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的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附件插座装置、摄像设备及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103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多极化的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附件插座装置、摄像设备及附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附件插座装置、摄像设备及附件,其中,信号端子连接器被应用于附接有附件的附件插座装置,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应用于附件插座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有附件插座装置的摄像设备已经被熟知为一种摄像设备,摄影附件(以下简称为“附件”)可以附接到附件插座装置。摄像设备的附件插座装置设置有用于附件的附接的接合部和电连接部。近年来,不仅外部闪光灯装置,而且各种附件可以附接到摄像设备的附件插座装置。

这些附件的示例包括配备有小型液晶装置的电子取景器。在接合构件的形状内,除了用于连接到外部闪光灯装置的连接端子之外,能够附接电子取景器的附件插座装置需要具有用于连接到电子取景器的连接端子。通过设置有用于连接到外部闪光灯装置的连接端子和用于连接到电子取景器的连接端子,外部闪光灯装置和电子取景器能够选择性地附接到单个接合部。

例如,日本专利4042717号提出了上述这种附件插座装置,其配备有用于连接到外部闪光灯装置的连接端子和用于连接到电子取景器的连接端子。

然而,用于附接外部闪光灯装置的附件插座装置具有由标准限定的形状。更具体地,jis(日本工业标准)限定了用于与附件的附接部接合的接合部的形状以及该形状与用于外部闪光灯装置的同步器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此外,对于电子取景器,近年来已存在朝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根据对像素数量的增加和较高的帧速率的需求的不断增长,用于连接到摄像设备的连接端子的数量随即增加。由于信号端子连接器需要被容纳在附件插座装置的接合部的形状内,因此对包括用于连接电子取景器的连接端子的信号端子连接器的多极化具有与空间相关的限制。因此,为了多极化信号端子连接器,可以设想减小连接端子之间的节距。然而,为了实现连接端子的窄节距,需要提高附件插座装置的接合部和用于电子取景器的信号端子连接器的定位精度,以防止彼此相邻的连接端子之间的短路,而这不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极化的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其应用于具有限定形状的附件插座装置。此外,本发明提供附件插座装置、摄像设备和附件,其中,该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应用于附件插座装置,附件连接到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其包括:第一面,其与附件的附接方向相对;第一端子列,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第二面,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倾斜预定角度;以及第二端子列,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在与所述附件的附接方向和所述第二端子列的端子的排列方向垂直的预定方向上倾斜,并且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移位。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附件插座装置,其包括:接合构件,附件附接到所述接合构件;用于外部闪光灯的信号端子,所述外部闪光灯附接到所述接合构件;以及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信号端子连接器包括:第一面,其与附件的附接方向相对;第一端子列,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第二面,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倾斜预定角度;以及第二端子列,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在与所述附件的附接方向和所述第二端子列的端子的排列方向垂直的预定方向上倾斜,并且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移位。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附件插座装置,其中,所述附件插座装置包括:接合构件,附件附接到所述接合构件;用于外部闪光灯的信号端子,所述外部闪光灯附接到所述接合构件;以及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信号端子连接器包括:第一面,其与附件的附接方向相对;第一端子列,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第二面,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倾斜预定角度;以及第二端子列,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在与所述附件的附接方向和所述第二端子列的端子的排列方向垂直的预定方向上倾斜,并且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移位。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附件,其包括连接到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的连接插头,其中,所述信号端子连接器包括:第一面,其与附件的附接方向相对;第一端子列,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第二面,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倾斜预定角度;以及第二端子列,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在与所述附件的附接方向和所述第二端子列的端子的排列方向垂直的预定方向上倾斜,并且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移位,其中,所述端子插头包括连接到所述信号端子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端子列的端子用的端子和连接到所述信号端子连接器的第二端子列的端子用的端子。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多极化的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其应用于具有限定形状的附件插座装置。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附件插座装置、摄像设备和附件,其中,多极化的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应用于附件插座装置,附件连接到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后视立体图。

图1b是附接有外部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设备的后视立体图。

图1c是附接有外部显示装置的摄像设备的后视立体图。

图1d是示出外部显示装置如何附接到摄像设备的附件插座装置的视图。

图2是图1a至图1d示出的摄像设备的附件插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附件插座装置的立体图。

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附件插座装置的在z方向上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4a是附件插座装置的平面图。

图4b是沿着图4a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5a是信号端子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b是图5a中所示的信号端子连接器的在z方向上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6a是沿着图5b的线a-a截取的信号端子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的截面图。

