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14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图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其包括: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压合部;可转动摩擦构件,其构造成摩擦第一可转动构件以使第一可转动构件的表面特性基本恢复;和管构件,所述管构件设有形成在管构件的外周表面处的开口,以允许朝向可转动摩擦构件吹送空气,其中,所述管构件具有通过塌陷而气密地密封的端部部分。
【专利说明】图像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图像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诸如复印机、打印机的成像设备要求实现高速化、图像质量改善、着色、节能等。另外,还要求成像设备实现与诸如厚纸、粗纸、压花纸和铜版纸的各种记录纸张的多介质兼容性以及较高的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的打印数)。因此,对于例如诸如铜版纸的高光泽度的记录纸张,还要求成像设备形成光泽度和图像质量高于传统的成像设备所形成的图像的光泽度和图像质量的图像。为了形成具有更高光泽度和更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把作为加热构件的定影辊的表面特性稳定地保持在期望的状态下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0003]然而,在传统的成像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是定影辊(可转动构件)的表面由于受到经过的纸和诸如纸粉或偏移的调色剂的污染物的冲击而逐渐地变粗糙。
[0004]因此,令人担忧的是,定影辊的表面处的微小的不均匀度(凸起和凹陷部)作为(缺陷)图像出现。即,当由于与纸摩擦或包括来自定影辊外部的污染物等而在定影辊的表面处产生微小不均匀度时,定影辊的表面形状易于被反映在调色剂层中。这种特性被称为图像清晰度。例如,这样,图像清晰度的程度倾向于通过调色剂熔融特性等的改进而增大,并且因此,为了形成具有高光泽度和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把定影辊的表面特性稳定地保持在期望的状态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0005]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 2008-40364中描述的设备中,通过使用在定影辊上重复地产生细小的磨损(损伤)的摩擦构件(恢复辊),使由于定影辊的表面层处粗糙化的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图像的不均匀光泽度在图像上不太能看到。另外,在JP-A2008-40365中描述的设备中,用于以与摩擦构件相接触的方式清洁摩擦构件(恢复辊)的清洁辊与摩擦构件相接触。
[0006]然而,通过使用这种摩擦构件能够保持定影辊的表面层的粗糙度,但是另一方面,每次重复摩擦(处理)时,污染物也逐渐沉积在摩擦构件的表面层上,导致摩擦构件的表面特性改变。为了防止表面特性改变,在使用如JP-A2008-40365中描述的设备中的清洁辊的情况下,对清洁辊的清洁力度存在限制,从而需要改进清洁力度。


【发明内容】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其包括: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压合部;可转动摩擦构件,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构造成摩擦第一可转动构件,以使第一可转动构件的表面特性基本恢复;和管构件,所述管构件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管构件的外周表面处,用于允许朝向可转动摩擦构件吹送空气,其中,管构件具有通过塌陷而气密地密封的端部部分。
[0008]在参照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0]图2是定影器的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1]图3是定影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012]图4是用于示出恢复辊的示意图。
[0013]图5 (a)和图5 (b)是用于不出测量微小硬度的不意图。
[0014]图6是空气清洁机构的例示视图。
[0015]图7是空气喷管的空气喷射孔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8是示出了恢复辊和空气喷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17]图9是在一个端部部分侧中的空气喷管的透视图。
[0018]图10是示出了空气清洁压力和清洁力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19]图11是示出了在不同的压力下的恢复时间和清洁力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20]图12是空气清洁期间的操作的流程图。
[0021 ]图13是空气清洁期间的操作的时间图。
[0022]图14是实施例2中的定影器的主要部件(滑动驱动机构部分)的示意图。
[0023]图15 (a)和图15 (b)是用于示出滑动驱动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0024]图16是实施例3中的定影器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将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和包括该定影器的成像设备。顺便提及,在以下实施例中,数值是参考数值,并且不限制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的每一个都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0027]<成像设备>
[0028]图1是示出了这个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成像设备100是串联(级联)式和中间转印式的电子照相全色激光打印机。即,成像设备100能够根据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主机装置200输入到控制电路部分(控制器)101中的电图像信息而在记录材料(记录纸张)P上形成全色图像。
[0029]在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100A中,在图1中从左到右,第一至第四(四个)成像部分U (UY、UM、UC、UK)以预定的间隔成一直线地水平设置。各个成像部分U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但是是相同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
