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81046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能够在记录片材上进行两面打印
(printing )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其图像形成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在传统图像形成设备在记录片材上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 下,已知如下的两面打印方法作为最初的步骤,在一些记录 片材中的每一张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其后,作为随 后的步骤,在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和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交替 形成图像(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o.4,935,786 )。
存在 一种能够连接到各种后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在 图像形成设备被连接到进行装订处理的后处理设备和/或进行 整理处理(sorting processing)的后处理设备的情况下,使每 一个后处理设备的每单位时间的处理能力比图像形成设备的图 像形成能力高,从而防止图像形成设备等待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另一方面,假设进行两面打印模式,在图像形成设备被连接到 进行如装订功能等耗时的处理的后处理设备的情况下,使后处 理设备的能力等于或大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单面打印模式时的图 像形成能力的 一 半,从而基本上防止图像形成设备等待进行图 像形成处理。
同时,近年来,要求图像形成设备提高用于两面打印的图 像品质,并且指出了如下问题因为在伴随着记录片材的第一 面上的图像形成进行的热定影过程中记录片材收缩,因此,形 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图像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为了应对 该问题,提出了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切换用于图像形成的多面镜的转动速度的方法(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o.6,839,078 )。 要求高品质图像的高速图像形成设备需要具有在两面打印 过程中改变多面镜的转动速度的构造。然而,因为使多面镜具 有能够以高速稳定转动的大惯性,因此,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改 变多面镜的转动速度。结果,在一张一张地交替进行记录片材 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需要每逢这种情况 就进行多面镜的变速处理,从而使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处 理本身变慢。
可以通过 一 次在多张片材的第 一 面上进行图像形成随后一 次在第二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来代替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交替进 行图像形成来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如果采用该构造,则多 面镜的转动速度的改变次数较少,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减少用于 图^f象形成处理的时间。
然而,具有上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接连进行多张记录片 材的第二面上的图像形成。因此,在由处理能力是图像形成设 备的单面打印模式时的处理能力的 一半的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 理的情况下,该后处理设备可能使图像形成设备等待进行图像 形成处理。另外,后处理设备必需设置有用于储存记录片材的 緩冲器,使得在图像形成设备进行第一面上的图像形成的同时 可以完成后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厚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每单位时间的用 于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数量有时可能减少,使得定影单元能够对 厚片施加足够的热。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交 替进行图像形成而重复地改变多面镜的转动速度的情况下,也 不太可能使图像形成设备等待图像形成处理,而且即使在进行 耗时的后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用于处理的等待时间。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两面打 印过程中,即使在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 地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的 方法以及禾呈序。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
形成设备包括第一进给单元,该第一进给单元适于从容纳记 录片材的容器进给所述记录片材;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
单元适于在所述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二进给单元,该第二 进给单元适于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再进给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已在所述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从 而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后处理单元,该 后处理单元适于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两 面图像形成控制单元,该两面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适于通过控制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一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二进给单元来 进行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或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其中, 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至少一次控制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 接连进给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 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 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 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接连地形 成图像,以及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控制所述第一进给单 元以接连进给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 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每一 张的第 一 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 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交替进给记录片 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进给的记 录片材的第二面上和在从所述第一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交替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 给所述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
