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及使用其形成的偏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91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偏振器(polarizer)保护用聚酯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平板显示器、触摸面板领域中,对偏振器保护膜、透明导电膜等各种光学用膜的需求提高。其中,在偏振器保护膜用途中,TAC(三乙酰纤维素)膜由于具有高透明性、光学各向同性,因而已被大量使用。然而,TAC膜耐湿热性差、质脆、操作性差。另外,由于利用溶液流延法进行制膜,因而存在难以进行薄膜化的课题。因此,从低成本化、薄膜化、耐湿热性的观点考虑,积极研究了置换成双轴拉伸聚酯膜。

然而,以往研究的双轴拉伸聚酯膜存在下述这样的课题:由于拉伸时的聚合物的取向而具有双折射,其主取向轴在膜面内并非沿固定方向存在,因此,通过取向设计而作为偏振板配置成正交尼科尔(crossed nicol)状态时产生光干涉色,或者根据主取向轴的角度的不同而得不到充分的亮度;由于膜表面、背面反射,可更明显地观察到干涉条纹等品质降低。另外,对于单独的聚酯膜而言,存在与为了将偏光膜与保护膜粘接而使用的粘接剂的粘接性差这样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些课题,提出了控制延迟(retardation)的方法,但延迟的程度仍然不能说充分(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为了提高与粘接剂的密合性,还提出了设置增粘涂层的构成,但并未公开具体的发明(专利文献2、3)。

另外,由于延迟与膜厚成比例,因此,也可通过使膜厚薄至数μm水平来控制延迟,从低延迟及在制成偏振板时与玻璃进行层压期间玻璃不发生翘曲这方面考虑,膜的薄膜化是有利的,但存在操作性、卷绕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5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00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2105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所述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虽然是双轴拉伸聚酯膜,但在配置成正交尼科尔状态时,不呈现干涉色,不呈现因膜表面、背面反射的影响而导致的干涉条纹,卷绕性、透明性良好,与为了将偏光膜与保护膜粘接而使用的粘接剂的粘接性良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

(1)一种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波长590nm的延迟为280nm以下、并且25℃时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000MPa以上且低于4000MPa的聚酯膜的两面具有含有交联材料的树脂层(X)的层叠聚酯膜,对于层叠聚酯膜而言,使用日立制作所制的分光光度计(U-4100Spectrophotometer)测定入射角度φ=10度时的相对反射率,在由所得的光谱反射曲线导出的振动波形中,式(1)表示的振动波形的振幅ΔR为8%以下。

ΔR=(Rmax-Rmin)/2(%) 式(1)

(其中,振动波形是指,针对以每1nm的波长求出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以各测定点为对象进行20点移动平均处理而求出20点移动平均光谱反射率曲线,取该20点移动平均处理前与处理后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差值而得到的曲线的从波长400nm至波长700nm的范围。

Rmax、Rmin分别为振动波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根据(1)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中,上述层叠聚酯膜的全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树脂层(X)的折射率为1.45以上1.60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侧的树脂层(X)含有1种以上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且1000nm以下的粒子,垂直于膜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膜表面与位于其相反侧的膜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5μd以上且1.5μd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μd以上且1.0μd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中,雾度值为3.0%以下。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特征在于,层叠聚酯膜的反射亮度L*(SCI)为30以下,并且,L*(SCE)满足式(2),

L*(SCE)≤L*(SCI)/10 式(2)

此处,L*(SCI)及L*(SCE)表示对由玻璃/粘合层/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黑墨构成的样品的玻璃面侧进行测定而得到的数值。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特征在于,厚度方向延迟为1500nm以下。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特征在于,聚酯膜是下述层叠体: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至少11层而成的层叠体。

(9)根据(8)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中,上述聚酯膜的最表层~第4层的A层和B层的各层厚度为55nm以下。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中,树脂层(X)的厚度不均为50%以下。

(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中,树脂层(X)的厚度为20nm以上且低于5000nm。

(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交联材料含有三聚氰胺系化合物、噁唑啉系化合物、碳二亚胺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树脂层(X)均含有水溶性聚酯树脂,或者一侧的树脂层(X)含有水溶性聚酯树脂、另一侧的树脂层(X)含有水溶性丙烯酸改性树脂,含有水溶性丙烯酸改性树脂的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53以下。

(14)一种偏振板,其是在(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上层叠PVA膜而成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所述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与粘接剂的粘接性良好,在配置成正交尼科尔状态时不呈现干涉色,不呈现因膜表面、背面反射的影响而导致的干涉条纹,透明性良好,虽然是薄膜但卷绕性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特征在于,是在波长590nm的延迟为280nm以下、并且25℃时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000MPa以上且低于4000MPa的聚酯膜的两面具有含有交联材料的树脂层(X)的层叠聚酯膜,在由层叠聚酯膜的光谱反射曲线导出的振动波形中,式(1)表示的振动波形的振幅ΔR为8%以下。

ΔR=(Rmax-Rmin)/2(%) 式(1)

本发明的聚酯膜中使用的聚酯优选为通过由以芳香族二羧酸或脂肪族二羧酸和二醇为主要构成成分的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酯。此处,作为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4,4′-二苯基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4,4′-二苯基砜二甲酸等。作为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二聚酸、十二烷二酸、环己烷二甲酸和它们的酯衍生物等。其中,可优选举出对苯二甲酸和2,6-萘二甲酸。这些酸成分可仅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此外,也可共聚一部分羟基苯甲酸等羟基酸等。

另外,作为二醇成分,例如,可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亚烷基二醇、2,2-双(4-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异山梨酸酯(isosorbate)、螺环二醇等。其中,优选使用乙二醇。这些二醇成分可仅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上述聚酯中,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以及聚对苯二甲酸1,6-己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1,6-己二醇酯及其共聚物等。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树脂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防静电剂、晶核剂、无机粒子、有机粒子、减稠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用于调节折射率的掺杂剂等。

另外,本发明中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厚度优选为5~50μm。膜厚小于5μm时,存在不仅难以进行制膜,而且操作性差的课题。另外,为50μm以上时,偏振板变厚,不适于低成本化、薄膜化。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小于25μm。这种情况下,不仅操作性、安装性优异,而且容易抑制延迟。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波长590nm的延迟的值为280nm以下是必要的。更优选为1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下。通常,所谓延迟,是指由膜面内的正交的2个方向的折射率差的最大值与膜厚的积算出的值。由于在层叠膜中不能容易地测定作为膜的折射率,因此,将利用间接方法算出的延迟的值作为延迟。具体而言,使用利用由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销售的利用光学方法测定延迟的相位差测定装置KOBRA系列测得的值。是下述值:从膜宽度方向中央部,以3.5cm×3.5cm切出样品,以使膜宽度方向成为在本测定装置中定义的0°角度的方式,将所述样品设置于装置,测定入射角为0℃的波长590nm的延迟和其取向角的值。随着延迟的值变小,作为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安装于液晶显示器时不易产生干涉色,是优选的。另外,关于厚度方向相位差即Rth也同样,值越低,越不易产生干涉色,是优选的。

另外,本发明的聚酯膜优选25℃气氛下的杨氏模量在膜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为1000MPa以上且低于4000MPa。更优选为2000MPa以上3800MPa以下。这种情况下,在用作偏振器保护膜的制造工序中,与玻璃层压时,玻璃不易产生翘曲,是优选的。杨氏模量小于1000MPa时,膜的硬挺性弱,操作性差,并且,难以进行制膜时的卷绕,不优选。

此处,所谓膜长度方向,如果是卷上的层叠膜,则将卷的卷绕方向作为膜长度方向,卷的宽度方向相当于膜宽度方向。另一方面,在已切割成片状时,在膜的长边方向和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末端,测量延迟,将与膜中央的差大的方向作为本发明中所谓的膜宽度方向。