[0030]即,成像部分U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作为被沿着由箭头指示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转动地驱动的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下文中称为鼓)1。另外,成像设备100包括作为能够作用在鼓I上的处理装置的充电器(充电辊)2、显影器件4、初次转印充电器(初次转印辊)5和鼓清洁器6。
[0031]充电器2将鼓I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的极性和预定的电势。显影器件4利用显影剂(下文中称为调色剂)对形成在鼓I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初次转印充电器5将形成在鼓I上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以下将说明的转印带8上。鼓清洁器6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8上之后清洁鼓的表面。
[0032]第一成像部分UY在显影器件4中容纳黄色(Y)调色剂,并且在鼓I上形成Y调色剂图像。第二成像部分UM在显影器件4中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并且在鼓I上形成M调色剂图像。第三成像部分UC在显影器件4中容纳青色(C)调色剂,并且在鼓I上形成C调色剂图像。第四成像部分UK在显影器件4中容纳黑色(K)调色剂,并且在鼓I上形成K调色剂图像。
[0033]在第一成像部分至第四成像部分U的上方,设置有激光扫描仪3。激光扫描仪3使每个成像部分U的鼓I暴露于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光,从而在鼓I上形成静电潜像。虽然省略了图解,但是在激光扫描仪3内部设置有光源器件和多面反射镜。通过转动多面反射镜,利用从光源器件发射的激光对鼓I的表面进行扫描。然后,扫描光的光通量被反射镜偏转,然后通过?.θ透镜聚焦在每个成像部分U的鼓I的母线上,以实现主扫描(光)曝光。结果,在每个成像部分U的鼓I上,形成取决于相关的图像信号的潜像。
[0034]在第一至第四成像部分U的下部,设置有中间转印带单元7。该中间转印带单元7包括位于第一成像部分UY侧的驱动辊9、位于第四成像部分UK侧的张紧辊10和相对于带转动方向位于驱动辊9的下游的二次转印对辊11。另外,设置有作为围绕这三个辊9、10和11延伸并拉伸的柔性环形带的中间转印带(下文中称为带)8。
[0035]每个成像部分U的初次转印充电器5都设置在带8的内侧,并且经由带8的与鼓I和充电器5接触的上部带部分而与相对应的鼓I的下表面相对。在每个成像部分U处,鼓I和带8之间的接触部分是初次转印部分。带8通过驱动辊9沿着由箭头指示的顺时针方向以与鼓I的圆周转速基本相同的速度转动。二次转印辊12在二次转印对辊11附近与带8接触。带8和二次转印辊12之间的接触部分是二次转印部分。
[0036]在驱动辊9的带接触部分处,设置有带清洁器13。该带清洁器13在调色剂图像被从带8 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之后用清洁幅网(无纺织物)13a清洁带表面。在中间转印带单元7下方,设置有容纳记录纸张P的片材进给盒14和记录纸张进给机构15。
[0037]全色成像成操作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成像设备100执行成像操作,使得与全色图像的Y成分相对应的Y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一成像部分UY的鼓I上。该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部分处被初次转印到带8上。与全色图像的M成分相对应的M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二成像部分UM的鼓I上。该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部分处被叠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被转印到带8上的Y调色剂图像上。
[0038]与全色图像的C成分相对应的C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三成像部分UC的鼓I上。该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部分处被叠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被转印到带8上的Y调色剂图像和M调色剂图像上。与全色图像的K成分相对应的K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四成像部分UK的鼓I上。该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部分处被叠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被转印到带8上的Y调色齐_像、M调色剂图像和C调色剂图像上。
[0039]通过将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偏压施加到初次转印充电器5来将调色剂图像从每个成像部分U的鼓I上初次转印到带8上。这样,在带8上形成基于Y、M、C和K调色剂图像的全色(未定影的)合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张P的四个边缘中的每个都留有一定空白的同时,将合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P上。在这个实施例中,前端空白是约2mm至3mm。
[0040]另一方面,一张记录纸张P以预定的控制定时从片材进给盒14分离出来并且被进给,并且该一张记录纸张P在通过记录纸张进给机构15的记录纸张路径15a和15b之后被送到对齐辊对16。然后,记录纸张P通过对齐辊对16以预定的控制定时引入到二次转印部分中。结果,在记录纸张P被二次转印部分压合并通过二次转印部分进给的过程中,带8上的叠加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相继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这个二次转印通过将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2来执行。
[0041]然后,上面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通过纸张路径15c,并且被引入到定影器20中以进行定影,从而作为形成有全色图像的产品经由纸张路径15d和15e和排出口 16排出到片材排出盘17上。
