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55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者它们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作为被转印材料的纸张上印刷(形成)图像的装置,已知有打印机、复印机或它们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定影部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定影部包括内置有加热器的加热旋转体(加热辊)以及与加热旋转体压靠并旋转的加压旋转体(压力辊)。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接通电源后或在长时间停止后,当在第1张纸上印刷图像时,不立刻进行图像印刷,而是在将定影部的温度加热到预热温度后进行图像印刷。 这里,在刚接通电源后或刚重新起动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整个装置已变冷,并由于定影部的温度下降很大,因此当连续印刷了多张纸时,定影部的温度有时会下降到进行图像定影所需的温度以下。因此,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考虑刚接通电源后温度会大幅下降,通常较高地设定预热温度,其结果是,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接通电源后到达到预热温度的预热时间会变长。迄今已提出了若干用于缩短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预热时间的提案,例如,公开了下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接通电源后,根据纸张厚度来改变预热温度,缩短预热时间,由此能够大幅度地缩短向第1张纸进行印刷(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但是,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仅仅是缩短了向第1张纸进行印刷所需的时间, 在接通电源后连续印刷多张纸的情况下,并不能缩短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接通电源后或长时间停止后连续向多张纸形成调色剂图像时到在多张纸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时间短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申请公开的一个侧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接受部,其能够接受图像形成指示信息;图像形成部,其基于由所述接受部接受的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来在被转印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包括加热旋转体,所述加热旋转体具有加热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加热器部; 以及加压旋转体,所述加压旋转体在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形成定影挤压部,并对供应到所述定影挤压部的所述被转印材料进行加压,所述定影部通过在所述定影挤压部对所述被转印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来使得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定时调节部,其在所述被转印材料的运送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用于调节向所述图像形成部供应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定时;温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加热旋转体的预定部分的温度;
电力供应部,其能够向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加热器部供应电力,当所述接受部接受到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时,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加热器部开始或继续进行电力供应;以及定时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控制部在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开始了所述电力供应时能够转变到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所述第1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使得当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加热旋转体的预定部分的温度超过第 1温度时供应首张被转印材料,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 使得当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预定部分的温度超过第2温度时供应首张被转印材料,所述第2温度是与所述第1温度不同的温度,并且所述定时控制部依据要印刷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张数是否超过预定张数来转变到所述第1模式或所述第2模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另一侧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接受部,其能够接受图像形成指示信息;图像形成部,其基于由所述接受部接受的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来在被转印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包括加热旋转体,所述加热旋转体具有加热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加热器部;以及加压旋转体,所述加压旋转体在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形成定影挤压部,并对供应到所述定影挤压部的所述被转印材料进行加压,所述定影部通过在所述定影挤压部对所述被转印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来使得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定时调节部,其在所述被转印材料的运送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用于调节向所述图像形成部供应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定时;温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加热旋转体的预定部分的温度;电力供应部,其能够向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供应电力,当所述接受部接受到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时, 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开始或继续进行电力供应;以及定时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控制部在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开始了所述电力供应时能够转变到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所述第1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使得当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加热旋转体的预定部分的温度超过第1温度时供应首张被转印材料,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使得当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加热旋转体的预定部分的温度超过第2温度时供应首张被转印材料,所述第2温度是与所述第1温度不同的温度,并且当要印刷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张数超过预定张数时,所述定时控制部在所述预定张数及其之前通过所述第2模式来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在所述预定张数之后通过所述第 2模式来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


