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546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按背光源的不同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两大类。平面显示装置正在向轻薄化发展,随着显示装置厚度的降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也相应变短,混光距离的变短会使混光的效果受到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点亮使用混光距离较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后,液晶显示屏的边缘位置的亮度会明显较高,产生边缘亮框问题。

采用蓝光led作为背光源可以有效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通过量子点膜将蓝光转化成白光,可以将显示颜色占ntsc色域的比例从75%提升到100%,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因此蓝光led背光模组会逐渐成为行业趋势。

目前蓝光led+量子点膜的技术主要应用于中大尺寸,如tv和monitor等边框较宽的液晶显示产品中,这是由于量子点膜遇氧气和空气中的水分子后会导致蓝光无法激发红光和绿光,量子点膜在切割后导致边缘量子点直接裸露于控制器中而与水分和氧气接触,使量子点膜的四周边缘会产生一个是小区,蓝光直接从边缘透过,因此,蓝光led+量子点膜技术的背光模组周边存在一定宽度的发蓝区域,在宽边框产品中,四周发蓝的区域可以通过背光源及液晶模组的整体结构设计,将其隐藏在可视区域以外。在窄边框的小尺寸产品中,采用蓝光led+量子点膜技术的背光源以及采用此背光源构成的液晶模组,背光源和液晶模组周边发蓝区域通过结构设计不能完全隐藏在刻蚀区域以外,导致背光源以及液晶模组的四周都存在一定宽度的发蓝区域,十分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如何改善窄边框液晶显示产品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改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光源以及依次设置的导光板、量子点薄膜和至少一种光学膜;

所述背光模组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外围区,在所述显示区的边缘区域设置有蓝光补偿结构,所述蓝光补偿结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使得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区的边缘区域所射出的光线呈白色。

可选地,其中:

所述蓝光补偿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或两侧,和/或,

所述蓝光补偿结构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的一侧或两侧;和/或,

所述蓝光补偿结构设置在至少一种所述光学膜的一侧或两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蓝光补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液晶透镜。

可选地,其中:

所述led光源的光线到达所述液晶透镜后,所述液晶透镜对所述光线进行处理,射出黄色光线。

可选地,其中:

所述蓝光补偿结构包括三棱镜。

可选地,其中:

所述led光源的光线到达所述三棱镜后,所述三棱镜对所述光线进行处理,过滤掉蓝色光线,射出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

可选地,其中:

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量子点薄膜的一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至少一种光学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下扩散片、增亮膜和上扩散片,所述下扩散片靠近所述量子点薄膜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中,在背光模组显示区的边缘区域的出光方向设置蓝光补偿结构,通过蓝光补偿结构的作用,使得背光模组的显示区的边缘区域所射出的光线呈白色,从而改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周边发蓝的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体用的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电路构成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从图1可看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包括led光源10以及依次设置的导光板20、量子点薄膜30和至少一种光学膜40;

背光模组100具有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外围区12,在显示区11的边缘区域设置有蓝光补偿结构50,蓝光补偿结构5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方向,使得背光模组100的显示区11的边缘区域所射出的光线呈白色。

具体地,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100的一种截面图,从图1可看出,本申请中的背光模组10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led光源10、导光板20、量子点薄膜30和至少一种光学膜40,此处的led光源10可是并排设置的多个led灯,也可以是led光条,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当led光源10的光进入导光板20后,导光板20能够将led光源10发出的光通过全反射的方式分布到背光模组100的整个面上,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100的光源利用率。从图2可看出,背光模组100具有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外围区12,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从显示区11射出,在本申请显示区11的边缘区域的出光方向设置有蓝光补偿结构50,该蓝光补偿结构50能够对背光模组100显示区11的边缘区域的蓝光进行处理,使得背光模组100显示区11的边缘区域所射出的光线呈白色,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100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方向。此外,本申请背光模组100显示区11的边缘区域的范围(也就是蓝光补偿结构50的宽度范围)可根据不同背光模组100的尺寸而灵活设定。例如,本申请可将蓝光补偿结构50的宽度设置为0<d≤5mm。以图2所示实施方式为例,显示区11具有第一边界51,蓝光补偿结构50具有与显示区11的第一边界51不重叠的第二边界52,第一边界51和第二边界52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为蓝光补偿结构50的宽度d。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宽度范围是申请人在进行了深入的基础上得出的解决本申请指出的背光模组100周边出现发蓝的现象的较佳宽度范围,在背光模组100中设置0-5mm宽度的蓝光补偿结构50,可以显著的改善背光模组100周边出现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本申请中,蓝光补偿结构50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一侧或两侧,和/或,

蓝光补偿结构50设置在量子点薄膜30的一侧或两侧;和/或,

蓝光补偿结构50设置在至少一种光学膜40的一侧或两侧。

具体地,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从图3可看出,本申请的蓝光补偿结构50设置在导光板20靠近led光源10的一侧的周边区域,从led光源10射出的光到达背光模组100中导光板20的周边区域时,蓝光补偿结构50会对光线中的蓝光进行处理,使得从光学膜40射出的光线呈现白色,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100周边发蓝的现象。除图3所示的方式外,本申请中的蓝光补偿结构50还可设置在导光板20远离led光源10的一侧或同时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两侧,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从图4可看出,该实施例中的蓝光补偿结构50设置在量子点薄膜30远离led光源10的一侧,led光源10的光线进入量子点薄膜30后,从量子点薄膜30的周边区域射出时将首先进入蓝光补偿结构50中,从量子点薄膜30周边区域射出的光线中包括蓝光,蓝光补偿结构50将对该蓝光进行处理,使得从光学膜40的周边射出的光呈现白色,从而改善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当然,除图4所示的方式外,本申请中的蓝光补偿结构50还可设置在量子点薄膜30靠近led光源10的一侧或同时设置在量子点薄膜30的两侧,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从图5可看出,该实施例中的蓝光补偿结构50设置在光学膜40靠近led光源10的一侧的周边区域。led光源10从量子点薄膜30射出后,一部分进入位于光学膜40靠近led光源10一侧周边区域的蓝光补偿结构50中,蓝光补偿结构50对此部分光线进行处理,使得从光学膜40射出的光在背光模组100的周边区域呈现白色,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100周边发蓝的现象。除此之外,本申请蓝光补偿结构50还可设置在光学膜40远离led光源10的一侧,参见图2,或同时设置在光学膜40的两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蓝光补偿结构50只要设置在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方向即可,具体的位置可根据背光模组100的不同和蓝光补偿结构50的不同而灵活设定。

