回侧接触压力)。当使内侧壳体81在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分别接近外侧供给开口 108 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的方向(向下)上相对于外侧壳体82转动,并且内侧供给开口89和 内侧返回开口 90分别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相对时,内侧壳体81如图 9A所示处于开启位置。当内侧壳体81处于开启位置时,各个滑动凸起86处于各个滑动孔99的后端部,各 个凸起87处于各个纵向孔101的下端部。内侧供给开口 89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连通,内 侧返回开口 90与外侧返回开口 109连通。当内侧壳体81处于开启位置时,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的内端部IIO分别从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暴露并突出,以便如图9B所示与外侧圆周壁97的 外圆周面基本齐平。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的外端部111在外侧圆周壁97和内侧圆周壁83之间 受压从而环绕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的圆周端部。因而,可以防止显影剂 在内侧圆周壁83和外侧圆周壁97之间泄漏。此时,如上所述,供给侧密封91以大于返回侧接触压力的供给侧接触压力与内侧圆 周壁83和外侧圆周壁97相接触。 (显影剂盒相对于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 (1)显影剂盒附接到处理盒当打算将显影剂盒31附接到处理盒22上时,如图5所示,上抓握板104和下抓握板 107—起反抗压縮弹簧(未图示)的推动力而受压。于是,显影剂盒31 (其中内侧壳体81 处于关闭位置的显影剂盒31)附接到盒容纳部33 (其中闸门68处于关闭位置而摆动臂70 处于按压解除位置的盒容纳部33)上。因而,显影剂盒31置放于底板64上。此时,如图2A所示,各个凸起100被接纳于 各个上锁定部66,各个滑动凸起86被插入到各个接纳凹部75中,由此宽度方向两侧的各 个凸起87位于闸门68的上端及宽度方向两端的下边缘和上边缘。此后,上抓握板104和下抓握板107松开时,锁定臂105因压縮弹簧的推动力而摆动, 锁定爪106被锁定到下锁定部67,由此将显影剂盒31容纳于盒容纳部33中。外侧壳体82被固定到盒容纳部33,这是因为各个凸起100被接纳于各个上锁定部66 中,而锁定爪106被锁定到下锁定部67。接下来,通过使摆动臂70由下往上摆动,该摆动臂被允许从按压解除位置摆动至按 压位置。因而,插入各个接纳凹部75 (参照图5)中的各个滑动凸起86随着摆动臂70的 摆动在各个滑动孔99中向后滑动,并处于各个滑动孔99的后端部中的位置(参照图9A)。 另外,宽度方向两侧的各个凸起87在各个纵向孔101中连同闸门68 —起向后滑动,并处 于纵向孔101的下端部中的位置(参照图9A)。因而,内侧壳体81处于开启位置,并且如图2A和图9A所示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 侧返回开口 109从环绕部88的下部起开启,由此内侧供给开口 89在基本上水平的方向上 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连通,内侧返回开口 90在基本上水平的方向上与外侧返回开口 109 连通。闸门68处于开启位置,框架侧通过孔34在基本上水平的方向上与闸门开口 69和盒 侧通过孔47 (即彼此连通的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外侧供给开口 108及彼此连通的内侧返回 开口 90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相对,由此各个开口彼此连通。此时,如图2B所示,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的内圆周端110向后突出以环 绕闸门开口69,按压下侧的框架密封58和闸门68,并按压其上侧的闸门68。因而,因为 框架侧通过孔34和盒侧通过孔47之间的间隔由框架密封58,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 封92毫无间隙地密封,因此可以防止显影剂在其间泄漏。形成图像时,搅拌器93被促动,旋转轴112旋转。于是,因为左搅拌板116和右搅拌 板117随旋转轴112的旋转同样旋转,因此显影剂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输送至内侧壳体81 的中央部。也就是,在内侧壳体81中,显影剂由左搅拌板116和右搅拌板117在旋转轴 112的轴向方向上输送至内侧供给开口 89。搅拌刮片115随旋转轴112的旋转而旋转。于是,中央刮片118因端部中的内切部135 而弯曲并转动,同时在内侧壳体81的内圆周面上摩擦滑动以便泵送显影剂。当中央刮片 与内侧供给开口 89相对时,面向旋转轴112旋转方向下游的弯曲被放松,显影剂被泵送至 内侧供给开口89,从而使显影剂大量排出。接着,如粗箭头所示,显影剂水平通过内侧供 给开口 89,外侧供给开口 108,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处的闸门开口 69和宽度方向中央位置 处的框架侧通过孔34,接着提供给显影部32。在显影部32中,显影剂由螺旋输送器39输送至宽度方向的两端并提供给供给辊36。 相反,某些显影剂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通过宽度方向两侧的框架侧通过孔34,宽度方向两 侧的闸门开口69,外侧返回开口 10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从而返回至内侧壳体81。这里,矩形开口 136形成于与各个内侧返回开口 90相对的两端刮片119和120中。因 而,即便在两端刮片119和120与各个内侧返回开口 90相对时也能够使显影剂从矩形开口 136顺利返回至内侧壳体81。因而,显影剂在显影部32和显影剂盒31之间循环。 (2)显影剂盒从处理框架中拆卸当打算从处理盒22中拆卸显影剂盒31时,首先使摆动臂70从上向下摆动,因而从 按压位置摆动至按压解除位置(参照图3A)。接着,如图5所示,插入接纳凹部75的滑动凸起86随摆动臂70的摆动在滑动孔99 中向前滑动并处于滑动孔99的前端部中的位置。于是,如图2A和图2B所示,宽度方向两侧的凸起87在纵向孔101中向上滑动并且闸门68介于其两者之间,从而处于纵向孔101 的上端部中的位置(参照图9中的虚线)。因而,内侧壳体81处于关闭位置,环绕部88的下部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 开口 109相对,由此关闭各个开口。