图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印机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是示出复印机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3A是示出根据第1模式控制对准辊对时的加热旋转体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变化的时序图;图;3B是示出根据第2模式控制对准辊对时的加热旋转体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变化的时序图;图3C是对第1模式和第2模式进行对比的时序图;图4是示出复印机中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复印机中的另外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印机进行说明。 首先,对复印机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图。复印机1具有在内部向纸张T形成(打印)彩色图像的复印机主体2。复印机主体2包括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定影部60、以及温度检测部63。原稿运送部10是ADF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稿进纸器),并包括 原稿载置部11、第1运送辊12、导向件13、定时辊对14、以及原稿排出部15。第1运送辊 12将载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原稿G —张一张顺序地供应至定时辊对14。定时辊对14 为了对准原稿读取部20读取原稿G的定时和原稿G到达被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位置(配置有导向件13的位置)的定时,进行原稿G的运送以及原稿G的运送停止。导向件13将运来的原稿G引导至后述的第1读取面21a。原稿排出部15将经原稿读取部20读取(通过了导向件13)的原稿G排出至复印机主体2的外部。原稿聚集部16形成在原稿排出部15中的复印机主体2的外侧。从原稿排出部15 排出的原稿G层叠聚集在原稿聚集部16中。原稿读取部20包括第1读取面21a和第2读取面22a。第1读取面21a沿着面对导向件13而配置的第1稿台玻璃21的上表面形成,成为读取原稿G的面。第2读取面 22a与第1读取面21a邻接(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遍及第1读取面21a右侧的大部分而) 配置。第2读取面2 在不使用原稿运送部10而读取原稿G的情况下使用。第2读取面 22a沿着载置原稿G的第2稿台玻璃22的上表面形成,成为读取原稿G的面。此外,原稿读取部20包括照明部23、第1反射镜24、第2反射镜25、第3反射镜沈、成像透镜27、以及图像获取部观。照明部23和第1反射镜M分别在副扫描方向X上移动。第2反射镜25和第3反射镜沈在图1中被配置在照明部23以及第1反射镜M的左侧。并且,第2反射镜25以及第3反射镜沈在将从第1读取面21a或第2读取面2 经由第1反射镜24、第2反射镜25、第3反射镜26、以及成像透镜27到图像获取部观的距离(光路长度)保持固定的情况下分别在副扫描方向X上移动。照明部23是向原稿G照射光的光源。第1反射镜24、第2反射镜25以及第3反射镜26是用于将光路长度保持固定并将通过原稿G反射的光导入到成像透镜27的反射镜。成像透镜27使得从第3反射镜沈入射的光成像于图像获取部观。图像获取部观包括沿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X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多个图像获取元件。图像获取元件是用于通过将所入射的光变换成电信号来基于所形成的光图像得到图像数据的元件,例如是电荷耦合元件(CCD)等。纸张运送部30包括第2运送辊31、第3运送辊32、中间辊对33、作为定时调节部的对准辊对34、以及纸张排出部35。此外,运送纸张T (被转印材料)的运送路径L包括 从第2运送辊31到中间辊对33的第1运送路径Li、从第3运送辊32到中间辊对33的第 2运送路径L2、以及从中间辊对33到纸张排出部35的第3运送路径L3。第2运送辊31将容纳在供纸盒37中的纸张T供应至第1运送路径Li。第3运送辊32将载置在手动供纸盘38上的纸张T供应至第2运送路径L2。中间辊对33在纸张T 的运送方向上被配置在对准辊对34的上游侧,并与对准辊对34 —起使纸张T形成弯曲。对准辊对34在纸张T的运送方向上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40的上游侧,并为了使得在图像形成部40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定时和向图像形成部40供应纸张T的定时对准, 进行纸张T的运送以及纸张T的运送停止。此外,对准辊对34进行纸张T的歪斜(倾斜供纸)修正。纸张排出部35将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排出至复印机主体2的外部。排纸聚集部36形成在纸张排出部35中的复印机主体2的外侧。从纸张排出部35 排出的纸张T层叠聚集在纸聚集部36中。图像形成部40包括感光鼓41、带电部42、激光扫描器单元43、显影器44、清洁部 45、调色剂盒46、首次转印辊47、中间转印带48、对置辊49、以及转印部50。感光鼓41(41a、41b、41c、41d)为了形成黑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黄色等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而起到感光体或载像体的功能。在各感光鼓41a、41b、41c、41d的周围,沿着感光鼓41的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配置了带电部42、激光扫描器单元43、显影器 44、清洁部45。带电部42使感光鼓41的表面带电。激光扫描器单元43与感光鼓41的表面分离配置,基于与通过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G相关的图像数据对感光鼓4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被曝光部分的电荷被去除,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44通过使调色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被去除电荷的部分(S卩,被曝光的部分)来形成调色剂图像。清洁部45去除在感光鼓41的表面通过消电器(没有图示)被消电后残留在其表面上的调色剂等。调色剂盒46容纳要供应至显影器44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调色剂盒46和显影器44通过调色剂供应通路(没有图示)相连接。首次转印辊47G7a、47b、47c、47d)分别配置在中间隔着中间转印带48而与每个感光鼓41a、41b、41c、41d相反的那侧。中间转印带48是通过图像形成部40的带。中间转印带48被夹在每个感光鼓41a、41b、41c、41d与每个首次转印辊47a、47b、47c、47d之间,形成在每个感光鼓41a、41b、41c、4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首次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48 上。对置辊49配置在环形状的中间转印带48的内侧,是用于使中间转印带48向图1所示的箭头A方向行进的驱动辊。转印部50包括二次转印辊51。二次转印辊51配置在中间隔着中间转印带48而与对置辊49相反的那侧,中间转印带48的一部分被夹在该二次转印辊51和对置辊49之间。此外,二次转印辊51将首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8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T 上。
