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61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板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面板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框架分别由不同材料所制 成的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自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成为目前平面显示器的主流后,其厚 度的减少(薄型化)、整体重量的减轻(轻量化)以及整体制造成本的减低一直是 制造厂商努力改进的问题,其中轻量化的目标主要针对于使用元件数量的减 少或是个别使用元件重量的减轻。 一种可同时减轻使用元件重量及兼顾功能 性的方法为减少非功能性材料的使用。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装设于显示面板的框架包括最多非功能性材料, 也因此业界液晶显示器的轻量化通常从显示面板的框架用料的减少所开始。 然而原本设置于框架上的锁孔将因框架用料的减少而被取消,也因此液晶显 示器所包括元件之间的接合关系亦将受到影响。由此可见,轻量化的瓶颈是 为如何在减少使用元件数量及减轻使用元件重量的同时,并兼顾显示器成品 或元件的功能。此外,显示面板的框架所使用的材料价格也将影响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成 本。而且不同制造材料亦具有其特有的防火系数、刚性及结构强度等特性。 因此根据制造材料的特性及价格来有效率地制造框架,将是减少液晶显示器 制造成本的重要课题之一。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的一为提供一种面板显示装置,因减少使用零件数量而具有 较轻的整体重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面板显示装置,具有较低的整体厚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面板显示装置,其结构减少电路因电磁干《尤(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或静电释方文(Electrostatic Discharge)而产生的机 能失常。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面板显示装置,其包括的框架经过分件处 理。框架的分件由分别使用不同材料所制成,且框架的制造成本较使用单一 材料更低。本发明的面板显示装置包括前框、后框组、面板模块、电路装置以及脚 架组,其中面板模块夹设于前框和母背盖之间。母背盖包括一个的内凹部自 母背盖向面板模块凹陷,其中内凹部形成一个夹层空间。电路装置设置于夹 层空间中并至少部分接合于内凹部。此外,母背盖及子背盖使用不同材质制 造而成,特别是母背盖及子背盖具有不同的防火系数、结构强度及刚性。子 背盖使用材质的防火系数高于母背盖使用材质的防火系数,而母背盖使用材 质的结构强度及刚性高于子背盖使用材质的结构强度及刚性,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面板显示装置另包括至少一个侧框及一条加强肋,其 中侧框至少实质上包围面板模块的侧缘且夹设于前框及母背盖之间。加强肋 较佳跨越面板模块的背面,且设置于面板模块的背面。加强肋的两端较佳连 结于侧框位于相对两侧边的位置。此外,至少一个穿孔形成于母背盖的内凹 部,以供电路装置穿越并连接于加强肋。在不同实施例中,加强肋可作为面 板显示装置的接地,因此电路装置可穿过穿孔并电连接于加强肋。因此电路 装置可通过接地来改善对于电磁干扰及静电释放的敏感度及面板显示装置整 体的可靠度。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面板显示装置使用零件数量而具 有较轻的整体重量,具有较低的整体厚度,且制造成本较使用单一材料更低。


图1所示为本发明面板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后框组的剖面图;图3所示为母背盖的另一示意图,其中母背盖相对于内凹部的表面设有 多个凸肋;图4所示为本发明面板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一加强肋及第二 加强肋分别包括多个连接部,供电连接于电路装置;图5所示为图1所示面板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其中连接元件将电路装置 接合于加强肋的连接部;图6所示为图5所示面板显示装置的变化实施例;以及图7所示为本发明面板显示装置的另一示意图。附图标号100面板显示装置 110面板模块 120后框组 200前框 220侧框 310显示模块 320背光模块 321灯管模块 322反射罩 410母背盖 420内凹部 430夹层空间 440加强肋441第一加强肋442第二加强肋443连接部450凸肋500子背盖600电路装置610第一电路板620第二电路板630第三电路板640第一端缘650第二端缘700脚架组710支柱720底座800穿孔810连接元件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板显示装置,下文实施例所揭露的面板显示装置为液晶面板显示装置,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面板显示装置亦可包括如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装置。