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1767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已知如下电泳显示装置具有包括液相分散介质与电泳微粒的 电泳分散液,并利用了通过施加电场、电泳-微粒的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电 泳分散液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此的电泳显示装置,因为无需背 光源所以可以低成本化、薄型化,进而,除了视场角宽、对比度高,还具 有显示的存储性,所以作为下一代显示器件而广受注目。
为了以该电泳显示装置而使图像进行显示,通过开关元件而使存储电 路暂时存储图像信号。存储于存储电路的图像信号,直接输入于像素电极 (第l电极),在像素电极产生电位。于是,在与对向电极(第2电极)之 间产生电位差,所以电泳元件进行工作,对图像进行显示(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4314号^^才艮
可是,为了使电泳显示装置对图像进行显示,需要在夹持电泳微粒的 电极间施加例如15V程度的电压。此时,在相邻的像素彼此之间,若显示 例如白与黑这样不同(反相)的颜色,则在相邻的像素的像素电极施加互 不相同的电位。于是,在这些相邻的像素电极间产生大的电位差,由此, 通过设置于像素电极上的导电性粘接剂层等,在相邻的像素电极间产生泄 漏电流。
该泄漏电流,虽然每l个像素的泄漏电流小,但从电泳显示装置的显 示部整体来看大,使消耗电力增大。并且,若反相显示区域扩大,伴随于此而显示变得复杂,则依然使消耗电力增大。
而且,像素电极有可能由于泄漏电流的产生而引起化学反应,从而, 尤其当长时间使用时,作为电泳显示装置的可靠性有可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前述状况所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像素间的泄漏电流、 使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的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电泳元件的像素,前述电泳 元件具有像素电极、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对向电极、和配设于前述像素 电极与前述对向电极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 绝缘层。
根据该电泳显示装置,因为设置于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的前述绝 缘层,将相邻的像素电极间的泄漏电流、即横向方向的电场隔断(截断), 所以可抑制前述像素间的泄漏电流的产生。并且,因为前述绝缘层由感光 性绝缘材料构成,所以该绝缘层的形成、即其图形形成,能够通过已有的 曝光、显影工艺容易且精度高地进行。从而,产品的可靠性由于防止了起 因于泄漏电流的显示性能的下降、消耗电流的增大而提高,而且,用于对 泄漏电流进行抑制的绝缘层的制造容易。
并且,在前所述电泳显示装置中,在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电泳层之间 设置导电性粘接剂层的情况下,优选前述绝缘层,其厚度为ljum以上 且前述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以下。
这是因为若绝缘层不足lMm,则对在相邻的像素电极间的泄漏电 流进行隔断的效果有可能不能充分得到,而且,当在其制造中对感光性绝 缘材料进行了曝光时,由于该光照射,例如有可能对设置于像素电极的下 方的驱动元件等产生损害。并且,这是因为若超过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 度,则曝光时间变长而生产性下降,而且,绝缘层的应力增大,有可能产 生膜剥落。
5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为感光性 丙烯酸树脂。
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而不釆用抗蚀剂 直接进行图形形成,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图形形成。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绝缘层,接触于前述像素 电极的侧端面地设置。
这样,前述绝缘层将来自前述像素电极的侧端面的泄漏电流进行隔断, 所以可更好地抑制泄漏电流的产生。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绝缘层,覆盖前述像素电 极的上表面的周缘部地设置。
这样,覆盖像素电极间的上表面的周缘部而设置绝缘层,所以来自该 像素电极的绝缘电流,并非从由绝缘层所覆盖的周缘部而是从露出的部位 产生,所以到相邻于该像素电极的像素电极之间的距离变远,从而泄漏电 流难以产生。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绝缘层,在前述相邻的像 素电极的各自的上表面的周缘部上和它们之间连续设置。
这样在相邻的像素电极间,来自各个像素电极的泄漏电流,不从由绝 缘层所覆盖的周缘部而从露出的部位产生,所以由于彼此的泄漏电流的路 径变长(变远),在它们之间泄漏电流难以产生。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电泳层,包括封入了电泳 微粒的微嚢,该微嚢,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设置于前述像素电极上。
