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68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这样的成像设备,还涉及一种适合在这种成像设备中使用的定影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熔解或膨胀至少一部分如调色剂这样的树脂颗粒而将定影剂施加于经历图像定影的定影介质上的树脂颗粒或者经历图像定影的树脂颗粒载体的定影装置,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如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这样的成像设备通常基于图像信息在如纸、布和OHP 这样的定影介质上形成包含文字和符号的图像。已有各种类型的成像设备;不过,在这些类型中,在办公环境中广泛使用的是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因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能在白纸上高速形成高清晰度图像。在这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广泛使用采用热定影系统的定影装置。在采用热定影系统的定影装置中,如记录介质这样的定影介质上的调色剂因受热而融熔或软化,然后软化的调色剂被压在记录介质上。从而,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上。采用热定影系统的定影装置(以下也称为“热定影装置”)适于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使用,因为它具有高定影速度和高定影图像质量。
然而,具有热定影装置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多半的功率耗费在加热调色剂上。 同时,考虑到近来的环境问题,对低功率(节能)成像设备的需求增加。使用低功耗成像设备,定影装置耗费的功率优选地降低到现有技术中成像设备的功耗的一半。由于现有技术中热定影装置耗费大量能源用于加热(加热过程),对能以极低温度来加热要被定影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或者能够不必加热调色剂就能将调色剂定影于记录介质上的定影系统的需求增加。具体说,理想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不必加热调色剂就能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非热定影系统的定影装置(以下也称为“非热定影装置”),以实现低能耗。日本专利第3290513号(以下称为“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第4185742号(以下称为“专利文件 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59-119364号(以下称为“专利文件3”)、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9-008967号(以下称为“专利文件4”)公开了非热定影装置的例子, 即,具有湿定影系统的定影装置(以下称为“湿定影装置”)。湿定影装置被构造成施加包含软化剂的定影剂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所述软化剂通过熔解或膨胀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上的调色剂的至少一部分树脂成分来软化调色剂。在湿定影装置中,由于不需要通过加热来软化调色剂,所以与热定影装置相比能节约更多能源。
在专利文件1-3公开的任一定影装置的构造中,作为接触型定影剂施加单元的施加辊将液体定影剂施加于如记录介质或中间转印元件这样的定影剂施加目标上形成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上,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定影剂施加目标上。在上述构造中,在用液体定影剂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将少量液体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上,且同时防止调色剂在施加辊上的偏移。下面详细描述这个困难。
在用施加辊将液体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上的上述构造中,为了将少量液体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上,如果施加辊上所施加的液体定影剂层的厚度小于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厚度,会涉及如下困难。在施加辊的表面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相接触之后,由于位于施加辊的表面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分离处的施加辊上未使用的残留液体定影剂膜的表面张力,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层中的调色剂颗粒被吸引。因而,当施加辊已经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分离时,施加辊表面上的偏移调色剂颗粒会粘附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上,从而使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变差。
另一方面,如果施加辊上的液体定影剂的厚度充分地大于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层,在施加辊的表面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相接触之后,由于施加辊上的液体定影剂过多,所以在施加辊的表面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分离处,施加辊上的液体定影剂膜的表面张力可能不足够作用在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层的调色剂颗粒上。以这种方式, 虽然极少的调色剂颗粒粘附在施加辊的表面上,但是大量液体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上。因而,由于调色剂颗粒流入在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上分散的过度施加的液体定影剂,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质量会变差,由于液体定影剂的干燥时间延长,定影响应性会变差。更进一步地,用户会觉察到残留液体(即,当光着手接触纸张时会觉得湿)。而且,如果液体定影剂包含水,且如果大量液体定影剂施加于如含有纤维素的纸这样的记录介质,如纸这样的记录介质会严重卷曲,这会导致在如成像设备这样的设备中进行记录介质传送的过程中发生卡纸。
因而,在用施加辊将液体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上述构造中,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由于调色剂颗粒流动而使图像变差、由于液体定影剂的干燥时间延长而使定影响应性变低、或者由于纸的纤维素而产生卡纸。另一方面,如果为了防止发生上述问题,向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少量液体定影剂,就会如上所述那样,调色剂颗粒会转移并粘附在施加辊的表面上。因而,在用施加辊将液体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上的构造中,难以施加少量液体定影剂,而改善定影响应性、降低残留液体感觉或者防止记录介质卷曲,同时又防止调色剂颗粒转移到施加辊上。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9-008967号(以下称为“专利文件4”)公开了另一种具有非热定影系统的定影装置的实施例,该非热定影系统能将少量定影剂施加到调色剂图像上,且同时防止调色剂颗粒转移(偏移)到施加辊上。专利文件4中公开的定影装置还包括泡沫定影剂形成装置,该泡沫定影剂形成装置通过在液体定影剂中分布气孔而形成泡沫定影剂,且所形成的泡沫定影剂被施加于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上。以这种构造,由于定影剂泡沫化,可以减小定影剂的颗粒(调色剂)的浓度。因而,对于该非热定影系统,利用小于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定影剂的定影剂的量可增大施加辊上定影剂的膜厚度。结果,可减小在记录介质的调色剂颗粒上的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利作用。并且,由于施加给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剂的量小,记录介质的残留液体感觉会降低。另外,由于与液体定影剂相比,泡沫定影剂不易流动,也可防止因调色剂颗粒流进定影剂而造成的图像劣化。因此,如果用如专利文件4中所述的泡沫定影剂定影调色剂图像,可用比现有技术中的定影剂用量少的定影剂定影调色剂图像,而不会使图像劣化。
专利文件4公开的定影剂装置包括压力辊,该压力辊与施加辊相接触形成施加辊隙,在施加辊上的泡沫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上的同时,记录介质通过所述施加辊隙。不过,在由施加辊施加泡沫定影剂的上述定影系统中,泡沫定影剂会聚积在施加辊隙的入口周围。
如果其表面上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被传送到聚积了泡沫定影剂的施加辊隙的入口,记录介质在进入施加辊隙之前,与聚积的泡沫定影剂相接触。当记录介质与聚积的泡沫定影剂相接触时,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一部分表面层溶解在聚积的泡沫定影剂中,且溶解到聚积的泡沫定影剂中的这部分离开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并转移到施加辊上。并且,在施加泡沫定影剂的构造中,施加辊上带有的泡沫定影剂的量被调节得使少量液体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上,且同时防止调色剂转移 (偏移)到施加辊上。但是,如果泡沫定影剂聚积在施加辊隙的入口周围,太多泡沫定影剂会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上,因而,由于施加太多泡沫定影剂,会产生因图像流动造成的图像质量劣化。并且,如果聚积的泡沫定影剂(即泡沫聚积)在施加辊隙入口周围增加,聚积的泡沫定影剂会防止记录介质进入(传入)施加辊隙,这会造成记录介质堵塞。
