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08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一种显影装置、以及用此的一种处理卡盒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采用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一种显影装置,已经为人们广而用之。这种显影装置可以将经过在显影剂存放单元内进行搅拌混合并使其摩擦带电后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简称"显影剂")承载于显影剂载体上,经由该显影剂有选择地使调色剂附着于像载置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上而得到调色剂图像。调色剂经过显影而被消耗,当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下降时,则不能得到高浓度的图像。反之,当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过高时,则会致使产生底面污垢等。由此,要得到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就必须将承载于显影剂载体上而存放于显影剂存放单元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一种包括一个可以向显影剂存放单元内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显影装置应运而生。这种显影装置设有一个调色剂浓度探测装置(以下简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其包括一个调色剂浓度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显影剂存放单元内的调色剂浓度;一个调色剂补充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向显影剂存放单元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补充量,据此控制向显影剂存放单元内补充调色剂。已知悉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为一种磁气探测型,其将显影剂存放单元的内壁面的一部分作为探测面,探测该探测面周围显影剂中的导磁率变化。使用该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如果显影剂滞留于探测面,则不能准确地探测调色剂浓度,从而导致调色剂补充量控制装置产生错误操作。因此,专利文献l提出了一种方法,使平板构件平行于轴,固定于与搅拌并输送显影剂存放单元内显影剂的输送螺杆轴的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上,弹片平行地固定于该平板构件上。而且,平板构件及弹片与输送螺杆一起旋转,弹片滑动摩擦探测面,搅拌探测面上的显影剂。由此,可以通过搅拌探测面上的显影剂,防止因显影剂滞留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探测面上而导致发生错误探测。另外,平板构件的弯曲刚性足以大于弹片,可以通过清除和搅拌显影剂的操作而忽视平板构件的变形。专利文献1:特开平05-150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但是,如专利文献l所述,采用由弹片搅拌探测面上的显影剂的一种结构时,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会随着搅拌操作时弹片滑动摩擦探测面的周期而周期性地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弹片滑动摩擦探测面的前后,探测面上显影剂的剂量密度会发生变化。详细地说,弹片滑动摩擦探测面之前,弹片处于将显影剂压附于探测面上的状态,从而使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上升。并且,弹片滑动摩擦探测面时,弹片会使探测面附近的显影剂弹起,因而使弹片滑动摩擦探测面之后,处于会使探测面附近产生空隙的状态,从而导致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下降。如果按此进行搅拌操作时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之差较大,则会使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探测精度下降,从而有必要减少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之差。并且,搅拌操作时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之差,会随着输送螺杆的转速、设置环境、显影剂的历时老化等使用条件的外在因素变化而产生差异,如果搅拌操作时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之差较大,还会由于各个用户的不同使用条件而导致调色剂浓度探测精度的差异增大,从而有必要减少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之差。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不仅可以防止因显影剂滞留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探测面上而导致发生错误探测,而且能够减少搅拌操作时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之差;并提供用此的一种处理卡盒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l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载体,用于显影和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箱体,用于构成显影剂存放单元,存放提供给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剂;输送螺杆,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固定于轴上,使其环绕着所述轴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搅拌所述箱体内的所述显影剂的同时,沿着轴的轴线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调色剂浓度探测装置,由平行于所述输送螺杆轴的所述箱体内壁面的一部分作为探测面,探测所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探测面搅拌构件,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6对面位置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搅拌构件是一个弹片,可以在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所述弹片相对于所述轴部,被配置为与相对于所述轴部倾斜的所述螺齿翼片之同方向的倾斜。技术方案2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载体,用于显影和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箱体,用于构成显影剂存放单元,存放提供给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剂;输送螺杆,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固定于轴上,使其环绕着所述轴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搅拌所述箱体内的所述显影剂的同时,沿着轴的轴线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调色剂浓度探测装置,由平行于所述输送螺杆轴的所述箱体内壁面的一部分作为探测面,探测所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探测面搅拌构件,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搅拌构件在弹性变形的同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并且包括复数个弹片,所述弹片在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轴线方向里,对所述显影剂进行搅拌的领域互为不同,复数个所述弹片之中,沿所述轴线方向相邻的所述弹片被配置为在所述输送螺杆之旋转方向里的不同位置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被包含在复数的所述弹片中的至少一个之对显影剂进行搅拌的领域内。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复数的所述弹片中位于所述轴线方向里的位置最靠近所述输送螺杆之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所述弹片,被配置在所述输送螺杆之旋转方向中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里。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2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复数的所述弹片之中的至少一个弹片,相对于所述轴部,被配置为与倾斜于所述轴部之所述螺齿翼片有相同方向的倾斜。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平板构件,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的所述轴部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避免与所述内壁面相接触地进行旋转,且在搅拌所述显影剂的动作中具有不易变形的刚性,所述平板构件相对于所述轴部被配置为与倾斜于所述轴部之所述螺齿翼片具有相同方向的倾斜,所述弹片固定于所述平板构件上。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固定7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之所述螺齿翼片上。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影剂输送通道,其环绕包容于所述内壁面上,经由所述输送螺杆,将输送力传递给所述显影剂,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平面直达所述轴部,其截面积与位于所述输送螺杆输送方向的所述探测面附近的上游侧相比,所述探测面附近的较小。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齿翼片的螺距宽幅,与位于所述输送螺杆输送方向的所述探测面附近的上游侧相比,所述探测面附近的狭窄。技术方案10提供一种处理卡盒,其至少与像载置体和显影所述像载置体上潜像的显影装置一体地被支撑,具有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灵活进行装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使用技术方案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技术方案11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带电装置,用于使像载置体表面带电;潜像形成装置,用于在所述像载置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用于显影所述静电潜像后调色剂像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使用技术方案1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技术方案12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与所述像载置体和所述显影装置一体地被支撑,具有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灵活进行装拆的结构的处理卡盒。技术方案13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载体,用于显影和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箱体,用于构成显影剂存放单元,存放提供给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剂;输送螺杆,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固定于轴上,使其环绕着所述轴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搅拌所述箱体内的所述显影剂的同时,沿着轴的轴线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调色剂浓度探测装置,由平行于所述输送螺杆轴的所述箱体内壁面的一部分作为探测面,探测所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探测面搅拌构件,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搅拌构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的所述轴部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避免与所述内壁面相接触地进行旋转,且在搅拌所述显影剂的动作中为具有不易变形之刚性的平板构件。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包括一个平行地配置于输送螺杆轴上的弹片,探测面上的显影剂与处于轴线方向的位置无关,被弹片全部压附于探测面上,从而使探测面上剂量密度的最大值变大。并且,弹片使探测面上的显影剂弹起时,探测面上的显影剂与处于轴线方向的位置无关系,也会被弹片全部弹起,从而使弹片通过后的探测面容易产生空隙,导致探测面上剂量密度的最小值变小。根据具有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弹片与螺齿翼片在同一方向倾斜于轴,从而使弹片推压显影剂的推压力不仅沿着输送螺杆的旋转方向,而且还沿着输送螺杆的输送方向进行传动。