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484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该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其由多个辊张设并用于传送位于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部件,其用于执行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件与中间转印带对置的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对置部件,其抵接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并在二次转印位置与二次转印部件对置;抵接部件,其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位于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并被可旋转地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相接触,抵接部件与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的接触点位于由沿着与假想法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假想线限定的区域的二次转印部件那一侧,该假想法线在二次转印位置处连接对置部件的中心和二次转印部件的中心。
【专利说明】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存在一种环带传送装置,其通过与对置辊接触形成咬合,并配置有至少三个辊。该环带传送装置在其内部设置有可以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环带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传感器部,从而检测在通过与对置辊接触而形成的咬合位置处的环带的位置信息(参见日本特开第2012-008561号公报)。
[0003]此外,还存在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抵接部件和连动部。该抵接部件在转印辊的附近与相对于环带图像载体的运动方向位于该环带图像载体的转印咬合的上游侧的区域抵接。该连动部支撑抵接部件和转印辊,并通过与当转印材料进入转印咬合时发生的转印辊的移位同步地操作,来使抵接部件移位以便增加环带图像载体上的张力(参见日本特开第2012-0935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该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减少色调剂向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后方飞散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其由多个辊张设并用于传送位于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部件,其用于执行二次转印,该二次转印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在所述二次转印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对置的二次转印位置处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对置部件,其抵接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并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与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对置;以及抵接部件,其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并且被可旋转地配置成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在接触点处相接触,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的所述接触点位于由沿着与以下假想法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假想线限定的区域的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好一侧,所述假想法线被绘制成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连接所述对置部件的中心和所述二次转印部件的中心。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中,所述二次转印部件的以Asker-C测量的硬度大于或等于40度。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中,I Ft I < I Fe I,其中Ft为第一按压区域中的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按压力,Fe为第二按压区域中的所述二次转印部件上的按压力,所述第一按压区域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并且所述第一按压区域为所述对置部件与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彼此没有按压接触而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所述第二按压区域为所述对置部件与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在将所述中间转印带夹在该对置部件和该述二次转印部件之间的情况下彼此按压接触的区域。[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绘制成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连接所述对置部件的中心和所述二次转印部件的中心的假想法线位于以下接触区域内,该接触区域由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二次转印部件的一部分通过表面接触而形成。
[000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其用于形成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部,其用于将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以及定影部,其用于对通过所述转印装置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
