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3354发布日期:2018-06-16 00:5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定影膜、加压辊和用于解除定影膜和加压辊的压接状态的加压解除机构。该加压解除机构具有驱动部件、从动部件(偏心凸轮)和缓冲部件,其中,驱动部件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从动部件能够被驱动部件的旋转轴带动旋转,在旋转方向上与驱动部件具有规定的游隙而从动于该驱动部件,且具有用于解除定影膜和加压辊的压接状态的凸轮面;缓冲部件用于控制驱动部件和从动部件在旋转方向上的规定的游隙。另外,从动部件具有在旋转方向上以具有规定的游隙而收装驱动部件和缓冲部件的空隙。

虽然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能够降低伴随着从动部件的先转而产生的碰撞声,但是,无法抑制从动部件的先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在由驱动部使偏心凸轮旋转来缩短拉伸弹簧时,能够抑制偏心凸轮的先转。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加热体、加压体、侧板、第一支承体、第二支承体、拉伸弹簧、偏心凸轮、旋转轴、突起、驱动部和按压部件。加热体进行旋转而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进行加热。加压体与所述加热体形成夹持部,并且进行旋转而对经过所述夹持部的所述介质进行加压;侧板将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加压体的一方可旋转地进行支承。第一支承体可摆动地支承于所述侧板,并将与所述一方相对的另一方可旋转地支承。第二支承体可摆动地支承于所述侧板,并设置有旋转的滚轮。拉伸弹簧在两端侧与所述第一支承体和所述第二支承体相连,将所述第一支承体向所述第二支承体侧拉拽。偏心凸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侧板中的、所述第一支承体和所述第二支承体之间的位置。在偏心凸轮形成有贯通孔和凹部,其中,所述凹部具有沿周向倾斜的底面。偏心凸轮与所述滚轮接触的同时正转而使所述第二支承体的姿势变更的同时,使所述拉伸弹簧伸缩,由此将所述夹持部的夹持压力从第一压力变更为比所述第一压力低的第二压力。旋转轴贯穿所述贯通孔。突起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以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为突出方向,而与所述底面接触。驱动部具有齿轮组和驱动所述齿轮组的驱动源,其中,所述齿轮组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来将使所述偏心凸轮旋转的力矩传递给所述旋转轴。按压部件被装设于所述旋转轴,隔着所述底面从所述突起的相反侧按压所述偏心凸轮。所述底面以从所述偏心凸轮的正转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逐渐变深的方式倾斜。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形成部,其用于在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和上述的定影装置,其通过所述形成部将形成于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夹持压力的变更动作的控制流程图。

图3是从右下方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从左上方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拆下壳体后的状态(除去壳体后的状态)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普通模式时的定影装置的局部剖视图(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将夹持压力从普通模式向特殊模式变更时的定影装置的局部剖视图(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殊模式时的定影装置的偏心凸轮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偏心凸轮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偏心凸轮和第二支承体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偏心凸轮和第二支承体的主视图。

图11B是沿图11A的11B-11B的表示偏心凸轮和第二支承体的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偏心凸轮和第二支承体的立体图。

图12B是沿图12A的12B-12B的表示偏心凸轮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和构成定影装置的各结构要素的关系的框图。

图14是表示比较方式的、普通模式时的定影装置的局部剖视图(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构成变形例的定影装置的偏心凸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参照图1)的整体结构和由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定影装置60(参照图3~图9)的结构和定影装置60的夹持压力的变更动作进行说明。该夹持压力的变更动作为如下动作:用于在由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变更构成定影装置60的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的夹持压力。再者,参照附图按照这些记载顺序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中的由箭头Fr和箭头Rr所示的方向分别设为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和远方侧,将由箭头R和箭头L所示的方向分别设为装置宽度方向的右侧和左侧,将由箭头U和箭头Lo所示的方向分别设为装置高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从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观察到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状态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进行说明。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为包括供纸盒20、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转印装置40、输送装置50、定影装置60和控制部CU而构成的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

