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41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子照相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围用于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部件的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包含用于向图像保持部件提供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的装置主体中。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当用户把该壳体插入到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时,图像保持部件和显影装置相对于彼此处于适当的位置关系,使得能够形成图像。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把壳体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移出壳体时必须保护露在外面的部分。 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00849A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当把图像形成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时防止对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的露出部分的损伤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当容纳图像保持部件的壳体插入到装置主体中或者从装置主体移出该壳体时防止该壳体和向图像保持部件提供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之间接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其容纳用于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部件,使得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被部分地露出; 装置主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该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显影装置壳体,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该显影装置壳体容纳显影装置,使得显影装置被部分地露出,该显影装置向插入到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中所容纳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提供显影剂;推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以沿朝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第一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以及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上,以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期间,在预定时间段中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其中在所述预定时间段之后,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所述接触部不会沿所述第二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移出期间,所述接触部可以在预定时间段中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以沿所述第二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可以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从所述装置主体移出完成时停止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并且所述接触部的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被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移出时首先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表面可以具有法向矢量,该法向矢量具有沿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的移出方向的第一方向分量和沿从在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方向的第二方向分量。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显影装置可以是可绕轴旋转的,所述显影装置壳体可以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保持部件,该距离保持部件在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接触的同时可绕所述轴旋转,并且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
4体被插入所述装置主体中时,所述接触部可以接触所述距离保持部件,以推压所述显影装
置壳体。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可以包括清洁部件,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以及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清洁部件并由易于被吸引到磁体的材料制成,所述显影装置可以具有磁吸引能力,并且所述支撑部件可以被放置为,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时或者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被从所述预定位置移出时,所述支撑部件面对所述显影装置的露出部分,以被磁吸引到所述显影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接触部中的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时首先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部分,可以被定位为其到所述接触部的在显影装置壳体侧的部分比到其所述接触部的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壳体侧的部分近。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接触部中的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时最后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面可以是斜面,该斜面的法向矢量具有第三方向分量和第四方向分量,该第三方向分量沿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该第四方向分量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被插入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方向。