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在聚酯膜的两面具有含有交联材料的树脂层(X)是必要的。作为树脂层(X),优选水溶性聚酯树脂、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等。

作为构成聚酯树脂的羧酸成分,可使用芳香族、脂肪族、脂环族的二羧酸、三元以上的多元羧酸。作为芳香族二羧酸,可使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苯二甲酸、2,5-二甲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4-萘二甲酸、联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1,2-双苯氧基乙烷-p,p-二甲酸、苯基二氢化茚二甲酸等、及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

作为聚酯树脂的二醇成分,可使用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等。

另外,在使用将聚酯树脂作为水系树脂的涂液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聚酯树脂的粘接性,或为了使聚酯树脂容易成为水溶性,优选共聚包含磺酸盐基的化合物及/或包含羧酸盐基的化合物。

作为包含磺酸盐基的化合物,可使用例如磺基对苯二甲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萘-2,7-二甲酸、磺基对苯二甲醇、2-磺基-1,4-双(羟基乙氧基)苯等或它们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铵盐,但不限于此。

作为包含羧酸盐基的化合物,可使用例如偏苯三酸、偏苯三酸酐、均苯四酸、均苯四酸酐、4-甲基环己烯-1,2,3-三甲酸、均苯三酸、1,2,3,4-丁烷四甲酸、1,2,3,4-戊烷四甲酸、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5-(2,5-二氧代四氢糠基)-3-甲基-3-环己烯-1,2-二甲酸、5-(2,5-二氧代四氢糠基)-3-环己烯-1,2-二甲酸、环戊烷四甲酸、2,3,6,7-萘四甲酸、1,2,5,6-萘四甲酸、乙二醇双偏苯三酸酯、2,2’,3,3’-联苯四甲酸、噻吩-2,3,4,5-四甲酸、亚乙基四甲酸等或它们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铵盐,但不限于此。

作为聚酯树脂的二醇成分,可使用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2,4-二甲基-2-乙基己烷-1,3-二醇、新戊二醇、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2-乙基-2-异丁基-1,3-丙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2,4-三甲基-1,6-己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4,4’-硫代二苯酚、双酚A、4,4’-亚甲基二苯酚、4,4’-(2-亚降冰片基)二苯酚、4,4’-二羟基双酚、邻二羟基苯、间二羟基苯、对二羟基苯、4,4’-异亚丙基苯酚、4,4’-异亚丙基ビン二醇(日文原文:4,4’-イソプロピリデンビンジオール)、环戊烷-1,2-二醇、环己烷-1,2-二醇、环己烷-1,4-二醇、双酚A等。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树脂,也可使用改性聚酯共聚物,例如用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环氧等改性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

作为丙烯酸树脂成分,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或丙烯酸烷基酯,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可使用它们中1种或2种以上。

作为构成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的聚酯树脂成分,是在主链或侧链上具有酯键的树脂,由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构成。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交联材料只要是发生交联反应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羟甲基化或烷基醇(alkylol)化的脲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酰胺系、聚酰胺系、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噁唑啉系化合物、碳二亚胺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各种硅烷偶联剂、各种钛酸酯系偶联剂等。

作为树脂层(X)的设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从成本、环境方面考虑,优选使用涂布于结晶取向完成前的聚酯膜、利用拉伸、热处理而使结晶取向完成的在线涂布法。关于涂布的方法,可使用例如逆转辊涂布法、喷涂法、刮棒涂布法(bar coat method)、凹版涂布法、棒式涂布法(rod coat method)、模涂法等。树脂层的厚度可利用涂液的浓度、涂布量进行调整。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而言,在由光谱反射曲线导出的振动波形中,式(1)表示的振动波形的振幅ΔR为8%以下是必要的。

ΔR=(Rmax-Rmin)/2(%) 式(1)。

本发明的由光谱反射率曲线导出的振动波形是指,通过对利用公知的分光光度计以每1nm的波长间隔得到的光谱反射率曲线进行数值处理而得到的表示波长与振幅R的关系的曲线。

数值处理是指,针对每1nm的波长间隔的光谱反射率曲线,进行20点移动平均处理,从原来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减去20点移动平均处理后的光谱反射率曲线而得到的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的每1nm的振幅R的曲线。

此处的移动平均处理是指,将算出连续的20点的平均值的操作以每1nm波长进行挪移,对波长和反射率进行的处理。采用20点移动平均处理的理由是因为,观察对干涉条纹(本申请发明的课题)造成影响的短周期的振动波形相对于波长的周期性时,判明了至少20nm以下存在1个周期。通过将该1周期份平均化,可得到无振动的波形、即排除了振动的要素的也应当被称为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原形的曲线。本发明中使用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为每1nm间隔的数据,因此,采用20点移动平均处理。如果是每2nm间隔的波长数据,则可采用10点移动平均处理。

波长400nm~700nm的振动波形的振幅ΔR为8%以下时,对于呈现等倾干涉条纹的光源侧的主因,即光源的明线光谱,具有减弱干涉条纹的明暗对比的作用,该干涉条纹的明暗对比是基于因光的入射角度而导致的光程差产生的。波长400nm~700nm的振动波形的振幅ΔR更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反射率的振幅以小于波长1nm间隔的短周期产生时,受测定中使用的分光光度计的狭缝条件影响的可能性高,因此,为了特定本现象,优选在狭缝宽度的条件为5nm以上8nm以下进行测定。狭缝宽度小于5nm时,即使是未设置被试验体的空气测定,反射率的振幅也能够以小于波长1nm间隔的短周期得到振动波形,与层叠膜的振动波形混淆。另外,狭缝宽度为8nm以上时,移动平均的效果发挥,被试验体本来具有的振动波形本身消失,因此,将无法准确地测定被试验体的特性。

从具有高透明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87%,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最优选为93%以上。透明性高时,液晶显示装置画面的影像清晰度提高,因而优选。

对于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而言,树脂层(X)的折射率优选为1.45以上1.60以下。更优选为1.45以上且小于1.58。通过在聚酯膜的表面层叠折射率低的树脂,从而降低表面反射率,结果,具有以下这样的效果:光谱反射率曲线的振动波形ΔR降低,不易观察到干涉条纹。

对于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而言,优选的是,至少一侧的树脂层(X)含有1种以上数均粒径为50nm以上1000nm以下的粒子,垂直于膜厚度方向的一侧膜表面、与位于其相反侧的膜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5μd以上1.5μd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μd以上1.0μd以下。

本发明中使用的粒子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炭黑、沸石粒子等无机粒子、丙烯酸类粒子、聚硅氧烷粒子、聚酰亚胺粒子、テフロン(注册商标)粒子、交联聚酯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交联聚合物粒子、核壳粒子等有机粒子,可使用这些粒子中的任一种,或者也可并用多种。更优选的是,优选使用折射率与树脂层(X)接近的粒子。这种情况下,因粒子而导致的漫射成为最低限度,因而可维持透明性。

