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39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操作显示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操作显示单元允许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并向使用者提供显示。
背景技术
:通常,在该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决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条件在多个位置提供操作显示单元的方法被提出。特别地,对于在相对较快和多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操作显示单元而言,大LCD模块或类似物以在装置主体上表面上突出的方式被提供并支撑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上,已知提高了操作显示单元的操作性和可视性(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2000-071553)。当操作显示单元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上突出时,根据使用者的工作位置或姿势(尤其是轮椅或类似物中的坐姿),位于甚至高于装置主体上表面的位置的操作显示单元可能损害操作性和可视性。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操作性和可视性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图像形成直ο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操作显示单元,其提供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包括操作显示表面,操作显示表面允许操作者进行输入操作并为使用者提供显示;以及支撑元件,其第一末端连接至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背面,并且其第二末端连接至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元件支撑所述操作显示单元以使所述操作显示表面朝向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相同的方向,并且连接至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一末端的多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被提供在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背面上,和连接至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二末端的多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被提供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上。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以下本发明的目前优选实施方式的详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将被更好地理解。图1是图解依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图解依据所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图解依据所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ADF的结构的3图;图4是依据所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图5是图解依据所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的图;图6是依据所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安装位置的一个实例的侧视图;图7是依据所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安装位置的另一实例的侧视图;图8是依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安装位置的一个实例的侧视图;图9是依据所述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安装位置的另一实例的侧视图;图10是依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安装位置的一个实例的侧视图;和图11是依据所述第三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安装位置的另一实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解释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第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接触玻璃(contactglass)22被提供在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20的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上,面积小于接触玻璃22的狭缝玻璃(slitglass)131被提供在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上,靠近接触玻璃22。狭缝玻璃131有时被称作纸张通过DF接触玻璃(sheetthroughDFcontactglass)或简称为接触玻璃。在装置主体301上,提供ADF23作为自动进纸器(automaticdocumentfeeder),ADF23适于经由未绘出的铰链机械装置相对于接触玻璃22打开或关闭。接触玻璃22用于扫描处于放置并停留在接触玻璃22上的状态的原件。相反,狭缝玻璃131用于扫描ADF23所传输的原件。ADF23包括原件台(originaltable)24,堆叠原件的原件叠P以其原始表面(originalsurface)向上的方式被放置在原件台M;纸张分离-进纸单元25,其从放置在原件台M上的原件叠P—次一张地分离并输送原件;套准单元(registrationunit)26,其接连对齐(butt-align)所输送的原件以纠正歪斜,并拖拽和输送如此对齐的原件;转向单元27,其转向并输送要被输送的原件,使原件的原始表面面向狭缝玻璃131;第一扫描输送单元观,在此原始表面上的图像被提供在接触玻璃22下面的扫描单元81扫描;第二扫描输送单元四,其扫描所扫描原件的背面上的图像;排出单元30,在其两个表面都被扫描之后,排出单元30将原件排出至ADF23外面;以及堆叠单元31,其堆叠并保持所扫描的原件。如图4所示,ADF23还包括捡拾马达101,其进行包括输送操作在内的各种驱4动;进纸马达102;扫描马达103;排出马达104;底板抬升马达(bottomplateelevatingmotor)105;以及控制器100,其控制ADF23的一系列操作。在原件台M的台表面上,提供检测原件长度的原件长度检测传感器32和33。原件长度检测传感器32和33每个都用传感器如反射型传感器构成;或者用能够进行甚至单张原件检测的执行器型传感器构成,以检测原件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并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器100。因此,原件长度检测传感器32和33被放置在原件台M的台表面上以便至少确定是原件的纵向还是横向。在原件台M的边缘处(在原件的输送方向的下游),提供有移动台34。