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5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4-163926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其承载色调剂图像;转印棍,其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以及定影装置,其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转印材料上。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定影装置处的转印材料传送速度设定为小于转印辊处的转印材料传送速度。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在第一转印材料传送引导件的下游侧端部和第二转印材料传送引导件的上游侧端部之间形成能够使纸张弯曲的空间。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0-335808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打印机,其对从纸张输送部分送出的裁切纸进行打印并且将裁切纸排出;以及副打印机,其对送出的裁切纸进行打印并且将裁切纸排出。副打印机的传送部分包括裁切纸传送机构和传送控制器。该裁切纸传送机构包括沿着传送路线传送裁切纸的传送部件。该传送控制器基于所提供的指定传送目的地信息项来设定传送路线并且驱动传送部件。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在定影操作之后弯曲的结构中,当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减小时,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从弯曲部分的两侧牵拉记录介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装置,其包括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并且通过将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夹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之间来将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可变;第一传送路径,其具有使所述记录介质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用于传送通过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定影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第一传送部分,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弯曲部分的下游的一对第二旋转部件,并且通过将所述记录介质夹置在所述一对第二旋转部件之间来向下游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一对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可变;以及控制器,其这样控制当所述记录介质被夹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和所述一对第二旋转部件之间时,使得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和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同时降低或者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降低之前降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二传送路径,其曲率小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曲率,并且用于传送通过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定影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切换单元,其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之间切换传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路线;第二传送部分,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中的一对第三旋转部件,并且通过驱动所述一对第三旋转部件旋转以便使得所述一对第三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高于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从而将夹置在所述一对第三旋转部件之间的所述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下游侧;以及限制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部分中,当大于或等于设定值的载荷作用于所述第三旋转部件上时,所述限制单元限制将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三旋转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在所述弯曲部分处具有空间,所述空间允许所述记录介质由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差异而发生挠曲。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设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旋转部件在设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旋转部件减小速度之前减小速度的结构相比,当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减小时,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在定影操作之后弯曲的结构可以抑制从弯曲部分的两侧牵拉记录介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第三旋转部件未设置有限制单元的结构相比,即使第三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未被控制也可以限制记录介质与传送路径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第一传送路径未设置有允许记录介质挠曲的空间的结构相比,可以抑制记录介质与传送路径接触。