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其容纳用于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部件,使得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被部分地露出;装置主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所述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显影装置壳体,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该显影装置壳体容纳显影装置,使得所述显影装置被部分地露出,该显影装置向插入到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中所容纳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提供显影剂;推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以沿朝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第一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以及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上,以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期间,在预定时间段中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所述接触部沿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方向突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上未设置接触部的情况相比,当容纳图像保持部件的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装置主体或者从装置主体移出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时,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与向图像保持部件提供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之间的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接触部的首先接触显影装置壳体的表面不具有包括第一方向分量和第二方向分量的法向矢量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地实现从容纳显影装置的装置主体移出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设置于显影装置壳体、用于保持显影装置和图像保持部件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保持部件还可以用作帮助把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装置主体中的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即使当支撑清洁部件的支撑部件由易于被吸引到磁体的材料制成并且显影装置具有磁吸引能力时,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装置主体或者从装置主体移出时也可以可靠地防止显影装置和支撑部件之间的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接触部的当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装置主体时首先接触显影装置壳体的部分未被定位为到接触部的在显影装置壳体侧的部分比到接触部的在图像形成部件壳体侧的部分近的情况相比,当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插入时可以在更早的时间开始显影装置壳体的退回。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期间,接触部的斜面与显影装置壳体分开之前,显影装置壳体沿第一方向沿着接触部的斜面逐渐移动,因此,当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装置主体中时显影装置壳体的急速移动能够对显影装置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低于接触部的最后接触显影装置壳体的表面不具有包括第三方向分量和第四方向分量的法向矢量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上未设置接触部的情况相比,当容纳图像保持部件的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装置主体中或者从装置主体移出时,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与向图像保持部件提供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之间的接触。


现在将参照下面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2是示出了在盖部件打开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在盖部件打开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的示图;图4是示出了感光部件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提取的感光部件单元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了显影剂单元的立体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提取的显影剂单元的截面图;图8示出了在插入到装置主体中期间的感光部件单元;图9是示出了接触部与跟踪辊接触的状态的示图;图10是示出了接触部与保护壁接触的状态的示图;图11是示出了接触部与保护壁接触的另一状态的示图;图12是示出了接触部与保护壁分开的状态的示图;图13是示出了放在图像形成位置的鼓壳体的示图;以及图14是示出了从装置主体移出感光部件单元的操作的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1、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在下面,按照从装置正面所观察到的,来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水平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在观察者角度的右/左方向分别表示为X (+)和X (-);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后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前方向分别表示为Y(+)和γ(-);垂直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 上/下方向分别表示为ζ(+)和ζ(-)方向。(1)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6
