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189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是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液晶显示面板已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当中,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交通运输工具等。然而,虽然显示技术已相对比较成熟,但受一些条件的影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低温环境下,液晶显示面板会存在液晶响应时间长等问题,显示效果不佳。因此,如何让液晶显示面板在低温环境下也可正常进行使用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保证了液晶显示面板在低温环境下也可正常进行使用。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滤色层和间隔体,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滤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包括多个彩色片,相邻的所述彩色片之间形成有通孔,所述间隔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另一端支撑所述第二基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夹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及一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的位置与所述遮光部相对应。

所述加热元件为呈波浪形弓字折叠排布的金属线。

所述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在低温环境下也可正常进行使用。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相对设置;包括多个彩色片131的滤色层13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上,由以上描述可知滤色层13由光刻工艺形成在第一基板11上。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上形成滤色层的过程示意图。第一基板11上的一个像素结构21为例,像素结构21包括像素电极22以及滤色层23,滤色层23包括rgb三种颜色的彩色片;彩色片形成过程是首先在像素电极22上涂覆一层红色的色阻,进行刻蚀形成红色彩色片231;继而经过类似的工艺过程分别形成绿色彩色片232和蓝色彩色片233。请再次参考图1,其中滤色层13是通过工艺过程所形成的,因此相邻的彩色片131之间形成有通孔132。为了避免相邻彩色片131所透过光线间的干扰,在显示面板100中还设置有黑矩阵15,在本实施例中,黑矩阵15设置在第二基板12上,正对通孔132,且黑矩阵15尺寸a大于通孔132的尺寸b。在其他实施例中,黑矩阵15也可设置在滤色层13与第一基板11之间,且位置正对通孔132。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为tft基板,其中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部分,以及黑矩阵15,使得显示面板100形成有非显示区na和显示区aa,间隔体14则设置在非显示区na。而本实施例中的间隔体14一端设置在通孔132内,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基板12中的黑矩阵15上。当黑矩阵15设置在滤色层13与第一基板11之间时,间隔体14的另一端则直接支撑第二基板12。间隔体14为光阻材料,也称为光反应型lcd间隙控制材料,其形成过程与彩色片cn104777667a说明书43/3页5131的生产工艺相同,也需要经过涂布、刻蚀等步骤,最后形成为柱体状,以控制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间的厚度。根据间隔体14的生产工艺,可知其直接在通孔132中成型为柱体状;而并不是在成为柱体状后再嵌入于通孔132中,这种方式形成的间隔体14更加稳定,不易脱离出通孔132。在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柱体状间隔体14尺寸c小于通孔132的尺寸b,也小于黑矩阵15的尺寸a。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生产的精确度问题,以上所述的尺寸a、b、c均不是一定的,因此以上的比较均是将各个尺寸的最大值进行相互比较;并且间隔体14也不一定是柱体状,随着其高度的增加,间隔体14容易变为锥台状。其他实施例中,c也可以等于通孔的尺寸b,相比于比c<b的情况,c=b的情况中间隔体14更加稳固。同理,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存在c>b的情况,显示面板300包括第一基板31、第二基板32、滤色层33以及间隔体34,滤色层包括多个彩色片331,相邻彩色片331之间形成有通孔332。显示面板300的结构与显示面板10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间隔体34的尺寸结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检测模块、无线网络模块、数据显示终端,所述数据检测模块包括行车传感器、叉车门架起升传感器、叉齿负重传感器、行车速度传感器、障碍物传感器和驾驶舱监控探头,数据检测模块读取接收到的信息和指令,通过无线网络模块传递给中央处理器进行识别判断,执行相应的操作,所述数据显示终端包括手机端或PC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满足判断是否执行行车制动也能满足驻车制动不会滑动的制动机构。

技术研发人员:白航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市惠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9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