闸门68处于关闭位置,框架侧通过孔34与闸门68 相对并最终被关闭(参照图3)。当图2A所示的上抓握板104和下抓握板107被压在一起时,锁定爪106相对于下锁 定部67的锁定被解除。因而,如图5所示,当显影剂盒31从盒容纳部33中向前拉出时, 显影剂盒31从处理框架22中拆卸。如上所述,在处理盒17中,显影剂通过内侧供给开口 89,外侧供给开口 108,宽度 方向中央位置的闸门开口 69和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框架侧通过孔34从内侧壳体81提供 到显影部32。反之,显影剂通过宽度方向两端的框架侧通过孔34,宽度方向两端的闸门 开口69,外侧返回开口 10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从显影部32返回内侧壳体81。因而,可 以确保显影剂在显影部32和显影剂盒31之间循环。当内侧壳体81处于开启位置时,供给侧密封91的外圆周端111以大于返回侧接触压 力的供给侧接触压力压靠内侧圆周壁83和外侧圆周壁97。因而,即便在随搅拌器93的搅 拌将显影剂从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外侧供给开口 108提供到显影部32时正经过内侧供给开 口 89和外侧供给开口 108的显影剂随搅拌器93的泵送附着于上供给侧密封91时也可以 防止显影剂在内侧壳体81和外侧壳体82之间泄漏。相反,返回侧密封92的返回侧接触压力小于供给侧密封91的供给侧接触压力,与返 回侧接触压力和供给侧接触压力两者均加强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小内侧壳体81和外侧壳 体82之间的滑动阻力。因而,可以确保容易地进行内侧壳体81和外侧壳体82的相对转 动,由此提高可工作能力。供给侧密封91具有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厚度。因而可以简单可靠地使供给侧密封91 的供给侧接触压力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返回侧接触压力。当旋转轴112旋转时,左搅拌板116和右搅拌板117在旋转轴112的轴向方向上将显 影剂输送至内侧供给开口 89,中央刮片118在旋转轴112的旋转方向上将显影剂从内侧供 给开口89提供到显影部32。中央刮片118沿内侧壳体81的内侧表面弯向旋转方向的下游。 因而,当显影剂从内侧供给开口 89提供到显影部32时,弯曲被释放,显影剂被泵送至内 侧供给开口 89,由此显影剂被大量提供到显影部32。因此,可以可靠地将显影剂从内侧供给开口 89提供到显影部32。相反,如上所述,当显影剂由中央刮片118泵送至内侧供给开口 89时,显影剂可能很 容易附着于供给侧密封91。但是,供给侧密封91的供给侧接触压力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返回侧接触压力。因而, 举例来说,当显影剂附着于供给侧密封91时,可以防止显影剂在内侧壳体81和外侧壳体 82之间泄漏。在处理盒17和图像形成设备1中,可以确保显影剂循环并防止显影剂泄漏。II. 第二示范性实施例图12A和12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视 图。图12A和12B中的视图与图8A和8B中的视图相对应。在图12A和12B中,与图8A 和8B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其说明从略。在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通过将供给侧密封91的厚度设定为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厚 度,供给侧密封91的供给侧接触压力设定为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返回侧接触压力。在第二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12A和12B所示,供给侧密封91的厚度设定为等于返 回侧密封92的厚度,供给侧密封91由比返回侧密封92硬的海绵或橡胶形成,由此供给 侧密封91的硬度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硬度。因为供给侧密封91的硬度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硬度,因而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 密封92的外圆周端111压縮在内侧圆周壁83和外侧圆周壁97之间时,供给侧密封91的 排斥力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排斥力,因而供给侧接触压力大于返回侧接触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简单可靠地使供给侧密封91的供给侧接触压力大于返回侧密封 92的返回侧接触压力。可以适当地选择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的硬度。具体地,可以将供给侧密封 91的硬度设定为JIS K 6254定义的25%压縮荷载下的约0.01至约0.03MPa的范围,将返 回侧密封92的硬度设定为JIS K 6254定义的25%压縮荷载下的约0.006至约0.009MPa的 范围。或者,可以将供给侧密封91的厚度设定为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厚度,将供给侧密封 91的硬度设定为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硬度。III. 第三示范性实施例图13A和13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视图。图13A和13B中的视图分别与图7A和7B中的视图相对应。图14A和14B分别 为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视图。图14A和14B中的视图分别 与图8A和8B中的视图相对应。在图13A和13B以及图14A和14B中,与图7A和7B 以及图8A和8B相对应的元件分别由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其说明从略。如图13A和13B所示,在第三示范性实施例中,作为朝向外侧圆周壁97突出的凸起 的实例的供给侧凸起123形成于供给侧粘结表面121上。供给侧凸起123与供给侧粘结表 面121的环绕区域相比更为突出。供给侧凸起123在后视图中呈沿内侧供给开口 89的开口边缘的矩形框形状。换言之, 供给侧凸起123设置于内侧供给开口 89的周边。