可选地,蓝光补偿结构50包括至少一个液晶透镜。

具体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利用液晶电控双折射以及液晶分子受电场强迫取向而改变光学及电学特性这两种光电特性即可制作出液晶透镜。液晶透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想办法产生折射率差,使折射率为梯度分布,并藉由折射率的分布来达到聚焦的功能,从而使光线聚焦或发散,同时控制焦距,做出凹凸透镜效果。本申请中采用液晶透镜作为蓝光补偿结构50时,可通过调节液晶透镜,使液晶透镜合成所需的光线,对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的蓝光进行中和,使得背光模组100的周边区域所射出的光线呈白色,从而改善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

可选地,led光源10的光线到达液晶透镜后,液晶透镜对光线进行处理,射出黄色光线。

具体地,当采用液晶透镜作为本申请中的蓝光补偿结构50时,led光源10中的光线的到达液晶透镜后,液晶透镜能够对光线进行处理,使得透过液晶透镜的光线呈黄色,即在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方向形成黄色光线,如此,黄色的光线即可与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的蓝色光线混合,从而形成白色光线,使得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射出白色光线,因此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地,蓝光补偿结构50包括三棱镜。

具体地,本申请除采用液晶透镜形成蓝光补偿结构50外,还可采用三棱镜形成蓝光补偿结构50。三棱镜是光学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是由透明材料做作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能够使复色光在通过棱镜时发生色散。通过控制棱镜的结构,可控制三棱镜射出特定颜色的光,

可选地,led光源10的光线到达三棱镜后,三棱镜对光线进行处理,过滤掉蓝色光线,射出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

具体地,本申请可通过控制三棱镜的结构,将蓝光部分遮住,使三棱镜仅射出红光和绿光,这样,通过三棱镜射出的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能够与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的蓝色光线混合,形成白光,从而使得背光模组100的显示区11的边缘区域所射出的光线呈白色,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并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片70,反射片70位于导光板20远离量子点薄膜30的一侧。

具体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片70,反射片70设置于导光板20远离量子点薄膜30的一侧,也就是设置在靠近led光源10的一侧,led光源10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导光板20,另一部分经过反射片70反射后进入导光板20,从而使得led光源10发出的光能够最大限度地进入导光板20,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100的光源的利用效率。

可选地,至少一种光学膜40包括依次设置的下扩散片41、增亮膜43和上扩散片43,下扩散片41靠近量子点薄膜30设置。

具体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体用的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从图7所示实施例可看出,本申请中的至少一种光学膜40包括依次设置的下扩散片41、增亮膜43和上扩散片43,下扩散片41靠近量子点薄膜30设置。本申请中上扩散片43和下扩散片41的基本组成是扩散层+基材+保护层,其中基材是透过率高的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等,扩散层和保护层通常采用亚克力树脂。本申请通过设置上扩散片43和下扩散片41能够让光线透过扩散涂层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均匀分布,保证背光源模组面内亮度均一化。本申请在上扩散片43和下扩散片41之间引入增亮膜43,能够从整体上提升背光模组100的亮度。在本申请中的光学膜40上设置蓝光补偿结构50时,蓝光补偿结构50可设置在上扩散片43、增亮膜43和下扩散片41三者中的任意一层、两层或三层均设置,而且蓝光补偿结构50可设置在光学膜40任意膜层的一侧或两侧,以实现对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中蓝光的处理,使背光模组100的显示区11的边缘区域所射出的光线呈白色,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0均为直下式背光模组100的实施例,即led光源10设置在背光模组100的正下方,光源从背光模组100的下方射入。除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外,本发明还适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实施例中,led光源10设置在背光模组100的侧面,光线从背光模组100的侧面射入,该实施例中的蓝光补偿结构50设置在增亮膜42远离下扩散片4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背光模组100中引入蓝光补偿结构50,对背光模组100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进行改善的方案并不对背光模组100中led光源10的形式进行限定,对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和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均适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300,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300包括背光模组100以及显示面板200,其中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01和彩膜基板202,其中,背光模组10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阵列基板201和彩膜基板202之间设置有液晶203。本申请显示模组300的实施例可参见背光模组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电路构成图,在显示面板200中阵列基板201上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布的栅线13和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14,多条栅线13和多条数据线14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60,每个像素单元60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57和像素电极81,薄膜晶体管57的栅极63与栅线13电连接,源极62与数据线14电连接,漏极61与像素电极81电连接;彩膜基板40包括网格状的黑矩阵,以及设置于黑矩阵开口内的阵列排布的多个色阻,色阻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通过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达到显示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400包括本申请的显示模组300。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4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显示装置4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3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背光模组显示区的边缘区域的出光方向设置蓝光补偿结构,通过蓝光补偿结构的作用,使得背光模组的显示区的边缘区域所射出的光线呈白色,从而改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周边发蓝的现象。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