图6b是沿着图5b的线b-b截取的信号端子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的截面图。

图7a是电子取景器的连接插头附接到附件插座装置的接合构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b是示出信号端子连接器的第二端子列和连接插头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电子取景器的连接插头到附件插座装置的接合构件的附接状态的、沿着z方向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信号端子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列和连接插头的端子相连接的连接状态。

图9a是电子取景器的从连接插头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9b是连接插头的端子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a至图1d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视图。图1a是摄像设备的后视立体图,图1b是附接有外部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设备的后视立体图。此外,图1c是附接有外部显示装置的摄像设备的后视立体图,图1d是示出外部显示装置如何附接到摄像设备的附件插座装置的视图。

如图1a所示,由附图标记10表示的摄像设备设置有用于使被摄体图像进入摄像器件(未示出)的镜筒12、液晶监视器11、由附图标记13表示的附件插座装置(以下简称为“附件插座”)以及顶盖28。摄像设备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液晶监视器11检查被摄体图像。作为附件安装部的附件插座13形成作为外部构件的顶盖28的一部分。

在图1b中,摄像设备10的附件插座13附接有作为附件的、由附图标记14表示的外部闪光灯装置(以下简称为“外部闪光灯”)。外部闪光灯14用于为了拍摄而以光照射被摄体。此外,在图1c中,摄像设备10的附件插座13附接有作为外部显示装置的电子取景器15,电子取景器15配备有小型液晶装置。与使用液晶监视器11类似的,摄像设备10的使用者能够通过电子取景器15检查待进入摄像器件的被摄体图像。

如图1d所示,电子取景器15配备有连接设置在摄像设备10的主体的附件插座13用的连接插头15a。通过使电子取景器15在图1d中出现的箭头表示的z方向上滑动而使连接插头15a与附件插座13接合而将电子取景器15附接到摄像设备10。滑动方向对应于从摄像设备10的背面侧、即从液晶监视器侧朝向镜筒12的方向。

接下来,将给出摄像设备10的附件插座13的构成的描述。

图2是示出图1a至图1d中所示的摄像设备10的附件插座13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2中,箭头z表示的z方向对应于附件附接到附件插座13的方向。由箭头x表示的x方向对应于与附件附接方向垂直相交并且平行于顶盖28的纵向的方向。箭头y表示的y方向对应于与附件附接方向和顶盖28的纵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并且该方向对应于将附件插座13组装到顶盖28的方向。注意,顶盖28是形成摄像设备10的顶面的外观的外部构件。

附件插座13主要包括接合构件20、用于外部闪光灯14的信号端子台27、用于附件的信号端子连接器23(以下简称为“信号端子连接器”)和附件插座弹簧26。

接合构件20是用于通过与作为附件的外部闪光灯14或电子取景器15接合来保持外部闪光灯14或电子取景器15的构件。用于外部闪光灯的信号端子台27(以下简称“信号端子台27”)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同步器触点21和多个触点22被保持在信号端子台27上。通过接合部件20的定位部定位信号端子台27。信号端子台27是用于与外部闪光灯装置进行信号通信的端子。

电子取景器15用的信号端子连接器23在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连接器基座构件上设置有在作为节距方向的x方向上以相同节距并排排列的多个连接端子。以下将详细说明连接端子。

信号端子台27的同步器触点21和多个触点22以及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连接端子中的每一个均电气接合到布置在顶盖28下方的柔性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30连接到摄像设备10的主电路板(未示出),并且被构造为可电连接到外部闪光灯14和电子取景器15。这使得外部闪光灯14或电子取景器15能够附接到接合构件20以与摄像设备10通信。

包装构件31以包围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整周的方式布置。包装构件31由诸如橡胶构件的弹性构件制成,该弹性构件可以通过小的力而大幅变形并且具有大的弹性变形范围。

布置在顶盖28下方的附件插座保持构件32是用于保持接合构件20的结构框架,并且通过紧固部相对于顶盖28定位。紧固部例如设置有四个螺钉29,并且每个螺钉29分别穿过出现在图2的接合构件20、顶盖28和柔性电路板30延伸到附件插座保持构件32,并且被紧固到附件插座保持构件32。

信号端子台27的外周被接合构件20和顶盖28夹持,由此信号端子台27固定到顶盖28。信号端子连接器23被顶盖28和附件插座保持构件32夹持,由此包装构件31被挤压以填充顶盖28和信号端子连接器23之间的间隙。

