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9615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照明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波长转换单元、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这些第一发光元件用以发出多个激发光束。波长转换单元配置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激发光束转换成第一色光束。第一反射器配置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发光元件与波长转换单元之间。第一反射器具有开口,且第一反射器反射来自第一发光元件的激发光束。第二反射器将第一反射器所反射的激发光束反射至波长转换单元,其中被第二反射器反射的激发光束通过开口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单元。还提出一种投影装置。
【专利说明】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系统与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背景技术】
[0002]近来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 LED)和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固态光源为主的投影装置渐渐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约在5%-8%之间,且发光二极管拥有不同的发光频谱可供选择,包含红色、绿色及蓝色频谱。发光二极管具有较佳高频谱顶峰值及窄频谱宽度,而可以作为投影装置所需的纯色光源。
[0003]另外,由于LED发光亮度上的限制,因此现有技术开始考虑在投影装置的照明系统中使用激发光源(如激光光源)所发出的激发光束来激发荧光粉,以产生光强度较高的光束。为了使激发光束能够有效率地激发荧光粉,通常会将激发光束的截面积缩小,以使激发光束能够集中地激发荧光粉。然而,现有的照明系统采用多片透镜来缩小激发光束的截面积,从而使得激发光束需行进了一段距离后,截面积才会缩小到适合激发荧光粉。这一段距离使得照明系统的体积难以缩小,且会聚截面积较大的激发光束需采用直径较长的透镜,由于大尺寸透镜的成本较高,会使得照明系统的成本提高。
[0004]美国专利公开第20100328633号公开了一种光源单位,包括光源组及第一反射镜组。此外,美国专利第6552754号公开了一种激光影像投影机。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其具有小型化的架构。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具有小型化的架构。
[0007]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照明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波长转换单元、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这些第一发光元件用以发出多个激发光束。波长转换单元配置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激发光束转换成第一色光束,其中第一色光束的波长与激发光束的波长不相同。第一反射器配置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发光元件与波长转换单元之间。第一反射器具有开口,且第一反射器反射来自第一发光兀件的激发光束。第二反射器配置于第一发光兀件与第一反射器之间,且将第一反射器所反射的激发光束反射至波长转换单元,其中被第二反射器反射的激发光束通过开口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单元。
[0009]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上述照明系统、光阀及投影镜头。光阀配置于第一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第一色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0010]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达到下列优点中的至少其一。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中,采用第一反射器将激发光束反射至第二反射器,再利用第二反射器将激发光束往第一反射器的开口反射,以达到光路径的折叠效果。如此一来,激发光束从第一发光元件传递至第一反射器的光程、从第一反射器传递至第二反射器的光程及从第二反射器传递至第一反射器的开口的光程共享了第一反射器与第二反射器之间的距离,而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的体积可以被有效缩小。
[0011]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1B为图1A中的第一发光元件的正视示意图。
[0014]图1C为图1A中的第一反射器的正视示意图。
[0015]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2B为图2A中的波长转换单元的正视示意图。
[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8]100a、IOOb:投影装置
[0019]110:光阀
[0020]112:影像光束`
[0021]120:投影镜头
[0022]200:照明系统
[0023]201:承载基板
[0024]210:第一发光元件
[0025]211:准直透镜
[0026]212:激发光束
[0027]214、214’:第一色光束
[0028]216:第二色光束
[0029]220,320:波长转换单元
[0030]222:荧光层
[0031]224:反射基板
[0032]230:第一反射器
[0033]232:开口
[0034]240:第二反射器
[0035]242:锁固构件
[0036]250:分光单元
[0037]262a:第二发光元件
[0038]262b:第三发光元件
[0039]264a:第二色光束
[0040]264b:第三色光束
[0041]266:合光单元
[0042]266a>266b:分色单元
[0043]271、272、273:透镜[0044]322:光通过区
[0045]324:第一荧光反射区
[0046]326:第二荧光反射区
[0047]350:合光单元
[0048]380:反射模块
[0049]382,384,386:反射镜
[0050]w:方向
[0051]C:光轴
[0052]L: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53]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54]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IOOa包括照明系统200、光阀110及投影镜头120。照明系统20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0、波长转换单元220、第一反射器230及第二反射器240。