供给侧凸起123的突出量设定成在供给 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具有相同厚度的情况下使供给侧密封91相对于返回侧密封92 突出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供给侧密封91相同的数量。供给侧凸起123的表面形成为具有平整形状的趋近面124。该趋近面124具有使供给 侧密封91的内圆周端110和内圆周端110附近的外圆周端111被粘结的宽度。也就是,在第三示范性实施例中,返回侧粘结表面122与其周围的环绕部88连续, 没有任何不平整,供给侧粘结表面121也与其周围的环绕部88连续,没有任何不平整。 换言之,返回侧粘结表面122和供给侧粘结表面121从第一粘结表面的周围连续平整地延 伸。供给侧凸起123设置于内侧供给开口 89的开口边缘。如图14A和14B所示,在第三示范性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厚度的供给侧密封91和返 回侧密封92分别粘结到供给侧粘结表面121和返回侧粘结表面122。因而,包覆趋近面 124的供给侧密封91与返回侧密封92相比更为突向外侧圆周壁97。因而,因为趋近面124设置于供给侧凸起123上,因此可以因为供给侧凸起123的突 出量而使粘结到趋近面124的供给侧密封91与粘结到返回侧粘结表面122的返回侧密封 92相比更为趋近外侧圆周壁97。结果是,可以因为供给侧凸起123的突出量而使供给侧 接触压力大于返回侧接触压力。供给侧凸起123沿内侧供给开口 89的开口边缘形成。因而,通过用供给侧凸起123 加强内侧供给开口 89的开口边缘处的供给侧接触压力,可以可靠防止显影剂泄漏。相反, 因为供给侧接触压力在内侧供给开口 89的开口边缘之外的供给侧粘结表面121中被减小, 因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内侧壳体81和外侧壳体82之间的滑动阻力。因此,可以确保内侧壳 体81和外侧壳体82的相对转动,由此进一步提高可工作能力。IV. 第四示范性实施例图15A和15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 剖视图。图15A和15B中的视图分别与图13A和13B中的视图相对应。图16A和16B分 别为图15A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视图。图16A和16B中的视图分别与图14A 和14B中的视图相对应。在图15A和15B以及图16A和16B中,与图13A和13B以及图 14A和14B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其说明从略。如图15A和15B所示,供给侧凸起123可以替代地形成于供给侧粘结表面121的整个 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趋近面124可设置于供给侧粘结表面121的整个表面上,并且如 图16A和16B所示,可以利用粘结到趋近面124的供给侧密封91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接触 压力。结果是,可以进一步可靠防止显影剂泄漏。V. 第五示范性实施例图17A和17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 剖视图。图17A和17B中的视图分别与图13A和13B中的视图相对应。图18A和18B分 别为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和局部侧向剖视图。图18A和18B中的视图分 别与图14A和14B中的视图相对应。在图17A和17B以及图18A和18B中,与图13A和 13B以及图14A和14B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其说明从略。如图17A和17B所示,在第五示范性实施例中,供给侧凸起123形成于供给侧粘结表 面121上,作为与返回侧粘结表面122的周围相比更为突向外侧圆周壁97的凸起的实例 的返回侧凸起125形成于返回侧粘结表面122上。返回侧凸起125在后视图中呈沿内侧返回开口 90的开口边缘的矩形框形状。返回侧 凸起125的突出量小于供给侧凸起123的突出量。也就是,供给侧凸起123与环绕的供给 侧粘结表面121及返回侧凸起125相比更为突向外侧圆周壁97。返回侧凸起125的表面平 整,并具有返回侧密封92的内圆周端110和该内圆周端110附近的外圆周端111被粘结的 宽度。如图18A和18B所示,在第五示范性实施例中,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具有 相同的厚度,并分别粘结到供给侧粘结表面121和返回侧粘结表面122。因而,包覆供给 侧凸起123的趋近面124的供给侧密封91与包覆返回侧凸起125的返回侧密封92相比更 为突向外侧圆周壁97。因而,粘结到趋近面124的供给侧密封91与粘结到环绕的供给侧粘结表面121的返回侧密封92及返回侧凸起125相比更为突向外侧圆周壁97。因此,通过用返回侧凸起125 和供给侧凸起123加强返回侧密封92的返回侧接触压力和供给侧密封91的供给侧接触压 力,并使供给侧凸起123与返回侧凸起125相比更为突向外侧圆周壁97,可以使供给侧密 封91的供给侧接触压力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返回侧接触压力。VI. 第六示范性实施例图19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图19A中的视图与图 7A中的视图相对应,图19B为沿图19A中的线XIX-XIX取得的剖视图。图20A为根据第 六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图20A中的视图与图8A中的视图相对应,图20B 为沿图20A中的线XX-XX取得的剖视图。在图19A, 19B和图20A, 20B中,与图7A, 7B和图8A, 8B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其说明从略。如图19所示,在第六示范性实施例中,内侧圆周壁83在轴向方向的中央部位处具有 大于内侧圆周壁83在轴向方向的各个端部处的直径的外径。因而,在轴向方向上该中央 部位厚于各个端部。内侧供给开口 89设置于较厚的中央部位。换言之,显影剂盒的壁的 中央部位稍许向外拱凸。如图20所示,在第六示范性实施例中,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具有相同的 厚度,并分别粘结到供给侧粘结表面121和返回侧粘结表面122。因而,供给侧密封91由 于端部和中央部位之间的厚度差异与返回侧密封92相比更为突向外侧圆周壁97。结果是, 可以简单可靠地使供给侧密封91的供给侧接触压力大于返回侧密封92的返回侧接触压 力。VII. 经过修改的示范性实施例(1)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一修改方案第一至第六示范性实施例是分开说明的,但是第一至第六示范性实施例可以进行组合。