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和使用该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47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装置和使用该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和使用该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利用电磁电
动机、超声波电动机等致动器的驱动力使移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朝预定的方向移动的驱动装 置、和具有使用该驱动装置来进行像抖动校正的像抖动校正机构的数字相机等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在数字相机等的摄像装置中,具有使用驱动装置来进行像抖动校正的像抖 动校正机构的摄像装置得到实用化并广泛普及,该驱动装置利用例如电磁电动机、超声波 电动机等致动器的驱动力使安装了摄像元件等的移动体按预定的定时相对于固定体朝预 定的方向适当移动。 应用于现有的摄像装置中的像抖动校正机构公知有这样的像抖动校正机构使 用角速度传感器等抖动检测单元来检测摄像装置的纵摆(Pitch)方向的抖动振动和平摆 (Yaw)方向的抖动振动,在根据检测出的抖动信号消除像抖动的方向上使摄像光学系统的 一部分或摄像元件在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分别朝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独 立移动,从而校正成像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的光学像的像抖动。 在这样的像抖动校正机构中使用这样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摄影光学系统的 一部分光学要素(镜头)或摄像元件在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朝水平方向和 垂直方向移动。 该驱动装置为了以追随像抖动的方式进行动作,有必要能进行非常精密的驱动 (微小驱动)。并且,要求当被驱动时能将移动体的位置、即摄像面的位置相对于摄影光学 系统进行准确定位的结构和精度。而且,为了执行驱动,要求用于克服移动体的重力来获得 控制所需要的加速度的大驱动力,同时要求当切断了电源时移动体的位置保持在预定位置 上的自身保持性。除了这些条件以外,当然还期望采用简化的机构,而且是小型廉价的机 构。 作为使用现有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像抖动校正机构,例如由日本特开2008-172995 号公报等提出了各种像抖动校正机构。 由上述日本特开2008-172995号公报等公开的驱动装置构成为在移动体上配置 滑动体,将与上述滑动体接触并振动的振子保持在固定体上,在上述滑动体与固定体之间
配置多个转动体。 具体地说,例如在形成于固定体(框架或X框)上的直线状的V槽与形成于移动 体(X框或Y框)上的直线状的V槽之间配置转动体(滚珠),构成将移动体的移动方向规 定为沿着直线状的两个V槽的方向并在该方向上引导移动体的引导部。在该引导部中的移 动体的滑动板侧,按压配设有表面进行椭圆振动的超声波致动器。然后,构成为朝通过驱动 该超声波致动器而产生的椭圆振动的旋转方向驱动移动体。 这里,引导部配置在靠移动体自身的一个端部的部位,在该引导部的移动体侧按 压配置超声波致动器。在该情况下,超声波致动器的按压力在垂直于连接引导部的转动体的中心的轴线的方向上,经由移动体被赋予给固定体(框架或X框)。 因此,为了确保针对移动体自身的按压状态的平衡,设有弹簧等弹性部件,该弹性 部件对靠移动体的另一端部的部位朝垂直于将引导部的转动体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的 方向赋予施力。 然而,由上述日本特开2008-172995号公报公开的驱动装置采用振子对滑动体赋 予椭圆振动的结构,振子在驱动时也被容许以下所述的旋转方向的振动,因而滑动体有时 以连接转动体的中心的轴线作为旋转中心来旋转。因此,例如在X轴方向上进行控制的情 况下,具有难以进行振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精密定位的问题。 并且,在上述公报记载的驱动装置中,由于构成为在引导部内包含高价的超声波 致动器,因而具有制造成本增高的倾向。并且构成为,超声波致动器由于超声波振动而直接 敲击引导部,因而设置用于抑制振动从引导部漏掉的机构,具有需要抑制该超声波致动器 的输出下降的问题。 因此,可以认为,在上述现有结构的驱动装置中,进行移动体的精密定位是非常困 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并提供具有该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在该驱 动装置中,固定体和移动体可经由转动体相对移动,在驱动时使移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的姿 势稳定的状态下,能使该移动体可靠且精密地移动,并能在非驱动时保持在使移动体相对 于固定体稳定的状态,可减少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磨擦损失并获得平稳动作和大驱动 力。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使移动体移动,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 具有第1部件,其具有第1直线槽;第2部件,其在与上述第1直线槽对置的一个面上具有 第2直线槽,并设置成能相对于上述第1部件移动;多个第1转动体,其夹持在上述第1直线 槽与上述第2直线槽之间并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在直线上;按压部件,其从垂直于将上述 多个第1转动体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的方向按压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按压力
赋予部件,其对上述按压部件赋予按压力;以及多个第2转动体,其在同一平面上彼此隔开 预定间隔地配置在上述第2部件与上述按压部件之间,在上述第2部件或上述按压部件中 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引导上述多个第2转动体的多个第3直线槽,在将上述多个第1转动体 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投影到上述多个第2转动体所配置的同一平面上的面内,在夹着上 述轴线而对置的每侧配置有至少1个以上的上述多个第2转动体,上述按压力赋予部件将 以上述轴线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力矩为零的按压力经由上述按压部件赋予给上述多个第2 转动体。 本发明的目的和利用从以下的详细说明中将会更加明白。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并提供一种具有该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在该驱 动装置中,固定体和移动体可经由转动体相对移动,在驱动时使移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的姿 势稳定的状态下,能使该移动体可靠且精密地移动,并能在非驱动时保持在使移动体相对 于固定体稳定的状态,可减少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磨擦损失并获得平稳动作和大驱动 力。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并主要示 出电气结构概略的框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摄像装置中的摄像单元的结构的纵剖侧面图; 图3是将包含在图1的摄像装置中使用的驱动装置而构成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