如箭头a_b所指示,移动台34通过底板抬升马达105向上和向下移动。在原件台M上,提供有未绘出的侧导向器。侧导向器在横向方向(与原件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原件叠P的定位。在移动台34附近,提供有放置填隙件(setfiller)35和原件放置传感器(originalsetsensor)36。当原件叠P被放置在原件台M上时,放置填隙件35从虚线所指的位置移向实线所指的位置。当原件放置传感器36检测到放置填隙件35从检测态变为非检测态时,原件放置传感器36输出信号至控制器100。当信号从控制器100经I/F107输出至装置主体301的主要控制单元111时,装置主体301转变为备用态(standbystate)以便扫描原件。当控制器100根据来自原件放置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确定原件叠P被放置在原件台M上时,控制器100通过驱动底板抬升马达105举起移动台34以使原件叠P的最上表面与捡拾辊37接触。捡拾辊37接收从捡拾马达101经未绘出的凸轮机械装置传送的驱动力。如箭头c-d所指,捡拾辊37在接触原件叠P顶表面的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通过捡拾马达101和凸轮机械装置而上下移动。在移动台34上方,提供有台提升传感器38。当随着以箭头“a”方向抬起移动台34而抬起捡拾辊37时,台提升传感器38通过检测捡拾辊37的位置来检测抬升的上限。当装置主体301上提供的操作单元108中的打印键被按压并且原件输送信号从主要控制单元111经I/F107被送至控制器100时,捡拾辊37通过进纸马达102的常规旋转而被旋转驱动,并输送原件台M上的几张原件(理想地为一张)。如此输送的原件被传送至纸张分离-进纸单元25,其包括提供在捡拾辊37的下游的进纸带39和反转辊40。进纸带39通过进纸马达102的常规旋转在输送方向(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当进纸马达102正常旋转时,反转辊40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逆时针方向)通过未绘出的内装转矩限制器的作用而被旋转驱动。因此,甚至当捡拾辊37捡拾多张原件时,最上面的原件和下面的原件被分离,而仅最上面的原件被输送。更具体地说,反转辊40在预先确定的压力下与进纸带39接触。当反转辊40直接与进纸带39或与其间插入的单张原件接触时,反转辊40以逆时针方向随着进纸带39的旋转而被驱动。当两张或更多张原件偶然进入进纸带39和反转辊40之间时,由于随后的驱动转矩低于转矩限制器的设定转矩,反转辊40以是主要旋转方向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以推回多余张原件,因而阻止双重输送。通过进纸带39和反转辊40的作用而分离为单张的原件被进纸带39传送。在进纸带39的下游,提供有毗连辊(abuttingroller)41。毗连辊41包括传动辊41a和从动辊41b,并且由进纸马达102驱动旋转。毗连辊41校正由进纸带39和反转辊40的作用而分离为单张的原件的歪斜,并进一步向下游输送该校正歪斜的原件。更具体而言,当原件正被输送时,由于进纸马达102停止,毗连辊41也处于停止状态。分离原件的前缘被提供在毗连辊41上游的毗连传感器42检测到,然后碰到(hiton)毗连辊41。当毗连传感器42检测到原件的前缘并输出信号至控制器100时,控制器100驱动进纸马达102以旋转(revolve)进纸带39与毗连传感器42的检测位置一段预先确定的距离,以使原件以预先确定量的偏斜压在毗连辊41上。在进纸马达102被停止之前,控制器100还驱动捡拾马达101旋转,以从原件叠P的上表面撤回捡拾辊37。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原件通过动力被传输,仅由进纸带39向前移动,原件的前缘进入毗连辊41的传动辊41a和从动辊41b的压区(nip),因而原件的歪斜得以校正。在歪斜被纠正之后,控制器100以相反方向驱动进纸马达102。然后,连辊41由进纸马达102驱动旋转,分离的原件被输送至中间辊43。中间辊43包括传动辊43a和从动辊43b,并且由进纸马达102驱动。当进纸马达102被反方向驱动时,进纸马达102的驱动力被传输至毗连辊41和中间辊43,而不是传输至捡拾辊37和进纸带39。在毗连辊41的下游,提供有原件宽度传感器44。原件宽度传感器44被以多个提供在从图3中近侧至远侧,以检测输送的原件并输出信号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根据从原件宽度传感器44接收的信号在宽度方向上(与原件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检测原件的尺寸。控制器100根据从毗连传感器42接收的检测信号在输送方向上检测原件的长度。更具体而言,控制器100通过计算在通过检测原件的前缘打开毗连传感器42和然后通过检测原件的后缘关闭毗连传感器42之间进纸马达102的脉冲信号来检测原件的长度。在中间辊43的下游,提供有扫描进入辊45。扫描进入辊45包括传动辊4和从动辊45b,并由扫描马达103驱动。在狭缝玻璃131上方提供有白色背景板47,其横截面为U形,以引导原件输送。在背景板47的下游,提供有扫描退出辊48。扫描退出辊48包括传动辊48a和从动辊48b。在扫描退出辊48的下游,提供有第二扫描辊49。第二扫描辊49包括传动辊。在第二扫描辊49的下游,提供有扫描退出辊50。扫描退出辊50包括传动辊50a和从动辊50b。扫描进入辊45、扫描退出辊48、第二扫描辊49和扫描退出辊50由扫描马达103驱动。在第二扫描辊49上方,提供有图像传感器51如CXD或CIS。图像传感器51扫描原件的另一表面。在中间辊43的下游,提供有进入传感器46。当原件的前缘被检测到时,进入传感器46输出信号至控制器100。在接收到来自进入传感器46的信号之后,控制器100开始使进纸马达102减速以在原件的前缘进入扫描进入辊45的传动辊4和从动辊45b的压区之前使原件输送速度与扫描输送速度相同。同时,控制器100驱动扫描马达103正常旋转,以便连接中间辊43与扫描马达103的驱动系统以及驱动扫描进入辊45、扫描退出辊48和第二扫描辊49。当通过驱动毗连辊41和中间辊43从套准单元沈向转向单元27输送原件时,设定套准单元沈中原件的输送速度快于第一扫描输送单元观中原件的输送速度使得输送原件至狭缝玻璃131的处理时间缩短;同时也缩短原件之间的距离。在扫描进入辊45的下游,提供有到位传感器(registrationSenSor)71。到位传感器71检测原件的前缘并输出信号至控制器100。在接收到来自到位传感器71的信号之后,控制器100使进纸马达102在进纸带39预先确定的输送距离上减速,临时停止原件在狭缝玻璃131之前,然后经I/F107将到位停止信号发送给主要控制单元111。在接收到来自主要控制单元111的扫描开始信号之后,在已处于到位停止的原件的前缘到达狭缝玻璃131之前,控制器100使扫描马达103加速以增加输送速度至预先确定的输送速度;以及控制器100促使中间辊43和扫描进入辊45输送原件。当控制器100在原件的前缘到达到位传感器71之前接收到扫描开始信号时,其进入到位不停止扫描操作。在到位不停止扫描操作中,不进行到位停止,而是进行扫描,同时保持扫描输送速度。在原件的前缘到达狭缝玻璃131的时刻——该时刻通过计数扫描马达103的脉冲计算,在副扫描方向上指示原件表面的有效图像区域的门信号(gatesignal)被输出至主要控制单元111。门信号被连续输出直至原件的后缘通过狭缝玻璃131。当单面原件被扫描时,已经通过狭缝玻璃131的原件通过第二扫描输送单元四被输送至排出单元30。在这种情况下,当排出传感器74检测到原件的前缘时,排出辊73通过排出马达104的常规旋转而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原件的前缘被排出传感器74检测到时,控制器100计数排出马达104的脉冲以便使排出马达104的驱动速度恰好在原件的后缘通过排出辊73的传动辊73a和从动辊7的压区之前减速,从而阻止排出的原件从堆叠单元31跃出。另一方面,当双面原件被扫描时,在原件的前缘被排出传感器74检测到之后,控制器100计数扫描马达103的脉冲。然后,在原件的前缘到达图像传感器51时刻——该时刻通过计数扫描马达103的脉冲计算,在副扫描方向上指示原件表面的有效图像区域的门信号从主要控制单元111经控制器100被输出至图像传感器51。