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905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设备。更具体地讲,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和向显示面板提供光的背光组件。已经开发出利用来自显示设备外部的光代替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然而,如果省略了背光组件,则也省略了支撑整个显示设备的底部容纳板,从而使显示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例如,不具有背光组件的大尺寸显示设备仅具有支撑显示设备的框架结构,从而保证不了显示设备的稳定性。

另外,当背光组件包括透明度相对高的导光板时,会难以同时保持显示设备的透明度和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善透明度和结构稳定性的显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第一覆盖部、包括第一结合部分的上框架以及下框架。第一覆盖部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上框架设置在第一覆盖部的下方。下框架通过第一结合部分与上框架结合,并且与显示面板的外围部分叠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俯视图中,上框架可以与显示面板分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覆盖部可以包括钢化玻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框架的第一结合部分可以朝向下框架突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框架可以通过粘合件附于第一覆盖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框架可以面向显示面板的外围部分。弹性部可以位于上框架的与显示面板相邻的一侧,以保护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框架可以包括:第一下框架部分,与上框架叠置;第二下框架部分,从第一下框架部分延伸并且与显示面板叠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框架可以通过结合部与上框架的第一结合部分结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孔。第一下框架部分可以包括与第一结合孔对齐的第二结合孔。结合部可以穿过第二结合孔与第一结合孔结合,以固定上框架和第一下框架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框架和第一下框架部分可以固定到彼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面以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部。第一下框架部分的应于显示面板的第一面的第一区域可以比第一下框架部分的剩余区域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部可以设置在与第一下框架部分的第一区域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将驱动部连接到外部装置并且位于驱动部的端部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下框架部分支撑显示面板的外围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下框架部分还可以包括用来支撑显示面板的弹性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覆盖部的与上框架叠置的区域可以呈黑色。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下框架部分下方的第二覆盖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框架还可以包括将第一下框架部分连接到第二下框架部分的阶梯部分。第二覆盖部的侧面可以与阶梯部分接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支撑第二覆盖部并且与第一下框架部分结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可以包括导光板、光源和支撑框架。导光板可以设置在第二下框架部分的下方。光源可以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支撑框架可以与导光板的外围部分和光源叠置,并且可以与下框架结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框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框架部分、第二支撑部分和第三支撑部分。第一支撑框架部分可以在第一下框架部分的下方并且与第一下框架部分结合。第二支撑框架部分可以在导光板的下方。第三支撑框架部分可以将第一支撑框架部分连接到第二支撑框架部分,并且可以容纳光源。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框架包括将第一下框架部分连接到第二下框架部分的阶梯部分。光源可以设置在阶梯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一覆盖部、显示面板、上框架和下框架。显示面板设置在第一覆盖部的下方。上框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周围。下框架包括第一下框架部分和第二下框架部分。第一下框架部分与上框架结合。第二下框架部分从第一下框架部分延伸并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第一覆盖部可以包括透明材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下框架部分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外围部分叠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框架还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阶梯部分。阶梯部分可以将第二下框架部分连接到第一下框架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从第一覆盖部的顶部看时,上框架与显示面板分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从第一覆盖部的顶部看时,上框架与下框架叠置,上框架的面积小于下框架的面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框架可以包括第一结合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框架可以通过第一结合部分与上框架结合。下框架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外围部分叠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框架的第一结合部分可以朝向下框架突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将下框架与上框架的第一结合部分结合的结合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框架的第一结合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孔。第一下框架部分可以包括与第一结合孔对齐的第二结合孔。结合部可以与第一结合孔结合并且延伸穿过第二结合孔。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覆盖第二下框架部分的第二覆盖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框架还可以包括将第一下框架部分连接到第二下框架部分的阶梯部分。第二覆盖部的侧面可以接触阶梯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支撑框架。第二覆盖部可以位于支撑框架和第二下框架部分之间。支撑框架可以与第一下框架部分结合。

根据本发明,显示设备包括第一覆盖部、上框架和下框架,从而可以稳定地固定显示面板而无需具有容纳容器的额外的背光组件。第一覆盖部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上框架附在第一覆盖部下方,并且下框架包括与上框架结合的第一下框架部分和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二下框架部分,从而显示设备可以改善透明度和结构稳定性。