振单元)取出而示出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将图3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单元)分解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将图3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单元)的驱动装置中的引导部的关联构成
部件取出而示出的要部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图3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单元)的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部的关联构成 部件取出而示出的要部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3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7的[9]_[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从图7的[11]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11是沿着图7的[IO]-[IO]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7的[12]_[12]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将沿着图7的[8]_[8]线的剖面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是示出通常状态下的引导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将沿着图7的[8]-[8]线的剖面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是示出在对Y框的另一端侧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的引导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使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动作顺序的一部分,是
表示静态图像摄影时的像抖动校正动作的概略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驱动装置和安装有使用该驱动装置的像抖动校正机构的 摄像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该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摄像单元来执行像抖动校正动作,该摄像单 元包含进行光电转换处理来取得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作为该摄像装置的方式,在本实施 方式中,例如例示出可更换镜头的单眼反光式数字相机。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并主要示 出电气结构概略的框结构图。图2是示出图1的摄像装置中的摄像单元的结构的纵剖侧面 图。图3是将包含在图1的摄像装置中使用的驱动装置而构成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单 元)取出而示出的要部放大立体图。图4是将图3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单元)分解而示 出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将图3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单元)的驱动装置中的引导部的 关联构成部件取出而示出的要部放大分解立体图。图6是将图3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 单元)的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部的关联构成部件取出而示出的要部放大分解立体图。图7是 示出图3的像抖动校正机构(防振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8]-[8] 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7的[9]-[9]线的剖视图。图10是从图7的[11]方向观察的向视图。图11是沿着图7的[IO]-[IO]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7的[12]-[12]线的 剖视图。图13和图14是将沿着图7的[8]-[8]线的剖面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要部放大 剖视图。其中,图13示意性示出通常状态下的引导部的状态。图14示意性示出在对Y框的 另一端侧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的引导部的状态。图15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摄 像装置的动作顺序的一部分,是示出静态图像摄影时的像抖动校正动作的概略的流程图。
首先,以下使用图1来说明使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内部 结构的概略。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以下称为相机)由作为相机主体的主体 单元100和作为辅助装置之一的更换镜头的镜头单元10构成。 镜头单元10包括形成光学像的光学要素即摄影镜头1 ;保持摄影镜头1的镜头 框la ;使镜头框la朝沿着光轴0的方向进退驱动的镜头驱动机构2 ;调整入射到摄影镜头 1的光量的光圈3 ;驱动光圈3的光圈驱动机构4 ;控制镜头单元10的镜头控制用微计算机
(以下称为Lucom)5 ;通信连接器10b ;以及镜头支座10a。 镜头单元10利用其镜头支座10a与设在主体单元100的前面的支座部100a之间 的连接,从而相对于主体单元100自由拆装。 Lucom5与通信连接器10b电连接。当处于将镜头单元10装设在主体单元100上 的状态时,镜头单元10侧的通信连接器10b与主体单元100侧的通信连接器100b(后述) 电连接。如后所述,主体单元100的主体控制用微计算机(以下称为Bucom)50与通信连 接器100b电连接。因此,当处于使镜头单元10和主体单元100连接的状态时,Lucom 5和 Bucom 50电连接,两者协作来将本相机作为系统进行控制。 另外,在该状态下,镜头单元10的Lucom 5通过在Bucom 50的控制下从属地协作 来进行镜头单元IO的控制。 镜头驱动机构2和光圈驱动机构4电连接于Lucom 5。 镜头驱动机构2构成为具有用于在预定的定时使镜头框la朝沿着光轴0的方向