[0055]这些第一发光元件210用以发出多个激发光束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210例如为激光二极管或其它适当的激光产生器,而激发光束212例如为激光光束(例如为蓝色光束)。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21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 LED)光源或是其它适当的光源,而激发光束212也可以是其它颜色的光束,如紫外光束。详细而言,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光元件210可配置于承载基板201上,且第一发光元件210可环绕第二反射器240的中心轴L排列。在图1B中,虽然是以绘示24个第一发光元件210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实施例不限定第一发光元件210的数量。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视实际产品的需求,并参照本实施例的教示,来调整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此外,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可在这些第一发光元件210所发出的这些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上分别配置准直透镜211,其中准直透镜211用以使第一发光元件210所发出的激发光束212准直化。
[0056]波长转换单元220配置于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上。波长转换单元220用以将激发光束212转换成第一色光束214,其中第一色光束214的波长与激发光束212的波长不相同。举例来说,波长转换单元220包括反射基板224及配置于反射基板224上的荧光层222 (例如为绿色荧光层或其它颜色的荧光层)。当激发光束212 (例如为蓝光)照射于波长转换单元220时,第一色光束214 (例如为绿色光束)被激发而产生。具体而言,荧光层222可将呈蓝色的激发光束212转换成呈绿色的第一色光束214,而反射基板224可将荧光层222所转换而成的第一色光束214反射。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用透光基板224来取代反射基板,而使部分荧光层222所转换而成的第一色光束214穿透透光基板224。或者,也可在透光基板中掺杂荧光粉,且使用此掺有荧光粉的透光基板来作为波长转换单元。
[0057]图1C为图1A中的第一反射器的正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C与图1A,第一反射器230配置于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发光元件210与波长转换单元220之间。第一反射器230具有开口 232,且第一反射器230反射来自第一发光兀件210的激发光束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器230例如为凹面镜或其它具有反光功能的元件。
[0058]第二反射器240配置于第一发光兀件210与第一反射器230之间。第二反射器240将第一反射器230所反射的激发光束212反射至波长转换单元220,其中被第二反射器240反射的激发光束212通过开口 232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单元220。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器240例如为凸面镜或其它具有反光功能的元件。此外,本实施例中可选择性地配置锁固构件242,例如为螺丝、卡榫等。锁固构件242可使第二反射器240固定于第一发光元件210的承载基板201上。当然,锁固构件242也可以其它具有固定功能的元件取代。
[0059]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中的每一第一发光元件210具有光轴C,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0所发出的激发光束212沿着光轴C传递。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反射器230、第二反射器240及波长转换单220的相互搭配下,第一发光元件210所发出的激发光束212中的沿着光轴C传递的光线可依次被第一反射器230反射、被第二反射器240反射而通过开口 232,进而被传递至波长转换单元220。如此一来,可确保大部分的激发光束212的能量能够被传递至波长转换单元220。
[0060]在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0及投影装置IOOa中,通过第一反射器230将激发光束212反射至第二反射器240,再利用第二反射器240将激发光束212往第一反射器230的开口 232反射,以达到光路径的折叠效果。如此一来,激发光束212从第一发光元件210传递至第一反射器230的光程、从第一反射器230传递至第二反射器240的光程及从第二反射器240传递至第一反射器230的开口 232的光程共享了第一反射器230与第二反射器240之间的距离,而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0及投影装置IOOa的体积可以被有效地缩小。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0及投影装置IOOa中,由于第一反射器230例如为凹面镜,因此可达到缩小这些激发光束212的截面积的效果。
[0061]承上述,光阀110配置于第一色光束214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第一色光束214转换为影像光束112。在本实施例中,光阀110例如为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 DMD)。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光阀110也可以是娃基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on-silicon panel, panel)、穿透式液晶面板或其它适当的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此外,投影镜头120配置于影像光束112的传递路径上,并可将影像光束112投射于屏幕(未图示)以产生影像画面。
[0062]另外,本实施例可选择性地配置分光单元250于激发光束212与第一色光束214的传递路径上,且配置于第二反射器240与波长转换单元220之间。分光单元250可使来自第二反射器240的激发光束212传递至波长转换单元220,且使激发光束212与来自波长转换单元220的第一色光束214分离。也就是说,分光单元250可将来自波长转换单元220的第一色光束214传递至光阀110。
[0063]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分光单元250用以让激发光束212与第一色光束214的其中之一通过(图1A是以让激发光束212通过为例),且用以反射激发光束212与第一色光束214的另一(图1A是以反射第一色光束214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分光单元250为分色单兀(dichroic unit),例如为分色镜(dichroic mirror)或分色棱镜(dichroic prism),分色单元用以让一种颜色的光通过(如呈蓝色的激发光束),且用以反射另一种颜色的光(如呈绿色的第一色光束)。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分光单元250也可以是中性密度滤光片(neutral density filter)、偏振分光镜(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PBS)或其它适当的分光兀件。
