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956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
技术领域
,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以其轻、薄等优点逐渐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平板显示器之一。液晶显示装置主要通过液晶分子在电场中的偏转来实现图像的显示。具体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的一种一像素单元区域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切面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有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10和彩膜基板120,且位于阵列基板110和彩膜基板120之间具有液晶层,液晶层的液晶分子140根据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区域内的像素电极111和公共电极(未画出)之间产生的电场而发生偏转,以控制每个像素单元区域内的光通量;其中,像素单元由数据线112和栅极线(未画出)来限定。其中,彩膜基板120包括黑矩阵121和填充在黑矩阵121开口内的滤光单元122。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的问题时,会使得在斜视该液晶显示装置时出现色偏的现象。具体以显示红色画面为例,即,滤光单元122为红色R滤光单元,由于彩膜基板120和阵列基板110的对位偏差,使得位于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之间的黑矩阵121下方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在斜视该液晶显示装置时,红色像素单元区域的会与相邻像素单元区域发生混色,使得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差。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优化用于产生驱动液晶层的电场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形状,改善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时相邻像素单元之间混色的现象,并且保证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时所有像素单元对应的穿透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且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绝缘交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形成一驱动所述液晶层的电场;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呈梳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第三部,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排布;所述呈梳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均包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梳指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梳指部和所述连接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部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部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像素单元沿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部的梳指部和第二部的梳指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部的连接部和第二部的连接部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均为第一电极内的镂空部。可选的,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均为电极部,且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之间为第一电极内的镂空部。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且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液晶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所述像素电极,以及,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一块状电极。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且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液晶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所述像素电极,以及,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电极对应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区域为电极区域,且所述第二电极对应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之间的区域为镂空区域。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且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和液晶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像素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且所述第二电极为块状电极。可选的,在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中,相靠近的两个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可选的,预设数量的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为关于中心对称。可选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多个滤光单元,且每一所述滤光单元与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其中,所述多个滤光单元包括所述预设数量的绿色滤光单元,且所述绿色滤光单元与关于中心对称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对应。可选的,在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中,相靠近的两个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可选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对应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遮挡区,所述遮挡区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上分为第一子遮挡区和第二子遮挡区;所述第一子遮挡区对应所述相靠近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子遮挡区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遮挡区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可选的,所述液晶层的液晶为负性液晶,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平行;或者,所述液晶层的液晶为正性液晶,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可选的,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部的梳指部和第二部的梳指部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可选的,所述梳指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不小于76度、且不大于84度。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不小于1.5微米、且不大于4微米。可选的,所述梳指部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不小于1.5微米。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部或第二部中,相邻两梳指部之间的间隙大于0、且不大于4.5微米。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且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绝缘交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形成一驱动所述液晶层的电场;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呈梳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第三部,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排布;所述呈梳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均包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梳指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梳指部和所述连接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部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部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像素单元沿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部的梳指部和第二部的梳指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部的连接部和第二部的连接部之间。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呈梳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通过梳指部和第三部产生的电场驱动该区域液晶分子转动而达到通光的目的,以及,通过连接部产生的电场驱动该区域液晶分子不发生转动而达到阻光的目的,进而使得像素单元的中央区域透光而边缘区域阻光,以改善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时,一像素单元的边缘区域出光至相邻像素单元而出现相邻像素单元之间混色的现象;并且,由于第一部和第二部均呈梳状、且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连接部相对设置在像素单元两侧,因而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时所有像素单元出现穿透率损失的区域均为一连接部和其延伸区域,使得所有像素单元对应的穿透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一种一像素单元区域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切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极对应一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分子驱动示意图;图6a为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未发生对位错位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沿一方向对位错位的结构示意图;图6c为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沿与图6b中错位方向的相对方向对位错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极和黑矩阵层排列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电极和黑矩阵层排列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像素单元区域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正如