图像形成装置1是彩色打印机,其中图像形成单元沿中间转印带成排地设置。图像形成装置1包含对从诸如扫描仪或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的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或经通信线路(未示出)等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未示出)。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提供了分别用于黄(Y)、品红(M)、青(C)和黑⑷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 2Y、2M、2C、I。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I各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不必对图像形成单元2Y、2M、2C、I进行区分的情况,图像形成单元将简称为图像形成单元2。图像形成单元2各具有感光部件单元3和显影剂单元5。感光部件单元3包括充电装置和用作图像保持部件的感光鼓4。感光部件单元3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80中。 显影剂单元5经框架(未示出)固定于装置主体80。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下方,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2Y、2M、2C、I共用的图像曝光单元6。图像曝光单元6具有用于发出根据各颜色(Y、M、C、K)的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的四个半导体激光单元(未示出)。从这些半导体激光单元发出的四个激光束被多棱镜偏转并经诸如,透镜和反射镜(未示出)的光学元件扫描相应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 的感光鼓4的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剂单元5Y、5M、5C5K使用分别包括相应颜色的色调剂的显影剂对感光鼓4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I的感光鼓4上顺序形成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由一次转印辊11 以一个在另一个上面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的外表面(或下侧表面),中间转印带10 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上方并用作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带10是由诸如驱动辊12、张紧辊13和惰辊14的多个辊张紧支撑的环带形状的部件,使得中间转印带10在由驱动马达(未示出)旋转的驱动辊12的旋转下,沿箭头A所指的方向循环。中间转印带10具有上移动部和下移动部,并且设置为使得下移动部与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4Y、4M、4C、4K接触。作为中间转印带10,可以使用由诸如聚酰亚胺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柔性膜,并且合成树脂膜的端部通过焊接等接合,以形成环带部件。需要注意的是,中间转印带10、一次转印辊11、驱动辊12、张紧辊13、惰辊14等构成中间转印单元9。在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片材容器M中容纳有具有规定尺寸并由规定材料制成的记录片材18,并且记录片材18由多个辊从片材容器M沿传送路径21传送。给纸辊 25和分离辊沈一次从片材容器M提供一张记录片材18,以传送至定位辊观,在定位辊28 处临时保持每张片材18。使定位辊观以预定定时旋转,以进一步把每张记录片材18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0的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设置有二次转印辊17,二次转印辊17 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一侧并与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另一侧上的驱动辊12相对。当记录片材18在二次转印辊17和中间转印带10之间移动时,二次转印辊17推压挤压中间转印带10以将每张记录片材18挤压在中间转印带10上。以交叠方式提供到在中间转印带 10上的黄(Y)、品红(M)、青(C)和黑⑷的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辊17的压力和静电力的作用下被转印到记录片材18上。定影单元19向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已被转印了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18施加热和压力,以把转印后的图像定影在记录片材18上。其后,由排出辊20把记录片材18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的片材接收托盘23。传送路径21还包括用于反转记录片材18的正面和背面的反转机构22。(2)装置主体的结构在下面,将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解释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图2是示出了在盖部件处于打开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在盖部件处于打开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示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80的侧面附接有侧盖81,侧盖81可围绕支撑轴82枢转,以打开和关闭。侧盖81进而设置有能够相对于侧盖81打开和关闭的手动送纸托盘83。 手动送纸托盘83通常相对于侧盖81关闭;但当希望使用与在片材容器M中所容纳的记录片材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记录片材时,手动送纸托盘83相对于侧盖81打开,以能够通过打开的手动送纸托盘83把所希望的记录片材提供到传送路径21。在装置主体80的上侧,设置有盖部件85,盖部件85能够绕支撑轴86枢转以打开和关闭。盖部件85的上表面用作排纸托盘23,其上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18被排出到排纸托盘23上。另外,在装置主体80的上侧设置有操作单元(未示出)。例如,操作单元包括用于输入记录片材的数量等的数字键盘。通常,盖部件85相对于装置主体80保持关闭,当把感光部件单元3Y、3M、3C、;3K安装在装置主体80中或从装置主体80移出感光部件单元3Y、3M、3C、3K时,打开盖部件85。 附接到该盖部件85的是能够相对于盖部件85打开和关闭的子盖部件87。当把整个或一部分色调剂收集单元70安装在装置主体80中或者从装置主体80移出整个或一部分色调剂收集单元70时,子盖部件87被打开。色调剂收集单元70包括清洁部件71,其与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接触以去除附着在该表面上的色调剂;和收集室72,被去除的色调剂收集在收集室72中。(3)感光部件单元的结构图4是显示感光部件单元3的立体图。感光部件单元3具有感光鼓4和用于容纳感光鼓4使得感光鼓4部分地露出的鼓壳体30。因此,鼓壳体30是容纳用于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部件使得图像保持部件被部分地露出的图像保持部件壳体的示例。具体地讲,感光鼓4的轴41的各端由鼓壳体30的相应轴承32接收,由此感光鼓4被容纳在鼓壳体30 中。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轴4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轴。