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962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或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印上导光微结构点。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是单面微结构阵列导光板,其单面设置为网点结构,主要问题在对于亮点、条纹、黑白斑等的遮蔽常态性能较差,且还存在着光能量密度低,影响光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技术,申请号分别为201310243997.9、201510312037.2、201610442266.0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其都是通过在导光板的一表面设置为锯齿形的表面,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1510312037.2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光板,导光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截面呈V型的V型槽,所述V型槽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光线经所述V型槽反射后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上端面射出,该技术将原来不规则发散的光通过V型槽反射后使其全部以垂直于导光板上端面的方向射出,有效地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提升了从导光板反射出的光的强度,使光的亮度均一化,进而很好地在使用导光板的产品上映射光源能量。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虽然解决了出光处的光能量等问题,但是在其入光端,普遍还存在着光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并且存在着入光端的光斑(hot spot)影响以及留白区宽度过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入光端光能量密度低、存在光斑影响以及留白区宽度过宽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其包括导光板体,导光板体的相对两面分别形成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上设置有随机且疏密分布的微结构点,导光板体的入光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依次平行排列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沿着导光板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每相邻的两第一齿条之间构成第一齿槽,多个第一齿条和第一齿槽构成入光端面。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齿条和第一齿槽的横截面皆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板面上设置有多个依次平行排列的第二齿条,第二齿条平行于侧面,每相邻的两第二齿条之间构成第二齿槽,多个第二齿条和第二齿槽构成出光面。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齿条和第二齿槽的横截面皆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板面上的点为凹槽。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板面上设置有凸条,凸条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凸条的斜面连接出光面,凸条的垂直面连接侧面,且第一齿条和第一齿槽沿着垂直面延伸并与凸条的顶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通过在导光板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第一齿条和第一齿槽,且将第一齿条和第一齿槽作为入光面,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增加了入光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体的光能量,同时还可以改善LED与导光板体的入光面的接触角,减少入光端的光斑现象,并且减少留白区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四的俯视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实施例四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A至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涉及的一种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主要设置了导光板体1,导光板体1的相对两面分别形成第一板面11和第二板面12,第一板面11上设置有随机且疏密分布的微结构点111,导光板体1的多个侧面13中,一侧面13上设置有多个依次平行排列的第一齿条131,第一齿条131沿着导光板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每相邻的两第一齿条131之间构成第一齿槽132,多个第一齿条131和第一齿槽132构成入光面。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增加了入光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体的光能量,同时还可以改善LED与导光板体的入光面的接触角,减少入光端的光斑现象,并且减少留白区的宽度。

为了验证上述技术效果,下面给出具体的实验数据,实验条件按照现有的针对导光板的标准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第一齿条131和第一齿槽132的横截面具体可以设置呈三角形,以进一步地增加光能量;上述第一板面11上的点111具体可以为凹槽。

实施例二:

如图2A至图2C所示,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板面12上设置有多个依次平行排列的第二齿条121,第二齿条121平行于侧面13,每相邻的两第二齿条121之间构成第二齿槽122,多个第二齿条121和第二齿槽122构成出光面。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上述效果基础上,通过双面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光能量。其中,第二齿条121和第二齿槽122的横截面具体可以设置呈三角形,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光能量。

实施例三:

如图3A至图3C所示,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板面12上设置有凸条123,凸条123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凸条123的斜面124连接出光面,凸条123的垂直面125连接侧面13,且第一齿条131和第一齿槽132沿着垂直面125延伸并与凸条123的顶面126连接。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上述效果基础上,通过凸条的设置,可以增加端面进入导光板的光能量,提高整体导光板的亮度5-7%。

实施例四:

如图4A至图4C所示,其他与实施例二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板面12上设置有凸条123,凸条123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凸条123的斜面124连接出光面,该出光面即多个第二齿条121和第二齿槽122构成的出光面,凸条123的垂直面125连接侧面13,且第一齿条131和第一齿槽132沿着垂直面125延伸并与凸条123的顶面126连接。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在上述效果基础上,通过凸条的设置,可以增加端面进入导光板的光能量,提高整体导光板的亮度5-7%。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具有齿形入光面的导光板,通过在导光板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第一齿条和第一齿槽,且将第一齿条和第一齿槽作为入光面,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增加了入光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体的光能量,同时还可以改善LED与导光板体的入光面的接触角,减少入光端的光斑现象,并且减少留白区的宽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