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从定影装置延伸至切换单元的记录纸张传送路径的结构;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排出辊处设置有转矩限制器的状态;图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辊(DC电动机)的减速控制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传送辊(步进电动机)的减速控制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辊和第一传送辊的减速控制的示意图;图7是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辊、去卷曲辊、第一传送辊和排出辊的正常圆周速度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纸张从传送路径被传送至反向传送路径的状态;图9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当定影辊、去卷曲辊、和第一传送辊以正常圆周速度旋转时记录纸张的形状的示意图;图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当定影辊、去卷曲辊、和第一传送辊的正常圆周速度减小时记录纸张的形状的示意图;以及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纸张从传送路径被传送至第一排出路径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10在竖直方向上(即在箭头V的方向上)从下侧到上侧包括纸张保持单元12、主体14、原稿读取单元16和控制器20。纸张保持单元12保持作为示例性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主体14设置在纸张保持单元12上方并且对从纸张保持单元12供给的记录纸张P进行图像形成。原稿读取单元16设置在主体14上方并且读取待读取的原稿G。控制器20设置在主体14中,并且用作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分的操作的示例性控制器。在以下描述中,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 IOA的竖直方向对应于方向V,并且其水平方向对应于方向H。纸张保持单元12包括保持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P的第一保持部分22、第二保持部分M和第三保持部分26。第一保持部分22、第二保持部分M和第三保持部分沈各自设置有送纸辊32,送纸辊32将被保持的记录纸张P送出至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传送路径28。一次传送一页记录纸张P的多对传送辊34和多对传送辊36沿着传送路径28设置在各个送纸辊32的下游。调整辊38在传送路径28中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传送辊36的下游。调整辊38暂时使记录纸张P停止并且按照预定定时将记录纸张P送至二次转印位置QB(稍后将进行描述;参见图2)。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视图中,传送路径观的上游侧部分从纸张保持单元12的左下部沿着方向V线性地延伸至主体14的左下部。传送路径观的下游侧部分从主体14 的左下部延伸至设置在主体14的右表面上的排出单元15。双面传送路径136与传送路径 28连接,并且允许传送和翻转记录纸张P以便在记录纸张P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折叠式手动送纸单元46设置在主体14的左表面上。从手动送纸单元46送出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与传送路径28中的调整辊38的近侧连接。下面详细地描述记录纸张P的各个传送路径之间的切换。原稿读取单元16包括文档传送装置52、台板玻璃M和文档读取装置56。文档传送装置52—次自动地传送一页原稿G。台板玻璃M设置在文档传送装置52的下侧。可以将一页待读取原稿G放置在台板玻璃M上。文档读取装置56读取由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来的待读取原稿G或被放置在台板玻璃M上的待读取原稿G。文档传送装置52包括自动传送路径55,多对传送辊53设置在自动传送路径55 中。自动传送路径55的一部分设置成使得待读取原稿G经过台板玻璃M的上侧。文档读取装置56在静止于台板玻璃M的左端处的同时读取由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来的待读取原稿G,或者文档读取装置56在沿着方向H移动的同时读取被放置在台板玻璃M上的待读取原稿G。主体14包括图像形成单元50,图像形成单元50用作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显影剂图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50包括感光体部件62、充电部件64、曝光装置66、显影装置70、中间转印带68和清洁装置73(稍后进行描述)。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圆筒状感光体部件62设置在主体14中的装置主体IOA的中央部分处。感光体部件62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沿着箭头+R的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在其外周面上承载通过光照射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对感光体部件62的表面进行充电的电晕管充电部件64设置在感光体部件62上方,并且与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相对。曝光装置66沿着感光体部件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充电部件64的下游,并且与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相对。曝光装置66包括半导体激光器、f-θ透镜、多棱镜、成像透镜和反射镜(都未示出)。