轴41在Y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比鼓壳体30的长度,使得轴41的端部在Y(+)和Υ(-)侧从轴承突出。轴41的各端部夹在设置于装置主体80的引导部件(未示出)之间,使得防止感光部件单元3在X轴和Y轴方向上移动,但允许感光部件单元3在Z轴方向上移动。感光部件单元3沿Ζ(-)方向移动以插入装置主体80中。当感光部件单元3的鼓壳体30被插入装置主体80中的预定位置时,鼓壳体30固定在那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执行图像形成。在下面的描述中,这个位置将被称为图像形成位置。插入到图像形成位置的感光部件单元3通过沿Z(+)方向移动能够从装置主体80移出。因此,装置主体80是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所插入到预定位置的装置主体的示例。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提取的感光部件单元3的截面图。充电部件42对沿箭头D5所指的方向旋转的感光鼓4进行充电。使刮刀34与感光鼓4的表面接触,以去除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见图1)上而留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因此,刮刀34是清洁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清洁部件的示例。金属板33是支撑刮刀34的部件。金属板33 由铁、钢等制成,以具有足以支撑刮刀34的强度。虽然铁和钢牢固,但它们是铁磁性的并且易于被吸引到磁体或具有磁吸引能力的材料的吸引。因此,金属板33是支撑清洁部件并且由易于被吸引到磁体的材料制成的支撑部件的示例。希望使感光部件单元3的鼓壳体30 最小,以减小占用的空间,并且金属板33的与支撑刮刀34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在X(+)方向上露出而未被鼓壳体30覆盖。因此,当朝着装置主体80中的图像形成位置插入鼓壳体30 时或者当从装置主体80移出鼓壳体30时,金属板33的露出的端部面对与显影套筒50 (后面描述)的露出的部分。接触部31设置在壁面300上,壁面300设置于鼓壳体30的下(Z(-))端部并且在相关的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到装置主体80中时与对应于该感光部件单元3的显影剂单元5 相对。从已插入到图像形成位置处的鼓壳体30的角度来看,与相关的感光部件单元3相对应的显影剂单元5位于X(+)方向,从而壁面300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如图5 中所示,接触部31具有下端面311、侧面312和上端面313并且沿从鼓壳体30朝着显影剂单元5的方向(X(+)方向)突出。下端面311在接近侧面312的位置处具有曲面311a并在远离侧面312的位置处具有平面311b。该曲面311a具有沿具有X(+)方向分量和Z(-) 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平面311b具有沿Z(-)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侧面312 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如图5中所示,上端面313相对于Z(+)方向倾斜。具体地讲,上端面313具有沿具有Z(+)方向分量和X(+)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其中Z(+)方向分量是沿图像保持部件壳体的移出方向的第一方向分量的示例或沿与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装置主体中的图像形成位置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三方向分量的示例,X(+)方向分量是沿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已插入到图像形成位置的状态下从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显影装置壳体的方向的第二(或第四)方向分量的示例。如图4和图5中所示,由附接在壁面300上的三个肋提供位于鼓壳体30的各纵向端部处的接触部31的下端面311、侧面312和上端面313。接触部31的在与壁面300的边界处的表面称为边界面314。边界面314是接触部31的在鼓壳体30侧的部分。侧面312 沿X(+)方向远离壁面300,因此侧面312是接触部31的在显影剂单元5侧的部分。曲面 311a设置得到侧面312比到边界面314更近,如稍后所述,曲面311a是接触部31中的在鼓壳体30插入到装置主体80的图像形成位置时首先接触显影剂单元5的套筒壳体55的部分。曲面311a是到接触部的在显影装置壳体侧的部分比与到接触部的在图像形成部件壳体侧的部分更近的部分的示例。(4)显影剂单元的结构图6是显影剂单元5的立体图。显影剂单元5包括显影套筒50和用于容纳显影套筒50的套筒壳体55。具体地讲,显影套筒50的轴51的各端由套筒壳体55的相应轴承接受,由此显影套筒50被容纳在套筒壳体55中使得显影套筒50部分地露出。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轴5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轴。显影套筒50布置在磁辊(未示出)的外周,以可绕轴51旋转,由此磁辊的磁吸引力使显影剂被吸引到显影套筒50的表面上。显影套筒50 把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色调剂施加到感光鼓4的表面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区域上,由此执行显影。磁辊和显影套筒50的组合是把显影剂提供给插入到图像形成位置的图像保持部件壳体(鼓壳体30)中所容纳的图像保持部件的显影装置的示例。可以包括磁辊的显影装置
9能够具有磁吸引能力。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提取的显影剂单元5的截面图。可由弹簧等构成的推压部件M沿由箭头D7所指的方向推压显影剂单元5。显影剂单元5的轴51在Y轴方向的长度大于套筒壳体阳的长度,使得轴51的端部在Y(+)和Υ(-)侧从轴承突出。轴51的各端部夹在设置于装置主体80的引导部件(未示出)之间,使得仅允许显影剂单元5在箭头D7的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移动。推压部件M是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鼓壳体30)插入装置主体期间沿朝向图像保持部件(感光鼓4)的第一方向推压显影装置壳体(套筒壳体 55)的推压部件的示例。跟踪辊52是设置在显影套筒的纵向方向的各端部的部件,以便跟踪辊52可绕显影套筒50的轴51旋转。由于推压部件M沿箭头D7的方向推压显影剂单元5,所以一旦感光部件单元3已被插入装置主体80中并固定在图像形成位置,跟踪辊52与感光鼓4紧密接触并随感光鼓4的旋转一起旋转。各跟踪辊52的半径大于显影套筒50的半径,并且从感光鼓4的表面到显影套筒50的表面的距离等于这些半径之差。因此,跟踪辊52是在与图像保持部件接触的同时绕显影装置的轴旋转以保持显影装置和图像保持部件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保持部件的示例。保护壁53是设置在套筒壳体55的面对与相关显影剂单元5相对应的感光部件单元3的侧(即,朝着Χ(-)方向的侧)的壁状部件。保护壁53用于保护显影剂供给容器、显影剂调节部件和位于显影剂单元5内的其它部件。保护壁53具有三个面上壁面531、侧壁面532和下壁面533。上壁面531相对于Ζ(-)方向倾斜,如图7中所示。因此,上壁面 531具有沿具有Ζ(+)方向分量和Χ(-)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侧壁面532是具有沿Χ(-)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的平面。