另外,可以容易地装配和拆卸显示设备,从而可以简化制造工艺和修复工艺。

另外,驱动部沿一条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侧处,从而显示设备可以具有显示面板的透明结构并且可以同时具有相对薄的框架宽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沿着图5中的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v-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中的vi-vi′线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在附图中。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而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提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全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把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如在这里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是指元件机械地和/或电连接到彼此。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如在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的项目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被命名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在这里可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下面的”、“在…下方”、“在…上方”、“上面的”等,以便于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在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其它元件或特征在“下面”或“下方”的元件随后将被定位为相对于其它元件或特征在“上面”或“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所述装置可被另外定位(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并且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将进一步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术语(例如在通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而不是将理想地或者过于正式地解释它们的意思。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显示设备1000包括第一覆盖部100、显示面板200、上框架300和下框架400。

显示面板200利用来自外部的光响应于外部驱动和数据信号来显示图像。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阵列基底210、与阵列基底210面对的对向基底2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底210和对向基底220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驱动焊盘212可以形成在阵列基底210的第一面210a,驱动焊盘212可以电连接到信号线并且电连接到驱动部230以驱动显示面板200。

驱动部230可以包括向显示面板200提供驱动信号的驱动板232和将驱动板232连接到显示面板20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234。驱动芯片235安装在fpcb234上。驱动部23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板232a和第二驱动板232b。驱动部230可以与显示面板200的第一面210a相邻地设置。第一驱动板232a和第二驱动板232b可以沿第一方向d1分隔开,第一方向d1是第一面210a的长度方向。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一驱动板232a和第二驱动板232b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一对第一面以及沿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延伸的比第一面短的一对第二面。

将第一驱动板232a连接到外部电源(未示出)的连接件236可以位于第一驱动板232a的第二面之一。连接件236可以位于第一驱动板232a的第二面中的距离第二驱动板232b最远的第二面。可选择地,连接件236可以位于第一驱动板232a的第一面中的距离显示面板200最远的第一面。连接件236位于第一驱动板232a的距离第二驱动板232b最远的第二面,从而与位于第一驱动板232a的与第二驱动板232b相邻的第二面处的连接件236相比,可以更容易将外部电源连接到该连接件236。

第一覆盖部1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第一覆盖部100可以是单个、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构件。第一覆盖部100面对显示面板200的对向基底220。在俯视图中,第一覆盖部100的总尺寸(例如,平面面积)大于显示面板200的总尺寸(例如,平面面积)。因此,第一覆盖部100完全覆盖显示面板200并与显示面板200叠置。第一覆盖部100包括位于第一覆盖部100的外侧的外围部分的遮蔽部分110,并且部分地覆盖显示设备1000。可以通过将第一覆盖部100的外围部分遮成黑色来形成遮蔽部分110。遮蔽部分110是位于与上框架300和下框架400对应(例如,在位置上与上框架300和下框架400叠置或对齐)的部分。第一覆盖部100可以包括硬度相对高的透明材料。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一覆盖部100可以包括钢化玻璃。另外,第一覆盖部100可以包括柔性透明材料,例如,透明塑料。

上框架300设置在第一覆盖部100的下方。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上框架300可以具有与第一覆盖部100的外围部分对应的矩形框架形状。上框架300可以是具有中心开口并且具有刚性主体的框架形状。可选择地,上框架300可以包括相互结合以形成矩形框架形状的多个框架。上框架300设置在第一覆盖部100的外围部分下方。上框架300可以通过粘合件310附于第一覆盖部100。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粘合件310可以是双面胶带。

上框架3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分320,上框架300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分320与下框架400结合。第一结合部分320从上框架300的下表面朝向下框架400的上表面突出。第一结合部分320包括第一结合孔322。第一结合孔322可以与结合部330结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一结合孔322可以具有与作为结合部330的螺栓结合的螺纹。

当上框架300包括多个第一结合部分320时,第一结合部分320可以沿一条线或按z字形形状沿着上框架300的外围部分在上框架300的周围。

上框架300被设置为围绕显示面板200。当从第一覆盖部100的顶部观看时,上框架300和显示面板200设置成互不叠置,从而使显示设备1000的厚度减小。第一弹性部340可以在上框架300的一侧,以保护显示设备1000的一侧。第一弹性部340可以位于上框架300的侧面和显示面板200的侧面之间。上框架300可以是与第一面210a对应的区域,该区域比剩余区域大。因此,上框架300可以与下框架400的对应于第一面210a的区域稳定地结合。第一弹性部340可以包括橡胶。