这些粒子的数均一次粒径优选在0.05~1.0μm的范围内。此处所谓平均一次粒径,是指一次粒子的粒径的平均值,一次粒子在JIS-H7008(2002)中被定义为通过单一的结晶核的生长而生成的粒子。另外,一次粒子的粒径(以下,称为一次粒径)是指长径与短径的平均值。关于这样的平均一次粒径的测定,按照JIS-H7804(2005),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5万倍的倍率观察试样,使用照片测定各个一次粒子的长径和短径,以其平均值求出一次粒径,进而针对100个一次粒子,进行同样的一次粒径的测定,可由其数均值求出平均一次粒径。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小于0.05μm时,存在粒子凝集、使雾度变差的可能性,反之,超过1.0μm时,难以得到添加量程度的易滑性、耐粘连性的效果,另外,根据树脂层的厚度,存在粒子脱落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粒子,可使用单分散粒子,也可使用多个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粒子。另外,根据情况,可并用平均一次粒径不同的多种粒子。另外,粒子的添加量可根据树脂层(X)的厚度、树脂组成、平均一次粒径、所要求的易滑性、用途等适当调节设计。本发明中,为了抑制因膜表面及背面反射而导致的干涉条纹,优选使树脂层(X)的光学厚度为λ/4构成。在膜的整体厚度为约12μm、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的各层平均厚度约为50nm的膜的情况下,树脂层(X)的厚度优选为70~110nm的范围。从膜卷绕性、透明性的观点考虑,添加到树脂层(X)中的粒子优选使用平均一次粒径大于树脂层厚度的、分别具有200~400nm和100~200nm的平均粒径的2种成分粒子。

另外,优选垂直于膜厚度方向的一侧膜表面与位于其相反侧的膜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5μd以上1.5μd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μd以上1.0μd以下。更优选静摩擦系数为0.5μd以上1.2μd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μd以上0.8μd以下。这种情况下,膜的滑动性变得良好,在制膜工序中的卷绕工序中也不产生卷绕褶皱,因而良好。

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雾度值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雾度值为3.0%以上时,膜的透明性降低,在作为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使用时,存在影像清晰度变差的问题。

从外观的观点考虑,优选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反射亮度L*(SCI)为30以下,并且,L*(SCE)满足式(1)。

L*(SCE)≤L*(SCI)/10 (1)

(L*(SCI)和L*(SCE)表示对与实际的显示器的构成接近的由玻璃/粘合层/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黑墨构成的样品的玻璃面进行测定时的数值。对于黑墨而言,通常,在未施加电压时,透过率或反射率最小,为用于模拟制成成为黑画面的液晶的物质,在本申请中,使用黑色的アクリルラッカースプレーH62-8014(ロックペイント(株)制)。)

此处,SCI和SCE是指以反射光为对象的明度的测定的方式。将在检出侧存在光阱、除去正反射光而测定颜色的方式称为SCE(除去正反射)方式,将不存在光阱、不除去正反射光而测量全反射下的颜色的方式称为SCI(包括正反射)方式。

L*(SCI)超过30时,表面反射高,产生眩光,或明显可见干涉条纹,因此,实际安装于显示器时,无法得到图像本来的色彩,不理想。另外,优选L*(SCE)满足式(1)。不满足式(1)时,与正反射光相比,漫反射光占支配地位,目视观察时,感觉发白,因此,在外观上不理想。

为了满足该要件,添加到树脂层(X)中的粒子优选为与树脂层的折射率接近的胶体二氧化硅粒子,粒径优选小于树脂层(X)的厚度的4倍。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添加粒子而言,为了同时实现滑动性和透明性,优选添加2种以上粒径不同的粒子。

关于L*(SCI)及L*(SCE),为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得的值。

使用黑色的アクリルラッカースプレーH62-8034(ロックペイント株式会社制),将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一面涂布成黑色,在该面的相反侧的面上,通过粘合片材SK-1478(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以不引入气泡的方式层压10cm见方的厚度为0.55mm的Corning(R)Gorilla(R)Glass(Corning Incorporated制),制成玻璃层压样品。需要说明的是,涂布成黑色后,用样品遮挡荧光灯,确认光不透过。

针对制成的玻璃层压样品的玻璃面,使用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制CM-3600d,在测定径φ8mm的目标罩(target mask)(CM-A106)条件下,以包含正反射光的SCI方式、和除去了正反射的SCE方式测定L值,求出n数为3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白色校正板使用CM-A103,零校正盒使用CM-A104,光源为D65。

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厚度方向延迟优选为1500nm以下。更优选为1200nm以下。此处所谓厚度方向延迟,是指将与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0°,由此开始50°视野角位置的延迟。厚度方向延迟为1500nm以下时,无论从正面还是从斜向观察显示器时,均不能观察到虹斑,因而优选。另外,从在偏振器的正交尼科尔状态下观察的干涉色接近于无色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6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nm以下。正交尼科尔是指,偏振器的吸收轴显示正交关系的配置时,在其下侧遮挡背光源等的光时,成为消光状态。

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优选为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至少11层而成的层叠体。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A、热塑性树脂B,优选为通过由以芳香族二羧酸或脂肪族二羧酸和二醇为主要构成成分的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酯。此处,作为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4,4′-二苯基砜二甲酸等。作为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二聚酸、十二烷二酸、环己烷二甲酸和它们的酯衍生物等。其中,优选表现高折射率的对苯二甲酸和2,6-萘二甲酸。这些酸成分可仅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此外,也可共聚一部分羟基苯甲酸等羟基酸等。

另外,作为二醇成分,例如,可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亚烷基二醇、2,2-双(4-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异山梨酸酯、螺环二醇等。其中,优选使用乙二醇。这些二醇成分可仅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上述聚酯中,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以及聚对苯二甲酸1,6-己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1,6-己二醇酯及其共聚物等。

对于热塑性树脂A与热塑性树脂B的组合而言,从减少形成层叠结构的工序中的层叠不良的观点考虑,使用相容性良好的树脂的组合是重要的。使用相容性差的树脂的组合时,在层叠结构的形成工序中,有时难以在聚合物流路内形成层流,诱发流痕(flow mark)等层叠不良,发生层叠不均,即,损害各层中的厚度的均匀性。作为树脂的组合的指标,优选使用相容性参数δ接近的树脂,尤其是,优选该相容性参数δ的绝对值的差为2以下。更优选相容性参数δ的绝对值的差为1以下。

对于上述树脂的组合而言,优选选择使用包含相同的基本骨架的树脂。此处所谓基本骨架,是指构成树脂的重复单元,例如,一种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基本骨架。这种情况下,作为具有相同的基本骨架的树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与其他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为代表的例子。使用包含相同的基本骨架的树脂时,不仅可抑制流痕等层叠不良,而且不会产生在成型后的层间发生剥离等问题。从层叠不良不易发生的观点考虑,最优选下述组合:A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层为其共聚物。作为其共聚物,优选使用共聚有5~40摩尔%环己烷二甲醇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有5~40摩尔%环己烷二甲酸成分、或5~40摩尔%螺环二醇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此外,从使得不易发生层叠不良的观点考虑,B层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共聚物的混合物。这是因为,通过在B层中添加与A层相同的树脂,从而进一步增加与A层的界面处的亲和性。

另外,热塑性树脂B还优选为具有比结晶性聚酯的熔点低20℃以上的熔点的结晶性树脂。这种情况下,后述的热处理工序中,通过在热塑性树脂B的熔点与结晶性聚酯的熔点之间实施热处理,可仅将热塑性树脂B的取向缓和,不仅抑制延迟变得容易,而且通过取向缓和而使膜的刚性降低,因此,在与玻璃层压时产生的制膜残留应力低,具有玻璃的翘曲不易产生这样的效果。优选熔点之差为40℃以上,这种情况下,热处理工序中的温度的选择范围变宽,因此,可容易地进行热塑性树脂B的取向缓和的促进、结晶性聚酯的取向的控制。另外,热塑性树脂B还优选包含非晶性树脂。非晶性树脂与结晶性树脂相比,在制造双轴拉伸膜时,不易发生取向,因此,可抑制延迟的增加,进而,容易抑制层叠膜的延迟的不均匀。