附件插座弹簧26由导电金属材料形成。附件插座弹簧26具有用于在y方向上对附接到接合构件20的附件施力的弹性变形部,和附件在z方向上抵接的抵接表面。顶盖28形成有滑动孔,并且检测销33穿过滑动孔插入以与附件插座弹簧26接触。

接触片构件34以检测销33在接触片构件34与附件插座弹簧26之间的方式布置在与附件插座弹簧26相对的位置。当没有附件附接到附件插座13时,接触片构件34与柔性电路板30上的图案(未示出)接触。当附件附接到附件插座13时,检测销33被附件插座弹簧26沿y方向向下压。结果,接触片构件34移动离开柔性电路板30上的图案,由此检测到附件的附接。因此,检测附件到摄像设备10的附接,之后附接的附件与摄像设备10同步。

图3a和图3b是用于解释附件插座13的视图,其中,图3a是附件插座13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附件插座13的从z方向观察时的主视图。

参考图3a,接合构件20是通过与外部闪关灯14或者电子取景器15接合来保持外部闪关灯14或者电子取景器15的构件。接合构件20形成有接合部间隔20p和内侧壁间隔20w,用于允许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的附接。在接合构件20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外部闪光灯14的信号端子台27。同步器触点21布置在信号端子台27的中央部,多个触点22配置在同步器触点21的附近。同步器触点21和多个触点22是用于控制外部闪关灯14的通信端子。

当沿电子取景器15的附接方向、即箭头z所示的方向观察时,应用于附件插座13的信号端子连接器23布置在同步器触点21的前方。在同步器触点21和信号端子连接器23之间形成有第一接合孔24。第一接合孔24与设置在外部闪光灯14上的锁定销(未示出)接合,从而防止外部闪光灯14从摄像设备10脱落。此外,在信号端子台27的触点22的附近形成有第二接合孔25。第二接合孔25与设置在电子取景器15上的各个锁定销接合,从而防止电子取景器15从摄像设备10脱落。

参见图3b,接合构件20具有接合部间隔20p、内侧壁间隔20w和接合部高度20h,用于允许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的附接。

在通用附件插座中,通过标准限定接合部间隔20p、内侧壁间隔20w和接合部高度20h。换言之,在待与附件插座13接合的附件的连接插头中,需要包括用于连接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连接端子的连接部的外形形状被容纳在由接合构件20的接合部间隔20p、内侧壁间隔20w和接合部高度20h确定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多极化的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连接端子需要构造成使得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触点部从由接合部高度20h和接合部间隔20p限定的平面内露出。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端子连接器23在z方向上布置在信号端子台27的同步器触点21的前方,并且设置有与z方向相对的第一触点面36和第二触点面38,第二触点面38相对于第一触点面36倾斜预定角度。连接端子设置在第一触点面36和第二触点面38中,并且第一触点面36上的连接端子和第二触点面38上的连接端子错开半个节距地交错配置。下面将描述连接端子的配置的细节。

图4a和图4b是用于说明附件插座13的视图,其中,图4a是附件插座13的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4a,固定到顶盖28的通用附件插座具有由标准限定的接合构件20的接合部间隔20p、内侧壁间隔20w和接合部长度20d。用于连接到外部闪光灯的同步器触点21位于接合构件20的大致中央部分中。还限定了同步器触点21和接合构件2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附接通用外部闪光灯,只要它符合这些要求即可。

如图4b所示,固定到顶盖28的接合构件20的接合部高度20h由标准限定。配置在接合构件20内的同步器触点21通过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信号端子台27保持。信号端子连接器23在作为电子取景器15的附接方向的z方向上布置在信号端子台27和第一接合孔24的前方。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触点面36在y方向上位于信号端子台27的上方,并且在接合构件20内部的接合部高度20h内。

接下来,将描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配置,更具体地,将描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连接端子的配置。

图5a和5b是用于说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视图,其中,图5a是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在z方向上观察时的主视图。

参照图5a和图5b,信号端子连接器23在x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接合构件20的接合部间隔20p,由此信号端子连接器23与随着像素数量增加并且帧速率变高而被多极化的电子取景器的连接插头兼容。