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时间计算单元,该 时间计算单元适于在所述后处理单元对两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 片材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算出所述第 一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需 的第 一 时间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第二时间;以 及两面图j象形成处理选择单元,该两面图^象形成处理选择单元 适于比较由所述时间计算单元算出的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 时间,从而基于比较结果从所述第 一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和所述 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中选择所算出的时间较短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第一进给单元,该第一进给单元适于从容纳记录片材的容器进 给所述记录片材;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适于在所述 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二进给单元,该第二进给单元适于向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再进给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已在所述记录片 材的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从而在与所述第一 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后处理单元,该后处理单元适于 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两面图像形成控制 单元,该两面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适于通过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 元、所述第一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二进给单元来进行第一两面图 像形成处理或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其中,所述第一两面图 像形成处理至少 一 次控制所述第 一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多张记 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 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 元以进给所述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 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 张的第二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以及所 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控制所述第 一 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 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 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交替进给记录片材,控制所述 图像形成单元以在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二 面上和在从所述第一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交替
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预定数 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
每一张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单元, 该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单元适于在所述后处理单元对两面形 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后处 理的类型选择所述第 一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 形成处理中的任一方。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 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进给单元,该 第一进给单元适于从容纳记录片材的容器进给所述记录片材; 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适于在所述记录片材上形成图 像;第二进给单元,该第二进给单元适于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再进给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已在所述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形成 了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从而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 形成图像;以及后处理单元,该后处理单元适于对形成有图像 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第一两 面图像形成步骤,用于执行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该第一两 面图像形成处理至少一次控制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多 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 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 给单元以进给所述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 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第二两面图像形成步骤,用于执行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该第 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控制所述第 一 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预定数 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 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 单元和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交替进给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 形成单元以在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 和在从所述第一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交替地形 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预定数量的 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每一
张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时间计算步骤,该时间计算步骤在所 述后处理单元对两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的情况 下算出所述第 一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第 一 时间和所述第二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第二时间;以及两面图^象形成处理选 择步骤,该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步骤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时间 和所述第二时间并且基于所述比较选择所述第 一 两面图像形成 处理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中的任一方。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 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进给单元,该 第一进给单元适于从容纳记录片材的容器进给所述记录片材; 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适于在所述记录片材上形成图 像;第二进给单元,该第二进给单元适于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再进给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已在所述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形成 了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从而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 形成图像;以及后处理单元,该后处理单元适于对形成有图像 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第一两 面图像形成步骤,用于执行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该第一两 面图像形成处理至少一次控制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 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 给单元以进给所述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