上框架300还可以包括朝着背对第一覆盖部100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350。突出部分350插到下框架400的第三结合孔414中。突出部分350和第三结合孔414提供基准位置,以将上框架300与下框架400精确地结合。因此,上框架300和下框架400可以彼此稳定地结合。

下框架400设置在上框架300的下方。下框架400与上框架300通过第一结合部分320彼此结合。下框架400与上框架300结合,以支撑显示面板200。下框架400可以具有围绕显示面板200设置的闭环形状。因此,下框架400暴露除了显示面板200的外围部分之外的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下框架400包括暴露显示区域的开口440。因此,下框架400可以支撑显示面板200的外围部分。下框架400可以通过结合部330与上框架300的第一结合部分320结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结合部330可以包括插到第一结合孔322中并且与第一结合孔322固定的螺栓。

下框架400包括位于上框架300下方的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和位于显示面板200下方且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延伸的第二下框架部分420。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和第二下框架部分420位于彼此不同的平面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二下框架部分420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一侧朝着显示面板200延伸。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和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彼此分隔开第一高度h1,以形成阶梯部分。因此,下框架400包括阶梯部分430。第一高度h1可以与第一结合部分320的高度基本相同或者小于第一结合部分320的高度。

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包括与上框架300的第一结合部分320对应的第二结合孔412。第一结合部分320设置成对应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第二结合孔412。结合部330可以穿过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第二结合孔412插到第一结合孔322中。结合部330可以设置成对应于第二结合孔412(例如,与第二结合孔412对齐),从而结合部330的突出部分可以插到第二结合孔412中,并且结合部330的没有插入的剩余部分可以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部分叠置。

第一下框架部分420的与第二结合孔412相邻的部分可以设置在结合部330的剩余部分与第一结合部分320之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限定第二结合孔412的端部可以与第一结合部分320接触,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结合部分320朝向第一结合部分320的延伸方向挤压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端部。即,例如,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端部可以与第一结合部分320接触。可选择地,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形成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端部且面向第一结合部分320的面可以与第一结合部分320接触。

因此,结合部330插到第一结合孔322中。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所述部分与第一结合部分320叠置并固定。下框架400可以通过结合部330与上框架300牢固地结合。

第一下框架部分4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结合孔414。上框架300的突出部分350插到第三结合孔414中。突出部分350和第三结合孔414引导上框架300和下框架400的结合,从而上框架300和下框架400可以彼此稳定地结合。

在俯视图中,上框架300的突出部分350可以呈具有预定长度的条形。上框架300的突出部分350可以具有钩状以与第三结合孔414结合,从而可以稳定地固定上框架300和下框架400。当上框架300包括多个突出部分350时,突出部分350中的一些可以具有条形,突出部分350中的一些可以具有钩状。

第二下框架部分420位于显示面板200的下方,并且基本平行于显示面板200。第二下框架部分420支撑显示面板200的外围部分。第一下框架部分410通过结合部330固定于上框架300,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向上推显示面板200以固定显示面板200。如上面所述,阶梯部分430的高度可以与第一结合部分320的高度基本相同,或者可以略微小于第一结合部分320的高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当第一下框架部分410通过结合部330与上框架300结合时,阶梯部分430的高度可以使得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可以稳定地固定并支撑显示面板200。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可以稳定地支撑显示面板200的外围部分,从而显示面板200可以被稳定地固定在使显示面板200的下部暴露于外部的显示设备1000中。

第二下框架部分420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部422。第二弹性部422设置在显示面板200和第二下框架部分420之间并且沿着第二下框架部分420设置。第二弹性部422减少或有效地防止直接接触第二下框架部分420时的对显示面板200的损坏,并且补偿阶梯部分430与第一结合部分320之间的高度差异。第二弹性部422可以包括橡胶。

下框架400包括支撑显示面板200的外围部分的第二下框架部分420,从而上框架300不会通过下框架400的第一下框架部分410、阶梯部分430和第二下框架部分420暴露于显示设备1000的外部。因此,该结构可以提高显示设备1000的外观质量并且有效地阻挡外来物质到达显示设备1000的内部区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可以通过下框架400使显示设备1000的暴露于显示设备1000外部的复杂单元最少化,从而可以提高外观质量。另外,可以减少或有效地防止外来物质穿过显示面板200与上框架300之间的间隙或者第一覆盖部100与显示面板200之间的间隙流到显示设备1000中。因此,可以减少由于外来物质的流入而导致的劣质质量。上框架300与下框架400叠置。上框架300的平面面积比与上框架300叠置的下框架400的平面面积小。

