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537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了量子点膜层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现有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等结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发射蓝光的蓝色光源以及受蓝光激发生成绿光以及红光的量子点膜层,具体工作时,通过所述蓝色光源发射的蓝光和所述量子点膜层受蓝光激发生成的红光、绿光混合,形成白色光线,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

但是,现有的显示装置中,在量子点膜层边缘部分,由于边缘切割导致量子点膜层内的量子点损坏以及靠近边缘处的量子点易被氧化等原因,使得背光量子点膜层边缘部分的部分量子点失效,从而使得所述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中边缘位置蓝光增多,绿光与红光减少,进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的边缘位置偏蓝,产生色偏现象,影响图像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边缘区域的显示图像偏蓝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遮光胶带;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蓝光光源以及量子点膜层,所述量子点膜层受蓝光激发生成红光及绿光;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设置,所述遮光胶带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边缘延伸;其中,所述遮光胶带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黄色油墨印刷层。

优选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围所述显示区,所述黄色油墨印刷层的黄色油墨浓度沿着从所述非显示区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逐渐变低。

优选地,沿着从所述非显示区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设置三种黄色油墨浓度,分别为第一黄色油墨浓度、第二黄色油墨浓度及第三黄色油墨浓度,沿着所述非显示区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黄色油墨浓度设置的宽度范围大于0.5mm小于0.9mm,所述第二黄色油墨浓度设置的宽度范围大于0.6mm小于1mm,所述第二黄色油墨浓度设置的宽度范围大于1.2mm小于1.5mm。

优选地,所述遮光胶带还包括黑色油墨印刷层,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在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黄色油墨印刷层在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量子点膜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

优选地,所述蓝光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灯条、ccfl或者eefl,且所述至少一个led灯条、ccfl或者eefl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或者多侧。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组,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膜层上。

优选地,所述遮光胶带上全部设置有黄色油墨印刷层。

优选地,所述黄色油墨印刷层通过流涂、喷涂、刮涂、转印等方式涂布于所述遮光胶带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具有黄色油墨印刷层的遮光胶带,当量子点膜层边缘区域透过的光线偏蓝时,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偏蓝的光与黄色油墨印刷层产生混色的效果,人在观察显示装置时候就会看到白色,如此可以改善或者避免蓝色漏光导致的边框蓝化的效应,提高图像显示质量。再者黄色油墨印刷层的黄色油墨浓度沿着从所述非显示区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逐渐变低,可以使整个边缘区域的混色效果更均匀,提高图像显示质量。再者本申请采用黄色油墨印刷层的遮光胶带来改善具有量子点膜层的显示装置的边框蓝化效应,不会额外增加原本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节约成本,且本申请中只通过在遮光胶带上增加了一层黄色油墨印刷层即改善应用了量子点膜层的背光模组边框蓝化问题,没有引入新的结构部件,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胶带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图。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60、背光模组80以及遮光胶带70,背光模组80包括蓝光光源(未示出)以及量子点膜层83,量子点膜层83受蓝光激发生成红光及绿光,液晶显示面板60与背光模组80相对设置,遮光胶带70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60与背光模组80之间,且沿背光模组80的边缘延伸,其中,遮光胶带7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黄色油墨印刷层71。