信号端子连接器23包括树脂壳体23a,树脂壳体23a形成有沿着与作为电子取景器15的附接方向的z方向垂直相交的x方向延伸的第一触点面36。由分别包括触点部36n的多个连接端子(以下适当地简称为“端子”)形成的第一端子列36a从第一触点面36露出。树脂壳体23a以如下方式在电子取景器15的附接方向的后侧形成有第二触点面38:第二触点面38在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上从第一触点面36向下移位,第二触点面38相对于第一触点面36在y方向上倾斜预定的角度(预定方向)。注意,假设在第二触点面38的倾斜方向上靠近第一触点面36的一侧是上侧,则y方向上的下侧是在第二触点面38的倾斜方向上距离第一触点面36的远侧。预定角度为例如90度至180度范围内的角度。由分别包括触点部38n的多个连接端子(以下适当地简称为“端子”)形成的第二端子列38a从第二触点面38露出。通过树脂壳体23a保持第一端子列36a和第二端子列38a。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和第二端子列38a的端子交错配置,其中端子以彼此交错的关系配置。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和第二端子列38a的端子在x方向上的相应列中对齐。

第二触点面38是相对于第一触点面36倾斜例如120度的表面。在第一触点面36和第二触点面38之间形成第三面37。在第三面37上设置装配键40,装配键40作为用于调节信号端子连接器23和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之间的装配关系的装配构件。位于装配键40附近、例如位于装配键40的x方向上的前方和后方的三个端子、即第一列36a的端子36b、第二列38a的端子38b和38c中的至少一个端子用作检测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的连接用的检测信号端子。

除非检测信号端子检测出电子取景器15到摄像设备10的连接,否则电子取景器15和摄像设备10之间的通信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例如,即使当分别具有同一形状的连接插头和信号端子连接器被用于两个不同摄像设备和两个不同附件时,通过改变装配键的位置,也能够容易地规定信号端子连接器和连接插头的适当组合。利用使用形成于第三面37的装配键40调节待附接的插头邻接第一触点面36或第二触点面38的配置,例如能够选择上述三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作为检测信号端子,因此增大选择的自由度。

信号端子连接器23具有在电连接到柔性电路板30的第一端子列36a的各端子的引线部36d(参照后述的图6a)和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的引线部38d的上方位置围绕信号端子连接器23整周形成的凸缘41(参见图6a;端子36b的引线部36d出现在图6a中)。引线部36d和38d从树脂壳体23a露出。凸缘41形成有在y方向上突出的一对定位部39。定位部39位于x方向上的与印刷线路板30接合的引线部36d和38d的外侧,并且还位于接合构件20的投影面积内,其中,投影面积的阴影可想象为在y方向上投影。定位部39使信号端子连接器23和接合构件20相对于彼此定位。即,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定位部39与接合构件20的未示出的接合孔接合,由此,信号端子连接器23相对于接合构件20直接定位。因此,当附接电子取景器15时,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相对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位置以一对一的关系确定。

接着,将说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连接端子的细节。

图6a和图6b是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连接端子的视图,其中,图6a是沿着图5b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6b是沿着图5b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6a,第一触点面36与作为电子取景器15的附接方向的z方向垂直相交。第一触点面36位于第二触点面38的y方向上的上方。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低于第二触点面38的脊线的部分的高度23i大致等于图2中出现的信号端子台27的高度。要求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端子列36a的连接端子和第二端子列38a的连接端子在参照图3b说明的、从由接合部高度20h和接合部间隔20p形成的平面内使触点部(分别由图8中的36n和图7b中的38n表示)露出。因此,第二触点面38的脊线上方的部分的高度由接合构件20的接合部高度20h限定。注意,第二触点面38的倾斜面的下方的脊线与附件的连接插头15a的下侧面高度相同。

第三面37形成有孔23r。由包括端子36b的端子形成的第一端子列36a从y方向上的下侧并且还从凸缘41侧插入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壳体23a内,以组装到壳体23a,第一端子列36a由此被保持在壳体23a内。孔23r以与相应的端子相关的方式形成于第三面37,由此,当第一端子列36a组装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壳体23a时,触点部不干涉壳体23a。装配键40以避开多个孔23r的方式形成于第三面37。

参照图6b,第二触点面38相对于第一触点面36倾斜例如120度的预定角度。由于第三面37形成有孔23r(参见图5a),要求第三面37具有一定长度。因此,为了使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尺寸容纳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与作为第二端子列38a的连接端子在第二触点面38上的排列方向的节距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

为了满足该要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与第二触点面38的节距方向垂直的长度38m,第二触点面38相对于第一触点面36倾斜预定角度。这使得能够充分确保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的触点面的接触长度38l。