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在内侧壳体81中内侧供给开口 89形成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 内侧返回开口 90形成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另外,在外侧壳体82中外侧供给开口 108形成 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外侧返回开口 109形成于宽度方向的两侧。但是,只要内侧供给开口 89能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相对,内侧返回开口90能与外侧 返回开口 109相对,其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便没有特别限制。举例来说,在内侧壳体81和 外侧壳体82中,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外侧供给开口 108可以形成于宽度方向的一侧,而内侧返回开口 90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可以形成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2) 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二修改方案在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分别粘结到内侧圆周壁83 的外圆周面上限定的供给侧粘结表面121和返回侧粘结表面122。但是,供给侧粘结表面121可以替代地在外侧圆周壁97的内圆周面上限定于外侧供 给开口108的周围,返回侧粘结表面122可以替代地限定于外侧返回开口 109的周围。因 而,供给侧密封91和返回侧密封92可以分别在外侧圆周壁97的内圆周面上粘结到供给 侧粘结表面121和返回侧粘结表面122。(3) 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三修改方案在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内侧壳体81相对于外侧壳体82转动。作为替代,也可以使 外侧壳体82相对于内侧壳体81转动。具体来说,当外侧壳体82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并且处于开启位置时,内 侧供给开口 89与外侧供给开口 108相对,内侧返回开口卯与外侧返回开口 109相对。反 之,当外侧壳体82处于关闭位置时,内侧供给开口 89和内侧返回开口 90在外侧圆周壁 97上外侧供给开口 108和外侧返回开口 109之外的各个部分中关闭。(4) 示范性实施例的第四修改方案在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处理盒17在显影部32中一体具有感光鼓25 和显影辊37。但是,处理盒17可以包括具有显影辊37的显影盒和该显影盒可拆卸地附接 于其上的具有感光鼓25的鼓盒。感光鼓25,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6和转印辊28可以设置于主体外壳2中,处理盒17 可以由显影盒构成,该显影盒可以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外壳2。(5) 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五修改方案 虽然本发明的概念的示范性实施例与激光打印机相关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概念并非限于黑白激光打印机。而是,本发明的概念也可应用于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级联式 打印机和中间转印式打印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内侧框架可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相对于外侧框架转动。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第二密封构件的厚度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厚度。 根据该方面,由于第二密封构件的厚度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厚度,因而可以简单可靠地使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触压力。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第二密封构件的硬度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硬度。 根据该方面,由于第二密封构件的硬度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硬度,因而可以使第二密封构件的作用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排斥作用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作用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排斥作用。因而可以简单可靠地使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触压力。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中的任何一个框架包括第一密封构件粘结于其上的第一粘结表面;和第二密封构件粘结于其上的第二粘结表面。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第一粘结表面在环绕第一粘结表面的区域内连续并均匀地延续,第二粘结表面包括从环绕第二粘结表面的区域突出的凸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所述凸起在其顶部包括趋近面。 根据该方面,第一密封构件粘结于其上的第一粘结表面和第二密封构件粘结于其上的第二粘结表面设置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任何一个框架中,第二粘结表面包括与第一粘结表面相比更为趋近相对侧的趋近面。由于粘结到该趋近面的第二密封构件与粘结到第一粘结表面的第一密封构件相比更为趋近相对侧,因而同样可以可靠地使第二接触压力大于第一接触压力。此外,第一粘结表面形成为与其周围连续而没有任何不平整,第二粘结表面包括与周 围相比更为突向相对侧并具有其上设置的趋近面的凸起。