由于输送方向与弹片推压显影剂的方向相同,从而可以在与弹片设置位置相反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利用输送螺杆的输送力,将显影剂输送到更远的下游侧,因而能够收取被弹片推压的显影剂。由此可见,位于弹片与探测面之间的显影剂,可以在偏离输送方向的同时被压附于探测面上,所以,与全部压附于探测面上相比,被弹片一次性压附于探测面上的显影剂的量会减少,从而能够谋求降低探测面上剂量密度的最大值。并且,弹片位于探测面上的搅拌位置,会沿着输送方向从上游侧移动到下游侧。然后,弹片沿着输送方向从上游侧依次使位于探测面上的显影剂弹起,从而会将显影剂沿着与弹片设置位置相反的输送方向从上游侧依次输送到因弹片使显影剂弹起而产生的空隙内。因此,与探测面上的显影剂全部弹起相比,弹片通过后的探测面难以产生空隙,从而能够谋求提高探测面上剂量密度的最小值。另外,根据具有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探测面上的轴线方向中设置了搅拌显影剂领域互为不同的复数个弹片,通过将轴线方向上相邻的弹片相对于该输送螺杆之旋转方向的位置配置为互不相同,相邻弹片之搅拌探测面的时机就各不相同。由此,不是一次性地搅拌探测面全体,而是分成复数个阶段地来搅拌。也因而与通过l个弹片来一下子刮擦探测面上的显影剂相比,弹片通过之后的探测面里不容易产生空隙,从而可以提高探测面处显影剂密度的最小值。并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平板构件与螺齿翼片在同一方向倾斜于输送螺杆轴,从而使平板构件推压显影剂的推压力不仅沿着输送螺杆的旋转方向,而且还沿着输送螺杆的输送方向进行传动。因此,与上述探测面搅拌构件具有一种包括一个弹片的结构相同,与探测面搅拌构件上平行地设置于轴上的平板构件相比,可以谋求降低探测面上剂量密度的最大值、以及提高最小值。根据技术方案1至13所述的发明,与包括一个平行于输送螺杆轴的探测面搅拌构件时相比,可以谋求降低探测面上剂量密度的最大值、以及提高最小值,从而具有一种极佳效果,不仅可以防止因显影剂滞留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探测面上而导致发生错误探测,而且能够减少搅拌操作时探测面上的剂量密度之差。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的完整描述。其中,图1为涉及实施例的一种打印机的示意结构图。图2为表示同一打印机中用于Y的处理卡盒及其周围的扩大结构图。图3为拆下同一打印机中用于Y的显影装置的上盖板之后的状态俯视图。图4为根据第1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的探测面清洁构件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图5为位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设置位置上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的扩大截面图。图6为用于降低显影装置的探测面附近的上盖板底面的一种结构的说明图,(a)为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的侧视说明图,(b)为上盖板底面的说明图。图7为根据第2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的探测面清洁构件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图8为根据第3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的探测面清洁构件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图9为拆下根据变形例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的上盖板之后的状态俯视图。图10为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的探测面清洁构件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图11为根据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的探测面清洁构件附近的扩大说明图。10图12为根据对比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的探测面清洁构件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图13为表示根据第1实验的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a)为描述TC一Vt特性的曲线图,(b)为描述线速移位量AVt特性的曲线图。图14为表示根据第1实验的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a)为描述TC一Vt特性的曲线图,(b)为描述线速移位量AVt特性的曲线图。图15为表示根据第1实验的对比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a)为描述TC一Vt特性的曲线图,(b)为描述线速移位量AVt特性的曲线图。图16为描述根据第2实验的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中传感器输出Vt的波形的图,(a)为线速v=230[mm/s],(b)为线速v=77[mm/s]。图17为描述根据第2实验的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中传感器输出Vt的波形的图,(a)为线速v=230[mm/s],(b)为线速v=77[mm/s]。图l8为描述根据第2实验的对比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中传感器输出Vt的波形的图,(a)为线速v=230[mm/s],(b)为线速v=77[mm/s]。图19为实施例4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的探测面清洁构件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图20为变形例2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的探测面清洁构件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列举适用本发明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说明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以下简称"打印机l00")的有关内容。另外,关于制作图像单元,将列为处理卡盒予以说明。首先,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l0O的基本结构的有关内容。图l为打印机l00的示意结构图。图中,该打印机l00包括4个处理卡盒6Y、M、C、K,用于生成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以下表述为"Y、M、C、K")的调色剂图像。这些作为一种图像形成物质,使用颜色各异的Y、M、C、K调色剂,除此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使用寿命终结时予以更换。以用于生成Y调色剂图像的处理卡盒6Y为例,其包括一个图2所示鼓状感光体lY,一个鼓清洁装置2Y,一个除电装置(未图示),一个带电装置4Y,一个显影装置5Y等。该处理卡盒6Y可以在打印机l00主体上进行装拆,并可以一次性地更换消耗部件。带电装置4Y能够使一个感光体lY的表面均匀带电,其由未图示的一个驱动器进行驱动,带动其如图所示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感光体lY的表面均匀带电后,经过激光L进行曝光扫描,承载用于Y的静电潜像。该用于Y的静电潜像,经由使用Y调色剂的显影装置5Y,显影于Y调色剂图像上。形成于感光体lY上的Y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夹持上通过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鼓清洁装置2Y用于清除感光体1Y表面经过一次转印工序后残留的调色剂。并且,除电装置用于除电,清除感光体lY经过清洁后残留的电荷。经过该除电之后,感光体lY的表面已被初始化,以备用于此后形成图像。其他处理卡盒6M、C、K,也同样可以在感光体1M、C、K上形成M、C、K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如上所示图l中,在处理卡盒6Y、M、C、K的图示下面,装配了一个曝光装置7。用于潜像形成器的曝光装置7,将根据图像信息发出的激光L,分别照射到处理卡盒6Y、M、C、K的各个感光体1Y、M、C、K上,使其曝光。经过该曝光之后,可以分别将用于Y、M、C、K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体lY、M、C、K上。另外,曝光装置7利用经由马达旋转所驱动的多面镜进行扫描的同时,介由多个光学透镜和反射镜,将从光源发出的激光L照射于感光体上。曝光装置7的图示下侧装配了一个供纸器,其包括一个纸张卡装盒26,一个组装于其内的供纸辊27,一对对位辊28等。纸张卡装盒26收放多张重叠的用于记录的转印纸P,使供纸辊27直接触及每一张最上面的转印纸P。供纸辊27经由未图示的驱动器进行驱动,带动其如图所示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之后,最上面的转印纸P被输送到一对对位辊2S的辊之间。一对对位辊28驱动必须夹住转印纸P的两个辊进行旋转,夹住转印纸P之后,立即暂时停止旋转。然后,以准确的时机将转印纸P输送到后述的二次转印夹持。具有这种结构的供纸器包括一个输送器,其由供纸辊27和用于时机辊对的对位辊对28所组成。该输送器将转印纸P从收放器的纸张卡装盒26,输送至后述的二次转印夹持。在处理卡盒6Y、M、C、K的图示上方装配了一个中间转印组件l5,用于架设和环绕移动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8。该中间转印组件15除中间转印带8以外,还包括4个一次转印偏压辊9Y、M、C、K,一个清洁装置10等。并且,还包括一个二次转印支承辊l2,一个清洁支承辊l3,一个张紧辊l4等。中间转印带8被架设于3个辊上的同时,至少经由其中某一个辊的旋转驱动,带动其如图所示沿着逆时针方向环绕移动。一次转印偏压辊9Y、M、C、K将由此进行环绕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夹在其与感光体lY、M、C、K的之间,分别形成各个一次转印夹持。这些都具有一种方式,用于将具有与调色剂相反极性(如正极)的转印偏压,施加于中间转印带8的反面(环路内圆周面)上。除配置于中间转印带8的反面(环路内圆周面)的一次转印偏压辊9Y、M、C、K以外,其他辊,全部电气接地。中间转印带8在伴随着其环绕移动,并依次通过用于Y、M、C、K的一次转印夹持的过程中,重叠并一次转印感光体lY、M、C、K上的Y、M、C、K调色剂图像。据此,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4色重叠调色剂图像(以下简称"4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支承辊12将中间转印带8夹在其与二次转印辊19的之间,构成二次转印夹持。形成于中间转印带8上的4色调色剂图像,在该二次转印夹持内被转印到转印纸P上。在己通过二次转印夹持之后的中间转印带8上,附着有未被转印到转印纸P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其将被清洁装置l0清洁干净。在二次转印夹持上,转印纸P被夹在相互之间都沿着顺方向作表面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与二次转印辊19的之间,被输送到与一对对位辊28侧相反的方向。经由二次转印夹持传递送出的转印纸P,通过定影装置2O的辊之间时,经过传递施加热能和压力,固定已转印到表面上的4色调色剂图像。然后,转印纸P通过一对排纸双辊29的辊之间,被排出到机体外面。在打印机l00主体的上面,构成一个堆放单元30,经由一对排纸双辊29被排出到机体外面的转印纸P,被依次堆放到该堆放单元30内。中间转印组件l5与位于其上面的堆放单元30之间,装配了一个瓶状收容器31。该瓶状收容器3l用于收放调色剂瓶32Y、M、C、K,其分别作为存放Y、M、C、K调色剂的补充用调色剂存放单元予以使用。调色剂瓶32Y、M、C、K被设置为按各种颜色配置于瓶状收容器3l上。调色剂瓶32Y、M、C、K内的Y、M、C、K调色齐U,经由后述作为调色剂输送器使用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分别适当地补充到处理卡盒6Y、M、C、K的显影装置内。这些调色剂瓶32Y、M、C、K分别独立于处理卡盒6Y、M、C、K,可以在打印机lQQ主体上进行装拆。下面,说明包括一个处理卡盒6Y的显影装置5Y的结构的有关内容。图2为从感光体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进行观察所绘制的处理卡盒6Y的示意截面图,用于模型图示后述的控制单元57Y及驱动马达41Y。并且,图3为拆下显影装置5Y的上盖板67Y之后的状态俯视图。显影装置5Y包括一个作为显影剂载体使用的显影套筒51Y,其内部包括一个磁场发生器,用于在其表面承载并输送包括磁性粒子和调色剂的双组分类显影剂;一个作为显影剂限制构件使用的显影刮刀52Y,用于限制承载于显影套筒51Y上并被其输送的显影剂的层面厚度。在显影套筒51Y的下面,设有一个用箱体55Y围住的显影剂存放单元,用分隔壁59Y将用于向显影套筒51供给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存放单元53Y、与用于收取经由调色剂补充单元58Y所补充的调色剂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分隔开。第一显影剂存放单元53Y内包括一个用于搅拌输送调色剂的第一输送螺杆61Y,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内包括一个第二输送螺杆62Y。第二输送螺杆62Y具有一种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62bY固定于轴62aY上的结构,第一输送螺杆61Y也具有一种与其完全相同的结构。并且,第一显影剂存放单元53Y内的显影剂经由第一输送螺杆61Y的旋转,从图3中的右边被输送到左边(图2中的前侧至纵深侧),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内的显影剂经由第二输送螺杆62Y的旋转,从图3中的左边被输送到右边(图2中的纵深侧至前侧)。然后,沿着输送螺杆的轴线方向14(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分隔壁59Y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开口,从而能使显影剂在第一显影剂存放单元53Y与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之间进行循环。