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00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由多个输送部件构成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第二输送部件在被定位成相对于第一输送部件为不动状态后用机械紧固单元固定而构成一个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安装固定在框架上。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二输送部件以第一输送部件为基准定位,而图像形成部等安装在框架上并以框架为基准定位,因此,图像形成部等相对于第二输送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能会产生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在各种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上产生大的误差的情况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一输送部件及第二输送部件,该第一输送部件及第二输送部件构成片材的输送路径;框架;连接部,该连接部将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固定成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可在规定范围内移动;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将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定位成相对于所述框架处于规定位置且不会相对移动;以及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将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定位成相对于所述框架处于规定位置且不会相对移动。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连接部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设在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上;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部件上、与所述卡止部卡止;以及弹性部,该弹性部可弹性变形,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上且对所述卡止部与所述被卡止部的卡止状态进行维持。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基准突起部,该第一基准突起部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及所述框架中的某一方上、且与设在另一方上的第一基准孔嵌合;以及第一旋转限制部,该第一旋转限制部对所述第一输送部件绕所述第一基准突起部的旋转进行限制。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第二基准突起部,该第二基准突起部设在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及所述框架中的某一方上、且与设在另一方上的第二基准孔嵌合;以及第二旋转限制部,该第二旋转限制部对所述第二输送部件绕所述第二基准突起部的旋转进行限制。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件沿所述输送路径排列,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由所述第一输送部件构成的部位设有对片材的姿势进行矫正的套准辊,从所述第一基准突起部至所述套准辊的距离小于从所述第一基准突起部至所述第一旋转限制部的距离。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将显影剂转印在片材上的转印部、以及对转印在片材上的显影剂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部,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位于所述定影部的下方侧,并具有承受作用于所述定影部的重力的至少一部分的负荷承受部,所述第二基准突起部或所述第二基准孔设在所述负荷承受部上。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件由不同的树脂材料构成。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第一螺纹件,该第一螺纹件将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以及第二螺纹件,该第二螺纹件将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框架具有隔着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件而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架。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第三输送部件,所述第一输送部件、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及所述第三输送部件沿输送路径排列。此外,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部件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中间部,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位于输送方向上的最下游,所述第三输送部件位于输送方向上的最上游。实用新型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部件、第二输送部件、第三输送部件分别以一对框架为基准定位。因此,输送部件与各种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一对框架决定,故第一输送部件、第二输送部件、第三输送部件各自的尺寸误差的影响变小。因而,能抑制配设在输送路径上的各种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大误差的情况。另外,各输送部件在被止脱、安装在一对框架上之前,可互相相对移动。