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23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后,通过定影部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使用调色剂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感光体带电且与原稿图像配合地消除电荷,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使用显影部使调色剂附着于感光体的静电潜像。接下来,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上。或者,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I次转印至中间转印体后,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2次转印至纸张上。然后,通过定影部对纸张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定影部具有以相互压接的状态配置的上定影部件以及下定影部件。作为上定影部件以及下定影部件例如使用辊、带。纸张通过上下定影部件间,从而被加压以及加热。在这样的定影部中,若纸张的边缘每次通过上下定影部件的相同的部分,则在上下定影部件中的纸张的边缘接触的部分产生损伤。因此,为了防止纸张的边缘接触的部分的损伤,提出具备摆动驱动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摆动驱动机构使定影部向与纸张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摆动(参照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作为使定影部摆动的方式,存在使定影部常时摆动的方式、在纸张进入前使定影部以规定的移动距离移动的方式。在使定影部常时摆动的方式中,纸张进入上下定影部件间的位置和纸张从上下定影部件间出来的位置不同。因此,通过定影部的纸张的姿势变化,纸张的位置控制变难。另外,在纸张装载于排纸托盘的情况下,装载的纸张逐渐偏离。另一方面,在纸张进入前使定影部以规定的移动距离移动的方式中,在纸张通过上下定影部件间时,不进行定影部的移动(摆动),所以纸张的姿势不变化。因此,在纸张进入前使定影部以规定的移动距离移动的方式与使定影部常时摆动的方式相比,纸张的位置控制变得容易。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3178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 287317号公报然而,在纸张进入前使定影部以规定的移动距离移动的方式中,在定影部的摆动动作中,纸张的边缘周期性地通过上下定影部件的规定的部分。这是为了使定影部以规定的移动距离移动而产生的现象,例如在定影部的摆动动作的去路中,纸张的边缘总是与规定的部分接触。特别是若在相同尺寸的大量纸张上形成图像,则定影部的摆动次数增大,因此纸张的边缘通过上下定影部件的规定部分的次数增加。其结果,容易在上下定影部件中的纸张的边缘接触的规定部分产生损伤。另外,在具有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前,调整纸张的位置的定位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高精度地调整输送至定影部的纸张的位置。因此,在定影部的摆动动作中,纸张的边缘高精度地通过上下定影部件的规定部分。其结果,在上下定影部件的规定部分中产生的损伤变得显著。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以往技术中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纸张的边缘对定影部造成的损伤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转印部、定影部、摆动驱动机构和控制部。转印部将调色剂转印至纸张,定影部将通过转印部转印的调色剂定影在纸张上。摆动驱动机构使定影部向与纸张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来进行摆动动作。控制部控制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在纸张未进入定影部时使定影部移动,通过使定影部多次移动来构成定影部的摆动动作中的I个周期。而且,控制部以规定的定时变更定影部的移动距离。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纸张未进入定影部时,通过摆动驱动机构使定影部向与纸张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因此,与使定影部常时移动来进行摆动动作的情况相比,纸张的位置控制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控制部以规定的定时变更定影部的移动距离,所以纸张的边缘通过从定影部的规定部分偏离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少纸张的边缘通过定影部的规定部分的次数,减少纸张的边缘对定影部造成的损伤。其结果,能够使定影部的耐老化性提高。另外,能够实现形成于纸张的图像的画质提高。并且,即便定影部中的为了与纸张的边缘接触而确保的空间减小,也能够维持定影部的耐老化性。其结果,能够使定影部的摆动距离缩短化,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减少纸张的边缘对定影部造成的损伤。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定影部以及摆动机构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摆动动作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定影部的摆动往复I次时的纸张的边缘和定影部的接触部分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定影部的摆动往复2次时的纸张的边缘和定影部的接触部分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摆动动作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部的摆动往复2次时的纸张的边缘和定影部的接触部分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9,对用于实施图像形成装置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在各图中共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2.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3.