[0010]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与不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能够减少发生在转印中的图像中的条纹状的图像紊乱,以及色调剂向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后方飞散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将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12]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
[0013]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装置的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0014]图3是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导向件的转印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
[0015]图4示出二次转印部中的按压力(Fe和Ft)以及峰压(P)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的压力分布;
[0016]图5A和5B是分别示出待由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解决的图像缺陷的例子的示意图;以及
[0017]图6是说明待由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解决的图像缺陷的可能原因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具体例子,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例子。
[0019]应注意,在下面的参照附图进行的描述中,附图仅用于示意,各尺寸之间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为了便于理解,对那些不需要进行说明的部件适当地省略图示。
[0020](I)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和运行
[0021]( L I)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
[0022]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整体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
[0023]图像形成装置I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0、安装到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一端的供纸装置20、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另一端并将印刷好的纸张排出的纸张排出单元30、操作信息单元40以及由从主机传送的打印信息生成图像信息的图像处理单元50。
[0024]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系统控制装置11、曝光装置12、感光体单元13、显影装置
14、转印装置15、纸张传送装置16a、16b和16c、定影装置17以及驱动装置18。图像形成单元10将从图像处理单元50接收的图像信息在从供纸装置20供应的纸张P上形成为色调齐_像。
[0025]供纸装置20将纸张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10。即,供纸装置20包括多个纸张装载单元,这多个纸张装载单元容纳不同类型的纸张P (例如,材料、厚度、纸张尺寸和纸张纹路不同的纸张)。供纸装置20将从这多个纸张装载单元中的一个单元送出的纸张P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10。
[0026]纸张排出单元30排出纸张P,在该纸张P上有已在图像形成单元10中被输出的图像。出于这个原因,纸张排出单元30配置有排出纸张接收单元,已经经过图像输出的纸张P被排出到该排出纸张接收单元。纸张排出单元30可具有进行后处理的功能,如对从图像形成单元10排出的纸张束进行切割或装订。
[0027]操作信息单元40用于输入各种设定和指令,并显示信息。即,操作信息单元40相当于所谓的用户界面。具体而言,操作信息单元40由液晶显示屏、各种操作按钮以及触摸屏等的组合构成。
[0028](1.2)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和运行
[0029]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I中,与图像形成的时刻同步地,将待在打印作业中被打印的每个单张纸张P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其中所述每个单张纸张P从供纸装置20中的指定的纸张装载单元被送出。
[0030]感光体单元13并列地设置在曝光装置12的下方。每个感光体单元13都包括感光鼓131。感光鼓131作 为图像载体被旋转地驱动。沿着感光鼓131的旋转方向布置有充电器132、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4、一次转印辊152以及清洁刮板134。
[0031]每一个显影装置14都具有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壳体141。与感光鼓131对置的显影辊142设置在显影壳体141的内部。靠近显影辊142布置有限制显影剂的层厚度的层限制部件(图中未示出)。
[0032]显影装置14,除了容纳在对应的显影壳体141内的显影剂之外,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显影装置14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B)的色调剂图像。
[0033]旋转的感光鼓131的表面由充电器132充电。通过从曝光装置12发射潜像形成光而在感光鼓13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3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142作为色调剂图像被显影。
[0034]转印装置15包括中间转印带151、一次转印辊152以及二次转印辊153。各自的感光体单元13的感光鼓131上形成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多层的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一次转印辊152将形成在感光体单元13中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 (一次转印)。二次转印辊153将已经以重叠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一次性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上(二次转印)。
[0035]各自的感光体单元13的感光鼓131上形成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由一次转印辊152依次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上(一次转印),从而形成重叠了各颜色的色调剂的重叠色调剂图像,其中所述一次转印辊152从由系统控制器11控制的电源装置(图中未示出)被施加预定的转印电压。