因此,第一输送部件、第二输送部件、第三输送部件各自的尺寸误差被吸收并被定位在一对框架上,故第一输送部件、第二输送部件、第三输送部件各自的尺寸误差的影响变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减小套准辊相对于一对框架的位置误差,故能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即,由于套准辊具有对片材姿势进行矫正的功能,因此,当套准辊相对于一对框架的位置误差较大时,给图像形成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就高。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减少套准辊的位置误差,故能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由第二基准突起部承受作用于定影器的重力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防止第二输送部件因作用于定影器的重力而产生较大挠曲变形的情况。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央剖面图。图2(a)是输送单元26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侧视图,图2 (b)是输送单元26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输送单元26和一对框架33、35的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不第一输送部件27和第二输送部件29连接的图。[0025]图5 (a) 图5(f)是表示第一止脱部(日文第I仮止部)37的状态变化的图,图5(a)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图5(b)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图5(c)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图5(d)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图5(e)为图4中的C部放大图,图5 (f)为图4中的C部放大图。图6是表示第一输送部件27和第三输送部件31的连接的图。图7(a) 图7(d)是表示第二止脱部39的状态变化的图,图7(a)为图6中的K部放大图,图7(b)为图6中的M部放大图,图7(c)为图6中的K部放大图,图7(d)为图6中的M部放大图。图8是表示输送单元26和框架33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I的组装工序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子。即,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特定事项等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单元、构造等。并且,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大致构造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筐体3内,如图1所示,收纳有通过在记录纸或OHP片材等的片材上转印显影剂像从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黑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5包括构成显影单元的处理盒7 ;对感光鼓7A进行曝光的曝光器9 ;使形成于感光鼓7A的显影剂像转印在片材上的转印辊11 ;以及对转印在片材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加热使其定影的定影器13等。另外,供纸盒15是将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的片材以层叠的状态予以收纳的供纸托盘。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供纸盒15可装拆地安装在装置主体(筐体3)上。并且,供纸盒15所收纳的片材在被拾取辊17送出到图像形成部5后,被分离辊19及分离块21 —张一张分离并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另外,从分离棍19输出的片材由输送棍23输送,且其输送方向利用输送槽23A而被转向成向上方侧折返。然后,片材在由一对套准辊25矫正姿势后,在规定的时刻被送入到图像形成部5。然而,从输送槽23A的出口至定影器13的片材的输送路径如图2及图3所示,将三个所示部件27、29、31大致沿输送路径串联排列而成。另外,将三个输送部件27、29、31中位于输送方向X上的中间部的输送部件称为第一输送部件27,将三个输送部件27、29、31中位于输送方向X上的最下游的输送部件称为第二输送部件29,将三个输送部件27、29、31中位于输送方向X上的最上游的输送部件称为第三输送部件31,总称三个输送部件27、29、31时,称为输送单元26。另外,第一输送部件27相比于第二输送部件29及第三输送部件31是耐磨损性及机械强度优异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等的树脂制。另一方面,第二输送部件29及第三输送部件31是成形性优异的聚苯乙烯树脂(PS)等的树脂制。关于各输送部件[0042]在隔着输送单元26的两侧,如图3所示,配设有互相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架33、35。顺便地说,一对框架33、35分别是形成为大致板状的树脂制的强度部件。并且,各输送部件27、29、31固定在一对框架33、35上。另外,图3中省略了图像形成部5等,但图像形成部5也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一对框架33、35上。另外,第二输送部件29如图4所示,利用第一止脱部37 (连接部的一例子)以相对于第一输送部件27可相对移动的状态而与第一输送部件27连接。S卩,第二输送部件29成为卡接固定在第一输送部件27上的状态。第一止脱部37包括设在第一输送部件27及第二输送部件29的宽度方向两端的圆柱或圆筒状的突起部37A、37B ;嵌入各突起部37A、37B的孔部37C、37D ;以及对各突起部37A、37B嵌入孔部37C、37D的状态予以维持的保持部37E、37F等。顺便地说,所谓宽度方向是指与片材的输送方向X及在输送单元26上输送的片材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与图像形成装置I的左右方向相一致、即与和一对框架33、35的板面正交的方向相一致。