图4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4,在第一下框架部分410中,与显示面板200的第一面210a对应的第一区域400a的平面面积比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剩余区域的平面面积大。驱动部230设置在第一区域400a上。第一区域400a比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剩余区域大,从而显示面板200的包括驱动部230的部分可以被稳定地支撑。驱动板232面向第一覆盖部100设置。驱动板232面向第一覆盖部100的下表面并且不与上框架300叠置。fpcb234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朝着第一覆盖部100弯曲,从而驱动板232面向第一覆盖部100。当fpcb234被分为安装有驱动芯片235的安装表面和面向安装表面的对向表面时,驱动板232面向安装表面。另外,驱动板232可以通过粘合件固定在第一覆盖部100的下方。

将驱动板232连接到显示面板200的fpcb234从显示面板200延伸并且连接到驱动板232的第一面232c。因此,fpcb234延伸到驱动板232的背对驱动板232的第二面232d的第一面232c,并且连接到第一面232c,其中,驱动板232的第二面232d与显示面板200相邻。

fpcb234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局部接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fpcb234的其上安装有驱动芯片235的部分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接触。因此,与fpcb234的其上安装有驱动芯片235的部分对应的对向表面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直接接触。fpcb234的其上安装有驱动芯片235的部分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直接接触,从而从驱动芯片235产生的热可以通过面积相对较大且导热率相对较高的第一下框架部分410有效地散发到外部。

如上所述,驱动板232与第一覆盖部100相邻地设置,并且fpcb234的其上安装有驱动芯片235的部分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直接接触,从而显示设备1000可以更有效地散热。

可选择地,驱动板232可以与上框架300叠置并且附在上框架300上。

如上所述,显示设备1000可以利用第一覆盖部100、上框架300和下框架400稳定地固定并容纳显示面板200,而无需包括容纳光源和显示面板200的传统容纳容器的附加的背光组件。因此,显示设备1000的透明显示器可以实施为具有改进的结构稳定性。另外,显示设备1000的装配更加简单,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制造、拆卸和修复显示设备1000。

此外,驱动部23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侧面,例如,驱动部230沿一条线设置在显示设备1000的第一侧处,从而可以缩短显示面板200的框架宽度,并且显示面板200可以具有透明结构。另外,连接到驱动板232的fpcb234与下框架400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散发显示设备1000内部产生的热。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沿着图5中的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

根据图5和图6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2与图1至图3中示出的显示设备1000基本相同,除了下框架401的结构不同于显示设备1000的下框架的结构并且显示设备1002还包括进一步位于显示面板200下方的第二覆盖部510和支撑框架520之外。在下文中,将省略与上述元件有关的任何重复解释。

参照图5和图6,显示设备1002包括第一覆盖部100、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结合部分320的上框架300、下框架401、第二覆盖部510和支撑框架520,其中,第一结合部分320包括第一结合孔322,下框架401包括第一下框架部分411、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和阶梯部分430。

第一下框架部分411包括第二结合孔412、第三结合孔414和第四结合孔416。除了第四结合孔416之外,第一下框架部分411与图1至图3中示出的下框架400的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与上述元件有关的任何重复解释。将在解释第二覆盖部510和支撑框架520之后来描述第四结合孔416。

第二覆盖部510设置在第二下框架部分420的下方。第二覆盖部510可以是单个、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构件。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二覆盖部510可以包括与第一覆盖部10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第二覆盖部510具有比第一覆盖部100的平面面积小的平面面积,并且比第一覆盖部100设置得更靠近于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因此,第二覆盖部510(例如,第二覆盖部510的侧面)与下框架401的阶梯部分430接触。因此,第二覆盖部510可以填充显示面板200下方的由下框架401的阶梯部分430形成的空余空间。