基于图像信号,通过多棱镜使由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偏转以便进行扫描,并且使用激光照射经过充电部件64充电的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对该外周面进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曝光装置66不限于通过多棱镜使激光偏转以便进行扫描的类型。曝光装置66可以是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类型。显影装置70沿着感光体部件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利用曝光装置66的曝光进行照射的部件的下游。显影装置70是使用预定颜色的色调剂将(形成在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使静电潜像可见的旋转切换型。色调剂盒78Y、78M、78C、78K、 78E和78F以可更换的方式沿着方向H并排地设置在文档读取装置56下方和显影装置70 上方。色调剂盒78Y、78M、78C、78K、78E和78F分别容纳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M)色调齐IJ、蓝绿色(青色)(C)色调剂、黑色⑷色调剂、第一专色(E)色调剂和第二专色(F)色调齐U。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可以是或者不是从除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之外的专色 (包括透明色)中选出的颜色。如图2所示,在显影装置70中,与色调剂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Μ)、蓝绿色 (C)、黑色(K)、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对应的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 按照顺序沿着圆周方向(即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并排地设置。通过利用电动机(未示出)使显影装置70每次以60°的中心角旋转,来切换进行显影操作的显影单元72Y、72M、 72C.72K.72E或72F,并且进行显影操作的显影单元与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相对。由于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这里对显影单元72Y进行描述,而不对其他显影单元72M、72C、72K、72E和72F进行描述。当进行使用Y、 M、C、K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时,不使用显影单元72E和72F。因此,从显影单元7 到显影单元72Y的旋转角度为180°。显影单元72Y包括用作主体的壳体部件76。壳体部件76被填充有通过色调剂供给路径(未示出)从色调剂盒78Y(参见图1)供给的由载体和色调剂形成的显影剂。壳体部件76具有与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相对的矩形开口 76Α。显影辊74设置在开口 76Α 中,显影辊74的外周面与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相对。此外,板状调节部件79在壳体部件76中靠近开口 76Α的位置处设置为沿着开口 76Α的纵向延伸,板状限制部件79用于调节显影剂的层厚。显影辊74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显影套筒74Α和包括固定在显影套筒74Α的内侧的多个磁极的磁性部件74Β。通过使显影套筒74Α旋转,可以形成显影剂(载体)的磁刷。通过利用调节部件79调节层厚,可以在显影套筒74Α的外周面上形成显影剂层。然后,通过使显影套筒74Α旋转,可以将显影套筒74Α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层传送至与感光体部件62相对的位置,以便使与形成在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上的潜像(静电潜像) 对应的色调剂附着在潜像上,从而将潜像显影。在壳体部件76中,两个螺旋传送辊77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彼此的旁边。通过使两个传送辊77旋转,可以沿着显影辊74的轴向(即沿着显影单元72Υ的纵向)循环传送填充在壳体部件76中的显影剂。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的六个显影辊74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并且相邻的两个显影辊74之间的间隔大小等于60°的中心角。通过切换预定的显影单元72,使得下一个显影辊74与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相对。如图1所示,中间转印带68沿着感光体部件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显影装置70的下游,并且设置在感光体部件62下方。形成在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中间转印带68是环形带,并且卷绕在驱动辊61、张力施加辊65、多个传送辊63、和辅助辊69上。驱动辊61由控制器20驱动而旋转。张力施加辊65对中间转印带68施加张力。多个传送辊63与中间转印带68的内侧接触并且被驱动而旋转。辅助辊69在二次转印位置QB (稍后将进行描述;参见图2)与中间转印带68的内侧接触并且被驱动而旋转。通过驱动辊61的旋转,中间转印带68沿着箭头-R的方向(即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一次转印辊67设置为与感光体部件62相对,并且中间转印带68介于一次转印辊 67和感光体部件62之间。一次转印辊67通过一次转印操作将形成在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一次转印辊67在感光体部件62和中间转印带68彼此接触的位置(此位置称为“一次转印位置QA”(参见图2))与中间转印带68 的内侧接触。通过从电源(未示出)施加电力,一次转印辊67通过一次转印操作利用一次转印辊67和接地的感光体部件62之间的电位差将由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承载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二次转印辊71设置为与辅助辊69相对,并且中间转印带68介于二次转印辊71 和辅助辊69之间。