这样在前述电泳层内前述电泳微粒均匀地进行分布,所以可以进行基 于前述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的均勻的图像显示。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前述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 备电泳元件的像素,前述电泳元件具有设置于第l基板上的像素电极,设 置于第2基板上、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对向电极,和配设于前述像素电 极与前述对向电极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序
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的状态在前述第1基板上配设感光性绝缘材料,形成感光性绝缘材料层的工序;和
对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曝光、进而显影由此进行图形形成,在相邻 的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形成由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的工 序。
根据该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因为在相邻的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 形成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所以该绝缘层将在相邻的像素间的 泄漏电流、即横向方向的电场进行隔断,从而能够抑制前述像素间的泄漏 电流的产生。并且,因为通过感光性绝缘材料形成前述绝缘层,所以能够 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该绝缘层的形成、即其图 形形成。从而,通过防止起因于泄漏电流的显示性能的下降、消耗电流的 增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而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对泄漏电流进行抑 制的绝缘层的制造。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包括将前述第l基 板上的像素电极与夹着前述对向电极设置于前述第2基板上的前述电泳 层,通过夹着导电性粘接剂层进行贴设的工序;
在形成前述绝缘层的工序中,将该绝缘层的厚度形成为在ljum以上 且在前述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以下。
这是因为如果如此地进行,则如前述地,可充分得到对泄漏电流进 行隔断的效果,而且不用担心对设置于像素电极的下方的驱动元件等产生 损害,并且,也不用担心曝光时间变长而生产性下降、绝缘层的膜剥落。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形成前述感光性 绝缘材料层的工序中,作为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采用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而不釆用抗蚀剂 直接进行图形形成,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图形形成。


图l是电泳显示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像素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像素电极及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5是微嚢的构成图。
图6是对微嚢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7 (a) (d)是用于对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时序的图。
图9是相邻的像素的示意图。
图IO是电泳显示装置的构成图。
图11是表示像素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极及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极及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17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极及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之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之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泳显示装置,2…像素,3…显示部,21…像素电极,21a…周缘 部,21b…侧端面,22…共用电极(对向电极),23…电泳层,24…驱动用 TFT, 25…SRAM, 28…元件^S4l(第1基板),29…对向基板(第2基板), 30a…粘接剂层(导电性粘接剂层),30b…胶合剂层,31…绝缘层,32… 感光性绝缘材料层,40…微嚢,41…分散介质,42…白色微粒,43…黑色 微粒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还有,在用于以下的说明 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件成为可以辨识的大小,适当改变比例尺。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图,图1中附图标记l为电泳显示装置。该电泳显示装置l,具备显示部3、扫描线 驱动电路6、数据线驱动电路7、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和控制器IO。