[0042]成像设备100并不局限于用于形成上述全色图像的成像设备,而是也能够形成期望的纯色图像(例如单色图像)或期望的多色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至第四成像部分之中,仅形成期望的纯色或多色图像所需的成像部分执行成像操作。不必要的成像部分被控制成使得鼓I被转动地驱动但不执行成像操作。
[0043]而且,能够实现双面打印。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定影器20的已经进行了单面成像的记录纸张P的进程被挡板18改变到纸张路径15f,然后该记录纸张P经由反向路径(转回路径)15g被导引到纸张路径15h中,以进行双面打印(或再进给)。然后,记录纸张P被再次导引到纸张路径15b中,并且在记录纸张P被上下颠倒的状态下被送到二次转印部分。结果,将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另一面上。此后,记录纸张P经过与单面打印的情况相同的路径,即,通过纸张路径15c、定影器20、纸张路径15d和15e以及排出开口 16,并且作为形成有双面图像的产品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17上。
[0044]这里,这个实施例中的设置在成像设备100中的定影器20构造成通过以无油(oil-less)的方式加热和加压利用含有隔离剂(parting agent)的调色剂形成在记录材料(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来对该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
[0045]用于成像的调色剂含有(包含)作为隔离剂的蜡或硅油,所述蜡例如是链烷烃或聚烯烃。具体地,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其中固定地散布蜡成分和色素的粉状调色剂。顺便提及,也可以采用其中聚合调色剂含有这种蜡成分的构成。在以下说明中,作为隔离剂,蜡将作为示例进行描述,但是即使在如上所述硅油用作隔离剂的情况下也是一样。
[0046]<定影器>
[0047]图2是这个实施例中的定影器20的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该定影器2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定影器20是加热辊对类型的并且是无油定影类型的,并且定影器20包括加压接触辊对,所述加压接触辊对由作为可转动的加热构件(这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可转动构件:加热构件)的定影辊21和作为可转动的加压构件(这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可转动构件:加压构件)的加压辊22构成。通过辊对21和22,形成用于加热记录材料(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图像)的压合部。
[0048]定影辊21具有作为表面层的分隔层。分隔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 μ m且小于或等于60 μ m,并且分割层具有由肖氏硬度计测量的大于或等于D40且小于或等于D90的硬度。分隔层由含氟树脂材料形成。定影辊21是空心辊,所述空心辊具有60mm的直径,并且通过将3_厚的弹性层21b布置在铝制成的圆筒形芯金属21a的外周表面上而制成。弹性层21b具有复合层结构,所述复合层结构包括下层和作为待与记录纸张P的图像表面接触的耐热弹性层(分隔层)的上层。下层是HTV (高温硫化型)硅橡胶层。上层布置在下层的外周表面上,并且是RTV (室温硫化型)硅橡胶层。
[0049]在定影辊21在其端部部分处被球轴承(未示出)水平可转动地支撑在定影器壳体23的相对侧板之间的同时,定影辊21被固定地布置。在定影辊21内部的转动中心部分处,以非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用于从内侧加热定影辊21的卤素加热器21c。
[0050]加压辊22通过将Imm厚的弹性层22b布置在铝制成的圆筒形芯金属22a的外周表面上而构造成具有60_的直径。弹性层22b具有复合层结构,所述复合层结构包括下层和将与记录纸张P的背面接触的上层。下层是HTV硅橡胶层。上层布置在下层的外周表面上,并且是含氟树脂层。
[0051]加压辊22在定影辊21的下侧布置成与定影辊21平行,加压辊22被固定地布置,并且同时在其端部部分处被球轴承(未示出)可转动地支撑在定影器壳体23的相对侧板之间。在加压辊22内部的转动中心部分处,以非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用于从内侧加热加压辊22的卤素加热器22c。
[0052]加压辊22的端部部分处的球轴承布置成在定影器壳体23的相对侧板之间具有运动自由度,以便沿着朝向定影辊21的方向可滑动地运动。加压辊22被推压构件(未示出)推压,以便沿着定影辊21的方向运动。
[0053]结果,加压辊22以反作用于弹性层21b和22b的弹性的预定的力与定影辊21加压接触,以便在辊21和22之间形成相对于记录纸张(记录材料)P的进给方向a具有预定宽度的定影压合部(加热压合部)N。在这个实施例中,加压辊22以约784N (约80kgf )的总压力与定影辊21加压接触。
[0054]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通过啮合齿轮(其通过使用齿轮机构在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的一个轴端部部分处固定在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上)相互连接,并且接收从由控制电路部分101控制的驱动部分102传递的驱动力。结果,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分别沿着箭头R21和R22的方向(即沿着在压合部N处压合和进给记录纸张P的方向)被以预定的圆周速度转动地驱动。
[0055]另外,加压辊22通过由控制电路部分101控制的定影和间隔机构110在预定的控制条件下抵抗上述推压构件的推压力向下运动,从而被保持在与定影辊21间隔的状态(力口压辊间隔操作)。即,加压辊22被保持在不再形成定影压合部N的状态。虽然没有图解定影和间隔机构110的具体示例,但是可以使用由控制电路部分101控制的包括凸轮和杠杆等的机构。
[0056]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的卤素加热器21c和22c分别由电源部分103和104 (图3)供电,以产生热量。通过这种热量产生,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中的每个都在内部被加热,以便使表面温度升高。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的表面接触地设置有用于检测相应的辊的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检测装置)21d和22d。另外,由热敏电阻21d和22d所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被分别输入到控制电路部分101的温度调节电路部分105和106中。