二次转印辊71通过二次转印操作将已经在一次转印操作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二次转印辊71和辅助辊69之间的位置对应于二次转印位置QB,色调剂图像在该二次转印位置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参见图2) 上。二次转印辊71接地,并且与中间转印带68的表面(外周面)接触。从电源(未示出) 向辅助辊69施加电力,利用二次转印辊71和辅助辊69之间的电位差,通过二次转印操作将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收集在二次转印操作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8上的残留色调剂的清洁刮板59设置在驱动辊61的相反侧,并且中间转印带68介于清洁刮板59和驱动辊61之间。清洁刮板59安装在具有开口的外壳(未示出)中。由清洁刮板59的端部刮除的任何色调剂都被收集在该外壳中。位置检测传感器83在中间转印带68附近设置在与传送辊63相对的位置处。位置检测传感器83通过检测中间转印带68的外表面上的标记(未示出)来检测中间转印带 68上的预定基准位置,并且输出用作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基准的位置检测信号。位置检测传感器83通过用光照射中间转印带68并且接收从标记的表面反射的光来检测中间转印带 68的移动位置。清洁装置73沿着感光体部件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一次转印辊67的下游。例如, 清洁装置73清除在一次转印操作中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而残留在感光体部件62 的表面上的任何残留色调剂。例如,清洁装置73通过与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接触的清洁刮板和刷辊来收集任何残留色调剂。电晕管81沿着感光体部件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清洁装置73的上游(即一次转印辊67的下游)。电晕管81去除一次转印操作之后残留在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的带电。通过使用光照射经过清洁的感光体部件62的外周面来去除带电的除电装置75沿着感光体部件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清洁装置73的下游(充电部件64的上游)。由二次转印辊71 (参见图2、限定的色调剂图像的二次转印位置QB设定在传送路径观中。第一纸张传感器39在二次转印位置QB和调整辊38之间设置为位于传送路径观上方并靠近调整辊38。第一纸张传感器39对记录纸张P的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进行检测。 作为第一纸张传感器39,例如可以使用用光照射记录纸张P并且接收从记录纸张P反射的光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定影装置100在传送路径观中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即沿着图1中箭头A的方向)设置在二次转印辊71的下游。定影装置100是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已经通过二次转印辊71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上的示例性定影装置。如图3所示,定影装置100包括具有开口 106A和开口 106B的外壳106。记录纸张 P进入开口 106A。记录纸张P从开口 106B排出。用作示例性的一对第一旋转部件的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设置为外壳106中的主要部分。定影辊102通过加热进行定影。加压辊104朝向定影辊102按压记录纸张P。尽管定影装置100设置有例如对加压辊104、定影辊102和将定影辊102加热的外部加热辊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然而这些温度传感器都未示出。定影辊102设置在传送路径观上方并且位于记录纸张P的色调剂图像侧(上侧)。 定影辊102的旋转轴设置为垂直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在定影辊102的示例性结构中,例如硅橡胶等弹性材料覆盖由铝制成的圆筒状芯部(未示出)的外周。在弹性材料的外周面周围形成有由氟碳树脂制成的隔离层。在芯部内设置有卤素加热器108。卤素加热器108用作不与芯部的内周面接触的加热源。通过利用从电源(未示出)施加电力而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卤素加热器108,以便加热芯部,从而加热整个定影辊102。能够改变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的第一电动机110通过齿轮(未示出)与定影辊 102的芯部的端部连接。基于从控制器20发送出的指令信号来驱动第一电动机110,以便驱动定影辊102旋转,从而在正常定影期间使得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变为圆周速度VI,并且当为了增加对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施加的热量而减小圆周速度时使得定影过程中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变为圆周速度V2。加压辊104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中设置在定影辊102下方。利用例如弹簧 (未示出)等的偏压力,加压辊104接触并按压定影辊102的外周面,从而在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之间形成接触区域(即咬合部分N)。在加压辊104的示例性结构中,例如硅橡胶等弹性材料覆盖由铝制成的圆筒状芯部的外周。在弹性材料的外周面周围形成有由氟碳树脂制成的隔离层。通过定影辊102的旋转来驱动加压辊104旋转。可以在芯部内设置用作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以将加压辊104加热。第二纸张传感器112在定影装置100中设置在传送路径观上方。第二纸张传感器112对记录纸张P在传送方向上的前端位置和记录纸张P在传送方向上的后端位置进行检测。作为第二纸张传感器112,例如可以使用用光照射记录纸张P并且接收从记录纸张P 反射的光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安装第二纸张传感器112的位置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即沿着箭头A的方向)位于咬合部分N的下游并且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位于开口 106B的上游。接下来,详细地描述传送路径28和双面传送路径136。