供纸盒20具有收装所谓的普通纸、信封及其他的介质S的功能。供纸盒20配置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的、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下侧。另外,作为一例,供纸盒20由第一供纸盒20A和第二供纸盒20B构成。第一供纸盒20A收装普通纸,第二供纸盒20B收装信封等其他的厚纸(比普通纸厚的纸)。另外,第一供纸盒20A收装着普通纸和第二供纸盒20B收装着厚纸的这一信息(以下称为收装信息)由操作者从图像形成装置10所具有的用户界面UI(参照图10)输入,而被存储于后述的控制部CU所包含的存储部RAM(参照图10)。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具有进行充电、曝光、显影的各工序来形成后述的带TB所保持的调色剂图像的功能。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由分别形成不同颜色(Y(黄色)、M(品红)、C(青色)、K(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单色单元31Y、31M、31C、31K构成。各单色单元31Y、31M、31C、31K分别具有感光体32、充电装置34、曝光装置36和显影装置38。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单色单元31Y以外的单色单元31M、31C、31K中的结构要素的附图标记。另外,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配置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的、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中央。

转印装置40具有环状的带TB,并具有如下功能:使由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沿图1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的带TB,而使保持于带TB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介质S。转印装置40位于装置高度方向上的、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中央,且配置在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的上侧。

输送装置50具有将收装于供纸盒20的介质S沿输送路径(图1中的双点划线P)进行输送的功能。另外,图1中的箭头Y意味着介质S的输送方向。

定影装置60具有使通过转印装置40被二次转印到介质S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介质S的功能。定影装置60配置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的、转印装置40的上侧,且在从正面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时配置在右侧。后面会对定影装置60的详细内容进行叙述。

控制部CU具有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结构要素的功能(参照后述的图2和图13)。对于控制部CU的功能,在后述的图像形成动作和定影装置60的夹持压力的变更动作的说明中进行说明。

以上,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结构要素进行了说明,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和转印装置40的组合(以下称为形成部30A)可以说具有在介质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功能。

接着,参照图1和图2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从外部装置(图示省略)接收到包括图像数据和被设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介质S的数据等的工作数据的控制部CU使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结构要素动作。

此处,控制部CU按照图2所示的控制流程,在判断步骤S10中,对被设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介质S是否为普通纸进行判断。其结果,当控制部CU作出肯定判断时,控制部CU在步骤S20中选择普通模式,使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使用收装于第一供纸盒20A的普通纸的图像形成动作。与此相对,当控制部CU在判断步骤S10中作出否定判断时,控制部CU在步骤S20中选择特殊模式,使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使用收装于第二供纸盒20B的信封的图像形成动作。

然后,当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动作时,在各单色单元31Y、31M、31C、31K中,充电装置34使感光体32带电,曝光装置36对感光体32进行曝光而在感光体32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38将感光体32的潜像作为调色剂图像进行显影。其结果,在各感光体3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接着,当转印装置40和输送装置50动作时,通过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而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带TB。另外,配合被一次转印到带TB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的时刻,被收装于供纸盒20的介质S由输送装置50输送,保持于带TB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介质S。被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S由输送装置50向定影装置60输送。

接着,当定影装置60动作,被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S被输送到定影装置60时,被二次转印到介质S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介质S(在介质S上形成图像)。另外,在普通模式和特殊模式下,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的夹持压力不同,对于详细的内容,会在定影装置60的夹持压力的变更动作的说明中进行说明。

然后,被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S(形成有图像的介质S)由输送装置50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外,由此,图像形成动作结束。

接着,参照图3~图12B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定影装置6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定影装置60包括壳体HG、加热辊61(加热体的一例)、热源HT、加压辊62(加压体的一例)、侧板63、第一支承体64、螺旋弹簧CS1、第二支承体65、拉伸弹簧ES、偏心凸轮66、轴67(旋转轴的一例)、螺旋弹簧CS2(按压部件的一例)和驱动部68而构成。壳体HG、加热辊61、热源HT、加压辊62和轴67分别被设定得较长,在使彼此的长度方向沿着装置纵深方向的状态下被配置。另外,定影装置60被设定得较长,在使其长度方向沿着装置纵深方向的状态下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参照图1)。另外,侧板63、第一支承体64和第二支承体65分别在定影装置6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成对配置(分别被设为一对)。