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第 二两面图像形成步骤,用于执行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该第 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控制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预定数 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 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 单元和所述第 一进给单元以交替进给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 形成单元以在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 和在从所述第一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 一面上交替地形 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预定数量的 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每一 张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步骤,该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步骤在所述后处理单元对两面形成有图 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后处理的类 型选择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 理中的任一方。
在两面打印过程中,即使在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情况 下,本发明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做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 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l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设备 的例子的数字式打印机的功能方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数字式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2中示出的激光扫描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使用图3中示出的BD ( Beam Detector,光
束检测器)传感器的多面镜转动速度控制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记录片材的收缩的激光扫描控制的变
化的图。
图6是示出数字式打印机中的块循环中的记录片材的初期 输送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数字式打印机中的块循环中的记录片材的中期 输送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数字式打印机中的块循环中的记录片材的后期 输送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在块循环过程中进行图像形成的 一 系列记录片 材的图。
图10是示出数字式打印机中的交替循环中的记录片材的 初期输送状态的图。
图ll是示出数字式打印机中的交替循环中的记录片材的 中期输送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数字式打印机中的交替循环中的记录片材的 后期输送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在交替循环过程中进行图像形成的 一 系列记 录片材的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打印机本身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中 的图像形成间隔的图。图14A示出块循环的情况。图14B示出 交替循环的情况。
图15是示出块循环中的图像形成间隔和记录片材的图。 图16是示出交替循环中的图像形成间隔和记录片材的图。 图17是示出两面图像形成序列的选择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用于获得块循环所需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用于获得交替循环所需的时间的计算方 法的图。
图20A和图20B是示出由于后处理操作导致所需的图像形 成间隔变小的情况的例子。图20A示出块循环的情况。图20B 示出交替循环的情况。
图21是示出在将图像形成从第一面(正面)切换到第二面 (背面)的情况下,在减緩序列控制过程中由多面镜转动速度 的变化造成的影响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 发明。应该注意,除非另外具体说明,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 件的相对配置、数值表达式和数值不会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l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 个例子的数字式打印机的功能方框图。
在图l中,附图标记101表示进行数字式打印机的所有控制 的CPU,附图标记102表示储存将由CPU IOI执行的控制内容 和因此被控制的数据的ROM。附图标记103表示用作CPU 101 控制数字式打印机所需的工作区域的RAM。 RAM 103不仅用 作CPU 101用的工作区域,而且还用作允许图像处理单元107 对经由外部I/F 106获得的数字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用的工 作区域。在图像处理单元107中经受了图像处理的数字图像被 压缩并且被储存在硬盘驱动器(HDD) 104中。附图标记105表示用于设定操作者想在数字式打印机上进 行的打印作业的操作单元。可以利用操作单元10 5设定后述的 后处理。外部I/F 106被连接到基于TCP/IP协议等的网络。被 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未示出)经由外部I/F 106发送打印作业 的执行指令并且获得如消耗品的残余量等信息。
如上所述,图像处理单元107对经由外部I/F 106接收到的 数字图像数据进行所需的图像处理并且将该数字图像数据储存 到HDD 104。另外,根据从操作单元105输入的打印作业的设 定内容,图像处理单元107从HDD 104读取数字图像数据,并 且在对已经读出的数字图像数据进行预定图像处理时进行在 RAM 103上展开数字图像数据的处理。
基于打印作业设定的内容,图像形成单元108形成源自在 RAM 103上展开的数字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根据需要,调 色剂供给单元109从调色剂容器(未示出)供给将被图像形成 单元108消耗的调色剂。另一方面,片材进给单元110进给容纳 在数字式打印机中的记录片材,随后,输送单元lll将记录片 材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8。然后,由图像形成单元108形成的 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片材上。应该注意,记录片材也可以 被称作片材、记录介质或纸。
定影单元112定影已经被转印在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 像,并且记录片材被朝向后处理单元113输送。在还将在记录 片材的背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经由输送单元lll朝向图像 形成单元108输送记录片材。
后处理单元113基于打印作业的设定对已经形成了图像的 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后处理可以包括例如,利用订书钉装 订记录片材束的角部的装订处理;在记录片材的各端部打孔的 打孔处理;以及装订记录片材束的中央部并且将记录片材折叠成两部分的中央装订处理。
图2是示出图l的数字式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在图2中,附图标记200表示数字式打印机的主体,附图标 记250表示侧片材匣(side sheet deck )。附图标记210表示由 激光、多面镜等构成的激光扫描器。激光扫描器210向用作图 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11射出激光219,该激光219是被基于通 过由图像处理单元107对如包含在RAM 103和HDD 104中的 数字图像数据等图像信息进行的预定图像处理而产生的图像信 号调制的。在感光鼓211的周围配置第一充电装置212、显影装 置213、转印充电装置214、分离充电装置215、清洁设备216 以及预曝光灯217。
由未示出的马达使感光鼓211沿图2中示出的箭头方向转 动。在第一充电装置212将感光鼓211的表面充电到期望的电位 之后,激光扫描器210向感光鼓211的表面射出激光219,从而 在感光鼓211的表面上形成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11上的潜像被 显影装置213显影并且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当显影装置213 中未示出的调色剂传感器检测到显影装置213用完了调色剂 时,从调色剂緩冲器218向显影装置213供给调色剂。
另外,当在调色剂緩冲器218中仅剩余少量调色剂时,未 示出的马达使调色剂容器220转动从而使容纳在调色剂容器 220中的调色剂落入到调色剂緩冲器218中,使得调色剂被供给 到调色剂緩冲器218。在调色剂传感器检测到即使调色剂容器 转动预定时间调色剂緩冲器218中仍然仅剩余少量调色剂的情 况下,经由操作单元105向操作者发出需要更换调色剂容器的 信息。
另一方面,利用进给辊223使利用搓纸辊(pickup roller ) 222从右匣221进给的记录片材前进到主输送路径227。利用搓纸辊225进给容纳在左匣224中的记录片材,并且利用进给辊 226使该记录片材经由再进给路径238前进到主输送路径227。 类似地,由搓纸辊251进给容纳在侧片材匣250中的记录片材, 并且利用进给辊252使该记录片材前进到主输送路径227。应该 注意,右匣221、左匣224、侧片材匣250、搓纸辊222、 225、 251、进给辊223、 226、 252以及用于驱动各辊的马达(未示 出)与图1中示出的进给单元110对应。