如图3所示,去卷曲单元120在传送路径观中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定影装置100的下游。去卷曲单元120沿着相反的方向将通过定影装置100定影之后的记录纸张P的卷曲矫直。无论如何在记录纸张P的各个传送路径之间切换,去卷曲单元120 都会将记录纸张P的卷曲矫直。去卷曲单元120包括第一去卷曲部分122和第二去卷曲部分124。第一去卷曲部分122设置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第二去卷曲部分IM设置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第一去卷曲部分122包括去卷曲辊U6A、金属辊127A和支承件128A。 去卷曲辊126A是设置在传送路径28的上侧的海绵辊。金属辊127A设置在传送路径28的下侧并且与去卷曲辊126A的外周面接触。支承件128A在去卷曲辊126A的相反侧接触金属辊127A的外周面,并且减小金属辊127A的挠曲。去卷曲辊126A的外径大于金属辊127A 的外径。第二去卷曲部分IM包括去卷曲辊U6B、金属辊127B和支承件128B。去卷曲辊 126B是设置在传送路径28的下侧的海绵辊。金属辊127B设置在传送路径28的上侧并且与去卷曲辊126B的外周面接触。支承件128B在去卷曲辊126B的相反侧接触金属辊127B 的外周面,并且减小金属辊127B的挠曲。去卷曲辊126B的外径大于金属辊127B的外径。去卷曲辊126A和去卷曲辊U6B、金属辊127A和金属辊127B以及支承件128A禾口支承件128B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相同的形状。去卷曲辊U6A、去卷曲辊U6B、金属辊127A、金属辊127B、支承件128A和支承件128B各自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垂直于记录纸张 P的传送方向。一个第二电动机1 通过齿轮(未示出)与去卷曲辊126A和126B的芯部(未示出)的端部连接。基于从控制器20发送出的指令信号驱动第二电动机129,以便驱动去卷曲辊126A和126B旋转,从而使得去卷曲辊126A和126B的圆周速度为圆周速度V3 (彡VI)。 去卷曲辊126A沿着所示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去卷曲辊126B沿着所示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3所示,切换单元130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去卷曲单元120的下游。用作示例性切换单元的切换单元130切换沿着传送路径观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在切换单元130处,传送路径观的末端被分为反向传送路径132和第一排出路径 134。用作示例性第一传送路径的反向传送路径132具有向下弯曲的弯曲部分142。用作示例性第二传送路径的第一排出路径134大致为朝向排出单元15(参见图1)延伸的平直路径。反向传送路径132的一部分被分为双面传送路径136和第二排出路径138。双面传送路径136朝向传送辊36延伸以便在记录纸张P的背面上形成图像。第二排出路径138 朝向排出单元15延伸。在反向传送路径132中设置有具有形成弯曲部分142的弯曲表面的引导部件143。在第一排出路径134中设置有引导部件135A和引导部件135B。引导部件 135A形成第一排出路径134的上壁。引导部件135B形成第一排出路径134的与引导部件 135A相对设置的底壁。为了节省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内的空间,引导部件135A和135B 设置为具有小的间距,并且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形成为平直。如图1所示,反向传送路径132沿着箭头V的方向(向下的方向用-V表示,向上的方向用+V表示)从主体14的右下侧平直地延伸至纸张保持单元12的右下侧。在反向传送路径132中设置有传送记录纸张P的多对传送辊162。双面传送路径136沿着方向H 从反向传送路径132的一部分(第三切换部件148(稍后进行描述))朝向传送辊36延伸。 在双面传送路径136中设置有传送记录纸张P的多对传送辊164。通过利用第三切换部件 148(在下面进行描述)将记录纸张P的后端的进入路径切换至双面传送路径136,在双面传送路径136中沿着箭头B的方向(即向图1中的左方)传送已经进入反向传送路径132 的记录纸张P。双面传送路径136的末端与传送路径28中的传送辊36的近侧连接。如图3所示,切换单元130包括第一切换部件144、第二切换部件146和第三切换部件148。第一切换部件144将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从传送路径观切换至反向传送路径 132或第一排出路径134。第二切换部件146在反向传送路径132和第二排出路径138之间切换。第三切换部件148在双面传送路径136和第二排出路径138之间切换。第一切换部件144、第二切换部件146和第三切换部件148都是三棱柱部件。当驱动单元(未示出) 将特定的切换部件的端部移入一个特定的传送路径时,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切换至另一个传送路径。反向传送路径132包括退避部分150(参见图8),退避部分150作为由弯曲部分 142、第一排出路径134和侧表面144A围绕的空间沿着反向传送路径132设置在被切换至第一排出路径134侧的第一切换部件144处。退避部分150的尺寸允许记录纸张P由于各个辊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差异(下面进行详细描述)而发生挠曲。在反向传送路径132中,用作传送记录纸张P的示例性的一对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一传送部分的一对第一传送辊152设置在第一切换部件144和第二切换部件146之间。在第三切换部件148的下游(所示下侧)设置有传送记录纸张P的一对第二传送辊154。在第二排出路径138中设置有传送记录纸张P的一对第三传送辊156。在第一排出路径134 的末端处设置有用作示例性的一对第三旋转部件和第二传送部分并将记录纸张P排出到排出单元15 (参见图1)上的一对排出辊153。旋转由控制器20(参见图1)控制(改变)的第三电动机166在正常传送期间使第一传送辊152以圆周速度V4旋转并且在减小圆周速度时使第一传送辊152以圆周速度 V7旋转。可以基于圆周速度V4以及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Vl和V2来确定圆周速度V7。