壳体HG具有将构成定影装置60的壳体HG以外的结构要素收装在其内部的功能。在从正面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时,作为一例,壳体HG被设为矩形。并且,在壳体HG的下侧,形成有供由输送装置50在输送路径P中输送的介质S进入的入口HG1。另外,在壳体HG的上侧形成有供由输送装置50在输送路径P中输送的介质S从定影装置60出去的出口HG2。

加热辊61具有对通过形成部30A而形成于介质S的调色剂图像(构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和介质S进行加热的功能。如图6和图7所示,加热辊61被设为金属管的外周由橡胶包覆着的橡胶辊。加热辊61在从正面侧观察时配置在定影装置60的中央(壳体HG内的中央)。加热辊61被加热到由后述的热源HT确定的温度的同时,从动于后述的加压辊62而旋转。并且,加热辊61在后述的夹持部N,与加压辊62一起对由输送装置50输送的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S进行加压。其结果,加热辊61绕轴旋转的同时(在从正面侧观察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与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S接触而对介质S进行加热,并与加压辊62一起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经过夹持部N的介质S。

作为一例,热源HT被设为卤素灯。如图6和图7所示,热源HT配置在加热辊61内。

另外,在加热辊61的两端部分,装设并固定有凸缘(图示省略)。并且,各凸缘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后述的一对侧板63。

加压辊62具有如下功能:与加热辊61一起对通过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形成并通过转印装置40被二次转印到介质S的调色剂图像(构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和介质S进行加压,换言之,对通过形成部30A(参照图1)形成于介质S的调色剂图像(构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和介质S进行加压。加压辊62被设为金属轴的外周由橡胶包覆着的橡胶辊。如图6和图7所示,加压辊62在从正面侧观察时配置在加热辊61的右侧。另外,加压辊62与加热辊61接触。此处,上述的夹持部N是指由加压辊62和加热辊61形成的、加压辊62和加热辊61的接触部分。

在加压辊62的金属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源(图示省略)。并且,加压辊62被驱动源驱动而绕轴旋转(在从正面侧观察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加热辊61旋转。

如图5所示,侧板63具有将加热辊61以能够绕轴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功能。另外,如上所述,在侧板63形成有贯通孔,固定于加热辊61的两端侧的凸缘被装设到该贯通孔。

第一支承体64具有将加压辊62以能够绕轴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功能。如图6~图8所示,第一支承体64被设为较长的板金。并且,第一支承体64隔着夹持部N而配置在加热辊61的相反侧。第一支承体64的一端侧(上侧)通过销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侧板63的贯通孔。另外,在第一支承体64的另一端侧(下侧)形成有突起。并且,第一支承体64被螺旋弹簧CS1按压,其中,该螺旋弹簧CS1被上述突起和侧板63的突起压缩而装设在两者之间。其结果,支承于第一支承体64的加压辊62与加热辊61接触而形成夹持部N(参照图6和图7)。另外,各第一支承体64分别配置在一对侧板63的内侧(一对侧板63彼此相向的一侧)。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支承体65隔着夹持部N(或者加热辊61)而位于加压辊62的相反侧,且配置在比加压辊62更靠下侧的位置。第二支承体65包括壳70、第一销71、第二销72和滚轮73而构成。换言之,在第二支承体65设置有滚轮73。

如图8所示,壳70被设为长的且纵截面为U字状的部件。在壳7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和中央侧形成有贯通该壳70的相向壁的贯通孔。并且,通过第一销71被装设于壳7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贯通孔且第一销71被装设于形成在侧板63的贯通孔,据此,壳7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侧板63。另外,各壳70分别配置在一对侧板63的内侧(一对侧板63彼此相向的一侧)。另外,在壳70的连接相向壁的壁中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从该壁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的贯通孔70A(参照图8)。

如图6~图8所示,第二销72被装设于形成在壳7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的贯通孔,而壳70的相向壁彼此在连接的状态下被固定。另外,滚轮73以能够绕轴旋转的方式配置在第二销7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滚轮73和壳70的相向壁之间,作为一例,成对的处于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图示省略)被装设于第二销72。因此,滚轮73从其厚度方向两侧被一对螺旋弹簧按压而位于第二销7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

