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05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子照相工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备有无端传动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有的用电子照相工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通过在感光体上形成墨像, 然后将墨像从感光体转印到记录材上之图像形成工序来形成图像的。还有的用电子照相工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通过在感光体上形成墨像,然后将墨像从感光体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从中间转印体将墨像转印到记录材上之图像形成工序来形成图像的。上述2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感光体和中间转印体等像载置体以及搬送记录材的搬送体,采用无端传动带。无端传动带绕在多个辊上,通过这些辊驱动周转来实行图像形成工序。驱动无端传动带的场合已知会出现带偏离。带偏离会引起装置运转不能及损伤传动带等不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除了这些不良之外,也还是造成图像位置偏离和彩色图像色偏离等的原因。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尤其必须高度抑制带偏离。为此,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发中,注重带偏离防止技术的开发。带偏离的修正是通过使操纵辊倾动的操纵来进行的,专利文献1是以解决操纵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之问题为课题。也就是说,是以防止操纵辊的倾动动作引起图像转印面的速度变动和图像转印面的变位为课题。为了解决这一课题,专利文献1中建议采用倾动规制手段,规制操纵辊的倾动动作轨道。另外,专利文献2是以解决操纵动作时作用在带上的张力分布不均勻而一端部发生筋状凹部或凸部由此引起产生图像缺陷之问题为课题。为了解决这一课题,专利文献2 中建议,使记录材搬送方向之垂直方向上的带张力均勻化。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2-2999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2-911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2中是改良操纵机构,抑制操纵动作时出现的带面变动、即带面的速度变动、变位、凹凸等,防止修正带偏离时产生的图像质量降低,但是,抑制操纵动作时发生的带面变动存在限度,要想完全防止因操纵而引起产生的图像质量的降低是极其困难的。另外,为了抑制起因于操纵动作而发生的带面变动另外需要特殊机构,导致构造复杂化和成本上升。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为目的,其中,解决以往防止带偏离的操纵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既防止带偏离,又防止操纵引起的图像质量下降,能够安定形成高质量的图像。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上述目的通过下述发明达成。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无端带;支撑所述无端带、修正带偏离的操纵辊;搬送记录材的搬送部;所述搬送部具有记录材位置规制机构,其沿着在垂直于记录材搬送方向的搬送宽幅方向的所定位置上设定的搬送基准搬送记录材,所述操纵辊以设有所述搬送基准的一边为支点,在所述搬送宽幅方向上的所述设有所述搬送基准的一边的相反一边倾动。2.上述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端带在转印位置搬送记录材。3.上述1或2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端带载置墨像。4.上述1 3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端带由弹性带构成。5.上述2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像载置体和支撑该像载置体的后备辊以及转印辊,在所述后备辊和所述转印辊之间,形成夹持所述像载置体和记录材及所述无端带的转印夹部,所述无端带在所述转印夹部的记录材搬送方向的下游,绕在所述后备辊上。6.上述1 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纵辊倾动端的所述无端带的端部形成第1非图像区域,并在所述第1非图像区域的相反端的端部形成第2非图像区域,所述第1非图像区域的宽幅,宽于所述第2非图像区域的宽幅。发明的效果本发明中,通过使操纵辊以搬送基准一边的轴端为倾动支点地倾动进行操纵来修正带偏离。