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75756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特别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以轻、薄、占地小、耗电小、辐射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处理设备中,例如电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是最常见的液晶显示装置之一,TFT-LCD采用薄膜晶体管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排布。垂直排列(Vertically Aligned ;VA)模式是TFT-LCD的一种广视角技术,具体来讲,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别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电极,例如,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加载电压时,会产生偏压电场,所述偏压电场使液晶分子从垂直于基板排列转向平行于基板平面倾倒,配合偏光片和背光源的设置而产生了光程差,以此实现图像的显示。但是,如果偏压电场是完全均勻分布的,液晶分子在偏转时就是杂乱取向的。这种杂乱取向的偏转不仅要耗费极长的响应时间,而且无规则的偏转会形成多个杂乱的畴,畴与畴交界处的畴线由于液晶分子无法偏转,则成为了无效显示区域,相应降低了像素的实际开口率。因此,人为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状况是VA模式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解决液晶分子无规则偏转的改进方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多畴垂直配向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其是在ITO电极表面制作一定形状的突起以使液晶分子获得倾斜铆定,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配向于垂直方向的液晶分子会因突起而略为倾斜,在预倾的情况下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就得到了控制。另一种是图像垂直调整 (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PVA),其是在ITO电极上划刻狭缝以形成倾斜电场和ITO 边缘侧向电场,利用有规则倾斜方向的电场来确定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但是,上述两种改进方法分别需要在ITO电极上制作突起或狭缝,制作工艺复杂, 增加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呈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包括位于第二基板上的多条相互绝缘相交的扫描线和数据线,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包括像素开关元件及像素电极;所述像素开关元件与所述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极电连接;
4
第一共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二基板的内侧;第二共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的上方并与所述像素电极绝缘;所述第二共用电极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像素电极在液晶显示器的透光方向上重叠设置,以在第二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产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侧向电场。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每一帧图像的持续时间包括帧扫描期间和回扫期间;在每一帧图像的扫描期间内,对像素电极施加信号,用于显示图像;在每一帧图像的回扫期间内,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信号,用于在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通孔边缘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促使液晶分子产生偏转的侧向电场;所述在回扫期间内产生偏转的侧向电场持续到下一帧图像的扫描期间。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通孔和像素电极在液晶显示器的透光方向上重叠放置,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通孔边缘与像素电极之间产生侧向电场,所述侧向电场,促使液晶分子产生特定预倾方向的偏转,形成多个规则畴,提高了响应速度,实现了广视角。同时,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必如现有技术中要在电极上额外制作突起或划刻狭缝来控制液晶分子预倾偏转,工艺相对简单,利于控制成本。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二共用电极的通孔和像素电极无需对称放置,减小了工艺难度。


图1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区域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像素电极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第一共用电极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区域沿剖线AA’的剖示图;图6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和第一共用电极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和第一共用电极的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第一共用电极施加驱动信号后的液晶分子形成规则畴的变化图;图9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共用电极施加驱动信号后的液晶分子形成规则畴的变化图;图10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形成规则畴的时序图;图11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规则畴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现有技术中,在解决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状况的改进方法上,无论是采用多畴垂直配向方法还是图像垂直调整方法,需在电极上制作突起或在电极上划刻狭缝,增加了工