此外,本发明的面板 显示装置包括前框以及对应的后背盖组,其中后背盖组以分件方式制成并包 括母背盖以及子背盖。图1所示为本发明面板显示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面板 显示装置100包括面板模块110、后框组120、前框210、电路装置600以及 脚架组700。后框组120包括母背盖410以及子背盖500,其中面板模块110设置于前框210及母背盖410之间。电路装置600设置于母背盖410及子背 盖500之间。本实施例的脚架组700包括支柱710以及底座720,其中支柱 710的两端分别接合于母背盖410以及底座720。面板模块110包括侧框220、 显示模块310以及背光模块320。显示模块310较佳包括显示面板、彩色滤光 片及偏光板。背光模块320用于产生光线以供显示模块320处理,其中背光 模块320则是包括灯管模块321和反射罩322。在本实施例中,面板模块110 为包括背光模块320的液晶显示模块,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面板 模块110亦可为不包括背光模块320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或其他平面显示 装置。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侧框220实质上包围显示模块310及背光模块 320的侧边以保护面板模块110。在不同实施例中,侧框220亦可根据设计要 求设置于面板模块相对的两侧或三侧。前框210及侧框220有对应的开口, 其中面板模块110暴露于开口以通过开口显示影像。前框210实质上对应结 合于母背盖410,并由此将侧框220、显示模块310、背光模块320及加强肋 440包围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前框210及母背盖410上设有多个对应的螺 孔,以供如螺丝等锁固元件将前框210结合于母背盖410,但不限于此;卡榫 或其他合适的元件亦可用于将前框210结合于母背盖41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面板显示装置100另包括加强肋440,设置于面 板模块UO的背面;换言之,加强肋440设置于面板模块110靠近背光模块 320的一侧。本实施例的加强肋440用于增强面板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强度, 尤其是面板显示装置IOO对于应力的承受度。此外,加强肋440较佳是锁固 于侧框220,并由此固定显示模块310及背光模块320于侧框220及加强肋 440之间。此夕卜,加强肋440跨越了面板模块的背面,其中加强肋440的两端 分别接合于侧框220的相对两侧。此外,加强肋440较佳以相互平行方式结 合于侧框220,但不限于此;加强肋440可以交叉或其他非平行方式连接于侧 框220。此外,面板显示装置100亦可包括其他数目的加强肋440。在本实施例中,加强肋440的材质较佳包括具有导电特性的金属材质,但不限于此; 在不同实施例中,加强肋440的材质亦可包括塑胶或其他合适的材质。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2所示为后框组120的剖面图。母背盖 410包括一个内凹部420,其中内凹部420自母背盖410朝向面板模块凹陷。 换言之,内凹部420与子背盖500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空间。本实施例的内凹 部420位于靠近母背盖410中央的位置并自母背盖410较长的一侧向相对的 一侧延伸。内凹部420包括一个矩形的底面,但不限于此;内凹部420亦可 根据设计的需求而具有正方形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 其中第二电路板620设置于夹层空间430中并实质上接合或锁固于内凹部420 的底面上。换言之,第二电路板620贴附于内凹部420之上。此外,在面板 显示装置100组装完成后,子背盖500将实质上完全覆盖夹层空间430并同 时遮蔽包括第一电路板610、第二电路板620及第三电路板630的电路装置 600,以保护电路装置600免于受外界的侵害。此外,如图2所示,即使子背 盖500设置于内凹部420之上并覆盖内凹部420,母背盖410的整体厚度并不 会因为子背盖500而增加。由此可见,内凹部420及子背盖500所形成的夹 层空间430在容纳第一电路板610、第二电路板620及第三电路板630等电路 装置600的同时亦减低了面板显示装置所需要的整体厚度。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母背盖410及子背盖500由不同塑性材 料所制成,其中两背盖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功能及特性。在本实施例中,母背 盖410较佳由包括耐冲击聚苯乙烯(High Impact Polystyrene)所制而子背盖500 较佳由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所制成, 但不限于此;母背盖410及子背盖500亦可由其他塑性材料所制成。此外, 母背盖410及子背盖500较佳可分别具有不同防火系数的阻燃剂。