由于趋近面设置于凸起上,因而 可以因该凸起的突出量而使第二密封构件与第一密封构件相比更趋近相对侧。结果是,可 以因该凸起的突出量而使第二接触压力大于第一接触压力。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第一粘结表面包括与环绕第一粘结表面的区域相比更 为突出的返回侧凸起,第二粘结表面包括与环绕第二粘结表面的区域和返回侧凸起两者相 比更为突出的供给侧凸起。供给侧凸起在其顶部包括趋近面。根据该方面,具有其上设置的趋近面的第二粘结表面的凸起与第二粘结表面的周围和 第一粘结表面的凸起相比更为突向相对侧。因而,可以通过利用第一粘结表面的凸起和第 二粘结表面的凸起加强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触压力和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也 可以通过使第二粘结表面的凸起与第一粘结表面的凸起相比更为突向相对侧而使第二密 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触压力。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所述凸起设置于内侧供给开口的周边。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返回侧凸起设置于内侧返回开口的周边,供给 侧凸起设置于内侧供给开口的周边。根据该方面,所述凸起设置于内侧供给开口的周边或内侧供给开口和内侧返回开口两 者的周边。因而,可以由该凸起加强各个开口端处的第二接触压力或第一接触压力和第二 接触压力,由此防止显影剂泄漏。相反,由于第二接触压力或第一接触压力和第二接触压 力两者在开口端之外的各个位置处被减小,因而可以减小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滑动 阻力。因而可以提高可工作能力。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所述凸起设置于第二粘结表面的整个表面上。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返回侧凸起设置于第一粘结表面的整个表面上, 供给侧凸起设置于第二粘结表面的整个表面上。根据该方面,所述凸起设置于第二粘结表面或第一粘结表面和第二粘结表面两者的整 个表面上。因而,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或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 触压力和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结果是,能够可靠防止显影剂泄漏。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内侧框架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与内侧框架的纵向 方向上的端部相比在垂直于该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更厚,内侧供给开口设置于内侧框架的纵 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根据该方面,第一框架的纵向方向的中央部位厚于纵向方向的两端部。因而,可以简 单可靠地使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触压力。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方面,其中内侧框架包括用于搅拌显影剂的搅拌器,以及其 中该搅拌器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由内侧框架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的旋转轴;搅拌设置 于旋转轴上的倾斜搅拌板,以使该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端部与其上游端部相比处于 更为靠近内侧供给开口的位置,并使该倾斜搅拌板相对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和轴线方向倾 斜;和搅拌沿内侧框架的内侧表面弯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旋转成与内侧供给开口相对并 设置于旋转轴上的搅拌刮片。根据该方面,随着旋转轴的旋转,倾斜搅拌板将显影剂输送至内侧供给开口,搅拌刮 片将显影剂从内侧供给开口提供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外侧。由于搅拌刮片沿第一框架的 内侧表面弯向旋转方向的下游,因而该弯曲在将显影剂从内侧供给开口提供到外侧时被释 放,显影剂跃至内侧供给开口并因而大量提供到外侧。因而,能够可靠地将显影剂从内侧 供给开口提供到外侧。相反,如上所述,当显影剂由搅拌刮片跃至内侧供给开口时,显影剂容易附着于第二 密封构件。但是,将第二密封构件的第二接触压力设定为大于第一密封构件的第一接触压力。因 而,举例来说,当显影剂附着于第二密封构件时,可以防止显影剂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 之间泄漏。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框架,所述外侧框架包括外侧供给开口;和外侧返回开口;内侧框架,所述内侧框架和所述外侧框架中的一个框架可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中的另一个框架转动,所述内侧框架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腔;内侧供给开口,当所述内侧框架和所述外侧框架中的一个框架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内侧供给开口与所述外侧供给开口相对,用于将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腔提供到所述显影剂腔外侧;和内侧返回开口,当所述内侧框架和所述外侧框架中的一个框架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内侧返回开口与所述外侧返回开口相对,用于将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腔外侧返回内侧;第一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内侧框架和所述外侧框架之间的所述内侧返回开口和所述外侧返回开口中的一个开口周围,并能够以第一接触压力与所述内侧框架和所述外侧框架相接触;和第二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内侧框架和所述外侧框架之间的所述内侧供给开口和所述外侧供给开口中的一个开口周围,并能够以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压力的第二接触压力与所述内侧框架和所述外侧框架相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框架在所述开启位置和所述关闭 