[0036]随着中间转印带151的移动,中间转印带151上的重叠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配置有二次转印辊153的区域(二次转印部TR)。一旦重叠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TR,与该时刻同步地将纸张P从供纸装置20供应到二次转印部TR。于是,从由系统控制器11控制的电源装置等对支承辊165施加预定的转印电压,该支承辊165与二次转印辊153夹着中间转印带151对置,而中间转印带151上的多层色调剂图像被一次性转印到纸张P上。
[0037]感光鼓131的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通过清洁刮板134除去,并且被回收到废色调剂容纳单元(图中未示出)。感光鼓131的表面由充电器132再次充电。
[0038]定影装置17包括沿一个方向旋转的环形定影带17a和与该定影带17a的周表面接触并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加压辊17b。由定影带17a和加压辊17b之间的按压接触区域形成咬合部(定影区域)。
[0039]在转印装置15中被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在色调剂图像尚未被定影的状态下通过纸张传送装置16a被传送到定影装置17。通过由一对定影带17a和加压辊17b施加的压力和热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被传送到定影装置17的纸张P上。
[0040]具有被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通过纸张传送装置16b被送到纸张排出单元30。
[0041]当在纸张P的两面上输出图像的情况下,由纸张传送装置16c将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翻转,并再次将纸张P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的二次转印部TR。然后,在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并且转印的图像被定影到纸张P上之后,将纸张P送到纸张排出单元30。被送到纸张排出单元30的纸张P根据需求进行例如切割或装订的后处理,然后排出到排出纸张接收单
J Li ο
[0042](2)转印装置的构造和作用 [0043](2.1)转印装置的构造
[0044]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转印装置15的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5]转印装置15包括中间转印带151、一次转印辊152和二次转印辊153。
[0046]使用的中间转印带151是由诸如含有适量的诸如碳黑之类的导电剂的聚酰亚胺或聚酰胺之类的树脂制成,并具有IO6 Ω._至1014Ω 的体积电阻率。中间转印带151被形成为薄膜状的环带,其厚度例如为约0.1_。
[0047]中间转印带151具有驱动辊161、从动辊162、张紧辊163、支持辊164、支承辊165以及清洁支承辊166。驱动辊161驱动中间转印带151循环。从动辊162支持中间转印带151,该中间转印带151沿着感光鼓131的排列方向大致直线延伸。张紧辊163对中间转印带151施加预定的张力并防止中间转印带151的蛇行。支持辊164作为抵接部件在二次转印部TR的上游侧可旋转地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相接触。支承辊165被设置在二次转印部TR中。清洁支承辊166被设置在擦掉中间转印带151上的残留色调剂的清洁部中。
[0048]支承辊165是在其表面上分散有碳的EPDM和NBR的混合橡胶管。支承辊165的内部由EPDM橡胶制成。支承辊165具有107Q/Sq至101QQ/Sq的表面电阻率和28mm的辊直径。支承辊165的硬度设定为例如70度(Asker-C)。
[0049]支承辊165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51的背面侧,并形成二次转印辊153的对电极。由金属制成的供电辊165A配置成与支承辊165相接触。供电辊165A施加用于在二次转印部TR中形成二次转印电场的偏压电压。
[0050]一次转印棍152与每个感光鼓131夹着中间转印带151对置。一次转印棍152被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因此,感光鼓13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依次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51上形成重叠色调剂图像。
[0051]二次转印辊153由半导电性橡胶制成,该半导电性橡胶具有106Ω.cm至101° Ω.cm的体积电阻率和40度以上(Asker-C)的硬度。二次转印辊153与支承辊165夹着中间转印带151对置。二次转印辊153与支承辊165 —起形成二次转印部TR,在该二次转印部TR,将由中间转印带151承载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被传送到二次转印辊153上的纸张P上。
[0052]在二次转印部TR中,支承辊165以与纸张P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应的恒定的移位状态经由中间转印带151被推向二次转印辊153。在二次转印辊153和支承辊165之间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咬合部(第二按压区域)。
[0053]在咬合部中,使由支承辊165和二次转印辊153形成的转印咬合的法线N(以下简称为“转印咬合法线N”)以支承辊165的中心B作为起点相对于假想线L移动(偏移),该假想线L连接支承辊165的中心B和中间转印带151开始与支承辊165的周表面接触的点A,从而确保中间转印带151和二次转印辊153之间的接触区域的接触宽度。
[0054]作为抵接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支持辊164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在二次转印辊153的上游侧可旋转地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151的内周表面相接触。
[0055]另外,支持辊164与中间转印带151的内周表面的接触点位于由以下假想线限定的区域的二次转印辊153侧,该假想线在与由支承辊165和二次转印辊153形成的转印咬合法线N正交的方向 上延伸。
[0056]其结果,在支持辊164和二次转印辊153之间,中间转印带151与二次转印辊153的接触宽度向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增加(第一按压区域)。
[0057]在转印装置15的二次转印部TR的上游侧配置有纸张导向件28。纸张导向件28与中间转印带151的色调剂图像承载面相对,并将纸张P引导到二次转印部TR。
[0058]纸张导向件28包括引导纸张P的上表面(转印表面)的纸张导向件28a和引导纸张P的下表面(非转印面)的纸张导向件28b。
[0059](2.2)转印装置的作用
[0060]图3是包括如上所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纸张导向件28的转印装置15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