下壁面533在接近侧壁面532的位置处具有曲面并在远离侧壁面532的位置处具有平面。该曲面具有沿具有Χ(-)方向分量和Ζ(-)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并且该平面具有沿Ζ(-)方向延伸的法向矢量。2、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接下来,将解释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在下面,将分别描述当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到装置主体80时的操作和当从装置主体80移出感光部件单元3 时的操作。(1)在感光部件单元插入期间的操作图8是示出了正被插入到装置主体80的感光部件单元3的示图。感光部件单元 3由用户沿箭头D8所指的方向插入到装置主体80中。由于推压部件M沿箭头D7的方向推压显影剂单元5,所以显影剂单元5位于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路径上。感光部件单元3 的在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到装置主体80时首先接触显影剂单元5的部分是接触部31的下端面311的曲面311a。具体地讲,曲面311a接触显影剂单元5的跟踪辊52。图9是示出了接触部31与跟踪辊52接触的状态的示图。当感光部件单元3沿箭头D8的方向移动到装置主体80时,接触部31的下端面311的曲面311a推压跟踪辊52。 由于显影剂单元5的移动方向受到引导部件(未示出)限制,所以使显影剂单元5沿箭头 D9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箭头D9所指示的方向与箭头D7的方向相反。换句话说,使显影剂单元5沿与由推压部件M推压显影剂单元5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下,箭头D9的方向将被称为“退回方向”)。随着显影剂单元5的移动,跟踪辊52从图9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
10位置移动,并沿由箭头D91所示的方向绕轴51旋转。因此,接触部31是接触距离保持部件以推压显影装置壳体的接触部的示例。当感光部件单元3进一步插入到装置主体80中时, 接触部31移动,以与跟踪辊52分开并与保护壁53接触。应该注意的是,在插入感光部件单元3的最初阶段接触跟踪辊52的下端面311的曲面311a定位为到接触部31的在显影剂单元5侧的部分(例如,侧面312)比到接触部31 的在鼓壳体30侧的部分(例如,边界面314)更近。由于这种结构,一旦插入了感光部件单元3,接触部31的曲面311a很快与跟踪辊52接触,以开始沿退回方向推压显影剂单元5。 换句话说,可以没有不适当延迟地开始与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相关的显影剂单元5的退回。此外,曲面311a的上述配置有助于使感光部件单元3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最小化。图10是示出了接触部31与保护壁53接触的状态的示图。在该状态下,接触部31 的下端面311接触保护壁53的上壁面531。上壁面531相对于箭头D8的方向(箭头D8的方向是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方向)倾斜,使得上壁面531的法向矢量DlO具有从显影剂单元5朝向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移出路径的方向分量(即,X(-)分量)。在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期间,下端面311接触上壁面531并沿上壁面531的斜度朝向侧壁面532移动。由于禁止下端面311 (或感光部件单元幻在X轴和Y轴方向上移动,所以下端面311 仅沿Z(-)方向移动,下端面311和倾斜的上壁面531之间的相互作用沿箭头D9的方向或沿退回方向推压显影剂单元5。当感光部件单元3进一步插入时,接触部31与侧壁面532 接触。图11是示出了接触部31与保护壁53的侧壁面532接触的状态的示图。只要接触部31的下端面311与上壁面531分开,接触部31的侧面312就与侧壁面532接触。当继续进行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时,侧面312在与侧壁面532接触的同时沿侧壁面532朝向下壁面533移动。由于侧壁面532平行于箭头D8的方向,所以在侧面312沿侧壁面532 移动期间,显影剂单元5静止,并且显影剂单元5的推压部件M通过侧面312和侧壁面532 之间的接触沿箭头D7的方向推压感光部件单元3。当感光部件单元3进一步插入时,接触部31与侧壁面532分开并且与下壁面533接触。具体地讲,接触部31的上端面313与下壁面533接触,这导致下壁面533沿上端面313的斜度移动。因此,显影剂单元5沿箭头D7 的方向逐渐移动。其后,接触部31进一步移动,以远离保护壁53。因此,上端面313是当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图像形成位置)插入时最后接触显影装置壳体的表面。图12是示出了接触部31位于与保护壁53分开的状态的示图。随着下壁面533 沿倾斜的上端面313的移动,当接触部31位于保护壁53下方(Z(-)侧)时,接触部31不再在保护壁53的沿箭头D7的方向的移动路径上。在这种状态下,保护壁53的侧壁面532 接触鼓壳体30的壁面300。因此,显影剂单元5的推压部件M通过侧壁面532和壁面300 之间的接触,沿箭头D7的方向推压感光部件单元3。当感光部件单元3进一步插入时,壁面300在与侧壁面532接触的同时沿Z(-)方向沿着侧壁面532移动,并且当跟踪辊52与感光鼓4接触时,感光部件单元3被保持在该位置(图像形成位置)。在该状态下,接触部 31与保护壁53分开,因此不会沿退回方向推压显影剂单元5。应该注意的是,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触部31已经移动,以在跟踪辊52与感光鼓4接触的时间与保护壁53分开, 但是只要在跟踪辊52与感光鼓4接触时接触部31不施加沿退回方向推压保护壁53的力,接触部31也可以与保护壁53接触。此外,接触部31可以适于在跟踪辊52进入与感光鼓 4接触的同时停止沿退回方向推压显影剂单元5。因此,接触部31是设置于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上以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插入期间在预定时间段中与显影装置壳体接触以沿与第一方向(或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装置壳体的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推压显影装置的接触部的示例,其中在所述预定时间段之后,当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接触部不会沿第二方向推压显影装置壳体。图13是示出了置于图像形成位置的鼓壳体30的示图。当鼓壳体30到达图像形成位置时,跟踪辊52与感光鼓4接触,由此感光鼓4和显影套筒50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 在该状态下,从显影套筒50的表面向感光鼓4提供色调剂,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在记录片材18上形成图像。(2)感光部件单元的移出操作图14是示出了从装置主体80移出感光部件单元3的操作的示图。当鼓壳体30 处于图像形成位置时,如图13中所示侧壁300与侧壁面532接触,并且推压部件M朝着感光部件单元3沿箭头D7的方向推压显影剂单元5。根据这种状态,当用户从装置主体80拉出感光部件单元3时,感光部件单元3沿由箭头D14所示的方向移动。当感光部件单元3 沿箭头D14的方向移动时,接触部31的上端面313首先与下壁面533接触。