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外侧框架转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密 封构件的厚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硬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框架和所述外侧框架中的任何一个框架包括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粘结到其上的第一粘结表面;和 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粘结到其上的第二粘结表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表面在围绕所述第一粘结表面的区域中连续并均匀地延续, 所述第二粘结表面包括从围绕所述第二粘结表面的区域突出的凸起。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内侧供给开口的周边。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粘结表面的整个表面上。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其顶部包括趋近面。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结表面包括与围绕所述第一粘结表面的区域相比更为突出的返回侧凸起, 所述第二粘结表面包括与围绕所述第二粘结表面的区域和所述返回侧凸起两者相比更为突出的供给侧凸起。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返回侧凸起设置于所述内侧返回开口的周边,以及 其中,所述供给侧凸起设置于所述内侧供给开口的周边。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返回侧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粘结表面的整个表面上,以及其中,所述供给侧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粘结表面的整个表面上。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供给侧凸起在其顶部包括趋近 面。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侧框架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比所 述内侧框架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厚,以及所述内侧供给开口设置于所述内侧框架的纵向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位。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框架包括用于搅拌所述显影剂的搅拌器,以及 其中,所述搅拌器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被所述内侧框架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倾斜搅拌板,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以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端部与其上 游端部相比处于更为靠近所述内侧供给开口的位置,并使所述倾斜搅拌板相对于所述旋转 轴的旋转方向和轴线方向倾斜;和搅拌刮片,沿所述内侧框架的内侧表面弯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旋转为与所述内侧供 给开口相对并被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
16. —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和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显影剂盒可拆卸地附接到其上的盒容纳部;和显影部,所述显影部包括显影剂保持构件,所述显影剂保持构件包括形成为与所 述内侧供给开口和所述内侧返回开口相对的开口,所述显影部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内侧供 给开口和所述开口提供的显影剂。
17. —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 所述的显影装置;和 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装置的主体外壳。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显影剂盒包括外侧框架,内侧框架,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外侧框架包括外侧供给开口和外侧返回开口。内侧框架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腔,内侧供给开口和内侧返回开口。第一密封构件设置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之间的内侧返回开口和外侧返回开口中的一个开口周围、并能够以第一接触压力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相接触。第二密封构件设置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之间的内侧供给开口和外侧供给开口中的一个开口周围、并能够以大于第一接触压力的第二接触压力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相接触。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403882SQ200810168878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日
发明者佐久间进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