背景技术
所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的问题时,会使得在斜视该液晶显示装置时出现色偏的现象。具体以显示红色画面为例,即,滤光单元为红色滤光单元,由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的对位偏差,使得位于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之间的黑矩阵下方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在斜视该液晶显示装置时,红色像素单元区域的会与相邻像素单元区域发生混色,使得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差。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优化用于产生驱动液晶层的电场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形状,改善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时相邻像素单元之间混色的现象,并且保证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时所有像素单元对应的穿透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附图3至图12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极对应一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10和彩膜基板220,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210和彩膜基板之间220的液晶层230,且所述阵列基板210包括多条栅极线(未画出)和多条数据线(未画出),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300,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绝缘交叠的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40,所述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40用于形成一驱动所述液晶层230的电场;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300中,所述第一电极260包括呈梳状的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的第三部263,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排布;所述呈梳状的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均包括一连接部264和至少一个梳指部265,所述连接部26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平行设置,所述梳指部265和所述连接部264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部261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部262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像素单元300沿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X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部261的梳指部和第二部262的梳指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部261的连接部和第二部262的连接部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其彩膜基板220还包括有一第一承载基板,及制作于第一承载基板上的对应像素单元300的开口区310、且填充至黑矩阵层的221内的滤光单元222和第一配向层等结构,且滤光单元222的材料可以包括有红色滤光材料、绿色滤光材料和蓝色滤光材料等;以及,其阵列基板210还包括有一第二承载基板,及制作于第二承载基板上的晶体管阵列211,位于晶体管阵列211上的平坦化层,位于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40之间的绝缘层250,及第二配向层等结构,对此组成和层次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故本申请不做详细赘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呈梳状的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通过梳指部265和第三部263产生的电场驱动该区域液晶分子转动而达到通光的目的,以及,通过连接部264产生的电场驱动该区域液晶分子不发生转动而达到阻光的目的,进而使得像素单元300的中央区域透光而边缘区域阻光,以改善在彩膜基板220和阵列基板210有对位偏差时,一像素单元300的边缘区域出光至相邻像素单元300而出现相邻像素单元300之间混色的现象。其中,为了实现连接部264驱动液晶分子的阻光及梳指部265和第三部263驱动液晶分子透光的目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层230的液晶可以为负性液晶,所述液晶层230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方向与所述连接部264的延伸方向Y平行;或者,所述液晶层230的液晶为正性液晶,所述液晶层230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方向与所述连接部264的延伸方向Y垂直。下面以液晶层的液晶为负性液晶为例,对连接部264驱动液晶分子的阻光及梳指部265和第三部263驱动液晶分子透光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分子驱动示意图,其中,液晶层230的液晶分子231的初始配向方向与连接部264的延伸方向Y平行,即,液晶分子231的长轴方向与连接部264的延伸方向Y平行。当对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40施加电压时,两者相互作用产生驱动液晶层230的电场,位于梳指部265和第三部263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231受到电场作用进而转动,以使得来自背光源模块的背光透过;而由于位于连接部264区域产生的电场与连接部264相垂直,即位于连接部264区域的电场与液晶分子231的长轴相垂直,因而负性液晶分子231由于其固有特性进而不发生转动,也就是说连接部264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231的长轴保持与连接部264的延伸方向Y平行,进而能够阻止背光的透过,以改善沿栅极线延伸方向X的相邻两像素单元300之间出现混光的问题,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高。同样的,当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与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当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时,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场使得位于梳指部和第三部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发生转动而透光;而位于连接部区域的电场与液晶分子的长轴相互平行,因而正性液晶分子由于其固有特征进而不发生转动,也就是说连接部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长轴保持与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进而阻止背光的透过,以改善沿栅极线延伸方向的相邻两像素单元300之间出现混光的问题,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高。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均呈梳状、且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的连接部264相对设置在像素单元300两侧,因而在彩膜基板220和阵列基板210有对位偏差时所有像素单元300出现穿透率损失的区域均为一连接部264和其延伸区域,使得所有像素单元300对应的穿透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进一步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好。具体结合图6a至图6c所示,图6a为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未发生对位错位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沿一方向对位错位的结构示意图,图6c为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沿与图6b中错位方向的相对方向对位错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参考图6a所示,在彩膜基板220和阵列基板210未发生对位错位时,黑矩阵层221将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的连接部264均覆盖,以避免连接部264的区域影响开口区310的穿透率。参考图6b所示,当彩膜基板220和阵列基板210沿一方向(如图6b中自观察方向黑矩阵层221向右)偏移时,第二部262的连接部264将会位于开口区310内,连接部和其延伸对应的遮挡区域321将会影响开口区的穿透率。此外,参考图6c所示,当彩膜基板220和阵列基板210沿另一方向(如图6c中自观察方向黑矩阵层221向左)偏移,且该方向与图6b中偏移方向相对时,第一部261的连接部264将会位于开口区310内,连接部和其延伸对应的遮挡区域322将会影响开口区的穿透率。其中,通过对图6a、图6b和图6c分别对应的情况进行穿透率的测试,以对位错位(MA)为1.5um为例,如表1所示:MA向右1.5um0um向左1.5um穿透率3.49%3.77%3.52%穿透率变化幅度-7.4%—-6.6%表1其中,如表1所示,在彩膜基板220和阵列基板210有对位偏差时像素单元300出现穿透率损失的区域均为一连接部264和其延伸区域,使得像素单元300对应的穿透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且穿透率的变化幅度较低,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所有像素单元对应的亮度基本一致,进一步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好。在本申请对液晶显示面板中相邻两像素单元相对的连接部的具体排列方式不做限定。参考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极和黑矩阵层排列示意图,其中,在相邻两个像素单元300中,相靠近的两个所述连接部264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上相对设置。