门信号被连续输出直至原件的后缘通过图像传感器51。第二扫描辊49为白色。为白色的原因是第二扫描辊49被用作基准白色以在图像传感器51获得阴影数据。第二扫描辊49被提供在图像传感器51的下面以阻止原件在原件被图像传感器51扫描时飘浮。如图3所示,复印机20的装置主体301包括扫描单元81,其包括含有氙灯、卤灯或类似物的圆柱状光源77;反射镜78a至78c;聚光镜79;和图像传感器80如(XD。通过扫描单元81扫描的图像信息通过写入单元82被辐射至感光元件83。光源77包括用于在原件表面上有更好的亮度分布的反射器77a。光源77并不限于氙灯或卤灯,并且可以使用荧光灯。本发明的图像读取器包括扫描单元81;和狭缝玻璃131。如图5所示,在感光元件83的外周上,提供了与感光元件83—起构成图像形成单元的以下单元充电单元84;包括激光二极管和类似物的写入单元82;电压传感器85;显影单元86;转印带87;清洁设备88;和用发光二极管(LED)和类似物构建的中和(neutralization)装置89。充电单元84用栅格在黑暗中控制正电荷的电晕放电,以给感光元件83的表面充电至恒定电势。写入单元82用含有图像信息的激光束照射充有恒定电势的感光元件83的表面,因而除去感光元件83上的负电荷以形成潜像。电压传感器85测量感光元件83上的电势,以通过过程控制(processcontrol)进行校正。换言之,复印机20被配置为激光束打印机。显影单元86使带负电的墨粉粘附至感光元件83上电荷被除去的区域以形成可视图像。转印带87被施加以正偏压,以将带负电的可视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记录介质)并传输该记录纸张。清洁设备88包括擦去感光元件83上残留墨粉的清洁刮板88a。中和装置89通过点亮LED除去感光元件83上残留的电荷,为在随后的记录纸张上形成新的图像做准备。在其上通过一系列这些操作形成墨粉图像的记录纸张被传输至定影设备90。在定影设备90中,墨粉图像通过热和压力被定影在记录纸张上。具体而言,复印机20被配置为电子照相复印机。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301包括储存盒91至95,其中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S1至&分别被储存。储存在储存盒91至95中的记录纸张被调用辊(callingrollers)91a至95a输送,并被在运输方向上旋转的进纸辊91b至95b以及反转辊91c至95c分离。反转辊91c至95c与进纸辊91b至%b滑动接触并以阻止分离的方向旋转。如此分离的记录纸张经传送辊(relayingroller)96和97对被输送至一对套准辊98,然后输送至感光元件83和转印带87之间的由套准辊98定时的输送路径。因此,复印机20被配置为电子照相复印机和激光束打印机。由于其中提供的用于与公共网络等通信的通信单元270(见图4),复印机20也被配置为传真装置。下面将描述提供在装置主体301上的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301上,提供具有操作显示表面30的操作显示单元304,所述操作显示表面30允许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并为使用者提供显示。操作显示单元304通过支撑体305、支撑臂306等支撑在装置主体301上。操作显示表面30包括用于输入设备的键、用于显示的液晶面板等。如图6和7所示,在操作显示单元304侧面上的支撑臂306的末端,连接元件307经构造为铰链的旋转支点308可旋转地被提供。连接元件307被连接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旋转支点308例如用无级铰链(freestophinge)构造。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304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支撑臂306的角度(绕水平轴的旋转角)可以被任意地设定,因而改变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仰角。支撑体305的下端部分可以被连接和固定至以前后方向提供在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上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D中的一个。支撑体305的下端部分通过螺栓固定等被固定至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或装置主体连接部件D。如图2中示为近侧或图6中以左方向所示,装置主体301的使用者预期位于的前侧被定义为装置主体301的正向,相对的一侧(后侧)被定义为装置主体301的后向。通过从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装置主体连接部件D选择支撑体305与装置主体301的连接位置,操作显示单元304的安装位置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如图6所示,当支撑体305被连接至装置主体301的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时,操作显示单元304靠后定位。如图7所示,当支撑体305被连接至装置主体301的装置主体连接部件D时,操作显示单元304靠前定位。连接元件307可以被连接和固定至以上下方向提供在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上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B中的一个。连接元件307通过螺栓固定等被固定至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或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图2和6中的向上方向被定义为装置主体301的向上方向,相反的一侧被定义为装置主体301的向下方向。通过从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选择连接元件307与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连接位置,操作显示单元304的安装位置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如图6所示,当连接元件307被连接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时,操作显示单元304向上定位。如图7所示,当连接元件307被连接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时,操作显示单元304向下定位。支撑体305、支撑臂306和连接元件307构成支撑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支撑元件303,以使操作显示表面30朝向与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相同的方向。连接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的连接元件307的末端对应于本发明的支撑元件303的一个末端,支撑体305的下端对应于本发明的支撑元件303的另一末端。如图6所示,当支撑体305连接至装置主体301的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并且连接元件307连接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时,操作显示单元304后上定位,并且操作显示单元304绕水平轴的旋转即图6中的逆时针旋转被装置主体301外部的上表面控制。如图7所示,当支撑体305连接至装置主体301的装置主体连接部件D,并且连接元件307连接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时,操作显示单元304位于前下位(低位),并且操作显示单元304绕水平轴的旋转被装置主体301外部的前表面控制。