因此,上端面 313是当图像形成部件壳体从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移出时首先与显影装置接触的面的示例。由于上端面313倾斜并且引导部件(未示出)防止感光部件单元3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以当感光部件单元3沿箭头D14的方向移动时,下壁面533在与上端面313接触的同时沿上端面313的斜度移动,由此显影剂单元5沿退回方向(沿箭头D9的方向)移动。应该注意的是,与当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到装置主体80时的情况相反,显影剂单元5中的在从装置主体80拉出感光部件单元3时接触部31首先接触的部分不是诸如跟踪辊52的旋转部件。因此,可能不容易实现将用于拉出感光部件单元3的力转换成用于使显影剂单元5退回的力。然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因为如前所述上端面313倾斜,所以上端面313和下壁面533之间的相互作用容易把用于拉出感光部件单元3的力转换成用于使显影剂单元5退回的力。这有助于从装置主体80容易地移出感光部件单元3。当感光部件单元3进一步向上移动(沿Z(+)方向)时,接触部31的侧面312接触保护壁53的侧壁面532,使得接触部31沿侧壁面532移动。其后,当感光部件单元3进一步向上移动时,接触部31与保护壁53和跟踪辊52 二者分开并且完成从装置主体80移出感光部件单元3。在该状态下,接触部31与显影剂单元5的部件(诸如,保护壁53或跟踪辊5 分开,因此不会推压显影剂单元5。因此,接触部31是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从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移出期间在预定时间段中接触显影装置壳体以沿第二方向推压显影装置壳体,并且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从装置主体的移出完成时停止推压显影装置壳体的接触部的示例。如前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到装置主体80时,感光部件单元3的接触部31与显影剂单元5的保护壁53接触。由于接触部31在X轴方向上具有厚度并且防止感光部件单元3在除Z轴方向之外的方向上移动,所以在插入感光部件单元3期间在一定时间段中使显影剂单元5沿退回方向移动。另外,在从装置主体80移出感光部件单元3期间,在一定时间段中也使显影剂单元5沿退回方向移动。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根据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移出动作,使显影剂单元5退回,不需要提供使显影剂单元5在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移出之前退回的额外机构。如前所述,金属板33需要高强度并且因此由铁、钢等易于被吸引到磁体的材料制成,并且金属板33的端部在X(+)方向上露出。此外,当鼓壳体30朝着装置主体80中的图像形成位置插入或者从装置主体80移出时,金属板33面对显影套筒50的露出部分。因为显影套筒50由于磁辊而具有磁吸引能力,所以金属板33的端部在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 移出期间倾向于被磁吸引至显影套筒50,如果不存在接触部31,则这能够导致金属板33的末端对显影套筒50的损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接触部31设置在壁面300上,使显影剂单元5根据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移出动作退回,由此减小了显影套筒50可能由于与金属板33的端部接触被损伤的危险。当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装置主体80中直至鼓壳体30到达图像形成位置的程度时,显影剂单元5从退回位置移回来,以与感光部件单元3紧密接触。因此,例如,不需要另外提供驱动单元(诸如,马达),该驱动单元响应于对感光部件单元3的特定位置的检测而启动,以把显影剂单元5移至显影剂单元5与感光部件单元3紧密接触的位置处。还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显影剂单元5从退回位置急速地移回至显影剂单元5与感光部件单元3紧密接触的位置,则显影剂单元5可能受到撞击,而这可能造成对显影剂单元 5的损伤。因此,如果不存在接触部31,则必须提供用于当鼓壳体30到达图像形成位置时降低显影剂单元5朝向感光部件单元3的移动速度的结构,或者用于减小该撞击的任何其它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接触部31具有倾斜的上端面313并且下壁面533沿上端面 313的斜度移动,由此使显影剂单元5从退回位置逐渐移回至显影剂单元5与感光部件单元 3紧密接触的位置。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显影剂单元5的急速移动会造成对显影剂单元5的损伤的可能性低。3、变型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变型。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触部31的下端面311包括在侧面312附近的曲面311a。 然而,下端面可以仅由平面311b构成而不包括曲面311a。在该情况下,接触部31中的当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到装置主体80时首先接触显影剂单元5的部分是由下端面311和侧面 312形成的顶点(或拐角),与该顶点也定位为到接触部31的在显影剂单元5侧的部分比到接触部31的在鼓壳体30侧的部分更近。因此,与接触部31中的当感光部件单元3插入到装置主体80时首先接触显影剂单元5的部分设置为到接触部31的在鼓壳体30侧的部分比到接触部31的在显影剂单元5侧的部分更近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更早的时间开始由于感光部件单元3的插入导致显影剂单元5的退回,并且能够使感光部件单元3在Z轴方向的长度更短。此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壁面533在接近侧壁面532的位置处具有曲面,但下壁面533可以仅由法向矢量沿Z(-)方向延伸的平面构成而不包括曲面。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在提供曲面的情况下,使接触部31/显影剂单元5的接触相应曲面的部分沿曲面移动,从而能够实现感光部件单元3相对于装置主体80的平滑插入/ 移出。
显影剂单元5的在从装置主体80拉出感光部件单元3时首先与接触部31接触的部分可以包括旋转部分。在这种结构中,旋转部分的旋转便于把用于拉出感光部件单元3 的力转换成用于使显影剂单元5退回的力,并且这有助于从装置主体80容易地移出感光部件单元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其容纳用于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部件,使得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被部分地露出;装置主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被插入到该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 