定影部60在纸张T的运送方向上配置在图像形成部40下游侧,并包括加热旋转体61和加压旋转体62。加热旋转体61对纸张T进行加热。加压旋转体62面对加热旋转体61而设置,在与加热旋转体61之间形成定影挤压部64。加热旋转体61和加压旋转体 62在定影挤压部64夹入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熔融并加压调色剂,并将该调色剂定影在纸张T上。温度检测部63例如包括热敏电阻,并优选直接或间接检测加热旋转体61的预定部分(例如,加热旋转体61的外周面中形成定影挤压部64的部分(以下也称为“挤压部对应部分”))的温度。通常,由于加热旋转体61的构成等原因,难以直接检测挤压部对应部分的温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部63与加热旋转体61的外周面中的挤压部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加热旋转体61的外周面中比挤压部对应部分靠加热旋转体61 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接触来间接检测加热旋转体61中的挤压部对应部分的温度。此外,虽省略详细说明,但复印机1中设置的各种辊(第1运送辊12、定时辊对14、 第2运送辊31、第3运送辊32、中间辊对33、对准辊对34、首次转印辊47、对置辊49、二次转印辊51)是由没有图示的驱动部驱动的驱动辊。接着,对复印机1的功能性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复印机1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复印机1包括原稿运送部10、作为图像数据获取部的原稿读取部20、以及引擎部 3。引擎部3包括作为上述的构成要素的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以及定影部60。在图2中,对于使用图1进行说明的构成要素,省略对其的说明。此外,复印机1除上述的功能性构成之外,还包括电源开关部70、电源部80、作为接受部的操作部90、存储部100、电力供应部110、以及控制部120。电源开关部70为了控制复印机1中的主电源的接通/切断而被操作。具体地,电源开关部70指示电源部80的接通/切断状态的切换。电源部80向复印机1供应电力。电源部80通过电源开关部70的操作来转换接通/切断状态。这里,切断状态包括休眠状态。即,从接通状态变为切断状态的切断操作包括在经过预定时间后自动变为切断状态的自动断电(Auto Power Off)。此外,从切断状态变为接通状态的接通操作包括从休眠状态的电源开关部70的接通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电源部80从切断状态向接通状态的转换(即,复印机1从切断状态向接通状态的转换) 称为复印机1 “启动”,将复印机1从已启动时起到达到成为后述的稳定状态的期间称为复印机1的“启动时期”。操作部90包括数字键盘(没有图示)、触摸面板(没有图示)以及开始键(没有图示)等。数字键盘为输入印刷份数等数字而被操作。触摸面板显示被分配了各种功能 (作为一个例子,印刷缩放率的设定功能、将多页分配到一张纸张T上的功能Oin 1等)) 的多个按键等。显示在触摸面板上的按键为了使复印机1执行各种功能中的某功能而被操作(触摸)。开始键为执行印刷而被操作。操作部90通过某个按键被操作而向控制部120 提供表示某个按键被操作了的信号,作为图像形成指示信息。图像形成指示信息包括印刷份数信息、将多页分配到一张纸张T上的信息等。存储部100由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存储部100存储基于通过原稿读取部 20读取的原稿G的图像数据。此外,存储部100存储在复印机1中利用的控制程序、以及由该控制程序利用的数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部100存储例如用于实现后述的第1模式以及第2模式的控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加热旋转体61在其内部具有加热器部65。加热器部65例如由卤素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构成。加热器部65在加热旋转体61的内部沿加热旋转体61的旋转轴配置。从而, 加热旋转体61通过加热器部65从内侧被加热。电力供应部110基于控制部120的控制对加热旋转体61所具有的加热器部65进行电力供应。电力供应部110基于由于操作部90 被操作而提供到控制部120信号,开始或继续进行对加热器部65的电力供应。即,当操作部90被操作了时,控制部120控制电力供应部110,以对加热器部65开始或继续进行电力供应。此外,一旦复印机1启动,电力供应部110就对加热器部65开始进行电力供应。艮口, 当由于电源开关部70被进行接通操作而电源部80变成接通状态时,控制部120控制电力供应部110,开始进行对加热器部65的电力供应。控制部120控制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引擎部3以及操作部90等。示出对载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原稿G进行复印的场合来说明控制部120的功能(动作)的一个例子。首先,通过表示构成操作部90的上述开始键被操作了的信号被供应到控制部120,该控制部120检测到开始键被操作了。接着,控制部120驱动原稿运送部 10的第1运送辊12来向第1读取面21a供应原稿G。控制部120通过原稿读取部20来生成基于供应到第1读取面21a上的原稿G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到存储部 100中。控制部120为了基于临时存储在存储部100中的图像数据来在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分别控制构成引擎部3的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以及定影部60。S卩,控制部120使第2运送辊31或第3运送辊32被驱动,以向转印部50运送纸张T。此外,控制部 120将基于图像数据按每种颜色生成的颜色图像数据分别供应给激光扫描器单元43,并通过从激光扫描器单元43照射的激光来在感光鼓41上形成静电潜像。控制部120通过显影器44在感光鼓4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该调色剂图像首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8上。控制部120将被首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8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51 二次转印到纸张 T上。控制部120控制电力供应部110以使加热旋转体61被加热到预定温度,并通过该加热旋转体61熔融被二次转印在纸张T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并且通过压靠在加热旋转体61上的加压旋转体62将调色剂定影在纸张T上。然后,控制部120通过纸张运送部30 将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从纸张排出部35排出。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20具特色的控制进行说明。控制部120包括定时控制部121。定时控制部121为了调节向图像形成部40和定影部60供应纸张T的定时(即, 向定影挤压部64供应的定时),控制对准辊对34。这里,在复印机1的启动时期,定时控制部121根据以下所示的第1模式或第2模式来控制对准辊对34。参考图3A至图3C,对由定时控制部121进行的第1模式以及第2模式进行说明。 图3A是示出根据第1模式控制对准辊对34时的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变化的时序图,图3B是示出根据第2模式控制准辊对34时的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变化的时序图。