利用定4立專昆(registration roller ) 228l吏前进到主專lr送^各 径227的记录片材前进到转印单元,转印充电装置214将形成在 感光鼓21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在调色剂图像 被转印到记录片材上之后,清洁设备216从感光鼓211清除残留 的调色剂,预曝光灯217消去残余电荷。
由分离充电装置215使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与感 光鼓211分离,并且由输送带229将该记录片材直接输送到定影 装置230。对前进到定影装置230的记录片材加压加热,从而定 影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然后,记录片材经由内片 材排出辊231被输送到外片材排出路径233并且被排出到数字 式打印机200的外部。应该注意,配置在感光鼓211周围的激光 扫描器210、第一充电装置212、显影装置213、转印充电装置 214、分离充电装置215、清洁设备216、预曝光灯217等与图1 中示出的图像形成单元108对应。
片材排出挡板(flapper) 232翻转路径234和外片材排出 路径233之间切换路径。可以通过将片材排出挡板232的前端切 换到上侧,将已经通过定影装置2 3 0的记录片材输送到翻转路 径234中,其后立即使该路径上的辊沿相反方向转动以向外片 材排出路径2 3 3输送记录片材而使记录片材正反面颠倒并排出 到设备的外部。另一方面,在对记录片材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下,输送到
翻转路径234中的记录片材被输送到两面翻转^各径235中。其 后,切换两面挡板236,使两面翻转路径235上的辊沿相反方向 转动,使得记录片材被正反面颠倒并且被输送到下输送路径 237。记录片材在翻转路径234、两面翻转路径235和下输送路 径237中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用于在定影装置230周围输送记 录片材的输送速度的两倍。因此,当记录片材通过定影装置230 时,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隔较窄。但是,其后,以较快的速度输 送记录片材以增大片材之间的间隔,使得可以将记录片材接连 输送到下输送路径237中。输送到下输送路径237的记录片材被 直接输送到再进给路径238,并且借助于主输送路径227被进一 步输送,调色剂图傳4皮转印到两面打印中的第二面上。应该注 意,配置在主输送路径227、翻转路径234、两面翻转路径235、
于驱动辊和挡板的驱动马达等与图l中示出的输送单元lll对应。
附图标记270表示用于对齐和堆叠排出到数字式打印机 200的外部的记录片材的自动修理装置(finisher )。 一张一张 地从数字式打印机200的外片材排出路径233排出的记录片材 被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274、 280、 285中的任一个。应该注意, 自动修理装置270与图l中示出的后处理单元113对应。可以由 未示出的马达使片材排出托盘274、 280上下移动。特别地,片 材排出托盘271可以被降低成与处理托盘278的位置一样低。在 片材排出托盘274、 280上堆叠许多记录片材的情况下,可以降 低片材排出托盘的位置,使得片材排出托盘上的最上面片材的 表面的位置与样品托盘路径273或处理托盘278对齐。该自动修 理装置270可以进行后处理,即打孔处理、装订处理以及中央部装订处理。
在打印作业指定打孔的情况下,打孔单元2 71在经由外片 材排出路径233被输送到自动修理装置270的记录片材上打孔。 其后,样品片材排出挡板272在样品托盘路径273和处理托盘路 径275之间切换。在记录片材被输送到样品托盘i 各径273的情况 下,记录片材被直接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274。
在记录片材被输送到处理托盘路径275的情况下,骑马订 (saddle )挡板276将超过骑马订挡板276的路径切换到处理托 盘路径277或骑马订路径281。在路径被切换到处理托盘路径 277的情况下,记录片材被排出到处理托盘278,当记录片材束 聚集在一起时,装订单元279根据记录片材的装订规格进行期 望的装订处理。其后,当完成处理时,记录片材被排出到预先 指定的片材排出托盘274或片材排出托盘280。
当记录片材束聚集在一起时,未示出的装订单元装订被输 送到骑马订路径281的记录片材的中央。其后,推压 (thrusting)单元282朝向图2中的左方向推压记录片材束的 中央部,并且利用折叠辊283将记录片材束在中央部折叠成两 部分,从而将记录片材束装订成书本。折叠后的书本束通过装 订路径284被排出到骑马订排出托盘285。
图3是图2中示出的激光扫描器21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 是用于说明使用图3中示出的BD传感器的多面镜转动速度控制 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记录片材的收缩的激光扫描控制的 变化的图。
在图3中,由准直透镜(collimator lens)(未示出)和柱 面透镜302将从半导体激光器301射出的激光整形为适于照射 感光鼓211的形状。由快速转动的多面镜303反射整形后的激光 束,并且由fe透镜304再次整形该激光束,使得以恒定的速度扫描感光鼓211。应该注意,多面4竟303由六个反射面构成。
由反射镜305 (图2)反射被f8透镜304再次整形后的激光 219,使该激光器219扫描感光鼓211的表面。多面镜303的转 动使得来自多面镜303的反射光成为扫描感光鼓211的表面的 扫描光。BD传感器306通常用于检测扫描光的位置。当BD传 感器306检测到激光时,转动的多面镜303位于由图3中的虚线 303'表示的位置。从而,可以由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和BD传 感器3 0 6检测到激光之后经过的时间算出扫描光的位置。这样, 可以通过进行激光的ON/OFF控制而在感光鼓211上形成期望 的潜像。
BD传感器306也用于控制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在多面 镜303以恒定速度稳定转动的情况下,BD传感器306以恒定的 间隔检测到激光。如图4所示,在BD传感器306在比速度控制 用时钟的周期信号晚的时间检测到激光的情况下,CPU IOI判 断出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已经降低。然后,CPU 101增加用 于转动多面镜303的多面镜马达310的驱动电压,从而增大多面 镜303的转动速度(加速控制)。另一方面,在BD传感器306以 比速度控制用时钟的周期信号早的时间检测到激光的情况下, CPU 101降低多面镜马达310的驱动电压,从而减小多面镜303 的转动速度(减速控制)。
在对记录片材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下,在调色剂图像已被 转印到记录片材的第一面(正面)上的记录片材的定影处理过 程中,记录片材中含有的水分蒸发引起记录片材以预定比率收 缩。此时的收缩程度取决于记录片材的类型和记录片材的纤维 取向而变化,但是,记录片材大约收缩0.2% ~ 0.8%。从而,如 图5所示,必需相对于将被转印到第 一 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 像尺寸,预先使将被转印到记录片材的第二面(背面)、即与第一面相反的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尺寸减小记录片材的收缩 量。也就是,在第二面上的图像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根据伴 随着第 一 面上的图像形成产生的记录片材的收缩来增大多面镜
303的转动速度和缩短激光扫描线的间隔来补偿沿感光鼓211 的转动方向(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的收缩量。另外,可以通 过根据伴随着第 一 面上的图像形成产生的记录片材的收缩来增 大激光扫描线中的图像时钟(image clock) 乂人而增大一个激光 扫描线中的像素密度来补偿沿激光的主扫描方向的收缩量。如 上所述,根据伴随着第 一 面上的图像形成产生的记录片材的收 缩而增大多面镜的转动速度和激光扫描线中的图像时钟。从而, 在不改变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伴随着记录片材的第一 面上的图像形成产生的记录片材的收缩量来形成图像。
接着,下面将参照图6至图13说明两面图像形成序列(两 面图像形成处理)。
图6至图9是用于说明块循环中两面图像形成序列的图。稍 后将说明块循环。
根据本实施例数字式打印机具有两种两面图像形成序列。
下面将利用进行以下打印作业的情况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些两面 图像形成序列。打印作业规定片材供给源右匣221(片材 尺寸A4 ( 210mm x 297mm));片材的数量16张;后处理 无;片材排出目的地片材排出托盘274。
第一种两面图像形成序列是被称为块循环(第一两面图像 形成处理)的方法。
首先,从右匣221接连进给多张记录片材,并且对多张记 录片材的各第一面接连进行多次图像形成(图6)。当第一张记 录片材经由定影装置230、翻转路径234、两面翻转路径235以 及下输送路径237到达再进给路径238时,乂人右匣221的接连进给停止(图7)。此时,已经从右匣221进给了9张记录片材。其 后,第一面上已形成有图像的第一张记录片材从再进给路径 238被输送到主输送路径227,并且在该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形 成图像。然后,第一张记录片材被输送到自动修理装置270, 被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274。
在9张片材被当作一组处理的上述两面打印中,当第九张 记录片材已经从再进给路径238被输送到主输送路径227时,从 右匣221进给第十张记录片材,使得随后一组两面打印开始(图 8)。其后,重复作为一个块的九张片材的两面打印。在对16张 片材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下,在已经打印了作为 一 个块的9张 片材之后,剩余7张片材。从而,对作为一个块的7张片材进行 两面打印。图9是示出在如上所述的块循环过程中进行图像形 成的一系列记录片材的图。