要指出的是,用以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定影剂施加介质的用作接触型定影剂施加单元的施加元件不限于施加辊,而可以是带型元件。在表面移动的施加元件与另一元件相接触的施加辊隙处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情况下的任何构造中,都可能会发生施加辊隙入口周围的泡沫定影剂聚积。更进一步地,作为使用泡沫定影剂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的例子,存在一种定影装置,其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如中间转印带这样的调色剂图像承载元件上,所述中间转印带用以承载调色剂,以便同时将调色剂图像和施加到调色剂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上的泡沫定影剂转印到调色剂承载元件上。如上所述,即便定影装置不是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上,而是施加于调色剂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上,只要定影装置的构造形成施加辊隙,就会产生由于施加辊隙周围聚积的泡沫定影剂造成的图像劣化。要指出的是只要泡沫定影剂被施加于任何含树脂颗粒上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上,就会产生因聚积在施加辊隙周围的泡沫定影剂造成的图像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该定影装置可充分地消除背景技术的限制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定影装置,用于将通过将泡沫软化剂施加到树脂颗粒上而软化的树脂颗粒定影在记录介质上。该定影装置包括泡沫定影剂产生单元,将气泡注入包含通过溶解或膨胀一部分树脂颗粒来软化树脂颗粒的软化剂的液体定影剂中,从而产生泡沫定影剂;定影剂施加元件,与面对定影剂施加元件的面对元件相接触,从而在定影剂施加元件与面对元件之间形成施加辊隙,并通过在其表面上承载泡沫定影剂的同时移动其表面而把泡沫定影剂产生单元产生的泡沫定影剂转移到施加辊隙,从而在施加辊隙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承载树脂颗粒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或者承载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承载元件的表面上;以及泡沫聚积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在施加辊隙的入口侧聚积的泡沫定影剂的泡沫聚积情况。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其被构造成通过使用含有由树脂和着色剂构成的树脂颗粒的调色剂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用作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其被构造成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阅读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这些实施方式的其它目的和特征会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打印部件的一部分内部构造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中的四个成像单元中的一个的部分放大图; 图5A是膜涂布机头部(die-coater head)的前端的放大图,图5B是膜涂布机头部的前端活门的示意图; 图6是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提供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压力辊分离机构的透视图; 图10是压力辊分离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提供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要指出的是包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成像设备被描述为复印机;不过,成像设备也可以是其它成像设备,如打印机和传真机。首先,描述实施方式中的复印机100的基本构造。图2是复印机100的示意性构造图。复印机100 包括打印部件1、进纸器40、和文件传送读取单元50。文件传送读取单元50包括固定在打印部件1上作为文件读取器的扫描部件150,以及由扫描部件150支承的自动文件进给器 (ADF)51。
进纸器40包括设置在多级纸箱41中的两个纸盒42,以及从纸盒42进给相应转印纸P的进纸辊43。进纸器40还包括分纸辊45,每个分纸辊45都用于将从纸盒42传送来的、最上面的转印纸从剩下的转印纸P(见图幻分离,把最上面的转印纸供应给进纸路径 44。进纸器40还包括多个传送辊46,用于将转印纸P传送给打印部件1中的纸转印路径 37。以这种构造,纸盒42中存放的转印纸P被传送到打印部件1中的纸转印路径37。
位于打印部件1上面的扫描部件150包括固定的读取部件151和移动的读取部件 152,作为读取文件MS的图像的读取单元。具有图像读取传感器153的固定的读取部件151 包括光源、反射镜和CCD,该固定的读取部件151紧贴着固定在扫描部件150外壳上壁上的未图示的第一接触玻璃下面设置,从而使固定的读取部件151与文件MS相接触。因而,当由 ADF 51传送的文件MS经过第一接触玻璃、并且从光源发出的光顺序被文件MS的表面反射时,图像读取传感器153经反光镜接收光。以这种方式,固定的读取部件151扫描文件MS, 而不使用由光源和反光镜构成的光学系统。
移动的读取部件152紧贴着固定在扫描部件150外壳上壁上的未图示的第二接触玻璃下面设置,在图2中图示在固定的读取部件151的右手侧。移动的读取部件152可在图2的水平方向上移动由光源和反光镜构成的光学系统。在移动的读取部件152在图2中从左向右的方向移动光学系统的同时,可使从光源发出的光从位于第二接触玻璃上的文件 MS反射。然后从文件MS反射的光由图像读取传感器153经反光镜接收。以这种方式,移动的读取部件152在移动由光源和反光镜构成的光学系统的同时扫描文件MS。在复印机100 中,扫描部件150扫描文件MS,图像读取传感器153获取图像信息。复印机100还包括光写入装置2,其中通过驱动光源,激光L(见图幻从光源向四个感光鼓4K、4Y、4M和4C发出。
图3是复印机100的打印部件1的一部分内部构造的部分放大视图。如图2所示, 打印部件ι包括四个成像单元;3K、3Y、3M和3C,用于形成黑(K)、黄(Y)、品红(M)和青(C) 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转印单元90,纸张传送单元观,阻挡辊对33 ;以及定影装置60。通过驱动光写入装置2中设置的未图示的光源,如激光二极管或LED,依据上述图像信息,激光L朝向四个感光鼓4K、4Y、4M和4C发射。经过激光的曝光,在感光鼓4K、4Y、4M和4C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经过预定的显影过程而最终被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要指出的是图中在附图标记后面所附的脚注K、Y、M和C分别表示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
成像单元;3K、3Y、3M和3C包括用作潜像承载体的感光鼓4K、4Y、4M和4C以及其它各种外围设备。具有感光鼓4K、4Y、4M和4C的成像单元;3K、3Y、3M和3C以及其它外围设备由相应的公共支承元件支承,从而作为单元设置。因而,包含感光鼓4K、4Y、4M和4C以及外围设备的各个成像单元:3K、3Y、3M和3C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机100的主体上。例如,黑色成像单元I包括感光鼓4K以及将感光鼓4K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以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6K。黑色成像单元I还包括黑色感光鼓清洁装置15K,用于将已经经过(黑色) 初次转印辊隙部分的残留转印调色剂从黑色感光鼓4K的表面上清除。复印机100具有串列构造,其中四个成像单元:3K、3Y、3M和3C的设置成使四个成像单元:3K、3Y、3M和3C面对后面会描述到的环形运行的中间转印带91。
图4是示出在复印机100中的四个成像单元:3K、3Y、3M和3C中的一个的部分放大视图。要指出的是由于成像单元:3K、3Y、3M和3C包括几乎一样的构造,图4中省略了附图标记后面的脚注K、Y、M和C。如图4所示,成像单元3包括设置在感光鼓4周围的充电装置的充电辊5、显影装置6、感光体清洁装置15、以及静电消除器装置的静电消除器灯22。
在复印机100中,感光鼓4由涂覆了感光层的铝管制成,所述感光层由有机感光材料制成。要指出的是感光鼓4K可以是环状带型感光体。
显影装置6包括显影辊12,该显影辊12是显影剂承载件,用于承载包含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的两组分显影剂。显影辊12在显影区域向感光鼓4上的潜像供应调色剂, 所述显影区域是显影辊12与感光鼓4之间的相对部分,潜像在这里被显影为可见图像。显影装置6还包括显影剂容器6b,该容器用于容纳供应给显影辊12的表面的两组分显影剂。 显影剂容器6b包括作为搅拌运送元件的搅拌螺杆6a,用于通过搅拌来传送两组分显影剂。
显影辊12包括转动地设置的非磁性管状显影套筒以及非转动地设置在显影套筒内部的磁性辊。磁性辊包括按照显影套筒的转动方向顺序设置的磁极。磁极按照显影套筒的转动方向在预定位置向显影套筒上的两组分显影剂施加磁性吸引力。由磁极施加的磁性吸引力使容纳在显影剂容器6b中的两成份显影剂被吸引到显影套筒的表面,从而使两组分显影剂被承载到显影套筒的表面上。磁性吸引力也在显影套筒的表面上沿着磁场线形成
8磁刷。
在显影套筒转动的同时,在磁刷与未图示的显影剂控制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处, 磁刷被控制得具有适当的层厚度,然后,具有适当层厚度的磁刷被转印到显影区域。然后, 通过施加到显影套筒的显影偏压与感光鼓4上的潜像之间的电势差,将调色剂转移到潜像上以显影调色剂图像。更进一步地,在经过显影区域并返回显影装置6内之后,由于在磁辊的磁极之间形成的相斥磁场的作用,形成磁刷的两组分显影剂从显影套筒的表面上落下。 从显影套筒表面上落下的两组分显影剂返回显影剂容器6b。调色剂浓度传感器6s设置在显影剂容器6b内部。依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6s的检测结果控制未图示的调色剂供应装置。 因此,调色剂供应装置向显影剂容器6b中供应适量调色剂,从而使显影剂容器6b中的两组分显影剂具有预定范围的调色剂浓度。
如图3所示,通过执行上述成像程序,K、Y、M和C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成像单元:3K、3Y、3M和3C的感光鼓4K、4Y、4M和4C的表面上。
如图3所示,图像转印单元90设置在四个成像单元;3K、3Y、3M和3C的下面。图像转印单元90包括作为调色剂承载件、由第一、第二和第三张紧辊92、93和94拉紧的中间转印带91。图像转印单元90还包括经中间转印带91面对第一张紧辊92的带清洁装置32。 带清洁装置32用于将已经经过以下会描述到的二次转印辊隙部分的中间转印带91上面剩下的残留调色剂清除。
在图像转印单元90中,中间转印带91在与感光鼓4K、4Y、4M和4C相接触的同时按照图3中箭头A所示方向顺时针环状转动。图像转印单元90还包括布置在带环之内的四个初次转印辊95K、95Y、95M和95C,从而使初次转印辊95K、95Y、95M和95C经中间转印带 91与感光鼓4K、4Y、4M和4C相接触。布置在带环内的四个初次转印辊95K、95Y、95M和95C 将中间转印带91压在感光鼓4K、4Y、4M和4C上,以形成初次转印辊隙部分,在此中间转印带91与感光鼓4K、4Y、4M和4C相接触。