旋转由控制器20控制的第四电动机168使排出辊153以圆周速度V5旋转,从而不降低圆周速度。旋转由控制器20控制的第五电动机172使第二传送辊154以圆周速度 V6旋转。尽管电动机(未示出)驱动第三传送辊156,然而不对该驱动进行描述。在反向传送路径132的外侧,在第一切换部件144和一对第一传送辊152之间设置有第三纸张传感器158。第三纸张传感器158检测沿着反向传送路径132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作为第三纸张传感器158,例如可以使用用光照射记录纸张P 并且接收从记录纸张P反射的光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如图4所示,具有预定齿轮比的齿轮174固定在相应的排出辊153的芯部153A的一个端部上。来自电动机168的驱动齿轮177的驱动力通过包括多个齿轮的齿轮系176传递至每个齿轮174。每个齿轮174设置有用作示例性限制单元的转矩限制器178,当大于或等于设定值的载荷作用于相应的排出辊153上时,转矩限制器178限制将驱动力传递至相应的排出辊153。这里,如图8所示,将从定影辊102到第一传送辊152的距离设定为小于记录纸张P在传送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从而提供记录纸张P被定影辊102和第一传送辊152两者夹持的时刻。如图10所示,将从定影辊102到排出辊153的距离设定为小于记录纸张P在传送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从而提供记录纸张P被定影辊102和排出辊153两者夹持的时刻。接下来,描述每个电动机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将DC电动机用作第一电动机110和第二电动机129。如图5A所示,当每个DC电动机的速度在时刻tl从HI向LOW减小时,速度变为 LOff的时刻(时间)从时刻t2变为时刻t3。因此,速度可以在时刻t2(tl < t2 < t3)变为LOW而不在时刻t3( > tl)变为LOW(实线曲线Gl)。也就是说,当第一电动机110的速度和第二电动机129的速度减小时,输出在图5A中所示的阴影范围内变化。例如,将步进电动机用作第三电动机166、第四电动机168和第五电动机172。如图5B所示,当每个步进电动机的速度在时刻tl从HI向LOW减小时,每个输出与每个DC电动机的输出相比更加稳定。因此,速度在时刻t4(tl < t4 < t2)变为L0W(实线曲线G2)。 将DC电动机用于定影辊102。这是由于当使用步进电动机时,定影装置100(参见图3)的咬合部分N处的压力所产生的载荷大并且显著地变化。例如,将步进电动机用于第一传送辊152和排出辊153以便保证记录纸张P的停止精度。这里,如图6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20 (参见图1)将第三电动机166开始从HI向LOW减速的时刻设定为比第一电动机110和第二电动机1 开始从HI向LOW减速的时刻提前时间At。将时间At设定在不超过极限值的范围之内,可以根据该极限值设定在反向传送路径132中传送的过程中记录纸张P的挠曲量。尽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三电动机166开始从HI向LOW减速的时刻设定为提前时间At,然而At也可以等于0。 也就是说,第三电动机166开始从HI向LOW减速的时刻可以与第一电动机110和第二电动机129开始从HI向LOW减速的时刻相同。接下来,描述每个辊的圆周速度的设定。图7是示出在未减速的正常纸张传送期间内定影辊102、去卷曲辊126A(U6B)、第一传送辊152和排出辊153(参见图3)的圆周速度的设定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水平轴线上的Rl对应于定影辊102。曲线图的水平轴线上的R2对应于去卷曲辊126A(U6B)。曲线图的水平轴线上的R3对应于第一传送辊152。曲线图的水平轴线上的R4对应于排出辊153。 由黑点示出每个圆周速度的设定的中心值,并且由从相应的黑点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实线示出从每个中心值变化的范围。以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Vl作为基准,去卷曲辊126A(U6B)的圆周速度V3的下限等于或稍微大于圆周速度Vl的上限(如图7中的点划线VA所示)。每个第一传送辊 152的圆周速度V4的上限稍微小于圆周速度Vl的下限(如图7中的点划线VB所示)。此夕卜,排出辊153的圆周速度V5的下限大于圆周速度V3(亦即圆周速度VI)的上限。例如, V5 = 1. 5XV3。当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从圆周速度V 1减小至圆周速度V2(< VI)时,将去卷曲辊126A(U6B)的圆周速度和第一传送辊152的圆周速度设定为按照相同的比例(比率) 减小,同时保持圆周速度V3和圆周速度V4相对于圆周速度Vl的关系。接下来,描述在切换单元130处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各个传送路径之间的主要切换操作以及记录纸张P的各个传送路径。
在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完成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包括图像形成)和定影到记录纸张P的正面(即所示的上表面)上并且随后完成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包括图像形成)和定影到记录纸张P的背面(即所示的下表面)上时,发生下述情况。也就是说, 在切换单元130中,第一切换部件144移动以便关闭第一排出路径134并且打开反向传送路径132 ;并且第二切换部件146移动以便关闭第二排出路径138并且打开反向传送路径 132。此外,第三切换部件148移动以便关闭双面传送路径136并且打开反向传送路径132。 由此,在被传送至传送路径观的记录纸张P经过去卷曲单元120之后,该记录纸张P进入反向传送路径132。接下来,当进入反向传送路径132的记录纸张P的后端经过第二传送辊巧4时,第三切换部件148关闭第二排出路径138并且打开双面传送路径136,并且第二传送辊巧4沿着反向旋转。由此,将记录纸张P的后端切换为前端,并且沿着双面传送路径136传送记录纸张P,并且记录纸张P再次进入传送路径观,从而在记录纸张P的背面进行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仅仅在记录纸张P的正面上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将记录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翻转以排出记录纸张P时,发生下述情况。也就是说,记录纸张P进入反向传送路径132,并且记录纸张P的后端经过第二传送辊154,在此时第二切换部件146移动以打开第二排出路径138。