5艺步骤、并提高了制作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对其中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作了结构调整,在向共用电极施加驱动信号进行驱动时,会在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侧向电场,所述侧向电场使液晶分子产生特定预倾方向的偏转,在提高响应速度和实现广视角的同时,更能简化工艺,控制成本。图1,示出了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0,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扫描信号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2以及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4。其中,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12电连接于多条扫描线120,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14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140,其中扫描线120与数据线140之间相互绝缘且相交排布。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1、 第二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5,所述液晶层105中包含有液晶分子。所述第一基板101靠近液晶层105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共用电极103、所述第二基板102靠近液晶层105的一面设置有的第二共用电极104。另外,在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由扫描线120与数据线140划分出的像素区域106, 其中每一个像素区域106都包括电连接于扫描线120和数据线140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107、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107的像素电极108。所述薄膜晶体管107 用于作为像素区域开关元件。对于第二基板102,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位于所述像素电极108的上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与所述像素电极108之间通过绝缘层实现绝缘;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包括通孔,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通孔和像素电极108在液晶显示器的透光方向上重叠设置, 以在第二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产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侧向电场,具体地,所述通孔的边缘与所述像素电极的边界齐平,或者所述通孔的边缘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像素电极的边界以内。所述液晶层105中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所述液晶分子是配向于与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相垂直的方向上。图2,示出了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区域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 1和图2,在第二基板102上沿第一方向X设有若干栅极金属线201 (即扫描线120),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设有若干源极金属线202(即数据线140),所述栅极金属线201 和源极金属线202围成像素区域。在栅极金属线201与源极金属线202相交的位置处设置有TFT107,所述TFT107包括栅极206、位于栅极206上的栅极绝缘层(图未示)、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非晶硅层203、 位于非晶硅层203上的源漏绝缘层(图未示)及位于源漏绝缘层上的源极205和漏极204, 其中栅极206连接于栅极金属线201、源极205连接于源极金属线202。所述TFT107不透光。像素电极108,用于加载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像素电压,所述像素电极108为透明电极,例如为氧化铟锡(ITO)或者铟锌氧化物(IZO),所以可以透光,所述像素电极108与 TFT107的漏极204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像素电极108与TFT107的漏极通过过孔207电
连接在一起。在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以正方形通孔为例,第二共用电极104的通孔与像素电极108在显示器的出光方向上相互重叠。像素电极108上还设置有绝缘层 (图未示)、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位于绝缘层上,通过绝缘层与像素电极108实现绝缘。继续参考图3,示出了图2所示像素电极108的示意图。在像素电极108上设置有狭缝208,用于将像素电极108划分为多个像素电极子块217,如图4所示,所述相邻的像素电极子块217之间是通过连接部209实现电性连接的。继续参考图4,示出了图2所示第二共用电极104的示意图,第二共用电极104沿第二方向Y的连接线1041延伸至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围区域,并通过显示面板外围区域的总线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各个像素区域106的第二共用电极104彼此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与TFT107中的源极205和漏极204的材料相同, 位于第二共用电极104和像素电极108之间的绝缘层与所述源漏绝缘层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不透光,特别地,在显示面板10为透射型的情况下,在第二共用电极104 的中间区域还开设有用于透光的多个通孔1042,透过像素电极108的光能所述通孔1042到达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隔着绝缘层位于像素电极108上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 的多个通孔1042与所述像素电极108的多个像素电极子块217相匹配,具体地,通孔1042 的数量与像素电极子块217的数量相同,且通孔1042位于与其相应的像素电极子块217的上方,与其相应的像素电极子块217在透光方向上相重叠,因此所述通孔1042可露出像素电极108的像素电极子块217,使得像素电极子块217透过的光可以通过通孔1042到达显示面,从而使显示面板可以透光。结合参考图5,示出了图2所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区域沿剖线AA’的剖示图。在第二基板(未图示)上设有像素电极108,在像素电极108上依次包括绝缘层211 和第二共用电极104,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未图示)上相对第二基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共用电极103。在像素电极108和第一共用电极103之间设置有包括多个液晶分子301的液晶层105。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042为方形,通孔1042的四周边缘均位于像素电极108的边界以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液晶分子实现规则畴排布,第二共用电极104中通孔 1042的四周边缘均位于像素电极108的边界以内。这样,在第二共用电极104施加信号时, 可以在第二共用电极104和像素电极108之间产生侧向电场,所述侧向电场可以使竖直排列的液晶分子向水平方向偏转,进而可以实现液晶分子的规则畴排布。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共用电极104中通孔1042的四周边缘均位于像素电极108的边界以内。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能确保实现规则畴排布, 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通孔的尺寸与像素电极相关的边界尺寸仍可作其他的变更,如图6 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共用电极104’的通孔为正方形,且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的通孔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位于像素电极108’的边界以内,而第二共用电极104’的通孔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与像素电极108’的边界齐平;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 在所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均位于像素电极108,,的边界以内。即能使得在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上施加信号时,所述第一共用电极的通孔边缘在第一方向X或者第二方向Y与像素电极相配合形成促使液晶分子产生偏转的侧向电场,同样能实现液晶分子的规则畴排布。