四个初次转印辊95K、95Y、95M和95C由未图示的电源被充以初次图像转印偏压。 因而,通过施加初次图像转印偏压,在初次转印辊隙部分形成初次图像转印场,从而将K、Y、 M和C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4Κ、4Υ、4Μ和4C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1上。在中间转印带91以图2和3中的顺时针方向环形转动的同时,Κ、Υ、Μ和C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序叠加在已经经过Κ、Υ、Μ和C初次转印辊隙部分的中间转印带91的表面上。结果,基于四色叠加调色剂图像的初次转印,调色剂图像(以下称为“四色调色剂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带91的表面上。
要指出的是复印机100采用的初次转印装置包括作为初次转印元件的初次转印辊95 ;但是,复印机100也可以采用导电刷或非接触式电晕充电器作为初次转印元件。
参照图4,没有在初次转印辊隙部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1上的残留转印调色剂, 在感光鼓4已经经过各初次转印辊隙部分之后,残留粘附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残留转印调色剂由成像单元3的各带清洁装置15从感光鼓4的表面清除。
感光鼓清洁装置15包括由聚胺脂橡胶制成的感光鼓清洁刮刀16,该刮刀与感光鼓4相接触,从而将残留转印调色剂从已经经过初次转印辊隙部分的感光鼓4的表面清除。 感光鼓清洁刮刀16与固定在成像单元3外壳上的金属支承件热熔粘结,从而使感光鼓清洁刮刀16在相反方向上与感光鼓4相接触。要指出的是相反方向表示感光鼓清洁刮刀16的方向,其中感光鼓清洁刮刀16的前端在感光鼓4的表面转动方向上相对于它的后端(自由端)位于上游侧。
要指出的是由感光鼓清洁装置15收集的调色剂由未图示的收集螺杆或未图示的调色剂回收装置收集,收集到的调色剂由显影装置6进一步收集,收集到的调色剂在下一次显影中被重复使用。
设置在复印机的成像单元3中的静电消除器包括静电消除灯22,其向感光鼓4的表面发射光以初始化其表面电势。由静电消除灯22电势中和的感光鼓4的表面被充电辊5 均勻充电,该充电辊用以通过施加静电偏压而在充电辊5与感光鼓4之间产生放电。然后, 光写入装置2(见图幻在感光鼓4已经均勻充电的表面上进行光写入过程。要指出的是复印机100的成像单元3中设置的充电装置是采用充电辊5的接触充电式充电装置。充电装置使充电辊5与感光鼓4的表面相接触,以向充电辊5施加电压,由此对感光鼓4的表面均勻充电。要指出的是对感光鼓4充电均勻的充电装置可以是采用非接触电晕管充电器来代替充电辊5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
如图3所示,送纸单元观作为二次转印单元设置在打印部件1的图像转印单元90 的下面。送纸单元28包括环套在驱动辊30和二次图像转印辊31上的环状送纸带四,用于循环转动环套在驱动辊30和二次图像转印辊31上的环状送纸带四。在复印机100中,中间转印带91和送纸带四夹在送纸单元28的二次图像转印辊31与图像转印单元90的张紧辊94之间。以这种构造,通过使中间转印带91的表面与送纸带四的表面相接触,形成二次转印辊隙部分。二次图像转印辊31由未图示的电源充以二次图像转印偏压。图像转印单元90的张紧辊94接地。因而,在二次转印辊隙部分中形成二次图像转印场。
阻挡辊对33设置在二次转印辊隙部分的右侧。与四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 91上的转印相同步,阻挡辊对33的辊将夹在阻挡辊对33之间的转印纸P传送到二次图像转印辊隙部分。在二次图像转印辊隙部分,中间转印带91表面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图像转印场和辊隙压力被二次转印到白色转印纸P上。结果,与转印纸P的白色结合地形成全色图像。已经经过二次转印辊隙部分之后,表面上形成有全色图像的转印纸P从中间转印带91上分离,同时由送纸带四的表面支承着、通过送纸带四的环形转动被传送到定影装置60。
在二次转印辊隙部分没有转印到转印纸P上的残留转印调色剂粘附在已经经过二次转印辊隙部分的中间转印带91的表面上。残留转印调色剂被与中间转印带91相接触的带清洁装置32刮除。
在转印纸P被传送到后面会描述的定影装置60以后,定影剂被施加给定影装置60 中的转印纸P的表面上,以将全色图像定影在上面形成有全色图像的转印纸P上;然后转印纸P被从定影装置60排出。
如图2所示,在送纸单元观与定影装置60的下面设置作为转印纸反转装置的切回装置36。如果图像要形成于转印纸P的两个表面上,一面上已经定影了图像的转印纸P 的传送路径由切换爪朝向切回装置36切换,从而使转印纸P再次进入二次转印辊隙部分。 当转印纸P再次进入二次转印辊隙部分时,转印纸P的另一面经历二次图像转印过程和定影过程以定影图像,然后两面都定影了图像的转印纸P被排放在排纸盘10上。 第一实施方式

10 下面,结合相应附图描述可用于复印机100的定影装置60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 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的示意图。以下,为了简便,不含气泡的定影剂被称为 “液体定影剂TL”,含有气泡并形成泡沫的定影剂被称为“泡沫定影剂F”。更进一步地,通过向液体定影剂添加气泡并使得气泡直径大于预定气泡直径的泡沫定影剂被称为“初始泡沫定影剂1 ”,通过允许初始泡沫定影剂被分开而获得且具有预定气泡直径的泡沫定影剂被称为“微泡泡沫定影剂1 ”。
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500,用于从液体定影剂 TL产生泡沫定影剂F ;以及泡沫定影剂供应部件70,用于将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500产生的泡沫定影剂F供应给承载着由未定影调色剂层T构成的未定影图像的转印纸P。
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500包括定影剂瓶200,用于存储液体定影剂TL ;以及气泵 300,用于通过向定影剂瓶200注入空气来产生液体定影剂TL的粗糙泡沫从而产生由粗糙泡沫构成的初始泡沫定影剂&。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500还包括泡沫搅拌器310,用于向具有大气泡泡沫的初始泡沫定影剂1 施加剪切力,从而形成微泡泡沫定影剂冊。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500还包括膜涂布机头部(die-coater head) 501,用于向泡沫定影剂施加部件 70的施加辊61的表面上均勻施加薄层形式的由泡沫定影剂F形成的微泡泡沫定影剂冊。
两个螺旋叶片在泡沫搅拌器310内部彼此平行且相互靠近地设置。两个螺旋叶片经过将驱动力传递到两个螺旋叶片的齿轮连接至作为驱动源的泡沫搅拌器电机M3,从而通过驱动泡沫搅拌器电机M3来转动两个螺旋叶片。由定影剂瓶200内部形成的粗糙泡沫构成的初始泡沫定影剂1 经过两个转动的螺旋叶片之间的缝隙,在被搅拌的同时被赋予剪切力。因而,初始泡沫定影剂的大气泡被制成较小的气泡,以形成微泡泡沫定影剂冊。
图5A和5B是示出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前端的视图。图5A是膜涂布机头部501 的前端的放大图,图5B是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前端活门510的视图。参照图1,进气阀门 507与膜涂布机头部501内部的微泡泡沫定影剂1 的通道连接。如图5A和5B所示,膜涂布机头部前端活门510设置在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前端。
如图5B所示,膜涂布机头部前端活门510包括圆柱形活门部件510a和活门转动轴510b,活门孔510c形成得使活门孔510c在直径方向上穿过圆柱形活门部件510a的侧壁。活门转动轴510b与作为驱动源的活门转动电机M5连接,从而通过从活门转动电机M5 传递驱动力而使圆柱形活门部件510a在图5中箭头E所示的方向上转动。如图5A所示, 在膜涂布机头部501中,头内部通道511形成在膜涂布机外壳512的内部,微泡泡沫定影剂 Fb经过所述头内部通道511。如果活门部件510a除去形成活门孔510c的区域的侧壁面对内部通道511,头内部通道511被遮蔽(被封闭)。因而,微泡泡沫定影剂冊不被施加到施加辊61的表面上。相反,如果活门部件510a通过驱动活门转动电机M5而被转动从而使活门孔510c面对内部通道511,头内部通道511就与外部连通,从而将微泡泡沫定影剂1 施加到施加辊61的表面。即,通过调节来自活门转动电机M5的驱动力的传递来控制膜涂布机活门510的开与关。膜涂布机头部501还包括头密封元件513,用于防止空气和定影剂从膜涂布机头部外壳512与活门部件510a之间的缝隙泄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包括圆柱形活门部件510a和活门转动电机M5的构造被描述为位于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前端的活门机构,用于打开和关闭连通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连通通道。不过,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前端处的活门机构的构造不限于这种构造。活门机构可以具有任何构造,只要它能在预定时刻打开和关闭位于膜涂布机头部 501前端处的连通通道。例如,活门机构可以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连通通道的可移动的活门元件;以及用于向活门元件施加偏压从而关闭连通通道的活门弹簧;以及螺线管,以控制活门元件的运动。使用这种构造,当螺线管关闭时,活门元件通过弹簧元件的偏压来关闭连通通道。当螺线管打开时,活门元件通过在与弹簧元件的偏压力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活门元件而打开连通通道。
当定影装置60被触发时,从膜涂布机头部501排出泡沫定影剂,因而膜涂布机头部501内部和定影剂通道内的压力都高于周围的压力。因而,即使当气泵300和泡沫搅拌器310没有被触发时,膜涂布机头部501内部和通道内的压力仍然保持较高。即,定影剂可能会从形成定影剂通道的元件的连接处之间的小缝隙或者膜涂布机头部501前端处形成的小缝隙泄漏。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当定影装置60没有触发时,进气阀门507被释放(打开)以维持在膜涂布机头部501内部和定影剂通道内以及周围的压力在同一个水平。更进一步地,膜涂布机头部前端活门510用于关闭头内部通道511,以便防止当定影装置60没有触发时定影剂从缝隙泄漏。而且,膜涂布机头部501可以用作泡沫薄膜形成单元,向施加辊61的表面上施加薄层形式的微泡泡沫定影剂冊。
用作定影剂施加单元的泡沫定影剂施加部件70包括施加辊61,用于在形成于转印纸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层T上施加由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500产生的泡沫定影剂1 ;以及压力辊62,用于与施加辊61相接触,以形成施加辊隙N。压力辊62由具有可弹性变形的表面的海绵辊制成,用于施加压力以使泡沫定影剂F渗入未定影调色剂层T。
泡沫定影剂施加部件70还包括施加辊清洁刮刀63,用于收集残留物,如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的压力辊62表面上剩下的残留泡沫定影剂。泡沫定影剂施加部件70还包括施加辊清洁刮刀64,用于收集残留物,比如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的施加辊61表面上剩下的残留泡沫定影剂。施加辊清洁刮刀63收集的残留物存储在施加辊泡沫收集箱63a中,且由施加辊清洁刮刀64收集的残留物存储在压力辊泡沫收集箱6 中。