[0057]温度调节电路部分105调节从电源部分103供给到卤素加热器21c的电力,以便使由热敏电阻21d检测到的定影辊21的表面温度通过会聚到预定的温度(在这个实施例中约165°C)而被温度控制。温度调节电路部分106调节从电源部分104供给到卤素加热器22c的电力,以便使由热敏电阻22d检测到的加压辊22的表面温度通过会聚到预定的温度(在这个实施例中约140°C)而被温度控制。
[0058]加压辊22与定影辊21接触(加压辊接触操作),并且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被驱动,然后这些辊的相应的表面温度升高到预定温度,从而被温度控制。在这种状态下,上面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未加热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纸张P被从成像部分侧引入到定影器20中。在入口侧设置有记录纸张导引板24。
[0059]在记录纸张P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承载表面侧与定影辊21相对的同时,记录纸张P进入压合部N,并且记录纸张P被压合并进给通过压合部N,以便使(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在施加的热和压力的作用下被定影为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的定影图像。通过压合部N的记录纸张P与定影辊21分离,并且沿着出口侧记录纸张导引板25离开定影器20。
[0060]通过组合具有上述层结构的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进一步改善了关于急剧熔融(sharp-melt)调色剂的分离特性。另外,为了对两侧图像进行定影,不仅在定影辊21的表面处使用具有较高的调色剂隔离效果的RTV或LTV (低温硫化型)硅橡胶,而且在加压辊22的表面处也使用具有较高的调色剂隔离效果的RTV或LTV (低温硫化型)的硅橡胶。
[0061]〈定影棍清洁构件〉
[0062]这个实施例中的定影器20包括定影辊清洁构件(可转动的加热构件清洁装置)60。这个机构包括收集辊(收集构件)62,其由SUS304形成为具有20mm的直径,用于收集定影辊21的污染物。收集辊62的转动方向与定影辊21的转动方向相同,并且在调色剂在定影压合部N处被从记录纸张上刮掉并偏移到定影辊21上的情况下,收集辊62在与定影辊21接触的接触位置N处将偏移的调色剂收集到收集辊62的表面上。
[0063]由无纺织物形成的清洁幅网(片状清洁片)61与收集辊62的表面接触,并且在接触位置N61处擦掉沉积在收集辊上的调色剂。幅网61从进给轴63侧朝向卷绕轴65侧经由加压辊64 —点一点地连续地或间歇地进给。幅网61被加压辊64以预定的加压力压靠在收集辊62上,以擦掉沉积在收集辊62上的调色剂(收集构件的表面上的污染物)。
[0064]幅网61被设定成使得幅网61的与收集辊62接触的一部分通过被一点一点地进给而恢复,然后恢复的部分在被调色剂浸透之前接触收集辊62。
[0065]<纸张边缘产生的磨损(损伤)>
[0066]将说明与定影辊21的表面改变的目的有关的由纸张边缘产生的磨损(损伤)。在记录纸张P的边缘部分处,在纸张被切割时产生毛边。因此,与对应于除了纸张边缘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定影辊区域相比,在与纸张边缘部分相对应的定影辊区域中,记录纸张P产生的冲击程度更大,使得定影辊21在(与纸张边缘部分相对应的)定影辊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Rz逐渐增大到约1.0 μ m至2.0 μ m。当切割刃在对大尺寸纸张进行切割的步骤中被磨损成较低的锐利度时,易于产生纸张的这种毛边。在除了边缘区域以外的区域中,表面粗糙度相对于初始状态的变化量较小,导致在纸张边缘部分和非纸张边缘部分之间产生表面粗糙度的差异。
[0067]接下来,将说明定影辊21的表面状态和图像上的不均匀的光泽度。当(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时,定影器20向记录纸张P施加压力和热量。此时,定影辊21的微小的表面状态在定影之后被转印到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上。当定影辊21上的表面状态变化时,在调色剂图像上对应地产生表面状态差异。结果,在图像上产生不均匀的光泽度。
[0068]因此,特别是在图像被定影在需要提供高图像质量的高光泽度的铜版纸等上的情况下,在定影辊21的与纸张边缘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变粗糙的位置)处产生低光泽度的条纹,导致在图像上产生不均匀的光泽度。
[0069]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的定影器20中,设置有恢复辊51,所述恢复辊51是作为设有摩擦材料的摩擦构件的可转动的摩擦构件。执行表面改变操作模式中的操作(摩擦或恢复操作),其中恢复辊51与作为可转动的加热构件的定影辊21接触,以与定影辊21摩擦,从而使定影辊21的表面特性基本恢复(复原)。
[0070]顺便提及,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与恢复辊51摩擦,表面特性的水平可以不仅是使得定影辊21的表面特性充分恢复到未使用状态的水平,而且可以是使得定影辊21的表面特性改善(恢复)到使纸张边缘产生的上述磨损(损伤)在图像上不明显的程度。即,措词“定影辊的表面特性基本复原(恢复)”指的是定影辊的表面特性被改善成使得定影辊的表面特性可以被保持这种水平的范围内。
[0071]S卩,恢复辊51是用于通过摩擦定影辊21的表面而使定影辊21的表面特性复原(恢复)的构件,并且为定影辊的由于记录纸张P通过而变粗糙的表面和定影辊的没有由于记录纸张P的通过而变粗糙的表面这两个表面提供许多微小的磨损(损伤)。结果,使图像上的光泽度差异在视觉上无法识别。
[0072]恢复辊51在基本不擦伤定影辊21的表面的情况下对定影辊21进行磨损。定影辊
21的表面通过使用恢复辊51而粗糙化到期望的水平,以使定影辊21的表面状态均化,从而可以消除图像上的光泽度差异。即,微小的磨损通过与恢复辊51摩擦而被叠加在定影辊21的表面上,以便使由定影辊的表面层的粗糙状态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均匀的图像光泽度在图像上在视觉上不太能识别出来。
[0073]具体地,例如,设有作为表面层的由含氟树脂材料制成的分隔层的定影辊21在定影辊21的未粗糙化的表面处的表面粗糙度Rz是约0.1 μ m至0.3 μ m,并且在粗糙化的表面(没有方向性的凹陷部分)处的表面粗糙度Rz是约0.5 μ m至2.0 μ m。
[0074]另一方面,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恢复辊51的摩擦操作,使得所产生的表面粗糙度Rz大于或等于0.5 μ m且小于或等于2.0 μ m的磨损(具有方向性的微小的凹陷部分)沿着定影辊21的转动方向设置在定影辊21上。此外,通过摩擦材料51A (图4),宽度均小于或等于10 μ m的磨损以相对于转动轴线方向每100 μ m多于或等于10行的数量形成。结果,定影棍21的表面被复原(修复)。
