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49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背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由于液晶层本身并无发光的功能,需要为IXD提供光源以实现图像显示。在透过式IXD中,采用背光源为液晶层提供亮度分布均勻的光源。图1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的背光源的一般结构示意图(该图为背光源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该背光源包括铁框(Bezel) 1、液晶屏(Panel) 2、膜材(Sheet) 3、导光板 4、反射片5以及胶框(Mold Frame)6,其中,膜材3、导光板4以及反射片5依次层叠设置且固定在胶框6中。具体地,膜材3与胶框6通过胶框6上设置的柱状支架与膜材3上设置的膜材突耳(Sheet Guide)卡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图2示出了膜材3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图1所示的膜材3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膜材3上设置有多个突耳31,该突耳31上设置有椭圆形孔,实际应用中,突耳31的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图2中示出4个突耳仅为举例。图3示出了胶框6上用于与膜材3固定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胶框6上用于与膜材3固定的部分设置有柱状支架61,该柱状支架61的数量与位置通常与膜材3上的突耳31的数量与位置相应,即通过将柱状支架61与突耳31卡合的方式使膜材3与胶框6固定在一起。如图4所示,膜材3中的1个突耳31与设置在胶框6 上对应的柱状支架61卡合后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图1所示的膜材3与胶框6固定部分的剖视图),由图6可见,胶框6上的柱状支架61卡合在膜材3的突耳31的椭圆形孔中,以达到对膜材3固定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通常需要对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信赖性测试,该信赖性测试具体包括高温测试以及震动测试(或称为摔击测试),其中, 在高温测试过程中,背光源的模材3通常会在高温测试过程中发生膨胀,在该情况下,如果没有预留出膨胀空隙,将会导致模材3出现褶皱现象,进而导致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品质较差,因此,为了给膜材3膨胀时留有一定的膨胀空隙,通常会在将膜材的突耳31与胶框的柱状支架61卡合时,留出一定的空隙作为膜材3在高温环境下的膨胀空隙,但实际应用中,由于胶框及其柱状支架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称为有机玻璃亚克力,缩写为 PMMA)在高温下基本不会发生变形,因此,当膜材3膨胀至填满该膨胀空隙后仍然会发生褶皱。如果该膨胀间隙设置的太大,在震动测试(或摔击测试)中,会出现模材3移动的问题, 从而使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产生白斑和白点,进而导致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品质较差。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提供的背光源中膜材与胶框的卡合方式,不能同时满足高温测试与震动测试的要求,存在由于预留的膨胀间隙大小不合适而导致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膜材与胶框卡合时由于预留的膨胀间隙大小不合适而导致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较差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组件,包括膜材、胶框以及热塑性材质的支架;其中所述膜材上设置有突耳,所述突耳上设置有第一槽;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杆以及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连接的两个支撑杆, 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插入所述胶框中,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槽的两端卡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背光组件的背光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组件中,膜材与胶框通过热塑性材质的支架固定在一起,其中,膜材上设置有突耳,该突耳上设置有第一槽,支架通过包括的固定杆的一端插入胶框以与胶框固定,该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一端连接,该两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膜材突耳上的第一槽的两端卡合。根据该固定方式形成的背光源组件,一方面,两个支撑杆与膜材的第一槽的两端卡合以固定膜材,该固定方式与现有技术通过柱状支架固定的方式相比,对膜材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减少了膜材移动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膜材与胶框通过热塑性材质的支架固定在一起,该材质的支架在常温时较硬,从而能够起到对膜材与胶框的固定作用;该材质的支架在高温下会变软,从而为膜材高温膨胀留出更多的膨胀空隙,减少了由于膜材的膨胀空隙不足而导致的膜材褶皱问题,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的背光源的剖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的背光源包括的膜材3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的背光源包括的胶框6与膜材3固定部分的剖视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膜材3中的1个突耳31与设置在胶框6上对应的柱状支架61 卡合后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源组件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5中膜材3的一个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5中膜材3的又一个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5中支架7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合后的膜材突耳31与支架7的俯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源中包括膜材3、支架7以及胶框6的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膜材与胶框卡合时由于预留的膨胀间隙大小不合适而导致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组件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该背光源组件包括膜材3、胶框6以及支架7,该图5中示出了膜材3与胶框6固定的部分,膜材3的其余部分未在图中示出。其中,支架7可以采用热塑性(thermoplasticity)材质,该材质的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具备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在常温条件下较硬且在高温条件下较软的材质,例如,支架7可以具体选用具备热塑性的橡胶或塑料等。