并且,在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箱体55Y下面的外壁面,设有一个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用于探测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箱体55Y位于外壁面设有一个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部位处,其内壁面构成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探测领域内的探测面80。在与第二输送螺杆62的旋转轴之轴部62aY的探测面80相反的对面位置上,固定将在后面详细阐述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Y。另外,'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是一种非接触型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因此,即使是不设置于传感器的一部分与显影剂相接触的位置上,也能够探测调色剂浓度。这种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可以根据特开2004—139038所述予以选用。并且,探测面80Y轉是箱体55Y的内壁面,用于构成非接触型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探测领域的显影剂存放单元,从而不必设置作为探测面使用的特殊构件。另外,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并非仅限于非接触型传感器,也可以使用诸如采用一种可以使传感器面从箱体55Y的外侧向内侧突出的形式所安装的传感器。并且,也可以配置于箱体55Y的内壁面上。下面,说明操作该显影装置的有关内容。在显影装置5Y中,显影剂存放单元内的显影剂包括载体和调色剂,调色剂的投放被控制在显影剂所规定的调色剂浓度范围内。调色剂从调色剂瓶32Y中取出之后,通过未图示的调色剂输送装置的调色剂输送管43Y,经由调色剂补充单元58Y被补充到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内。然后,经过第二输送螺杆62Y及第一输送螺杆61Y进行搅拌之后,被投放到显影剂内,并经过与载体之间进行摩擦而带电。第一显影剂存放单元53Y内的显影剂包括已带电的调色剂,被供给到其内部具有磁极的显影套筒51Y的表面,利用磁力形成一个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层。由显影套筒51Y所承载的显影剂层,伴随着显影套筒51Y的旋转被送往箭头所示方向。中途,利用显影刮刀52Y限制显影剂层的层面厚度之后,被输送到与感光体lY相反的显影领域。在显影领域内,将调色剂供给感光体lY上所形成的潜像并进行显影。残留于显影套筒51Y上的显影剂层,伴随着显影套筒51Y的旋转,沿着第一显影剂存放单元53Y的显影剂输送方向被输送到上游处。调色剂经过显影而被消耗,当显影装置5Y内的调色剂浓度下降时,探测面8O周围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也会随之下降,位于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下面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及控制单元57Y将会探测调色剂浓度的下降。根据该探测结果,控制单元57Y启动未图示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驱动马达41Y开始工作,从而能够经由调色剂输送管43Y来补充调色剂。下面,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特征来说明一种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的有关内容。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经由第二输送螺杆62Y沿着图示箭头方向进行旋转,带动其一起旋转,用于清除和搅拌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相对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轴部62aY,被配置为与倾斜于该轴部62aY的螺齿翼片62bY形同的倾斜方向。由此,通过将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相对于轴部62aY配置为与螺齿翼片62bY倾斜于同一方向,从而能够抑制因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的搅拌操作而阻碍输送显影剂。〔第1实施例〕下面,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特征来说明一种显影装置5Y的第一个实施例(以下简称"第1实施例")的有关内容。图4为根据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所包括的第二输送螺杆62Y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Y被固定部分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图5为位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设置位置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扩大截面图。图5中用虚线标注的61cY及62cY,分别表示由第一输送螺杆61Y的螺齿翼片61bY及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螺齿翼片62bY的径向外侧端部(图5中的61eY及62eY)的移动轨迹。如图4及图5所示,根据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由固定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轴62aY上被作为平板构件使用的翅片72Y、以及粘贴于翅片72Y上的弹片71Y所组成。并且,当第二输送螺杆62Y沿着图示箭头ci方向进行旋转时,弹片71Y就会开始搅拌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根据本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弹片71Y,使用一种聚氨酯塑胶片,但构成弹片71Y的弹性体不受此限。图5中用虚线标注的弹片71Y,就是依据假设所绘制的一种处于未产生16弹性变形状态的弹片71Y,实际地将包括一个弹片71Y的第二^r送螺杆62Y安装于显影装置5Y上时,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弹片71Y会处于已产生弹性变形的状态,滑动摩擦探测面80Y。从而能够清除探测面上的显影剂,搅拌探测面上的显影剂。并且,图3中用符号70w标注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Y沿着轴线方向的宽幅(根据本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弹片71Y沿着轴线方向的宽幅),形成了一个大于探测面80Y的宽幅结构,从而能够随着第二输送螺杆62Y进行旋转,带动其搅拌整个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清除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探测面上的显影剂的清洁构件,是一种使用弹片的现有显影装置,上述专利文献1或特开2006—154001号公报等已有记载。这些显影装置与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相同,也在输送螺杆轴上设有一个弹片,使该弹片与调色剂检测单元的检测面相接触,将所附着的显影剂清除干净。但是,这些显影装置使用弹片来搅拌探测面上的显影剂时,会使因弹片的前端通过探测面的前与后之间产生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增大。这是因为用于探测面搅拌构件的弹片平行地固定于轴上所致。并且,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会由于线速模式、环境、显影剂的流动性等外在因素变化而产生差异,还会由于各个用户的不同使用条件而导致调色剂浓度的探测精度产生差异。'反之,根据本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探测面搅拌构件使用的弹片71Y配置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轴62aY上,从而使螺齿翼片62bY倾斜于该轴62aY并倾斜于同一方向。因而能够抑制剂量密度达到最大时弹片71Y的前端通过探测面80Y之前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上升、以及剂量密度达到最小时弹片71Y的前端通过探测面80Y之后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下降。由于能够抑制剂量密度最大值的上升、以及最小值的下降,从而能够抑制因弹片71Y的前端通过探测面80Y的前与后之间产生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并且,能够抑制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从而可以抑制根据本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会由于线速模式,环境,显影剂的流动性等外在因素变化而使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产生差异。根据本第1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输送螺杆61Y及第二输送螺杆62Y由树脂构成,经过一体成形将其制作成一个可以把螺齿翼片安装于轴上的形状。并且,第二输送螺杆62Y也经过一体形成制作翅片72Y,构成一个可以把翅片72Y固定于轴62aY上的形状。弹片71Y用粘接剂等,粘贴固定于翅片72Y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面上。上述的现有显影装置中,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弹片采用具有相同弯曲刚性的弹性构件,形成一种滑动摩擦探测面的结构。弹片采用具有形同弯曲刚性的弹性构件时,该弯曲刚性强,则弹片难以产生弹性变形,从而有可能因施加于探测面或箱体内壁面上的按压力和摩擦而产生凝聚。并且,弯曲刚性弱,则弹片会屈服于滞留在探测面上的显影剂,从而有可能因显影剂的搅拌不充分而产生搅拌不良。反之,根据特开2006—154001号公报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弹片采用了一种其根部侧的弯曲刚性强度大于产生弹性变形部分前端侧的弹性构件,形成一种滑动摩擦探测面的结构。通过减弱前端侧的弯曲刚性,可以抑制按压力和摩擦,抑制产生凝聚调色剂。并且,通过增强根部侧的弯曲刚性,可以防止其屈服于滞留在探测面上的显影剂,防止产生搅拌不良。另一方面,根据本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与根据特开2006—154001号公报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相同,弹片71Y也采用了一种其根部侧的弯曲刚性强度大于产生弹性变形部分前端侧的弹性构件。根据本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如图5所示,弹片71Y经过粘贴第一片71aY和第二片71bY二张弹片制作而成。第二片71bY使其前端比翅片72Y的前端长而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其前端具有恰好不能抵达箱体55Y内壁面的合适长度。第一片71aY使其前端比第二片71bY的前端更长而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其前端具有能够与箱体55Y内壁面进行接触而在产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进行滑动摩擦的长度。通过采用这种形状,弹片71Y使其比产生弹性变形的翅片72Y更长而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中的根部侧,与第一片71aY和第二片71bY重叠,从而使其弯曲刚性仅大于第一片71aY的前端侧。因此,与根据上述特开2006—154001号公报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相同,能够防止产生凝聚调色剂和搅拌不良。另外,在显影装置中,当处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探测领域附近的显影剂体积密度产生波动时,即使具有相同的调色剂浓度,也存在着导致显影剂的磁通密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探测误差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类问题而采用的一种显影装置,根据特开20Q3—30791818号公报所述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降低显影装置的顶板,使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及其附近领域内的显影剂输送通道的截面积,小于除此以外的显影剂输送通道的截面积,从而使显影剂体积密度的波动减少。而且,根据本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与根据特开2Q03一307918号公报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相同,也通过降低显影装置5Y的上盖板67Y的底面,使探测面80Y及其附近领域内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截面积,小于除此以外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截面积。图6为降低探测面80Y附近的上盖板67Y的底面之后的结构说明图。