支撑框架520支撑第二覆盖部510,并且与第一下框架部分411结合。例如,支撑框架520可以具有与下框架401的形状或轮廓类似的形状或轮廓。支撑框架520包括:第一支撑框架部分524,在下框架401的下方;第二支撑框架部分526,从第一支撑框架部分524延伸并且位于第二覆盖部510的下方。第二支撑框架部分526从第一支撑框架部分524的一侧向上延伸并且位于第二覆盖部510的下方。

第四结合孔416包括使得子结合部332可以插入并固定的结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四结合孔416可以包括螺纹。第一支撑框架部分524可以包括与下框架401的第四结合孔416对应并且对齐的第五结合孔522。子结合部332穿过第五结合孔522插到第四结合孔416中。因此,第一下框架部分411和第一支撑框架部分524通过子结合部332固定到彼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四结合孔416和第五结合孔522将第一下框架部分411和第一支撑框架部分524固定,但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五结合孔522可以位于与第二结合孔412对应的区域。结合部330可以插到与第五结合孔522和第二结合孔412对齐的第一结合孔322中,从而上框架300、第一下框架部分411和第一支撑框架部分524通过单个固定构件结合部330同时相互固定。

第二支撑框架526位于第二覆盖部510的下方并且基本平行于第二覆盖部510。第二支撑框架526支撑第二覆盖部510的外围部分。第一支撑框架部分524通过子结合部332固定到第一下框架部分411,第二支撑框架部分526向上推第二覆盖部510,从而将第二覆盖部510固定在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和第二支撑框架部分526之间。

如上所述,除了参照图1至图3解释的显示设备1000的元件之外,显示设备1002还包括第二覆盖部510,从而可以改善显示设备1002的结构稳定性。另外,第二支撑框架部分526可以稳定地支撑第二覆盖部510的外围部分,从而可以将显示面板200稳定地固定在使显示面板200的下部暴露到外部的显示设备1002中。

另外,可以利用形成在显示面板200下方的空余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显示设备1002的厚度。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的v-v′线截取的剖视图。

除了还在显示面板200下方设置第二覆盖部510之外,根据图7和图8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4与图1至图3中示出的显示设备1000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与上述元件有关的任何重复解释。

参照图7和图8,显示设备1004包括第一覆盖部100、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结合部分320的上框架300、下框架400和第二覆盖部510,其中,第一结合部分320包括第一结合孔322,下框架400包括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和阶梯部分430。

第二覆盖部510可以包括与第一覆盖部10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第二覆盖部510具有比第一覆盖部100的平面面积小的平面面积,并且在显示面板200的背对第一覆盖部100的外围部分上设置为靠近显示面板200。

下框架400的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在第二覆盖部510的下方,并且基本平行于第二覆盖部510设置。第二下框架部分420支撑第二覆盖部510的外围部分。第一下框架部分410通过结合部330固定到上框架300,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向上推第二覆盖部510,从而将第二覆盖部510固定在显示面板200和下框架400之间。阶梯部分430的高度大于第一结合部分320的高度。当第一下框架部分410通过结合部330与上框架300结合时,阶梯部分430可以具有使得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可以稳定地支撑并固定第二覆盖部510的高度。

如上所述,显示设备1004还包括第二覆盖部510,并且第二覆盖部510面向显示面板200,从而可以改善显示设备1004的结构稳定性。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4的结构稳定性会优于图5和图6中示出的显示设备1002的结构稳定性。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可以稳定地支撑第二覆盖部510的外围部分,从而即使阵列基底210的下部被局部暴露到外部,也可以改善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稳定性。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沿着图9中的vi-vi′线截取的剖视图。

根据图9和图10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6与图1至图3中示出的显示设备1000基本相同,除了显示设备1006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下方的背光组件lu之外。因此,将省略与上述元件有关的任何重复解释。

参照图9和图10,显示设备1006包括第一覆盖部100、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结合部分320的上框架300、下框架400和背光组件lu,其中,第一结合部分320包括第一结合孔322,下框架400包括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和阶梯部分430。背光组件lu包括导光板600、光源700和外部支撑框架800。

导光板600将具有点光源或线光源的光学分布的入射光改变为具有面光源的光学分布的出射光。导光板600包括与光源700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610和入射到第一表面610中的光出射所经过的第二表面620。导光板600可以具有厚度均匀的板状。可选择地,导光板600的厚度可以随着离光源700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或增大。导光板600可以具有相对高的透明度,以提高显示设备1006的透明度。