在显示部3,沿Y轴方向M个、沿X轴方向N个的^f象素2形成为矩 阵状。扫描线驱动电路6,通过沿X轴方向在显示部3上延伸的多条扫描
线4(Y1、 Y2..... Ym),连接于像素2。数据线驱动电路7,通过沿Y
轴方向在显示部3上延伸的多条数据线5 (Xl、 X2.....Xn),连接于像
素2。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通过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连接于像素2。这 些扫描线驱动电路6、数据线驱动电路7、及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通过控 制器10控制。电源线13、 14、及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在所有的像素2 中用作共用布线。
像素2,其电路构成如图2所示,具备驱动用TFT (Thin Film Transistor,像素开关元件)24、 SRAM (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存储电路)25、和电泳元件20。电泳元件20,包括^象素电才及21、共用电 极(对向电极)22、和电泳层23。
驱动用TFT24,由N—MOS ( Negativ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构成,在其栅部连接有扫描线4,在源侧连接有数据线5,在漏侧连接有 SRAM 25。该驱动用TFT24,在选择信号从扫描线驱动电路6通过扫描线 4输入的期间中,使数据线5与SRAM25相连接,由此将从数据线驱动电 路7通过数据线5所输入的图像信号,输入于SRAM25。
SRAM25,包括2个P—MOS ( Positiv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 25pl、 25p2及2个N—MOS25nl、 25n2。在P—MOS25pl、 25p2的源侧 连接第1电源线13,在N—MOS25nl、 25n2的源侧连接第2电源线14。
在SRAM25的P—MOS25pl的漏侧及N—MOSnl的漏侧,分别连接 有驱动用TFT24、 P—MOS25p2的栅部、和N—MOS25n2的栅部。在 SRAM25的P—MOS25p2的漏侧及N—MOSn2的漏侧,分别连接有P_ MOS25pl的栅部、和N—MOS25nl的栅部。
在如此的构成下,SRAM25,对从驱动用TFT24所送来的图像信号进 行保持,并向像素电极21输入图像信号。
电泳元件20,通过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的电位差对图像进行显示,在该共用电极22连接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
图3是电泳显示装置1的显示部3的要部剖面图。显示部3,构成为 在具备像素电极21的元件基板(第1基板)28与具备共用电极22的对向 基板(第2基板)29之间,具备电泳层23。电泳层23,包括多个微嚢40, 微嚢40由粘接剂固定于两基板28、 29间。
即,在元件基板28的像素电极21与电泳层23之间,设置由导电性的 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剂层(导电性粘接剂层)30a,在对向基板29的共用电 极22与电泳层23之间,设置由胶合剂(粘接剂)构成的胶合剂层30b。 关于粘接剂层30a,如后述那样,为了提高微嚢40内的电泳微粒的响应性、 加快显示的切换速度,其导电性充分高。并且,该粘接剂层30a,在本实 施方式中形成为厚度20jam程度的薄厚度。从而,像素电极21与微嚢40 之间的电阻变得足够小,它们之间的导电性变得充分高。
元件基板28,在由合成树脂、玻璃等构成的矩形状的基板的内面侧, 虽然并未进行图示,但是形成有前述的驱动用TFT24、 SRAM25、各种布 线,进而在其上形成有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平坦化层(未图示)。而且, 在如此地由平坦化层所平坦化了的内面上,连接于前述SRAM25地形成像 素电极21。像素电极21,在各像素2分别独立地设置、俯视为矩形状,通 过A1(铝)、铜(Cu)、还有AlCu等形成为矩阵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 过导电性优、且耐腐蚀性也优的AlCu,形成像素电极21。
对向基板29,在显示图像侧,通过透明树脂、玻璃等的透光性材料所 形成,为矩形状。在该对向基板29的内面側,设置在所有的像素2中共用 的共用电极22。共用电极22,由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构成,例如通过ITO (铟锡氧化物)、IZO (铟锌氧化物)、MgAg (镁银)等所形成。