因而,支撑体305与装置主体301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装置主体连接部件D,以及连接元件307与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位置可以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移动,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特别地,操作显示单元304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可以在用于普通站立操作的位置和用于轮椅或类似物中坐姿的位置之间进行转换。虽然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螺栓固定等使支撑体305连接和固定至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D以及连接元件307连接和固定至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B,但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只要使用者和服务人员能够容易地进行工作。如上所述,依据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包括装置主体301;操作显示单元304,其提供在所述装置主体301的顶部上并且具有操作显示表面30,操作显示表面30允许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并为使用者提供显示;以及支撑元件303,其支撑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其一个末端连接至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其另一末端连接至所述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以使所述操作显示表面30朝向与所述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相同的方向。依据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支撑元件303的一个末端的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B,其中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B被提供在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上;以及用于连接支撑元件303的另一末端的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D,其被提供在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上。因此,支撑元件303与装置主体301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装置主体连接部件D,支撑元件303与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位置可以移动,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性和可视性。从而,可以提供带有具有优异操作性和可视性的操作显示单元304的复印机20。此外,不需要添加新的元件或替换任何现有的元件以及诸如此类,这不增加成本。依据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在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上、在前后方向包括多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D,以便操作显示单元304能够采取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的靠前和靠后位置。因此,支撑元件303与装置主体301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装置主体连接部件D。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304能够采取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的靠前和靠后位置,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性和可视性。依据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在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上、在上下方向包括多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B。因此,支撑元件303与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位置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性和可视性。依据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在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上、在上下方向包括多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B,以便当操作显示单元34位于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的前面时,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下端能够低于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放置。因此,支撑元件303与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和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下端能够低于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放置,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第二个实施方式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被提供在操作显示单元304的部分上。其它结构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因此,类似的参考标记指代类似的构件,其描述被省略。如图8和9所示,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309如橡胶被附连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下表面的背侧和背面的下端。如图8所示,当支撑体305连接至装置主体301的装置主体连接部件C,和连接元件307连接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A时,操作显示单元304被靠后和靠上定位。当操作显示单元304绕水平轴的旋转即图8中所示的逆时针旋转被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控制时,因为操作显示单元304紧邻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而弹性元件309插在其间,所以避免了操作显示单元304由于直接碰撞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而损坏。