其中,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预设数量的所述像素单元300a中,所述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为关于中心对称。进一步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多个滤光单元,且每一所述滤光单元与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其中,所述多个滤光单元包括所述预设数量的绿色滤光单元,且所述绿色滤光单元与关于中心对称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对应。即,对于预设数量的像素单元300a,由于其第一部261和第二部262关于中心对称,因而,与预设数量的像素单元300a相邻的像素单元,其与像素单元300a的连接部相邻的连接部相对较短,故而其对应区域的阻光性能较差,因此,可以将预设数量的像素单元300a设置为对应绿色滤光单元,通过对亮度贡献较大的绿色像素单元为其相邻像素单元提供光源,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此外,参考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电极和黑矩阵层排列示意图,其中,在相邻两个像素单元300中,相靠近的两个所述连接部264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X上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层221,所述黑矩阵层221包括对应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X上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遮挡区2210,所述遮挡区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上分为第一子遮挡区2211和第二子遮挡区2212;所述第一子遮挡区2211对应所述相靠近的两个所述连接部264,且所述第一子遮挡区2211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X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遮挡区2212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X上的宽度。其中,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有像素单元对应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均可以关于中心对称,对称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结合图9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具体参数进行说明。参考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像素单元区域的示意图,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300中,所述第一部261的梳指部265和第二部262的梳指部265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即,第一部261的梳指部265和第二部262的梳指部265与栅极线的延伸方向X之间具有夹角。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不同像素单元对应的梳指部的倾斜方向可以不同。优选的,参考图7或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有像素单元对应的驱动结构(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的产生驱动液晶层的结构)可以为假双畴结构,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其中,参考图9所示,所述梳指部265与所述连接部264之间的夹角a为不小于76度、且不大于84度。可选的,所述连接部264在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X上的宽度b为不小于1.5微米、且不大于4微米。可选的,所述梳指部265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上的宽度c为不小于1.5微米。以及,在所述第一部或第二部中,相邻两梳指部264之间的间隙d大于0、且不大于4.5微米。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部263的形态优选的与梳指部265的形态相同,且第三部263与相邻梳指部265之间的间隙与相邻两个梳指部264之间的间隙相同。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可以均为第一电极260内的镂空部。或者,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均为电极部,且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第三部263之间为第一电极260内的镂空部。具体结合图10至图12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阵列基板210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且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液晶层23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60为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40为所述像素电极,以及,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电极240包括一块状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可以均为第一电极260内的镂空部2601。其中,由于第二电极240位于第一电极260远离液晶层230一侧,而作为公共电极的第一电极260具有屏蔽第二电极240的作用,故而需要将公共电极260对应的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的区域挖空,且可以将像素电极240制作为多个块状电极,以使其在公共电极260上的垂直投影覆盖该挖空区域,使得像素电极240和公共电极260之间相互作用产生驱动液晶层230的电场。或者,参考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且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液晶层23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60为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40为所述像素电极,以及,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电极240对应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的区域为电极区域2401,且所述第二电极240对应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之间的区域为镂空区域2402。其中,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可以均为第一电极260内的镂空部2601。其中,由于第二电极240位于第一电极260远离液晶层230一侧,而作为公共电极的第一电极260具有屏蔽第二电极240的作用,故而需要将公共电极260对应的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的区域挖空,且可以将像素电极240对应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的区域设置为实体的导电的电极区域2401,而将其他区域设置为镂空区域2402,通过电极区域2401垂直投影至公共电极260上的垂直投影覆盖该挖空区域,使得像素电极240和公共电极260之间相互作用产生驱动液晶层230的电场。或者,参考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且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和液晶层23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60为像素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40为公共电极,且所述第二电极240为块状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均为电极部2602,且所述第一部261、第二部262、第三部263之间为第一电极260内的镂空部2603。其中,由于第二电极240位于第一电极260远离液晶层230一侧,而作为公共电极的第二电极240不能对第一电极260起到屏蔽作用,故而可以将像素电极260对应第一部261、第二部262和第三部263设置为实体导电的电极部2602,而将像素电极260其他区域制作为镂空部2603,进而像素电极240和公共电极260之间相互作用产生驱动液晶层230的电场。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为液晶显面板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源模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且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绝缘交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形成一驱动所述液晶层的电场;在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呈梳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第三部,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排布;所述呈梳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均包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梳指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梳指部和所述连接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部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部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像素单元沿所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部的梳指部和第二部的梳指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部的连接部和第二部的连接部之间。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呈梳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通过梳指部和第三部产生的电场驱动该区域液晶分子转动而达到通光的目的,以及,通过连接部产生的电场驱动该区域液晶分子不发生转动而达到阻光的目的,进而使得像素单元的中央区域透光而边缘区域阻光,以改善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时,一像素单元的边缘区域出光至相邻像素单元而出现相邻像素单元之间混色的现象;并且,由于第一部和第二部均呈梳状、且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连接部相对设置在像素单元两侧,因而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有对位偏差时所有像素单元出现穿透率损失的区域均为一连接部和其延伸区域,使得所有像素单元对应的穿透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