此外,图3C是对第1模式和第2模式进行对比的时序图。参考图3A,对第1模式进行说明。在图3A至图3C中,横轴表示时间经过,纵轴表示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在复印机1启动后电力供应部110开始对加热器部65进行电力供应,其结果是,加热旋转体61 (的预定部分)的表面温度沿着预定的温度上升曲线上升。曲线210示出了第1模式时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变化。 在图3A中,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温度在点211、212、213、214、215之后立刻下降。这表示向定影部60 (定影挤压部64)供应纸张T的结果是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温度下降了。S卩,通过纸张T被供应给定影部60并与加热旋转体61接触,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热量被传导到纸张T上,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温度下降。这里,点211、212、213、214、215表示纸张T (详细来说纸张T的前端)到达定影部60 (定影挤压部64)的定时,更详细来说,点211表示在复印机1启动后第1张纸张T的前端与定影部60的加热旋转体61接触的定时,点212表示第2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的定时,点213表示第3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 定时,点214表示第4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的定时,点215表示第5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定时。这里,由于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 (定影挤压部64)而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处下降的温度在整个复印机主体2处于已冷状态的刚启动后最大,并随着整个复印机主体2通过来自定影部60等的发热部分的热量变暖而变小。即,在图3A中,由于第1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而下降的下降温度Cl最大,由于第2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 60而下降的下降温度C2第2大,由于第3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而下降的下降温度 C3第3大,由于第4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而下降的下降温度C4第4大,由于第5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而下降的下降温度C5最小。在复印机1启动起经过预定时间后,整个复印机主体2的温度变为固定(被充分加热后蓄热),从而由于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而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处下降的温度也固定。以下,将由于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而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处下降的温度为固定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从复印机1启动起到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根据复印机1的类型而不同,但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中,在启动后,在第1模式下在第5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的时间点达到稳定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中,在启动后直到第5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为止为“启动时期”,在第5张纸张T被供应到定影部60之后为“稳定状态”。在第1模式中,定时控制部121以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达到比定影部60中的定影极限温度高的第1温度为契机,控制对准辊对34以向定影部60供应第1 张纸张T。之后,定时控制部121以在向定影部60供应前一纸张T后经过固定时间、即时间Hl (对应于“第1时间”)为契机,控制对准辊对34以向定影部60供应第2张及其以后的纸张T。“定影极限温度”是指将转印在纸张T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T上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温度。因此,如果在定影极限温度以下的状态下向定影部60供应纸张T,就会由于加热不足而发生定影不良。接着,参考图:3B,对第2模式进行说明。曲线220示出了第2模式时加热旋转体61 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变化,点221、222、223、224、225分别表示第1张、第2张、第3张、第 4张、第5张纸T到达定影部60的定时。详细地说,表示纸张T的前端与定影部60的加热旋转体61接触的定时。在第2模式中,定时控制部121以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达到第2 温度为契机,控制对准辊对34以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T,其中第2温度低于比定影部60中的定影极限温度高的第1温度。如此,在第2模式中,由于在比第1模式低的温度下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T,因此在第2模式中在比第1模式更早的定时向定影部60 供应第1张纸张T。在第2模式中,由于在更早的定时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T,第1张纸张T被供应后的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低于第1模式中的温度。因此,在第2模式中,定时控制部121以在供应第1张纸张T后经过时间H2(对应于“第2时间”)为契机,控制对准辊对34以向定影部60供应第2张纸张T,其中时间H2是比时间Hl长的时间。然后,定时控制部121以在供应第2张纸张T后经过时间H3(第3时间)为契机,控制对准辊对34以向定影部60供应第3张纸张T,其中时间H3是比时间Hl长且比时间H2短的时间, 并以在供应第3张纸张T后经过时间H4为契机,控制对准辊对34以向定影部60供应第4 张纸张T,其中时间H4是比时间Hl长且比时间H3短的时间,然后以在供应第4张纸张T后经过时间H5 (第5时间)为契机,控制对准辊对34以向定影部60供应第5张纸张T,其中时间H5是比时间Hl长且比时间H4(第4时间)短的时间。S卩,在第2模式中,定时控制部 121控制对准辊对34,以使得向定影部60供应第2张及其以后的纸张T的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直至达到时间HI。这里,在第2模式中,一方面在比第1模式更早的定时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T,而另一方面比第1模式间隔更长时间向定影部60供应第2张及其以后的纸张T,因此在启动复印机1后,在预定张数及其之前,纸张T在比第1模式更早的定时被供应至定影部 60。如图3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模式下,第4张及其之前的纸张T在比第1模式更早的定时被供纸至定影部60,第5张纸T在比第1模式更晚的定时被供应至定影部60。 