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74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 一 种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 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而,为达到显 示效果,须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 一 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以 实现显示功能。请参阅图1 ,是 一 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该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反射片10、 一胶框ll、 一灯条12、 一导光板13、 一扩散片14、 一第一增亮片15和一第二增亮片16。该胶框11包括一 第 一侧壁111 、 一第二侧壁112、 一第三侧 壁113和一第四侧壁114。该第一侧壁lll、该第二侧壁112、该 第三侧壁11 3和该第四侧壁114依次首尾相连围成 一 收容空间。 该第 一 侧壁111和该第三侧壁113分别沿其内壁向该收容空间延 伸出 一 延伸部11 5 。该第 一 侧壁111和该第三侧壁113的延伸部 11 5分别和该第四侧壁114的末端相配合而形成 一 凹槽11 6 ,该凹 槽116用于卡合该灯条12。该灯条12包括一电路板121和多个发光二极管122。该多个 发光二极管122均匀间隔设置在该电路板121表面,并和该电路 板121电连接。该发光二极管122包括一发光面123,该发光面123 朝向远离该电路板121的方向设置。该导光板13包括一入光面131、 一出光面132和一底面133。 该出光面132和该底面133相对设置,该入光面131和该出光面 13 2相邻。请 一 并参阅图2和图3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1 00组装后的 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III部分的立体放大示意图。组装时,该电路板121的两端分别对应卡合在该凹槽11 6 , 且其远离该发 光二极管122 —侧的表面和该第四侧壁1 14的内表面相互紧贴, 从而使该灯条12固定在该胶框11内。该导光+反13收容在该胶框 ll的收容空间,且其入光面131邻近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22的发 光面123设置。该反射片10设置在该导光板13的底面133 —侧。 该扩散片1 4 、该第 一 增亮片1 5和该第二增亮片1 6依次设置在该 导光板1 3的出光面1 32—侧,且该扩散片14邻近该导光板13的出 光面132设置。该背光模组IOO工作时,该发光二极管122通过其发光面123 出射光线。该光线通过该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射入该导光板13 内, 一部分光线通过该导光板13引导从该出光面132射出,另一 部分光线由该导光板13的底面133射出后经该反射片IO反射进 而重新进入该导光板13并从该出光面132射出。自该导光板13出 射的光线进一步依次经该扩散片14、该第一增亮片15和该第二 增亮片16的作用后,形成一均匀的面光源。但是,该灯条12的电路板121端部卡合在该胶框11的凹槽 116,使该灯条12固定在该胶框ll中。该发光二极管122在其驱 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其发光面123的出光量一定,因而其射入 该导光板13的光线总量为一恒定值。也就是说,该背光模组100 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光强为 一 固定值,当外界环境光变暗时,该 背光模组100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光强相对于环境光光强过大,人 眼会感觉不舒服。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背光光强不可调节的问题, 有必要提供一种背光光强可调节的背光模组。也有必要提供 一 种采用上述背光模組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一 导光板、 一 邻近该导光板的电路 板、至少 一 设置在该电路板的点光源、 一 收容该导光板及该至 少 一 点光源的框架和 一 与该电路板连动的调节装置。定义自该 至少 一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板的角度为入射角,该调节装置调节该入射角。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 液晶面板和 一 与该液晶面板邻近设置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 一邻近该导光板的电路板、至少 一 设置在该电路板的点光源、 一 收容该导 光板及该至少 一 点光源的框架和 一 与该电路板连动的调节装 置。定义自该至少 一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板的角度为 入射角,该调节装置调节该入射角。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该调 节装置调节该至少 一 点光源进入该导光板的入射角,从而调节 该至少 一 点光源射入该导光板的光线总量,并以此实现调整背 光光强。当外界环境光变弱时,手动调节该背光光强以适应人 眼感觉。