图像形成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4.变形例1.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首先,参照图1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I是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装置,是使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4种颜色的调色剂重合的串联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I具有原稿输送部10、纸张收纳部20、图像读取部30、图像形成部40、中间转印带50、2次转印部60、定影部70、摆动驱动机构80和控制基板90。原稿输送部10具有:设置原稿的原稿供纸台11、多个棍12、输送鼓13、输送导向件14、原稿排出辊15和原稿排出托盘16。设置于原稿供纸台11的原稿G被多个辊12以及输送鼓13逐张地输送至图像读取部30的读取位置。输送导向件14以及原稿排出辊15将通过多个辊12以及输送鼓13输送来的原稿G排出至原稿排出托盘16。图像读取部30读取通过原稿输送部10输送来的原稿G或者载置在原稿台31上的原稿的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原稿G的图像被灯L照射。来自原稿G的反射光按第I反射镜单元32、第2反射镜单元33、透镜单元34的顺序被导入,在拍摄元件35的受光面成像。拍摄元件35对入射的光进行光电转换,输出规定的图像信号。通过A / D转换将输出的图像信号制作为图像数据。另外,图像读取部30具有图像读取控制部36。图像读取控制部36对通过A / D转换制作的图像数据实施阴影校正、抖动处理、压缩等处理,并存储于后述的控制部100的RAM103 (参照图3)。此外,图像数据不限于从图像读取部30输出的数据,也可以是从与图像形成装置I连接的个人计算机、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等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纸张收纳部20被配置在装置主体的下部,根据纸张S的尺寸、种类而设置有多个。通过供纸部21进行供纸,将该纸张S输送至输送部23,通过输送部23输送至作为转印位置的2次转印部60。另外,在纸张收纳部20的附近设置有手动部22。从该手动部22向转印位置输送未收纳于纸张收纳部20的尺寸的纸张、具有标签的标签纸、OHP薄膜等特殊纸。在图像读取部30和纸张收纳部20之间配置有图像形成部40和中间转印带50。图像形成部40为了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而具有4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第I图像形成单元40Y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像,第2图像形成单元40M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像。另外,第3图像形成单元40C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像,第4图像形成单元40K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这4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分别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这里对第I图像形成单元40Y进行说明。第I图像形成单元40Y具有鼓状的感光体41、配置在感光体41的周围的带电部42、曝光部43、显影部44和清洁部45。感光体4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而旋转。带电部42赋予感光体41电荷,使感光体41的表面同样地带电。曝光部43基于从原稿G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图像数据,针对感光体41的表面进行曝光操作,从而在感光体4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44使形成于感光体41的静电潜像附着黄色的调色剂。由此,感光体41的表面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像。此外,第2图像形成单元40M的显影部44使感光体41附着品红色的调色剂,第3图像形成单元40C的显影部44使感光体41附着青色的调色剂。而且,第4图像形成单元40K的显影部44使感光体41附着黑色的调色剂。清洁部45去除残留在感光体41的表面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体41上的调色剂被转印至表示中间转印体的一个例子的中间转印带50上。中间转印带50形成为环状,架设在多个辊上。该中间转印带50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向与感光体41的旋转(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在中间转印带50中的与各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的感光体41对置的位置设置有I次转印部51。该I次转印部51通过向中间转印带50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压,将附着在感光体41上的调色剂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而且,中间转印带50进行旋转驱动,从而通过4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形成的调色剂像依次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0上重合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像,形成彩色图像。另外,在中间转印带50上对置有带清洁装置53。该带清洁装置53清扫结束了向纸张S转印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在中间转印带50的附近,且在输送部23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配置有2次转印部60。该2次转印部60使通过输送部23输送来的纸张S与中间转印带50接触,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50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S。2次转印部60具有2次转印辊61。2次转印辊61被2次转印对置辊52压接。