其结果是,第2模式可以说在启动了复印机1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较少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模式。即,在匆忙复印少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张以下的)纸张的情况下,在第2模式下能够比第1模式更快得到复印物,因此便利性高。另一方面,在第1模式中,以加热旋转体61的温度达到足够高的第1温度为契机, 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T,因此当供应第2张及其以后的纸张T时能够可靠地保证加热旋转体61的温度。此外,在第1模式中,以经过比作为第2模式更短的时间的时间Hl为契机向定影部60供应第2张及其以后的纸张T,其结果是第5张纸张T在比第2模式更早的定时被供应至定影部60。因此,第1模式可以说在启动了复印机1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较多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模式。即,当匆忙复印大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张以上的) 纸张的情况下,在第1模式下比第2模式更快地得到复印物,因此便利性高。返回到图2,定时控制部121根据在启动了复印机1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信息 (印刷张数)来转变到第1模式或第2模式。详细来说,定时控制部121在启动了复印机1 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超过预定张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张)时转变到第1模式,在预定张数以下时转变到第2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定时控制部121例如在启动了复印机1 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超过4张时转变到第1模式,在启动了复印机1时要印刷的纸张 T的张数为4张以下时转变到第2模式。定时控制部121在启动时期之后的稳定状态下,以向定影部60供应前一张纸张T 后经过固定时间(例如,时间Hl)为契机,控制对准辊对34以向定影部60供应下一张纸张 T。CN 102236309 A
说明书
9/10 页接下来,参考图4,对复印机1具特色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复印机1的控制部120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在图4中,仅示出启动时期的控制部120的处理流程,并省略了在复印机1变成稳定状态的时间点及其以后的控制部120的处理流程。在步骤STl中,控制部120响应于对电源开关部70的操作,将电源部80 (复印机 1)从切断状态变到接通状态。此时,控制部120控制电力供应部110来向加热器部65开始进行电力供应。接着,在步骤ST2中,控制部120接收来自操作部90的印刷指示(图像形成指示信息)。印刷指示中包含使用数字键盘等设定的要印刷的纸张T的份数信息等。此时,控制部120 (定时控制部121)至少基于份数信息以及原稿读取部20所读取的原稿G的张数来识别应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例如,在不使将多页分配到一张纸张T上的功能设为有效的情况下,将在原稿读取部20所读取的原稿G的张数上乘以由份数信息表示的应印刷的份数而得的张数识别为应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接着,在步骤ST3中,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判定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是否在预定张数以下。此时,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 121)例如在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在4张以下时判定为“是”,超过4张时判定为“否”。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在步骤ST3中判定为“是”时转变到第2模式(步骤ST4),在步骤ST3中判定为“否”时转变到第1模式(步骤SI^)。接着,在步骤ST6中, 控制部120 (定时控制部121)依据所转变的模式来控制对准辊对34,向图像形成部40以及定影部60供应纸张T。S卩,控制部120开始向纸张T进行印刷(开始在纸张T上形成图像形成)。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可获得以下的效果。S卩,本实施方式复印机1的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在启动了复印机1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为预定张数以下时转变到第2模式。在第2模式下,以加热旋转体61 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达到比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为契机,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 T,因此能够在比第1模式更早的定时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T。另一方面,复印机1 的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在启动了复印机1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超过预定张数时转变到第1模式。在该第1模式下,以加热旋转体61表面的预定部分的温度达到第1温度为契机,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T,因此,即便之后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连续向定影部 60供应纸张T,也能够可靠地保证加热旋转体61的温度。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 1,不管在启动时期只印刷1张的情况,还是连续印刷多张纸T的情况,都能够缩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多张纸T上的时间。此外,复印机1的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在第2模式下,在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T后经过时间H2之后,向定影部60供应第2张纸张T。这里,时间H2是比时间Hl (在第1模式下向定影部60供应纸张的时间间隔)长的时间。由此,在复印机1中, 能够在免受由于在第2模式中在更早的定时向定影部60供应第1张纸张T而加热旋转体 61的表面温度比第1模式时下降更多的影响的情况下,而向第2张及其以后的纸张T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此外,复印机1的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在第2模式下,依次缩短向定影部 60供应第3张及其以后的纸张T的时间。由此,复印机1能够在不导致用户不满的情况下印刷第3张及其以后的纸张T。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基于启动时期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来选择两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因此即使在启动时期连续印刷多张纸T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直到在多张纸张T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时间。