在前述像素电极21、 21之间、即相邻的像素电极21、 21之间的区域, 形成绝缘层31。该绝缘层31,通过感光性绝缘材料形成,具体地说,采用 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聚硅氮烷等,尤其优选感光性丙烯酸树脂。从而,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感光性丙烯酸树脂形成绝缘层31。该感光性丙烯酸树 脂,如后述地通过滚涂法、旋涂法等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21的状态涂敷于 元件基板28上,之后,通过曝光、显影而进行图形形成,这样形成。
10该绝缘层3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 21的各自上 表面的周缘部21a上和这些像素电极21、 21之间连续设置。即,绝缘层 31,以接触于相邻的像素电极21、 21的各自的侧端面21b、并且其上表面 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也就是说,如作 为表示绝缘层31与像素电极21的俯视图的图4所示,绝缘层31,沿像素 电极21间的区域形成为俯视栅格状,且以将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部框状 地镶边的方式其一部分形成于像素电极21上。
在此,优选该绝缘层31的厚度、也就是说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 向电泳层23侧突出的高度为1 ia m以上且前述粘接剂层30a的厚度以下、 即20Mm程度以下。这是因为如下缘故若不足lMm,则对相邻的像素 电极21、 21间的泄漏电流进行隔断的效果不能充分得到,而且,如后述地 当在其制造中对感光性绝缘材料(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进行了曝光时,由 于该光照射,有可能对设置于像素电极21的下方的驱动用TFT24、 SRAM25等产生损害。
并且,还因为若超过粘接剂层30a的厚度,则如后述那样对该绝缘 层31进行图形形成时的曝光时间变长、生产效率下降,而且,绝缘层31 的应力增大,有可能产生膜剥落。还有,若该绝缘层31超过粘接剂层30a 而向电泳层23侧突出,则有可能损伤前述微嚢40。但是,因为微嚢40具 有充分的柔软性,所以即使绝缘层31稍微突出于电泳层23侧,也不会由 此立即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 出的高度,为1.8nm程度。
构成电泳层23的微嚢40,通过聚曱基丙烯酸曱酯、聚曱基丙烯酸乙 酯等的丙烯酸树脂、尿素树脂、阿拉伯胶等的具有透光性的高分子树脂所 形成,形成为例如50Mm程度的粒径。这些微嚢40,如前述地夹持于像 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并且通过前述的粘接剂层30a与胶合剂层 30b固定于各电极上、即各基板上。 还有,这些微嚢40,在一个像素2内 纵横排列多个。并且,在这些微嚢40间,以填埋其间隙的方式,设置构成 前述的胶合剂层30b的胶合剂。
在微嚢40的内部,如示于图5地,封入分散介质41,和作为电泳微粒的多个白色微粒42及多个黑色微粒43。
作为分散介质41,由例如水,曱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辛醇、曱 基溶纤剂等的醇类溶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的各种酯类,丙酮、甲乙
酮、甲基异丁基酮等的酮类,戊烷、己烷、辛烷等的脂肪族烃,环己烷、 曱基环己烷等的脂环式烃,苯、曱苯、二甲苯、己基苯、庚基苯、辛基苯、 壬基苯、癸基苯、十一烷基苯、十二烷基苯、十三烷基苯、十四烷基苯等 的具有长链烷基的苯类等的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的卣代烃,羧酸盐或其他各种油类等单独或它们的混合物中调 合有表面活性剂等来构成,为使白色微粒42与黑色微粒43分散于微嚢40 内的液体。
白色微粒42,为由二氧化钛、锌华、三氧化锑等的白色颜料构成的微 粒(高分子或者胶体),例如带负电。黑它微粒43,为由苯胺黑、炭黑等 的黑色颜料构成的微粒(高分子或者胶体),例如带正电。
在这些颜料中,相应于需要,能够添加由电解质、表面活性剂、金属 皂、树脂、橡胶、油、清漆、复合物等的微粒构成的带电控制剂(抗静电 剂)、钛类偶联剂、铝类偶联剂、硅烷类偶联剂等的分散剂、润滑剂、稳定 剂等。
并且,这些电泳微粒(白色微粒42,黑色微粒43)的比重,设定为与 使它们分散的分散介质41的比重基本相等。
白色孩i粒42及黑色微粒43,因为如前述地带负电或者带正电,所以 在分散介质41中,在通过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的电位差而产生 的电场中进行移动(泳动)。在此,白色微粒42及黑色樹:粒43,由溶剂中 的离子覆盖,在这些微粒的表面形成离子层44。还有,这些白色微粒42、 黑色微粒43等的带电微粒,即使施加10kHz以上频率的电场,也几乎不 对电场产生反应,从而几乎不移动。并且,带电微粒的周围的离子,因为 其直径远小于带电微粒,所以若施加电场的频率为10kHz以上的电场,则 相应于电场进行移动。
图6,是用于对微嚢40内的电泳微粒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在此,举并未形成离子层44的理想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若在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 极22之间施加电压使得共用电极22的电位相对性地变高,则如示于图6 (a)地,带正电的黑色微粒43由于库仑力在微嚢40内被吸引到像素电极 21侧。另一方面,带负电的白色微粒42由于库仑力在微嚢40内被吸引到 共用电极22侧。其结果,在微嚢40内的显示面侧(对向基板29侧)集中 白色微粒42,在显示面显示该白色微粒42的颜色(白色)。