由此,防止操纵时产生的无端带起皱引起的图像质量降低,安定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图1 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 转印单元及其附近的零部件示意图。图3(a)、(b)记录材的搬送基准与记录材的关系示意图。图4 记录材位置规制机构的一例示意图。图5 操纵机构的一例示意图。图6:转印带的上面图。图7 二次转印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对本发明作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彩色图像形成装置A是被称之为串列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备有多组图像形成单元ΙΟΥ、10M、10C、10K、中间转印体单元7、转印单元9、定影装置25。彩色图像形成装置A 进一步在其上部备有自动原稿搬送装置DF和原稿图像读取装置SC。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IOY具有鼓状感光体IY和配置在感光体IY周围的带电装置2Y、曝光装置3Y、显像装置4Y、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Y、清洁装置6Y。 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IOM具有鼓状感光体IM和配置在感光体IM周围的带电装置2M、曝光装置3M、显像装置4M、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M、清洁装置6M。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IOC具有鼓状感光体IC和配置在感光体IC周围的带电装置2C、曝光装置3C、显像装置4C、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C、清洁装置6C。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IOK具有鼓状感光体IK和配置在感光体IK周围的带电装置2K、曝光装置 3K、显像装置4K、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K、清洁装置6K。中间转印体单元7具有作为像载置体的半导电性无端传动带状的中间转印体70, 其被多个辊71 74卷绕支撑,能够转动。由图像形成单元ΙΟΥ、10M、10C、IOK形成的各色墨像由一次转印辊5Y、5M、5CJK逐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形成合成的彩色墨像。收容在供纸盒20内的记录材P由供纸搬送装置21供纸,经过具有多个中间辊22A、22B、22C、22D和定位辊23的搬送部,被供给到由转印单元9形成的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中,通过转印电源TE(图2所示)对作为后备辊的辊74施加的转印电压,彩色墨像被一下子转印到记录材P上。被转印了彩色墨像的记录材P由具有热辊和加压辊的定影装置25定影处理,然后由排纸辊沈夹持,载置到机外的排纸盘27上。由转印辊91将彩色墨像转印到记录材P上之后,曲率分离记录材P后的中间转印体70由清洁装置6A清洁。28是反面用供纸部,在两面图像形成时,第1面形成图像且穿过定影装置25的记录材P被搬送到反面用供纸部观,从反面用供纸部观搬送到定位辊23。图像形成处理中,一次转印辊涨保持接触感光体1K。其他的一次转印辊5Y、5M、 5C仅在形成彩色图像时分别接触相应的感光体1Y、1M、1C。转印辊91仅在记录材P穿过所在处进行二次转印时接触中间转印体70。另外,筐体8能够通过导轨82L、82R从图像形成装置A抽出。筐体8具有图像形成单元ΙΟΥ、10M、10C、IOK和中间转印体单元7,通过抽出筐体8,图像形成单元ΙΟΥ、10M、10C、 IOK和中间转印体单元7能够一体从图像形成装置A抽出。[转印单元]图2是转印单元及其附近的零部件示意图。转印单元9具有作为二次转印装置的转印辊91、驱动辊92、操纵辊93、张力辊94、 为无端带的转印带95。转印带95由转印辊91、驱动辊92、操纵辊93、张力辊94绷架。转印辊91是具有导线性橡胶层的辊。95是体积电阻率IO12 Ω cm至IO15 Ω cm的无端带,由例如变性聚亚胺、热固化聚亚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合体、聚氟偏氯乙烯、尼龙合金等树脂或橡胶构成的分散了导电材料的厚度0. Imm至1. Omm的薄膜构成。转印带95是弹性率为0 的弹性体。如后面将要说明的那样,转印带95的带偏离通过操纵来修正,操纵时,由于带的弹性,良好地保持转印辊91和驱动辊92间的转印带95的平面性。中间转印体70和转印带95在中间转印体单元7的下部,由被转印电源TE施加转印电压的作为后备辊的辊74和转印辊91夹持。由导向部件24A、24B导向搬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记录材P,由中间转印体70和转印带95夹持、搬送。