当第二传送辊IM沿着反向旋转时,将记录纸张P的后端切换为前端,并且将记录纸张P传送至第二排出路径138而排出。当在记录纸张P的正面上进行图像形成和定影并且记录纸张P在经过去卷曲单元120之后照原样被排出时,发生下述情况。也就是说,第一切换部件144移动以关闭反向传送路径132并且打开第一排出路径 134。接下来,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在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100中,当记录纸张P经过咬合部分N时,记录纸张P会带走定影辊102的热量,结果记录纸张P的后端的光泽度小于记录纸张P的前端的光泽度,也就是出现所谓的不均勻亮度。在减少不均勻亮度的示例性方法中,将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从Vl降为V2并且增加施加在色调剂图像上的热量。在该方法中,由于在记录纸张P的后端移出第二转印位置QB (参见图2、之后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从Vl降为V2,所以记录纸张P被夹持在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之间的咬合部分N以及第一传送辊152之间的位置处。这里,描述第一比较例的操作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之间的差异。在示例性实施例和该比较例中,如图8所示,记录纸张P的前端由一对第一传送辊152夹持,记录纸张P 的后端由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夹持,并且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从Vl降为V2。由于去卷曲辊126A和126B的圆周速度与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同步地减小,所以可以设想记录纸张P不会在定影辊102以及去卷曲辊126A和126B之间受到牵拉。首先,描述在朝向反向传送路径132传送记录纸张P时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第一比较例的操作之间的差异。在第一比较例中,如图5A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当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在第一传送辊152的圆周速度降低之前减小时,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变化,从而使得第一传送辊 152的圆周速度可以变得高于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圆周速度高于定影辊102的第一传送辊152牵拉记录纸张P,结果记录纸张P的背面在弯曲部分142处接触引导部件143。这可能会引起例如记录纸张P的损坏。在记录纸张P的接触引导部件143的部分处,引导部件143带走热量,结果该处的光泽度可能降低。与此对比,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首先,第一传送辊152的圆周速度从V4降为V7。然后,当从第一传送辊152的圆周速度开始降低的时刻起经历了时间 At(参见图6)时,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从Vl降为V2。由此,即使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发生变化,第一传送辊152的圆周速度也很少会高于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结果,定影辊102和第一传送辊152不再(从弯曲部分142的两侧)牵拉记录纸张P。因此,记录纸张 P很少被推压在引导部件143(弯曲部分142的内周侧)上。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图9A所示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状态下,由于第一传送辊152的圆周速度低于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所以记录纸张P在弯曲部分142处的挠曲部分Pl的挠曲量可能增大。然而,如图9B所示,由于退避部分150允许挠曲部分Pl的挠曲,所以与不包括退避部分150的结构相比,可以抑制例如记录纸张P的弯折。接下来,描述在向第一排出路径134传送记录纸张P时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第二比较例的操作之间的差异。在图10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排出辊153的圆周速度V5低于定影辊102 的圆周速度V2的结构中,由于第一排出路径134是具有狭窄的竖向间隔的平直路径,所以记录纸张P挠曲并且接触引导部件135A和135B。这会损坏记录纸张P上的图像。因此,排出辊153的圆周速度V5高于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V2。然而,由于排出辊153的圆周速度V5不变,所以当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从Vl降为V2时,排出辊153的圆周速度和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差异变大。因此,如上所述,相应的排出辊153的每个齿轮174(参见图4)设置有相应的转矩限制器178(参见图 4)。这里,在第二比较例中,在排出辊153的圆周速度V5高于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 V2且排出辊153的齿轮174(参见图4)未设置转矩限制器178 (参见图4)的结构中,记录纸张P在排出辊153和定影辊102之间以及排出辊153和加压辊104之间受到过度的牵拉。 这是由于排出辊153的圆周速度V5高于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V2,并且在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之间的咬合部分N处作用于记录纸张P上的压力高于在一对排出辊153之间的咬合部分NA处作用于记录纸张P上的压力。与此对比,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于排出辊153的齿轮 174 (参见图4)设置有转矩限制器178 (参见图4),所以记录纸张P在排出辊153和定影辊 102之间以及排出辊153和加压辊104之间处于被牵拉状态。