而且,使2次转印辊61和中间转印带50接触的压印部成为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50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S的转印位置。在2次转印部60中的纸张S的输送方向上游配置有定位机构29。该定位机构29具有定位辊对29a、和使定位辊对29a向与纸张S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辊移动部2%。定位辊对29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与纸张S的平面平行且沿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轴部。辊移动部29b通过使轴部在轴向移动,能够使定位辊对29a与轴部一起在与纸张S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若定位辊对29a移动,则纸张S与定位辊对29a —起向与纸张S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而且,若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纸张S的与输送方向平行的端部,则辊移动部29b停止定位辊对29a的移动。由此,纸张S的与输送方向平行的端部的位置对齐,例如,在纸张S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能够使纸张S的两面中形成图像的位置对齐。在2次转印部60中的纸张S的排出侧设置有定影部70。该定影部70对纸张S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使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S上。定影部70例如具有定影上辊71、定影下辊72、加热辊73和定影带74。定影带74形成为环状,架设在加热辊73以及定影上辊71上。加热辊73加热定影带74。以隔着定影带74相互压接的状态配置定影上辊71以及定影下辊72,作为定影上辊71和定影下辊72的压接部形成定影压印部。而且,通过向纸张S传递定影带74的热量,来热定影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以通过2次转印部60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面(定影对象面)与定影上辊71相向的方式输送纸张S,并使其通过定影压印部。因此,对通过定影压印部的纸张S进行基于定影上辊71和定影下辊72的加压、和基于定影带74的热量的加热。摆动驱动机构80被配置在定影部70的下方。该摆动驱动机构80使定影部70在与纸张S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摆动。后面详细说明该摆动驱动机构80。在定影部70中的纸张S的输送方向下游配置有切换门24。切换门24对通过了定影部70的纸张S的输送路径进行切换。即在进行单面图像形成中的正面排纸的情况下,切换门24使纸张S直线前进。由此,纸张S被一对排纸辊25排出。另外,在进行单面图像形成中的背面排纸以及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切换门24向下方引导纸张S。在进行背面排纸的情况下,通过切换门24向下方引导纸张S后,通过纸张反转输送部26使正反面反转后向上方输送。由此,反转了正反面的纸张S通过一对排纸辊25排出。在进行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切换门24向下方引导纸张S后,通过纸张反转输送部26使正反面反转,在通过再供纸路径27再次输送至转印位置。也可以在一对排纸辊25的下游侧配置折叠纸张S、或针对纸张S进行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装置。摆动驱动机构接下来,参照图2对摆动驱动机构80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摆动驱动机构80的说明图。摆动驱动机构80具备:保持定影部70的保持台8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保持台81的支承台82、使保持台81在支承台82上摆动的驱动部83。保持台81具有基部84、从基部84突出的辊安装部85。基部84与支承台82的后述的上表面86a对置。在该基部84上固定有定影部70的辊支承部75。该辊支承部7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定影上辊71、定影下辊72以及加热辊73 (参照图1)。保持台81的辊安装部85从基部84的下部突出,与支承台82的后述的壁面86b对置。在该辊安装部85上安装有驱动部83的后述的一对卡合辊834A、834B。支承台82具有主体8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主体86上的多个旋转体87。主体86具有与保持台81的基部84对置的上表面86a、和与保持台81的辊安装部85对置的壁面86b。在主体86的上表面86a上形成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多个旋转体87的多个凹部86c。将该凹部86c的深度设定为比旋转体87的直径小,旋转体87的一部分从上表面86a突出。多个旋转体87以沿与主体86的壁面86b交的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旋转。在这些多个旋转体87上载置有保持台81的基部84。由此,保持台81以能够在与纸张S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台82支承。通过在多个旋转体87上载置保持台81的基部84,能够使在保持台81和支承台82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减小,能够实现驱动部83的驱动力的省力化。驱动部83具有步进电机831、减速齿轮组832、偏心凸轮833、一对卡合辊834A、834B。步进电机831的旋转轴与位于减速齿轮组832中的一方的端部的齿轮啮合。位于减速齿轮组832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齿轮与偏心凸轮833的后述的齿轮部833b啮合。偏心凸轮833具有圆板状的凸轮部833a、和设置于该凸轮部833a的旋转轴的齿轮部833b。凸轮部833a被配置在保持台81的辊安装部85上,凸轮部833a的旋转轴贯通设置于辊安装部85的开口部(未图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支承台82的主体86上。齿轮部833b被配置在辊安装部85和支承台82的主体86之间,与位于减速齿轮组832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齿轮啮合。一对卡合辊834A、834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保持台81的辊安装部85,隔着偏心凸轮833的凸轮部833a。一对卡合辊834A、834B的外周部分别与偏心凸轮833中的凸轮部833a的外周部线接触。