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l所示背光模组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III部分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 一 较佳实施方式的倒置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背光模组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背光模组沿VI-VI线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背光模组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背光模组中该定位装置和该转轴的剖面放大 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背光模组沿IX-IX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图7所示背光模组转轴逆时针旋转e角度后的示意图。图1l是图7所示背光模组转轴顺时针旋转e角度后的示意图。图12是图7所示背光模组转轴的旋转角度和背光光强的关 系曲线图。图13是采用图4所示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 一 较佳实施方式的倒置 立体分解图。该背光模组200包括一胶框20、 一旋钮21、 一灯条 22、 一第一增亮片23、 一第二增亮片24、 一扩散片25、 一导光 板26、 一反射片27和 一 收容框28。该收容框28和该胶框20配合 收容该旋钮21、该灯条22、该第一增亮片23、该第二增亮片24、 该扩散片25、该导光板26和该反射片27。该导光板26包括一入光面261、 一出光面262和 一底面263。 该出光面262和该底面263相对i殳置,该入光面261和该出光面 262相邻。该收容框28在其内表面对应该灯条22的区域设置 一 吸 光胶带(图未示)。该胶框20包括 一 第 一 侧壁201 、 一第二侧壁202 、 一第三側 壁203和 一 第四側壁204 。 该第 一 侧壁201 、该第二侧壁202 、 该 第三侧壁203和该第四侧壁204依次首尾相连围成 一 收容空间。 该第 一 侧壁201 、该第二侧壁202 、该第三侧壁203和该第四侧壁 204分别在其内侧边缘向该收容空间延伸出 一 延伸部205 ,且该 多个延伸部205界定 一 显示窗口 。 该第三侧壁203邻近该第四侧 壁204的区域设置一通孔206。该旋钮21可通过该通孔206穿过该 第三侧壁203。该两个定位装置207由该第四侧壁204向内延伸而 成,且分别邻近该第 一 侧壁201和该第三侧壁203设置。请一并参阅图5,是图4中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该两个定 位装置207均为对称结构且为弹性材料。该定位装置207包括一 本体208和一第 一 凹槽209。 该本体208包括一 凸块210。 该第一 凹槽209设置在该本体208的远离该第四侧壁204—侧。该第 一 凹 槽209包括一主槽体211和一开口212。该主槽体211的横截面为 一部分圓柱形。其中,该第一凹槽209的主槽体211横截面的半 径为r,该凸块210的高度为h,该开口 212的宽度为r'。请一并参阅图6,是图4中沿VI-VI线的剖面示意图。该灯条 22包括一电路板221、多个发光二极管222和一转轴223。该多个发光二极管222均匀间隔设置在该电^各板22 1的主表面,并和该 电^各板221电连4姿。该发光二极管222包括一发光面224,该发光 面224朝向远离该电路板221的主表面i殳置。该发光面224的出射 光线具有一定范围,其射出角度范围为2a。定义自该发光二极 管222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板26的角度为入射角。该转轴223 为圓柱体结构,其固定在该电路板221的背面,并通过绝缘胶带 与该电路板221电气绝缘。该转轴223的长度和该胶框20的第四 侧壁204的长度大致相同。该转轴223包括多个第二凹槽225和一 盲孔226,该多个第二凹槽225均为V形槽,其均匀设置在该转轴 223的主体部分。该盲孔226设置在该转轴223与该通孔206对应 的一端,且其沿该转轴223的轴向向内延伸。该旋4丑21卡合并固 定在该盲孔226中,以实现通过该旋钮2 1控制该转轴223的旋转。 该转轴223横截面的半径为R,该转轴223的轴心至该第二凹 槽225的距离为R',该第 一 凹槽209与该转轴223的关系满足以下 关系式(1)和(2),r'<2R (1) R< R' +h《r (2) 请一并参阅图7到图9,图7是该背光模组200组装后的立体 示意图,图8是图7中该定位装置207和该转轴223的剖面放大示 意图,图9是图7中沿IX-IX线的剖面示意图。 该背光模组200可按以下步骤组装第一步,将该灯条22定位在该二定位装置207。具体而言, 施加外力使该转轴223挤压该第 一 凹槽209的开口 2 12 , 该开口 212发生弹性扩张从而使得该转轴223挤入该第 一 凹槽209。该转 轴223的第二凹槽225和该定位装置207的凸块210相吻合。第二步,将该第 一 增亮片23 、该第二增亮片24 、该扩散片 25 、该导光板26和该反射片27依次收容在该月交框20的收容空间 内,且该扩散片25邻近该导光板26的出光面262设置。第三步,将该胶框20卡合并收容在该收容框28。第四步,将该旋钮2 1穿过该通孑L 206并通过该转轴223的盲 孑L226和该转轴223相互卡合。且该导光板26和该发光二极管2228间存在 一定空间以允许该灯条22进行旋转。其中,该导光板26 的入光面261邻近该发光二极管222的发光面224设置。该背光模组200在正常工作状态时,该发光二极管222的发 光面224朝向该导光板26的入光面26 1并和其平4于。此时该发光 二极管222射出的光线通过该导光板26的入光面261射入该导光 板26内, 一部分光线通过该导光板26引导从该出光面262射出。 另 一部分光线由该导光板26的底面263射出后,经该反射片27反 射进而重新进入该导光板26并从该出光面262射出。该出射光线 进 一 步依次经该扩散片25 、该第二增亮片24和该第 一 增亮片23 的作用后,转换成光强分布均匀的面光源。当外界环境光变暗时,可通过该旋钮21对该背光模组2 0 0提 供的面光源的光强进行调整。对该旋钮21施加旋转外力时,该 转轴223通过挤压该凸块21 0在该第 一 凹槽209内旋转。当施加 在该旋钮21的外力撤销时,该凸块210收容在该第二凹槽225中, 以使得该转轴223定位在该第 一 凹槽209内。请 一 并参阅图1 0和图11,图1 0是该转轴223逆时针旋转9角 度后的示意图。图11是该转轴223顺时针旋转9角度后的示意图。 