此外,通过使倾斜角度最优化,第一触点面36和第二触点面38容纳在信号端子台27的y方向上的上方的相应位置处的接合构件20内的接合部高度20h内。

此外,例如,假设装配键40设置在第一端子列36a和第二端子列38a的端子节距方向上的外侧,则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尺寸增加。如图6a所示,装配键40设置在第三面37上的由第一端子列36a和第二端子列38a的相对端限定的范围内,能够在不影响端子节距的情况下设置装配键40。采用该配置,信号端子连接器23能够在尺寸不增加的状态下、在具有接合构件20的限定形状的附加插座13的范围内被多极化。

接着,将给出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已附接到附件插座13的状态的说明。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已附接到附件插座13的接合构件20的状态的视图,其中,图7a是立体图,图7b是示出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二端子列38a和连接插头15a的端子(以下说明的插头端子53)之间的连接状态的y-z平面的截面图。

参照图7a,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附接到包括x方向上的宽度比接合部间隔20p大的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附件插座13的接合构件20。

此外,图7b示出沿着图5b的线b-b截取的截面、示出了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二端子列38a和连接插头15a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设置在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的插头端子53具有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图7b中的端子38b)的触点面接触的前端部53a。由于当连接插头15a附接到接合构件20时在z方向上移动,所以插头端子53的前端部53a分别进行如下的所谓滑触(wiping)操作:前端部53a在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各端子的触点部38n的接触长度38l(参见图6b)内在触点面上移动。

通过充分确保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的触点面的接触长度38l并且进行滑触操作,能够消除附接到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的触点面的异物,由此获得稳定的接触。此外,通过使第二触点面38相对于第一触点面36倾斜,能够确保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的触点面的有效接触长度38l,接触长度38l相对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在z方向上的长度23d(参见图6b)比较长。这使得第二端子列38a的一个端子容易形成gnd端子,并且将gnd端子优先于第二端子列38a的其他端子而连接到连接插头侧的端子。结果,能够降低当插头端子53的前端部53a与端子38b的触点接触时容易产生的噪声。

连接插头15a的基部54形成有在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触点面36相对的平面62的高度内、插头端子53的前端部53a在y方向上移位用的退避空间54e。

各插头端子53的前端部53a用作在基部54中形成的退避空间54e内、在y方向上移位的可动端子。结果,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的触点部38n能够形成为不移位的固定端子。当连接插头15a在附接到接合构件20时在z方向上移动时,插头端子53的前端部53a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二端子列38a的端子的触点部38n接触并且在y方向上移位,由此前端部53a接收彼此接触的端子之间产生的触点压力。接着,前端部53a与第二端子列38a的端子的触点部38n之间的触点部移动,由此消除附接到触点面的异物,并且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状态。

接着,将给出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端子列36a和连接插头15a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的说明。

图8是用于说明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已附接到附件插座13的接合构件20的状态的y-z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和连接插头15a的以下说明的端子列61的一个端子(插头端子55)之间的连接状态。

图8是沿着图5b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端子列36a和连接插头15a的插头端子55之间的连接状态。

设置于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的插头端子55具有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端子36b的触点部36n接触的前端部55a。要求连接插头15a的基部54具有以与通用附件插座接合的方式容纳在接合部间隔20p、内侧壁间隔20w和接合部高度20h内的外形形状(参见图3b)。

基部在连接插头15a的插头端子55的前端部55a的上方位置形成有前端保护部54f。因此,能够形成用于插头端子55的前端部55a的移位的退避空间。结果,具有插头端子55的、用于连接到第一端子列36a的、形成端子列61(参见图9b)的插头端子均形成为固定端子。

第一端子列36a的各端子形成有作为从触点部36n朝向引线部36d延伸的中间部的臂部36e。臂部36e与第二触点面38大致平行,并且与树脂壳体23a的内部空间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接触。臂部36e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大。此外,在臂部36e和引线部36d之间,形成有u形部36f。作为弹性变形部的u形部36f形成为具有比除了弹性变形部以外的部分、诸如臂部36e和引线部36d的截面窄的宽度。因此,当负载施加到触点部36n时,端子36b的u形部36f弹性变形,由此触点部36n移位。即,包括端子36b的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为分别具有移位的触点部的可动端子。

臂部36e和u形部36f配置在比第二触点部38n的脊线低的高度23i的范围内(参见图7b)。包括端子36b的第一端子列36a的引线部36d接合到柔性电路板30,由此限制了各引线部36d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各端子36b具有u形部36f和臂部36e,所以端子的触点部36n能在y方向上的空间内移位。因而,包括端子36b的第一端子列36a的各端子作为前端移位的可动端子能够获得触点压力。