若步进电机831的旋转轴旋转,则其旋转力经由减速齿轮组832传递至偏心凸轮833的齿轮部833b。由此,偏心凸轮833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其结果,偏心凸轮833的凸轮部833a位移,按压一对卡合辊834A、834B的一方,保持台81向与纸张S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而且,若偏心凸轮833的凸轮部833a旋转一周,则保持台81的摆动动作的I个周期(往复I次)结束,保持台81返回原始位置。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的硬件构成接下来,参照图3对图像形成装置I的各部的硬件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I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控制部100。该控制部100构成在上述的控制基板90 (参照图1)上。控制部100例如具有:CPU (中央运算处理装置)101、用于存储CPUlOl执行的程序等的R0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作为CPUlOl的作业区域使用的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103。此外,作为R0M102例如使用通常可电擦除的可编程ROM。CPU101控制装置整体。该CPU101经由系统总线107分别与HDD104以及操作显示部105连接。另外,CPU101经由系统总线107与通信部108、图像读取部30、图像处理部106、图像形成部40、供纸部21、定影部70、摆动驱动机构80连接。HDD104存储通过图像读取部30读取得到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存储输出完毕的图像数据等。操作显示部105是由液晶显示装置(IXD)或者有机ELD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器构成的触摸面板。该操作显示部105显示针对用户的指示菜单、与获取的图像数据相关的信息等。并且,操作显示部105具备多个键,接受基于用户的键操作的各种指示、文字、数字等数据的输入,并对输入信号进行输出。通信部108经由通信线路接收从作为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的PC (个人计算机)120发送来的任务信息。而且,将接收到的任务信息经由系统总线107发送至控制部100。在任务信息中设定有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和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使用的纸张的信息等。此外,在本例中,对应用了个人计算机作为外部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外部装置,例如能够应用传真装置等其他各种装置。图像读取部30光学读取原稿图像后转换为电信号。例如,在读取彩色原稿的情况下,生成按照每一个像素具有RGB各10位的亮度信息的图像数据。将通过图像读取部30生成的图像数据、从与图像形成装置I连接的表示外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PC120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发送至图像处理部106,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06针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模拟处理、A / D转换、阴影校正、图像压缩等处理。例如,由图像形成装置I执行彩色打印的情况下,将通过图像读取部30等生成的R/G/B的图像数据输入至图像处理部106中的颜色转换LUT (Look up Table:查找表)。而且,图像处理部106将R/G/B数据颜色转换为Y/M/C/K的画像数据。而且,针对颜色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参照了灰度再现特性的修正、浓度修正LUT的网点等的屏幕处理,或用于强调细线的边缘处理等。图像形成部40被控制部100驱动控制,在纸张S上形成调色剂像。定影部70被控制部100驱动控制,对纸张S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S上。摆动驱动机构80被控制部100驱动控制,使定影部70进行摆动动作。控制部100在纸张S未进入定影部70时,驱动控制摆动驱动机构80,使定影部70向摆动方向的一方移动。然后,若规定张数的纸张S通过定影部70,则定影部70的摆动的I个周期(往复I次)结束。换句话说,控制部100通过使定影部70多次移动,构成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中的I个周期。定影部摆动处理接下来,参照图4 图6对通过CPUlOl进行的摆动动作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摆动动作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定影部70的摆动第I次往复时的纸张S的边缘和定影部70的接触部分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定影部70的摆动第2次往复时的纸张S的边缘和定影部70的接触部分的说明图。基于由图像形成部40进行的开始向纸张S上的图像形成而开始摆动动作处理。如图4所示,若开始摆动动作处理,则首先控制部100开始通常摆动动作(步骤SI )。在该通常摆动动作中,在纸张S未进入定影部70时,以预先设定的通常移动距离dl使定影部70移动。所谓的纸张S未进入定影部70时换句话说是从一张纸张S刚通过定影部70的定影压印部之后,至下一张纸张S进入定影部70的定影压印部为止的期间。若进行步骤I的处理,则定影部70的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和纸张S的边缘的接触部分以通常移动距离dl的间隔位移(参照图5)。接着,控制部100判别定影处理是否结束(步骤S2)。在判别为定影处理结束时,控制部100结束摆动动作处理。在步骤S2的处理中,在判别为定影处理未结束时,控制部100判别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是否往复了 I次(步骤S3)。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传感器检测定影部70往复了 I次。但也可以使用磁传感器等其他的传感器来进行定影部70往复了 I次的检测,还可以利用定影部70按压物理开关来进行定影部70往复了 I次的检测。在步骤S3的处理中,在判断为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未往复I次时,控制部100将处理转移至步骤SI。