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中,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在启动了复印机1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信息超过预定张数时转变到第1模式,在预定张数以下时转变到第 2模式,但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也可以在启动复印机1时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信息超过预定张数(例如,4张)时,在预定张数及其之前,以第2模式进行控制,之后在超过了预定张数时转变到第1模式。图5示出了该控制的具体处理流程。在步骤STll中,控制部120响应于对电源开关部70的操作,将电源部80 (复印机 1)从切断状态变到接通状态。此时,控制部120控制电力供应部110来向加热器部65开始进行电力供应。接着,在步骤ST12中,控制部120接收来自操作部90的印刷指示(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接着,在步骤ST13中,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转变到第2模式。此时,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依照第2模式控制对准辊对34等,进行纸张T的印刷。接着,在步骤ST14中,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判定已印刷的纸张T是否小于预定张数。此时,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在已印刷的纸张T小于预定张数时判定为 “是”,在原第2模式下控制对准辊对34等,进行纸张T的印刷。另一方面,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在已印刷的纸张T不小于预定张数时(达到预定张数以上时)判定为“否”, 进行步骤S15的处理。在步骤S15中,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从第2模式转变到第1模式。此时, 控制部120(定时控制部121)依照第1模式控制对准辊对34等,进行纸张T的印刷。通过这种图5所示的控制,也能够与要印刷的纸张T的张数无关地缩短启动时期印刷纸张T所需的时间。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是彩色复印机,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是单色复印机。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经由中间转印带48在纸张T上转印了调色剂图像 (间接转印方式),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纸张T上(直接转印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被构成为对纸张T的单面进行印刷,但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被构成为对纸张的双面进行印刷。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定于上述的复印机1。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既可以是具备复印机能、传真功能、打印机功能以及扫描仪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也可以是传真机或打印机。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不限定于纸张 T,例如也可以是OHP(高射投影仪)片等胶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接受部,其能够接受图像形成指示信息;图像形成部,其基于由所述接受部接受的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来在被转印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包括加热旋转体,所述加热旋转体具有加热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加热器部;以及加压旋转体,所述加压旋转体在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形成定影挤压部,并对供应到所述定影挤压部的所述被转印材料进行加压,所述定影部通过在所述定影挤压部对所述被转印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来使得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定时调节部,其在所述被转印材料的运送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 用于调节向所述图像形成部供应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定时;温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加热旋转体的预定部分的温度;电力供应部,其能够向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供应电力,当所述接受部接受到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时,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开始或继续进行电力供应;以及定时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控制部在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开始了所述电力供应时能够转变到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所述第1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使得当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预定部分的温度超过第 1温度时供应首张被转印材料,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 使得当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预定部分的温度超过第2温度时供应首张被转印材料,所述第2温度是与所述第1温度不同的温度,并且所述定时控制部依据要印刷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张数是否超过预定张数来转变到所述第1模式或所述第2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2温度低于所述第1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要印刷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张数超过预定张数时,所述定时控制部转变到所述第1 模式,当要印刷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张数为预定张数以下时,所述定时控制部转变到所述第2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在供应所述首张被转印材料后经过了第1时间之后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以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2张被转印材料,然后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使得每隔第1时间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3张及其以后的所述被转印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在供应所述首张被转印材料后经过了第2时间之后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以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2张被转印材料,所述第2时间长于所述第1时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以逐渐缩短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3张及其以后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时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3张及其以后的被转印材料的时间在缩短到所述第一时间之后不再缩短。