作为用于满足上述条件的树脂的组合的一例,优选热塑性树脂A为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而成的聚酯,热塑性树脂B为包含螺环二醇而成的聚酯。包含螺环二醇而成的聚酯是指,共聚有螺环二醇的共聚聚酯、或均聚聚酯、或将它们混合而成的聚酯。包含螺环二醇而成的聚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小,因此,在成型时不易过度拉伸,并且,也不易发生层间剥离,因而优选。更优选的是,结晶性聚酯为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而成的聚酯,热塑性树脂B为包含螺环二醇及环己烷二甲酸而成的聚酯。为包含螺环二醇及环己烷二甲酸而成的聚酯时,可降低结晶性,因此,可容易抑制延迟。另外,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小,粘接性也优异,因此,在成型时不会过度拉伸,并且,也不易发生层间剥离。

另外,所谓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与由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而形成的层叠体,被定义为存在具有沿厚度方向规则地层叠A层和B层的结构的部分。即,优选本发明的膜中的A层和B层在厚度方向上的配置顺序并非随机状态,关于A层和B层之外的第3层以上的层,对其配置顺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具有A层、B层、由树脂C形成的C层的情况下,更优选以A(BCA)n、A(BCBA)n、A(BABCBA)n等规则的顺序进行层叠。此处,n为重复的单元数,例如,A(BCA)n中n=3时,表示在厚度方向上以ABCABCABCA的顺序进行层叠。

通过如上所述地交替层叠热特性不同的树脂,从而可在制造双轴拉伸膜时,高度地控制各层的取向状态,进而可抑制延迟。另外,层叠的层数为10层以下时,因热特性不同的树脂被层叠,树脂的特性、其层厚的构成对制膜性、机械物性等各物性的影响变得显著,例如,双轴拉伸膜的制造变得困难,或者,在与偏振板组合时,存在产生不良情况的可能,因而有时不理想。另一方面,为11层以上的层交替层叠而成的膜时,各层的热塑性树脂可被控制而容易在厚度方向上均匀地配置,可使得制膜性、机械物性稳定化。另外,随着层数的增加,可观察到可抑制各层中的取向的成长的倾向,将会容易控制延迟,而且,由于杨氏模量降低,从而为了作为偏振器保护膜使用而与玻璃层压时,不易发生玻璃的翘曲,是优选的。更优选为100层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层以上。另外,虽然层数没有上限,但随着层数增加,制造装置大型化而导致制造成本随之增加,并且由于膜厚变厚而导致失去作为目标的薄膜化效果,因此,现实中,10000层以内是实用范围。

另外,包含上述层叠体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最表面~第4层的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的各层厚度优选为55nm以下。最表层~第4层例如是指A/B/A/B、或B/A/B/A的层结构,优选所有的层为55nm以下。这种情况下,可见光区域即波长400~700nm的振动波形的振幅变小,因而不易观察到干涉条纹,是优选的。另外,由于振幅变小,因而全光线透过率也提高,因此,更是优选的。更优选为45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nm以下。另一方面,超过55nm时,可与在树脂层的界面反射的光干涉,振动波形的振幅增大,明显观察到干涉条纹,因而成为外观上的问题。通过调节层叠装置的各狭缝的流量,可使得表面背面的最表层~第4层的层厚为55nm以下。

本发明的树脂层(X)的厚度不均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通过抑制树脂层的厚度不均,以恒定厚度进行涂布,可防止粒子从树脂层脱落,并且,可得到均匀的密合性。另外,可抑制因树脂层的厚度不均而导致的表面反射的不均,还可抑制全光线透过率的偏差,因而优选。

此处所谓厚度不均,是指使用日立制作所制分光光度计(U-4100Spectrophotometer),沿膜长度方向每隔10cm地测定光谱透射率,测定2m,由光谱透射率算出树脂层厚度,从而算出的厚度不均。

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树脂层(X)的厚度优选为20nm以上且小于5000nm,更优选为20nm以上且2000nm,进一步优选为40nm以上且小于500nm。树脂层(X)的厚度过薄时,与粘接材料的密合性不良,或可能发生添加粒子的脱落。

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树脂层(X)中包含的交联材料优选含有三聚氰胺系化合物、噁唑啉系化合物、碳二亚胺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以上。这种情况下,可观察到耐湿热密合性的提高,因而优选。另外,三聚氰胺系化合物、噁唑啉系化合物、碳二亚胺系化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可包含2种以上的交联材料。

本发明中使用的三聚氰胺系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三聚氰胺、将三聚氰胺与甲醛缩合而得到的羟甲基化三聚氰胺衍生物、使羟甲基化三聚氰胺与低级醇反应而部分或完全醚化了的化合物、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另外,作为三聚氰胺系交联剂,可以是单体、由二聚物以上的多聚物形成的缩合物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作为醚化中使用的低级醇,可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等。是1分子中具有亚氨基、羟甲基、或甲氧基甲基、丁氧基甲基等烷氧基甲基作为官能团的三聚氰胺树脂,为亚氨基型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羟甲基型三聚氰胺树脂、羟甲基型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完全烷基型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等。其中,最优选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此外,为了促进三聚氰胺系交联剂的热固化,可使用例如对甲苯磺酸等酸性催化剂

另外,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噁唑啉系交联剂而言,只要是在该化合物中具有噁唑啉基作为官能团的化合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包含含有噁唑啉基的共聚物,所述含有噁唑啉基的共聚物包含至少1种以上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且共聚至少1种其他单体而得到。

作为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可使用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5-乙基-2-噁唑啉等,也可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2-异丙烯基-2-噁唑啉在工业上也容易获得,是合适的。

作为噁唑啉系交联剂中相对于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而使用的至少1种其他单体,只要是可与该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共聚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等不饱和羧酸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不饱和酰胺类、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乙烯、丙烯等烯烃类、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氟乙烯等含卤素-α,β-不饱和单体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α,β-不饱和芳香族单体类等,也可使用它们中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另外,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碳二亚胺系交联剂而言,只要是该化合物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碳二亚胺基、或与其成互变异构的关系的氰胺基作为官能团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这样的碳二亚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二环己基甲烷碳二亚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四甲基苯二甲撑碳二亚胺、脲改性碳二亚胺等,也可使用它们中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对于本发明的偏振器保护聚酯膜而言,优选的是,两侧的构成的树脂层(X)均含有水溶性聚酯树脂,或一侧的构成的树脂层(X)含有水溶性聚酯树脂,另一侧含有水溶性丙烯酸改性树脂,含有水溶性丙烯酸改性树脂的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53以下。这种情况下,含有水溶性聚酯树脂的树脂层提高与PVA的密合性,通过使另一侧的水溶性丙烯酸改性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53以下,从而降低膜表面的反射率,具有抑制干涉条纹的效果。含有水溶性丙烯酸改性树脂的树脂层的折射率更优选为1.52以下。为了达成该折射率,优选水溶性树脂的极化率低。

接下来,下文中说明本发明的层叠膜的优选的制造方法。当然,本发明并非解释为受所述例子的限制。

首先,记载通常的聚酯膜的具体的制造方法。首先,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双轴取向膜中使用的聚酯树脂A(相当于树脂A)及聚酯树脂B(相当于树脂A),可使用市售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或者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缩聚而得到,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情况下,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聚合。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中,添加乙酸镁和三氧化锑,缓缓升温,最终于220℃一边馏出甲醇一边进行酯交换反应。接下来,向该酯交换反应产物中添加磷酸85%水溶液,然后转移至缩聚反应釜中。一边在聚合釜内进行加热升温,一边将反应体系缓缓减压,在1hPa的减压下、于290℃进行缩聚反应,可得到所期望的极限粘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添加粒子的情况下,优选将在乙二醇中分散粒子而成的浆料以成为规定的粒子浓度的方式添加到聚合反应釜中,进行聚合。

