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晶薄膜结构及其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005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晶薄膜结构及其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覆晶薄膜结构及其液晶显示器。覆晶薄膜结构包括:一主体区,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且电性连接至液晶面板;以及一对凸起部,位于主体区的相对两侧,每一凸起部与主体区之间具有一隔离槽,用以间隔主体区与凸起部。该覆晶薄膜结构通过该对凸起部导出液体,从而防止液体流入主体区。相比于现有技术,当使用者清洁液晶面板时,液晶显示器可通过覆晶薄膜结构的该对凸起部导出清洁液体,以防止其流入主体区造成短路或电路故障。此外,当覆晶薄膜结构与液晶面板相粘结时,所产生的溢胶也会透过该对凸起部排出而不会渗入主体区,从而提升产品的电路可靠度。
【专利说明】一种覆晶薄膜结构及其液晶显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组装时的覆晶薄膜结构和包含该覆晶薄膜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光学科技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Display;IXD)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显示装置上。现今的液晶显示装置产品,尤其是便携式产品,愈来愈趋向于轻薄、短小、重量少的设计结构,因此新的材料及组装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覆晶薄膜技术(Chip On Film,C0F)即为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种组装技术。术语“覆晶薄膜”是运用软性电路板作为封装驱动芯片的载体,将驱动芯片直接安装于软性电路板,这种连接方式的集成度较高,而且周边组件还可与驱动芯片一起安装于软性电路板上。
[0003]在现有的组装工艺中,必须将背光模块、液晶面板和偏光片组装在一起,将覆晶薄膜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液晶面板,再将覆晶薄膜的另一端与一印刷电路板的金手指压合在一起。另一方面,随着显示器质量需求的日益提升,衍生了不同的模块设计,而印刷线路板朝地侧摆放设计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然而,使用者在对面板进行清洁时,清洁液体很容易沿着面板流入下方的相关电子组件或金手指,造成短路或其它电路故障。
[0004]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颖的覆晶薄膜结构或对现有的覆晶薄膜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改善或消除上述缺陷,提升产品的电路可靠性,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在设计覆晶薄膜结构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可有效防止液体流入覆晶薄膜结构的主体区从而避免造成短路的覆晶薄膜结构以及含有该覆晶薄膜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0006]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覆晶薄膜(Chip On Film, C0F)结构,适用于一液晶面板,该覆晶薄膜结构包括:
[0007]—主体区,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且电性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以及
[0008]一对凸起部,位于所述主体区的相对两侧,每一凸起部与所述主体区之间具有一隔离槽,用以间隔所述主体区与所述凸起部;
[0009]其中,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通过该对凸起部导出液体,从而防止液体流入所述主体区。
[0010]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覆晶薄膜结构的主体区采用热压工艺粘结至一印刷线路板。
[0011]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线路板还包括一金手指(Gold Finger),粘结后的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透过该金手指电性连接所述印刷线路板的对应端子。
[001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线路板设置于一前框与一背光模块之间。[001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通过一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Conductive Film, ACF)材料将所述驱动芯片电性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
[0014]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前框、一液晶面板和一背光模块,该液晶显示器还包括:
[0015]一覆晶薄膜结构,具有:
[0016]一主体区,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且电性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以及
[0017]一对凸起部,位于所述主体区的相对两侧,每一凸起部与所述主体区之间具有一隔离槽,用以间隔所述主体区与所述凸起部,其中,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通过该对凸起部导出液体,从而防止液体流入所述主体区;以及
[0018]一印刷线路板,粘结至所述覆晶薄膜结构的所述主体区。
[0019]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前框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
[0020]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线路板还包括一金手指(Gold Finger),粘结后的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透过该金手指电性连接所述印刷线路板的对应端子。
[0021 ]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通过一各向异性导电膜材料将所述驱动芯片电性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
[002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该液晶显示器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0023]采用本发明的覆晶薄膜结构,其主体区(或称为有效区域)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且电性连接至液晶面板,且设置一对凸起部(或称为无效区域)位于该主体区的相对两侧,每一凸起部与主体区之间具有一隔离槽,通过该隔离槽来隔开主体区与凸起部。相比于现有技术,当使用者清洁液晶面板时,液晶显示器可通过覆晶薄膜结构的该对凸起部导出清洁液体,以防止其流入主体区造成短路或电路故障。此外,当覆晶薄膜结构与液晶面板相粘结时,所产生的溢胶也会透过该对凸起部排出而不会渗入主体区,从而提升产品的电路可靠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0025]图1A示出一种液晶显示器中的前框、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1B示出图1A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的覆晶薄膜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0028]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覆晶薄膜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0030]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图1A示出一种液晶显示器中的前框、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1B示出图1A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示意图。