[0075]另外,成像设备100在恢复辊清洁模式(清洁)中执行操作,其中,空气被吹到恢复辊51上,以保持恢复辊51的表面粗糙度。结果,即使通过恢复辊51多次重复定影辊21的表面改变操作模式中的操作之后,也能够减轻污染物沉积到恢复辊表面层处的磨损材料的多个部分之间,使得能够保持恢复辊表面层的粗糙度。
[0076]因此,可以执行稳定的恢复操作,使得可以长期保持定影辊21的表面特性。可以显著地缩短后面将说明的恢复辊51和恢复辊清洁构件(摩擦构件清洁构件)80 (图16)的维修停止时间。
[0077]〈可转动的摩擦M>
[0078]将说明作为可转动的摩擦构件的恢复辊51的构造。图4是恢复辊51的示意性结构视图。恢复辊51通过将摩擦层(表面层)51c经由粘接层(中间层)51b布置在芯金属(基础材料)51a上而制成,其中,所述芯金属(基础材料)51a由SUS304 (不锈钢)形成并且具有12mm的外径,所述摩擦层(表面层)51c通过密集地施加(粘合)作为摩擦材料51A的磨粒而形成。
[0079]构成作为恢复辊51的表面层的摩擦层51c的、作为摩擦材料51A的磨粒的尺寸(粒度)可以期望地是大于或等于5 μ m且小于或等于20 μ m。磨粒51A被密集地设置在表面层51c处。因此,优选的是恢复棍51的表面层51c由粒度大于或等于5 μ m且小于或等于20 μ m的颗粒构成,并且厚度大于或等于3 μ m且小于或等于20 μ m。在这个范围以下,通过恢复辊51实现的摩擦作用下降。另一方面,在这个范围以上,担心的是定影辊21的表面被磨损或损伤到不利地影响图像的程度。
[0080]作为磨粒,能够使用氧化招、氢氧化招(aluminum oxide hydroxide)、氧化娃、氧化铈、氧化钛、氧化锆、硅酸锂、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铁、氧化铬、氧化锑、金刚石等的颗粒。也还能够使用这些颗粒的混合物的一些磨粒,这些磨粒经由粘接层进行粘性结合处理。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摩擦材料51A,使用具有约12μπι的平均粒度的白刚玉(WA)。基于氧化铝(三氧化二铝)的材料(也称为“人造磨石”或“molundum”)是最广泛使用的磨粒,并且与定影辊21相比具有足够高的硬度,并且颗粒的轮廓具有锐角形状。因此,基于氧化铝的材料有极好的机械加工性,并且适于用作摩擦材料51A。这里,磨粒的粒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获得: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由日立有限责任公司所制造的“S-4500”)随机抽取磨粒的100个或更多个颗粒,然后使用成像过程分析设备(由Nireco公司制造的“LuzeX3”)来计算数量平均粒度。
[0081]恢复辊51通过支撑构件52可转动地支撑,所述支撑构件52设置在芯金属51a的相对于纵向方向(转动轴线方向)的每个端部部分处。另外,支撑构件52通过由控制电路部分101控制的接触和分离机构(间隔机构)53摇摆,以便使恢复辊51可以接触定影辊21和与定影辊21间隔开(分离)。另外,相对于恢复辊51,设置在每个纵向端部部分处的支撑构件52在相对于定影辊21的接触和转动操作期间被作为推压装置的加压弹簧(未示出)在这个实施例中以30N的总压力推压。恢复辊51的接触压力可以优选地在大于或等于50g/cm且小于或等于150g/cm的范围内。结果,恢复辊51被压靠在定影辊21上,以便在恢复辊51和定影辊21之间形成相对于每个辊的表面运动方向具有预定宽度的摩擦压合部(接触压合部)N51。
[0082]恢复辊51也可以转动成使得恢复辊51的表面运动方向和定影辊21的表面运动方向在与定影辊21的摩擦压合部N51处是同一方向或相反的方向。在优选的示例中,在定影棍21和恢复棍51之间存在圆周速度差。
[0083]例如,恢复辊51沿着与定影辊21相反的方向(反向)以相对于定影辊21的70%的圆周速度差(圆周速度比)的转动意味着如下转动。例如,在定影棍21的圆周速度是220mm/s的情况下,恢复棍51以66mm/s的圆周速度转动,以便在与定影棍21的摩擦压合部51处沿着与定影辊21相反的方向运动。
[0084]把定影棍21的圆周速度认作是V (mm/s),并且把恢复棍51的圆周速度认作是V(mm/s)。另外,定影辊21的圆周速度V是正值,在辊21和51的表面运动方向在辊21和51之间的摩擦压合部N51处相同的情况下,恢复辊51的圆周速度V是正值,并且在辊21和51的表面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方向的情况下,恢复辊51的圆周速度V是负值。此时,由(|V-v|/V) X 100计算出的值被定义为上述圆周速度比。
[0085]另外,恢复辊51的接触压力(g/cm)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由平面接触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由Nitta公司制造的“1-SCAN”)测量平面接触压力,然后将平面接触压力除以接触宽度(相对于转动轴线方向)。顺便提及,上述测量在定影辊21和恢复辊51 二者休止的状态下进行。
[0086]当辊21和51的表面运动方向在摩擦压合部N51处是相反的方向时,恢复辊51相对于定影辊21的圆周速度差(圆周速度比)可以优选地在大于或等于50%或且小于或等于100%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当辊21和51的表面运动方向在摩擦压合部N51处是相同的方向时,恢复辊51相对于定影辊21的圆周速度差可以优选地在大于或等于250%且小于或等于300%的范围内。关于恢复辊51相对于定影辊21的摩擦力,认为恢复辊51和定影辊21之间的圆周速度差是重要的,并且在获得期望的圆周速度差时,恢复辊51的转动方向也可以是同一方向或相反的方向。
[0087]如上所述,恢复辊51具有层状结构,所述层状结构由包括基础材料51a、中间层51b和表面层51c的至少三个层构成。表面层51c包括作为摩擦材料51A的磨粒。中间层51b是弹性层。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中间层51b的粘接层起到弹性层的作用。
[0088]恢复辊51不仅能够均匀地摩擦定影辊21的表面,而且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即,中间层51b是弹性层,并且因此,即使当在摩擦操作期间调色剂图像被包括在恢复辊51和定影辊21之间时,也实现这样的效果,S卩,污染物被弹性层51b覆盖。结果,获得这样的作用,SP,抑制了由于纸粉、外部包括的污染物等而在定影辊21上突然产生的急剧磨损。
[0089]结果,能够防止由于磨损转移到图像上而在图像上产生可视的图像缺陷。另外,通过弹性层51b,可以使恢复辊51和定影辊21之间的摩擦压合部N51变宽,使得可以保持更好的摩擦特征。在这个实施例中,恢复辊51的表面层51c的微小硬度是0.07GPa。
[0090]恢复辊51的表面层51c的微小硬度可以是大于或等于0.03GPa且小于或等于
1.0GPa。在该微小硬度处于从0.03GPa至1.0GPa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压合部N51处磨粒51A不会被埋入到粘接层51b中,并且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耐久性(特征)。另一方面,在该微小硬度是2.0GPa或3.0GPa的情况下,在定影辊21上产生磨损,这些磨损是由恢复辊51和定影辊21之间的污染物(例如,纸粉、显影剂载体等)产生的,这些污染物由于这些转动件的连续转动而被包括在恢复辊51和定影辊21之间。