另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造例如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在氮气气氛下将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的混合物升温至140℃,制成均匀溶液,然后,添加原钛酸四正丁酯和单羟基丁基氧化锡,进行酯化反应。接下来,添加原钛酸四正丁酯,在减压下进行缩聚反应,可得到所期望的极限粘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对使用按照上述方式得到的聚酯树脂制造本发明的层叠聚酯膜和层叠11层以上而成的多层层叠聚酯膜时的优选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在将使用的聚酯树脂混合时,以成为规定的比例的方式进行计量并混合。接下来,在氮气气氛、真空气氛等中,例如于150℃进行5小时的干燥,使聚酯树脂中的水分率优选为50ppm以下。然后,供给至挤出机并进行熔融挤出。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时,可省略树脂的干燥工序。接下来,通过滤器、齿轮泵,进行异物的除去、挤出量的匀整化,从T模以片状吐出至冷却鼓上。此时,例如利用下述方法将片状聚合物密合于浇铸鼓,进行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膜:使用线状电极或带状电极进行静电施加的方法、在浇铸鼓与挤出的聚合物片材间设置水膜的浇铸法、使浇铸鼓温度为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玻璃化转变点-20℃)而将挤出的聚合物粘合的方法、或组合多种上述方法而成的方法。这些浇铸法中,使用聚酯时,从生产率、平面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进行静电施加的方法。

接下来,利用依次双轴拉伸方法或同时双轴拉伸方法等进行拉伸,所述依次双轴拉伸方法是将所述未拉伸膜沿长度方向拉伸后,沿宽度方向拉伸,或者,沿宽度方向拉伸后,沿长度方向拉伸的方法;所述同时双轴拉伸方法是几乎同时地沿膜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进行拉伸的方法。

作为所述拉伸方法中的拉伸倍率,在各方向上,优选采用2.5~3.5倍,进一步优选采用2.8~3.5倍,特别优选采用3~3.4倍。另外,拉伸速度优选为1,000~200,000%/分钟。另外,拉伸温度可采用玻璃化转变点~(玻璃化转变点+50℃)的温度,进一步优选90~130℃,特别优选的是,可使长度方向的拉伸温度为100~120℃,宽度方向的拉伸温度为90~110℃。另外,可在各方向上进行多次拉伸。

此外,本发明的层叠膜中,为了抑制膜宽度方向上的延迟、取向角的偏差,优选对横向拉伸速度设置差异,具体而言,将横向拉伸区间分成2份时,优选横向拉伸区间中间点处的膜的拉伸量(计测地点处的膜宽度-拉伸前膜宽度)为横向拉伸区间结束时的拉伸量的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通过如上所述地变更横向拉伸区间的拉伸比率,可抑制膜宽度方向上的延迟、取向角的偏差,进而,安装于液晶显示器时,可形成无着色、无亮度降低的高品质的液晶显示器。

此外,本发明的层叠膜中,阶段性地改变横向拉伸时的温度也是优选的。具体而言,将横向拉伸区间分成2份时,以横向拉伸区间中间点为界对前半和后半的拉伸区间的气氛温度设置20℃以上的差值。此处所谓气氛温度,只要横向拉伸区间的前半部分的一部分以及后半部分的一部分的温度存在满足上述条件的部分即可。优选设置40℃以上的差值。通过如上所述地阶段性地变更横向拉伸区间的拉伸温度,可抑制膜宽度方向的延迟、取向角的偏差,进而,安装于液晶显示器时,可形成无着色、无亮度降低的高品质的液晶显示器。

对于如上操作进行了双轴拉伸的膜而言,为了赋予平面性、尺寸稳定性,优选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可利用在烘箱中、在经加热的辊上等以往公知的任意的方法进行。上述热处理在120℃以上~聚酯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进行,优选设定为200~240℃的热处理温度。从膜的透明性、尺寸稳定性方面考虑,更优选为210~235℃。另外,对于热处理时间而言,可在不使特性变差的范围内任意设定,可进行优选1~60秒、更优选1~30秒。此外,对于热处理而言,可使膜沿长度方向及/或宽度方向松弛而进行。

此外,为了使与油墨印刷层或粘接剂、蒸镀层的粘接力提高,在横向拉伸工序前,对至少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使该表面的润湿张力为47mN/m以上,在该处理面上形成本发明的树脂层(X)。为了在该处理面上形成本发明的树脂层(X),可使用辊涂机、凹版涂布机、微凹版涂布机、棒涂机、模涂机、浸涂机等公知的涂布手段。

接下来对同时双轴拉伸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同时双轴拉伸的情况下,与依次双轴拉伸的情况同样地,对得到的浇铸膜的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形成水溶性树脂层。接下来,将浇铸膜导入至同时双轴拉幅机,一边用夹具把持膜的两端,一边进行输送,同时及/或阶段性地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拉伸。作为同时双轴拉伸机,存在缩放仪(pantograph)方式、螺杆方式、驱动电机方式、线性电机方式,优选可任意地变更拉伸倍率、可在任意位置进行松弛处理的驱动电机方式或线性电机方式。作为拉伸的倍率,根据树脂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以面积倍率计优选为6~50倍,在构成层叠膜的树脂的任一种中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情况下,以面积倍率计特别优选使用8~30倍。尤其是在同时双轴拉伸的情况下,为了抑制面内的取向差,优选的是,使得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相同,并且使拉伸速度也大致相等。另外,作为拉伸温度,优选为构成层叠膜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120℃。

对于如上操作进行了双轴拉伸的膜而言,为了赋予平面性、尺寸稳定性,优选随后在拉幅机内进行拉伸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热处理。在进行上述热处理时,为了抑制宽度方向上的主取向轴的分布,优选在即将进入热处理区域之前及/或刚进入到热处理区域之后瞬时地沿长度方向进行松弛处理。如上所述地进行热处理后,均匀地缓慢冷却后,冷却至室温并进行卷绕。另外,根据需要,在从热处理缓慢冷却时,可沿长度方向及/或宽度方向进行松弛处理。在即将进入热处理区域之前及/或刚进入到热处理区域之后瞬时地沿长度方向进行松弛处理。

11层以上的多层层叠膜的优选的制造方法可利用与日本特开2007-307893号公报的〔0053〕~〔0063〕段中记载的内容同样的方法简便地实现。以颗粒等形态准备热塑性树脂。根据需要在热风中或真空下将颗粒干燥后,将所述颗粒供给至各挤出机。对于在熔点以上加热熔融了的树脂,在挤出机内,利用齿轮泵等使树脂的挤出量均匀化,通过滤器等除去异物、改性了的树脂等。在用模将上述树脂成型成目标形状后,吐出所述树脂。而后,对于从模吐出的已层叠成多层的片材,挤出至浇铸鼓等冷却体上,将其冷却固化,得到浇铸膜。此时,优选使用线状、带状、针状或刀状等电极,利用静电力,将其密合于浇铸鼓等冷却体,急速冷却而使其固化。另外,还优选下述方法:从狭缝状、点状、面状的装置吹气,使其密合于浇铸鼓等冷却体,急速冷却而使其固化,或者,利用夹辊将其密合于冷却体,急速冷却而使其固化。

另外,使用2台以上的挤出机,将A层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和与其不同的热塑性树脂B的多种树脂从不同的流路送出,送入至多层层叠装置。作为多层层叠装置,可使用多歧管模、供料机构(feed block)、静态混合器等,尤其是,为了高效地得到本发明的构成,优选使用具有11个以上的微细狭缝的供料机构。使用这样的供料机构时,装置不会极端大型化,因此,因热劣化而导致的异物少,即使在层叠数非常多时,高精度的层叠也成为可能。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宽度方向的层叠精度也格外提高。另外,对于该装置而言,可用狭缝的形状(长度、宽度)调整各层的厚度,因此,可达成任意的层厚。