当该转轴223沿逆时针旋转e角度时,该多个发光二极管222的出 射光线有 一 部分光线射入该胶框20的延伸部205上并被该延伸 部205吸收。因此该发光二极管222射入该导光板26的光线总量 减小,该背光模组200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光强减弱,也就是说背 光光强变弱。当该转轴223沿顺时针旋转e角度时,该多个发光 二极管222的出射光线有 一部分光线射入该收容框28上,并被该 收容框28内表面的吸光胶带吸收,同样可实现背光光强变弱。请参阅图12,是该旋转角度e和该背光光强的关系曲线图。 当该旋转角度6为0时,该多个发光二极管222的出射光线全部射入该导光板26内,此时,背光光强最大。随着该旋转角度e的增大,该背光光强变小。当该旋转角度e为2a时,该多个发光二极 管222的出射光线大部分被该收容框28的吸光胶带或该胶框20 的延伸部205吸收,此时背光光强明显减小。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背光模组200提供该定位装置207和该转轴223。该旋钮21穿过该通孔206, 并配合该盲孔226和该转轴 223相卡合。施加外力旋转该旋钮21,该转轴223在该定位装置 207内旋转,从而控制该发光二极管222射入该导光板26的光线 总量,并以此实现调整背光光强。当外界环境光变弱时,手动 旋转该旋钮21调节背光光强变弱,以适合人眼感觉。当调节完 成后,该转轴223通过该凸块210定位于在该定位装置207内,该 背光模组200提供的面光源光强稳定。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200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如 该转轴223可集成在该电路板221。该定位装置207也可设置在该 胶框20的延伸部205。请参阅图13,是釆用上述背光模组20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 体分解图。该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一液晶面板30、 一外框31和 一上述背光模组200 。该液晶面板30和该背光才莫组200相对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液晶显示装置300中,该背光模组200 的光强可手动调节,当外界环境光太弱时,通过调节该背光模 组200的光强,可控制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显示亮度。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邻近该导光板的电路板、至少一设置在该电路板的点光源和一收容该导光板与该至少一点光源的框架,定义自该至少一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板的角度为入射角,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与该电路板连动的入射角调节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点光源 为发光二极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固定 或集成在该电路板。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一第 一側壁、 一 第二侧壁、 一 第三侧壁和 一 第四侧壁,该第 一 侧壁、该 第二侧壁、该第三侧壁和该第四侧壁依此相连并且分别于其边缘向 内延伸出 一 吸收该至少 一 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的延伸部,该第三侧壁 上设置一通孔,该通孔邻近该第四侧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 步包括一旋钮和一定位装置,该旋钮通过该通孔与该调节装置相连, 该定位装置设置在该延伸部或该第四侧壁,该调节装置定位在该定 位装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包括 一本体和一第一凹槽,该本体固定在该第四侧壁或该延伸部,该第 一凹槽位于该本体的远离该第四侧壁或该延伸部 一 侧,该本体包括 一凸块,该调节装置通过该凸块定位在该定位装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为一 转轴,该转轴的主体部分设置多个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为V形槽, 该凸块收容在该第二凹槽。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包括 一主槽体和一开口,该转轴为圓柱体,该主槽体的横截面为部分圆 柱形,该开口的宽度小于该转轴横截面的直径,该主槽体横截面的 直径大于该转轴横截面的直径。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 步包括一收容框,该收容框内表面对应该至少一点光源的区域有吸 光材料。
10.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和一与该液晶面板邻 近设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 意 一权利要求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邻近该导光板的电路板、至少一设置在该电路板的点光源、一收容该导光板及该光源的框架和一与该电路板连动的调节装置。定义自该至少一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板的角度为入射角,该调节装置调节该入射角。该背光模组具有可调节背光光强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1166763SQ20082009236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9日
发明者黄明礼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