泡沫定影剂施加部件70还包括分离爪65,用于从施加辊61上分离转印纸P。在转印纸P的传送方向(即,图1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分离爪65设置在施加辊隙N的下游侧,在施加辊隙N处施加辊61将微泡泡沫定影剂1 施加到转印纸P上。泡沫定影剂施加部件70还包括作为纸前端检测单元的纸前端传感器Si,用于检测承载由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形成的调色剂层T的转印纸P的端部。在转印纸P传送方向上,纸前端传感器Sl设置在施加辊隙N的上游侧。泡沫定影剂施加部件70还包括位于纸前端传感器Sl与施加辊隙N之间的定影纸辊对67,以及作为驱动源连接到定影纸辊对67的定影纸传送电机M4。定影纸辊对67的上辊被构造成使得上辊在宽度方向(即与纸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转印纸P的侧边(即两边缘)处设置的空白相接触。以这种构造,形成于转印纸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不会变差。
定影装置60包括作为施加辊61的驱动源的施加辊驱动电机Ml,以及作为压力辊 62的驱动源的压力辊驱动电机M2。定影装置60还包括用于控制下述元件的控制电路。
在定影装置60中,如果泡沫定影剂1 在由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所形成的施加辊隙N处被施加到转印纸P上,泡沫定影剂1 会被施加辊隙N阻挡,且泡沫定影剂聚积在辊隙N周围,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泡沫聚积Fe。在辊隙N周围还有泡沫聚积Fc的情况下,当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经过施加辊隙N时,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层T 的表面的一部分可能被泡沫聚积Fc去除,这会造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偏移。
更进一步地,由于通过作为泡沫薄膜形成单元的膜涂布机头部501施加在施加辊 61表面上的微泡泡沫定影剂1 变成一薄层形式,承载在施加辊61表面上的微泡泡沫定影剂冊的量被调节,使得在防止调色剂偏移的同时将少量定影剂施加到调色剂层T上。不过, 如果泡沫定影剂聚积Fc形成在施加辊隙N的入口侧的周围,可能会向转印纸P施加太多泡沫定影剂F,从而降低图像质量,例如由于施加太多泡沫定影剂F而造成的图像缺失。
更进一步地,如果泡沫聚积Fc在施加辊隙N入口侧周围增加,泡沫聚积Fc会防碍转印纸P插入(传入)施加辊隙N,这会造成转印纸堵塞。如果诸如薄纸这样的具有低弹力的记录介质作为转印纸P而被传送,由于泡沫聚积Fc引起的转印纸堵塞会更加明显。
为了减少由于在施加辊隙N入口侧形成的泡沫聚积Fc引起的缺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并根据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得到的检测结果去除泡沫聚积。
图6是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的视图。在如图1和6所示的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中,通过在绝缘元件中嵌入用于检测泡沫聚积的电极元件形成传感器。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包括上导板410和下导板420,其设置成使得上导板410和下导板420 彼此经转印纸P经过的区域彼此相对。通过在由树脂或陶瓷制成的绝缘元件440中嵌入两个电极元件,即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二上电极410b,形成上导板410。通过在绝缘元件440 中嵌入两个电极元件,即第一下电极420a和第二下电极420b而形成下导板420。
如图6所示,第二上电极410b和第二下电极420b接地,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一下电极420a连接到电流检测器430。
电流检测器430包括未图示的电压供给单元,用于向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一下电极420a施加预定电压。当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一下电极420a不与各第二上电极410b和第二下电极420b电导通时,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一下电极420a的电势升高,从而造成电流检测器430产生高电平(H电平)信号。当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一下电极420a与各第二上电极410b和第二下电极420b电导通时,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一下电极420a接地,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一下电极420a的电势下降,从而造成电流检测器430产生低电平(L电平)信号。
在该实施方式中,导电液用作定影剂。因而,当泡沫聚积Fc与电流检测器430的电极相接触,从而使第一上电极410a与第二上电极410b电导通时,以及类似地第一下电极 420a与第二下电极420b电导通时,电流检测器430产生L电平信号。以这种构造,如果泡沫聚积Fc增加使得上电极元件或下电极元件电导通,电流检测器430产生L水平信号,后面会描述到的定影装置CPU 700(见图7)由此检测为“泡沫聚积”。如果没有形成泡沫聚积 Fe,或者没有增加到上电极元件或下电极元件电导通的程度,电流检测器430产生H电平信号,定影装置CPU 700由此检测为“无泡沫聚积”。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当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泡沫聚积”状态时,施加辊61上的微泡泡沫定影剂1 的施加停止,同时转动施加辊61和压力辊52,作为泡沫聚积清除操作。通过这种操作,泡沫聚积Fc可以逐渐向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移动。
下面,参照控制电路的框图描述定影装置60的定影操作的顺序。图7是表示第一
13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设置的控制电路的框图。如图7所示,定影装置60的控制电路包括具有A/D、D/A端子的定影装置CPU 700,如ROM和RAM这样的存储单元,以及外部提供的计时器710、存储器711和计数器715。定影装置CPU 700基于各传感器(例如Sl和400) 所提供信号控制各个辊、泡沫搅拌器310的驱动电机Ml至M5、连接到定影剂瓶200的气泵 300等。设置在定影装置60内部的定影装置CPU 700和设置在复印机100主体内的复印机主体CPU 750通过接口 IF通信连接部件730连接,在接口 IF通信连接部件730中,命令和状态信息被传送和接收,以用于在定影装置CPU 700与复印机主体CPU750之间通信。复印机100主体的电源开/关信号、打印开始信号和从中断端子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经由IF通信连接部件730被供给定影装置CPU 700。
当复印机100的电源开启时,定影装置CPU 700将进气阀门507切换为ON (S卩,关闭进气阀门507),从而使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头内部通道511关闭(关上)。关闭头内部通道511的构造如下。圆柱形活门部件510a的转动位置由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如果活门部件510a的活门孔510c位于面对头内部通道511的位置,定影装置CPU 700驱动活门转动电机M5,使得活门部件510a的侧壁转到面对头内部通道511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停止。
随后,定影装置CPU 700将气泵300和泡沫搅拌器电机M3切换为ON。当定影装置 CPU 700将气泵300切换为ON时,空气进入定影剂瓶200,液体定影剂TL与进入的空气混合,从而在定影剂瓶200内部开始形成由粗泡沫形成的初始泡沫定影剂!^。定影剂瓶200 内部形成的初始泡沫定影剂&通过气泵300的压力转移到由泡沫搅拌器电机M3驱动的泡沫搅拌器310。初始泡沫定影剂1 转移到泡沫搅拌器310,在泡沫搅拌器310处,初始泡沫定影剂1 通过两个螺旋叶片在被泡沫搅拌器电机M3的驱动而旋转的同时被施加有剪切力,所施加的剪切力将初始泡沫定影剂1 分裂成更小的气泡,从而形成由密集泡沫构成的微泡泡沫定影剂冊。由泡沫搅拌器310形成的微泡泡沫定影剂1 随后转移到膜涂布机头部 501。
转移到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微泡泡沫定影剂1 在歧管501a的交叉方向(即图像宽度方向)上散布。歧管501a很快充满微泡泡沫定影剂冊。
之后,当打印开始信号从控制复印机100主体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复印机CPU 750经由IF通信连接部件730传送到定影装置CPU 700时,定影装置CPU700将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切换为ON。因此,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开始转动。
在膜涂布机头部501中,气泵300被驱动,同时活门部件510a的头内部通道511 关闭,从而增大膜涂布机头部501内部的压力。
在活门部件510a的头内部通道511关闭并且膜涂布机头部501内部的压力增大的同时,在复印机100主体内进行打印操作。即,在中间转印带9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辊隙部分转印到转印纸P上,且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被送纸单元观传送到定影装置60。
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从二次转印辊隙部分传送,同时膜涂布机头部501内部的压力上升;定影装置CPU 700使纸前端传感器Sl检测转印纸P的前端,并驱动活门转动电机M5以转动膜涂布机头部501的活门部件510a,从而在施加泡沫定影剂F的时刻使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头内部通道511可以与外部连通。由于头内部通道511与外部
14连通,微泡泡沫定影剂冊从膜涂布机头部501施加给施加辊61。随同该泡沫供应操作,定影装置CPU 700根据复印机主体CPU 750传送的转印纸P的线速度和尺寸的信息设置计时器710内的微泡泡沫定影剂1 的施加长度。
在向计时器710设定了施加长度之后,定影装置CPU 700将基于施加长度确定的、 提前存储在定影装置CPU700的存储器711中的活门打开计时器设定时间与执行计时器的计数值进行比较。微泡泡沫定影剂冊从膜涂布机头部501施加给施加辊61,直至活门打开计时器设定时间与执行计时器的计数值相匹配。因而,微泡泡沫定影剂冊被施加到转印纸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同时承载着微泡泡沫定影剂1 的施加辊61的表面和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经过施加辊隙N。
