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09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涉及导光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拼接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有发光性,通常为提供光源,液晶面板都匹配背光模组(或称背光模块)来使用。背光模组通常又分为直射式(也称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直射式背光模组与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扩散板而后者使用导光板。直射式背光模组由于使用扩散板,需要一定的混光距离,所以一般都比较厚。而侧入式,顾名思义是将LED之类的背光源放在产品的侧面,从而可以减少LED灯的数量(可以縮减为直射式的1/3)。侧入式背光模组使用了导光板,将点或者线光源变成面光源,其一般由光源(通常是CCFL或者LED)、导光板、反射片、扩散板及棱镜片、增亮膜、扩散片等光学膜组成。光源可设置于导光板的一边或两边或三边或四边,并将光线发射至导光板。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的传输方向,通过配置不同疏密、大小不等的网点,将光源发射的光线均匀分布在背光模组上,从而提高各点亮度的均匀性。 网点的设计除了圆形之外,还有V形、六角形及椎柱形等各种形状的方式,其主要
目的是将侧面光引导到正面(导光板的出光面),以实现高辉度及高均度。 然而不足的是,侧入式LED背光模组技术用于大尺寸LED电视的时候,由于面积较
大,四侧边距离中心较远,不管导光板如何设计,通常都会发生亮度均匀性差的问题,同时
中心亮度也会比较低。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产品,都只能做到一定尺寸(通常仅适合用于18
寸以下小型背光模组),在大尺寸的背光模组上通常都无法使用导光板。如何通过改进导光
板结构,使侧入式原理能应用于大尺寸液晶产品/设备上,这正是对现有技术需要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导光板,以使其可以相互拼接并应用于大尺寸液晶产品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出光面、至少一个入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上布有若干网点,所述导光板还包括至少有一个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入光面;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的入光面在出光面上的映射区域内。 上述的导光板,所述扩散部的材料中掺有扩散粒子或该材料具有扩散微结构。[0008] 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两个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入光面,其中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另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成锐角,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呈矩形和直角梯形组合的形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大尺寸导光板,所述大尺寸导光板由至少两块导光板拼接而成,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至少一个入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上布有若干网点,所述导光板还包括至少有一个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入光面;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的入光面在出光面上的映射区域内。 上述的导光板,所述扩散部的材料中掺有扩散粒子或该材料具有扩散微结构。
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大尺寸导光板包括一块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具有四
个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入光面,其中两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另两个入光面与所
述出光面之间成锐角,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截面呈矩形和等腰梯形组合的形状;拼接在所述
第一导光板两侧的两块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具有两个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入光
面,其中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另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成锐角,所述第二
导光板的截面呈矩形和直角梯形组合的形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导光板能够相互拼接,并且不会在拼接处产生亮斑区或黑点区。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当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与光源配合使用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尺寸导光板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尺寸导光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尺寸导光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0018][0019][00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 如图l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导光板包括出光面11、与所述出光面平行的反射面13、入光面15和15'、扩散部17,反射面13上面布有若干网点19。通常网点距离光源越远网点越大,越近越小,越远越密,越近越疏。图中可见,入光面15与出光面11垂直,入光面15'为一斜面,不与出光面11垂直,实际使用时,可将光源靠在该斜面15'上,光从该斜面15'进入到导光板中。将该斜面15'正投影到导光板出光面11上,形成该斜面15'在出光面上的投影/映射区域,具有扩散微粒子或者扩散微结构,即扩散部17。具体地说,扩散部17可以通过加入扩散粒子来实现,通过调节粒子的材质及成分实现不同扩散效果,也可以通过微结构,即细微的扩散结构实现。本发明在这里使用扩散部17的作用是,通过其扩散作用,可将直射在其上的来自入光面15的光扩散开来,以避免斜面15'在出光面上的投影/映射区域过亮。本实施例的导光板整体呈直角梯形状。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形状整体上可看成是一个直角梯形与一个矩形的组合。所述导光板具有一个与出光面11垂直的入光面15和两个不与所述出光面11垂直的入光面(15'和15〃 ),其中入光面15"与所述出光面11平行,入光面15'为斜面且与所述出光面ll之间成锐角,所述导光板的截面整体呈矩形和直角梯形组合的形状,其中该直角梯形的锐角部分延伸形成该矩形,见图中L所示部分,由于入光面15'处是通常要靠放LED灯条/板,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LED灯条/板的放置。