进退驱动的直流电动机等镜头驱动源;以及传递来自该镜头驱动源的驱动力的镜头驱动力
传递机构等。并且,光圈驱动机构4构成为具有用于在预定的定时驱动光圈3的步进电动
机等光圈驱动源;以及传递来自该光圈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光圈驱动力传递机构等。 然后,镜头驱动机构2和光圈驱动机构4根据来自Bucom 50的控制,由Lucom 5
控制驱动。 主体单元100构成为具有对本相机整体进行统一控制的Bucom 50 ;构成单眼反 光方式的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各构成部件(快速复原反光镜11、五棱镜12、聚焦屏12a、目镜 13、反光镜驱动机构18等);实现TTL相位差检测方式的自动对焦功能的各构成部件(副 反光镜lla、 AF传感器单元16、 AF传感器驱动电路17等);构成焦面方式的快门机构的各 构成部件(快门单元15、快门充电机构19、快门控制电路20等),该快门机构设在摄影镜 头1的光轴O上并控制摄影动作时的曝光;检测从摄影镜头1入射且透射过取景器光学系 统的光束来实现测光功能的各构成部件(测光传感器21a、测光电路21等);构成照射摄影 辅助光的闪光发光装置的各构成部件(闪光灯发光部49a、闪光灯控制电路49等);构成摄 像系统和图像记录显示系统的各构成部件(摄像单元30、 CCD接口电路23、图像处理控制 器28、 SDRAM 25、快闪ROM 26、记录介质27、非易失性存储器29、液晶监视器24等),该摄像系统和图像记录显示系统设在摄影镜头1的光轴O上且上述快门机构的后方,通过对由 摄影镜头1形成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处理等来取得电子图像信号,并对所取得的电子图 像信号进行各种处理等来实现摄像功能和图像记录显示功能等;以及防振单元的各构成部 件(X框301、框架302、 Y框303、X轴致动器320x、Y轴致动器320y、防振驱动电路45、X轴 陀螺仪45x、 Y轴陀螺仪45y、防振控制电路46、位置检测传感器47等。详细结构在后面描 述),防振单元一体安装有摄像单元30,并进行使该摄像单元30在与摄影镜头1的光轴0 正交的面内按预定的定时朝预定的方向移动的控制,由此来构成像抖动校正机构;动作显 示用LCD 51和动作显示用LED 51a;各种操作部件以及与其连接来产生与各操作指令对应 的电信号的相机操作开关52 ;电源电池54 ;以及电源电路53等的各种构成部件。
摄像单元30使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摄像元件(以下称为CCD)31、配设在摄像元件 31的前面的光学低通滤光器(LPF)32、以及包含防尘过滤器33的防尘单元一体地形成为单 元。 其中,防尘单元由防尘过滤器33、压电元件34、以及与该压电元件34电连接的防 尘过滤器控制电路48等构成。 压电元件34具有2个电极,通过利用防尘过滤器控制电路48对该2个电极进行 通电控制,可使该压电元件34以预定的频率振动,从而可使防尘过滤器33振动。
这样,防尘单元通过使配置在CCD 31的前方的防尘过滤器33振动,可去除附着在 该防尘过滤器33的表面上的尘埃等。 SDRAM 25是暂时存储使本相机的控制程序等工作、或者成为要进行信号处理的对
象的图像信号等的区域,并且是作为进行各种信号处理时的工作区域的存储区域。 记录介质27由各种存储卡等半导体存储器和HDD等磁记录介质等构成,是以固定
式或自由插拔方式设在主体单元100上的外部记录介质。在该记录介质27内记录有通过
本相机的摄影动作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29应用EEPROM等,是预先存储有控制该相机所需要的各种控制 参数等的存储区域。 图像处理控制器28根据Bucom 50的指令来控制CCD接口电路23,取入从CCD 31 输出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控制器28中被转换成视频信号,之后被输出到液 晶监视器24。由此,在液晶监视器24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由CCD 31所取得的摄影图像。
并且,动作显示用LCD 51和动作显示用LED 51a在Bucom 50的控制下显示并告 知本相机的工作状态。 作为相机操作开关52,例如是包含释放开关、模式变更开关、电源开关等对于操作 本相机所需要的多个操作部件的开关组。 而且,电源电路53构成为包含电压检测电路等,该电压检测电路将电源电池54的 电压转换成本相机的各电路单元所需要的电压且提供该电压,并在从外部电源等经由连接 端子(未图示)被提供了电流的情况下,检测电压变化。 另一方面,反光镜驱动机构18是在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驱动快速复原反光 镜11等的机构;在该上升位置上,为了在进行摄影动作时将透射过摄影镜头1的光束引导 到CCD 31侧而使快速复原反光镜11从光轴0上离开;在该下降位置上,为了使用取景器光 学系统来观察透射过摄影镜头1所形成的光学像而使快速复原反光镜11配置在光轴0上。
7
当快速复原反光镜11位于下降位置时,来自摄影镜头1的光束被分割,经由五棱 镜12等引导到取景器光学系统侧,并经由副反光镜lla引导到AF传感器单元16侧。
经过副反光镜lla引导到AF传感器单元16侧的光束由AF传感器单元16内的AF 传感器接收。接收到该光束而从AF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由AF传感器驱动电路17被传送 到Bucom 50,从而进行公知的测距处理。 另一方面,经由五棱镜12被引导到取景器光学系统侧的光束由目镜13再次成像, 从而使用者可观察光学像。并且,被引导到取景器光学系统侧的光束的一部分被引导到测 光传感器21a。接收到该光束的一部分而从测光传感器21a输出的信号经由测光电路21被 传送到Bucom 50,进行公知的测光处理。 接下来,以下使用图2说明上述相机中的摄像单元30的结构概略。
摄像单元30由以下等构成摄像元件(CCD 31),其构成为包含CCD芯片31a等光 电转换元件,该光电转换元件接收由透射过摄影镜头1 (在图2中未图示)并照射到光电转 换面上的光束所形成的光学像并进行光电转换处理,取得与该光学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光 学低通滤光器(LPF) 32,其配置成与该CCD 31的光电转换面对置,并从透射过摄影镜头1后 照射到CCD 31的光电转换面上的光束中消除高频分量;防尘单元,其由防尘过滤器33和压 电元件34等构成,该防尘过滤器33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配置在该光学LPF 32的前面侧, 该压电元件34安装在该防尘过滤器33的周缘部附近的一个面上,并对该防尘过滤器33赋 予预定振动;固定板35,其使安装有CCD 31的挠性印刷基板31b固定;以及主电路基板36, 其配置在固定板35的背面侧。 CCD 31由以下等构成CCD芯片31a ;安装有该CCD芯片31a的挠性印刷基板31b ; 从挠性印刷基板31b的两端延伸出的连接部31c、31d ;保护CCD芯片31a前面的光电转换 面的保护玻璃31e ;以及夹设于该保护玻璃31e与上述CCD芯片31a之间的隔离器31f。