相反,若在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施加电压使得像素电极21 的电位相对性地变高,则如示于图6(b)地,带负电的白色微粒42由于 库仑力被吸引到像素电极21侧。另一方面,带正电的黑色微粒43由于库 仑力被吸引到共用电极22侧。其结果,在微嚢40的显示面侧集中黑色微 粒43,在显示面显示该黑色微粒43的颜色(黑色)。
还有,通过将用于白色微粒42、黑色微粒43的颜料,替换为例如红 色、绿色、蓝色等的颜料,还可以形成显示红色、绿色、蓝色等的电泳显 示装置l。
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在制造这样构成的电泳显示装置1时,预先如图3所示那样分别形成 元件基板28侧与对向基板29侧,然后,以在它们之间夹持有电泳层23 的状态,将这些元件基板28侧与对向基板29侧相贴。
即,作为元件基板28,与已往一样在基板(未图示)上形成前述驱动 用TFT24、 SRAM25、各种布线,并在其上形成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平 坦化层(未图示)。在前述驱动用TFT24、 SRAM25的形成时,优选通过 低温多晶硅工艺形成多晶硅TFT 。
接下来,在该元件基板28上,通过溅射法等形成AlCu膜(未图示), 进而通过公知的抗蚀技术、蚀刻技术等进行图形形成,由此如示于图7(a) 地形成多个像素电极21。由此,得到有源矩阵基板。
接着,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21的状态在前述元件基板28上,以滚涂 法涂敷感光性丙烯酸树脂(感光性绝缘材料),如示于图7(b)地形成感 光性绝缘材料层32。此时,优选由该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所得到的绝缘层31的厚度为lMm以上且20ium程度以下,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 该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形成为1.8 ju m程度。
接着,对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采用预定的掩模(未图示)进行曝 光处理,进而,对曝光后的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直接显影处理,由此进行 图形形成。由此,如示于图7 (c)地,以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 21的各 自上表面的周缘部21a上和这些像素电极21、 21之间连续的状态,形成绝 缘层31。还有,作为采用的感光性丙烯酸树脂,正型、负型均可,作为前 述的掩^^,当然采用与所采用的型对应的掩^^。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了更高精度地进行图形形成,采用正型的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另一方面,作为对向基板29准备PET (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等 的透明基板,在该对向基板29上(内面),使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通过 溅射法等进行成膜,形成共用电极22。接着,在该共用电极22上通过前 述胶合剂层30b固定微嚢40,形成电泳层23。其后,在该电泳层23的内 面侧,涂敷导电性粘接剂而形成粘接剂层30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 高该粘接剂层30a的导电性、提高微嚢40内的电泳微粒的响应性,将该粘 接剂层30a的厚度形成为20Mm程度。由此,如示于图7 (d)地,得到 形成有共用电极22、电泳层23、粘接剂层30a的对向基板29侧。
如此地分别准备了元件基板28侧与对向基板29侧后,将各自的内面 侧对接,使前述粘接剂层30a接触并粘接于像素电极21及绝缘层31。由 此,如示于图3地,得到元件基板28侧与对向基板29侧通过粘接剂层30a 相贴合而成的电泳显示装置1。
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时序的图。在本图中,表 示以电源关断期间、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图像显示期间、及电源关断期间 的顺序进行工作、显示图像的状况。将这些的工作整理为以下的表。表l
电源线的状态
顺序工作目的第1电源第2电源共用电极22显示图像
线13线14的状态
1电源关断期间断开断开断开旧图像
2图像信号输入期间5V0V断开不变
3图像显示期间高电平(15V)低电平(ov)脉沖新图像
4电源关断期间断开断开断开新图像
首先,关于图像信号输入期间进行说明。示于图l的共用电源调制电
路8,向第1电源线13供给大约5V的电位、向第2电源线14供给作为低 电平的大约0V,由此使示于图2的SRAM25驱动。
示于图1的扫描线驱动电路6,向扫描线Yl供给选择信号。通过该选 择信号,驱动连接于扫描线Yl的像素2的驱动用TFT24,连接于扫描线 Yl的像素2的SRAM25,分别连接于数据线XI、 X2..... Xn。
示于图1的数据线驱动电路7,向数据线X1、 X2..... Xn供给图像
信号,向连接于扫描线Yl的像素2的SRAM25输入图像信号。
若输入图像信号,则扫描线驱动电路6,停止向扫描线Yl供给选择信 号,解除连接于扫描线Yl的像素2的选择状态。持续该工作直至对于连 接于扫描线Ym的像素2进行了该工作,向所有的像素2的SRAM25输入 图像信号。
接下来,关于图像显示期间进行说明。