S卩,在第一输送部件27的宽度方向一端侧设有突起部37A,在宽度方向另一端侧设有孔部37D。另一方面,在第二输送部件29的宽度方向一端侧设有嵌入突起部37A的孔部37C,在宽度方向另一端侧设有嵌入孔部37C的突起部37B。因此,当使第二输 送部件29相对于第一输送部件27从宽度方向一端侧向另一端侧移动以使第二输送部件29向左侧移动时,则图5(a) 图5(d)所示,突起部37A嵌入孔部37C,突起部37B嵌入孔部37D内,突起部37A、37B成为卡止在孔部37C、37D内的状态。另外,如图5 (e)所示,在设于第二输送部件29的板弹簧状的保持部37E顶端侧形成有厚度尺寸越向根部侧越小的锥部37G。另一方面,设于第一输送部件27的保持部37F是相比于保持部37E具有较大弯曲刚性的板弹簧的部件,其设有与保持部37E同样的锥部37H。因此,当使第二输送部件29相对于第一输送部件27从宽度方向一端侧向另一端侧移动以使第二输送部件29向左侧移动时,则如图5(e)所示,保持部37E的锥部37G产生弹性变形以载置在保持部37F的锥部37H上。并且,当使第二输送部件29相对于第一输送部件27向宽度方向移动直至各突起部37A、37B嵌入孔部37C、37D时,则如图5 (f)所示,成为各保持部37E、37F的顶端部相配合的状态,因此,为了使第二输送部件29相对于第一输送部件27向右侧移动而使第二输送部件29从宽度方向另一端侧向一端侧移动受到限制。因此,维持突起部37A、37B与孔部37C、37D卡止的状态。另外,第三输送部件31如图6所示,利用第二止脱部39 (连接部的一例子)以相对于第一输送部件27可相对移动的状态而与第一输送部件27连接。S卩,第三输送部件31也与第二输送部件29相同,成为卡接固定在第一输送部件27上的状态。第二止脱部39如图7(a) 图7(d)所示,包括钩状的卡止部39A以及该被卡止部39B等,该卡止部39A设在设于第一输送部件27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板弹簧状的弹性部39C的顶端上,该被卡止部39B设在第三输送部件31的宽度方向两端侧,该被卡止部39B与卡止部39A卡止。因此,当使第三输送部件31向第一输送部件27侧移动时,则如图7(a) 图7(b)所示,由于弹性部39C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卡止部39A产生弹性变形而搭载在被卡止部39B。并且,当使第三输送部件31进一步向第一输送部件27侧移动时,则如图7(c) 图7 (d)所示,卡止部39A和被卡止部38B成为卡止状态,且该卡止状态由弹性部39C维持。输送单元的在框架上的安装固定构造在三个输送部件27、29、31互相卡接固定而装配有输送单元26后,在各输送部件27、29、31分别定位在一对框架33、35上的状态下,利用螺纹件等机械固定单元固定在一对框架33、35上。S卩,在输送单元26及各框架33、35上,如图8所示设有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3及第三定位部45。并且,第一定位部41是将第一输送部件27定位成相对于一对框架33、35成为不动状态的单元。第二定位部43是将第二输送部件29定位成相对于一对框架33、35成为不动状态的单元。第三定位部45是将第三输送部件31定位成相对于一对框架33、35成为不动状态的单元。另外,由于设在框架33侧的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3、第三定位部45和设在框架35侧的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3、第三定位部45,其技术思想是相同的,因此,下面以设在框架33侧的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3、第三定位部45为例来说明各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3、第三定位部45的结构。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41如图8所示,包括第一基准突起部41A ;嵌入第一基准突起部41A的第一基准孔41B ;第一限制突起部41C ;以及嵌入第一限制突起部41C的第一限制孔41D
坐 寸ο第一基准突起部41A是设在第一输送部件27中面对框架33侧的部位并向框架33突出的圆柱或圆筒状的凸筒部。另一方面,第一基准孔41B是设在框架33上的孔,是具有与第一基准突起部41A的直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的内径的圆孔。第一限制突起部41C及第一限制孔41D构成第一旋转限制部,该第一旋转限制部对第一输送部件27绕第一基准突起部41A旋转的情况进行限制。并且,第一限制突起部41C是从框架33向第一输送部件27突出的圆柱或圆筒状的凸筒部。另一方面,第一限制孔41D是形成在第一输送部件27上的孔,其具有以与片材的输送方向X平行的方向做为长径的大致椭圆状的截面。另外,第一限制孔41D的短径方向尺寸是与第一限制突起部41C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尺寸。因此,可吸收从第一基准突起部41A至第一限制孔41D的尺寸误差、以及从第一基准孔41B至第一限制突起部41C的尺寸误差,并可限制第一输送部件27绕第一基准突起部4IA旋转变位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套准辊25中一侧的套准辊组装在第一输送部件27上。并且,第一基准突起部41A设在接近于该套准辊25的位置。具体来说,第一基准突起部41A设置的位置为使从第一基准突起部41A至套准辊25的距离LI小于从第一基准突起部41A至第一限制孔41D的距离L2。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43也是与第一定位部41相同的结构。S卩,包括第二基准突起部43A ;嵌入第二基准突起部43A的第二基准孔43B ;第二限制突起部43C ;以及嵌入第二限制突起部43C的第二限制孔43D等。并且,第二基准突起部43A是从框架33向第二输送部件29突出的圆柱或圆筒状的凸筒部。另一方面,第二基准孔43B是设在第二输送部件29上的孔,且是具有与第二基准突起部43A的直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的内径的圆孔。第二限制突起部43C及第二限制孔43D构成第二旋转限制部,该第二旋转限制部对第二输送部件29绕第二基准突起部43A旋转的情况进行限制。并且,第二限制突起部43C是从框架33向第二输送部件29突出的圆柱或圆筒状的凸筒部。另一方面,第二限制孔43D是形成在第二输送部件29上的孔,其具有以与片材的输送方向X平行的方向做为长径的大致椭圆状截面。另外,第二限制孔43D的短径方向尺寸是与第二限制突起部43C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吸收从第二基准孔43B至第二限制孔43D的尺寸误差、以及从第二基准突起部43A至第二限制突起部43C的尺寸误差,并能限制第二输送部件29绕第二基准突起部43A旋转变位的情况。