如图6和图7所示,拉伸弹簧ES被挂在第一支承体64的下侧(与用于摆动的支点侧相反的一侧)的形成有贯通孔的部分和壳70的下侧(与第一销71被装设而用于摆动的支点侧相反的一侧)的形成有贯通孔的部分上。换言之,拉伸弹簧ES在其两端侧连接于第一支承体64和第二支承体65。并且,拉伸弹簧ES在后述的偏心凸轮66与第二支承体65的滚轮73接触而按压滚轮73的状态下比自然长度拉伸得更长。因此,拉伸弹簧ES将第一支承体64向第二支承体65侧拉拽。

偏心凸轮66具有绕轴旋转而使第二支承体65摆动的功能。换言之,偏心凸轮66具有绕轴旋转而使第二支承体65变更姿势,从而使拉伸弹簧ES伸缩的功能。如图3、图5~图8、图11A、图11B等所示,偏心凸轮66(在轴67的轴向的端部侧)被装设于轴67的外周。如图5所示,轴67被装设于形成在一对侧板63的贯通孔,被设为能够绕轴旋转。并且,如图6和图7所示,各偏心凸轮66在各侧板63中的、第一支承体64和第二支承体65之间的位置被支承在轴67的状态下,使其外周面80与各第二支承体65的滚轮73接触。

如图6~图10等所示,偏心凸轮66被设为在从与其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当于轴67的轴向)观察时如以短轴切割椭圆那样而形成的半椭圆状的部件。即,偏心凸轮66被设为在从与其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呈线对称的部件,其外周面80中的与对称轴(图11A中的单点划线)重叠的部分及其附近(与对称轴呈±5°)的部分被设为自偏心凸轮66的旋转轴的距离固定。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外周面80中的与对称轴重叠的部分及其附近(与对称轴呈±5°)的部分称为第一表面82(使夹持部N中的夹持压力为后述的第一压力的部位的一例)。另外,将外周面80中的、从第一表面82的端到相对于对称轴分别呈±90°为止的部分分别称为第二表面84。再者,将外周面80中的除第一表面82和第二表面84以外的表面、即对称轴方向上的第一表面82的相反侧的表面称为第三表面86。如图9、图10、图11A等所示,第三表面86被设为平面。

如上所述,偏心凸轮66被装设于轴67的外周。具体而言,在偏心凸轮66形成有沿与其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00(参照图9等),轴67被装设于贯通孔100(参照图8、图10、图11B等)。

如图9所示,在各偏心凸轮66形成有沿与其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轴67的轴向)凹进的扇形的凹部102。凹部102形成于各偏心凸轮66相向的一侧(轴67的轴向的中央侧)。凹部102的底面104被设为以深度沿偏心凸轮66的旋转方向(或者偏心凸轮66的周向)逐渐变深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以下,将底面104称为倾斜面104)。并且,倾斜面104因与后述的偏心凸轮66的正转方向(图7和图9的箭头PR所指的方向)的关系,以深度从正转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逐渐变深的方式、即以越靠正转方向的前侧越变深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倾斜面104中的正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形成有贯通孔106(孔的一例),该贯通孔106用于使后述的销67A(参照图10、图12B等)的一部分向凹部102的外侧(轴向的外侧)伸出。

此处,在对第二表面84进行说明时,如图12A等所示,第二表面84从与第一表面82的分界(第一表面82侧的一端)到相反侧的端、即到与第三表面86的分界为止,与偏心凸轮66的旋转轴的距离逐渐变短。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6所示,将偏心凸轮66在第一表面82与滚轮73接触的状态作为偏心凸轮66的初始位置。另外,如图8所示,将偏心凸轮66在第三表面86与滚轮73接触的状态作为偏心凸轮66的特殊位置。另外,将偏心凸轮66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夹持部N中的夹持压力作为第一压力,将偏心凸轮66位于特殊位置的状态下的夹持部N中的夹持压力作为第二压力。第二压力被设定为比第一压力低的压力。并且,偏心凸轮66从初始位置的状态(参照图6)变为特殊位置的状态(参照图8),由此使夹持压力从第一压力变更为第二压力。这种情况下,偏心凸轮66以图7所示的箭头PR为正转方向而旋转。

如图10等所示,在轴67的两端侧固定有以轴67的径向为突出方向而突出的销67A(突起的一例)。如图10、图11A、图11B等所示,销67A被设定为位于凹部102内。