如图9所示,当已经对9张记录片材的第一面(正面)接连 进行了图像形成时,在对第九张记录片材的第一面进行图像形 成之后,对第一张记录片材的第二面(背面)进行图像形成。 然后,在对第九张记录片材的第二面进行图像形成之后,对第 十张记录片材的第一面进行图像形成。当图像形成从第九张记 录片材的第一面(正面)转移到第一张记录片材的第二面(背 面)时,图像形成间隔变得较宽。另一方面,当图像形成从第 九张记录片材的第二面转移到第十张记录片材的第 一 面时,图 像形成间隔回到初始状态。如上所述,这是因为多面镜303的 转动速度根据记录片材的收缩而变化。然而,由于用于如上所 述的数字式打印机的多面镜303具有能够稳定转动的大惯性, 因此,当多面镜303改变转动速度时,需要大量的时间使多面 镜303稳定其转动。从而,在记录片材的收缩率大于预定值的 情况下,当改变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时的记录片材之间的距离(或者时间)比未改变转动速度时、即通常时的记录片材之 间的距离(或者时间)大。这样,确保可以可靠地改变多面镜
303的转动速度。
对于不需要任何后处理的打印作业,如上所述的块循环中 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能够实现最快的处理,即处理作为一组 的9张片材的两面打印。然而,对于指定了自动修理装置中的 后处理的打印作业,块循环有时不能进行快速的打印处理。稍 后将说明不能进行在块循环中的快速打印处理的情况及随之产 生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的切换操作。
应该注意,图像形成间隔也可以被认为是转印到记录片材 上的转印间隔或者从图像形成设备到自动修理装置的片材排出 间隔。
图IO至图13是示出交替循环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的图。 第二种两面图像形成序列是被称为交替循环(第二两面图 像形成处理)的方法。
首先,从右匣221接连进给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并且对 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的各第 一 面接连进行预定次数的图像形成 (图IO)。此时,输送记录片材,使得接连进给的记录片材之 间的间隔变为记录片材的长度与通常的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隔的 两倍之和。应该注意,通常的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隔是在接连进 行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隔,并且与图6 中的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隔相同。当第一面上已形成有图像的第 一张记录片材返回到再进给路径238时,以后,从再进给路径 238和右匣221向主输送路径227交替进给记录片材(图11 )。也 就是说,交替进行从再进给路径238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二面 上的图像形成和从右匣221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的图像 形成。使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隔较宽以允许一张片材被插入到之前进给的多张记录片材的各记录片材之间,使得可以将从右匣
221进给的记录片材插入到从再进给路径238输送的记录片材 之间。其后,进行控制,使得朝向自动修理装置270输送第一 面和第二面上均已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并且经由翻转路径
234朝向两面翻转路径235输送仅第 一面上形成有图^f象的记录 片材(图12)。然后,重复上述处理,直到已经从右匣221供给 了由打印作业设定的片材数量。图13是示出在如上所述的交替 循环过程中进行图像形成的一系列记录片材的图。
如图13所示,在对5张记录片材的第 一面接连进行图像形 成之后,对第一张片材的第二面进行图像形成,其后,交替进 行第一面上的图像形成和第二面上的图像形成。在第二两面图 像形成处理中,在交替循环开始之后(在第五张记录片材的第 一面上的图像形成之后),对于各图像形成,改变多面镜303的 转动速度,因此,图像形成间隔变得较宽。从而,交替循环比 块循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打印作业。
接着,下面将利用以下打印作业作为例子来说明不能进行 块循环中的快速打印处理的情况。
片材进给源右匣221(片材尺寸A3( 420mm x 297mm ));
片材的数量每一本15张;
后处理中央装订输出(两面打印);
片材排出目的地骑马订片材排出托盘285。
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式打印机本身的最大打印能力、即每 单位时间用于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最大数量在A3尺寸的普通纸 的单面打印中是每分钟60页。从而,在以最大打印能力进行多 张记录片材上的单面打印的情况下,记录片材的前端之间的时 间间隔(图像形成间隔)是1000毫秒(二60秒/60页)。下面是 影响两面打印中的图像形成序列的参数。,改变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所需的时间IOO亳秒
.记录片材的每一个循环打印的片材数量5张(这意味着 直到第一张记录片材被进给和输送到再进给路径238所进给的 记录片材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在块循环中打印的5张片材 第一面和第二面作为一组。)
乂人而,如图14A和图14B所示, 一组中的各记录片材与该 记录片材之前的记录片材的前端之间的时间间隔(图像形成间 隔)如下所示(在图14A和图14B中,m、 n是整数)。
如下说明用于块循环的图像形成间隔
对于一组片材中的仅第一张片材1100毫秒=1000毫秒 + 100毫秒;
对于剩余的4张片材IOOO毫秒;
5张片材的平均值1020毫秒(59页/分钟)。
如下说明用于交替循环的图像形成间隔
对于所有的记录片材1100毫秒=1000毫秒+ 100毫秒(55 页/分钟)
应该注意,根据所使用的记录片材的收缩率和尺寸来确定 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的变化量。从而,改变转动速度所需的 时间也根据所使用的记录片材的收缩率和尺寸而改变。在本实 施例中,假定标准的普通纸来设定上述值。
同时,对于A3尺寸的记录片材,自动修理装置中的打孔机 的处理能力是30张/分钟。由于以两面打印为前提来确定处理能 力,因此,处理能力被设定为数字式打印机本身的打印能力的 一半。因此,在进行打孔处理的打印作业的情况下,记录片材 的前端之间的时间间隔(图像形成间隔)应该是2000毫秒(=60 秒/30张)以上。
从而,在5张片材被当作一组的第二面上的接连打印中,数字式打印机在第二张片材和随后的3张片材中的各记录片材 的前端抵靠并接触停止的定位辊228的状态下使第二张片材和 随后的3张片材中的每一张记录片材一张一张地待机。然后, 数字式打印机等待开始图像形成,直到获得自动修理装置所需 的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隔。应该注意,对于第一张记录片材上的 图像形成,由于在第一张片材之前不存在任何记录片材或者由 于已经确保了记录片材之间的足够间隔,因此,不必特别确保 自动修理装置所需的图像形成间隔。结果,如图15所示,在块 循环的情况下,在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的图像形成过程中,图 像形成间隔不利地变得较宽,从而大大降低了两面打印过程中 的图像形成操作的效率。从而,下面是进行从第一张记录片材 的第 一 面到第十五张记录片材的第二面的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
其中,在第一面上的接连的图像形成过程中的图像形成间 隔tl纟皮设定为IOOO毫秒;
在第二面上的接连的图像形成过程中的图像形成间隔t2被 设定为2000毫秒;
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切换时的间隔tl2被i殳定为IIOO亳 秒(1000+100 ),
获得tl x (4x3) +t2x (4x3)十tl2 x 5=41500毫秒(大 约41秒),作为用于上述图像形成的时间。
接着,在交替循环的情况下,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切换 时必需改变多面镜的速度。从而,第二面上的图像形成和随后 的第一面上的图像形成之间的间隔t21被设定为IIOO亳秒。
另一方面,第一面上的图像形成和随后的第二面上的图像 形成之间的间隔tl2也被设定为与间隔t21的值相同的IIOO毫 秒。在该情况下,排出到自动修理装置的第一张记录片材和第二张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隔是比进行打孔处理所需的时间2000 毫秒长的2200毫秒。从而,不必进一步延长用于后处理的图像 形成间隔。例外的情况是,当在打印作业中对仅最后两张片材 的第二面进行图像形成时,由于不存在任何进行第 一 面的图像 形成的记录片材,因此,必需确保用于进行打孔处理的时间。 结果,如图16所示,在交替循环的情况下,除了打印作业中的 最后两张片材之外,不需要确保用于进行打孔处理所需的时间。 从而,除了用于改变多面镜的速度的时间之外,不存在延迟图 像形成操作的任何因素。因此,由下式算出进行从第一张片材 的第 一 面到第十五张片材的第二面的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的 值。
tlx (2x2) +tl2 x ( 15 x 2-5 ) +t2 x 2=35900毫秒(大 约36秒)
这样,在指定了中央装订处理的打印作业的情况下,进行 交替循环中的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变得比进行块循环中的图像 形成所需的时间短。
如可以从如上所述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看出的那样,在设 定的打印作业包括用于每单位时间处理的片材数量较少的后处 理的执行指令的情况下,如果进行交替循环中的两面图像形成 序列,则可以有效地进行两面打印过程中的图像形成操作。
接着,下面将参照图17说明用于根据打印作业的设定选择 两种类型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中的任一种的处理。
图17是示出两面图像形成序列的选择处理的过程的流程 图。CPU 101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部件)执行读出存储器 中的控制程序以进行该处理。