[0064]此外,在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投影装置IOOa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262a以及一合光单兀266。在图1A中是以一个第二发光兀件262a以及一个第三发光兀件262b为例进行说明。详细而言,第二发光元件262a可发出第二色光束264a,且第三发光元件262b可发出第三色光束264b,其中第二发光元件262a与第三发光元件262b可以是红光光源、蓝光光源与绿光光源中的其中任二种,而在图1A中是以第二发光兀件262a为蓝光光源,而第三发光兀件262b为红光光源为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兀件262a及第三发光元件262b例如为发光二极管。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262a与第三发光元件262b也可以是激光二极管、激光产生器或是其它适当的光源。合光单元266配置于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及第三色光束264b的传递路径上。合光单兀266可将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及第三色光束264b合并,且将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及第三色光束264b传递至光阀110,其中光阀110可进而将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及第三色光束264b转换为影像光束112。
[0065]具体而言,合光单元266可包括分色单元266a与分色单元266b。分色单元266a配置于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64a的传递路径上,且分色单元266a可反射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64a的其一(图1A是以反射第二色光束264a为例),并让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64a的另一(图1A是以让第一色光束214通过为例)通过。分色单元266b配置于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与第三色光束264b的传递路径上,且分色单元266b可反射第三色光束264b、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64a的至少其一(图1A是以反射第三色光束264b为例),并让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与第三色光束264b的至少另一(图1A是以让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64a通过为例)通过。如此一来,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及第三色光束264b可经由合光单元266而传递至光阀110,且光阀110可将上述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及第三色光束264b转换成影像光束11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262a及第三发光元件262b例如为分开配置的两个元件,且利用分色单元266b将两者所发出的第二色光束264a与第三色光束264b合并。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262a与第三发光元件262b也可整合在一起,例如整合在一个发光元件阵列(未图示)中,此时可以不采用分色单元266b,而分色单元266a则用以将第一色光束214、第二色光束264a与第三色光束264b合并。
[0066]另外,本实施例可视设计需求而在光路径上选择性地配置多个透镜271、272及273。在本实施例中,透镜271配置于分光单元250与第一反射器230之间,透镜272与273配置于波长转换单元220与分光单元250之间。透镜271、272及273可将激发光束212汇聚于波长转换单元220,且透镜272与273也可汇聚波长转换单元220所转换的第一色光束214。此外,透镜271、272及273例如为聚光透镜。由于在激发光束212通过开口 232后,激发光束212的截面积已经缩小,因此透镜271、272及273及分光单元250的尺寸可以较小,进而可降低照明装置200的成本与体积。
[0067]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而图2B为图2A中的波长转换单元320的正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A与图2B,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IOOb与图1A的投影装置IOOa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图2A的投影装置IOOb中,波长转换单元320可包括光通过区322及第一荧光反射区324,其中光通过区322与第一荧光反射区324轮流切入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此外,第一荧光反射区324将激发光束212转换成第一色光束214’并加以反射,且光通过区322让激发光束212通过。
[0068]进一步地说,光通过区322为透明区。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光通过区322也可以是无材料开口。当光通过区322切入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时,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10的激发光束212会通过光通过区322。此外,第一荧光反射区324例如是由反射基板与涂布于反射基板上的荧光粉层(phosphor layer)所形成,因此当第一荧光反射区324切入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时,激发光束212会激发第一荧光反射区324中的荧光粉层而产生第一色光束214’,而第一荧光反射区324中的反射基板则将第一色光束214’反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荧光反射区324例如为绿色荧光反射区,亦即第一荧光反射区324中的荧光粉层为绿色荧光粉层,而第一色光束214’为绿色光束。
[0069]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单元320还包括第二荧光反射区326,且光通过区322、第一荧光反射区324及第二荧光反射区326可轮流切入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第二荧光反射区326用以将激发光束212转换成第二色光束216并加以反射。第二荧光反射区326例如是由反射基板与涂布于反射基板上的突光粉层(phosphor layer)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此荧光粉层例如为红色荧光粉层,亦即第二荧光反射区326例如为红色荧光反射区,而第二色光束216例如为红色光束。另外,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单元320可为转动轮(例如以逆时针方向w旋转),而光通过区322、第一荧光反射区324及第二荧光反射区326各为一扇形区域。当波长转换单元320转动时,光通过区322、第一荧光反射区324及第二荧光反射区326轮流切入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