在微泡泡沫定影剂1 施加到转印纸P以后,压力辊62向微泡泡沫定影剂施加压力,从而使微泡泡沫定影剂渗入形成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层T的下面,并接着渗入转印纸P。结果,转印纸P的纸纤维与被定影剂软化的调色剂中的树脂相纠缠,从而完成调色剂图像在转印纸P上的定影。在复印机100中,现在承载着已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 P经由排纸辊35排出到作为打印件输出的排纸盘10。
在进行上述定影操作的顺序的同时,定影装置CPU 700有规律地检查从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的电流检测器430产生的泡沫聚积检测信号。如果泡沫聚积检测信号是 H电平,且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出“无泡沫聚积”状态,定影装置CPU 700继续上述定影操作。另一方面,如果泡沫聚积检测信号是L电平,且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出“泡沫聚积”, 状态,定影装置CPU 700经由IF通信连接部件730向复印机主体CPU 750报告“泡沫聚积” 状态。
当接收到表示“泡沫聚积”状态的报告,复印机主体CPU 750将连接到作为为纸盒 42设置的送纸辊43以及分纸辊45的驱动源的送纸电机M6的送纸离合器470转换成OFF。 因而,停止将转印纸P从送纸器40传送到打印部件1。在剩余在从送纸器路径44到定影装置60的送纸路径中的转印纸上重复进行打印操作和定影操作,直至对所有的剩余转印纸完成图像形成和定影。
当复印机主体CPU 750接收到泡沫聚积报告和复印机100主体的打印工作时,复印机主体CPU 750关闭送纸离合器470,并允许执行打印操作和定影操作,直到剩余在送纸路径中的全部转印纸P的图像形成和图像定影完成。
在完成图像形成和图像定影之后,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包括控制活门转动电机M5关闭膜涂布机头部501的头内部通道511 ;以及连续驱动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直到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无泡沫聚积”状态。
通过驱动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来转动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 从而使由泡沫定影剂F形成的泡沫聚积Fc逐渐向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移动。然后,移动到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的泡沫定影剂F由施加辊清洁刮刀63或压力辊清洁刮刀64收集。在施加辊隙N入口侧形成的泡沫聚积Fc以这种方式被清除。
要指出的是,当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为了进一步加速通过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转动而使泡沫定影剂F形成的泡沫聚积Fc向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移动,可以增大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转动速度。
由施加辊清洁刮刀63或压力辊清洁刮刀64收集的泡沫定影剂存储在相应的施加辊泡沫收集箱63a或压力辊泡沫收集箱64b中,收集箱63a或64b中收集到的定影剂由操作人员手工处置。要指出的是如果定影装置60采用再循环式构造,收集到的定影剂可以经由再循环系统返回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
当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且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无泡沫聚积”状态时,定影装置CPU 700经由IF通信连接部件730向复印机主体CPU750报告“无泡沫聚积”状态。当接收到表示“无泡沫聚积”状态的报告时,复印机主体CPU 750将送纸离合器470转为0N, 以重启正常打印操作。
在复印机100的主体中,由于在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转印纸P的传送暂停,所以操作者可能会将转印纸P的传送暂停误认为是复印机100的故障。为了防止操作者将转印纸P的传送暂停误认为是复印机100的故障,在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的同时,复印机主体CPU 750通过在操作面板751或个人电脑(PC)的显示器上显示信息,向操作者明确报告目前正在复印机100主体内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泡沫聚积清除操作的显示内容不必明确表述为“目前正在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而可以简化为“目前正在进行维护”。
如果在完成打印工作的时候没有检测到泡沫聚积信号,定影装置CPU 700确定复印机100在正常操作。然后,在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上的全部残留泡沫定影剂F被收集的时间里(通过比较存储器711中设定的预定值和计时器710的计数值),定影装置CPU 700 驱动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以转动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然后停止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的转动以完成定影操作的顺序。
当停止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的转动时,定影装置CPU700控制活门转动电机M5,从而使进气阀门507被关闭,从而使周围的大气进入膜涂布机头部501内部,且活门部件510a遮蔽(关闭)位于膜涂布机头部501端部的内部头通道511。
要指出的是转印纸P的每一次传送(即两张转印纸P的传送之间),定影装置CPU 700就有规律地检查一次泡沫聚积检测信号。当定影装置CPU 700检查泡沫聚积检测信号并检测到“泡沫聚积”状态时,定影装置CPU 700在完成打印工作的时候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但是,如果有多个打印工作,定影装置CPU 700可以在打印工作的中间暂停转印纸P 的传送(送给),等待转印纸P上的图像形成完成,并开始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或者,当向复印机100供电时或完成打印工作时,在初始化复印机100的同时,定影装置CPU 700可以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如果复印机100是低速复印机或中速复印机,复印机100在两张转印纸P的传送之间会具有足够的时间来检测泡沫聚积信号并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或者复印机100在转印纸P的第一次传送(在转印纸P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传送之间)之后有时间检测泡沫聚积信号,并在转印纸P的第二次传送(在转印纸的第二次传送和第三次传送之间)之后有时间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如果复印机100确定入在这种情况下不暂停打印工作,优选在正常打印操作的顺序过程中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以简化复印机100主体的程序逻辑控制器。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相应附图描述可用于复印机100的定影装置60的第二实施方式。图8 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的示意图。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60中设置的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如图8所示,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用于通过未图示的发光元件朝向施加辊隙N的入口侧发光,并通过未图示的受光元件接收从施加辊隙N的入口侧反射的反射光,从而基于接收到的光的量的变化来检测施加辊隙N的入口侧聚积的泡沫聚积Fe。
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设置的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包括在每个由树脂或陶瓷制成的绝缘元件440形成的上、下导板410和420中嵌入的两个电极元件,并依据嵌入在各个上下导板410和420中的两个电极元件是否电导通来检测泡沫聚积Fe。以这种构造,当导电液制成的定影剂与两个电极元件相接触时,两个电极元件电导通,并依据两个电极元件是否电导通来检测泡沫聚积Fe。因而,以这种构造,由于定影剂直接与电极元件接触,所以包含在定影剂中的成分可能会残留粘附在电极元件的表面上。因此,粘附在电极元件表面上的成分可能形成薄膜而增大电阻值,由此干扰两个电极元件之间产生的电导通。这会降低泡沫聚积检测的可靠性。
并且,按照这种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由于检测元件(即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两个电极)需要设置在它们可以与泡沫定影剂F(例如,泡沫聚积Fe)相接触的位置,所以会限制检测元件的布局范围。
相反,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为定影装置60设置的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是非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定影剂中包含的成分不会粘附到该非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上。因而, 泡沫聚积检测的可靠性不会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作为非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的反射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为定影装置60设置的非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可不限于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而可以是诸如CXD图像传感器这样的其它非接触型传感器。
下面,描述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执行的检测泡沫聚积Fc的操作。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是呈现低反射度的暗色。以这种构造,如果在施加辊隙N的入口侧有很少的泡沫聚积Fe,从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落在施加辊61或压力辊62的表面上,然后从该表面反射。在该时刻,由于施加辊61 和压力辊62的表面具有呈现低反射度的暗色,所以反射回受光元件的光量小。