显影装置壳体,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该显影装置壳体容纳显影装置,使得所述显影装置被部分地露出,所述显影装置向插入到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中所容纳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提供显影剂;推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以沿朝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第一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以及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上,以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期间,在预定时间段中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其中,在所述预定时间段之后,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所述接触部不会沿所述第二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移出期间,在预定时间段中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以沿所述第二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从所述装置主体的移出完成时停止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并且所述接触部的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移出时首先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表面具有法向矢量,该法向矢量具有沿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的移出方向的第一方向分量和沿从在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方向的第二方向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装置能够绕轴旋转,所述显影装置壳体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保持部件,该距离保持部件在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接触的同时能够绕所述轴旋转,并且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被插入所述装置主体中时,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距离保持部件,以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包括清洁部件,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以及支撑部件,其支撑清洁部件并由易于被吸引到磁体的材料制成, 所述显影装置具有磁吸引能力,并且所述支撑部件被放置为,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时或者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从所述预定位置移出时,所述支撑部件面对所述显影装置的露出部分,以被磁吸引到所述显影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中的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时首先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部分被定位为,其到所述接触部的在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侧的部分比其到所述接触部的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壳体侧的部分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中的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时最后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面是斜面,该斜面的法向矢量具有第三方向分量和第四方向分量,该第三方向分量沿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该第四方向分量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被插入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方向。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其容纳用于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部件,使得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被部分地露出;装置主体,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该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显影装置壳体,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该显影装置壳体容纳显影装置,使得所述显影装置被部分地露出,所述显影装置向插入到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中所容纳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提供显影剂;推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以沿朝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第一方向推压所述显影装置壳体;以及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上,以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预定位置插入期间,在预定时间段中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壳体,所述接触部沿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所述显影装置壳体的方向突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其容纳图像保持部件;装置主体,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插入到装置主体中的预定位置;显影装置壳体,其设置在装置主体中,显影装置壳体容纳显影装置;推压部件,其设置在装置主体中,以沿朝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第一方向推压显影装置壳体;以及接触部,其设置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上,以在图像保持部件壳体朝向预定位置插入期间,在预定时间段中接触显影装置壳体,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推压显影装置壳体,其中在所述预定时间段之后,当图像保持部件壳体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接触部不会沿第二方向推压显影装置壳体。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2193366SQ2010105521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日
发明者渡边薰也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