将如上操作形成为所期望的层结构的熔融多层层叠体导入至模,可得到如上所述的浇铸膜。得到的浇铸膜与上述同样,利用依次双轴拉伸、同时双轴拉伸等,形成所期望的膜。

按照上述方式得到的层叠膜可与市售的在PVA中含有碘并使其取向而制成的PVA贴合而作为偏振板使用。

实施例

记载本发明中使用的物性值的评价方法。

[物性的评价方法]

特性值的评价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层厚、层叠数、层叠结构

针对使用切片机(microtome)切出有截面的样品,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而观察层结构。即,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H-7100FA型((株)日立制作所制),在加速电压为75kV的条件下,将膜的截面放大至40000倍进行观察,拍摄截面照片,测定层结构及各层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情况,为了可提高对比度,利用公知的使用了RuO4、OsO4等的染色技术。

(2)层厚的计算方法

针对上述(1)项中得到的4万倍的TEM照片图像,使用CanonScanD123U,以图像尺寸720dpi抓取。以位图文件(BMP)或压缩图像文件(JPEG)将图像保存在个人电脑中,接下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 ver.4(销售商为プラネトロン(株)),打开该文件,进行图像分析。对于图像分析处理而言,在垂直厚度曲线模式(vertical thick profile mode)下,根据需要,安装低通滤波器。需要说明的是,低通滤波器最大为10×10。接下来,以数值数据形式读取厚度方向位置与宽度方向的2条线之间所夹的区域的平均亮度的关系。使用表计算软件,采集位置(nm)和亮度的数据。进而,将上述得到的亮度周期性地变化的数据进行微分,利用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程序,读取该微分曲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将相邻的它们的间隔作为1层的层厚而算出层厚。针对每一照片进行该操作,算出全部的层的层厚。

另外,将与制膜时的浇铸鼓的接触面作为第1层,沿厚度方向以称为第2层、第3层的方式指定层数。此处的第1层是指熔融挤出的层,与利用涂覆等设置的树脂层不同。

(3)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点(Tm)

利用差示量热分析(DSC),针对吐出后立即在10℃以下的冷水中进行冷却的熔融混炼聚酯碎片,以5℃/min从25℃升温至290℃,按照JIS-K-7122(1987年)测定、算出此时出现的转变点。

装置:セイコー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ロボットDSC-RDC220”

数据分析“ディスクセッションSSC/5200”

样品质量:5mg。

(4)特性粘度(IV)

由在邻氯苯酚中于25℃测得的溶液粘度进行计算。另外,使用奥氏粘度计测定溶液粘度。单位用[dl/g]表示。需要说明的是,n数为3,采用其平均值。

(5)光谱反射率的测定

针对层叠膜的5cm见方的样品,使用日立制作所制分光光度计(U-4100Spectrophotometer),测定入射角度φ=10度时的相对反射率。附带的积分球的内壁为硫酸钡,标准板为氧化铝。测定波长为250nm~1200nm,狭缝为5nm(可见)/10nm(红外),将增益(gain)设定为2,以每1nm的间隔,以600nm/分钟的扫描速度进行测定。进行样品测定时,为了消除因来自样品的背面的反射而导致的干涉,在样品的背面贴合日东电工制的黑的ビニルテープ(注册商标)。需要说明的是,可见光和红外光的检测器的切换波长为850nm。

(6)振动波形的振幅ΔR

将(5)项的测定中得到的每1nm的光谱反射率曲线(曲线A)的数据,作为相对于波长的反射率的数据,进行20点移动平均处理。接下来通过对得到的波长259.5~1190.5nm的范围的每1nm的数据进行线性内插,从而转换为波长260~1190nm的范围的每1nm的数据,得到20点移动平均光谱反射率曲线(曲线B)。在400~700nm的波长区间,取曲线A和曲线B的差值(曲线A中的反射率-曲线B中的反射率),得到振动波形。从该振动波形求出反射率差的最大值Rmax和最小值Rmin,利用(1)式,算出ΔR。

(7)树脂层(X)的折射率

针对将使用的树脂进行干燥固化或活性射线效果而得到的膜厚为1mm左右的膜,使用アタゴ公司制阿贝折射率计,按照JIS-K-7105(1981)进行测定。即,使用钠灯(Na-D线)作为光源,载液(mount liquid)使用二碘甲烷,在23℃、相对湿度65%下,测定正交的2个方向的双折射,将其平均值作为折射率。

(8)延迟及厚度方向延迟

使用了王子计测机器(株)制相位差测定装置(KOBRA-21ADH)。从膜宽度方向中央部切出3.5cm×3.5cm的样品,按照膜宽度方向为本测定装置中定义的角度0°的方式将样品设置于装置,以迟相轴模式测定入射角设定为0°时的波长590nm的延迟。

另外,针对厚度方向延迟,以折射率模式测定入射角设定为50°时的波长590nm的延迟。

(9)杨氏模量

按照JIS-K7127(1999年)中规定的方法,使用Instron型的拉伸试验机进行测定。测定按照下述的条件进行。

测定装置:オリエンテック(株)制膜强伸度自动测定装置“テンシロンAMF/RTAー100”

试样尺寸:宽度10mm×样品长度50mm

拉伸速度:300mm/min

测定环境:温度为23℃,湿度为65%RH。

(10)静摩擦系数(μs)、动摩擦系数(μd)

按照ASTM-D-1894,用滑动测试仪(slip tester)在滑动速度为150mm/min、负荷为200g的条件下开始滑动后,基于用电阻应变计检测的应力(阻力值),按照式(2)进行计算。需要说明的是,静摩擦系数是由刚滑出后的阻力值求出的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是滑出后的稳定区域的阻力值。

摩擦系数=阻力值(G)/负荷(G)

(11)雾度

使用直读式雾度计HGM-2DP(スガ试验机器制作所制),按照JIS K7105实施测定。雾度(%)按照以下方法计算:用漫射透过率除以全光线透过率,乘以100。

(12)粘接性

首先,将皂化度不同的PVA分别溶解于水中,制备4种固态成分浓度为5%的PVA溶液。以下示出4种PVA溶液中使用的PVA。

PVAa:完全皂化型PVA(皂化度:98~99mol%)“PVA-117”((株)クラレ制)

PVAb:准完全皂化型PVA(皂化度:91~94mol%)“AL-06”(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

PVAc:乙酰基改性PVA(皂化度:92~94mol%)“Z-320”(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

PVAd:部分皂化型PVA(皂化度:78~82mol%)“KL-06”(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

接下来,在聚酯膜的树脂层(X)-2上,使用棒涂机(松尾产业(株)制,号数:4号,湿厚度:约8μm),分别涂布4种PVA溶液,使用热风烘箱“HIGH-TEMP-OVEN PHH-200(エスペック(株)制)”,于100℃干燥1分钟,得到4种粘接性评价用膜。针对得到的粘接性评价用样品,按照JIS5600-5-6(1999年制定),以切刀间隔2mm,刻入5×5的25格子的切痕。接下来,在已刻入切痕的部分,贴合ニチバン18mmセロテープ(注册商标)(型号:CT-118S),用手指充分地摩擦セロテープ(注册商标),以使得可观察到切痕。而后,以相对于树脂层约为60°的角度,瞬间撕下セロテープ(注册商标)。计数格子的剥离数。评价次数为5次,求出其平均值。如下所述地规定评价基准。将评价基准“A”“B”判定为良好的粘接性。