不过,如果在施加辊隙N的入口侧有泡沫聚积Fe,泡沫聚积Fc干涉发光元件与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然后光从该表面反射。因而,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从泡沫聚积的表面反射。由于泡沫定影剂F的颜色接近于白色,所以反射回受光元件的光量大。
如上所述,反射回受光元件的光量在存在泡沫聚积Fc和不存在泡沫聚集Fc的两种情况之间不同,由此可以依据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的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泡沫聚积Fe。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能够不接触定影剂而检测泡沫聚积Fe,因而可以控制因为定影剂的成分粘附在检测传感器上而造成的缺点。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还包括压力辊分离机构,用于从施加辊61上分离压力辊62。以这种构造,当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执行泡沫聚积Fc清除操作时,压力辊分离机构分离压力辊62使其远离施加辊61。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在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当定影装置CPU
17700检测到“泡沫聚积”状态时,在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转动的同时,停止施加辊61上的微泡泡沫定影剂冊的施加,直到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非泡沫聚积”状态。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在彼此接触的同时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转动时,朝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移动的定影剂的量受到施加辊隙N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泡沫定影剂形成的泡沫聚积Fc的量大,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无泡沫聚积”状态要花很长时间, 这会延长停止复印机的打印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相反,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压力辊分离机构,以在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的同时压力辊分离机构将压力辊62从施加辊61上分离,所以朝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的定影剂的转移会少些限制,这可能会缩短泡沫聚积清除操作的时间。因此,以这种构造,可以防止停止复印机100的打印操作的时间延长。
图9和10是表示压力辊分离机构的示意图,其中图9是压力辊分离机构的透视图,而图10是压力辊分离机构的侧视图。如图9和1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由压力辊分离凸轮80、凸轮驱动电机M7、电机齿轮84、凸轮转动齿轮82和轴81构成的压力辊分离机构。在压力辊分离机构中,定影装置CPU 700控制凸轮驱动电机M7的驱动, 以在图9中箭头G所示的方向上转动电机齿轮84,然后经由凸轮转动齿轮82和轴81传送凸轮驱动电机M7的驱动,以在图9和10中箭头H所示的方向上转动压力辊分离凸轮80。
如图10所示,压力辊分离凸轮80在其碟形元件的圆周包括两个凹陷部分。在压力辊分离凸轮80中,两个凹陷部分位于距轴81的转动中心不同距离的位置上,其中远离转动中心一定距离的凹陷部分是压力位置80a,而靠近转动中心一距离的凹陷部分是分离位置 80b。
压力辊62的轴承621与压力辊分离凸轮80啮合的啮合位置可以通过在图10中箭头H所示的方向上转动压力辊分离凸轮80而改变。当压力辊62的轴承621与压力辊分离凸轮80的压力位置80a啮合时,压力辊62与施加辊61相接触,而当压力辊62的轴承621 与压力辊分离凸轮80的分离位置80b啮合时,压力辊62从施加辊61离开。
此外,轴81包括固定在轴81上的凸轮位置检测插件(filler)83。因此,凸轮位置检测插件83的位置可以依据轴81的转动在转动方向上改变。因而,可以通过使凸轮位置传感器S3(见图9)检测凸轮位置检测插件83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来检测压力辊分离凸轮80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
公开了一种具有定影辊和压力辊的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它包括压力辊分离机构,用于释放压力辊在定影辊上施加的压力。在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上述构造的定影装置中, 如果在定影隙中发生卡纸,操作者通过拉出夹在形成定影辊隙的辊之间的转印纸来手工处理卡纸问题。当操作者用上述方法来处理卡纸问题时,为了确保操作者的安全,不会进行形成定影辊隙的辊的转动驱动。
相反,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当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泡沫聚积” 状态时,压力辊分离机构释放由压力辊62施加在施加辊61上的压力或者使压力辊62从施加辊分离,之后施加辊61和压力辊52转动。因此,由聚积在施加辊隙N入口侧附近的泡沫定影剂F形成的泡沫聚积Fc在短时间内向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移动。然后,转移到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的泡沫定影剂F由施加辊清洁刮刀63或压力辊清洁刮刀64收集。在施加辊隙N入口侧形成的泡沫聚积Fc以这种方式被清除。
18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设置的控制电路的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相同的构造,只是泡沫聚积传感器是非接触型的以及在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压力辊62从施加辊61分离。
在开启复印机100后所进行的正常成像操作中,在转印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然后承载着已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经由排纸辊35被排出到排纸盘10上作为打印件输出的过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所描述的那些类似。因此省略这些过程的描述。当在复印机100中进行正常成像操作以及在定影装置60中进行定影操作的顺序的同时,定影装置CPU 700有规律地检查由泡沫聚积传感器450产生的泡沫聚积检测信号。如上所述,反射回受光元件的光量在存在泡沫聚积Fc和不存在泡沫聚集Fc的两种情况之间不同,因而由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的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光量会作为泡沫聚积检测信号被输入到定影装置CPU 700的A/D端子。当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光量等于或小于预定量时, 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的定影装置CPU 700根据经A/D端子输入的泡沫聚积检测信号来检测“无泡沫聚积”状态,而当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光量大于预定量时,定影装置CPU 700 检测到“泡沫聚积”状态。
当检测到“泡沫聚积”状态时,定影装置CPU 700经由IF通信连接部件730向复印机主体CPU 750报告“泡沫聚积”状态。当接收到表示“泡沫聚积”状态的报告时,复印机主体CPU 750将连接到送纸电机M6的送纸离合器470切换为OFF,所述送纸电机M6作为为纸盒42设置的送纸辊43和分纸辊45的驱动源。因而,停止将转印纸P从送纸器40传送到打印部件1。在从送纸器路径44到定影装置60的送纸路径中剩余的转印纸上重复进行打印操作和定影操作,直到对所有剩余的转印纸完成图像形成和定影。
当检测到“泡沫聚积”状态时,定影装置CPU 700将启动信号传递给凸轮驱动电机 M7,以启动凸轮驱动电机M7的驱动。在这个过程中,可通过使凸轮位置传感器S3(见图9) 检测凸轮位置检测插件83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来检测压力辊分离凸轮80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化。于是,在监视压力辊分离凸轮80的位置的变化的同时,定影装置CPU 700可以驱动凸轮驱动电机M7,直到压力辊62的轴承621与压力辊分离凸轮80的分离位置80b 啮合。因而,压力辊62向施加辊61施加的压力被释放,形成泡沫聚积Fc的泡沫定影剂F 可以容易地穿过施加辊隙N而朝向施加辊隙N的出口。
以这种构造,在施加辊61上的压力被释放后,定影装置CPU 700在通过检查由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产生的泡沫聚积检测信号监视泡沫聚积Fc的同时,通过转动施加辊 61和压力辊62,将形成泡沫聚积Fc的泡沫定影剂F向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转移。然后转移到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的泡沫定影剂F由施加辊清洁刮刀63或压力辊清洁刮刀64收集。
当压力辊62施加的压力被释放后,为促进形成泡沫聚积Fc的泡沫定影剂F向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转移,凸轮构造被布置成使得在施加辊61与压力辊62之间形成大约 Imm的间隙。以这种构造,形成泡沫聚积Fc的泡沫定影剂F可以更快地朝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移动。更进一步地,当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为了进一步加速由泡沫定影剂F形成的泡沫聚积Fc朝着施加辊隙N的出口侧移动,通过控制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的驱动,可以加快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转动速度。
要指出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由于施加辊61和压力
19辊62彼此接触,所以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需要具有相同的表面运动速度。不过,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由于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彼此分离,所以施加辊61 和压力辊62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运动速度。