图6(a)为从图3所示箭头A方向观察显影装置5Y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所绘制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侧视说明图,图6(b)为上盖板67Y底面的说明图。如图6所示,在上盖板67Y上设置了一个顶部凸缘67aY,从而使与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相反的对面位置的顶部低于其他部分的顶部。该顶部凸缘67aY的截面形状如图5所示,具有一个沿着螺齿翼片62bY的径向外侧前端62eY移动所留下的轨迹而形成的形状。设置了这种顶部凸缘67aY的位置,其截面积比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其他位置狭窄,处于比其他位置更容易使显影剂堵塞的状态,从而使显影剂体积密度难以产生波动。据此,由于探测面80Y位于与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相反的对面位置,因而可以通过设置上述所示顶部凸缘67aY,抑制探测面80Y附近的显影剂体积密度产生波动。由此,即使具有一种抑制体积密度产生波动的结构,也会由于探测面搅拌构件挤压和弹起探测面上的显影剂,导致体积密度产生波动,从而不能有效地防止体积密度产生波动。根据本第l实施例所述,由作为探测面搅拌构件使用的弹片71Y,形成一种可以搅拌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的结构,使弹片71Y与螺齿翼片62bY在同一方向倾斜于轴62aY,从而能够比采用一种将探测面搅拌构件平行地设置于轴上的结构,更有效地防止因探测面搅拌构件的搅拌操作而导致体积密度产生波动。另外,根据以上的本实施例及第l实施例,已说明了将黄色(Y)调色剂用于黄色的显影装置5Y及处理卡盒6Y的有关内容,但使用其他颜色的调色剂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第2实施例〕下面,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特征来说明一种显影装置5Y的第二个实施例(以下简称"第2实施例")的有关内容。图7为根据第2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所包括的第二输送螺杆62Y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Y被固定部分附近的扩大说明图。根据第2实施例,其仅在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的结构上与第l实施例不同,其他结构与第l实施例相同,因此,下面仅说明有关不同结构的内容,省略说明有关相同结构的内容。如图7所示,根据第2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探测面清洁构件70Y,具有一种可以把弹片71Y粘贴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一部分上的结构。并且,当第二输送螺杆62Y沿着图示箭头ci方向进行旋转时,弹片71Y就会开始搅拌探测面8OY上的显影剂。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与第1实施例相同,位于外壁面设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设置位置的箱体55Y的内壁面,就是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探测领域使用的探测面80。并且,搅拌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的弹片71Y,与第l实施例相同,经过粘贴多张弹片制作而成。根据第2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为了防止壁面滞留显影剂,且减少搅拌前后所产生的剂量密度差,螺齿翼片62bY在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探测领域使用的探测面80Y上,沿着不会阻碍显影剂流动的方向延续地相连,将弹片71Y粘贴于螺齿翼片根部52bY。弹片71Y的形状具有一种扇形形状,从而不仅能够覆盖探测面80Y的探测范围,而且还可以将靠近箱体55Y内壁面的切入量控制达到一定。由此,根据第2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探测面清洁构件7QY,与第l实施例相同,能够抑制因弹片71Y的前端通过探测面80Y的前与后之间产生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并且,能够抑制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从而可以与第1实施例相同,抑制其会由于线速模式、环境、显影剂的流动性等外在因素变化而使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产生差异。并且,根据第2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与第l实施例不同,除螺杆的螺齿翼片62bY以外,没有一个在轴62aY上形成的翅片,而将弹片71Y粘贴于螺杆的螺齿翼片62bY上。因此,不仅可以将弹片71Y粘贴于使用无翅片螺杆的成形模具制造而成的螺杆上,而且可以粘贴于与探测面80Y相反的对面位置上,从而能够产生上述效果。20另外,根据第l实施例,没有与第2实施例一样,将弹片71Y粘贴于曲面状的螺齿翼片62bY上,而是粘贴于平面状的翅片72Y上,从而比第2实施例更容易制造包括一个弹片71Y的第二输送螺杆62Y。(第3实施例〕下面,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特征来说明一种显影装置5Y的第三个实施例(以下简称"第3实施例")。图8为根据第3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所包括的第二输送螺杆62Y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Y被固定部分附近的扩大说明图。根据第3实施例,其仅在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的结构上与第l实施例不同,其他结构与第l实施例相同,因此,下面仅说明有关不同结构的内容,省略说明有关相同结构的内容。如图8所示,根据第2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由固定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轴62aY上作为平板构件使用的翅片72Y所组成。并且,第二输送螺杆62Y沿着图示箭头a方向进行旋转时,翅片72Y就会开始搅拌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内的显影剂,通过介入显影剂来传递该搅拌所产生的力,从而能够搅拌探测面S0Y上的显影剂。另外,具有一种能够阻止翅片72Y与包括一个探测面80Y的箱体55Y内壁面进行接触的结构。根据第1实施例所述,弹片71Y搅拌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的搅拌能力,低于具有一种滑动摩擦探测面80Y的结构,但由于没有将弹片71Y粘贴于翅片72Y上,从而能够谋求达到减少零件成本、制造成本的目的。由此,根据第3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探测面清洁构件70Y,与将翅片72Y平行地设置于轴62aY上相比,能够抑制因翅片72Y通过与探测面80Y相反的对面位置的前与后之间产生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并且,能够抑制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从而与第l实施例相同,能够抑制显影装置5Y会由于线速模式、环境、显影剂的流动性等外在因素变化而使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产生差异。〔变形例l)根据第1实施例,具有一种抑制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体积密度产生波动的结构,构成一个顶部凸缘67aY,从而使探测面80Y附近的截面积比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其他位置的截面积狭窄。在此,根据变形例1,说明具有一种与第1实施例不同、且能够抑制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体积密度产生波动的结构的有关内容。图9为拆下根据变形例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的上盖板67Y之后的状态俯视图。如图9所示,根据变形例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Y的第二输送螺杆62Y,具有一种能够使探测面80Y附近领域W内的螺齿翼片62bY的螺距宽幅比其他位置狭窄的结构。由此,能够通过缩小螺齿翼片62bY的螺距宽幅,使显影剂滞留于领域W内,处于比其他位置更容易使显影剂堵塞的状态,从而使显影剂体积密度难以产生波动。据此,由于探测面80Y位于与探测面清洁构件70Y相反的对面位置,因而可以通过设置上述的顶部凸缘67aY,抑制探测面80Y附近的显影剂体积密度产生波动。另外,根据变形例1所述的一种探测面清洁构件70Y,也可以适用根据第1实施例第3实施例所述的任何一种结构。(第1实验〕下面,根据各种搅拌结构的水平,说明通过第l实验来对比传感器探测特性的有关内容。第l实验中使用的显影装置的单机试验设备,具有与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相同的结构,显影装置5的第二输送螺杆62,使用轴62a与探测面清洁构件7O之间形成角度不同(搅拌结构不同)的3个螺杆中的1个,通过对比第二输送螺杆62产生的线速以及调色剂浓度值摆动时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探测输出,说明实施第1实验的有关内容。搅拌结构如下所示,采用了3种实施例现有实施例、实施例、以及对比实施例。*现有实施例将探测面清洁构件70平行地固定于第二输送螺杆62上。,实施例与第l实施例相同,将探测面清洁构件7O倾斜地固定于第二输送螺杆62的轴62a上,使螺齿翼片62b倾斜于轴62a并倾斜于同一方向。,对比实施例将探测面清洁构件70倾斜地固定于第二输送螺杆62的轴上,使螺齿翼片62b倾斜于轴62a并倾斜于相反的方向。图l0图12为表示根据现有实施例、实施例、以及对比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62的说明图。图l0为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62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O被固定部分附近的扩大说明图。根据现有实施例,如图lO所示,构成探测面清洁构件70的翅片72,使其与轴62a的轴线方向平行,将弹片71粘贴于该翅片72旋转方向(图lO所示箭头ci方向)下游侧的面上。然后,将从设置翅片72的位置开始并沿着图10中用箭头e标注的显影剂输送方向所描绘的一条直线与弹片71的面之间形成的角度设为e1,则e1=0[°]。'图11为根据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62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被固定部分附近的扩大说明图。根据实施例,如图ll所示,将探测面清洁构件70的翅片72设置于轴62a上,使螺齿翼片62b倾斜于轴62a并倾斜于同一方向,将弹片7l粘贴于该翅片72旋转方向(图1l所示箭头ci方向)下游侧的面上。然后,将从设置翅片72的位置开始并沿着图11中用箭头P标注的显影剂输送方向所描绘的一条直线与弹片71的面之间形成的角度设为e1,则可求出0[°]<91<90[°]的范围,根据本实施例,应为91=30[°]。将el设为30[°]的理由如下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螺杆轴62a的轴径为5.0[mm],显影装置5的探测面80内的螺杆位于轴线方向的长度为8.5[mm]。在这类结构中,其具有一种可以滑动摩擦整个探测面80,且从另一个方向观察螺杆时可清楚地看到整个探测面清洁构件70的这样一种结构,因而将其设为01=30[°]。详细地说,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螺杆时的范围,就是螺杆截面半圆部分的表面。因此,位于与轴线方向成直角方向之处的翅片72根部(固定于轴62a上的部分)的长度,达到轴径的5.0[mm]以下。并且,要使其滑动摩擦整个探测面80,则必须使位于轴线方向的翅片72根部的长度达到8.5[mm]。而且,根据本实施例,满足上述条件的e1的最大值,应为61二tan—1(5,0/8.5)—30[°]。图l2为根据对比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螺杆62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O被固定部分附近的扩大说明图。根据对比实施例,如图l2所示,将探测面清洁构件70的翅片72设置于轴62a上,使螺齿翼片62b倾斜于轴62a并倾斜于相反的方向,将弹片7l粘贴于该翅片72旋转方向(图l2所示箭头a方向)下游侧的面上。然后,将从设置翅片72的位置开始并沿着图12中用箭头e标注的显影剂输送方向所描绘的一条直线与弹片71的面之间形成的角度设为念e1,则可求出90[°]<e1<180[°]的范围,根据本对比实施例,应为01=150[°]。将各种搅拌结构的螺杆分别设置于显影组件上之后的实验条件,如下所示1.将装入调色剂浓度为7[wt%]的显影剂之后的显影组件,设置于单机试验设备上。2.铺设传感器输出入的配线。3.以相当于线速v二230[mm/s]的转速,驱动单机试验设备,调节控制电压Vcnt(输入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内的电压),使传感器输出达到V't(螺杆旋转2转的平均值)=2.70±0.02[V]。但是,通过对比线速值摆动时的各种条件之后,测量各种线速条件下的传感器输出,记录了螺杆旋转时间中较长时间的平均值,将其作为传感器输出Vtave值04.在线速v=230[mm/s]、154[mm/s]、115[mm/s]、77[mm/s]时,记录了传感器输出Vtave值。5并在调色剂浓度(TC)=4[wt%],10[wt%],12[wt%]时,也实施了4.。6.根据上述数据,描述了传感器探测特性,将表述调色剂浓度与传感器输出值之间关系的TC一Vt特性、以及因各种调色剂浓度条件下的不同线速而导致传感器输出值产生误差的线速移位量AVt特性,归纳绘制成曲线图。另外,在本第1实验中,线速移位量AVt的最大值的目标值为O.8[V]以下。将线速移位量AVt的最大值的目标值设为0.8[V]的理由,如下所示艮卩本第1实验中使用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可以进行探测范围内的电压,下限值为0[V],上限值为5[V],超出该范围时,则不能探测调色剂浓度。