当大于或等于设定值的载荷作用于排出辊153上时,转矩限制器178限制将驱动力从第四电动机168传递至排出辊153, 从而抑制(吸收)对记录纸张P的牵拉。于是,传送记录装置P的速度跟随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V2。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定影辊102可以是通过电磁感应方法加热的定影带。另外,定影辊102的圆周速度开始降低的时刻可以与第一传送辊152的圆周速度开始降低的时刻相同。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本发明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实施例的选取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具有各种变型的本发明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意在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装置,其包括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并且通过将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夹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之间来将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可变;第一传送路径,其具有使所述记录介质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用于传送通过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定影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第一传送部分,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弯曲部分的下游的一对第二旋转部件,并且通过将所述记录介质夹置在所述一对第二旋转部件之间来向下游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一对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可变;以及控制器,其这样控制当所述记录介质被夹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和所述一对第二旋转部件之间时,使得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和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同时降低或者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降低之前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二传送路径,其曲率小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曲率,并且用于传送通过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定影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切换单元,其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之间切换传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路线;第二传送部分,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中的一对第三旋转部件,并且通过驱动所述一对第三旋转部件旋转以便使得所述一对第三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高于所述一对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从而将夹置在所述一对第三旋转部件之间的所述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下游侧;以及限制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部分中,当大于或等于设定值的载荷作用于所述第三旋转部件上时,所述限制单元限制将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三旋转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在所述弯曲部分处具有空间,所述空间允许所述记录介质由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差异而发生挠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装置,其包括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并且通过将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夹置在该一对第一旋转部件之间来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第一传送路径,其具有使记录介质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用于传送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第一传送部分,其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下游的一对第二旋转部件,并且通过将记录介质夹置在该一对第二旋转部件之间来向下游传送记录介质;以及控制器,其这样控制当记录介质被夹置在一对第一旋转部件和一对第二旋转部件之间时,使得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和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同时降低或者第二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在第一旋转部件的圆周速度降低之前降低。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467042SQ20111019495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前田祥一, 大槻直人, 小池克典, 浅冈润一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