当定影装置CPU 700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并检测到“无泡沫聚积”状态时,定影装置CPU 700停止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的驱动,将启动信号传递给凸轮驱动电机M7,并初始化凸轮驱动电机M7的驱动,以在与释放压力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压力辊分离凸轮80。在该过程中,可以通过凸轮位置传感器S3(见图9)检测凸轮位置检测插件83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来检测压力辊分离凸轮80在转动方向上位置的变化。 因此,在监视压力辊分离凸轮80的位置的变化的同时,定影装置CPU 700可以驱动凸轮驱动电机M7,直到压力辊62的轴承621与压力辊分离凸轮80的压力位置80a啮合为止。
通过在与释放压力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压力辊分离凸轮80,可以减少转动压力辊分离凸轮80在轴承621从压力辊分离凸轮80的分离位置80b移动到压力位置80a 之前转动的转动时间。
当压力辊分离凸轮80转动到轴承621与压力位置80a啮合的位置时,定影装置 CPU 700完成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并返回以控制正常操作。
此外,当检测到“无泡沫聚积”状态时,定影装置CPU 700经由IF通信连接部件730 向复印机主体CPU 750报告“无泡沫聚积”状态。当接收到表示“无泡沫聚积”状态的报告时,复印机主体CPU750将送纸离合器470切换为0N,以重新开始正常的打印操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在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类似的方式,复印机主体CPU 750通过操作面板751或个人电脑(PC)的监视器向操作者明确报告当前正在复印机100主体中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要指出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的方式相同,转印纸P的每一次传送 (即两张转印纸P的传送之间),定影装置CPU 700就有规律地检查一次泡沫聚积检测信号。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定影装置CPU 700基于复印机主体CPU 750提供的转印纸P的线速度和尺寸的信息在计时器710中设置微泡泡沫定影剂冊的施加长度,以控制微泡泡沫定影剂1 的施加时间。
但是,由于没有实际检测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的转印纸P,需要执行卡纸处理或泡沫聚积操作的余量。因而,计时器根据转印纸P的线速度和尺寸对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 的转动时间计时。这会使定影装置60的控制程序复杂化。
因而,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纸后端传感器S2,设置在转印纸P的传送方向上的施加辊隙N的下游,用于检测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的转印纸P的后端。在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之前,纸传感器S2检测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还剩余在传送路径上的最后一张转印纸P的后端,当检测到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的最后一张转印纸P的后端之后,从施加辊61释放压力辊62施加的压力。以这种构造,在传送路径中的转印纸P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之后,压力辊62和施加辊61可以可靠地分离。因而,可以防止在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之前,刚刚形成在转印纸P上的图像就被劣化。具体地,当在转印纸的整个表面上施加泡沫定影剂时,所施加的泡沫定影剂的量可以控制到最小。因此,不需要各种尺寸的转印纸 P的施加时间管理计时器值,由此简化了定影装置60的控制程序。
并且,通过结合纸前端传感器Sl和纸后端传感器S2的检测结果,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还可以包括排出卡纸传感器的功能。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由作为定影剂施加元件以及面对定影剂施加元件的面对元件的辊元件形成;不过,定影剂施加元件和面对元件可以不是辊元件的形式。定影剂施加元件和面对元件中的一个可以是环形转动的环形带元件的形式。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500和施加辊61。泡沫定影剂产生部件500用作产生具有散布的气泡的液体定影剂TL形成的泡沫定影剂F的泡沫定影剂产生单元。具体地,通过向含有软化剂的液体定影剂TL中注入气泡以形成泡沫定影剂F来形成泡沫定影剂F,所述软化剂能通过溶解或膨胀由树脂颗粒构成的调色剂树脂颗粒的一部分来软化调色剂。施加辊61是定影剂施加元件,用于与作为施加辊61的面对元件的压力辊62相接触以形成施加辊隙N,通过施加辊61的表面移动将由定影剂产生部件500产生的微泡泡沫定影剂1 转移到施加辊隙N,并在施加辊隙N处将微泡泡沫定影剂冊施加到作为记录介质、承载着树脂颗粒的转印纸P的表面上。在定影装置60 中,泡沫定影剂F被施加给调色剂以将调色剂定影在转印纸P上。定影装置60还包括作为泡沫聚积检测单元的泡沫聚积传感器,用于检测泡沫聚积Fe,泡沫聚积Fc是聚积在施加辊隙N入口侧的泡沫定影剂F。利用具有这种构造的定影装置60,在确定在施加辊隙N入口侧是否存在泡沫聚积Fc之后进行定影操作。因而,可以抑制由于在出现泡沫聚积Fc时进行图像定影而造成的缺陷。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定影剂是导电液体,泡沫聚积传感器是接触型泡沫聚积传感器400,该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形成泡沫聚积Fc的位置上的两个电极元件(即第一上电极410a和第二上电极410b或第一下电极420a和第二下电极420b),从而依据两个电极元件是否电导通来检测是否出现泡沫聚积Fe。因此,通过两个电极元件之间产生的电导通可以检测泡沫聚积。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采用的泡沫聚积传感器是非接触型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450。由于设置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的光学泡沫聚积传感器 450是非接触型的,泡沫聚积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距形成泡沫聚积Fc的位置的一定距离的位置处,从而确保了泡沫聚积传感器执行的泡沫聚积检测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清除泡沫聚积Fc的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是基于泡沫聚积传感器400和450中的一个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的。因此,可以抑制由于施加辊隙N入口侧形成的泡沫聚积Fc造成的缺陷。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的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是通过在暂停将微泡泡沫定影剂1 从膜涂布机头部501施加到施加辊61的表面上的同时,驱动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以转动形成施加辊隙N的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来进行的。在暂停将微泡泡沫定影剂冊从膜涂布机头部501施加到施加辊61的表面上的同时, 通过简单地移动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直到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无泡沫聚积” 状态来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的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是通过在暂停将微泡泡沫定影剂冊从膜涂布机头部501施加到施加辊61的表面上的同时,使压力辊分离机构将压力辊62从施加辊61分离,然后驱动施加辊驱动电机Ml和压力辊驱动电机M2以转动形成施加辊隙N的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来进行的。在压力辊62从施加辊61分离并且暂停将微泡泡沫定影剂1 从膜涂布机头部501施加到施加辊61的表面上的同时,通过简单地转动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直到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无泡沫聚积”状态,以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更快的速度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以这种构造,由于压力辊62从施加辊61分离,形成泡沫聚积Fc的泡沫定影剂F可以容易地经过施加辊隙 N0 另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在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施加辊 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移动速度可以被控制以使得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移动速度比在执行定影操作时施加辊61和压力辊62的表面移动速度快。因此,可以高速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因而,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包括作为纸后端检测单元的纸后端传感器S2, 用于检测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的转印纸P的后端,且其设置在施加辊隙N在转印纸P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施加辊61将微泡泡沫定影剂1 施加给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的转印纸P。 以这种构造,在检测到转印纸P的后端已经经过施加辊隙N之后,可以释放由压力辊62施加给施加辊61的压力。此外,当泡沫定影剂施加在转印纸的整个表面上时,可以将泡沫定影剂的量控制到最小。因此,不需要针对各种尺寸的转印纸P施加时间管理计时器数值,由此简化了定影装置60的控制。而且,通过结合纸前端传感器Sl和纸后端传感器S2的检测结果,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还可以包括排出卡纸传感器的功能。