另外,第二输送部件29如图1所示,配设在定影器13的下方侧。因此,如图8所示,在第二输送部件29上设有承受作用于定影器13的重力的至少一部分的负荷承受部29A。并且,第二基准孔43B设在负荷承受部29A上。第三定位部第三定位部45是与第二定位部43相同的结构。即,包括第三基准突起部45A、嵌入第三基准突起部45A的第三基准孔45B、第三限制突起部45C以及嵌入第三限制突起部45C的第三限制孔4 等。并且,第三基准突起部45A是从框架33向第三输送部件31突出的圆柱或圆筒状的凸筒部。另一方面,第三基准孔45B是设在第三输送部件31上的孔,其是具有与第三基准突起部45A的直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的内径圆孔。第三限制突起部45C及第三限制孔4 构成第三旋转限制部,该第三旋转限制部对第三输送部件31绕第三基准突起部45A旋转的情况进行限制。并且,第三限制突起部45C是从框架33向第三输送部件31突出的圆柱或圆筒状的凸筒部。另一方面,第三限制孔45D是形成在第三输送部件31上的孔,其具有以与片材输送方向X平行的方向做为长径的大致椭圆状截面。另外,第三限制孔45D的短径方向尺寸是与第三限制突起部45C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吸收从第三基准孔45B至第三限制孔4 的尺寸误差、以及从第三基准突起部45A至第三限制突起部45C的尺寸误差,并能限制第三输送部件31绕第三基准突起部45A旋转变位的情况。因此,各输送部件27、29、31在通过将各基准突起部41A、43A、45A嵌入各基准孔41B、43B、45B而确定相对于一对框架33、35的位置的状态下,由各限制突起部41C、43C、45C进行止转。并且,利用插入到各基准突起部41A、43A、45A近旁的螺纹件S1、S2、S3固定在一对框架33、35上。因此,在各输送部件27、29、31上设有与这些螺纹件S1、S2、S3旋和的螺纹孔 41E、43E、45E。[0079]而所谓的各基准突起部41A、43A、45A近旁是指在以例如第一输送部件27为例进行说明时从第一基准孔41B至螺纹孔41E的距离小于从第一基准孔41B至第一限制孔41D的距离。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各螺纹孔41E、43E、45E至各基准孔41B、43B、45B的距离设定在28mm以下。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现根据图9所示的大致工序按组装工序的顺序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制造方法。另外,以下的工序是由作业者或自动组装机等来实施的作业。首先,在利用第一止脱部37将第二输送部件29安装在第一输送部件27上、且利用第二止脱部39将第三输送部件31安装在第一输送部件27上而组装输送单元26之后,将该输送单元26安装在未图示的组装夹具上(SI)。接着,在各输送部件27、29、31利用定位部41、43、45定位在一对框架33、35上并相对于一对框架33、35成为不动状态之后(S3),各输送部件27、29、31利用螺纹件S1、S2、S3固定在一对框架33、35上(S5)。然后,在图像形成部5和筐体3等的构成零件安装在一对框架33、35等上之后
(S7),检查构成零件的动作和安装状态等(S9)。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部件27、第二输送部件29、第三输送部件31分别以一对框架33、35为基准定位。因此,输送部件27、29、31与各种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一对框架33、35决定,故第一输送部件27、第二输送部件29、第三输送部件31各自的尺寸误差的影响变小。因而,能抑制配设在输送路径上的各种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大误差的情况。另外,各输送部件27、29、37在被止脱、安装在一对框架33、35上之前,可互相相对移动。因此,第一输送部件27、第二输送部件29、第三输送部件31各自的尺寸误差被吸收并被定位在一对框架33、35上,故第一输送部件27、第二输送部件29、第三输送部件31各自的尺寸误差的影响变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点在于,从第一基准突起部41A至套准辊25的距离LI小于从第一基准突起部41A至第一限制孔41D的距离L2。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减小套准辊25相对于一对框架33、35的位置误差,故能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S卩,由于套准辊25具有对片材姿势进行矫正的功能,因此,当套准辊25相对于一对框架33、35的位置误差较大时,给图像形成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就高。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减少套准辊25的位置误差,故能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从第一矫正突起部41A至套准辊25的距离被定义为从套准辊25的旋转中心线至第一基准突起部41A的中心的距离。另外,所谓从第一基准突起部41A至第一限制孔41D的距离被定义为从第一基准突起部41A的中心至第一限制孔41D的中心的距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点在于,第二输送部件29配设在定影器13的下方侧,且在承受作用于定影器13的重力的 至少一部分的负荷承受部29A上设有第二基准突起部43A。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由第二基准突起部43A承受作用于定影器13的重力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防止第二输送部件29因作用于定影器13的重力而产生较大挠曲变形的情况。其它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三个输送部件27、29、31构成输送单元26,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用二个输送部件或四个以上的输送部件构成输送单元2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了黑白激光打印机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应用于彩色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等。