首先,CPU 101判断设定的打印作业是否是两面打印(步 骤S1701)。在设定的打印作业是两面打印(在步骤S1701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1寻求到将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片
材的数量,并且判断记录片材的数量是否超过预定张数
(Nlimit)。然后,在记录片材的数量超过预定长数(Nlimit) (在步骤S1702中为"是")的情况下,CPU101基于将进行图
理的片材的数量(=Nblock)(步骤S1703 )。应该注意,通过 参照与片材尺寸对应的预先储存在ROM 102中的表来获得片 材的数量Nblock。另一方面,在将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 数量等于或小于预定张数(Nlimit)(在步骤S1702中为"否") 的情况下,CPU 101进行交替循环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步骤 S1711)。选择交替循环的原因是即使在未指定任何后处理的 打印作业的情况下,进行交替循环中的两面图像形成所需的时 间与进行块循环中的两面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之间也几乎不存 在差异。
接着,在步骤S1704中,CPU 101从ROM 102获得作为独 立(stand-alone )数字式打印机进行的单面打印过程中所需的 图像形成间隔(=Tsingle )。这里,基于数字式打印机的打印能 力、即每单位时间用于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数量确定Tsingle,并 且将Tsingle预先记录在ROM 102中。随后,在步骤S1705中, CPU 101从ROM 102获得进行如自动整理等后处理所需的图 像形成间隔(=Tfin)。这里,基于由设定的打印作业指定的后 处理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片材的数量来确定Tfin,并且将Tfin 预先记录在ROM 102中。接着,在步骤S1706中,CPU 101从 ROM 102获得用于改变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的时间 (二Tspeed)。
接着,CPU 101基于在步骤S1703至S1706中获得的信息 使用图18中示出的公式求得块循环过程中每一组的片材数量所需的时间T1 (第一时间)(步骤S1707)。类似地,CPU 101 使用图19中示出的公式求得交替循环过程中所需的时间T2(第 二时间)(步骤S1708)。 CPU 101比4交在步"屎S1707、 S1708 中获得的时间T1、 T2。在T2小于T1 (在步骤S1709中为"是") 的情况下,CPU IOI选择进行交替循环中的两面图像形成序 列。另一方面,在步骤S1709中,在T1等于或小于T2 (在步骤 S1709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IOI选择进行块循环中的两 面图像形成序列。应该注意,在交替循环中,T2的计算结果排 除了用于在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接连形成图像的时间和用于在 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接连形成图像的时间。另外,在块循环中, Tl的计算结果排除了从开始最后的块中的记录片材的第 一 面 的图像形成到完成最后的块中的图像形成的时间。这简化了 T1 和T2的计算,因为随着打印作业中的片材的数量变大,上述时 间占全部时间的比^i变小。
这样,CPU 101基于后处理的内容以及在记录片材的第一 面上的图像形成和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的图像形成之间进行切 换所需的时间来选择块循环或交替循环。乂人而,可以有效地进 行多张记录片材上的两面打印。
同时,在将被执行的打印作业是如在自动修理装置中的骑 马订片材排出托盘285上进行的记录片材束的中央装订处理的 打印作业等对多张记录片材的束进行后处理的作业的情况下, 在图17的流程图中可选择块循环。将利用图20A和图20B说明 该情况下的处理。
在骑马订片材排出托盘285上堆叠A3尺寸的记录片材的情 况下,堆叠记录片材所必需的记录片材的前端之间的时间间隔 (图像形成间隔Tfin)是1050毫秒。另外,如图14至图16 所示,获得Nblock的值(=5)、 Tsingle的值(=1000毫秒)和Tspeed ( 二100毫秒)的值。结果,Tl被设定为1040毫秒,T2 被设定为1100毫秒。从而,由于在图17的流程图中的步骤 S1709中判断为"否",因此,在指定将片材排出到骑马订片材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组的记录片材从数字式打印机被排出到自 动修理装置之后,因为在第二组的记录片材的第 一 面上进行图 像形成,因此,将第二组的记录片材排出到数字式打印机的外 部需要一些时间。在该时间期间,可以对第一组的记录片材束 进行中央装订和折叠。从而,不必进一步延长用于后处理的图 像形成间隔。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式打印机,可以通过在 基于由数字式打印机本身进行的单面打印过程所需的图像形成 间隔(=Tsingle)、后处理所需的图像形成间隔(=Tfin)以及 用于改变多面镜的转动速度的时间(=Tspeed)作出判断而切 换两面图像形成序列来有效地进行两面打印过程中的图像形成 操作。此外,在安装处理能力比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能力差的 后处理设备的情况下以及在记录片材的第 一 面和第二面之间切 换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对象需要一些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有效 地进行两面打印过程中的图像形成操作。
应该注意,代替算出T1和T2,可以算出进行块循环中的图 像形成所需的时间和进行交替循环中的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中 的每一 方,从而在块循环和交替循环中选择需要较短时间的两 面打印方法。 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式打印机具有与根据第一 实施例的上述数字式打印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 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类似的部分,并且不再对这些部分进行说明。下面将仅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式打印机具有在记录片材的基重
(basis weight)大的情况下增大图像形成间隔(减小每单位 时间进行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数量)的功能。由于本实施例的特 征在于该功能,因此,将说明该功能。
在使用基重为300g/m2的厚片作为记录片材的情况下,即 使在打印过程中定影装置2 3 0中的加热器连续运转的情况下, 由于厚纸夺取(remove)热量,因此,有时候不能根据输出图 像来保持定影辊上的温度。在不能保持定影辊的温度的情况下, 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不能被充分地定影在记录片材 上,并且当堆叠在片材排出托盘上的记录片材彼此摩擦时,产 生调色剂剥落的现象。从而进行减緩序列控制以预先增大图像 形成间隔并且减少每单位时间夺取的热量,使得可以保持定影 辊上的温度。
在基重超过200g/m 的记录片材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 的数字式打印机将每单位时间进行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数量减少 了进行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最大数量的25%。也就是说,在用于 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最大数量是60页/分钟的情况下,A3尺寸的 记录片材的打印能力被设定为45页/分钟。此时,为了减小打印 能力,使主输送路径227中输送的记录片材在定位辊228处等 待,从而延长了记录片材的等待时间。
当进行上述减緩序列控制时,由下面的等式算出定位辊 228处的等待时间的延长时间Tdown。
Tdown二( 60秒/45页(二1333亳秒))-(60秒/60页(二IOOO 毫秒))=333亳秒
从而,仅在该时间期间,使图像形成操作等待。
如图21所示,上述Tdown比改变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所需的用于改变多面镜的转动速度的时间Tspeed( =100毫秒)充 分大。从而,可以在记录片材在定位辊228处待才几的同时改变 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也就是说,不管进行块循环中的两面 图像形成序列还是进行交替循环中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数字 式打印机的打印能力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如第一实施例中所 述,根据后处理的内容,可以通过进行交替循环中的两面图像 形成而不是进行块循环的两面图像形成来缩短图像形成所需的 时间。从而,在进行减緩序列控制的状态下应该选择交替循环。 相反地,在不进行减緩序列控制的情况下,应该如第一实施例 中所述的根据后处理的内容选择两面图像形成序列。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式打印机,在减緩序列 控制使图像形成间隔延长超过用于改变多面镜303的转动速度 的时间的状态下进行交替循环中的两面图像形成序列。从而, 可以高效地进4亍两面打印。
应该理解,还可以通过向系统或设备才是供储存有实现上述 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并且使系统或设
中的程序代码来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该情况下,从存储介质 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功能,因此,程 序代码和储存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
