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482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由于具有功耗低、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备受用户的青睐。显示装置由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所采用的背光模组用来为液晶面板提供光源。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光源(LED)、导光板(LGP)以及光学层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后变成较为均匀的面光源。

量子点由于具有较狭窄的发射光谱,且能够实现更佳的成像效果,而被广泛应用在背光模组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量子点材料与导光板后,变为较均匀,且单一性较好的光。

目前量子点在背光模组中应用较多是量子膜和量子管,其中,量子膜是将量子点膜裁切后放在光学层层中,但由于量子点的不稳定性,量子点膜被裁切后边缘容易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或者受潮,造成边缘量子点失效,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量子管是将量子点封装在LED外侧的管道里面,但由于量子管的加入,使得背光模组组装困难,目前应用前景不广。

光源中LED灯的间隔设置使得光源发出的光具有发光暗区(相邻两个光源发出的光不重叠的部分),而发光暗区会造成导光板混光不均匀,使得显示装置上容易出现的明暗相间的现象,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出光画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混光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设置在上述光源的一侧,且上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上述入光面相对的相对面,上述入光面与上述光源相对,上述入光面具有突起部,上述突起部朝向上述相对面突出;量子点层,设置在上述入光面的朝向上述光源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突起部包括一个或多个V型突起,或一个或多个弧形突起。

进一步地,上述量子点层包括至少一个微结构,且上述微结构朝向上述入光面突出。

进一步地,上述量子点层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微结构,且各上述微结构朝向上述入光面突出。

进一步地,上述微结构为弧形微结构或V型微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微结构包括红色量子点和/或绿色量子点。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模组包括两个上述量子点层,两个上述量子点层沿远离上述入光面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一个上述量子点层为红色量子点层,另一个上述量子点层为绿色量子点层。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阻隔层,设置在上述量子点层的远离上述入光面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设置在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出光面相对的表面上;光学层,设置在上述出光面的表面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为上述的背光模组。

进一步地,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模组,上述显示模组与上述背光模组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出光面垂直,上述显示模组包括:液晶层;彩膜基板,设置在上述液晶层的远离上述背光模组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保护层,设置在上述液晶层的远离上述彩膜基板的表面上。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为非平面,且该非平面具有向相对面突起的突起部,这样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非平面的入光面时,会发散,即进入导光板的光的入射角度会增大,这样使得发光暗区对应的导光板的部分接收到的光不仅包括发光暗区发出的光,还包括其他发光区域发出的光,这样缓解了由发光暗区导致的混光不均匀的现象,进而缓解了显示装置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现象,保证了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画面。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实施例提供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1、背光模组;02、显示模组;1、光源;2、阻隔层;3、量子点层;4、反射层;5、导光板;6、光学层;7、保护层;8、液晶层;9、彩膜基板;30、微结构;31、第一量子点层;32、第二量子点层;51、入光面;52、相对面;53、出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混光不均匀,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导光板5与量子点层3,其中,导光板5设置在上述光源1的一侧,且上述导光板5包括入光面51和与上述入光面51相对的相对面52,上述入光面51与上述光源1相对,上述入光面51具有突起部,上述突起部朝向上述相对面52突出;量子点层3设置在上述入光面51的朝向上述光源1的表面上。

上述的背光模组中将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为非平面,且该非平面具有向相对面突起的突起部,这样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非平面的入光面时,会发散,即进入导光板的光的入射角度会增大,这样使得发光暗区对应的导光板的部分接收到的光不仅包括发光暗区发出的光,还包括其他发光区域发出的光,这样缓解了由发光暗区导致的混光不均匀的现象,使得导光板接收到的光更加均匀,进而缓解了显示装置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现象,保证了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画面。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的突起可以是任何形状的突起,只要其的突起方向朝相对面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形状的突起。

为了使得入光面的突起能够对光具有较好的分散作用,进而使得进入导光板的光更加均匀,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突起部包括一个或多个V型突起,或一个或多个弧形突起。如图1所示,入光面51为一个V型突起,如图2所示,入光面51为一个弧形突起。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量子点层3包括至少一个微结构30,且上述微结构30朝向上述入光面51突出。设置为朝向入光面的突出的微结构能够使得入射光出射时更加分散,能够进一步使得进入导光板的光较均匀,进一步保证了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画面。

为了使得进入导光板的光较均匀,如图3所示,量子点层3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结构30。

本申请中,微结构的排列方向可以是入光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也可以是入光面的V型走向(即图3的这种排列方式),也可以同时按照这两种方向排列。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向排列,具体的排列可以连续的排列,也可以不连续地排列。但是并不限于上述的微结构的排列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列方式。