因此在本 实施例中,母背盖410具有较子背盖500为高的结构强度及刚性,因此主要 用于提升面板显示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子背盖500具有较母背盖410 为高的防火系数,因此主要用于保护电路装置600免于受到外界高温或火灾的伤害。如图1及图2所示,电路装置600包括第一电路板610、第二电路板620 及第三电路板630,其中电路装置600夹设于母背盖410及子背盖500间的夹 层空间430中。本实施例的电路装置600为一个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主要用于接受并处理外界电源以供面板模块使用,但不限于此; 电路装置600亦可包括系统处理器或其他用于处理电子信号的电路。图3所示为母背盖410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母背盖410 另包括多个凸肋450,形成于母背盖410相对于内凹部420的表面。本发明的 凸肋450设置于内凹部420的周围并较佳以纵向或水平方式设置于母背盖410 上以增加面板显示装置100对于纵向或水平应力的耐性。在本实施例中,凸 肋450自母背盖410较长的一侧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较长侧,但不限于此;凸 肋450亦可自母背盖410较短的一侧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较短侧或内凹部420 的侧边。在不同实施例中,母背盖410亦可同时设有延伸于相对较短侧及相 对较长侧的两组不同长度的凸肋450。图4所示为本发明面板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5所示为图4所示面 板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第一加强肋441及第二加强肋442分别 包括多个连接部443,其中连接部443设置于第一加强肋441及第二加强肋 442面对母背盖的一侧。内凹部420上则形成有多个对应于连接部443的穿孔 800,供连接部443穿过并连接于电路装置600。连接部443通过穿孔800并 进一步连接于电路装置600,因此电路装置600可由此同时连接于加强肋440 及内凹部420的表面。如图5所示,穿孔800形成于母背盖410的内凹部420 之上,并使夹层空间实质上连通于面板模块及母背盖410之间的空间。此外, 加强肋440的连接部443通过穿孔800并连结于电路装置600。在本实施例中, 电路装置600及连接部443分别具有相对应的螺孔,供螺丝等连接元件810 穿过并锁固及电性连结于连接部443,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电路装 置600亦可使用其他连接元件810以连接于连接部443。在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443形成一个连接突耳并具有一 钩状,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连接部443亦可为片状、圆柱状或其 他可伸出穿孔并电连接于电路装置600的形状。此外,如图4所示,穿孔800 为一个具有方柱状的洞口,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穿孔800亦可是 一个具有圆柱状的洞口或其他形状及对应连接部尺寸的洞口。此外,连接部 443的长度可配合穿孔800的长度及螺丝等连接元件810而改变。在本实施例 中,加强肋440的连接部443可用于提供接地(Groimd)的功能并接合于面板模 块的电路。电路装置600通过螺丝等元件以同时接合并电性连结于连接部443 以产生接地的效果。换言之,面板显示装置100的电路(包括电路装置600)可 通过加强肋440而共同具有一相同的参考电位。此外,电路装置600可通过 电连接于加强肋440(接地)来进一步改善电路装置600对于电磁干扰及静电释 放的敏感度及面板显示装置100整体的可靠度。此外,第一加强肋441及第 二加强肋442在提供接地功能的同时,亦可用于强化面板显示装置的整体强 度。因此加强肋441及442亦可用于取代已知技术中后背框(BackBmzel)及其 他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元件。由此,面板显示装置的整体重量将随着使用元 件的省略而减少。图6所示为面板显示装置100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电路装置600及加 强肋440分别具有相对应的螺孔(未绘示),此外电路装置600的一端设有一个 连接元件810,供穿过螺孔及穿孔800以将电路装置600直接锁固于加强肋 440。图6所示的连接元件810较佳为螺丝及具有导电特性,但不限于此。在 不同实施例中,电路装置600亦可设有如图5所示般具有突耳形状的连接部, 供穿过穿孔800并将电路装置600电连接于加强肋440。图7所示为本发明面板显示装置的背侧示意图,其中子背盖并未绘示。 电路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610、第二电路板620及第三电路板630,而加强肋 440进一步包括第一加强肋441及第二加强肋442,其中第一加强肋441和第 二加强肋442分别对应于母背盖的内凹部相对两侧的位置。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内凹部420的宽度实质上相等于第一加强肋441及第二加强肋442之间 的距离,且内凹部420跨越第一加强肋441及第二加强肋442之间的距离。 