用于供给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软(floppy,注 册商标)盘、硬盘、磁光盘、CD-ROM、 CD-R、 CD-RW、 DVD-ROM、 DVD-RAW、 DVD-RW、 DVD+RW、磁带、永 久性存储卡以及ROM。作为可选方案,可以经由网络下载程序。
此外,应该理解,不仅可以通过由计算积4丸4亍读出的程序 代码来完成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而且可以通过使对计算机进行 操作的0 S (操作系统)等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进行 一 部分或所有的实际处理来完成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此外,应该理解,可以通过以下处理来完成上述实施例的
功能将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入到设置在被插入到计 算机中的扩充卡上或者被连接到计算机的扩充单元中的存储 器,然后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设置在扩充卡或扩充单元中的 CPU等进行一部分或所有的实际操作。
虽然已经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 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7年11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2007-299652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 引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第一进给单元,该第一进给单元适于从容纳记录片材的容器进给所述记录片材;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适于在所述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二进给单元,该第二进给单元适于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再进给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已在所述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从而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后处理单元,该后处理单元适于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两面图像形成控制单元,该两面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适于通过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一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二进给单元来进行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或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其中,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至少一次控制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以及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控制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交替进给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和在从所述第一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交替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时间计算单元,该时间计算单元适于在所述后处理单元对两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算出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第二时间;以及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单元,该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单元适于比较由所述时间计算单元算出的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并且适于基于所述比较选择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中的任一方。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第 一 时间短于所述第二时间的情况下,所述两面图像形成 处理选择单元适于选择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使形成潜像用的光扫描图像承载构件的多 面镜并且还包括使所述多面镜转动的驱动装置,其中,当所述 图像形成设备在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的图像形成与记录片材的 第二面上的图像形成之间进行切换时,所述驱动装置被控制成 改变所述多面镜的转动速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单元包括第 一 图像形成间隔获得单元,该第 一 图像形成间隔获得单 元适于基于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每单位时间进行的图像形成的 片材的数量获得多张记录片材的单面打印过程所需的第 一 图像 形成间隔;第二图像形成间隔获得单元,该第二图像形成间隔获得单 元适于基于由所述后处理单元每单位时间处理的片材的数量获得执行所述后处理所需的第二图像形成间隔;以及转动速度改变时间获得单元,该转动速度改变时间获得单 元适于获得改变所述多面镜的转动速度所需的转动速度改变时 间,其中,利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间隔、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间 隔和所述转动速度改变时间中的至少 一 方来获得所述第 一 时间 和所述第二时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图像形成单元根据形成图像的记录片材的基重,使每单位时 间的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数量从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每单位时间 进行的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最大数量减少。
6. —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第一进给单元,该第一进给单元适于从容纳记录片材的容 器进给所述记录片材;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适于在所述记录片材上形 成图像;第二进给单元,该第二进给单元适于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再进给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已在所述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形成 了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从而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 形成图像;后处理单元,该后处理单元适于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 片材进行后处理;两面图像形成控制单元,该两面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适于通 过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一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二进给 单元来进行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或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至少一次控制所述第一进给 单元以接连进给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 张的第 一 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 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 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接连 地形成图像,以及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控制所述第 一进 给单元以接连进给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 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 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交替进给 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进 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二面上和在从所述第一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 片材的第一面上交替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 元以进给所述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4奪单元,该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单 元适于在所述后处理单元对两面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 行后处理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后处理的类型选择所述第一两面 图像形成处理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中的任一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单元适于基于所述记录片材的类型和 所述后处理的类型选择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和所述第二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中的任一方。