[0032]参照图1A,该液晶显不器包括一前框100、一液晶面板102和一背光模块(Backlight Unit,BLU) 104。此外,覆晶薄膜结构106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液晶面板102,另一端电性连接至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PCBA) 108。印刷电路板108还包括一连接器接口 110。
[0033]在图1B中,液晶面板102设置于背光模块104的上方,且液晶面板102粘结至前框100。例如,液晶面板102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和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在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的上方还可设置一偏光片,用以对背光模块出射的光线进行偏振。印刷电路板108位于前框100与背光模块104之间。覆晶薄膜结构106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液晶面板102中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例如,一部分端子电性连接每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以提供薄膜晶体管开通或关断所需的栅极驱动信号;另一部分端子电性连接每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用以提供薄膜晶体管所对应的像素的数据电压。
[0034]如前文所述,随着显示器质量需求的日益提升,印刷线路板朝地侧摆放设计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然而,使用者在对液晶面板进行清洁时,清洁液体很容易沿着面板流入下方的相关电子组件或印刷线路板,造成短路或其它电路故障,进而影响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度。
[0035]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的覆晶薄膜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2,覆晶薄膜结构106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至液晶面板102。并且,覆晶薄膜结构106与液晶面板102的压合区域为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材料112,其中,虚线部分表示各向异性导电膜112的边界。在此,ACF是指在热固性聚合物基体中分散直径为3微米?5微米大小的导电微粒而形成的粘结薄膜。
[0036]从图2可以看出,覆晶薄膜结构并无排水或导水设计,当覆晶薄膜结构106与液晶面板102相粘结时,所产生的溢胶很容易流入或渗透进压合区域,造成短路或其它故障,影响电路运行的可靠性。
[0037]为了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覆晶薄膜结构的示意图。
[0038]参照图3,本发明的覆晶薄膜结构包括一主体区(也可称为“有效区域”)1061和一对凸起部(也可称为“无效区域”)1063。该主体区1061也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且电性连接至液晶面板102。一对凸起部1063分别位于主体区1061的相对两侧。每一凸起部1063与主体区1061之间具有一隔离槽1062。该隔离槽1062用以隔开主体区1061与凸起部1063。由于该覆晶薄膜结构采用了凸起设计,当清洁液晶面板102或在粘结制程中出现溢胶时,本发明的覆晶薄膜结构可通过该对凸起部1063导出液体,从而防止液体流入主体区1061。
[003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覆晶薄膜结构的主体区1061采用热压工艺粘结至一印刷线路板(图中未示出)。进一步,该印刷线路板还包括一金手指(Gold Finger),粘结后的覆晶薄膜结构透过该金手指电性连接印刷线路板的对应端子。类似于图1B,该印刷线路板可设置于一前框与一背光模块之间。
[004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覆晶薄膜结构通过一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Conductive Film, ACF)材料112将驱动芯片电性连接至液晶面板102。[004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3不仅可描述本发明的覆晶薄膜结构,而且还可说明包含该覆晶薄膜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例如,该液晶显示器为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前框、一液晶面板、一背光模块、一覆晶薄膜结构和一印刷电路板。由于前框、液晶面板、背光模块和印刷电路板在图1A和图1B中已进行了具体描述,为方便起见,此处不再赘述。
[0042]采用本发明的覆晶薄膜结构,其主体区(或称为有效区域)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且电性连接至液晶面板,且设置一对凸起部(或称为无效区域)位于该主体区的相对两侧,每一凸起部与主体区之间具有一隔离槽,通过该隔离槽来隔开主体区与凸起部。相比于现有技术,当使用者清洁液晶面板时,液晶显示器可通过覆晶薄膜结构的该对凸起部导出清洁液体,以防止其流入主体区造成短路或电路故障。此外,当覆晶薄膜结构与液晶面板相粘结时,所产生的溢胶也会透过该对凸起部排出而不会渗入主体区,从而提升产品的电路可靠度。
[0043]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覆晶薄膜结构,适用于一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结构包括: 一主体区,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且电性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以及 一对凸起部,位于所述主体区的相对两侧,每一凸起部与所述主体区之间具有一隔离槽,用以间隔所述主体区与所述凸起部;其中,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通过该对凸起部导出液体,从而防止液体流入所述主体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结构的主体区采用热压工艺粘结至一印刷线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晶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线路板还包括一金手指,粘结后的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透过该金手指电性连接所述印刷线路板的对应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晶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线路板设置于一前框与一背光模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通过一各向异性导电膜材料将所述驱动芯片电性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
6.—种液晶显不器,包括一前框、一液晶面板和一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 一覆晶薄膜结构,具有: 一主体区,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被压合且电性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以及一对凸起部,位于所述主体区的相对两侧,每一凸起部与所述主体区之间具有一隔离槽,用以间隔所述主体区与所述凸起部,其中,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通过该对凸起部导出液体,从而防止液体流入所述主体区;以及 一印刷线路板,粘结至所述覆晶薄膜结构的所述主体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前框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线路板还包括一金手指,粘结后的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透过该金手指电性连接所述印刷线路板的对应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结构通过一各向异性导电膜材料将所述驱动芯片电性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为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3728747SQ20141000914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陈信志, 陈建元, 曾德龙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