换句话说,继续通常摆动动作,直至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往复I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部70的移动方向反转而定影部70在摆动动作的回路中移动时,通过定影部70的纸张S的边缘与在往路中与定影部70的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接触的部分再次接触。在步骤S3的处理中,在判断为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往复了 I次时,控制部100进行移动距离变更指令(步骤S4)。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变更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的规定的定时设为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往复了 I次时。在步骤S4的处理中,控制部100将下一往复动作(摆动动作)中的定影部70的初始的移动距离变更为与通常移动距离dl不同的距离亦即变更移动距离d2 (参照图6)。因此,纸张S的边缘与从在上次(第I次往复)的摆动动作中与定影部70的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接触的部分偏移的部分接触。由此,在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中,能够避免纸张S的边缘周期性通过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的相同部分。其结果,能够减少纸张S的边缘对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造成的损伤。另外,通过减少对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的损伤,能够抑制形成于纸张S的图像的画质的恶化,形成高画质的图像。并且,即便减小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中的为了与纸张S的边缘接触而确保的空间,也能够维持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的耐老化性。其结果,能够缩短定影部70的摆动距离,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2次转印部60中的纸张S的输送方向上游设置有定位机构29,所以高精度调整向定影部70输送的纸张S的位置。由此,纸张S的边缘周期性通过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的相同部分的精度提高。因此,通过使通过定影部70的纸张S的边缘与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接触的部分偏移变更移动距离d2,能够有效减少对定影下棍72以及定影带74的损伤。接下来,控制部100判别定影处理是否结束(步骤S5)。在判别为定影处理未结束时,控制部100将处理转移至步骤SI。由此,控制部100使定影部70移动预先设定的通常移动距离dl。如上所述,在步骤S4的处理中,将下一往复动作(摆动动作)中的定影部70的初始的移动距离变更为变更移动距离d2。因此,在使定影部70移动变更移动距离d2后,即便将使定影部70移动的距离返回至通常移动距离dl,通过定影部70的纸张S的边缘也不会周期性通过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的相同部分(参照图6)。在步骤S5的处理中,在判别为定影处理结束时,控制部100结束摆动动作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变更移动距离d2设为比通常移动距离dl大的值(dl < d2)。但本发明的变更移动距离与通常移动距离不同即可,也可以是比通常移动距离小的值。另外,每当定影部70往复I次时,对变更移动距离的值进行变更。为了这样,例如设置对检测了定影部70的往复的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根据该计数器的值决定变更移动距离的值即可。2.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接下来,参照图7以及图8,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摆动动作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定影部的摆动第2次往复时的纸张S的边缘和定影部的接触部分的说明图。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 (参照图1)相同的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不同点是定影部摆动处理。因此,这里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部摆动处理进行说明。定影部摆动处理基于由图像形成部40 (参照图1)进行的开始向纸张S上的图像形成而开始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摆动动作处理。如图7所示,若摆动动作处理开始,则首先控制部100 (参照图3)以设定为恒定的移动距离的设定移动距离开始摆动动作(步骤S21)。在该摆动动作中,在纸张S未进入定影部70时,使定影部70移动现在设定的设定移动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中的第I次往复(第I个周期)的设定移动距离设定为el。若进行步骤21的处理,则定影部70的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和纸张S的边缘的接触部分以设定移动距离el的间隔位移(参照图8)。接着,控制部100判别定影处理是否结束(步骤S22)。在判别为定影处理结束时,控制部100结束摆动动作处理。在步骤S22的处理中,在判别为定影处理未结束时,控制部100判别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是否往复了 I次(步骤S23)。检测定影部70往复了 I次的方法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步骤S23的处理中,在判断为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未往复I次时,控制部100将处理转移至步骤S21。换句话说,以设定移动距离el继续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直至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往复I次。本实施方式中,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定影部70在摆动动作的回路中移动时,纸张S的边缘与在往路中与定影部70的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接触的部分再次接触。