如图9所示,当支撑体305连接至装置主体301的装置主体连接部件D,和连接元件307连接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B时,操作显示单元304被靠前和靠下定位(低位)。当操作显示单元304绕水平轴的旋转被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控制时,因为操作显示单元304紧邻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而弹性元件309插在其间,所以避免了操作显示单元304由于直接碰撞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而损坏。如上所述,在依据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中,支撑元件303包括旋转支点308,其允许操作显示单元304绕水平轴旋转以改变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仰角,弹性元件309被提供在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的下端。这使得,当操作显示单元304被放置在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靠前时,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旋转范围被紧邻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的弹性元件309控制。因此,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旋转范围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控制,无需复杂的旋转范围控制机械装置。当操作显示单元304被放置在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前面时,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显示表面30面向下,藉此提高坐姿使用者的操作性和可视性。在依据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中,支撑元件303具有旋转支点308,其允许操作显示单元304绕水平轴旋转以改变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仰角,并且弹性元件309被提供在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的下端。这使得,当操作显示单元304被放置在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靠后时,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旋转范围被紧邻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的弹性元件309控制。因此,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旋转范围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控制,无需复杂的旋转范围控制机械装置。当操作显示单元304被放置在装置主体301的前表面靠后时,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操作显示表面30面向上,藉此提高站姿使用者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第三个实施方式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连接元件307被盖子盖住。其它结构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就那些来说,类似的参考标记指代类似的构成,其描述被省略。如图10和11所示,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覆盖连接元件307的覆盖元件310被提供在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上。覆盖元件310被形成为即使当覆盖元件310被颠倒向下时,也可附连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类似于第二个实施方式,弹性元件309如具有弹性的橡胶可被附连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下表面的背侧和背面的下端。如上所述,依据第三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包括覆盖元件310,其覆盖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上的支撑元件303的一个末端,并且覆盖元件310可颠倒地附连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因此,覆盖元件310能够被颠倒地附连至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而无需任何新的元件,因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如前所述,依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操作显示单元的优异操作性和可视性的有利效果,并且作为包括操作显示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有用的,其允许使用者的输入操作并为使用者提供显示。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带有具有优异操作性和可视性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该结构,支撑元件与装置主体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数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支撑元件与操作显示单元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数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的位置可以移动,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的操作性和可视性。从而,可以提供带有具有优异操作性和可视性的操作显示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不需要添加新的元件或替换任何现有的元件等,这不增加成本。由于该结构,支撑元件与装置主体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数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能够采取装置主体的前表面的靠前和靠后位置,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由于该结构,支撑元件与操作显示单元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数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的位置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由于该结构,支撑元件与操作显示单元的连接位置可以选自数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这使得操作显示单元的下端能够低于装置主体的上表面放置,藉此可以提高操作显示单元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由于该结构,无需提供复杂的旋转范围控制机械装置,操作显示单元的旋转范围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控制。