挠性印刷基板31b的连接部31c、31d分别与安装配置在主电路基板36上的连接 器36a、36b连接。由此,确保了 CCD 31和挠性印刷基板31b与主电路基板36之间的电连 接。 并且,在CCD 31与光学LPF 32之间配设有由弹性部件等构成的滤光器支承部件 37。对于该滤光器支承部件37的配设位置,构成为配设在CCD 31前面侧的周缘部中避开 光电转换面的有效范围的位置,同时,通过与光学LPF 32背面侧的周缘部附近抵接,来保 持CCD 31与光学LPF32之间的气密性。 CCD 31和光学LPF 32由保持器38气密地覆盖。该保持器38在摄影镜头1的绕 光轴O的大致中央部分具有矩形状的开口 38a。在该开口 38a的防尘过滤器33侧的内周缘 部,形成有剖面为大致L字形状的阶梯部38b。相对于该开口 38a从后方侧配设有光学LPF 32,在光学LPF 32的后方隔着滤光器支承部件37配设有CCD 31。此时,光学LPF 32的前 面侧周缘部配置成与阶梯部38b大致气密接触。由此,光学LPF 32由阶梯部38b限制沿着 光轴0的方向上的位置,而且不会从保持器38的内部向前面侧脱落。 另一方面,在保持器38前面侧的周缘部全周上形成有用于在光学LPF 32的前面 侧隔开预定间隔地保持防尘过滤器33的防尘过滤器支承部38c 。该防尘过滤器支承部38c 在阶梯部38b外周侧形成为朝该阶梯部38b的前面侧突出。 防尘过滤器33整体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的板状。该防尘过滤器33被支撑在利用由板簧等弹性体形成的按压部件40向防尘过滤器支承部38c按压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按 压部件40利用螺钉39等固定在防尘过滤器支承部38c的前面侧的平面部分上。另外,在按 压部件40与防尘过滤器33之间夹持有例如由树脂等构成的形成为圆环状的按压薄片42。
并且,如上所述,在防尘过滤器33的背面侧的外周缘部配设有压电元件34。在该 压电元件34与防尘过滤器支承部38c之间夹设有环状的密封件41,确保了两者间的气密状 态。 这样,摄像单元30构成为具有形成为期望大小且一体安装CCD 31的保持器38,并
在防尘过滤器33与保持器38之间为气密结构。 接下来,以下说明上述相机中的像抖动校正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摄影镜头1的光轴0的方向设定为Z轴方向,在与该光轴 0正交的XY平面内,使CCD 31朝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即X轴方向和第2方向即Y轴方向 位移移动,从而补偿像抖动。因此,使用本相机中的像抖动校正机构、即像抖动校正用的驱 动装置的防振单元构成为将例如电磁式的旋转电动机(例如步进电动机等)等X轴致动 器(320x)和Y轴致动器(320y)作为用于驱动后述的驱动装置的驱动源来使用,并将安装 了摄像单元30的CCD 31的保持器38作为最终的移动对象物。 另外,关于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假定由图7和图12所示的箭头来规定。 具体地说,假定X轴方向表示面向本相机的正面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表示面向本相机的正 面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表示沿着光轴0的方向。 以下,参照图3 图12来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防振单元的结构。
首先,假定防振单元300是使安装有CCD 31的Y框303 (保持器38)与光学LPF 32及防尘过滤器33等一起朝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的最终的移动对象物。
因此,防振单元300构成为具有以下等安装CCD 31的保持器38即Y框303 ;将 该Y框303以能朝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的X框301 ;固定地配置在相机主体侧的框架 302,其将X框301以能朝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使X框301相对于框架302朝X轴方 向位移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部310x ;以及使Y框303 (保持器38)相对于X框301朝Y轴 方向位移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部310y。 根据该构成,Y框303 (保持器38)与X框301 —起通过X轴驱动机构部310x相 对于框架302朝X轴方向位移移动,另一方面,Y框303 (保持器38)通过Y轴驱动机构部 310y相对于X框301朝Y轴方向位移移动。因此,安装在Y框303 (保持器38)上的CCD 31 通过在XY平面内朝X轴方向和Y轴方向独立地位移移动,可补偿X轴和Y轴方向的抖动。
在该情况下,作为像抖动校正机构的防振单元30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描述,Y框 303与Y轴驱动机构部310y的轴承331y、滚珠支架332y构成为一体,Y轴驱动机构部310y 的驱动部311y与X框301构成为一体。因此,在Y框303和X框301的关系中,接下来,Y 框303(加上轴承331y和滚珠支架332y)作为移动体作用于作为固定体的X框301 (加上 驱动部311y)。 并且,X框301与X轴驱动机构部310x的轴承331x和滚珠支架332x构成为一体, X轴驱动机构部310x的驱动部311x与框架302构成为一体。因此,在X框301与框架302 的关系中,X框301(加上轴承331x和滚珠支架332x)作为移动体作用于作为固定体的框 架302(加上驱动部311x)。
这里,详细说明Y轴驱动机构部310y的结构。另外,由于X轴驱动机构部310x 的基本结构与Y轴驱动机构部310y相同,因而在以下说明中,仅详细描述Y轴驱动机构部 310y,省略对X轴驱动机构部310x的详细说明。并且,对Y轴驱动机构部310y的各构成部 件的各标号附上尾标y来表示,另一方面,对X轴驱动机构部310x的各对应的构成部件分 别附上相同标号并附上尾标x来表示。 Y轴驱动机构部310y大致由2个机构部(单元)构成。其中一个单元是包括作为 驱动源的例如步进电动机等Y轴致动器320y等的驱动部311y。另一个单元是进行用于使 Y框303 (保持器38)相对于X框301平稳地位移移动的引导的引导部312y。
首先说明驱动部311y的结构。 驱动部311y由以下等构成Y轴致动器320y,其使用螺钉等固设在电动机座 324y (参照图3、图4、图5等。在图7中省略图示)上,该电动机座324y使用螺钉等固设 在X框301上;小齿轮320ya,其固设在该Y轴致动器320y的旋转轴上;螺旋轴321y,其自 由旋转地将两端支撑在X框301上;螺旋齿轮321ya,其固定在螺旋轴321y上,并与小齿轮 320ya啮合;以及螺母322y,其与螺旋轴321y螺合。 螺旋轴321y的一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轴支在与X框301 —体固定的电动机座
324y的孔部(未图示)。螺旋轴321y的另一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轴支在使用螺钉等固定
于电动机座324y上的螺旋轴板325y的孔部(参照图3、图4、图5、图7等)。 如图ll所示,螺母322y形成为具有向配设在后方的X框301侧突出的凸起322yb。
该凸起322yb与槽301a嵌合,该槽301a与螺旋轴321y平行地形成在X框301上或电动机