另外,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包括打印部件1,用作调色剂成像单元, 用于通过使用含有由树脂和着色剂制成的树脂颗粒的调色剂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转印纸P 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定影单元,用于在承载着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的表面上提供泡沫定影剂F,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纸P上。以这种构造,由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用作上述定影单元,可以抑制由于泡沫聚积Fc造成的缺陷,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可靠地定影在转印纸P上。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中,当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 “泡沫聚积Fe”状态时,定影装置CPU 700向复印机主体CPU 750传递泡沫聚积Fc信号,所述复印机主体CPU 750是成像设备主体(即复印机100的主体)的控制部件。以这种构造, 可以在定影装置CPU 700和复印机主体CPU 750之间分享是否出现泡沫聚积Fc的信息。
而且,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中,在定影装置CPU 700向复印机主体 CPU 750传递泡沫聚积Fc信号之后,定影装置CPU 700可以检测到“无泡沫聚积Fe”状态。 当定影装置CPU 700检测到“无泡沫聚积Fe”状态时,定影装置CPU 700向复印机主体CPU 750传递无泡沫聚积Fc信号。以这种构造,复印机主体CPU 750可以可靠地通知无泡沫聚积Fc信息,并重新开始由于出现泡沫聚积Fc而暂停的复印机100的操作。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中,由于在当复印机主体CPU750接收到泡沫聚积Fc信号时与当复印机主体CPU 750接收到无泡沫聚积Fc信号时这两个时刻之间暂停从纸盒42向打印部件1供应转印纸P。因此,可以防止向着形成泡沫聚积Fc的施加辊隙N供应新的转印纸P,并且可以在不将转印纸P供给到施加辊隙N的情况下执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中,在传送其上进行成像操作的转印纸P的各传送之间,定影装置60的泡沫聚积传感器进行泡沫聚积检测操作,并在供给到打印部件1内部的转印纸P被从复印机100排出之后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以这种构造, 由于在转印纸P上的两次传送之间检测泡沫聚积Fe,并在每次打印工作之后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减轻了由于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对成像造成的不利影响。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中,可以依据在每次已经在预定数量的转印纸上进行了成像操作时由泡沫聚积传感器获得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清除泡沫聚积Fc 的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即,当在转印纸P的两次传送之间检测泡沫聚积Fc而决定需要更长时间进行打印工作时,可以周期性地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即,可以在预定数量的转印纸P以后、完成打印工作时、或者在当接通电源开始进行操作时,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因而,以上述方式可以可靠地抑制由于在施加辊隙N的入口侧形成的泡沫聚积Fc造成的缺陷。
此外,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包括作为报告单元的操作面板751或个人电脑(PC)的监视器,用于当在复印机100主体内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通过个人电脑(PC)的监视器向操作者报告成像操作当前中断并暂停。这可以防止操作者将成像操作的中断误解为复印机100的故障。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由于泡沫聚积检测单元检测聚积在施加辊隙入口处的泡沫聚积,所以在确定施加辊隙入口侧是否出现泡沫聚积之后进行定影操作。因而,可以抑制由于在出现泡沫聚积的情况下进行图像定影的缺陷。
为了解释说明的目的,前面已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可以是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做各种改变和改进。本发明不限于具体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在2010年3月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第 2010-047844号,该申请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2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用于将通过在树脂颗粒上施加泡沫定影剂而软化的树脂颗粒定影到记录介质上,该定影装置包括泡沫定影剂产生单元,用以将气泡注入包含软化剂的液体定影剂中以产生泡沫定影剂,该软化剂通过溶解或膨胀一部分树脂颗粒来软化树脂颗粒;定影剂施加元件,用以与面对定影剂施加元件的面对元件相接触,从而在定影剂施加元件与面对元件之间形成施加辊隙,并通过在其表面上承载泡沫定影剂的同时移动其表面而把泡沫定影剂产生单元产生的泡沫定影剂传送到施加辊隙,从而在施加辊隙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承载树脂颗粒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或者承载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承载元件的表面上;以及泡沫聚积检测单元,用以检测在施加辊隙的入口侧聚积的由泡沫定影剂形成的泡沫聚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液体定影剂是导电液体,以及泡沫聚积检测单元包括两个电极元件,所述电极元件设置在形成泡沫聚积的相应位置处,以根据两个电极元件是否电导通检测是否存在泡沫聚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泡沫聚积检测单元是非接触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基于泡沫聚积检测单元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消除在施加辊隙入口侧聚积的由泡沫定影剂形成的泡沫聚积的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包括在暂停向定影剂施加元件的表面施加泡沫定影剂的同时移动形成施加辊隙的定影剂施加元件和面对元件的各自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泡沫聚积清除操作包括将面对元件从定影剂施加元件分离,并在暂停将泡沫定影剂施加到定影剂施加元件的表面的同时移动形成施加辊隙的定影剂施加元件和面对元件的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时移动定影剂施加元件和面对元件的表面的速度被增加到高于在进行定影操作以便将通过在其上施加泡沫定影剂而软化的树脂颗粒定影到承载着树脂颗粒的记录介质表面上时移动定影剂施加元件和面对元件的表面的速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后端检测单元,用以检测已经经过施加辊隙的记录介质的后端,其中由定影剂施加元件向其上施加泡沫定影剂的定影剂施加目标是已经经过施加辊隙的记录介质。
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用以通过利用含有由树脂和着色剂构成的树脂颗粒的调色剂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用以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定影装置的泡沫聚积检测单元检测到存在泡沫聚积时,定影装置的控制部件将表示已经检测到泡沫聚积的信号传递给成像设备主体的控制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在定影装置的控制部件已经将表示已经检测到泡沫聚积的信号传递给成像设备主体的控制部件之后,在定影装置的泡沫聚积检测单元检测到不存在泡沫聚积时,定影装置的控制部件将表示已经检测到无泡沫聚积的信号传递给成像设备主体的控制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成像设备主体的控制部件已经接收到表示已经检测到泡沫聚积的信号的时间与成像设备主体的控制部件接收到表示已经检测到无泡沫聚积的信号的时间之间的时段内,成像设备主体的控制部件暂停将记录介质传送给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定影装置的泡沫聚积检测单元进行泡沫聚积检测操作,以便在其上进行成像操作的第一和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一传送和第二传送之间检测泡沫聚积,并在被送进成像设备的第一和第二记录介质已经被排出到外面之后,基于由泡沫聚积检测单元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针对每预定数量的已经进行了成像操作的记录介质,基于由泡沫聚积检测单元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报告单元,用以在基于定影装置的泡沫聚积检测单元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泡沫聚积清除操作的同时,报告成像操作暂停。
全文摘要
一种定影装置,用于将通过在其上施加泡沫定影剂而软化的树脂颗粒定影到记录介质上,该定影装置包括泡沫定影剂产生单元,将气泡注入包含通过溶解或膨胀一部分树脂颗粒来软化树脂颗粒的软化剂的液体定影剂中,从而产生泡沫定影剂;定影剂施加元件,与面对定影剂施加元件的面对元件相接触,从而在定影剂施加元件与面对元件之间形成施加辊隙,并通过在其表面上承载泡沫定影剂的同时移动其表面而把泡沫定影剂产生单元产生的泡沫定影剂转移到施加辊隙,从而在施加辊隙将泡沫定影剂施加于承载树脂颗粒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以及泡沫聚积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在施加辊隙的入口侧聚积的泡沫定影剂的泡沫聚积情况。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193461SQ20111011334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4日
发明者笹本哲朗, 中村琢磨, 山田征史, 青山佑一, 稻留孝则, 长尾和也, 阿部俊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