7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正方形的通孔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所述通孔还可以是正三角形或圆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相应地替换、变更和修改。通常情况下,第二共用电极104的电位保持接地,或者始终与第一共用电极103的电位保持一致,使得像素电极108与第一共用电极103之间的电位差保持稳定,利于维持电场的均勻,避免中间的液晶分子301因发生不规则的偏转而出现闪烁现象。另外,如图8所示,若在第二共用电极104上施加信号,则在第二共用电极104和像素电极108之间会形成电场。所述信号可以是大于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108上的显示电位的一个电压脉冲信号,例如显示电位在-5V +5V的范围内,在第二共用电极104上施加 15V的信号。由于第二共用电极104隔着绝缘层位于像素电极108的上方,并且第二共用电极104中通孔1042的边缘均位于像素电极108的边界以内,这样,第二共用电极104在施加高电位信号的情况下,其位于像素电极108边界内的部分与像素电极之间就会形成电场,所述电场包括第二共用电极104与像素电极108重叠部分产生的重叠区域电场303、第二共用电极104的通孔边缘与像素电极108之间产生的侧向电场302,所述侧向电场302靠近液晶层,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301发生偏转。在侧向电场302的作用下,邻近于侧向电场302的像素区域边缘的液晶分子 301(负介电各向异性)将会依着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偏转。更进一步地,在侧向电场302 的持续作用下,像素区域内部的液晶分子301在边缘液晶分子301的带动下也会作有预倾方向的偏转,从而使得像素区域内的所有液晶分子301在施加了驱动信号的情况下都能确定预倾方向,形成规则畴,提高了响应速度,可以实现图像显示的广视角。而在施加于第二共用电极104的信号撤去后(转为低电压,例如接地),由于此时的液晶分子301已经确定了预倾方向,因此仍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规则畴状态。相对在MVA模式中要在铟锡氧化物电极表面制作一定形状的突起或者在PVA模式中要在铟锡氧化物电极上划刻狭缝来获得液晶分子保持预倾方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工艺简单且液晶分子预倾效果颇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通孔只要和像素电极108在透光方向上重叠即可,所述第二共用电极104的通孔无需与像素电极108按照对称方式设置。如图9所示,第二共用电极104的通孔相对于像素电极108向右侧偏移,使第二共用电极104与像素电极108 在左侧的重叠区域大于在右侧的重叠区域,进而使第二共用电极104与像素电极108在左侧产生的重叠区域电场303大于右侧产生的重叠区域电场303,然而第二共用电极104的左右两侧的通孔边缘与像素电极108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所以左右两侧的侧向电场302保持对称,而对液晶分子偏转产生作用的为侧向电场302,因此即使第二共用电极104的通孔没有和像素电极108按照对称方式放置,也可以获得对称的畴分布,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另外,采用在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信号使得液晶分子在侧向电场的作用下有预倾方向的偏转并形成规则畴。这种在侧向电场下的预倾方向的偏转会产生退化的趋势,即保持一定时间的预倾方向后会再回复至初始的垂直状态。为防止上述可能出现的退化,就要在相隔一定时间的间隙内在第二共用电极上再次施加信号,以确保像素区域内的液晶分子保持预倾方向的偏转。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施加驱动信号的次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大于或等于二次的多次。
请参阅图10,其显示了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形成规则畴的时序图。如图10所示,在一帧图像的持续时间T内包括有帧扫描期间和回扫期间,其中,在所述帧扫描期间内,通过数据线对像素电极提供数据信号,以显示图像;在所述回扫期间内,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信号,用于在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通孔边缘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促使液晶分子产生偏转的侧向电场,所述在回扫期间内产生偏转的侧向电场可以持续到下一帧图像的扫描期间。现假设在一帧图像的持续时间T,包括回扫期间401 和帧扫描期间402。在第一实施例中,具体来讲,假设第一共用电极103保持公共电压,例如为0V。在回扫期间401内,为了形成规则畴,在第二共用电极104上施加用以驱动液晶分子 301作预倾方向偏转的信号,所述信号(例如为15V)要相对大于施加于像素电极108上的显示电位(例如为5V),以在回扫期间401内使得第二共用电极104相对像素电极108为高电位,确保二者间侧向电场302的形成。施加于第二共用电极104上的信号的脉宽需大于在栅极金属线201上施加的扫描信号的脉宽,使得形成的侧向电场302持续一定时间,确保像素区域内的液晶分子301都作预倾方向的偏转并形成规则畴。优选地,回扫期间401是处于一帧图像的持续时间T的前段,即所述向第二共用电极104上施加信号是出现在每一帧图像的起始时间点处。而在帧扫描期间402,在栅极金属线201上施加用于导通薄膜晶体管107的扫描信号,使得像素电极108能够获得用于显示图像的驱动信号。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每一帧图像中,在第二共用电极104施加了一次能使液晶分子形成规则畴的驱动信号。这样,如图10中以每一帧为周期进行周期性反复,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就获得良好显不。在本发明中,第一共用电极103始终保持接地(也即处于0电位),故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共用电极104和第一共用电极103可以通过一个开关电路相连。具体操作为在回扫期间401,断开所述开关电路,对第二共用电极104施加信号,产生电压脉冲信号;而在帧扫描期间402,导通所述开关电路,第二共用电极104与第一共用电极103相连后接地。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共用电极103和第二共用电极104仍可作其他变更, 例如第一共用电极103与第二共用电极104相互独立,第一共用电极103始终接地,第二共用电极104则由一信号控制电路控制以在驱动模式下产生驱动信号,而帧扫描期间402下第一共用电极103产生与第二共用电极104 —致的0电位信号。请参阅如图11,其显示了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规则畴的时序图。如图11所示,在一帧图像的持续时间τ内也包括回扫期间403(驱动模式下)和帧扫描期间404。但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一帧图像的持续时间T 内,共有二个回扫期间403,即在一帧图像的持续时间T内对第二共用电极104共施加了二次信号。优选地,第一次施加信号是出现在一帧图像的起始时间点处,而第二次施加则出现在一帧图像的中间时间点,这样,可以相对增加侧向电场的形成时间。此外,在一帧图像的起始时间点处、在一帧图像的中间时间点处,停止通过数据线向像素电极提供显示数据,在向第二共用电极104施加信号,形成规则畴之后,再向像素电极提供显示数据,避免信号之间相互影响。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对第二共用电极104施加信号前后出现了二次,相对增加了侧向电场的形成时间,可以避免在一帧图像时间内像素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在预倾方向的偏转产生退化。