8. —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 设备包括第一进给单元,该第一进给单元适于从容纳记录片 材的容器进给所述记录片材;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 适于在所述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二进给单元,该第二进给 单元适于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再进给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已在 所述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从而在 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图4象;以及后处理单元,该后处理单元适于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所 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第 一 两面图像形成步骤,用于执行第 一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 该第 一 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至少 一 次控制所述第 一 进给单元以接 连进给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 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 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 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二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第二两面图像形成步骤,用于执行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 该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控制所述第 一 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预 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 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 进给单元和所述第 一进给单元以交替进给记录片材,控制所述 图像形成单元以在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二 面上和在从所述第一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交替 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预定数 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 每一张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时间计算步骤,该时间计算步骤在所述后处理单元对两面 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算出所述第一两面 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第 一时间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 需的第二时间;以及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步骤,该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步 骤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并且基于所述比较选 择所述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中 的任一方。
9. 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 成设备包括第一进给单元,该第一进给单元适于从容纳记录 片材的容器进给所述记录片材;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 元适于在所述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二进给单元,该第二进 给单元适于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再进给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已 在所述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从而 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后处理单元, 该后处理单元适于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第一两面图像形成步骤,用于执行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 该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至少一次控制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接 连进给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 录片材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 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多张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 单元以在所述多张记录片材中的每一 张的第二面上接连地形成 图像;第二两面图像形成步骤,用于执行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 该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控制所述第 一 进给单元以接连进给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 中的每一张的第一面上接连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 进给单元和所述第一进给单元以交替进给记录片材,控制所述 图像形成单元以在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二 面上和在从所述第一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片材的第一面上交替 地形成图像,其后,控制所述第二进给单元以进给所述预定数 量的记录片材,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所述记录片材中的 每一张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步骤,该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步骤在所述后处理单元对两面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片材进行后 处理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后处理的类型选择所述第一两面图像 形成处理和所述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中的任一方。
全文摘要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图像形成方法。在两面打印过程中,即使在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该图像形成设备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在后处理单元对两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算出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第一时间和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第二时间。从第一两面图像形成处理和第二两面图像形成处理选择所算出的时间较短的处理。
文档编号G03G13/23GK101441429SQ20081017656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9日
发明者佐藤光彦, 冈本清志, 前田雄一郎, 水主村清治, 砂田秀则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