当操作显示单元被放置在装置主体的前表面靠前时,操作显示单元的操作显示表面面向下,因而提高坐姿使用者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由于该结构,无需提供复杂的旋转范围控制机械装置,操作显示单元的旋转范围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控制。当操作显示单元被放置在装置主体的前表面靠后时,操作显示单元的操作显示表面面向上,从而提高站姿使用者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由于该结构,覆盖元件能够被颠倒地附连至操作显示单元的背面,无需任何新的元件,因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尽管为了完整和清晰的公开已经参照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所附权利要求并不被因此限制,而被解释为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清楚地落入本文阐述的基本教导内的所有改变和可选结构。权利要求1.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301);操作显示单元(304),其提供在所述装置主体(301)上并且包括操作显示表面(30),所述操作显示表面(304a)允许操作者进行输入操作并为使用者提供显示;和支撑元件(303),其第一末端连接至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和其第二末端连接至所述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元件(301)支撑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以使所述操作显示表面(304a)朝向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相同的方向,其中连接至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第一末端的多个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被提供在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上,以及连接至所述支撑元件(303)的所述第二末端的多个装置主体连接部件被提供在所述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装置主体连接部件以前后方向被以多个提供在所述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上,以便操作显示单元(304)能够采取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的靠前和靠后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以上下方向被以多个提供在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背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以上下方向被以多个提供在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背面上,以便当所述操作显示单元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靠前时,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下端能够低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提供在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的下端上的弹性元件(309),其中所述支撑元件(30具有旋转支点,其允许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绕水平轴旋转以改变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仰角,和当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被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靠前时,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旋转范围被紧邻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的所述弹性元件(309)控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提供在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背面的下端上的弹性元件(309),其中所述支撑元件(30具有旋转支点,其允许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绕水平轴旋转以改变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仰角,和当所述操作显示单元被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靠后时,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的旋转范围被紧邻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的所述弹性元件(309)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进一步包括覆盖元件(310),其被提供在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背面上并覆盖所述支撑元件的一个末端,所述覆盖元件(310)可颠倒地附连至所述操作显示单元的背面。全文摘要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提供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301),操作显示单元(304)——其提供在所述装置主体(301)上并且包括操作显示表面(304a),操作显示表面(304a)允许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并为使用者提供显示,以及支撑元件(303)——其第一末端连接至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和其第二末端连接至所述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元件(303)支撑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以使所述操作显示表面(304a)朝向与所述装置主体(304)的前表面相同的方向。连接至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一末端的操作显示单元连接部件被提供在所述操作显示单元(304)的背面上,以及连接至所述支撑元件(303)的第二末端的装置主体(301)连接部件被提供在所述装置主体(301)的上表面上。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129188SQ20111000949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申请日期2011年1月12日优先权日2010年1月15日发明者川濑纯一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