[0070]此外,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IOOb还包括合光单元350。合光单元350配置于来自第二反射器240的激发光束212、通过光通过区322的激发光束212及来自第一荧光反射区324的第一色光束214’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来自第一荧光反射区324的第一色光束214’与通过光通过区322的激发光束212合并。在本实施例中,合光单元350用以将通过光通过区322的激发光束212、第一荧光反射区324所转换且反射成的第一色光束214’及第二荧光反射区326所转换且反射成的第二色光束216合并。
[0071 ] 具体而言,合光单元350例如为分色镜或分色棱镜,合光单元350配置于激发光束212、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16的传递路径上,且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210与波长转换单元3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合光单元350用以让激发光束212通过,且用以反射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16。由此,合光单兀350可让来自第一发光兀件210的激发光束212通过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单元320,且合光单元350可将激发光束212、波长转换单兀320所转换且反射成的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16传递至光阀110,而光阀110可进而将激发光束212、第一色光束214’与第二色光束216转换成影像光束112。
[0072]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IOOb可包括反射模块380,反射模块380可包括多个反射镜382、384及386,但这些反射镜382、384及386的数量不以三个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采用其它数量的反射镜。详细而言,反射模块380配置于通过光通过区322的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通过光通过区322的激发光束212反射回合光单元350。具体而言,当波长转换单元320的光通过区322切入激发光束212的传递路径时,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10且通过合光单元350的激发光束212会通过光通过区322而传递至反射镜382。接着,反射镜382将激发光束212反射至反射镜384,反射镜384可将激发光束212反射至反射镜386,反射镜386可将激发光束212反射至合光单元350,而激发光束212接着穿透合光单元350以传递至光阀110。
[0073]此外,图2A中的投影装置IOOb的其它构件的材料、配置关系、用途与功效等与图1A中的IOOa的构件相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0074]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达到下列优点的至少其一。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中,通过第一反射器将来自第一发光元件的激发光束反射至第二反射器,再利用第二反射器将激发光束往第一反射器的开口反射,以将第一反射器所反射的激发光束反射至波长转换单元,进而可达到光路径的折叠效果。如此一来,投影装置可充分利用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之间的空间来增长激发光束的光程。也就是说,激发光束从第一发光元件传递至第一反射器的光程、从第一反射器传递至第二反射器的光程,以及从第二反射器传递至第一反射器的开口的光程共享了第一反射器与第二反射器之间的距离,而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的体积可以被有效缩小。
[00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SP凡是依本申请权利要求及
【发明内容】
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再,说明书中提及的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等,仅用以表示元件的名称,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系统,包括: 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用以发出多个激发光束; 波长转换单元,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这些激发光束转换成第一色光束,其中所述第一色光束的波长与所述激发光束的波长不相同; 第一反射器,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这些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来自这些第一发光元件的这些激发光束;以及 第二反射器,配置于这些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反射器之间,且将所述第一反射器所反射的这些激发光束反射至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其中被所述第二反射器反射的这些激发光束通过所述开口而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这些第一发光元件环绕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中心轴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分光单元,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一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配置于所述第二反射器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之间,其中所述分光单元使来自所述第二反射器的这些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单元,且使这些激发光束与来自所述波长转换单元的所述第一色光束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所述分光单元为分色单元,所述分色单元用以让这些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一色光束的其一通过,且用以反射这些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一色光束的另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用以发出第二色光束;以及 