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向第1电源线13供给大约15V的高电平的电位, 由此转移到图# 显示期间。
若SRAM25由高电平驱动,则以5V输入于SRAM25的图像信号, 以高电平保持。
向共用电极22,从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通过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输 入以一定周期反复高电平的期间与低电平的期间的脉沖状的信号。
在输入于SRAM25的图像信号为低电平的像素2中,从SRAM25向
15像素电极21输入高电平。
于是,当输入脉沖状的信号的共用电极22的电位为低电平时,在两电 极21、 22之间产生大的电位差,白色微粒42被吸引到像素电极21,黑色 微粒43被吸引到共用电极22,所以在该像素2显示黑色。
另 一方面,在5V的电位作为图像信号输入于SRAM25的像素2中, 从SRAM25向像素电极21输入低电平。
于是,当输入脉沖状的信号的共用电极22的电位为高电平时,在两电 极21、 22之间产生大的电位差,黑色微粒43被吸引于像素电极21,白色 微粒42被吸引于共用电极22,所以在该像素2显示白色。
在通过图像显示期间显示了图像后,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电断开电 源线13、 14、及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成为电源关断期间。
泄漏电流的抑制
图9,是示于图1的显示部3中的相邻的像素2 (2A, 2B)的示意图。 图示左侧的像素2A,具备驱动用TFT24a、 SRAM25a、及像素电极211。 图示右侧的像素2B,具备驱动用TFT24b、 SRAM25b、及像素电极212。 在像素电极211、 212之间,形成绝缘层31。
SRAM25a包括P—MOS25apl、 25ap2, N—MOS25anl、 25an2, SRAM25b包括P—MOS25bpl、 25bp2, N—MOS25bnl、 25bn2。
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输入不相同的电位。例如,在像素电极211输入 高电平,在像素电极212输入低电平。因此,在像素2A中显示黑色,在 像素2B中显示白色。
此时,因为在像素电极211、 212之间产生由大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 所以泄漏电流容易通过粘接剂层30a流过。
在现有的电泳显示装置中,因为并未在示于图3的像素电极21、 21 间形成绝缘层31,无法隔断泄漏路径,所以由于在像素电极21、 21间的 横向方向电场而产生泄漏电流。如此的泄漏电流,会由于为了提高微嚢40 内的电泳微粒的响应性、提高粘接剂层30a的导电性,而更容易产生。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因为将相邻的像素电极21 (211)、 21 (212)
16向方向的电场,通过绝缘层31隔断,所以能够良好地 抑制泄漏电流的产生。即,因为将绝缘层31形成于像素电极21 (211)、 21 (212)间,所以能够隔断来自像素电极21的侧端面21b的泄漏电流, 从而能够更好地抑制泄漏电流的产生。并且,因为将绝缘层31在相邻的像 素电极21 (211)、 21 (212)的各自的上表面的周缘部21a上和它们之间 连续形成,所以在这些像素电极21 (211)、 21 (212)间,来自各个像素 电极21的泄漏电流,并非从由绝缘层31所覆盖的周缘部21a而是从露出 的部位产生,从而,由于彼此的泄漏电流的路径变长(远),能够抑制在它 们之间的泄漏电流。并且,因为使绝缘层31的上表面从像素电极21的上 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所以使越过绝缘层31的上侧而迂回的泄漏电流 的路径变长(远),这也使在它们之间难以产生泄漏电流,能够抑制泄漏电 流。
并且,根据该电泳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因为以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形成绝缘层31,所以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 该绝缘层31的形成、即其图形形成。
从而,所得到的电泳显示装置1,通过防止了起因于泄漏电流的显示 性能的下降、消耗电流的增大,产品的可靠性提高,而且,用于对泄漏电 流进行抑制的绝缘层31的制造容易。
变形例
图IO,是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101的构成图。该电泳显示装置101 与前述电泳显示装置1中的电路构成不同之处是,共用电源调制电路108 通过第1控制线111及第2控制线112连接于像素102。
图11,是像素102的电路构成图。像素102,在SRAM25与第1电极 21之间设置有开关电路135。开关电路135,具备第1传输门(transfer gate ) 136、及第2传输门137。传输门136、 137,通过并联连接的P—MOS及 N—MOS所构成。
传输门136、 137的栅部,连接SRAM25。第1传输门136的源侧连 接于第l控制线111。第2传输门137的源侧连接于第2控制线112。传输门136、 137的漏侧,连接于像素电极21。
在示于图IO的电泳显示装置101中,基于输入于SRAM125的图像信 号,驱动任一个传输门。与所驱动的传输门相连接的控制线,与像素电极 21相连接,该控制线的电位输入于像素电极21。由此,在像素102显示图 像。
在具备有图11的电路构成的电泳显示装置101中同样,若向相邻的像 素102输入不相同的电位,则产生由电位差引起的电场。但是,通过在像 素电极21间具备图3的绝缘层31,能够抑制泄漏电流。