在一实施例中在量子点膜层83边缘部分,由于边缘切割导致量子点膜层83内的量子点损坏以及靠近边缘处的量子点易被氧化等原因,使得背光量子点膜层83边缘部分的部分量子点失效,从上增光膜86射出的光在靠近背光模组80的边缘部分偏蓝,然而,因为本实施例的遮光胶带70中设置有黄色油墨印刷层71,当背光模组80的蓝色边缘区域(因量子点失效导致)与遮光胶带70中的黄色油墨印刷层71彼此重叠时,通过蓝色与黄色的混色效果可使人眼看到白色,如此可以改善或避免量子点膜层导致的边框蓝化的效应,提高图像显示质量。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遮光胶带70中设置黄色油墨印刷层71,可使背光模组80原本相对于中心点偏蓝的色坐标0.33-0.38变化到偏白的色坐标0.42-0.44,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的设置方式确实能产生让蓝色和黄色的光线产生混色,让观察者感觉到变白的效果。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俯视图。液晶显示面板60包括显示区68和非显示区66,非显示区66包围显示区68,一般而言量子点膜层内的量子点越靠近边缘氧化越严重,反应到视觉上就是越靠近边缘蓝化现象越严重。因此,在一实施例中黄色油墨印刷层71的黄色油墨浓度沿着从非显示区66向显示区68的方向逐渐变低,这样可以使整个边缘区域的混色效果更均匀。考虑到可操作性,在一实施例中沿着从非显示区66向显示区68的方向上设置三种黄色油墨浓度,分别为第一黄色油墨浓度、第二黄色油墨浓度及第三黄色油墨浓度,沿着非显示区66向显示区68的方向上第一黄色油墨浓度设置的宽度范围大于0.5mm小于0.9mm,第二黄色油墨浓度设置的宽度范围大于0.6mm小于1mm,第二黄色油墨浓度设置的宽度范围大于1.2mm小于1.5mm,考虑到实际生产中量子点膜层83的蓝化区域为2mm左右,该实施例中将对应量子点膜层83蓝化区域的遮光胶带70上黄色油墨浓度根据量子点膜层83蓝化程度设为3阶,可以匹配有效实现显示装置边缘区域的混色,消弱或者避免蓝化现象。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胶带截面图。遮光胶带70还包括黑色油墨印刷层72,基材73,其中黑色油墨印刷层72在靠近液晶显示面板60的一侧,黄色油墨印刷层71在靠近背光模组8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采用黄色油墨印刷层的遮光胶带来改善具有量子点膜层的显示装置的边框蓝化效应,不会额外增加原本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节约成本,且本申请中只通过在遮光胶带上增加了一层黄色油墨印刷层即改善应用了量子点膜层的背光模组边框蓝化问题,没有引入新的结构部件,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易于推广。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60还包括下偏光片61,阵列基板62,彩膜基板63和上偏光片等,背光模组80包括胶框87和设置在胶框87内的反射片81,导光板82,量子点膜层83和光学膜片组,其中量子点膜层83设置在导光板82上,光学膜片组设置在量子点膜层83上,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增光膜84,扩散膜85和上增光膜86等,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扩散板85,可以让光均匀分布,还可以保护下方的量子点膜层83和反射片81,。通过设置上增光膜84和上增光膜86能够折射从扩散板85射出的光线,改善光线的角分布,将光线集中到正视角度上,提高正视角度的光通量,提高光线利用率。

为了保证量子点膜层中的量子点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发光单元的光线的波长小于量子点材料受激发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线的波长。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采用蓝光光源,蓝光光源可以是led、ccfl或eefl(externalelectrodefluorescentlamp,外置电极荧光灯)等,光源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可以分布在导光板的一侧或多侧。目前,量产的蓝光led芯片波长集中在440-455nm范围,半峰宽为20nm,蓝光光源的光线波长越短,激发量子点的效率越高。

请参考图2,粘结液晶显示面板60和背光模组80的遮光胶带70一般沿着液晶显示面板60的边缘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60的非显示区66,在一实施例中遮光胶带70上全部设置有黄色油墨印刷层71,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显示装置的各个侧边出现蓝化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黄色油墨印刷层71通过流涂、喷涂、刮涂、转印等方式涂布于所述遮光胶带70上,该黄色油墨印刷层的制作同现有技术中黑色油墨印刷层的制作,易于实现。

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具有黄色油墨印刷层的遮光胶带,当量子点膜层边缘区域透过的光线偏蓝时,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偏蓝的光与黄色油墨印刷层产生混色的效果,当人在观察显示装置时候就会看到白色,如此可以改善或者避免蓝色漏光导致的边框蓝化的效应,提高图像显示质量。再者黄色油墨印刷层的黄色油墨浓度沿着从所述非显示区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逐渐变低,可以使整个边缘区域的混色效果更均匀,提高图像显示质量。再者本申请采用黄色油墨印刷层的遮光胶带来改善具有量子点膜层的显示装置的边框蓝化效应,不会额外增加原本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节约成本,且本申请中只通过在遮光胶带上增加了一层黄色油墨印刷层即改善应用了量子点膜层的背光模组边框蓝化问题,没有引入新的结构部件,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易于推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