合光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色光束与所述第二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所述第一色光束与所述第二色光束合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包括光通过区及第一荧光反射区,其中所述光通过区与所述第一荧光反射区轮流切入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所述第一荧光反射区将这些激发光束转换且反射形成所述第一色光束,且所述光通过区让这些激发光束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合光单元,配置于来自所述第二反射器的这些激发光束、通过所述光通过区的这些激发光束及来自所述第一荧光反射区的所述第一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来自所述第一荧光反射区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与通过所述光通过区的这些激发光束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反射模块,配置于通过所述光通过区的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这些激发光束反射回所述合光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器为凹面镜,且所述第二反射器为凸面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具有光轴,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发出的所述激发光束中沿着所述光轴传递的光线依次被第一反射器反射、被第二反射器反射、通过所述开口及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单元。
11.一种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包括: 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用以发出多个激发光束; 波长转换单元,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这些激发光束转换成第一色光束,其中所述第一色光束的波长与所述激发光束的波长不相同; 第一反射器,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这些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来自这些第一发光元件的这些激发光束;以及 第二反射器,配置于这些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反射器之间,且将所述第一反射器所反射的这些激发光束反射至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其中被所述第二反射器反射的这些激发光束通过所述开口而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单元; 光阀,配置于所述第一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所述第一色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以及 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这些第一发光元件环绕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中心轴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分光单元,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一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配置于所述第二反射器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之间,其中所述分光单元使来自所述第 二反射器的这些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单元,且使来自所述波长转换单元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传递至所述光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分光单元为分色单元,所述分色单元用以让所述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一色光束的其一通过,且用以反射所述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一色光束的另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用以发出第二色光束;以及 合光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色光束与所述第二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所述第一色光束与所述第二色光束合并,且将所述第一色光束与所述第二色光束传递至所述光阀,其中所述光阀将所述第一色光束与所述第二色光束转换为所述影像光束。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包括光通过区及第一荧光反射区,其中所述光通过区与所述第一荧光反射区轮流切入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所述第一荧光反射区将这些激发光束转换且反射成所述第一色光束,且所述光通过区让这些激发光束通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合光单元,配置于来自所述第二反射器的这些激发光束、通过所述光通过区的这些激发光束及来自所述第一荧光反射区的所述第一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来自所述第一荧光反射区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与通过所述光通过区的这些激发光束合并,且所述合光单元将所述第一色光束与这些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光阀,所述光阀将所述第一色光束与这些激发光束转换成所述影像光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反射模块,配置于通过所述光通过区的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通过所述光通过区的这些激发光束反射回所述合光单J Li o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器为凹面镜,且所述第二反射器为凸面镜。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具有光轴,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发出的所述激发光束中的沿着所述光轴传递的光线依次被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被所述第二反射器反射、通过 所述开口及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单元。
【文档编号】G03B21/20GK103454844SQ201210171163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王纪勋, 陈科顺 申请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