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还包括图像数据获取部,该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作为印刷对象的原稿的图像数据, 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中至少包含与应印刷份数相关的份数信息, 所述要印刷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张数至少基于所述印刷份数所表示的应印刷份数以及基于所述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原稿张数来确定。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接受部,其能够接受图像形成指示信息;图像形成部,其基于由所述接受部接受的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来在被转印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包括加热旋转体,所述加热旋转体具有加热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加热器部;以及加压旋转体,所述加压旋转体在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形成定影挤压部,并对供应到所述定影挤压部的所述被转印材料进行加压,所述定影部通过在所述定影挤压部对所述被转印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来使得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定时调节部,其在所述被转印材料的运送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 用于调节向所述图像形成部供应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定时; 温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加热旋转体的预定部分的温度;电力供应部,其能够向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供应电力,当所述接受部接受到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时,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开始或继续进行电力供应;以及定时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控制部在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加热器部开始了所述电力供应时能够转变到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所述第1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使得当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预定部分的温度超过第 1温度时供应首张被转印材料,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 使得当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加热旋转体的所述预定部分的温度超过第2温度时供应首张被转印材料,所述第2温度是与所述第1温度不同的温度,并且当要印刷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张数超过预定张数时,所述定时控制部在所述预定张数及其之前通过所述第2模式来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在超过所述预定张数之后通过所述第 1模式来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2温度低于所述第1温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在供应转换到所述第1模式后的首张被转印材料后经过了第1时间之后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以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2张被转印材料, 然后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使得每隔第1时间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3张及其以后的被转印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在供应所述首张被转印材料后经过了第2时间之后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以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2张被转印材料,所述第2时间长于所述第1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定时调节部,以逐渐缩短向所述定影挤压部供应第3张及其以后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时间。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还包括图像数据获取部,该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作为印刷对象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中至少包含与应印刷份数相关的份数信息,所述要印刷的所述被转印材料的张数至少基于所述印刷份数所表示的应印刷份数以及基于所述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原稿张数来确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对形成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调节向定影部供应纸张的定时的定时调节部;检测定影部所具有的加热旋转体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以及定时控制部,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期,所述定时控制部可转变到当由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超过第1温度时控制定时调节部以向定影部供应第一张纸的第1模式、以及当超过比作为第1温度低的温度的第2温度时控制定时调节部以向定影部供应第一张纸的第2模式,并且该定时控制部在纸张的印刷张数超过预定张数时转变到第1模式,在预定张数以下时转变到第2模式。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依据印刷张数以比以往短的时间获得印刷物的图像形成装置。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236309SQ20111010310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1日
发明者浅香均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