实际应用中,由于橡胶材质在常温环境下比较硬,具有较高的弹性和塑性,具有非常好的机械强度,滞后损失小,在多次变形时生热低,具有很好的耐屈挠性; 在高温环境下比较软、且在恢复常温后形状容易恢复,因此,该支架7可以优选地采用橡胶材质,从而在常温环境下能够很好的保证自身的形状和大小,以确保对模材3以及胶框6的良好的固定性,在高温下能够变软从而为膜材3膨胀留出更多的膨胀空隙。图6示出了图5中膜材3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该膜材3上设置有突耳31,该突耳31上设置有第一槽311,该图5示出了膜材3上的1个突耳31作为举例,实际应用中,膜材3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突耳31,且突耳31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确定。图6所示的第一槽311为矩形槽,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槽311还可以采用腰形槽,即中间部分为矩形,两端为椭圆形结构的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不影响对膜材固定功能的基础上,为了给膜材3留出更多的膨胀空间,该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如图7所示的膜材结构(俯视图),如图7所示,该膜材突耳31在设置有第一槽311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设置有与第一槽311呈交叉状的第二槽312。优选地,第一槽311与第二槽312可以垂直交叉,也可以呈一定角度交叉。优选地第二槽312为半封闭槽。根据图7所示结构的膜材突耳31,在膜材发生膨胀时,第二槽312可以作为膜材3的膨胀空间,进一步减少了膜材3由于膨胀空隙不足而导致的褶皱情况。图8示出了图5中支架7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该支架7包括固定杆71以及两个支撑杆72,其中,固定杆71的第一端分别于两个支撑杆72的第一端连接,固定杆71的第二端用于插入胶框6中以与胶框6固定,该两个支撑杆72的第二端分别用于与第一槽311 的两端卡合。该图7中,两个支撑杆72的第一端与固定杆71固定于一点且呈弧形结构,实际应用中,该两个支撑杆72还可以呈U形结构或V形结构。基于图6提供的膜材3的突耳31的结构以及图7提供的支架7的结构,在将膜材 3的突耳31与支架7卡合时,是将该支架7的两个支撑杆72的第二端与突耳31上的第一槽311的两端卡合,卡合后的膜材突耳31与支架7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其中,卡合在第一槽311两端的为支撑杆72的第二端的端面。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卡合效果,该两个支撑杆72的端面与第一槽311的两端的形状可以匹配,例如,如果第一槽311的两端的形状为矩形,则支撑杆72的端面可以设置为方形或矩形,如果第一槽311的两端为弧形,则支撑杆72的端面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槽311两端的弧形匹配的圆形、椭圆等弧形形状。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由于支架7的材质的收缩性有限,因此,为了保证膜材3膨胀时的膨胀空隙,可以在两个支撑杆7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槽311的两端卡合后预留一定的空隙,该空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确定,优选地,该空隙可以设置为组模公差,即设置为0. 05毫米,以保证膜材移动量的最小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组件中,膜材3与胶框6通过热塑性材质的支架7固定在一起,其中,膜材3上设置有突耳31,该突耳31上设置有第一槽311,支架7通过包括的固定杆71的一端插入胶框6以与胶框6固定,该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72的一端连接,该两个支撑杆72的另一端分别与膜材突耳31上的第一槽311的两端卡合。根据该固定方式形成的背光源组件,一方面,两个支撑杆72与膜材3的第一槽311的两端卡合以固定膜材3,该固定方式与现有技术通过柱状支架固定的方式相比,对膜材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减少了膜材移动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膜材3与胶框6通过热塑性材质的支架 7固定在一起,该材质的支架7在常温时较硬,从而能够起到对膜材3与胶框6的固定作用, 在高温下该材质会变软,从而为膜材3高温膨胀留出更多的膨胀空隙,减少了由于膜材3的膨胀空隙不足而导致的膜材褶皱问题,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组件可以位于图1所示的背光源中,具体地,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组件中膜材3与胶框6的固定方式,该背光源中包括膜材 3、支架7以及胶框6的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即支架7的固定杆71插入胶框6中,支撑杆72与膜材的突耳31固定,图10仅示出该三部分,其余部分未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可以位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膜材、胶框以及热塑性材质的支架; 其中所述膜材上设置有突耳,所述突耳上设置有第一槽;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杆以及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连接的两个支撑杆,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插入所述胶框中,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槽的两端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为矩形槽或腰形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槽的两端的形状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槽的两端卡合后的空隙为0. 05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呈交叉状的第二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为半封闭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体为橡胶材质或塑料材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固定于一点,且所述两个支撑杆呈U形结构、V形结构或弧形结构。
9.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组件。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源组件包括膜材、胶框以及热塑性材质的支架;膜材上设置有突耳,突耳上设置有第一槽;支架包括固定杆以及第一端分别与固定杆的第一端连接的两个支撑杆,固定杆的第二端插入胶框中,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槽的两端卡合。该固定方式与现有技术通过柱状支架固定的方式相比,在常温下对膜材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在高温下为膜材膨胀留出更多的膨胀空隙,从而减少了在膜材与胶框卡合时由于预留的膨胀间隙大小不合适对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的影响,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2132804SQ201120237699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7日
发明者宋勇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