同样的,本申请中的微结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微结构,只要其朝向入光面突出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形状的微结构。

为了使得入射至量子点层的光更均匀地分散射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微结构30为弧形微结构或V型微结构。其中,弧形微结构就是指其表面(指微结构的靠近入光面的表面)沿参照面的截面为弧形的微结构,V型微结构就是指微结构的靠近入光面的表面沿参照面的截面为V型的微结构。当微结构为弧形微结构时,只要该微结构的靠近入光面的表面沿参照面的截面为弧形即可,具体的微结构的形状可以是柱状体,也可以是半球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结构形状,其中,参照面为与相对面以及出光面均垂直的平面。

上述的一个微结构中可以包括单独的红色量子点,也可以包括单独的绿色量子点,也可以同时包括红色量子点与绿色量子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设置方式。

当一个微结构中包括单独的红色量子点时,其他微结构中一定包括绿色的量子点,如图4所示的量子点层3包括多个微结构30,且各微结构30中包括红色量子点(用R表示)或者绿色量子点(用G表示),且包括红色量子点的微结构30与包括绿色量子点的微结构30间隔设置。

本申请中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组中包括两个量子点层,分别是第一量子点层31和第二量子点层32,如图5所示,第一量子点层31和第二量子点层32沿远离上述入光面51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一个上述量子点层3为红色量子点层,另一个上述量子点层3为绿色量子点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红色量子点层与绿色量子点层的位置,红色量子点层靠近入光面51设置也可以,绿色量子点层靠近入光面51设置也可以。

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图4与图5所示,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阻隔层2,该阻隔层2设置在上述量子点层3的远离上述入光面51的表面上。阻隔层可以阻隔外界的水氧,防止其进入量子点层,使得量子点层中的量子点失效。

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01中还包括反射层4与光学层6,反射层4设置在上述导光板5的与上述出光面53相对的表面上,该反射层用于将从导光板出射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进一步保证了导光板的出射光具有较大的强度;光学层6设置在上述出光面53的表面上,用于将导光板出射的光变的更加均匀且强度更大。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光学层包括沿远离出光面依次设置的扩散片与棱镜片,其中,扩散片使从导光板出光面出射的光变得更均匀;棱镜片提高扩散片出射光的强度。

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01,该背光模组01为上述的背光模组。

上述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光混合较均匀,有效地缓解了显示装置的明暗相间现象,使得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画面。

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色域,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模组02,上述显示模组02与上述背光模组01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背光模组01中的导光板5的出光面垂直,上述显示模组02包括液晶层8与彩膜基板9,其中,彩膜基板9设置在上述液晶层8的远离上述背光模组01的表面上。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显示模组02还包括保护层7,该保护层7设置在上述液晶层8的远离上述彩膜基板9的表面上,该保护层7可以对液晶层8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液晶层8被外界刮伤或损伤,进一步保证了该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阻隔层、量子点层、反射层、导光板、光学层。其中,光源1、导光板5、量子点层3与阻隔层2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所示,反射层4与光学层6的设置位置如图6所示。如图3所示,量子点层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相同的微结构30,各微结构30均包括红色量子点与绿色量子点。

显示模组包括保护层、液晶层与彩膜基板,这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中的显示模组部分。

该显示装置中,量子点层包括多个弧形微结构,使得入射至量子点层的光出射时较分散,分散的光入射至入光面,由于该入光面为V型突起,使得进入导光板的光更加分散,这样使得发光暗区对应的导光板的部分接收到的光不仅包括发光暗区发出的光,还包括其他发光区域发出的光,这样缓解了由发光暗区导致的混光不均匀的现象,使得导光板接收到的光更加均匀,进而缓解了显示装置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现象,保证了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画面。另外,该装置中包括设置在量子点层的远离入光面的阻隔层,该阻隔层能够较好地阻隔水氧入侵量子点层,保证了量子点层的量子点具有较长的寿命,进而保证了该显示装置具有较长的寿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的背光模组中将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为非平面,且该非平面具有向相对面突起的突起部,这样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非平面的入光面时,会发散,即进入导光板的光的入射角度会增大,这样使得发光暗区对应的导光板的部分接收到的光不仅包括发光暗区发出的光,还包括其他发光区域发出的光,这样缓解了由发光暗区导致的混光不均匀的现象,使得导光板接收到的光更加均匀,进而缓解了显示装置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现象,保证了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画面。

2)、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光混合较均匀,有效地缓解了显示装置的明暗相间现象,使得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画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