座324y上。因此,由于凸起322yb与槽301a嵌合,因而限制了螺母322y相对于X框301旋转。 并且,螺母322y的卡合部322ya与Y框303的被卡合部303ya卡合。由此,当螺 母322y朝Y轴方向移动时,伴随于此,Y框303朝同方向位移移动。 另外,在Y框303与X框301之间悬挂有张紧性的拉伸弹簧323y (弹性单元;第1 弹性部件)。该拉伸弹簧323y的紧縮力这样作用使Y框303的被卡合部303ya压住螺母 322y的卡合部322ya。因此,螺母322y的卡合部322ya与Y框303的被卡合部303ya的卡 合以及螺旋轴321y与螺母322y的螺纹嵌合被保持在无松动的状态。 另外,拉伸弹簧323y配置成与将后述的引导滚珠334y(多个第l转动体)的中心
连接起来的轴线平行,且拉伸弹簧323y具有同方向的施力(紧縮方向的施力)。 这里,针对拉伸弹簧323y的配置形态,例示出图3所示的形态和图7所示的形态
的不同配置形态。该拉伸弹簧323y的配置形态的详情在后面描述。 这样的结构的驱动部311y的作用如下。 首先,当Y轴致动器320y的旋转轴旋转时,小齿轮320ya旋转。小齿轮320ya使与 其啮合的螺旋齿轮321ya旋转。螺旋齿轮321ya使固设有该螺旋齿轮321ya的螺旋轴321y 旋转。 当螺旋轴321y旋转时,将使与其螺合的螺母322y旋转,而如上所述,由于凸起 322yb与X框301的槽301a嵌合,因而螺母322y被限制了相对于X框301旋转。
因此,当螺旋轴321y旋转时,与其螺合的螺母322y沿着螺旋轴321y朝Y轴方向 移动。此时,螺母322y的卡合部322ya与Y框303的被卡合部3Q3ya卡合,由此,螺母322y使Y框303朝Y轴方向即与螺旋轴321y平行的方向(后述的引导机构的引导方向)位移 移动。 下面说明引导部312y的结构。 引导部312y由以下等构成引导器333y (第1部件),其具有沿着Y轴方向的直 线状的V槽333ya (第1直线槽),该V槽333ya的剖面为V状;轴承331y (第2部件),其 具有沿着Y轴方向的直线状的V槽331ya(第2直线槽),该V槽331ya的剖面为V状;引 导滚珠334y,其是被夹持在引导器333y的V槽333ya与轴承331y的V槽331ya之间的多 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个)第1转动体;矩形板状的挡板335y,其规定该2个引导滚珠 334y的间隔(相对位置);滚珠支架332y,其使用螺钉等一体固设在轴承331y的未设有V 槽331ya的一侧的面上(前面侧);按压板338y,其是与滚珠支架332y的前面侧对置配置 的按压部件;滚珠336y,其是被夹持在按压板338y与滚珠支架332y之间的多个(在本实施 方式中是3个)第2转动体;挡板337y,其由预定的多边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规定该多个 滚珠336y彼此的间隔(相对位置);板簧339y (按压力赋予部件;后述),其是利用Z轴方 向的按压力将按压板338y从前面侧朝滚珠支架332y侧按压的弹性部件;2个螺钉341y (按 压力赋予部件;后述),其将该板簧339y和X框301紧固,并将该引导部312y (单元)的各 构成部件以按压状态固定在X框301上;2个隔离器340y (按压力赋予部件;后述),其是规 定本引导部312y(单元)的各构成部件与板簧339y的间隔的一对支撑轴。
引导器333y利用后述的2个螺钉312ya固设在X框301的一个(前面侧)面上。
轴承33ly如图8所示,使用螺钉等将延伸到侧方的臂部331yc固定在Y框303上。 该轴承331y与引导器333y对置地配置。在该情况下,轴承331y和引导器333y的配置关系 如下。即,轴承331y的V槽331ya和引导器333y的V槽333ya 配置成对置。然后,使用挡 板335y将2个引导滚珠334y隔开预定间隔(相对位置)地夹持在形成于两个V槽331ya 和V槽333ya之间的部位。因此,在挡板335y上隔开预定间隔地穿设有2个孔。该2个孔 形成为容纳引导滚珠334y的尺寸。 另一方面,在轴承331y中,在与形成有V槽331ya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上、即在该 引导部312y组装状态下的前面侧,使用螺钉等一体固设有滚珠支架332y。
在滚珠支架332y上形成有与滚珠336y数量相同的长槽332ya,该长槽332ya是用 于引导多个滚珠336y的第3直线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设有3个滚珠336y,因而也形成有3个长槽332ya。 该长槽332ya形成为长轴方向是驱动方向,即朝Y轴方向延伸。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3个 长槽332ya的配置是在将上述2个引导滚珠334y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朝Y轴方向延 伸的直线)的一侧形成1个长槽332ya,在另一侧形成2个长槽332ya。
这里,示出了将轴承331y和滚珠支架332y作为不同部件来构成的方式,然而作为 与其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使用一个部件来将轴承331y和滚珠支架332y构成为一体的方 式。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一个面上形成V槽331ya (第2直线槽),在另一个面上形成长槽 332ya(第3直线槽)。 在滚珠支架332y的前面侧对置地配置有按压板338y。在滚珠支架332y与按压板 338y之间,使用挡板337y隔开预定间隔(相对位置)地夹持有3个滚珠336y。因此,在挡 板337y上,隔开预定间隔,即在与滚珠支架332y的3个长槽332ya分别对应的位置处穿设有3个孔。该3个孔形成为容纳滚珠336y的尺寸。 这里,对多个第2转动体即3个滚珠336y和3个长槽332ya的配置作进一步描述, 在将多个第1转动体即2个引导滚珠334y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投影到3个滚珠336y (多 个第2转动体)所配置的同一平面上的面内,即挡板337y或按压板338y上的面内,在隔着 上述引导滚珠334y的轴线而对置的各个侧配置有至少1个以上滚珠336y (在本实施方式 中隔着轴线在一侧配置l个滚珠336y,在另一侧配置2个滚珠336y)。另外,具体地说,在 图3、图4、图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在外侧配置2个滚珠336y、在内侧配置1个滚珠336y的 配置例。另一方面,在图7、图8、图9、图12、图13、图14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在外侧配置1 个滚珠336y、在内侧配置2个滚珠336y的配置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引导滚珠336y的长槽332ya (第3直线槽)设在滚珠支
架332y上,然而不限于该方式。例如,长槽332ya(第3直线槽)可以设在按压板338y侧,
该按压板338y以夹住滚珠336y的方式配设在与滚珠支架332y对置的位置上。
板簧339y在一端形成有孔339ya,在另一端形成有呈U字形状的U字切口 339yb。
并且,在板簧339y的中间部位形成有从两侧部向后方折弯且前端呈凸形状的立弯凸部