第2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是显示部 3的要部剖面图。
该第2实施方式与示于图3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绝缘层31 的构成。即,示于图12的绝缘层31,仅覆盖了像素电极21、 21间的区域, 其上表面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但是,如果能够充 分地抑制泄漏电流,则也可以不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突出。
图13,是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仅示出绝缘层31及像素电极21的显 示部3的俯视图。绝缘层31,沿像素电极21间的区域,形成为俯视栅格 状。
如果以如此的结构形成绝缘层31,则能够将相邻的像素电极21、 21 的侧端面21b间的泄漏电流的路径用绝缘层31隔断,抑制泄漏电流。并 且,使绝缘层31的上表面从像素电极21向电泳层23侧突出,所以能够隔 断经过绝缘层31的上侧的泄漏电流,进一步抑制泄漏电流。进而,因为绝 缘层31并不形成于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所以能够增大在图像显示中有 效的像素电极21的面积。
第3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笫3实施方式的图,是显示部 3的要部剖面图。
该第3实施方式与示于图3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也在于绝缘层31的构成。即,示于图14的绝缘层31,在像素电极21、 21间的区域中, 仅形成于其中央部,与像素电极21离开地形成。并且,绝缘层31的上表 面,从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
图15,是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仅示出绝缘层31及像素电极21的显 示部3的俯视图。绝缘层31,在像素电极21间的区域,以围绕像素电极 21的方式整体形成为俯视栅格状。
如此形成的绝缘层31,不在像素电极21的表面而在像素电极21、 21 间的区域隔断泄漏电流的路径,能够抑制泄漏电流。还有,像素电极21 与绝缘层31之间的槽,作为粘接剂层30a的放泄部(逃W)而起作用。因 此,粘接剂层30a的表面容易平坦化。并且,因为绝缘层31,并不形成于 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所以能够增大像素电极21在图像显示中有效的面 积。
第4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图,是显示部 3的要部剖面图。
该第4实施方式与示于图3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也在于绝缘层 31的构成。即,示于图16的绝缘层31,与像素电极21、 21的各自的侧端 面21b相接地形成。并且,这些绝缘层31的上表面,从像素电极21的上 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
图17,是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仅示出绝缘层31及像素电极21的显 示部3的俯视图。所形成的绝缘层31,成为包围像素电极21的周围的形 状。
如此形成的绝缘层31,将来自像素电极21的侧端面21b的泄漏电流 的路径隔断,所以能够抑制泄漏电流。进而,因为使绝缘层31比像素电极 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所以能够将经过绝缘层31的上侧的泄漏 电流隔断,进一步抑制泄漏电流。并且,因为绝缘层31,并不形成于像素 电极21的上表面,所以能够增大像素电极21在图像显示中有效的面积。
还有,在这些第2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中同样,对于绝缘层31也以感光性丙烯酸树脂(感光性绝缘材料)而形成,所以能够通过已有的曝
光、显影工艺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这些绝缘层31的形成、即其图形形成。 电子设备
前述的电泳显示装置1,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在以下,关 于具备前述的电泳显示装置l的电子设备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关于将 电泳显示装置1应用于柔性电子纸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该电子纸 的构成的立体图,电子纸1000具备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1作为显示部。 即,该电子纸1000,在由具有与现有的纸张同样的质感及柔软性的片构成 的主体1001的表面,具备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1。
图19,是表示电子笔记本1100的构成的立体图。电子笔记本1100, 是将图18所示的电子纸1000束集多张、夹持于封套1101而构成的。在封 套1101,例如设置输入从外部的装置送来的显示数据的显示数据输入单元 (图示省略)。由此,能够相应于该显示数据,原状保持束集电子纸1000 的状态,对显示内容进行改变、更新。