在传感器输出增加的一侧,也就是说,在调色剂浓度下降,温度和湿度上升,传感器灵敏度较高的一侧产生差异等条件下,为了在产生线速移位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进行探测的电压上限值5[V]保持相对的余量,从而将线速移位量的目标值设为O.8[V]以下。图13为表示根据第1实验的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图13(a)为描述TC一Vt特性的曲线图,图13(b)为描述线速移位量AVt特性的曲线图。在此,依据图l3(a)中各种调色剂浓度条件下的线速v=230[mm/s]时得到的Vtave值,减去其他线速v时得到的Vtave值之后,所求出的值就是绝对值。具体地说,图l3(b)所示柱形曲线图中,用斜线描述的曲线图表示依据线速v二230[mm/s]时得到的Vtave值,减去线速v=154[mm/s]时得到的Vtave值之后,所求出的值就是绝对值。并且,用方格描述的曲线图表示依据线速v二230[mm/s]时得到的Vtave值,减去线速v=115[mm/s]时得到的Vtave值之后,所求出的值就是绝对值。并且,用白色线条绘制的曲线图表示依据线速v=230[mm/s]时得到的Vtave值,减去线速v二77[mm/s]时得到的Vtave值之后,所求出的值就是绝对值。依据图13(a)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TC一Vt特性在线速v=230[mm/s]的条件下,为约0.30[V/mt%],而在线速v=77[mm/s]的条件下,则为约0.24[V/mt%],由此可见,在低线速的条件下,会使TC一Vt特性下降。并且由此可知,在流动性恶化的高TC条件下,也可以使灵敏度保持为一条直线(不会产生显影剂滞留于探测面8O上的现象)。依据图13(b)可知,当TC达到7[wt%]以上时,线速移位量AVt的值就会超过目标值O.8[V]。图14为表示根据第1实验的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图14(a)为描述TC一Vt特性的曲线图,图14(b)为描述线速移位量AVt特性的曲线图。图l4(b)中的线速移位量AVt,可以采用如图l3(b)所示的相同方法予以计算求出。依据图l4(a)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TC一Vt特性不会因线速不同而发生变化,能够稳定于0.34[V/wt%]左右。并且由此可知,在流动性恶化的高TC条件下,也可以使灵敏度保持直线性(不会产生显影剂滞留的现象)。并且,依据图l4(b)可知,在进行实验的范围内,线速移位量AVt已达到0.8[V]以下的目标。图15为表示根据第1实验的对比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图15(a)为描述TC一Vt特性的曲线图,图l5(b)为描述线速移位量AVt特性的曲线图。图15(b)的线速移位量AVt,可以采用如图13(b)所示的相同方法予以计算求出。依据图15(a)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TC—Vt特性在线速v=230[mm/s]的条件下,为约0.35[V/mt%],而在线速v=77[mm/s]的条件下,则为约0.23[V/mt%],由此可见,在低线速的条件下,会使TC一Vt特性下降,从而会使TC一Vt特性在各种线速的条件下产生差异。并且由此可知,在流动性恶化的高TC条件下,也可以使灵敏度保持为一条直线(不会产生显影剂滞留于探测面80上的现象)。依据图l5(b)可知,在进行实验的全部范围内,线速移位量AVt的值会超过目标值O.8[V],并会在TC达到7[wt%]以上时,大幅度地超过0.8[V]。并且,在高TC(TC=9[%]以上)的条件下,在与顶部凸缘67aY相反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显影剂会产生不正常的溢流。(第2实验〕下面,根据各种搅拌结构的水平,说明通过第2实验来对比传感器输出Vt的波形的有关内容。第2实验中,采用第l实验中使用的各种搅拌结构的一种螺杆。实验条件如下所示1.将包括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个螺杆,且已装入调色剂浓度为7[wt%]的显影剂之后的显影组件,设置于单机试验设备上。2.铺设传感器输出入的配线。3.以相当于线速v-230[mm/s]的转速,驱动单机试验设备,调节控制电压Vcnt(输入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内的电压),使传感器输出达到Vt(螺杆旋转2转的平均值)二2.70±0.02[V]。4.使用示波器,测量线速v二230[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5.使用示波器,测量线速v=77[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6.使用已将螺杆改为使用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螺杆之后的一种装置、26以及改为使用根据对比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螺杆之后的一种装置(TC=7[Wt%]),采用与上述4及5相同的方式,测量线速v二230[mm/s]、线速v=77[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另外,使用已改换螺杆之后的一种装置时的控制电压(输入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内的电压),采用上述13步骤中求出的Vcnt值。7.对比依据上述4及5中求出的测量结果与6中求出的测量结果所描述的曲线图。另外,上述13步骤中求出的Vcnt值为4.05[V]。关于各种搅拌结构中的螺杆,在上述4及6中求出的线速v二230[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如图16(a)图18(a)所示。将加压中(弹片7l通过探测面8O之间时的动作)传感器输出的最大值,设为Vtmaxl值,在各个曲线图中用虚线标注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Vtmaxl值。并且,将经过搅拌之后传感器输出的最小值,设为Vtmin1值,在各个曲线图中用虚线标注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Vtmin1值。关于各种搅拌结构中的螺杆,在上述5及6中求出的线速v二77[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如图16(b)图18(b)所示。将加压中(弹片7l通过探测面8O之间时的动作)传感器输出的最大值,设为Vtmax2值,在各个曲线图中用虚线标注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Vtmax2值。并且,将经过搅拌之后传感器输出的最小值,设为Vtmin2值,在各个曲线图中用虚线标注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Vtmin2值。图l6为表示根据第2实验的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图l6(a)为描述线速v=230[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的曲线图,图l6(b)为描述线速v二77[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的曲线图。在线速v=230[mm/s]时,如图16(a)所示,剂量密度达到最高时传感器输出的Vtmaxl值,应为Vt—3.0[V],剂量密度达到最低时传感器输出的Vtminl值,应为Vt—2.2[V]。反之,在线速v=77[mm/s]时,如图17(a)所示,剂量密度达到最高时传感器输出的Vtmax2值,应为Vt—4.2[V],剂量密度达到最低时传感器输出的Vtmin2值,应为Vth3.3[V]。图17为表示根据第2实验的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图17(a)27为描述线速v二230[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的曲线图,图17(b)为描述线速v=77[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的曲线图。在线速v=230[mm/s]时,如图17(a)所示,剂量密度达到最高时传感器输出的Vtmaxl值,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完全相同。反之,剂量密度达到最低时传感器输出的Vtmin1值,如图17中用箭头B标注的所示,其大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这是因为安装探测面清洁构件70时使螺齿翼片62b倾斜于同一方向,从而能够顺畅地输送显影剂,致使其难以产生空隙。Vtmax1值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Vtmin1值仍然大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因此,在线速v二230[mm/s]的条件下,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相比,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Vtave值增大。在线速v=77[mm/s]时,如图17(b)所示,剂量密度达到最高时传感器输出的Vtmax2值,如图17中用箭头C标注的所示,小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反之,剂量密度达到最低时传感器输出的Vtmin2值,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完全相同。导致Vtmax2值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倾斜地安装探测面清洁构件70,使加压时探测面8O上的显影剂沿着第二输送螺杆62的输送方向移动到下游侧,从而使经过加压后的探测面80上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下降所致。Vtmax2值小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Vtmin2值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完全相同,因此,在线速v二77[mm/s]的条件下,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相比,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Vtave值下降。依据图17(a)及(b)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在线速v=230[mm/s]、线速v=77[mm/s]的任何一个条件下,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振幅,都比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振輻狭窄。并且,与低线速相比,在高线速(v=230[mm/s])会使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下降的条件下,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Vtave值增大;与高线速相比,在低线速(v=77[mm/s])会使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增大的条件下,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Vtave值下降。因此,经过确认之后,可以认为根据实施例所得到的线速移位量AVt,小于现有实施例。图l8为表示根据第2实验的对比实施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图l8(a)为描述线速v二230[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的曲线图,图l8(b)为描述线速v二77[mm/s]时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的曲线图。在线速v=230[mm/s]时,如图18(a)所示,剂量密度达到最高时传感器输出的Vtmax1值,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完全相同。反之,剂量密度达到最低时传感器输出的Vtmin1值,如图18中用箭头D标注的所示,小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这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即倾斜地固定探测面清洁构件70,从而使螺齿翼片62b倾斜并倾斜于相反的方向,因此,探测面清洁构件7O将轴线方向传递给显影剂之后的输送方向,与螺齿翼片62b传递的输送方向相反。据此,螺齿翼片62b会在与探测面8Q相反的对面位置,向被输送的显影剂施加制动阻力,使显影剂滞留,并搅拌滞留的显影剂,从而使其经过搅拌之后容易产生空隙,并导致Vtmin1值下降。由于Vtmax1值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完全相同,Vtmin1值小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因此,在线速v=230[mm/s]的条件下,根据对比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相比,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Vtave值下降。在线速v=77[mm/s]时,如图18(b)所示,剂量密度达到最高时传感器输出的Vtmax2值,如图18中用箭头E标注的所示,其大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反之,剂量密度达到最低时传感器输出的Vtmin2值,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完全相同。导致Vtmax2值增大的原因,是由于向滞留的显影剂施加压力,从而使经过加压之后的探测面80上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上升所致。Vtmax2值大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的值,Vtmin2值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值完全相同,因此,在线速v=77[mm/s]的条件下,根据对比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相比,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Vtave值增大。