339yc。 板簧339y的孔339ya与固定在X框301上的隔离器340y的前端侧阶梯部340ya 嵌合。并且,板簧339y的U字切口 339yb同样与另一隔离器340y的前端侧阶梯部340ya 嵌合。 这里,2个隔离器340y由具有中空部的圆筒形状构成,在一个端部形成有前端侧 阶梯部340ya,在另一个端部形成有后端侧阶梯部340yb。后端侧阶梯部340yb与分别在引 导器333y的两端部附近穿设的孔333yb分别嵌合。 即,2个隔离器340y与在作为第1部件的引导器333y上的前面侧穿设的2个孔 333yb嵌合并向前面插设。此时,2个隔离器340y的配置关系是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在与 弓I导器333y的第1直线槽即V槽333ya平行的直线上。 在该状态下,在隔离器340y的中空部内插通有2个螺钉341y,该螺钉341y与设在 X框301侧的螺钉孔螺合,从而使板簧339y和X框301处于紧固状态,由此将引导部312y 定位在X框301上并固定。 在该状态下,板簧339y利用各螺钉341y的头部向后方压入预定量。由此,板簧 339y以预定的力将按压板338y向后方按压。 因此,在该情况下,各螺钉341y将板簧339y (弹性部件)的两端固定在2个隔离 器340y(—对支撑轴)上,且各螺钉341y发挥这样的调节部件的作用,即用于调节板簧 339y对按压板338y (按压部件)进行按压时的弹力。在根据各螺钉341y的旋入量调整弹 力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将隔离器340y固定在引导器333y上,在调整弹力后,使用 粘接剂等将螺钉341y也固定在引导器333y上。 并且,此时,板簧339y的立弯凸部339yc与形成在按压板338y的前面侧的孔部 338ya(参照图5)嵌合。该孔部338ya形成在相对于将上述2个引导滚珠334y的中心连接 起来的轴线(沿Y轴方向延伸的直线)呈对称的位置上。 这样,板簧339y的按压力经由按压板338y从前面侧向后方侧沿Z轴方向施加。于 是,施加给按压板338y的按压力经由3个滚珠336y传递到滚珠支架332y。由此,引导部312y均等地向X框301侧按压,该按压状态由板簧339y维持。 另外,将由板簧339y、2个螺钉341y、2个隔离器340y等构成的单元称为对作为按 压部件的按压板338y赋予按压力的按压力赋予部件。 如上所述,板簧339y的立弯凸部339yc形成在相对于将2个引导滚珠334y (第1 转动体)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对称的位置上。因此,按压力赋予部件(的板簧339y)将 以上述轴线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力矩为零的按压力经由按压板338y (按压部件)赋予给3 个滚珠336y (多个第2转动体)。当然,3个滚珠336y也配置成使以轴线作为旋转中心的 旋转力矩为零。 板簧339y的Z轴方向的按压力被赋予给Y轴驱动机构部310y的引导部312y。
在以上说明中,仅对Y轴驱动机构部310y作了详述,关于X轴驱动机构部310x,基 本上构成相同,其作用也大致相同。因此,关于X轴驱动机构部310x,以下只是描述与Y轴 驱动机构部310y不同之处,省略详细说明。 在Y轴驱动机构部310y中,驱动部311y被固定在X框301上。与此相对,在X轴 驱动机构部310x中,驱动部311x被固定在框架302上。 同样,在X轴驱动机构部310x中,由引导部312x引导的是X框301。 并且,Y轴驱动机构部310y对Y框303引导的引导方向(Y轴方向)和X轴驱动
机构部310x对X框301引导的引导方向(X轴方向)大致正交。 而且,在对X轴驱动机构部310x的引导部312x施加了强外力的情况下,为了抑制 X框301以将2个引导滚珠334x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如图IO所示, 在X框301与框架302之间悬挂弹簧351x(第2弹性部件)。 并且,为了使X框301的位移移动平稳,在X框301与框架302之间,如图7所示, 在预定部位夹持着滚珠350x。该滚珠350x被收纳在形成于X框301上的长槽301b内,被 夹持在X框301与框架302之间。长槽301b的长边被设定成与X框301被驱动的方向即 X轴方向平行。 另外,如上所述,拉伸弹簧323y配置成悬挂在Y框303与X框301之间,然而该配 置方式可以考虑各种方式。具体地说,例如是图3所示的配置方式、图7所示的配置方式等。
在图3所示的配置方式中,拉伸弹簧323y的一端挂在形成于Y框303 (保持器38) 上的突出状的弹簧夹部303b上。并且,拉伸弹簧323y的另一端挂在设于引导部312y中 的隔离器340y的前端部分的阶梯部上。另外,针对挂有拉伸弹簧323y的另一端的隔离器 340y,例如可以采用与螺钉341y —体构成的阶梯小螺钉。 由此,拉伸弹簧323y悬挂在Y框303与X框301上的引导部312y之间。
通过这样配置拉伸弹簧323y,拉伸弹簧323y的轴线处于在Y轴方向上与将2个引 导滚珠334y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重合的位置。因此,拉伸弹簧323y的拉伸力作用在与 将引导Y框303的引导部312y的2个引导滚珠334y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平行的方向。
因此,根据该结构,当赋予给Y框303的拉伸弹簧323y的施力作用于Y框303时, 不会产生不需要的力矩(产生XY平面内的旋转的力矩),从而具有可确保非常稳定的驱动 的优点。 另外,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包含拉伸弹簧323y的轴线和将2个引导滚珠334y的 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在内的YZ平面内产生力矩。与此相对,板簧339y的朝Z轴方向的按压力起到抑制该力矩的作用。并且,该板簧339y的按压力形成为比拉伸弹簧323y的施力大出例如约10倍左右程度的力量,因而能充分抑制该力矩。 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配置方式中,拉伸弹簧323y的一端挂在形成于Y框303(保持器38)上的突出状的弹簧夹部303b上。并且,拉伸弹簧323y的另一端挂在形成于X框301上的突出状的弹簧夹部301c上。 由此,拉伸弹簧323y直接悬挂在Y框303自身与X框301自身之间。 根据该结构,只需将弹簧夹部303b、301c等适当设在各框部件的预定部位,就能
进行拉伸弹簧323y的配置,因而能以容易且简单的结构达到预期目的。 而且,如图1所示,防振单元300具有检测主体单元100的绕X轴的抖动(纵摆
方向的抖动)的X轴陀螺仪45x,以及检测主体单元100的绕Y轴的抖动(平摆方向的抖
动)的Y轴陀螺仪45y。这些X轴陀螺仪45x和Y轴陀螺仪45y分别固设在主体单元100
上的预定部位。 来自这些X轴陀螺仪45x和Y轴陀螺仪45y的信号被输出到防振控制电路46,防振控制电路46接收到该信号,根据来自Bucom 50的指示,执行针对防振驱动电路45的控制动作。防振驱动电路45接受该控制动作,控制Y轴驱动机构部310y的Y轴致动器320y和X轴驱动机构部310x的X轴致动器320x。