L所示的凸出部分也可以为0,这样便成了图1的实施例。此外,L所示部分也不一定为图示的水平状态,比如也可以翘起。该导光板也包括出光面11、反射面13、扩散部17,反射面13上面布有若干网点19。 图2可见,入光面15'与出光面ll是成一定角度的,事实上该角度可以是O度到90度(包括0度和90度)之间的任何角度。易见的是,角度越大,入光面15'长度越短,可靠放在上面的LED灯条/板的长度限制也越大。考虑到LED灯条/板的长度(或者说面积)大小会影响到光源亮度,因此,入光面15'与出光面ll成一定角度(而非垂直)会有利于选用较长(或较大)的LED灯条/板,以保证充足的光源。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形状整体上可看成是一个等腰梯形与一个长方形的组合,该长方形的宽可以为O,此时便截面形状整体上便为等腰梯形。该导光板也包括出光面11、反射面13、扩散部17,反射面13上面布有若干网点19。图中可见的两个入光面15'均为斜面,不与出光面11垂直,而图中不可见的前后两个面,其可以是与可见的这两个入光面一样的结构(即斜面),也可以是与出光面ll垂直的面。当有四个倾斜的入光面时,该导光板较适于用在拼接的大尺寸导光板的中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图中不可见的面,一般不放置光源,直接与液晶产品如液晶电视的外壳连接即可,当然也可以放置光源或作他用,如果是作光源,可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布置,在此不予赘述。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与光源3 (例如LED灯条)配合使用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光源3发出的光从LED出光面31进入到导光板2中。此处导光板2的结构采用前面图2所示第二种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也可以采用其他实施例的结构。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尺寸导光板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所述大尺寸导光板由至少两块导光板2、2'拼接而成,其中,导光板2的结构同图2所示第
二种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导光板2'则相当于导光板2的镜像,也不再赘述。 如图6a和图6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尺寸导光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
面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大尺寸导光板是由若干块导光板拼接而成,拼接时,导光板的选用可
以根据情况选择上面图1至图3所对应的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叙述简便,这
里仅以一种实施方式为例。 当导光板用于拼接的中间时,如图6b中的C处所示,可以具有四个斜面(其结构可以与第三种实施例相同或类似); 当导光板用于拼接的角落时,如图6b中的A处所示,与拼接大板的边缘平行的两边可以是具有成直角关系的两个直角面,与之相对的则是两个成直角关系的斜面; 当导光板用于拼接的边时,如图6b中的B处所示,拼接大板的边缘可以是直角面,
其他面为斜面。 这样拼接而成的大尺寸导光板,各块导光板之间的连接处不会出现无光区(黑点、黑线等)。 可见,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保留侧入式技术本身的体薄、省电的优点,还使导光板能够相互拼接,解决了其难以应用在大尺寸液晶设备上的问题,具有极高的灵活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的反射面以及至少两个入光面,所述反射面上布有若干网点,至少一个入光面为相对于所述出光面的斜面,还包括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呈斜面的入光面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具有扩散粒子或扩散微结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两个相对于所述出光面呈斜面或平行面的入光面,其中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另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成锐角。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四个相对于所述出光面呈斜面或平行面的入光面,其中两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另两个入光面分别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成锐角。
5. —种大尺寸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尺寸导光板由至少两块导光板拼接而成,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的反射面以及至少两个入光面,所述反射面上布有若干网点,至少一个入光面为相对于所述出光面的斜面或平行面,还包括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呈斜面的入光面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具有扩散粒子或扩散微结构。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尺寸导光板包括一块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具有四个相对于所述出光面呈斜面或平行面的入光面,其中两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另两个入光面分别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成锐角;拼接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两侧的两块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具有两个相对于所述出光面呈斜面或平行面的入光面,其中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平行,另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成锐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出光面、至少一个入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上布有若干网点,所述导光板还包括至少有一个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入光面;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不与所述出光面垂直的入光面在出光面上的映射区域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导光板能够相互拼接,有利于导光板在大尺寸液晶设备上的应用。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1517744SQ200920204619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姜洪波 申请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