A:格子的剥离数为1格子以下

B:格子的剥离数为3格子以下

C:格子的剥离数为4格子以上5格子以下

D:格子的剥离数为6格子以上

(13)视认性试验(干涉色)

于在PVA中吸附碘并使其取向而制成的偏光度为99.9%的偏振板的一面,贴合从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宽度方向为420mm、长度方向为310mm的尺寸切出的样品,制成试验片。按照正交尼科尔的配置,重叠制成的试验片和未贴合膜的偏振板,确认置于LED光源(トライテック制A3-101)上时的视认性。

◎:完全未观察到干涉色。

○:虽然观察到一些干涉色,但实用上不存在问题。

×:清晰地观察到干涉色,或者图像变得不鲜明,因而不适于显示器用途。

(14)卷绕性

对用卷绕机将制成的膜卷绕成卷状时的卷绕期间及卷绕后的膜的状况进行确认。

◎:卷绕后的卷及从卷放卷的膜上不存在褶皱,完全未见卷绕偏离、凸起。

○:从卷绕后的辊放卷时,虽然膜上肉眼可见皱痕,但利用与上述(13)视认性试验同样的方法确认视认性时,未观察到卷绕时产生的褶皱、条纹、凸起。

×:卷绕后的卷上可见大量褶皱,利用与上述(13)视认性试验同样的方法确认视认性时,可见褶皱、条纹、凸起。另外,在卷绕期间发生卷绕偏离,卷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偏离3cm以上。

(15)L*(SCI)及L*(SCE)

使用黑色的アクリルラッカースプレーH62-8034(ロックペイント株式会社制),将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一面涂布成黑色,在该面的相反侧的面上,通过粘合片材SK-1478(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以不引入气泡的方式层压10cm见方的厚度为0.55mm的Corning(R)Gorilla(R)Glass(Corning Incorporated制),制成玻璃层压样品。需要说明的是,涂布成黑色后,用样品遮挡荧光灯,确认光不透过。

针对制成的玻璃层压样品的玻璃面,使用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制CM-3600d,在测定径φ8mm的目标罩(target mask)(CM-A106)条件下,以包含正反射光的SCI方式、和除去了正反射的SCE方式测定L值,求出n数为3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白色校正板使用CM-A103,零校正盒使用CM-A104,光源为D65。

(16)树脂层(X)的厚度不均

沿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长度方向每隔10cm地测定光谱透射率,测定2m,由得到的分光特性算出树脂层厚度,算出厚度不均。对于光谱透射率而言,针对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的5cm见方的样品,使用日立制作所制的分光光度计(U-4100Spectrophotometer),测定入射角度φ=0度时的透过率。附带的积分球的内壁为硫酸钡,标准板为氧化铝。测定波长为250nm~1200nm,狭缝为5nm(可见)/10nm(红外),将增益设定为2,以每1nm的间隔,以600nm/分钟的扫描速度进行测定。为了判定厚度不均,观测波长400~500nm的透过率的长度方向的变动,采用以下的基准。

厚度不均20%以下:透过率变动为5%以下

厚度不均40~20%:透过率的变动为5~10%

厚度不均50~40%:透过率的变动为20%以上

(17)视认性试验(干涉条纹)

确认将上述(15)中制作的玻璃层压样品的玻璃面侧置于F10光源荧光灯(漫射光)下时的视认性。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荧光灯为FPL27EX-N型号,样品与荧光灯的距离为33cm。

◎:完全未观察到干涉条纹。

○:虽然观察到一些干涉条纹,但实用上不存在问题。

△:虽然观察到干涉条纹,但是在适用于实用的范围内。

×:干涉条纹和着色清晰可见,不适于显示器用途。

[树脂]

作为层叠膜的树脂,准备以下的树脂。

<树脂A>

向100重量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0重量份乙二醇的混合物中,添加相对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量为0.09重量份的乙酸镁、0.03重量份三氧化锑,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加热升温,进行酯交换反应。接下来,向该酯交换反应产物中添加相对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量为0.020重量份的磷酸85%水溶液,然后移至缩聚反应层。进而,一边加热升温一边将反应体系缓缓减压,在1mmHg的减压下,于290℃,利用常规方法进行缩聚反应,得到IV=0.63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另一方面,作为树脂B准备以下的树脂。

<树脂B-1>

IV=0.74、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醇3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树脂B-2>

IV=0.55、共聚有(螺环二醇成分20mol%、环己烷二甲酸成分3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树脂层(X)的制备方法]

使用的树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

<树脂B-3>

IV=0.6、在共聚有(螺环二醇成分20mol%、环己烷二甲酸成分3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混合15wt%的树脂A而得到的产物。

<树脂B-4>

IV=0.7、共聚有(间苯二甲酸(IPA)25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树脂层O>

树脂溶液(a):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62mol%)、丙烯酸乙酯(30mol%)、丙烯酸(2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1mol%)、氧亚乙基(ethylene oxide)的重复单元为16的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3mol%)、丙烯酸2-磺基乙基酯(2mol%)的丙烯酸树脂溶液

交联剂(b):羟甲基型三聚氰胺交联剂

粒子(c):粒径为80nm的胶体二氧化硅粒子的水分散体。

氟系表面活性剂(d):

以固态成分重量比为(a)/(b)/(c)/(d)=30重量份/8重量份/2重量份/0.6重量份的比例将上述物质混合。

<树脂层P>

树脂溶液(e):将70重量份由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形成的聚酯树脂的水溶性涂液(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88mol%)、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2mol%),二醇成分为乙二醇(100mol%))和30重量份由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形成的聚酯树脂的水分散体(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50mol%)、间苯二甲酸(49mol%)、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mol%),二醇成分为乙二醇(55mol%)、新戊二醇(44mol%)、聚乙二醇(分子量:4000)(1mol%))混合而得到的溶液。

交联剂(b):羟甲基型三聚氰胺交联剂

交联剂(f):含有噁唑啉基的交联剂

粒子(g):粒径为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粒子的水分散体

粒子(h):粒径为300nm的胶体二氧化硅粒子的水分散体

氟系表面活性剂(d):-

以固态成分重量比为(e)/(b)/(f)/(g)/(h)/(d)=47重量份/19重量份/4.9重量份/0.7重量份/0.1重量份的比例将上述物质混合。

<树脂层Q>

以固态成分重量比为(e)/(b)/(f)/(g)/(h)/(d)=47重量份/19重量份/4.9重量份/5.0重量份/0.4重量份的比例将树脂层P中使用的(b)~(h)混合。

<树脂层R>

以固态成分重量比为(e)/(b)/(f)/(g)/(h)/(d)=47重量份/19重量份/4.9重量份/1.1重量份/1.0重量份的比例将树脂层P中使用的(b)~(h)混合。

<树脂层S>

以固态成分重量比为(e)/(b)/(f)/(g)/(h)/(d)=47重量份/19重量份/4.9重量份/1.1重量份/0.4重量份的比例将树脂层P中使用的(b)~(h)混合。

<树脂层T>

以固态成分重量比为(e)/(b)/(f)/(g)/(h)/(d)=47重量份/19重量份/4.9重量份/7.0重量份/1.0重量份的比例将树脂层P中使用的(b)~(h)混合。

<树脂层U>

以固态成分重量比为(e)/(b)/(f)/(g)/(h)/(d)=47重量份/19重量份/2.5重量份/0.4重量份/0.1重量份的比例将树脂层P中使用的(b)~(h)混合。

<树脂层V>

以固态成分重量比为(a)/(b)/(g)/(h)/(d)=25重量份/6重量份/0.3重量份/0.1重量部/0.3重量份的比例将树脂层O中使用的(a)、(b)、(d)及水溶性树脂P中使用的(g)、(h)混合。

(实施例1)