根据以上结构,可形成能容易进行组装作业的结构。 并且,即使将板簧339y的按压力设定得非常高,也能通过提高利用该板簧339y的按压力按压的各构成部件例如轴承331 (y, x)、引导器333 (y, x)、引导滚珠334 (y, x)、滚珠336 (y, x)、按压板338(y, x)等各构成部件的刚性,防止这些构成部件变形,并且可相对于固定体(X框301或框架302)精密保持并引导移动体(Y框303或X框301),而且还能有助于引导部312(y,x)自身的小型化。 而且,关于引导部312(y,x)以外的构成部件,即未施加板簧339 (y, x)的按压力的构成部件,由于无需将刚性设定得较高,因而可有助于驱动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并且,在可动部中,由于采用仅产生滚动摩擦的结构,因此,即使设定例如ION(牛顿)的按压力,也只会受到滚动摩擦力例如是O. 1N(牛顿)级别的摩擦力。因此,驱动力的损失非常少,从而可将来自驱动部311(y, x)的驱动力大致原样地有效传递到移动体(Y框303或X框301)。 而且,在该情况下,即使处于对轴承331(y, x)施加了 ION(牛顿)的按压力的状态,引导部312(y, x)也能精密保持固定着轴承331(y, x)的Y框303或X框301,因而,即使在例如作用有外力(惯性力)的情况下,也产生恢复为原始状态的强力。因此,可稳定保持移动体。以下所示的具体例(图13、图14)仅说明Y轴驱动机构部310y的引导部312y,而对于X轴驱动机构部310x,其结构和作用大致相同。 例如在图13所示的状态、即未对引导部312y赋予外力的通常状态下,板簧339y的按压力在Y轴方向上均等地作用于形成在板簧339y的中间部位的2个立弯凸部339yc。即,该情况下的板簧339y的按压力由图13所示的箭头XI、 X2表示。并且,板簧339y的按压力经由3个滚珠336y作用于轴承331y,由图13的箭头X3、X4、X5表示。在该情况下,箭头X1的按压力均等地作用于内侧的2个滚珠336y。因此,成为X3二X4。并且,箭头X2的按压力作用于外侧的1个滚珠336y。而且,这些按压力量的关系为X1+X2 = X3+X4+X5。由
14此,在夹着将2个引导滚珠334y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在图13中由标号J表示)而对置的每侧力是平衡的。 在该情况下,关于相对于上述轴线J的力矩,当把从轴线J到滚珠336y的中心的距离分别设定为Ll、 L2时,则X3 L1+X4 LI = X5 L2这样的关系成立,从而力矩为零。由此,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引导部312y处于稳定状态。 当处于图13的状态时,例如对作为移动体的Y框303施加了图14所示的外力(箭头Xg)时,如该图14所示,扭转力Rl作用于板簧339y。于是,在板簧339y上产生消除该扭转力R1的方向上的力。由此,对2个立弯凸部339yc分别赋予在Y轴方向上不同的按压力Xla、X2a。 S卩,当施加外力而处于图14的状态时,板簧339y产生回到图13的状态的力矩。在该情况下,各自的按压力量处于Xla+X2a = X3a+X4a+X5a的关系,从而保持稳定状态。此时,关于相对于上述轴线J的力矩,当把从轴线J到滚珠336y的中心的距离分别设定为Ll、L2,并把从轴线J到外力作用点的距离设定为Lg时,则X3a Ll+X4a Ll = X5 L2+Xg Lg的关系成立,从而力矩为零。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即使在外力(惯性力)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容易恢复到原始状态。 另夕卜,由于引导部312(y, x)中的轴承331 (y, x)、引导器333 (y, x)以及按压板338 (y, x)按压接触引导滚珠334(y, x)或滚珠336(y, x),故具有容易变形或磨损的倾向。因此,为了抑制该倾向,可以通过使用对例如铁氧体系的不锈钢等能淬火的材质进行了淬火等处理后的引导滚珠334(y,x)或滚珠336(y,x)来提高刚性和耐磨损性。
并且,可以认为,在强外力作用于移动体的情况下,以将2个引导滚珠334(y,x)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力被赋予给引导部312 (y, x)的轴承331 (y, x)。
因此,为了抑制该旋转力,在从一体固定有各移动体(Y框303、X框301)的引导部312 (y, x)离开的位置设置长槽(303a,301b),在该长槽(303a,301b)与固定体(X框301,框架302)之间夹持滚珠350(y,x),并在各滚珠350(y,x)的附近部位设置悬挂在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弹簧351 (y, x)。 根据该结构,即使弹簧351 (y, x)的拉伸力量不强,也能抑制轴承331 (y, x)的旋转,并且,由于板簧339(y,x)的较大的力矩作用于移动体(Y框303,X框301),因而几乎不用增加驱动负荷,可容易排除外力作用。 另外,取代上述各滚珠(334,336,350),可以使用作为转动体的辊部件。 以下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上述相机的像抖动校正动作。 当相机操作开关52中的抖动校正开关(未图示)处于接通状态时,在主开关处于
接通状态后,从Bucom 50向防振控制电路46传送由防振驱动电路45执行初始动作的信
号。接收到该信号,从防振驱动电路45对X轴驱动用的X轴致动器320x和Y轴驱动用的
Y轴致动器320y施加预定的脉冲电压。由此,X框301和Y框303(保持器38)在X轴方向
和Y轴方向上被驱动,使得CCD 31的中心来到光轴0上。 这里,X轴致动器320x和Y轴致动器320y是步进电动机,这与上述一样。并且,本相机不具有绝对位置的检测装置,而设有只能检测初始位置的机构。然后,将以光轴0为中心从初始位置驱动CCD 31所需要的脉冲数以关于X轴和Y轴的数据形式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9 (EEPR0M)内。由此,在进行上述控制时,即在进行使CCD 31在光轴0上移动的驱动控制时,使用该数据。 由X轴陀螺仪45x和Y轴陀螺仪45y检测的针对主体单元100的抖动信号被防振控制电路46取得。 这里,在X轴陀螺仪45x和Y轴陀螺仪45y中,来自检测绕其中一个轴的抖动的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由处理电路进行信号放大,之后进行A/D转换并被输入到防振控制电路46。 在防振控制电路46中,接收到该信号,根据X轴陀螺仪45x和Y轴陀螺仪45y的输出信号来运算抖动校正量。根据这样运算出的抖动校正量,由接收来自防振驱动电路45的指示信号并进行动作的X轴驱动用的X轴致动器320x和Y轴驱动用的电动机(Y轴致动器320y)对安装有CCD 31的Y框303 (保持器38)和X框301进行驱动。
S卩,在防振控制电路46中,根据从X轴陀螺仪45x和Y轴陀螺仪45y所输入的信号(以下称为"抖动信号"或"抖动角速度信号")运算基准值。 基准值的运算是在从接通相机的主电源之后到执行静态图像摄影用的曝光动作的期间持续进行的。关于该运算,包括用于计算较长时间的抖动信号的移动平均值的方法、或者使用截止频率较低的低通滤波器求出直流分量的方法等,可以使用其中任一方法。
根据抖动信号对通过该运算求出的基准值进行差分,可获得去除了抖动信号的低频分量后的信号。然后,根据该信号控制防振驱动电路45,使CCD 31 (Y框303 (保持器38))的位置移动以补偿像抖动。 这里,参照图15的流程图来说明静态图像摄影时的像抖动校正动作。另外,该像抖动校正动作是这样的动作在使用释放开关进行摄影准备开始指示前(第一释放接通(1R-0N)前)不进行该像抖动校正动作,当使用释放开关指示了摄影准备开始时(当为第一释放接通(1R-0N)时)才开始该像抖动校正动作。 当开始了该像抖动校正动作时,使用上述基准值来运算校正量,根据计算出的校正量,开始像抖动校正动作(步骤Sll)。 接下来,判定是否解除了释放开关的摄影准备开始的指示(是否为第一释放断开(1R-0FF))(步骤S12)。 这里,在解除了该指示的情况下(分支到步骤S12的"是"),停止在步骤Sll中开始的像抖动校正动作,并进行使CCD 31对中心的动作(步骤S17)。之后,处于等待摄影准备开始的指示的状态(第一释放(1R)等待状态)。 另一方面,在未解除释放开关的摄影准备开始的指示的情况下(分支到步骤S12的"否"),接下来判定是否由释放开关指示了摄影开始(是否为第二释放接通(2R-0N))(步骤S13)。 这里,在未指示摄影开始的情况下(步骤S13,分支到"否"),回到步骤S12,处于等待指示的状态。 并且,在由释放开关指示了摄影开始的情况下(分支到步骤S13的"是"),停止在步骤Sll中开始的像抖动校正动作,并进行使CCD 31对中心的动作(步骤S14)。