依据图18(a)及(b)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在线速v=230[mm/s]、线速v=77[mm/s]的任何一个条件下,传感器输出Vt值的波形振幅,都比根据现有实施例所得到的振幅狭窄。并且,与低线速相比,在高线速(v=230[mm/s])会使传感器29输出的平均值下降的条件下,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VtaVe值下降;与高线速相比,在低线速(v=77[mm/s])会使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增大的条件下,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Vtave值增大。因此,经过确认之后,可以认为根据实施例所得到的线速移位量AVt,大于现有实施例。〔第3实验〕下面,根据搅拌结构水平不同的各种实验装置,通过对比改变实验环境时传感器探测特性所发生的变化,说明第3实验的有关内容。第3实验中,从第1实验使用的搅拌结构的螺杆中,选用根据现有实施例和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搅拌结构的一种螺杆。实验条件如以所示1.搅拌结构的螺杆条件a: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螺杆.条件b: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螺杆2.单机试验设备第3实验中使用的一种显影装置的单机试验设备,具有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完全相同的结构,除显影剂(TC二7[wt%])、以及搅拌结构的螺杆等条件不同之外,均采用同一条件。3.实验环境环境l:23[°C]、38[%](冬天的实验室环境)环境2:27[°C]、80[%](高温高湿环境)4.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控制电压调整值分别采用条件a及条件b的情况下,在实验环境为环境1、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TC)为7[wt%]、线速v为230[mm/s]的条件下,调节控制电压,使传感器输出达到Vt(螺杆旋转2转的平均值)=2.5[V]。另外,将实验环境从环境1改为环境2时,不调节该控制电压。实验结果如表l所示。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0</column></row><table>线速v=230[腿/s]VtmastVt迈in0.8661.332154%0.5130.594116%线速v=77[mm/s]Vt腿xVt迈in0.6830.67399%0.5010.522104%△Vt=VUe(v=77[咖/s])-Vtave(230[mm/s])1.1041.378125%0.8900.931105%根据表1可知,关于线速v=2'30[mm/s]中的「Vtmax—Vtmin」及「AVt」的特性值,与条件a相比,采用条件b时,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率会下降。并且,关于线速v^77[mm/s]中的「Vtmax一Vtmin」,采用条件a及条件b时,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率几乎相同。依据第3实验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线速越高,越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与现有实施例(条件a)相比,实施例(条件b)可以减少这种影响。依据上述第1实验及第2实验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与现有实施例相比,实施例可以减少因线速变化而产生的探测误差。并且,依据第3实验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与现有实施例相比,实施例可以减少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探测误差。由此可见,与现有实施例相比,实施例可以减少因线速变化和环境变化之类的外在因素变化而产生的探测误差。线速变化就是一种会影响弹片搅拌力(力矩、或转矩)的外在因素变化,环境变化就是一种会影响显影剂体积密度和流动性的外在因素变化。可以认为,不仅只限于经过实验所确认的线速变化和环境变化等外在因素变化,只要存在这类外在因素变化,都可以通过使用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搅拌结构的一种螺杆,就能够减少由于外在因素变化而产生的探测误差。如经过长期使用而导致的溶剂表面老化,就是与环境变.化相同的一种会影响体积密度和流动性的外在因素变化,因而可以认为,只要通过使用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搅拌结构的一种螺杆,就能够减少因长期使用导致溶剂表面老化而产生的探测误差。依据上述第1实验第3实验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认为只要使用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就可以防止显影剂滞留于探测面80上,并可以减少因经31过弹片7l进行搅拌的前与后之间产生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差。并且,经过确认之后,可以认为采用包括一个顶部凸缘67aY,且能够将探测面80附近的显影剂的剂量密度保持为一定的一种结构,也可以达到上述二个目的。并且,第1实验第3实验中,使用了根据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其具有一种与第1实施例完全相同的结构,用于将与螺齿翼片62bY不同而另外设置的、并在其上设有一个弹片71Y的一个翅片72Y,设置于轴62aY上。然而,根据第2实施例,采用一种将弹片71Y设置于螺齿翼片62bY上的结构,也可以期待获得相同的效果。〔第4实施例〕下面,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特征来说明一种显影装置5Y的第四个实施例(以下简称"第4实施例")的有关内容。图19为根据第4实施例所述的显影装置5Y所包括的第二输送螺杆62的探测面清洁构件被固定部分附近的扩大说明图。第4实施例和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包括2个探测面清洁构件的构成来代替第1实施例中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Y,除此之外的其他构成都与实施例l相同。因此,下面仅对于两构成中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而省略其共通的构成部分的说明。第4实施例的第二输送螺杆62作为2个探测面清洁构件,在图19中箭头a所示的第二输送螺杆62的旋转方向上,包括配置在旋转方向下游侧里的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和配置在旋转方向上游侧里的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如图19所示,第4实施例的探测面搅拌构件之下游侧清洁构件73Y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的清洁构件70Y相同。亦即,其包括作为固定于第二输送螺杆62Y轴部62aY里的旋转下游侧翅片75Y,和粘贴在旋转下游侧翅片75Y里的弹片之旋转下游侧弹片74Y。还有,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的构成与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相同,包括旋转上游侧翅片78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然后,第二输送螺杆62Y在沿图中箭头a方向旋转时,通过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来搅拌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与第1实施例相同,位于外壁面设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设置位置的箱体55Y的内壁面,就是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探测领域使用的探测面80。并且,搅拌探测面80Y上搅拌显影剂的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与第l实施例相同,经过粘贴多张弹片制作而成。在第4实施例的显影装置5Y中,作为2个弹片的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在轴部62aY的轴线方向里被错开配置。详细来说就是,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在轴线方向上的各自的宽度,是图10所示包括现有例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之弹片71在轴线方向里的宽度的1/2。这里,对于图9箭头P所示的显影剂输送方向来说,是以旋转上游侧弹片77Y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作为旋转上游侧弹片后端77bY,以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作为旋转下游侧弹片前端74fY的。然后,第4实施例的第二输送螺杆62Y对于旋转上游侧弹片后端77bY和旋转下游侧弹片前端74fY在轴线上的位置相同,或者,将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以及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配置为使得旋转下游侧弹片前端74fY位于箭头3所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通过这种配置,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就能够在轴线上对各为不同的探测面80上的领域中的显影剂分别进行搅拌。在实施例4中,对于图19箭头e所示的显影剂输送方向,探测面80在输送方向下游侧一半的领域由旋转上游侧弹片77Y来刮擦,输送方向上游侧一半的领域由旋转下游侧弹片74Y来刮擦,从而能够除去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并搅拌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另外,如图19所示,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在箭头a所示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转动方向上被配置所处位置相互不同。如此,由于相邻的弹片对探测面的搅拌时机不同,对探测面80全体的搅拌就不是一次的,而是分2个阶段来搅拌的。亦即,在实施例4中,是将翅片以及弹片配置在复数的位置里,以阶段地搅拌应该搅拌显影剂领域之探测面80Y,具体来说是,将轴线方向上的宽度为现有例之1/2宽度的弹片,如图19所示地构成为阶段性的2片配置。通过这种构成,比起现有例中以1片弹片71Y—下子刮擦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来,当弹片之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通过之后,在探测面80Y里不容易产生空隙,从而可以提高探测面80Y中的剂量密度的最小值。如实施例4所示,包括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以及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的第二输送螺杆62Y,与实施例1同样地,弹片的先端能够抑制在通过探测面80Y之前或之后所产生的显影剂密度差。还有,通过可以抑制显影剂密度33差,与实施例l同样地,抑制其会由于线速模式、环境、显影剂的流动性等外在因素变化而产生的显影剂密度差的差异。另外,这里对于图19中的箭头e所示的显影剂输送方向,是将旋转上游侧弹片77Y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作为旋转上游侧弹片前端77fY,以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作为旋转下游侧弹片后端74bY的。然后,在实施例4的显影装置5Y中,配置各构件,以使旋转下游侧弹片后端74bY位于比探测面80Y在显影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更靠输送方向上游侧里,而旋转上游侧弹片前端77fY比探测面80Y在显影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更靠输送方向下游侧里。通过这种配置,探测面80Y就被包含在了由旋转下游侧弹片74Y所搅拌的领域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所搅拌的领域相加的领域里了。亦即,弹片的搅拌范围至少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探测领域之探测面80Y的宽度以上。由此,就能够切实地搅拌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从而防止显影剂滞留在探测面80Y里。还有,在实施例4中,轴线位置位于第二输送螺杆62Y之输送方向下游侧里的旋转上游侧弹片77Y,被配置在图19箭头a所示旋转方向中,相对于旋转下游侧弹片74Y为旋转方向上游侧里。通过这种配置,当探测面80Y之输送方向上游侧通过旋转下游侧弹片74Y来接受搅拌作用之后,探测面80Y之输送方向下游侧通过旋转上游侧弹片77Y来接受搅拌作用。亦即,2个弹片的配置与相对于轴部62aY的螺齿翼片62bY的倾斜方向相同,处于间断地被配置的状态。这里,如图19所示的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和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将2个探测面清洁构件配置为与相对于轴部62aY的螺齿翼片62bY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构成作为构成A。