[0091]结果,在图像上能够看到图像条纹。从这个结果可以得知,恢复辊51的表面的微小硬度(GPa)可以期望地大于或等于0.03GPa且小于或等于1.0GPa0
[0092]作为用于弹性层51b的材料(弹性材料橡胶或弹性体),例如,能够使用丁基橡胶、含氟橡胶、丙烯酸(类)橡胶、EPDM、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聚丁橡胶、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橡胶和间规1,2- 丁二烯。
[0093]另外,还能够使用氯醚橡胶、硅橡胶、含氟橡胶、聚硫橡胶、聚降冰片烯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基于聚苯乙烯、聚烯烃、聚氯乙烯、聚氨酯、聚脲、聚酯、含氟树脂等的热塑性弹性体)。
[0094]另外,可以使用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橡胶或弹性体。然而,用于弹性层51b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材料。另外,弹性层51b可以优选地是具有大于或等于20 μ且小于或等于60 μ m的厚度的层,并且所述弹性层51b由具有大于或等于40度且小于或等于70度的JIS-A硬度(在Ikg的载荷下)的弹性构件形成。结果,可以通过在连续转动期间覆盖包括在定影辊21和恢复辊51之间的污染物来防止在定影辊21的表面上产生磨损。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40度的JIS-A硬度的硅橡胶构件用作弹性层51b。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弹性层51b的厚度是40 μ m。
[0095]这里,为了测量恢复辊51的表面层的微小硬度,使用如图5 Ca)中所示的测量装置(Hysitron公司制造的“Tribo Scope”)。作为用于测量微小硬度的测量端子,使用三棱锥的玻氏压针(Berkovich tip) (142.3度)。用于测量的载荷是50 μ N。载荷在5秒内增大到指定载荷,然后在5秒内消除。图5 (b)示出了当用于测量的载荷是50μΝ时的载荷曲线。此时的硬度H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0096]H=Pmax/X
[0097]这里,Pmax是施加在探针上的最大应力,并且A是探针的接触面积。就这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探针而言,接触面积A为A=24.5hc2,其中,he是探针进入恢复辊的刺入深度(量)。在测量恢复辊51的硬度H时,在50 μ N的载荷下获得硬度IH=0.07GPa。
[0098]当恢复辊51施加在定影辊21上的载荷是P (N)、定影辊21的圆周速度是V (mm/S)、恢复棍51的圆周速度是V (mm/s)、定影棍21的微小硬度是H (GPa)、并且磨粒的半顶角是Θ (度)时,则可以优选地满足以下关系。
[0099]7Χ10-3 ≤(P/iiHtan Θ ) X ( |V-v|/V) ≤ 68X10-3
[0100]结果,通过摩擦操作,定影辊21的表面粗糙度Rz是大于或等于0.5 μ m且小于或等于2.0 μ m,并且通过磨粒以相对于转动轴线方向每100 μ m1行或更多行的量形成宽度均小于或等于10 μ m的凹陷部分。
[0101]〈空气清洁构件〉
[0102]将说明用作作为吹送机构的空气清洁构件(空气吹送机构)50的空气喷管50和空气清洁机构,所述吹送机构用于将空气吹送到作为待清洁的构件的恢复辊51上,以清洁恢复辊51的表面,从而保持恢复辊51的表面粗糙度。
[0103]图6是这个实施例中的空气清洁机构的示意图。作为空气清洁构件的空气喷管50是管(状)构件,其具有与恢复辊51的长度基本相对应的长度。终端部分50a通过加压或类似方式而塑性地变形,以气密地塌陷和密封,以便不产生空气泄漏。
[0104]另外,在管构件的外周表面处,形成用于允许朝向恢复辊51吹送空气的操作开口(空气喷射孔或喷嘴孔)54。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管构件的外周表面上在多个位置处形成多个开口 54,在所述多个位置处,朝向恢复辊51的相对于恢复辊51的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吹送空气。管构件的起始端部分50b连接有用于将空气引入到管构件的空心部分中的空气管道(管)55。
[0105]空气喷管50以预定的间隙I (图8)与恢复辊51平行地布置,并且同时在布置有开口 54的侧中与处于与定影辊21相接触的接触状态的恢复辊51相对。高压空气被从空气喷管50的起始端部分50b侧供给到空心部分中,以便通过相应的开口 54朝向恢复辊51吹送空气,以将空气在整个长度区域中吹送到恢复辊51上。在图2中,A表示从空气喷管50朝向恢复辊51喷出的空气射流。
[0106]需要供给高压空气,以便执行空气吹送,空气泵(空气源)的类型不重要,只要可以满足吹送压力和吹送操作即可。例如,高压空气也可以通过使用集中式空气管道使用大型压缩机供给,或通过使用作为空气源的氮气瓶或空气瓶供给。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组合了由控制电路部分101控制的空气泵58和电磁阀56的构造和沿着纵向方向形成有间隔开的多个开口 54的空气喷管50,以用于增大空气压力。
[0107]首先,通过空气泵58产生高压空气,然后高压空气被从空气管道57引入到电磁阀56中。电磁阀56是用于对从空气泵58供给到空气喷管50的高压空气进行开/关控制的开关,并且能够对从空气喷管50的空气喷射孔54喷出的空气射流进行开/关控制。
[0108]空气通过空气管道55从电磁阀56引入到定影器20中,以便使压力均匀地施加到空气清洁构件50的内部。然后,空气通过开口 54射出。
[0109]如图7的示意图中所示,每个开口 54的孔的直径m都被设定为1mm,并且孔之间的间距η被设定为5mm。能够通过空气泵58供给的空气的流量(量)存在限制,并且通过开口 54的空气的流量超出空气泵58的供给空气流量,空气压力降低,并且发生清洁故障。为此,为了节省空气流量,开口 54的数量被设定成使得空气流量不超出空气泵58的供给空气流量。
[0110]在这个实施例中,空气泵58被设定成使得在恢复辊51的330mm的纵向宽度(长度)上以均匀的间距布置成一直线的开口 54的数量是67,并且使得空气压力的峰值是约
0.15MPa。当管道57的内压力达到0.15MPa时,电磁阀56打开。高压空气通过管道55到达空气喷管50,然后通过开口 54吹送。
[0111]此时,通过一个开口 54吹送到恢复辊51的表面上的空气压力是5kPa。管道55的温度被升高到约150°C的高温,并且因此使用具有8mm的内径和800mm的长度的、由耐热含氟橡胶形成的管。管道57在室温下使用,并且因此使用具有8_的内径和1500mm的长度的、由聚氨酯树脂形成的管。恢复辊51和空气喷管50的开口 54之间的间隙I (图8)是3mm ο
