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膜、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膜、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其中,该柔性膜包括:偏光片、滤光层、相位延迟膜和第一阻隔层,其中,所述相位延迟膜设置于所述滤光层外侧,用于对通过所述滤光层的光线进行相位补偿。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射出滤光层的光线进行相位补偿,消除光线通过阻隔层、偏振片和滤光层后所产生的相位延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专利说明】柔性膜、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柔性膜、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显示器件的高分辨率化、柔性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结果,高分辨率的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即0LED)器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
[0003]由于现有精细金属掩膜版热蒸镀法(FMM)对OLED器件分辨率的工艺限制,使得业内纷纷转向白光W-OLED+彩膜的方式来获得高分辨率OLED器件。
[0004]但是,白光W-OLED+彩膜中所包含的barrier film(阻隔层)、POL (偏光片)和彩膜中的一种或几种中含有光学各向异性的组分,导致光线从薄膜封装层射出后在各个亚像素区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相位延迟,造成光线最终复合后的光学效果劣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经过一个或多个含有光学各向异性的膜层的光线进行相位补偿,使得光线复合后的光学效果得到优化。
[0006]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柔性膜,包括:偏光片、滤光层、相位延迟膜和第一阻隔层,其中,所述相位延迟膜设置于所述滤光层内侧,用于对通过所述滤光层的光线进行相位补偿。
[0007]优选地,所述相位延迟膜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与所述滤光层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为:
[0008]Δ nCF X dCF+ Δ nLCP X dLCP = N X λ ,
[0009]其中,N为正整数,Λ 为所述滤光层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为所述滤光层的厚度,Anra为所述相位延迟膜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为所述相位延迟膜的厚度,λ为射入所述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
[0010]优选地,所述相位延迟膜的图形由光取向形成。
[0011]优选地,所述相位延迟膜包括光取向层和液晶高分子薄膜。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阻隔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内侧。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阻隔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外侧。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0015]优选地,还包括:封装膜、有机材料层、透明阴极、薄膜晶体管背板、第二阻隔层和基板。
[0016]优选地,所述有机材料层以顶发射方式射出光线。
[0017]优选地,所述有机材料层射出的光线为白光。
[00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通过滤光层的光线进行相位补偿,消除光线通过滤光层和/或阻隔层、偏振片后所产生的相位延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A至图3F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相位延迟膜生成示意图;
[0024]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隔层生成示意图;
[0025]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1-第一阻隔层;2_偏光片;3_滤光层;4_相位延迟膜;5_封装膜;6_有机材料层;7-薄膜晶体管背板;8_第二阻隔层;9-基板;10_光取向层;11_反应性单元薄膜;12_液晶高分子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1]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膜包括:偏光片2、滤光层3、相位延迟膜4和第一阻隔层I,其中,相位延迟膜4设置于滤光层3内侧,用于对通过滤光层3的光线进行相位补偿。
[0032]优选地,相位延迟膜4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与滤光层3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为:
[0033]Δ nCFX dCF+ Δ nLCPX dLCP = NX 入,
[0034]其中,N为正整数,Δ nCF为滤光层3折射率的各向异性,dCF为滤光层3的厚度,Δ nLCP为相位延迟膜4折射率的各向异性,dLCP为相位延迟膜4的厚度,λ为射入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
[0035]其中Λ neF具体可以包括滤光层3中每个颜色区域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比如包括Λ ηκ、Λ ne和厶nB,分别对应滤光层3中红色、绿色、蓝色区域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相应地,相位延迟膜4上也对应着与上述三个区域对应的三个分区,即Λ 具体包含三个数值Λ nLCP1,A nLCP2,A nLCP3,从而光线射入相位延迟膜4后,分别经过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为Δ η.、Λ η.、Λ η.的三个分区,产生相位变化,以补偿光线再经过滤光层3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为Λ ηΕ, Δ nG和Λ ηΒ的三个分区时所造成的相位延迟,使得复合的光线效果得到优化。