在步骤S23的处理中,在判断为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往复了 I次时,控制部100变更设定移动距离的设定值(步骤S24 )。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变更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的规定的定时设为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往复了 I次(结束了 I个周期)时。在步骤S24的处理中,控制部100将下一往复动作(摆动动作)中的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变更为与设定移动距离el不同的移动距离亦即设定移动距离e2(参照图8)。由此,进入进行第2次往复的摆动动作的定影部70的纸张S的边缘与在上次(第I次往复)的摆动动作中与定影部70的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接触的部分不同的部分接触。此外,优选设定移动距离el和设定移动距离e2在摆动动作的范围内不存在共用的倍数。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在定影部70的第I次往复的摆动动作和第2次往复的摆动动作中,纸张S的边缘与相同的部分接触。其结果,能够减少纸张S的边缘对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造成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应用于具备定位机构29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有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形成于纸张S的图像的画质的恶化,形成高画质的图像。并且,能够减小定影部70中的为了与纸张S的边缘接触而确保的空间,能够实现定影部70的摆动距离的缩短化以及装置的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2次往复的设定移动距离e2设为比第I次往复的I次的设定移动距离el大的值(el < e2)。但本发明的设定移动距离在定影部的摆动动作中的每I个周期不同即可,例如,设定移动距离e2也可以为比设定移动距离el小的值(el > e2)。另外,若要在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中的每I个周期变更设定移动距离的值,例如设置对检测了定影部70的往复的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根据该计数器的值来决定设定移动距离的值即可。3.图像形成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接下来,参照图9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 (参照图3)相同的构成。图像形成装置201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不同点是控制部202和通过该控制部202控制的定影部摆动处理。因此,这里对控制部202和定影部摆动处理进行说明。控制部202具有CPU101、R0M102、RAM103和随机数产生器203。随机数产生器203产生预先规定的范围(与定影部70的摆动距离对应的范围)的随机数。通过随机数产生器203产生的随机数例如被取样电路(未图示)提取,发送至CPU101。CPUlOl基于发送来的随机数,决定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中的移动距离X。而且,包含CPUlOl的控制部202基于决定的移动距离X,驱动控制摆动驱动机构80,使定影部70以移动距离X移动。定影部摆动处理基于由图像形成部40进行的开始向纸张S上的图像形成而开始图像形成装置201的摆动动作处理。在该定影部摆动处理中,在纸张S未进入定影部70时,使定影部70以设定的移动距离移动。控制部202按照每张向定影部70输送的纸张S设定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X,以该移动距离X进行摆动动作。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变更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的规定的定时设为规定张数(在本例中为I张)的纸张通过定影部70时。而且,使用随机数产生器203来设定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X。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随机数产生器203,按照每张输送至定影部70的纸张S设定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X。因此,每次输送纸张S时不规则地变更纸张S的边缘与定影部70的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接触的部分。由此,在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中,能够避免通过定影部70的纸张S的边缘周期性地通过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的相同的部分。其结果,能够减少纸张S的边缘对定影下棍72以及定影带74造成的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应用于具备定位机构29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有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形成于纸张S的图像的画质的恶化,形成高画质的图像。并且,能够减小定影部70中的为了与纸张S的边缘接触而确保的空间,能够实现定影部70的摆动距离的缩短化以及装置的小型化。4.变形例以上,包含作用效果地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上述的第I 第3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将变更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的规定的定时设为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往复了 I次(结束了 I个周期)时。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将变更了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的规定的定时设为规定张数的纸张通过了定影部70时。