9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对第二共用电极施加第一、第二次信号的施加分别出现在一帧图像的起始时间点和中间时间点,但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将每一帧图像的扫描期间划分为多个等分点,在所述等分点处,停止通过数据线提供显示信号,在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信号,例如第一次信号的施加出现在一帧图像持续时间的四分之一时间点处,第二次信号的施加出现在一帧图像持续时间的四分之三时间点处,应具有同样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述规则畴形成时段与所述图像显示时段在时间上是不重叠的,在显示一帧图像的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回扫时间所占用的时间,势必导致显示模式下图像显示时段的相应减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施加驱动信号的次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后再作确定。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呈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包括位于第二基板上的多条相互绝缘相交的扫描线和数据线,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包括像素开关元件及像素电极; 所述像素开关元件与所述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极电连接; 第一共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二基板的内侧; 第二共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的内侧; 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的上方并与所述像素电极绝缘; 所述第二共用电极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像素电极在液晶显示器的透光方向上重叠设置,以在第二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产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侧向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施加扫描信号至扫描线;数据线驱动电路,用于施加数据信号至数据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具体包括栅极,电连接于扫描线,用于根据扫描线进行导通或关断操作;源极,电连接于数据线,接收数据信号;漏极,电连接于像素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之间还包括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材料与源极和漏极的材料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通孔的边缘与像素电极的边界齐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通孔的边缘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像素电极的边界以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正方形,所述通孔的任意两相对边缘或通孔的四周侧缘位于像素电极的边界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在显示区域外通过总线连接在一起。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每一帧图像的持续时间包括帧扫描期间和回扫期间;在每一帧图像的扫描期间内,对像素电极施加信号,用于显示图像; 在每一帧图像的回扫期间内,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信号,用于在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通孔边缘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促使液晶分子产生偏转的侧向电场; 所述在回扫期间内产生偏转的侧向电场持续到下一帧图像的扫描期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一帧图像的扫描期间内,对像素电极施加信号用于显示图像,包括对第一公用电极施加公共电位,对各个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上施加不同的显示电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公用电极施加的公共电位为0V,对各个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上施加不同的显示电位为-5V +5V。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一帧图像的回扫期间内,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信号,用于在所述第二共用电极的通孔边缘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促使液晶分子产生偏转的侧向电场,包括对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一个高于显示电位的高电位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一个高于显示电位的电位信号为+15V。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帧图像的扫描期间划分为多个等分点,在所述等分点处,所述数据线停止提供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扫描期间的等分点处对第二共用电极施加一个高于显示电位的高电位信号。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包括位于第二基板上的多条相互绝缘相交的扫描线和数据线,将液晶显示装置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像素区域包括像素开关元件及像素电极;像素开关元件与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极电连接;第一共用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二基板的内侧;第二共用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的内侧;第二共用电极位于像素电极的上方并与像素电极绝缘;第二共用电极还包括通孔,通孔和像素电极在透光方向上重叠设置,以在第二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产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侧向电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可实现广视角。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2445793SQ20101050911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罗熙曦, 马骏 申请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