接下来,使用所保持的基准值来运算校正量,根据该校正量,开始像抖动校正动作(步骤S15)。
然后,进行摄影动作的曝光动作(步骤S16)。 当该曝光动作结束时,停止像抖动校正动作,并执行使CCD 31对中心的动作(步骤S17)。之后,处于等待摄影准备开始的指示的状态(第一释放(1R)等待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上述一实施方式,在固定侧和移动侧分别设置引导用的V槽,在两个V槽之间配置至少2个引导滚珠来减少引导部的摩擦损失,另一方面,在与移动侧的V槽相反侧的面上形成V槽的夹着轴线而对置的位置上配置其他滚珠,通过使用按压部件在Y轴方向上按压这些其他滚珠,可极力减少移动体的按压机构侧的摩擦损失,并可利用大的按压力(可将按压力设定为驱动力的数十倍至百倍左右)稳定按压移动体,因而不会使引导移动体的引导部产生松动,而且可相对于固定侧用单轴引导支撑移动侧。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稳定地进行精密驱动,可进一步有助于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不用对用于驱动移动体的致动器进行限定,可使用旋转电动机等,因而可实现更简单的驱动机构。因此,可实现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并可廉价地构成驱动装置。 然后,不仅具有这些效果,而且作为驱动装置整体,还能实现高效率、高精度、小型化和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在不背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和应用。而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有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对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适当组合,可提取得到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上述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若干构成要件,但在能解决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且取得发明效果的情况下,可将删除了该构成要件后的结构作为发明来提取。本发明除了受请求保护的范围限定以外,不受特定实施方式的制约。 在本发明中明白的是,在不背离发明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宽范围内不同实施方式可根据本发明来构成。本发明除了受请求保护的范围限定以外,不受特定实施方式的制约。
1权利要求
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使移动体移动,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具有第1部件,其具有第1直线槽;第2部件,其在与上述第1直线槽对置的一个面上具有第2直线槽,并设置成能相对于上述第1部件移动;多个第1转动体,其夹持在上述第1直线槽与上述第2直线槽之间并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在直线上;按压部件,其从垂直于将上述多个第1转动体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的方向按压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按压力赋予部件,其对上述按压部件赋予按压力;以及多个第2转动体,其在同一平面上彼此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在上述第2部件与上述按压部件之间,其中在上述第2部件或上述按压部件中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引导上述多个第2转动体的多个第3直线槽,在将上述多个第1转动体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投影到配置有上述多个第2转动体的同一平面上的面内,在夹着上述轴线而对置的每侧配置至少1个以上的上述多个第2转动体,上述按压力赋予部件将以上述轴线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力矩为零的按压力经由上述按压部件赋予给上述多个第2转动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力赋予部件具有 一对支撑轴,其在与上述第1直线槽平行的直线上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在上述第1部件上;弹性部件,其按压上述按压部件;以及调节部件,其将上述弹性部件固定在上述一对支撑轴上并调节按压上述按压部件的弹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还具有弹性单元,该弹性 单元使上述第2部件对上述第1部件施力,上述弹性单元由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构成,该第1弹性部件配置成平行于将 上述多个第l转动体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并具有平行于上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施力,该 第2弹性部件具有在上述按压部件被上述按压力赋予部件按压的方向上一致的施力方向。
4. 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构成为具有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3中的任 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驱动装置,具有第1部件(333y),具有第1直线槽(333ya);第2部件(331y),在第1直线槽的对置面具有第2直线槽(331ya)并能相对于第1部件移动;多个第1转动体(334y),夹持在第1、第2直线槽之间并隔开预定间隔配置在直线上;按压部件(338y),从第1转动体的中心轴线的垂直方向按压第1、第2部件;按压力赋予部件(339y),对按压部件进行按压;第2转动体(336y),在同一平面上彼此隔开预定间隔配置在第2部件与按压部件之间,在第2部件或按压部件上形成引导第2转动体的第3直线槽(332ya),在第1转动体的中心轴线投影到第2转动体配置的同一面内夹着轴线在各侧配置至少1个以上第2转动体,按压力赋予部件将以轴线为旋转中心的旋转力矩为零的按压力赋予给第2转动体。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
文档编号G03B5/00GK101764530SQ2009102246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4日
发明者川合澄夫, 芳贺满裕, 西原芳树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