另一方面,在包括2个探测面清洁构件的构成中,将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位于第二输送螺杆62Y之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探测面清洁构件,相对于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里的探测面输送构件,配置在第二输送螺杆62Y的旋转方向之下游侧里的构成作为构成B。对于构成B以图19来说明就是,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和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反方向于螺齿翼片62bY的排列,亦即,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位于输送方向e的下游侧,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位于输送方向P的上游侧。在采用构成A的配置时,沿输送方向e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来的显影剂,首先通过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来搅拌,其绝大部分是通过螺齿翼片62bY的输送力,沿输送方向的e方向被输送来的。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的搅拌结果是,即使存在有与输送方向日相反方向移动的显影剂,也因为螺齿翼片62bY的输送力而沿输送方向P的方向被输送(A1)。接着,上述(A1)的显影剂通过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被搅拌,其绝大部分是通过螺齿翼片62bY的输送力,沿输送方向的P方向被输送。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的搅拌结果是,即使存在有与输送方向P相反方向移动的显影剂,也因为螺齿翼片62bY的输送力而沿输送方向P的方向被输送(A2)。如上述(Al)以及(A2)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探测领域之探测面80Y中的显影剂,在被探测面清洁构件搅拌的同时,由于其一直朝向输送方向e,就不容易产生输送速度的降低,从而能够抑制显影剂密度的变化。在采用构成b的配置时,沿输送方向e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来的显影剂,并不局限于一定是在由配置在输送方向3下游侧里的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搅拌之前,先由配置在输送方向上游侧里的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来搅拌。根据显影剂沿输送方向e的输送速度,也可以先于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在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处被搅拌。这时,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的搅拌结果是,当存在移动方向与输送方向e相反的显影剂时,在通过螺齿翼片62bY而被付与输送力之前,通过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与从输送方向3之上游侧输送来的显影剂一起被搅拌。由于通过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向输送方向e的搬送力小于螺齿翼片62bY的输送力,当通过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的搅拌而移动到输送方向P里的显影剂,和通过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的搅拌沿输送方向P反方向移动的显影剂汇合时,在合流处就容易发生显影剂的滞留或输送速度的降低。还有,该合流位置位于探测面80Y上。如此,当探测面80Y上因显影剂的滞留或其输送速度降低时,比起输送速度不降低的情况来,输送弹片之旋转上游侧弹片77Y在通过探测面80Y前后的显影剂密度更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当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和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构成A所示的实施例4的显影装置5Y时,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和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具备了相反于螺齿翼片62bY来排列的构成b之显影装置相比,更不容易发生显影剂密度的变化,从而能够抑制显影剂密度差的偏差。〔变形例〕在实施例4中,旋转上游侧弹片后端77bY以及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的根部边线被配置为平行于轴线方向。2个弹片中的至少1个,也可以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地来配置。以下,作为变形例2,对于2个弹片中的l个相对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轴部62aY,被配置为与倾斜于轴部62aY之螺齿翼片62bY有同方向倾斜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0所示是第2实施例所述的显影装置5Y所包括的第二输送螺杆62的探测面清洁构件被固定部分附近的扩大说明图。变形例2不同于实施例4之处在于将实施例4的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配置为倾斜于轴部62aY,其他的构成部分与实施例共通。因此,下面仅对不同之处作说明,并省略共通之处。亦即,在变形例2中,通过将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配置为倾斜于轴部62aY,探测面搅拌构件之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相对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轴部62aY,就被配置为与倾斜于轴部62aY之螺齿翼片62bY有同方向的倾斜了。在图20中,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相对于轴部62aY的倾斜角度为91。由此,比起将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相对于轴部62aY平行地来配置的构成,对于探测面80Y之旋转下游侧弹片74Y搅拌显影剂的领域,与实施例l同样地,能够抑制旋转下游侧弹片74Y通过之前或之后产生的显影剂密度差。变形例2与实施例4同样地,将2个弹片之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和旋转上游侧弹片77Y在轴部62aY的轴线方向上错开配置,并且相对于第二输送螺杆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也是互为不同的。通过这种配置,就可以与实施例4同样地抑制显影剂密度差。更进一步地,通过倾斜地配置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就比实施例4更能够抑制旋转下游侧弹片74Y通过之前或之后产生的显影剂密度差。由此,只要是变形例2的构成,就比实施例4更能抑制显影剂密度差,从而抑制因线速模式、环境、显影剂的流动性等外部因素而产生的显影剂密度差的差异。在变形例2中,虽然对2个弹片中的1个,相对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轴部62aY,被配置为与倾斜于轴部62aY之螺齿翼片62bY有相同倾斜方向的构成作了说明,也可以是将2个弹片都配置为有上述的倾斜。另外,在实施例4以及变形例2,虽然对2个弹片在轴线方向的位置和旋转方向的位置互为不同的构成作了说明,作为在轴线方向的位置和旋转方向的位置互为不同的复数个弹片,也可以是在3个以上。另外,如实施例4以及变形例2所示,即使是具有复数个弹片的构成,通过应用图6所示的,降低探测面80Y附近的上盖板67Y之下面的构成,就能够与实施例1同样地抑制探测面80Y附近的显影剂体积密度的变动。以上,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具有根据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结构,其用于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包括一个作为显影剂载体使用的显影套筒51,用于显影。并且,包括一个箱体55,用于构成作为显影剂存放单元使用的第一显影剂存放单元53及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存放提供给显影套筒5l的显影剂。并且,包括一个第二输送螺杆62,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62b固定于轴62a上,使其环绕着轴62a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搅拌存放于箱体55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内的显影剂的同时,沿着轴62a的轴线方向输送该显影剂。并且,包括一个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用于经由平行于第二输送螺杆62的轴62a的箱体55内壁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探测面80,探测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并且,包括一个探测面清洁构件70,其包括一个探测面搅拌构件,其固定于与第二输送螺杆62的探测面8O相反的对面位置上,通过旋转第二输送螺杆62,带动其搅拌探测面80上的显影剂。而且,探测面搅拌构件是一个弹片71,可以在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搅拌探测面80上的显影剂,弹片7l设置于轴62a上,从而使螺齿翼片62b倾斜于轴62a并倾斜于同一方向。这种显影装置5,由于弹片71倾斜于轴62a并与螺齿翼片62b倾斜于同一方向,从而使弹片7l推压显影剂的推压力不仅沿着第二输送螺杆62的旋转方向,而且还沿着第二输送螺杆62的输送方向进行传动。由于输送方向与弹片7l推压显影剂的方向相同,从而可以在与弹片7l设置位置相反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利用第二输送螺杆62的输送力,将显影剂输送到下游侧,因而能够收取被弹片7l推压的显影剂。由此可见,位于弹片7l与探测面8O之间的显影剂,可以在偏离输送方向的同时被压附于探测面80上,所以,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将其全部压附于探测面70上相比,被弹片7l—次性压附于探测面8Q上的显影剂的量会减少,从而能够谋求降低探测面8O上剂量密度的最大值。并且,弹片7l位于探测面80上的搅拌位置,会沿着输送方向从上游侧移动到下游侧。然后,弹片7l沿着输送方向从上游侧依次使位于探测面80上的显影剂弹起,从而会将显影剂沿着与弹片7l设置位置相反的输送方向从上游侧依次输送到因弹片71使显影剂弹起而产生37的空隙内。因此,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结构使探测面S0上的显影剂全部弹起相比,弹片71通过后的探测面80难以产生空隙,从而能够谋求提高探测面上剂量密度的最小值。因此,与根据现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置包括一个平行于输送螺杆轴的探测面搅拌构件时相比,可以谋求降低探测面8O上剂量密度的最大值、以及提高最小值,从而不仅可以防止因显影剂滞留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Y的探测面上而导致发生错误探测,而且能够减少搅拌操作时探测面80Y上的剂量密度之差。并且,具有根据第1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结构的一种显影装置5,其包括一个作为平板构件使用的翅片72,固定于与第二输送螺杆62的探测面80相反的对面位置的轴62a上,通过旋转第二输送螺杆62,带动其避免与箱体55的内壁面相接触地进行旋转,搅拌显影剂,具有足以阻止因搅拌操作而产生变形的刚性。并且,该翅片72设置于轴62a上,从而使螺齿翼片62b倾斜于轴62a并倾斜于同一方向,弹片71固定于翅片72上。只要使用这种显影装置5,不仅可以与第2实施例相同,将弹片7l粘贴于曲面状的螺齿翼片62bY上,而且还可以粘贴于平面状的翅片72Y上,因此,与第2实施例相比,更容易制造包括一个弹片71Y的第二输送螺杆62Y。并且,具有根据第2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结构的一种显影装置5,弹片71固定于与第二输送螺杆62的探测面80相反的对面位置的螺齿翼片62b上。只要使用这种显影装置5,不仅可以将弹片71Y粘贴于使用无翅片螺杆的成形模具制造而成的螺杆上,而且还可以粘贴于与探测面80Y相反的对面位置上,从而能够产生上述效果。并且,根据第1实施例第3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5,将顶部凸缘67a设置于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的上盖板67上,其包括一条显影剂输送通道,环绕包容于箱体55的内壁面上,经由第二输送螺杆62,将输送力传递给显影剂。据此,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的平面直达轴62a,其截面积与位于第二输送螺杆62a的输送方向的探测面8O附近的上游侧相比,探测面附近的小。设置了这种顶部凸缘67a的位置,其截面积比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Y的其他位置狭窄,处于比其他位置更容易使显影剂堵塞的状态,从而使显影剂体积密度难以产生波动。据此,由于探测面8O位于与探测面清洁构件7O相反的对面位置,因而可以通过设置上述的顶部凸缘67a,抑制38探测面8Q附近的显影剂体积密度产生波动。并且,一种能够抑制探测面80附近的显影剂体积密度产生波动的结构,根据变形例1,也可以使用一种将探测面80附近的螺齿翼片62b的螺距宽幅,设为比位于第二输送螺杆62的输送方向的探测面8O附近的上游侧更为狭窄的结构。并且,显影装置5至少可以与感光体1一起作为处理卡盒6,在打印机l00主体上进行装拆,并可以更换一次性消耗部件。