转印辊91接地,转印带95由驱动辊92驱动周转。通过驱动转印带95并搬送记录材P,中间转印体70上的彩色墨像被转印到记录材P上。[搬送基准]接下去对记录材的搬送基准作说明。图像形成装置A中必须在所定的轨道内搬送记录材。偏离所定的轨道搬送记录材时,会发生堵塞和图像位置偏离。为了在垂直于记录材搬送方向的搬送宽幅方向上以所定轨道搬送记录材,由以下说明的记录材位置规制机构来设定搬送基准,沿搬送基准搬送记录材。参照图3 (a)、(b),对该搬送基准作说明。记录材位置规制机构被设在将记录材搬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的搬送部。图3是记录材P的搬送基准和记录材的关系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转印单元9 的从下方看到的视图。图3 (a)所示的所谓一边基准,是搬送时所有的记录材P都对准被设定在搬送宽幅方向W2(垂直于记录材搬送方向Wl的方向)一边的、作为搬送基准的基准线BL。搬送宽幅方向W2上长度不同的记录材PI、P2搬送时是它们的图中上端对准基准线BL。图3(b)表示用所谓中心基准搬送记录材时记录材P与转印单元9的关系。中心基准是搬送时各种尺寸的记录材P以中心线CLl为中心线对称。也就是说,记搬送录材Pl、P2时,记录材Pl的搬送宽幅方向W2中心和记录材P2的搬送宽幅方向W2中心对准中心线CLl。中心基准时,在搬送宽幅方向W2规制记录材P位置时,搬送基准BLl、 BL2也设定在搬送宽幅方向W2的一边。也就是说,中心基准时,记录材Pl的搬送基准被设定为基准线BL1,记录材P2的搬送基准被设定为基准线BL2。图4表示记录材位置规制机构的一例。由传感SE3检测被送入定位辊23 (参照图1)的记录材P的边缘。传感SE3检测记录材P是偏离基准位置例如几毫米被送入定位辊23的。控制部CS根据传感SE3检测到的偏离量,运转马达Tl,使支撑定位辊23的框架 23A在搬送宽幅方向W2移动,修正记录材P的位置偏离。定位辊23在夹持记录材P的状态下被马达MTl驱动在搬送宽幅方向W2上移动,将记录材P对准搬送基准,进行搬送。通过上述控制,记录材P的位置得到修正,其边缘与基准线BL、BL1、BL2对准,由定位辊23搬送到二次转印位置。记录材位置规制机构并不局限于采用上述传感,也可以采用由具有基准导向面的导向部件来规制记录材位置等的其他机构。[操纵]操纵辊93通过图5所示的操纵机构而倾动,修正转印带95的带偏离。图5是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里侧看到的转印单元9的侧面图。
转印辊91和驱动辊92由图像形成装置A的前侧支撑框架Al和里侧支撑框架A2 支撑。操纵辊93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前侧被前侧支撑框架Al支撑,在里侧由支撑杆96支撑。支撑杆96通过轴96A被里侧支撑框架A2支撑,能够旋转,用轴93A2支撑着操纵辊93。支撑杆96上形成了以轴96A为中心的圆弧状长孔96B,固定的销96C嵌入长孔96B 中,支撑杆96由销96C导向,以轴96A为中心旋转。支撑杆96在右端具有刻齿部96D,被齿合在刻齿部96D中的齿轮97驱动旋转。转印带95驱动时产生带偏离,带偏离达到所定阈值的话,检测转印带95边缘的传感SE1、SE2(传感SE1、SE2的配置没有图示)便检测带偏离。控制部CS根据传感SE1、SE2 的检测信号驱动马达MT2,使齿轮97旋转。齿轮97旋转带动支撑杆96旋转,修正带偏离。 这样,操纵辊93以被前侧支撑框架Al支撑的点为支点,以里侧支撑框架A2端的端部为倾动端,倾动。[操纵时的起皱,以及起皱引起的图像质量下降的防止]用操纵来修正带偏离,进行记录材搬送和图像转印。也就是说,通过操纵辊93以被前侧支撑框架Al支撑的点为支点,在里侧支撑框架A2端倾动,调整垂直于转印带95移动方向的带宽幅方向的张力分布,修正带偏离。进行该操纵时,发现出现带起皱。所谓带起皱,是在操纵动作时,在操纵辊93的倾动端、即图5中由支撑杆96支撑的操纵辊93的端部, 转印带95起皱的现象。参照图6,对该起皱现象作说明。图6是转印带95的上面图。转印带95的两端边缘由传感SE1、SE2检测。图6中的下方是图像形成装置A(参照图1)的前侧,上方是里侧。进行操纵时,以操纵辊93的前侧的轴93A1为支点,里侧的轴93A2倾动。操纵时,转印带95上倾动端95D所示的端部产生起皱。该起皱有时成为产生转印不良降低图像质量的原因。本发明中,通过将操纵辊93的倾动支点设置在搬送基准一边,将操纵辊93的倾动端设置在搬送宽幅方向上的搬送基准一边的相反一边,成功地防止了起皱引起的图像质量降低。本发明中,图3中说明的搬送基准如下设定。参照图3(a)、(b)和图6,对搬送基准和转印带95的关系作说明。图3 (a)的一边基准是以单一基准线BL作为搬送基准来搬送记录材P。图3 (b)的中心基准搬送是以根据记录材尺寸的不同基准线BL1、BL2为搬送基准来搬送记录材P。搬送记录材时,控制不偏离搬送基准到搬送路的外边。此时,在某种程度容许记录材P偏离搬送基准在搬送路内侧。也就是说控制搬送,在图3中使记录材不偏离到基准线BL、BL1、BL2 上方,但在某种程度容许偏离在基准线BL、BL1、BL2下方。转印带95的宽幅相应上述记录材的搬送控制决定。转印带95的宽幅被设定成能够支撑和搬送最大尺寸的记录材P。也就是说,转印带95的宽幅被设定成具有形成最大尺寸图像的图像区域。实际上是将在图像区域上加上在图像区域外形成非图像区域后的宽幅设定为转印带95的宽幅。