并且,除了前述的例子之外,作为其他的例子,还可举出液晶电视机、 取景器型、监视器直视型的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呼机、电子笔记 本、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可视电话机、POS终端,具备触 摸面板的设备等。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1,也能够用作如此的电子设 备的显示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电泳元件的像素,前述电泳元件具有像素电极、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对向电极、和配设于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对向电极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相邻的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电泳层之间设置有导电性粘接剂层的情况下,前述绝缘层的厚度在1 M m以上且在前述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以下。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为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4. 按照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绝缘层,以与前述像素电极的侧端面接触的方式设置。
5. 按照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绝缘层,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的上表面的周缘部的方式设置。
6. 按照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绝缘层,在前述相邻的像素电极各自的上表面的周缘部上和该相 邻的像素电极之间连续地设置。
7. 按照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电泳层包括封入了电泳微粒的微嚢,该微嚢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 设置于前述像素电极上。
8. —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前述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 电泳元件的像素,前述电泳元件具有设置于第l基板上的像素电极,设置 于第2基板上、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对向电极,和配设于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对向电极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的状态在前述第1基板上配设感光性绝缘材料, 形成感光性绝缘材料层的工序;和对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曝光、进而显影由此进行图形形成,在相邻 的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形成由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的工 序。
9.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前述第1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与夹着前述对向电极设置于前述第2基板上的前述电泳层,通过夹着导电性粘接剂层进行贴设的工序;在形成前述绝缘层的工序中,将该绝缘层的厚度形成为在lMm以上 且在前述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以下。
10. 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的工序中,作为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 釆用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提供抑制像素间的泄漏电流、使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的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电泳元件的像素,所述电泳元件具有像素电极(21)、对向于像素电极(21)的对向电极(22)、和配设于像素电极(21)与对向电极(22)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23)。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之间的区域,设置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31)。
文档编号G03F7/027GK101515103SQ200910004718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1日
发明者下平泰裕, 阿部裕幸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