在图9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源700设置在导光板600的侧面,但不限于此。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光源700可以包括与第一表面610相邻设置的第一光源组和与第三表面630(第三表面630与第一表面610相对)相邻设置的第二光源组。

光源700包括发光二极管(led)710,led710利用外部驱动电源和半导体属性来产生光。led710是发射具有方向性的点光的点光源。led710安装在背光组件lu上。背光组件lu可以包括通过光源驱动膜730电连接到外部驱动电源的电路板720。光源驱动膜730可以从电路板720的侧面延伸并且可以连接到外部驱动部(未示出)。光源700设置在导光板600的侧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光源与导光板600的第一表面610相邻地设置。

外部支撑框架800支撑导光板600和光源700,并且与下框架400结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外部支撑框架800包括: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在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的下方并且与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结合;第二支撑框架部分820,在导光板600的下方;第三支撑框架部分830,将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连接到第二支撑框架部分820并且容纳光源700。

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包括将与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结合的第二结合孔412和第六结合孔418。第六结合孔418包括可以穿过其插入并固定子结合部332的结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六结合孔418可以包括螺纹419。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包括在下框架400中与第六结合孔418对应的第七结合孔812。子结合部332穿过第七结合孔812插到第六结合孔418中。因此,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和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彼此结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和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通过第六结合孔418和第七结合孔812固定到彼此,但不限于此。在可选择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七结合孔812可以对应于下框架400的第二结合孔412。在这种情况下,结合部330穿过第七结合孔812和第二结合孔412插到第一结合孔322中,从而上框架300、第一下框架部分410和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全部固定在一起。

第二支撑框架部分820设置在导光板600的下方并且基本平行于导光板600。第二支撑框架部分820支撑导光板600的外围部分。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通过子结合部332固定到第一下框架部分410,第二支撑框架部分820向上推导光板600以固定导光板600。

第三支撑框架部分830将第一支撑框架部分810连接到第二支撑框架部分820,并容纳光源70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三支撑框架部分830包括:第一侧壁部分832,沿向下的方向从第一外部框架部分810延伸;底部部分834,从第一侧壁部分832延伸并且基本平行于导光板600;第二侧壁部分836,从底部部分834延伸并且与第二支撑框架部分820连接。第三支撑框架部分830包括由第一侧壁部分832、第二侧壁部分836和底部部分834形成的容纳空间。光源700被容纳在容纳空间中。电路板720可以利用粘合件740附于第一侧壁部分832。

下框架400的阶梯部分430将第一下框架部分410连接到第二下框架部分420。光源700与阶梯部分430接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光源700的下部容纳在第三支撑框架部分830中,并且光源700的上部与阶梯部分430接触,从而可以稳定地容纳光源700,并且可以减小显示设备1006的厚度。

下框架400还可以包括引导导光板600的侧表面的引导部分440。引导部分440沿向下的方向从下框架400的第二下框架部分420突出,并且支撑导光板600的侧表面。可以通过下框架400中的开口插入引导部分440。引导部分440可以从下框架400延伸。

背光组件lu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导光板600下方的保护膜900。保护膜900附于导光板600下方,以保护导光板600。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保护膜900可以是防划膜。

如上所述,显示设备1006包括具有透明度相对高的导光板600的背光组件lu,从而显示设备1006可以具有相对高的透明度并且可以提供光而无需利用外部光源。另外,外部框架800可以稳定地容纳光源700,并且可以减小显示设备1006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显示设备包括第一覆盖部、上框架和下框架,从而可稳定地固定显示面板而无需利用具有容纳容器的背光组件。第一覆盖部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上框架附在第一覆盖部下方,并且下框架包括与上框架结合的第一下框架和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二下框架部分,从而显示设备可以改善透明度和结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容易地组装和拆卸显示设备,从而可以使得制造工艺和修复工艺容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驱动部沿一条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相同的第一侧,从而显示设备可以具有显示面板的透明结构并且同时可以具有相对薄的框架宽度。

上述是对本发明的说明,并且不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能够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许多变型。因此,所有这样的变型意图被包括在本发明的如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在权利要求书中,功能性特征意图覆盖在此描述为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并且不仅覆盖结构性等同物而且覆盖等同结构。因此,要理解的是,前述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被解释为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对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以及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意图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发明由权利要求书以及将要包括在其内的权利要求书的等同物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