于180度对树脂A进行3小时真空干燥后,另一方面,于150度对树脂B-1实施3小时真空干燥,然后分别投入到2台双螺杆挤出机中,于280使其熔融,进行混炼。需要说明的是,对料斗下部进行氮吹扫。接下来,通过5片FSS(Fiber Sintered Stereo)型的叶盘式过滤器后,一边用齿轮泵以吐出比成为树脂A/树脂B-1=1.1/1的方式进行计量一边合流至狭缝数为251个的狭缝层叠装置,形成沿厚度方向交替层叠251层的层叠体。形成层叠体的方法按照日本特开2007-307893号公报〔0053〕~〔0056〕段的记载进行。此处,狭缝的长度、间隔全部恒定。得到的层叠体为,由树脂A形成的树脂层为126层,由树脂B形成的树脂层为125层,具有沿厚度方向交替层叠而得到的层叠结构。另外,使喷嘴内部的扩宽比即喷嘴唇的膜宽度方向长度除以喷嘴的流入口部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成为2.5。将如上所述地得到的由合计251层形成的层叠体供给至多歧管模,成型成片状,然后,在用导线进行8kV的静电施加而使表面温度保持为25℃的浇铸鼓上进行急冷固化。用已设定为75℃的辊组将得到的浇铸膜加热,然后在拉伸区间长100mm间,利用辐射加热器从膜两面急速加热,同时沿纵向进行3.3倍拉伸,随后暂时冷却。接下来,针对该单轴拉伸膜的两面,在空气中实施电晕放电处理,使基材膜的润湿张力为55mN/m,分别地,用メタバー#4,在该膜的垂直于膜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膜表面上涂布树脂层O,在位于上述膜面的相反侧的膜表面上涂布树脂层Q。

将该单轴拉伸膜导入至拉幅机中,用105℃的热风预热后,于140℃的温度沿横向进行4.3倍拉伸。对于经拉伸的膜,直接在拉幅机内用225℃的热风进行热处理,接下来在相同温度下在宽度方向上实施2%的松弛处理,进而急速冷却至100℃后,在宽度方向上实施1%松弛处理,然后,得到卷绕层叠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为低雾度,且卷绕性良好,也未观察到干涉色的膜。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使用狭缝数为491个的装置作为使用的层叠装置,B层中使用树脂B-2。对于树脂B-2,在100℃的氮气下实施干燥。除了这些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膜厚即使为30μm,也为低雾度、卷绕性良好、也未见干涉条纹的膜。

(实施例3)

实施例2中,使树脂层(X)-2为树脂层P,使A层与B层的吐出比为树脂A/树脂B-2=1.0/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为低雾度、也未见干涉色的膜,虽然膜的硬挺性弱,但卷绕性良好。

(实施例4)

实施例2中,使树脂层(X)-2为树脂层S,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为低雾度、也未见干涉色的膜,卷绕性也良好。

(实施例5)

实施例1中,使树脂层(X)-2为树脂层R,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通过形成树脂层R,膜的雾度稍有提高,影像清晰度变差,但是为无问题的范围,卷绕性良好。

(实施例6)

实施例1中,使树脂层(X)-2为树脂层T,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通过形成树脂层T,与实施例1相比,为卷绕性良好的膜。

(实施例7)

实施例1中,使用狭缝数为201个的装置作为使用的层叠装置,使树脂层(X)-1为树脂层P,使树脂层(X)-2为树脂层P,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与实施例1相比,膜中虽然观察到一些因表面反射而导致的干涉条纹,但是为无问题的范围,为低雾度,卷绕性良好的膜。

(实施例8)

实施例7中,使树脂层(X)-1的树脂层厚度为200n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通过增厚树脂层(X)-1的厚度,从而与实施例7相比,膜的雾度值稍有提高,但是为无问题的水平,为卷绕性、干涉色也良好的膜。

(实施例9)

实施例3中,仅使用A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为低雾度且卷绕性良好的膜。

(比较例1)

实施例7中,利用拉幅机,用100℃的热风余热后,于120℃的温度进行拉伸。对于经拉伸的膜,在拉幅机内,用230℃的热风进行热处理,接下来,在相同温度下,在宽度方向上实施5%的松弛处理并急速冷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的延迟高,为310nm,观察到干涉色,不适于显示器用途。

(比较例2)

实施例3中,使树脂A与树脂B的吐出比为树脂A/树脂B-2=1.0/3.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的杨氏模量低,硬挺性弱,因此,卷绕性差。另外,在拉伸时发生膜厚度不均,不适于显示器用途。

(比较例3)

实施例7中,使树脂层(X)-2的层厚为50n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明显地观察到干涉条纹,ΔR高,为9%,不适于显示器用途。

(比较例4)

实施例7中,在膜长度方向拉伸区间长100mm间,利用辐射加热器从膜两面急速加热,同时沿纵向进行3.8倍拉伸。另外,利用拉幅机用110℃的热风余热,于140℃的温度进行拉伸。对于经拉伸的膜,在拉幅机内,用230℃的热风进行热处理,接下来,在相同温度下,在宽度方向上实施5%的松弛处理并急速冷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在膜宽度方向的杨氏模量高,为4102MPa,在与0.55mm的Gorilla玻璃层压时,于玻璃发生翘曲,不适于显示器用途。

(实施例10)

实施例1中,使用狭缝数为260个的装置作为使用的层叠装置,树脂B使用树脂B-3。另外,使树脂层(X)-1的厚度为50n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为低雾度、卷绕性良好、也未见干涉色的膜。

(实施例11)

实施例10中,使树脂B为树脂B-1,使树脂层(X)-1为树脂层V,使树脂层(X)-2为树脂层P,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与实施例10相比,虽然相位差稍有提高,但未见干涉条纹、干涉色,在安装于显示器时的视认性方面,为无问题的范围。

(实施例12)

实施例11中,使B层为树脂B-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为L*(SCE)值也低,并且卷绕性也良好,无干涉条纹、干涉色的膜。

(实施例13)

实施例11中,使B层为树脂B-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为低雾度且相位差也良好的膜。

(实施例14)

实施例12中,使树脂层(X)-1为树脂层O,使树脂层O的厚度为50n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与实施例12相比,稍微可见干涉条纹,但即使安装于显示器,也是无问题的范围。

(实施例15)

实施例12中,使用狭缝数为260个、歧管小的层叠装置作为层叠装置,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得到膜。从得到的膜的最表层至第4层的A层和B层的各层厚度为55nm以下,与实施例12同样地,为未见干涉条纹、并且全光线透过率高的膜。

(实施例16)

实施例15中,使横向拉伸方法为:阶段性地升温拉伸并且在拉伸初期采用大的拉伸速度、拉伸倍率的方法(日文原文为オニオン延伸),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为相位差小、视认性非常好的膜。

(实施例17)

实施例16中,使树脂层(X)-1为树脂层O,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呈现如表1所示的物性,为低雾度且卷绕性良好的膜。

(实施例18)

实施例16中,使树脂层(X)-1为树脂层V,使树脂层(X)-2为树脂层R,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为卷绕性良好、视认性也良好的膜。

(实施例19)

实施例7中,使用狭缝数为3个的装置作为使用的层叠装置,B层使用树脂B-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为虽然卷绕性良好,但雾度稍有提高的膜,但在安装于显示器时的视认性方面,为无问题的范围。

[表1]

[表2]

[表3]

[表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可使用作为偏振器保护用聚酯膜,所述聚酯膜虽然是双轴拉伸聚酯膜,但不呈现干涉色,卷绕性良好,与为了将偏光膜与保护膜粘接而使用的粘接剂的粘接性良好。具体而言,可应用于偏振板、圆偏振板、触摸面板基材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