要求树脂壳体23a和包括端子36b的第一端子列36a容纳在接合部高度20h内。因此,树脂壳体23a形成有用于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的触点部36n的移位的、在z方向上的退避空间23k。由于u形部36f弹性变形,所以第一端子列36a的各端子的触点部36n在y方向上移位,并且还在z方向上移位。对此,第一端子列36a用作可动端子的列,在各可动端子中,u形部36f弹性变形并且触点部36n还移位。采用该配置,能够根据对像素数量的增加和较高的帧速率的需求,在不增加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尺寸的情况下使应用于附件插座13的信号端子连接器23多极化。

接着,将给出连接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的说明。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电子取景器15的连接插头15a的视图,其中,图9a是电子取景器的从连接插头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9b是示出连接插头15a的端子的部分放大图。

参照图9a,电子取景器15包括电子取景器主体52、连接插头15a和目镜51。电子取景器主体52保持用于调整屈光度的未示出的光学单元。摄影师能够观察到显示在目镜51的摄像图像。

参照图9b,连接插头15a具有保持端子列的基部54。基部54形成有倾斜面58、平面部57和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触点面36相对的平面62。倾斜面58是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二触点面38相对的面。端子列59从倾斜面58露出,用于连接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二端子列38a。平面部57是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三面37相对的面。用于连接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列61从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触点面36相对的平面62露出。

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触点面36相对的平面62的一部分形成用于端子列61的前端保护部54f。基部54形成有用于容纳插头端子55的凹部56,凹部56与设置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三面37(参见图5a)的装配键40(参见图5a)相关联。容纳在凹部56中的插头端子55是用于连接到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36b的检测信号端子。与装配键40相关联的凹部56与端子列61的其他端子的凹部6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采用该配置,如上所述,即使当使用分别具有相同形状的连接插头和信号端子连接器时,通过改变装配键的位置,能够容易地限定信号端子连接器和连接插头的适当组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与电子取景器15的附接方向垂直的第一触点面36和相对于第一触点面36倾斜预定角度的第二触点面38,连接端子分别设置在第一触点面和第二触点面。此外,第二触点面38形成为相对于第一触点面36在y方向上移位,并且容纳在由标准限定的通用附件插座的内侧壁间隔20w和接合部高度20h内。这使得能够在不增加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尺寸或者降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端子之间的节距的情况下使附件插座13的接合部内的信号端子连接器23多极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装配键40设置在第一触点面36和第二触点面38之间的平面37上。这使得能够将装配键40设置在接合部间隔20p、内侧壁间隔20w和接合部高度20h内,而不影响连接端子之间的节距。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上述配置,能够确保作为第一端子列36a的各端子的触点面的露出长度361和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的触点面的接触长度381中的每个长度的必要长度,因此,使得信号端子连接器23和连接插头15a之间的连接稳定。此外,能够充分确保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的触点面的接触长度381,由此,通过将第二端子列38a的一个端子形成为gnd端子,能够将gnd端子在其他端子之前连接到连接插头15a的插头端子53。这能够降低当插头端子53的前端部53a与第二端子列38a的端子的触点面接触时容易产生的噪声。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端子列36a的各端子均形成为前端移位的可动端子,可动端子的弹性变形部配置在比第二触点面38的脊线低的高度23i的范围内。以此,第一端子列36a的各端子的弹性变形部配置在连接插头15a的y方向上的下方,结果,能够在不增加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尺寸的情况下使端子多极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树脂壳体23a形成有用于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的触点部36n的移位的、z方向上的退避空间23k。因为从引线部38d到触点部38n的距离短,所以第二端子列38a的各端子形成为信号端子触点面不移位的固定端子。结果,能够避免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尺寸增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信号端子连接器23的第一端子列36a的端子接触的连接插头15a的端子列61的端子形成为固定端子,由此不必设置用于各端子前端的退避空间。这使得能够在不增大信号端子连接器23和连接插头15a彼此接合的状态下的尺寸地配置端子。因此,根据对像素数量的增加和较高的帧速率的需求而多极化的电子取景器15能够附接到本实施方式中符合通用标准的附件插座装置。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取景器被示例为多极化附件,但是多极化附件也可以是大型监视器或麦克风。

虽然已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将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2月3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018798和2016年2月3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01879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