[0036]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需要考虑第一阻隔层I和偏光片2也具有各向异性的组分,则可以具体根据需要调整相位延迟膜4中三个分区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
[0037]优选地,相位延迟膜4的图形由光取向形成。
[0038]优选地,相位延迟膜4包括光取向层10和液晶高分子薄膜12。
[0039]相位延迟膜4具体可以通过光取向法生成,具体如图3Α至图3F所示。
[0040]首先在偏振片2上生成具有三原色(红、绿、蓝)的滤光层3,在滤光层3上沉积一层光取向层10,通过Photomak的精准分区曝光方式,使用三种不同偏振状态的UV光(紫外线)对三个分区进行光取向,获得三种取向效果,即对光取向层进行了图形化处理。
[0041]然后在图形化的光取向层10上沉积反应性单元薄膜11,在液晶相温度区间获得设定的排列模式。再使用UV光固化反应性单元薄膜11,形成具备三种微区排列的液晶高分子薄膜12,即光取向层10和液晶高分子薄膜12共同构成了相位延迟膜4,其中光取向层10较薄,相位延迟效果主要由液晶高分子薄膜12完成。
[0042]根据上述结构,使得在光线进入相位延迟膜4时,通过液晶高分子薄膜12的排列方向和薄膜的各向异性折射率指数,优化各个微区地相位延迟量,而且还可以考虑后续沉积的第一阻隔层I以及预先设置的偏光片2的光学各向异性所造成的相位延迟,极大地弥补射出光线由于滤光层3和/或第一阻隔层1、偏光片2所带来的相位延迟,从而优化复合后的光线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最终显示效果。
[0043]并且,通过将在封装结构中添加相位延迟膜4,可以直接在光线射出显示面板之前对其相位进行调整,而无需额外添加相位调整装置,从而简化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更加便于批量生产。
[0044]优选地,第一阻隔层I设置于偏光片内侧。在第一阻隔层I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的情况下,为了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更好的封装效果,可以将第一阻隔层I设置于偏光片2的内侧。
[0045]如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阻隔层I设置于偏光片2的外侧。在第一阻隔层I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同时为了避免较厚阻隔层所产生的漏光、混色风险,可以考虑牺牲一些封装效果,将第一阻隔层I设置于偏光片2的外侧,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整体性能指数达到最优。
[0046]阻隔层的沉积方式如图4Α和图4Β所示,具体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式(CVD),原子层沉积方式(ALD),或物理气相沉积方式(PVD),将第一阻隔层I沉积于偏振片2的内侧或者外侧。
[0047]相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结构如图5Α和图5Β所示,包含上述柔性膜,柔性膜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0048]优选地,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膜5、有机材料层6、透明阴极(图中未画出,可以为布设于有机材料层6上的一层金属氧化物薄膜)、薄膜晶体管背板7、第二阻隔层8和基板9。
[0049]其中,有机材料层6具体可以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复合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多个层中的某几个层组成。
[0050]优选地,有机材料层6以顶发射方式射出光线。
[0051]优选地,有机材料层6射出的光线为白光。从而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以顶发射方式射出白光。
[005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00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054]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文件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偏光片、滤光层、相位延迟膜和第一阻隔层,其中, 所述相位延迟膜设置于所述滤光层内侧,用于对通过所述滤光层的光线进行相位补m\-ΖΧ 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膜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与所述滤光层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为:
Δ nCF X dCF+ Δ nLCP X dLCP — N X λ, 其中,N为正整数,Λ 为所述滤光层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为所述滤光层的厚度,AnraS所述相位延迟膜折射率的各向异性,dra为所述相位延迟膜的厚度,λ为射入所述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膜的图形由光取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膜包括光取向层和液晶高分子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外侧。
7.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膜、有机材料层、透明阴极、薄膜晶体管背板、第二阻隔层和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层以顶发射方式射出光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层射出的光线为白光。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G02B5/30GK203930105SQ20142034794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黄维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