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部分沟槽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433273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具有部分沟槽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升整体均光效果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沟槽(俗称V沟或R沟)是指在导光板或扩散板的出光面上,全面性地形成条状沟槽,这些条状沟槽在光学上具有两种作用;第一,提升光线在板体内前进的指向性;第二,增加出光面的正向光强度,其原理与菱镜片相同。对扩散板而言,由于是采直下式入光结构,所以只会有上述第二个作用。所谓V沟,是因其由两斜直侧壁夹一夹角呈V字状而得名;而R沟则是因其沟槽底部圆弧取率半径而得名。以V沟为例,因为V沟本身具有十分强大的隔光效果,反而导致光学网点(pattern)在设计时,远光侧的角落在视觉上会偏暗。具体的原因经过分析,是因为在大尺寸的导光板上,一般布局是,近光侧网点较疏,而远光侧网点较密,以求整体的均匀性。但是,此时通常远光侧的角落会较暗。为了进一步提升均匀性,会增加远光侧网点的密度,如果没有V沟,则远光侧中心增加的光线可以补偿到两个角落,但是当V沟存在时,反而因为隔光效果,使得远光侧中心的光线无法朝两个角落分散,造成在视觉对比上,远光侧两个原本较偏暗的角落,会恶化成两个偏暗的区块。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当V沟存在时,反而因为隔光效果,使得远光侧中心的光线无法朝两个角落分散,造成在视觉对比上,远光侧两个原本较偏暗的角落,会恶化成两个偏暗的区块”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部分沟槽的导光板。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具有部分沟槽的导光板,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导光本体、多个微沟槽结构以及多个取光微结构。所述导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其中所述出光面划分为一非平面区域及一平面区域,所述非平面区域与所述平面区域的比例为2~4:1,所述非平面区域比所述平面区域靠近所述入光面。多个所述微沟槽结构形成在所述出光面的所述非平面区域上,且每一个所述微沟槽结构沿着垂直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形成在所述反射面上。较佳地,所述非平面区域与所述平面区域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依序相连,且所述非平面区域与所述平面区域之交界线为中心偏向所述入光面之曲线。较佳地,所述导光本体的厚度介于2mm至10mm之间,每一个所述微沟槽结构的深度介于3μm至10μm之间,每一个所述取光微结构的直径介于55μm至65μm之间,每一个所述取光微结构的深度介于10μm至20μm之间。较佳地,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具有一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x轴取光能力及一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y轴取光能力,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的所述x轴取光能力朝向远离且垂直所述入光面的方向线性递增,且位于所述非平面区域下方的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的所述y轴取光能力从所述反射面的中央依抛物线轨迹往两相反侧方向递增。较佳地,位于所述平面区域下方的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的所述y轴取光能力从所述反射面的中央依抛物线轨迹往两相反侧方向递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部分沟槽的导光板,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导光本体、多个微沟槽结构及多个取光微结构。所述导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多个所述微沟槽结构形成在所述出光面上,且每一个所述微沟槽结构沿着垂直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形成在所述反射面上,其中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具有一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x轴取光能力及一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y轴取光能力,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的所述x轴取光能力朝向远离且垂直所述入光面的方向线性递增。其中,所述出光面划分为一非平面区域及一平面区域,所述非平面区域比所述平面区域靠近所述入光面,多个所述微沟槽结构形成在所述出光面的所述非平面区域上。较佳地,位于所述非平面区域下方的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的所述y轴取光能力从所述反射面的中央依抛物线轨迹往两相反侧方向递增。较佳地,位于所述平面区域下方的多个所述取光微结构的所述y轴取光能力从所述反射面的中央依抛物线轨迹往两相反侧方向递减。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其可通过“所述非平面区域与所述平面区域的比例为2~4:1,且所述非平面区域比所述平面区域靠近所述入光面”及“多个所述微沟槽结构形成在所述出光面的所述非平面区域上,且每一个所述微沟槽结构沿着垂直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延伸”的设计,以有效解决“远光侧两个原本较偏暗的角落,会恶化成两个偏暗的区块”的缺陷,进而提升本发明导光板的整体均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导光板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导光板的多个取光微结构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x轴取光能力及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y轴取光能力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导光板的多个取光微结构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x轴取光能力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位于非平面区域下方的多个取光微结构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y轴取光能力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位于平面区域下方的多个取光微结构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y轴取光能力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导光本体1入光面11反射面12出光面13非平面区域131平面区域132微沟槽结构2取光微结构3交界线L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部分沟槽的导光板,其包括:一导光本体1、多个微沟槽结构2及多个取光微结构3。值得注意的是,图仅为举例,非真实比例。举例来说,多个微沟槽结构2可为连续状分布的沟槽,外观上在切面呈连续锯齿状,每一道沟槽之间不一定要存在高原区域。首先,如图1和图3所示,导光本体1具有一入光面11、一反射面12及一出光面13。举例来说,导光本体1的厚度可介于2mm至10mm之间,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反射面12与出光面13为两个彼此相反设置的下表面及上表面,并且入光面11为一设置在反射面12与出光面13的同一侧边且连接于反射面12与出光面13之间的侧表面,然而本发明所揭示有关入光面11、反射面12及出光面13的设置位置只是用来举例而已,其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更进一步来说,如图1~图3所示,出光面13可由一交界线L来划分为一非平面区域131及一平面区域132。以交界线L为界限来作区分,非平面区域131与平面区域132的比例可大约可为2~4:1,并且非平面区域131会比平面区域132较靠近入光面11。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非平面区域131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