[0112]空气喷管50需要高度耐热和耐压,并且因此使用金属制成的圆筒形管材(管构件)。作为管构件的相对于管材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端部部分的终端部分50a被压扁以防止空气泄漏,并且因此,在金属材料中,使用具有较低硬度和较高延展性的铝材料。
[0113]在空气喷管构造中,不提供结合部分,而是管构件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终端)端部部分50a被压扁并密封,使得可以完全避免空气泄漏。因为没有结合部分,因此可以在不使用密封材料或粘接剂的情况下防止空气泄漏,使得可以防止空气喷管50中的压力降低,并且从而可以保持清洁力度。结果,恢复辊51的摩擦力度可以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以便可以消除定影辊21的磨损(损伤)。
[0114]空气喷管50通过以下方式制成:对具有12mm的外径和8mm的内径的招管(圆管)进行钻孔,以沿着纵向方向形成开口 54 ;然后,在去除磨损粉末(碎屑)之后,挤压终端部分50a,以压扁终端部分50a,以实现密封。图9中示出了在终端部分50a侧中的塌陷部分的放大图。所产生的平坦部分84具有15mm的宽度和20mm的长度,并且在其平面中设有凸出部85和螺孔86,所述凸出部85和螺孔86用于固定另一个构件。
[0115]凸出部85和螺孔86用于固定作为在下文中在实施例2中将说明的运动机构的空气喷管往复运动机构(滑动驱动机构)的往复运动接触板72 (图14和15)。通过平面上的凸出部85,可以确保以较高的精度水平定位往复运动接触板72。
[0116]作为空气喷管的另一个构造,还能够采用以下两种构造,在第一种构造中,通过固定由上空气喷管构件和下空气喷管构件构成的两个构件形成喷嘴,在第二种构造中,使用挤出空心构件,并且塞构件被固定到挤出空心构件的每个端部部分中,以形成具有三个构件的喷嘴。然而,在这种由多个构件构成的空气喷管中,这些构件结合在一起的结合部分导致空气泄漏。通过空气压缩机压缩的高压空气被送到空气喷管中,使得即使在使用密封材料或粘接剂时,空气也逐渐地泄漏出来。
[0117]当发生空气泄漏时,空气喷管中的空气压力没有达到预定压力,并且因此,从空气喷管吹送到恢复辊51的空气压力降低,导致无法充分地清洁恢复辊51。因此,恢复辊51的摩擦力度(性能)降低,并且当定影辊21被纸张边缘等磨损(损伤)时,不能消除磨损,从而产生图像缺陷。另外,在使用三个构件的构造中,也需要提供将密封材料或粘接剂施加到结合部分的区域和将通过螺钉等紧固每个构件的空间。为此,难以将空气喷管布置在小于或等于某一尺寸的狭窄空间中。
[0118]关于用于借助空气清洁诸如恢复辊51的待清洁构件的空气喷管,如上所述,通过使用管构件,管构件的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端部部分(终端部分)50a被压扁和密封。结果,能够在不在空气喷管构造中提供结合部分的情况下完全避免空气泄漏。
[0119]根本不提供结合部分,并且因此,可以在不使用密封材料、粘接剂等的情况下防止空气泄漏,使得能够防止空气喷管中的压力降低,并且从而可以保持清洁力度。结果,恢复辊51的摩擦力度可以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以便可以消除定影辊21的磨损。恢复辊51的表面特性可以长期保持,并且可以延长定影辊21的使用寿命。
[0120]另外,不需要提供结合密封材料的区域和用于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的空间,并且因此,空气喷管可以布置在更窄的空间中,以便可以实现空间节约。另外,通过将端部部分压扁,能够提供用于另一个构件的固定部分或支撑部分。
[0121]〈恢复操作〉
[0122]在恢复操作(表面改变操作模式)中,在定影辊21被转动地驱动的状态下,通过接触和分离机构53致使恢复辊51执行接触操作。结果,恢复辊51与定影辊21加压接触,以形成摩擦压合部N51。另外,恢复棍51相对于定影棍21以不同的圆周速度被转动地驱动。
[0123]在这个实施例中,恢复辊51在摩擦压合部N51处以与定影辊21相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圆周速度被转动地驱动。具体地,定影棍21的圆周速度是100mm/s,而恢复棍51的圆周速度是400mm/s。定影棍21的表面以300mm/s的圆周速度差与恢复棍51摩擦,以便改变定影棍21的表面。
[0124]恢复辊51执行表面改变操作,使得定影辊21的表面层被磨损掉极少的量,并且因此,诸如PFA的碎屑、残余调色剂或纸粉的污染物沉积在磨粒51A之间。为此,磨粒51A的粗糙度逐渐降低,导致恢复辊51对定影辊21执行的表面改变操作的力度降低。
[0125]因此,通过如上所述由从空气清洁构件51的空气喷管54喷射到恢复辊51的空气喷射(恢复清洁模式)去除磨粒之间的污染物,保持恢复辊51的表面粗糙度。为此,能够保持对定影辊21进行的表面改变力度。
[0126]然而,对于通过吹送空气清洁恢复辊51的清洁力度,无法去除被阻塞在磨粒之间的污染物,除非向恢复辊51施加一定程度的空气压力。在实验期间的测量结果中,如图10中所示,在大于或等于7KPa的空气压力下,实现了使得能够消除在定影辊21的对应于纸张边缘的部分处由纸张边缘所产生的磨损的粗糙度的清洁力度。即,施加到恢复辊51的空气压力最大值可以优选地超过5KPa。实现这个效果所需的表面粗糙度Rz是约4 μ m至5 μ m或更大。
[0127]图10是表面粗糙度Rz的图表,示出了空气压力变化时恢复辊51的表面粗糙度的进展如何变化。在这个测试中,在以恒定压力吹送空气的同时对定影辊21连续进行表面改变操作的情况下,测量恢复辊51的表面粗糙度Rz的进展。而且,在这个测试中,为了保持恢复辊51的在指定条件下消除由纸张边缘导致的定影辊21的磨损所需的表面粗糙度,应当理解的是,要求空气压力大于或等于5KPa。
[0128]顺便提及,在打印期间,即,在记录纸张P位于定影压合部N处时,在执行恢复操作的情况下,认为存在使得偏移到定影辊表面层的调色剂沉积在恢复辊51的表面层51c上的风险。为此,当调色剂逐渐沉积在恢复辊51上时,调色剂的粘度达到难以执行空气清洁的程度,并且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调色剂被阻塞在磨粒之间,从而降低表面粗糙度。
[0129]为此,在成像设备的打印(成像操作)期间,恢复辊51可以期望地与定影辊51间隔开(分离)。即,在记录纸张P位于压合部N处时,期望的是不执行表面改变操作模式和恢复清洁模式中的操作。
[0130]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打印作业结束时,S卩,在通过压合部N的记录纸张的张数的累计总数(打印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数字时,对定影辊21进行恢复操作。另外,在恢复操作期间,同时对恢复辊51进行空气清洁。即,控制电路部分101并行地执行通过恢复辊51对定影辊21进行摩擦和通过空气清洁构件51对恢复辊51进行清洁。
[0131]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纸张边缘产生的磨损(损伤)是由多个记录纸张(片材)的纸张边缘部分连续地冲击定影辊21的表面层而产生的问题。当记录纸张的类型相同时,图像的光泽度差异在打印数量超出一定数量时超出可容许的水平。为此,在打印作业结束时,辨别出打印数量的累计总数,并且在总数超出阈值的情况下,即,在这个实施例中总数为500的情况下,开始恢复操作。