因此电路装置600、内凹部420及第一加强肋441(或第二加强肋442)同时至 少部分重迭,以使连接元件810可以穿过内凹部420的穿孔(未绘示)并电连接 于第一加强肋410(或第二加强肋420)。此外,如图7所示,第一电路板610、第二电路板620及第三电路板630 各自包括第一端缘640以及第二端缘650。第一电路板610、第二电路板620 及第三电路板630的第一端缘640实质上是连接于母背盖410的内凹部420。 第一电路板610、第二电路板620及第三电路板630的第二端缘650电连接于 第一加强肋441面对第二加强肋442的一侧。电路装置600的第一端缘640 则是自第一加强肋441向第二加强肋442延伸,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 中,电路装置600亦可连接于第一加强肋441朝向侧框220的一侧并自第一 加强肋441向侧框220延伸。虽然上述的描述及图示已揭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必须了解到各种增 添、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 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原理的精神及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可体会本发明 可能使用于很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 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于所有观点,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 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 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权利要求
1.一种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装置包括一前框;一面板模块,具有一显示面及一背面,其中所述显示面朝向所述前框;一母背盖,是对应所述面板模块的所述背面,所述面板模块夹设于所述前框及所述母背盖之间;其中,所述母背盖包括朝所述面板模块凹陷的一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形成一夹层空间;一电路装置,是容纳于所述夹层空间内,并连接于所述内凹部上;以及一子背盖,是对应所述内凹部以覆盖所述夹层空间,且遮蔽所述电路装置;其中,所述子背盖是曝露所述母背盖除内凹部外的其他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装置 进一步包括一侧框,包围所述面板模块的侧边,并夹设于所述前框及所述母背盖之 间;以及至少一加强肋,横跨所述面板模块的所述背面,且所述加强肋的两端分 别连接所述侧框位于所述面板模块相对两侧边的位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穿过 所述母背盖的所述内凹部而连接所述加强肋。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背盖的所述 内凹部上形成有一穿孔连通所述夹层空间,所述加强肋上设置有一连接部伸 入所述穿孔,所述电路装置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 连接突耳。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具有 相对的一第一端缘及一第二端缘,所述第一端缘连接于所述内凹部,所述第二端缘则穿过所述内凹部连接于所述加强肋。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包括一第一加强肋及一第二加强肋,所述内凹部橫跨所述第一加强肋及所述第二加 强肋间的位置。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背盖使用材 质的防火系数高于所述母背盖使用材质的防火系数。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背盖使用材 质的结构强度高于所述子背盖使用材质的结构强度。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盖于朝向所 述面板模块的内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肋,所述这些凸肋设置于所述内凹部的周 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面板显示装置,包括前框、后框组、面板模块、电路装置以及脚架组。面板模块夹设于前框及后框组之间。后框组包括母背盖及子背盖,其中母背盖包括朝所述面板模块凹陷的内凹部。夹层空间形成于母背盖的内凹部及子盖板之间,其中电路装置设置于夹层空间中并连接于内凹部。面板显示装置包括加强肋以供接地。加强肋设置于面板模块之上并介于面板模块和母背盖之间。此外,内凹部上形成有一穿孔,可供加强肋穿透并电连接于电路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592806SQ20091015910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6日
发明者王中旻, 邵冠璋, 陈建富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