[0061]下面,参照图3对转印装置15的作用进行描述。
[0062]在每个感光体单元13的感光鼓131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上,在一次转印部,每个感光鼓131和中间转印带151彼此相对。已经经过一次转印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151的旋转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TR。
[0063]供纸装置20与图像形成的时刻同步地供应预定尺寸的纸张P。由供纸装置20供应的纸张P被方位校正单元26暂停后,与承载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51的移动时刻同步地使配准辊26a旋转,从而进行在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的色调剂图像的配准。
[0064]然后,以同步的方式被传送的纸张P被夹在由中间转印带151和二次转印辊153之间形成的二次转印部TR中。供电辊165A通过施加与色调剂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而形成转印电场。这样所形成的转印电场使承载在中间转印带151上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TR中被静电转印到纸张P上。[0065]此后,具有静电转印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由设置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纸张传送装置16a进行传送。纸张传送装置16a以适合于在定影装置17中进行定影处理的速度将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17。定影装置17通过热和压力的作用进行定影处理,从而将纸张P上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然后,具有被定影图像的纸张P由纸张传送装置16a排出到纸张排出单元30。在将图像转印到纸张P的转印结束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51上的残留色调剂由带清洁器除去。
[0066](2.3)图像紊乱
[0067]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不仅使用一般的复印纸,还使用各种不同的纸张。对于涉及处理例如出版及广告服务等按需出版物的供应商的应用,在例如无木桨纸、含磨木桨纸、涂布纸以及美术纸等各种各样纸张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0068]特别地,在作为纸张P使用单位面积重量小于或等于200g/m2并且其表面涂布有涂层以改善平滑度的胶版印刷用涂布纸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纸张的特性而发生图像紊舌L。此外,随着近年的高速度化和高图像质量化,例如当处理速度超过400mm/sec时,特别容易发生图像紊乱。
[0069]当所使用的纸张P是为改善平滑度而在其表面涂有涂层的涂布纸时,有时会发生下面的图像缺陷。也就是说,色调剂在即将进入第二按压区域之前向纸张P的行进方向的后方飞散(参见图5A),在所述第二按压区域,二次转印辊153和支承辊165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彼此强烈地按压。这样的图像缺陷容易发生在要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包括多条与纸张P的行进方向成直角的细线的情况。
[0070]在二次转印位置的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如图6所示,中间转印带151和纸张P彼此重叠,并且纸张P的背表面与二次转印辊153相接触。此时,中间转印带151上的色调剂被夹在中间转印带151和纸张P之间,并且在位于前侧的色调剂的细线和位于后侧的色调剂的细线之间形成空间S。
[0071]当纸张P进入二次转印辊153和支承辊165在二次转印位置处相互强烈按压所在的第二按压区域时,通过此时施加的巨大的按压力,该空间S从前侧被压碎。例如,在图像包括多条与纸张P的行进方向成直角的细线时,空间S内的空气被密闭,而难以形成排放通道以排放被密闭的空气。
[0072]因此,当空间S从前侧被压碎时,如在图6中由箭头R所示,在按压力薄弱的后侧形成细线的色调剂颗粒组被空气压力吹走,因此,空间S内的空气被释放到后侧。推断出在后侧形成细线的色调剂因此向后飞散。
[0073]因此,通过将二次转印辊153向纸张传送方向(与转印咬合法线N交叉的方向)的上游侧偏移,在二次转印位置的纸张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中间转印带151和二次转印辊153之间的接触宽度增加。其结果,产生对夹在中间转印带151和纸张P之间的色调剂的限制的力,从而阻止即将进入第二按压区域之前的色调剂向行进方向的后方飞散。
[0074]当纸张P的后端穿过引导纸张P的上表面(转印面)的纸张导向件28a的前端时,纸张P受到沿转印咬合法线N方向的力。在使用的纸张是单位面积重量为300g/m2至450g/m2的厚纸而增加了刚度的情况下,当后端碰撞中间转印带151的表面时沿转印咬合法线N方向作用的力变成冲击力,将导致中间转印带151振动而使其在与周表面成直角进行移位。推断出这样的振动被向二次转印位置传递,有时在转印中的图像中引起条文状的图像紊乱(参见图5B),在图5B中,W代表中间色调剂图像中的浓度变化,X代表条纹状的图像紊乱。
[0075]在为了减少这样的条纹状的图像紊乱而减小偏移以减小作用在纸张P的转印咬合法线N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存在色调剂向后飞散的图像缺陷会变得更容易发生的问题。
[0076](2.4)第一按压区域的作用及效果
[0077]图4示出在二次转印部TR中的按压力(Fe和Ft)以及峰压(p)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的压力分布,其中U代表第一按压区域,V代表第二按压区域。该二次转印部TR由夹着中间转印带151相互按压接触的二次转印辊153和支承辊165以及通过支持辊164施加有张力T并缠绕在二次转印辊153上的中间转印带151形成。
[0078]下面,参照图4,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5的二次转印部TR的按压力进行描述。
[0079]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5中,在二次转印辊153的沿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支持辊164可旋转地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151的内周表面相接触。另外,支持辊164与中间转印带151的内周表面的接触点位于由以下假想线限定的区域的二次转印辊153侦彳,该假想线在与由支承辊165和二次转印辊153形成的转印咬合法线N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0080]其结果,在第二按压区域的沿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第一按压区域,所述第二按压区域由二次转印辊153和支承辊165之间的按压接触所形成。在第一按压区域中,支承辊165和二次转印辊153彼此没有按压接触,主要是中间转印带151和二次转印辊153彼此接触。