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处理卡盒,其不仅可以防止因产生凝聚调色剂而导致发生异常图像,而且能够准确地探测存放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并且,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使打印机l00包括一个显影装置5,从而不仅可以防止因显影剂滞留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的探测面8O上而导致发生错误探测,而且能够减少搅拌操作时探测面8Q上的剂量密度之差。还有,实施例4所述的显影装置5,具有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包括一个作为显影剂载体使用的显影套筒51,用于显影。并且,包括一个箱体55,用于构成作为显影剂存放单元使用的第一显影剂存放单元53及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存放提供给显影套筒5l的显影剂。并且,包括一个第二输送螺杆62,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62b固定于轴62a上,使其环绕着轴62a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搅拌存放于箱体55的第二显影剂存放单元54内的显影剂的同时,沿着轴62a的轴线方向输送该显影剂。并且,包括一个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6,用于经由平行于第二输送螺杆62的轴62a的箱体55内壁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探测面S0,探测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并且,包括探测面清洁构件之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以及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其包括探测面搅拌部件,其固定于与第二输送螺杆62Y的探测面8OY相反的对面位置上,通过旋转第二输送螺杆62,带动其搅拌探测面8QY上的显影剂。而且,探测面搅拌构件在弹性变形的同时,搅拌探测面8OY上的显影剂,并包括对探测面80Y之轴线方向上的显影剂所搅拌的领域互为不同的2个弹片之旋转下游侧弹片74Y以及旋转上游侧弹片77Y。更进一步地,在轴线方向上相邻的旋转下游侧弹片74Y以及旋转上游侧弹片77Y,在第二输送螺杆62Y之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被配置为互为不同。如此,由于相邻弹片对探测面的搅拌时机不同,探测面80Y的全体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2个阶段地被搅拌了。由此,与现有例那种通过一个弹片71Y—下子刮擦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相比,在弹片之旋转下游侧弹片74Y以及旋转上游侧弹片77Y通过之后的探测面80里不容易产生空隙,从而就能够提高探测面80处的显影剂密度的最小值。因此,包括实施例4所示的旋转上游侧清洁构件76Y以及旋转下游侧清洁构件73Y的第二输送螺杆62Y,与实施例l相同地,能够抑制弹片先端通过探测面80Y之前或之后所发生的显影剂密度差。另外,由于可以抑制显影剂密度差,就可以与实施例1同样地来抑制因线速模式、环境、显影剂的流动性等外部因素引起的显影剂密度差的差异。还有,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5中,使得2个弹片之旋转上游侧弹片77Y和旋转下游侧弹片74Y中的至少一个在搅拌显影剂的领域内,亦即,各构件被配置为使得探测面80Y被包含在由旋转下游侧弹片74Y搅拌的领域,和由旋转上游侧弹片77Y搅拌的领域之合起来的领域内。由此,在由旋转下游侧弹片74Y搅拌的领域,和由旋转上游侧弹片77Y搅拌的领域之合起来的领域内包含了探测面80Y。探测面80Y上的显影剂因此而能够得到切实的搅拌,从而防止了显影剂滞留在探测面80Y里。还有,在实施例4中,复数的弹片之对于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越靠近第二输送螺杆62Y之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弹片,被配置在第二输送螺杆62Y之旋转方向的上游侧里。亦即,旋转上游侧弹片后端77bY相对于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其在图19中a所示旋转方向的位置是被配置在旋转方向上游侧里的。通过这种配置,探测面80Y之输送方向上游侧在受到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的搅拌作用之后,探测面80Y之输送方向下游侧即受到旋转上游侧弹片77Y的搅拌作用。亦即,2个弹片被配置为间断的状态,其与倾斜于轴部62aY的螺齿翼片62bY为同方向排列。通过将2个弹片配置为与倾斜于轴部62aY的螺齿翼片62bY同方向的排列,与相反于螺齿翼片62bY之倾斜方向的配置相比,能够抑制旋转下游侧弹片74Y在通过之前或之后所产生的显影剂密度差。另外,在实施例2的显影装置5中,将2个弹片中的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相对于轴部62aY,配置为与倾斜于轴部62aY之螺齿翼片62bY相同的倾斜方向。由此,与将旋转下游侧弹片74Y相对于轴部62aY平行地来配置的构成相比,对于探测面80Y之旋转下游侧弹片74Y搅拌显影剂的领域,能够与实施例1同样地,抑制旋转下游侧弹片74Y通过之前或之后所产生的显影剂密度差。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8年1月28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40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16721,和2008年3月17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68149,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从以上所述还可以有许多的改良和变化。亦即,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载体,用于显影和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箱体,用于构成显影剂存放单元,存放提供给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剂;输送螺杆,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固定于轴上,使其环绕着所述轴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搅拌所述箱体内的所述显影剂的同时,沿着轴的轴线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调色剂浓度探测装置,由平行于所述输送螺杆轴的所述箱体内壁面的一部分作为探测面,探测所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探测面搅拌构件,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搅拌构件是一个弹片,可以在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所述弹片相对于所述轴部,被配置为与相对于所述轴部倾斜的所述螺齿翼片之同方向的倾斜。2.—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载体,用于显影和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箱体,用于构成显影剂存放单元,存放提供给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剂;输送螺杆,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固定于轴上,使其环绕着所述轴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搅拌所述箱体内的所述显影剂的同时,沿着轴的轴线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调色剂浓度探测装置,由平行于所述输送螺杆轴的所述箱体内壁面的一部分作为探测面,探测所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探测面搅拌构件,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搅拌构件在弹性变形的同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并且包括复数个弹片,所述弹片在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轴线方向里,对所述显影剂进行搅拌的领域互为不同,复数个所述弹片之中,沿所述轴线方向相邻的所述弹片被配置为在所述输送螺杆之旋转方向里的不同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被包含在复数的所述弹片中的至少一个之对显影剂进行搅拌的领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复数的所述弹片中位于所述轴线方向里的位置最靠近所述输送螺杆之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所述弹片,被配置在所述输送螺杆之旋转方向中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里。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复数的所述弹片之中的至少一个弹片,相对于所述轴部,被配置为与倾斜于所述轴部之所述螺齿翼片有相同方向的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平板构件,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的所述轴部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避免与所述内壁面相接触地进行旋转,且在搅拌所述显影剂的动作中具有不易变形的刚性,所述平板构件相对于所述轴部被配置为与倾斜于所述轴部之所述螺齿翼片具有相同方向的倾斜,所述弹片固定于所述平板构件上。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之所述螺齿翼片上o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影剂输送通道,其环绕包容于所述内壁面上,经由所述输送螺杆,将输送力传递给所述显影剂,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平面直达所述轴部,其截面积与位于所述输送螺杆输送方向的所述探测面附近的上游侧相比,所述探测面附近的较小。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齿翼片的螺距宽幅,与位于所述输送螺杆输送方向的所述探测面附近的上游侧相比,所述探测面附近的狭窄。10.—种处理卡盒,其至少与像载置体和显影所述像载置体上潜像的显影装置一体地被支撑,具有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灵活进行装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带电装置,用于使像载置体表面带电;潜像形成装置,用于在所述像载置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用于显影所述静电潜像后调色剂像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12.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与所述像载置体和所述显影装置一体地被支撑,具有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灵活进行装拆的结构的处理卡盒。13.—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载体,用于显影和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箱体,用于构成显影剂存放单元,存放提供给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剂;输送螺杆,用于将螺旋状螺齿翼片固定于轴上,使其环绕着所述轴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搅拌所述箱体内的所述显影剂的同时,沿着轴的轴线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调色剂浓度探测装置,由平行于所述输送螺杆轴的所述箱体内壁面的一部分作为探测面,探测所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探测面搅拌构件,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搅拌所述探测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搅拌构件固定于与所述输送螺杆的所述探测面相反的对面位置的所述轴部上,通过旋转所述输送螺杆,带动其避免与所述内壁面相接触地进行旋转,且在搅拌所述显影剂的动作中为具有不易变形之刚性的平板构件。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防止因显影剂滞留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探测面里而引起误探测的同时,降低搅拌动作时的探测面处显影剂密度之差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和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固定在与输送螺杆62Y之探测面相对的位置里的探测面清洁构件70,该探测面清洁构件包括通过输送螺杆62y的旋转来搅拌探测面上的显影剂的探测面搅拌部件,该探测面搅拌构件是在弹性变形的同时对探测面上的显影剂进行搅拌的弹片71,其相对于轴部62a被配置为与倾斜于轴部62a之螺齿翼片62b相同方向的倾斜。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498910SQ20091000984公开日2009年8月5日申请日期2009年1月24日优先权日2008年1月28日发明者上西裕之,加藤真治,吉田圭一,吉田晃,宫下义明,平山裕士,榑沼岳郎,武藤哲也,石桥均,竹内信贵,藤森仰太,长谷川真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