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螺纹件S1、S2、S3固定了各输送部件27、29、3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取消螺纹件S1、S2、S3而用一对框架33、35夹持地固定。另外,第一止脱部37和第二止脱部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是使用了利用弹性变形的卡止连接部、螺纹件的止脱连接等。另外,关于本实用新型,只要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宗旨相吻合即可,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第一输送部件及第二输送部件,该第一输送部件及第二输送部件构成片材的输送路径; 框架; 连接部,该连接部将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固定成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可在规定范围内移动; 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将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定位成相对于所述框架处于规定位置且不会相对移动;以及 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将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定位成相对于所述框架处于规定位置且不会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 卡止部,该卡止部设在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上; 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部件上、与所述卡止部卡止;以及弹性部,该弹性部可弹性变形,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上且对所述卡止部与所述被卡止部的卡止状态进行维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 第一基准突起部,该第一基准突起部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及所述框架中的某一方上、且与设在另一方上的第一基准孔嵌合;以及 第一旋转限制部,该第一旋转限制部对所述第一输送部件绕所述第一基准突起部的旋转进行限制, 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 第二基准突起部,该第二基准突起部设在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及所述框架中的某一方上、且与设在另一方上的第二基准孔嵌合;以及 第二旋转限制部,该第二旋转限制部对所述第二输送部件绕所述第二基准突起部的旋转进行限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件沿所述输送路径排列, 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由所述第一输送部件构成的部位设有对片材的姿势进行矫正的套准辊, 从所述第一基准突起部至所述套准辊的距离小于从所述第一基准突起部至所述第一旋转限制部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将显影剂转印在片材上的转印部、以及对转印在片材上的显影剂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部, 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位于所述定影部的下方侧,并具有承受作用于所述定影部的重力的至少一部分的负荷承受部, 所述第二基准突起部或所述第二基准孔设在所述负荷承受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件由不同的树脂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螺纹件,该第一螺纹件将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以及 第二螺纹件,该第二螺纹件将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隔着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件而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三输送部件, 所述第一输送部件、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及所述第三输送部件沿输送路径排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中间部,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位于输送方向上的最下游,所述第三输送部件位于输送方向上的最上游。
专利摘要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一输送部件及第二输送部件,该第一输送部件及第二输送部件构成片材的输送路径;框架;连接部,该连接部将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固定成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可在规定范围内移动;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将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定位成相对于所述框架处于规定位置且不会相对移动;以及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将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定位成相对于所述框架处于规定位置且不会相对移动。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减少各种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大的误差的情况。
文档编号G03G15/00GK202904226SQ20122049501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广濑笃男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