[0132]将沿着图12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控制电路部分(控制器)101在每次打印作业结束(SI)时辨别出打印数量的累计总数是否为500张或更多(S2)。在总数少于500张的情况下,控制器101致使成像设备100在打印作业结束时执行普通操作(后转动操作)(S3),然后停止成像设备100的操作以使成像设备100处于备用状态(S4),直到输入后续的打印作业信号为止。对于定影器20,控制器停止辊驱动并且执行加压辊22的间隔操作,然后程序进行到辊21和22的备用温度控制。
[0133]在总数是500 (张)或更多张的情况下,开始恢复(S5)。首先,停止驱动定影辊21
(S6),并且加压辊22与定影辊21间隔开(分离)(S7)。然后,执行恢复辊51与定影辊21的接触操作(S8 ),然后开始从空气清洁构件50的空气喷管54射出空气(S9 )。然后,开始驱动定影辊21和恢复辊51 (SlO)0
[0134]结果,同时执行对定影辊21进行的表面改变操作模式中的操作和对恢复辊51进行的恢复清洁模式中的操作。即,控制器101并行地执行通过恢复辊51摩擦定影辊21和通过空气清洁构件50清洁恢复辊51。
[0135]在恢复了 20秒(Sll)之后,按照使恢复辊51间隔开的间隔操作(S12)、停止驱动定影辊21和恢复辊51 (S13)、以及停止空气喷射(S14)的次序执行操作,以便停止恢复操作。然后,清除打印数量总数(S15),以便结束恢复操作(S16)。此后,执行成像设备100的普通打印结束操作(后转动操作)(S3),然后停止成像设备100的操作并使成像设备100处于备用状态(S4),直到输入后续的打印作业信号为止,对于定影器20,程序进行到辊21和22的备用温度控制。
[0136]另外,为了解决压力降低的问题,基于所使用的空气泵58的特征,在连续吹送空气时,间歇地执行空气吹送操作,使得能够以高压射出(吹送)空气。间歇的空气吹送操作通过电磁阀56的开和关来控制。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在图12的时间图中所示的那样,空气吹送操作以吹送约2秒并且停止(吹送)约2秒的重复循环进行。
[0137]即,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执行恢复清洁模式中的操作期间,空气被间歇地吹送到恢复辊51上。
[0138]表1是实施例1 (“EMB.1”)的效果和包括传统示例的各种比较示例(“C.E.”)的效果的比较表。作为记录纸张P,使用Hammermill LTR尺寸的纸(75gsm,由Internat1nalpaper制造)。多张这种记录纸张P连续地通过定影器,此后,上面形成有黑色单色图像的高光泽度的记录纸张(例如,“OK topcoat”, 157gsm,尺寸:330mmX483mm (13英寸X 19英寸))在记录纸张打印数的每个时间点处通过定影器。此时,通过目测评估宽度为具有LTR尺寸纸张的光泽带(被纸张边缘磨损)的图像水平。这个水平基于三个水平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0139]O:在纯黑色部分处几乎识别不出光泽带的水平。
[0140]Δ:当施加注意力时可识别出光泽带的水平,但是当图像是自然图像时,是没有问题的。
[0141]X:在图像上可识别出光泽带的水平。
[0142]表1
[0143]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其包括: 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压合部; 可转动摩擦构件,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构造成摩擦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以使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的表面特性基本恢复;和 管构件,所述管构件设有形成在所述管构件的外周表面处的开口,用于允许朝向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吹送空气,其中,所述管构件具有通过塌陷而气密地密封的端部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开口设置在沿着所述管构件的纵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所述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构造成使所述管构件沿着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端部部分被压扁以形成平坦部分,并且所述平坦部分用于连接所述管构件和所述运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所述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通过所述运动机构使所述管构件往复运动的同时并行地执行摩擦和空气吹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管构件是圆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端部部分被压扁以形成平坦部分,并且所述平坦部分是用于另一个构件的固定部分或支撑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空气被间歇地从所述管构件吹送到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从所述管构件吹送的空气的最大压力超过5kPa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所述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清洁构件,所述清洁构件构造成以与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相接触的方式清洁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 其中,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与调色剂的亲和度高于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与调色剂的亲和度,并且所述清洁构件与调色剂的亲和度高于所述可转动摩擦构件与调色剂的亲和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清洁构件在其表面处包括弹性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与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接触的一侧。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4049509SQ20141008976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畑崎计成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