图6中出示了图像区域95A、非图像区域95B(第1非图像区域)、非图像区域 95C(第2非图像区域)。如图6所示,非图像区域95B的宽幅DBl比非图像区域95C的宽幅DB2宽。非图像区域95B是设有搬送基准BL —边的相反一边的非图像区域,非图像区域 95C是设有搬送基准BL —边的非图像区域。图6是图3 (a)所示的一边搬送基准的情况,搬送基准用1根基准线BL表示。图 3(b)所示的中心基准搬送的情况相同,非图像区域的宽幅也是设有搬送基准的一边设定得狭窄。非图像区域的宽幅如上所述在转印带95两端不同这一点,是与上述沿着搬送基准搬送记录材并不偏离到搬送基准外边的搬送控制相应的。在转印带95两端设定宽幅不同的非图像区域95B、95C时,将产生起皱的端部设定在狭窄非图像区域95C所在的搬送基准一边的话,起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明显,容易引起图像质量降低。通过将发生起皱的端部设定在搬送基准的相反一边的宽的非图像区域95B 所在的端部,能够抑制起皱引起的图像质量降低。图6表示宽的非图像区域95B被设定在转印带的倾动端部的一端,容易发生起皱的端部95D被包含在非图像区域95B内的样子。如图6所示,通过在产生起皱的端部放宽最大尺寸图像形成区域之外区域的非图像区域,能够抑制图像质量降低。参照图7,进一步说明将操纵时的倾动端放在搬送基准的相反一边的图像质量降低防止的有效性。图7是二次转印部的放大图。中间转印体70上的墨像是在由转印辊91和辊74形成的转印夹部NP被转印到记录材上的。记录材在穿过转印夹部NP之后,必须从中间转印体70分离,在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所谓的曲率分离从中间转印体70分离记录材。曲率分离的分离方式是减小辊74 的曲率半径,记录材因自身刚性而有直进倾向,从沿着辊74弯曲行进的中间转印体70分
1 O转印带95在转印夹部NP下游是绕在中间转印体70上之后在点SP脱离中间转印体70。为了使转印带95在转印夹部NP下游有所定长度绕在后备辊74上,驱动辊92 (参照图2)被配置在高于转印夹部NP的位置上。记录材在转印夹部NP到点SP之间是在被中间转印体70和转印带95夹持的状态下搬送的。于是,记录材在点SP被定向直进搬送。于是,记录材确切地从沿着辊74弯曲行走的中间转印体70分离。这样,通过使转印带95在转印夹部NP的下游绕在辊74上,用曲率分离确切地进行记录材的分离。但是,在利用转印带95的上述曲率分离时,由于转印带95起鮍,图像质量容易受到影响。通过上述将操纵辊96的倾动端放在搬送基准的相反一边,即使是进行图7所示的曲率分离的情况,也能够进行没有图像质量降低的图像形成。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是防止在转印位置由于操纵搬送记录材的转印带而在操纵时出现的起皱引起的图像质量降低,但上述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防止在操纵为无端传动带的图1中的中间转印体70而在中间转印体70操纵时出现的起皱引起的图像质量降低。中间转印体70的操纵时作为操纵辊是采用例如图1中的辊72。此时,支撑中间转印体70的辊72的倾动端设定在记录材搬送基准的相反一边。本发明进一步可以应用于采用由无端传动带构成的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无端带;支撑所述无端带、修正带偏离的操纵辊;搬送记录材的搬送部;所述搬送部具有记录材位置规制机构,其沿着在垂直于记录材搬送方向的搬送宽幅方向的所定位置上设定的搬送基准搬送记录材,所述操纵辊以设有所述搬送基准的一边为支点,在所述搬送宽幅方向上的所述设有所述搬送基准一边的相反一边倾动。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端带在转印位置搬送记录材。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端带载置墨像。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端带由弹性带构成。
5.如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像载置体和支撑该像载置体的后备辊以及转印辊,在所述后备辊和所述转印辊之间,形成夹持所述像载置体和记录材及所述无端带的转印夹部,所述无端带在所述转印夹部的记录材搬送方向的下游,绕在所述后备辊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纵辊倾动端的所述无端带的端部形成第1非图像区域,并在所述第1非图像区域的相反端的端部形成第2非图像区域,所述第1非图像区域的宽幅,比所述第2非图像区域的宽幅宽。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进行防止无端带带偏离的操纵时,防止起因于起皱而产生的图像质量降低。使操纵辊如下动作修正带偏离以设定在记录材搬送方向垂直方向一边的搬送基准端为倾动支点,所述搬送基准边的相反端倾动。
文档编号G03G15/16GK102213922SQ20111008391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5日
发明者中村将和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