[0081]在第一按压区域中,在二次转印部TR的沿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在通过张紧辊163施加的预定的张力下张设的中间转印带151由支持辊164施加附加的张力,由此基于中间转印带151上的张力的按压力Ft发生作用。
[0082]在第二按压区域中,二次转印辊153被施加有恒定的负载并被压向支承辊,由此按压力Fe发生作用。
[0083]这些按压力设定如下:Ft|〈|Fc|。也就是说,第一按压区域中的按压力Ft设定为低于第二按压区域中的按压力Fe。
[0084]因为按压力Ft作用在第一按压区域中,因此第二按压区域中的按压力Fe可以设定为比没有形成第一按压区域的情况低。
[0085]二次转印辊153形成具有高于或等于40度(Asker-C)的硬度。
[0086]因此,基于中间转印带151上的张力的按压力Ft更加稳定地发生作用,从而确保第一按压区域中的按压力。
[0087]由于支承辊165的硬度设定为70度(Asker-C),因此在第二按压区域中确保了二次转印所需的按压力。
[0088]在第一按压区域和第二按压区域彼此间隔开超出必要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按压区域和第二按压区域之间产生峰值压力下降的区域。因此,当承载在中间转印带151上的色调剂图像穿过这些按压区域时,在上述的空间S内可能会出现峰值压力的突然下降和突然上升,从而引起所承载的色调剂层的破坏。
[0089]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15中,连接支承辊165的中心和二次转印辊153的中心C的假想线位于第一按压区域内,在该第一按压区域,中间转印带151和二次转印辊153相互接触。因此,在第一按压区域和第二按压区域之间不会发生按压力的突然下降。
[0090]其结果,中间转印带151和二次转印辊153之间的接触宽度向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增加,从而在第一按压区域中产生对夹在中间转印带151和纸张P之间的色调剂的限制力。
[0091]也就是说,防止了色调剂在即将进入第二按压区域之前向行进方向的后方飞散,在第二按压区域中,二次转印辊153和支承辊165在二次转印位置处相互强烈按压。
[0092]此外,连接支承辊165的中心和二次转印辊153的中心的假想线位于第一按压区域内,在该第一按压区域,中间转印带151和二次转印辊153彼此接触。因此,在第二按压区域中二次转印辊153和支承辊165之间的按压力Fe减小,并且对空间S施加的压缩力变小。
[0093]因此,降低了色调剂在即将进入二次转印位置之前向行进方向的后方飞散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0094]虽然已经在上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在如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0095]例如,虽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包括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二次转印辊153的转印装置15进行了说明,但是转印装置15可以采用皮带传送系统,其中,二次转印辊153与支承辊165夹着二次转印带对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其由多个辊张设并用于传送位于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 二次转印部件,其用于执行二次转印,该二次转印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在所述二次转印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对置的二次转印位置处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对置部件,其抵接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并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与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对置;以及 抵接部件,其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并且被可旋转地配置成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在接触点处相接触,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的所述接触点位于由沿着与以下假想法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假想线限定的区域的所述二次转印部件那一侧,所述假想法线被绘制成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连接所述对置部件的中心和所述二次转印部件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所述二次转印部件的以Asker-C测量的硬度大于或等于4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Ft|〈|Fc|,其中Ft为第一按压区域中的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按压力,Fe为第二按压区域中的所述二次转印部件上的按压力,所述第一按压区域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转印位 置的上游侧,并且所述第一按压区域为所述对置部件与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彼此没有按压接触而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所述第二按压区域为所述对置部件与所述二次转印部件将所述中间转印带夹在该对置部件和该二次转印部件之间而彼此按压接触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绘制成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连接所述对置部件的中心和所述二次转印部件的中心的假想法线位于以下接触区域内,该接触区域由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二次转印部件的一部分通过表面接触而形成。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其用于形成色调剂图像; 一次转印部,其用于将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以及 定影部,其用于对通过所述转印装置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4020655SQ201310731468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中津原诚也, 中岛崇晴, 渡边翔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