但能够将变更本发明的定影部的移动距离的规定的定时例如适当地设定为在摆动动作中定影部的移动方向反转时,结束了定影部摆动动作中的多个周期(往复了多次)时等。并且,作为规定的定时,也可以为任务信息切换时(每个任务信息)、摆动驱动机构80的驱动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另外,也能够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况,由用户选择变更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的规定的定时。例如,在任务信息的输入次数少,形成图像的纸张S的张数多的情况下,优选在定影部70的移动方向反转时或者结束了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中的规定的周期时,变更定影部的移动距离。另外,在按照任务信息进行变更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的设定的情况下,若基于该任务信息形成图像的纸张S的张数为规定的张数以上,则在基于任务信息的图像形成的途中变更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由此,能够避免纸张S的边缘周期性地通过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的相同部分。其结果,能够减少纸张S的边缘对定影下辊72以及定影带74造成的损伤。另外,在上述的第I 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摆动驱动机构80的驱动部83使用了偏心凸轮833和使偏心凸轮833旋转的步进电机831。但作为本发明的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部,例如也能够应用使用了马达和滚珠丝杠构造的部件,使用了同步带、驱动带轮以及马达的部件等,使定影部70摆动的其他的驱动构造。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随机数产生器203来决定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X。但作为本发明的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例如也可以使用存储于R0M102的查找表来决定。附图符号说明1、201…图像形成装置;10…原稿输送部;20…纸张收纳部;29…定位机构;29a…定位辊对;29b…辊移动部;30…图像读取部;40…图像形成部;50…中间转印带;51-1次转印部;52*“ 2次转印对置棍;60*“ 2次转印部;70…定影部;71…定影上棍;72…定影下辊;73…加热辊;74…定影带;75…辊支承部;80…摆动驱动机构;81…保持台;82…支承台;83…驱动部;84…基部;85…棍安装部;86…主体;87…旋转体;90…控制基板;100、202…控制部;105…操作显 示部;106…图像处理部;107…系统总线;108…通信部;203…随机数产生器;dl…通常移动距离;d2…变更移动距离;el、e2…设定移动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印部,其将调色剂转印至纸张; 定影部,其使通过所述转印部转印的调色剂定影于纸张; 摆动驱动机构,其使所述定影部向与纸张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来进行摆动动作;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在纸张未进入所述定影部时使所述定影部移动,通过使所述定影部多次移动来构成所述定影部的摆动动作中的I个周期, 所述控制部以规定的定时变更所述定影部的移动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定影部以被规定为恒定值的移动距离的通常移动距离进行移动,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使所述定影部以与所述通常移动距离不同的移动距离的变更移动距离进行至少I次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定影部以被设定为恒定值的移动距离的设定移动距离进行移动,在所述规定的定时变更所述设定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定时是所述定影部的移动方向反转之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定时是所述定影部的摆动动作中的I个周期或者多个周期结束之时。
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定时是规定张数的纸张通过了所述定影部之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定时是包含使用的纸张张数的信息亦即任务信息切换之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任务信息中的使用的纸张的张数为规定的张数以上的情况下,变更所述规定的定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用随机数来决定所述定影部的移动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定时是纸张通过定影部后至下一张纸张进入定影部为止的期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与所述转印部相比被配置在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调整纸张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减少纸张的边缘对定影部造成的损伤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转印部、定影部(70)、摆动驱动机构和控制部。转印部将调色剂转印至纸张(S),定影部(70)将通过转印部转印的调色剂定影在纸张(S)上。摆动驱动机构使定影部(70)向与纸张(S)的平面平行且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来进行摆动动作。控制部控制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在纸张(S)未进入定影部(70)时使定影部(70)移动,通过使定影部(70)多次移动来构成定影部(70)的摆动动作中的1个周期。而且,控制部以规定的定时变更定影部(70)的移动距离。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3163762SQ2012105244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深井省吾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