另外,如图5和图10所示,螺旋弹簧CS2被装设于轴67中的隔着偏心凸轮66的倾斜面104的、销67A的相反侧。螺旋弹簧CS2被设为由侧板63和偏心凸轮66夹持而被压缩的状态。即、螺旋弹簧CS2被设为从轴67的端侧向中央侧按压偏心凸轮66。因此,凹部102内的销67A通过偏心凸轮66被螺旋弹簧CS2按压而(从轴67的轴向的中央侧)与倾斜面104接触。其结果,偏心凸轮66相对于轴67的位置被螺旋弹簧CS2和销67A所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67通过后述的驱动部68而绕轴旋转,由此使偏心凸轮66绕轴旋转。具体而言,轴67被设定为以偏心凸轮66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为基准(0°),在从正面侧观察时,沿正转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与被确定的角度相对应的角度后停止。这种情况下,伴随着轴67正转,销67A也沿正转方向旋转(参照图7)。此时,例如,在销67A从倾斜面104的旋转方向的两端以外的位置开始旋转的情况下,销67A在倾斜面104上滑动的同时移动到凹部102中的正转方向的最下游,从而与凹部102的旋转方向的端面接触。并且,销67A伴随着轴67的正转而沿正转方向旋转的同时按压偏心凸轮66的上述端面。其结果,偏心凸轮66伴随着轴67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偏心凸轮66从初始位置向特殊位置变更姿势期间,在由销67A和螺旋弹簧CS2夹持而在轴67上的位置被确定的状态下旋转。另外,伴随着偏心凸轮66从初始位置向特殊位置变更姿势,壳70的下端侧的部分被拉伸弹簧ES拉拽(拉伸弹簧ES缩短)而使第二支承体65变更其姿势(参照图6和图7)。

驱动部68具有使贯穿偏心凸轮66的轴67绕轴旋转的功能。驱动部68包括驱动源90(参照图1)、齿轮组92(参照图3,其中,图3中图示出了齿轮组92的一部分)而构成。

驱动源90具有驱动齿轮组92的功能。作为一例,驱动源90被设为马达。齿轮组92被设为多个齿轮的集合体。齿轮组92与固定于轴67的一端侧的齿轮(图示省略)连接。并且,齿轮组92由驱动源90驱动而使轴67绕轴旋转。换言之,可以说齿轮组92具有如下功能:经由轴67和轴67的齿轮而与偏心凸轮66连接,从而将使偏心凸轮66绕轴旋转的力矩传递给偏心凸轮66。

接着,参照图2、图6~图8、图10、图11A、图11B、图12A、图12B以及图13,对定影装置60的夹持压力的变更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定影装置60的动作是在由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图像形成动作中进行。另外,定影装置60的偏心凸轮66的姿势在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定影动作)期间位于上述的初始位置(参照图6)。

从外部装置(图示省略)接收到工作数据的控制部CU向定影装置60发送远程信号(参照图13)。然后,控制部CU使加压辊62的驱动源(图示省略)驱动而使加压辊62以被确定的旋转速度绕轴旋转。伴随于此,加热辊61从动于加压辊62而以被确定的旋转速度旋转。另外,使用于对加热辊61加热的热源HT动作。

另外,控制部CU按照图2所示的控制流程,在判断步骤S10中,对被设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介质S是否为普通纸进行判断。然后,当控制部CU做出肯定判断时(即、当判断为介质S为普通纸时),控制部CU在步骤S20中选择普通模式,以在偏心凸轮66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定影动作。图6表示普通模式时的定影装置60。

与此相对,当控制部CU在判断步骤S10中做出否定判断时(即、当判断为介质S为信封(厚纸的一例)时),控制部CU在步骤S30中选择特殊模式。这种情况下,控制部CU通过驱动部68使偏心凸轮66以初始位置为基准而在从正面侧观察时正转(参照图8)后,使定影装置60进行定影动作。如以上这样一来,当控制部CU将定影动作的模式设定为普通模式和特殊模式的任一种模式之后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S被送入到定影装置60时,定影装置60在上述模式的任一种模式下,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介质S。图7表示在将夹持压力从普通模式向特殊模式变更时偏心凸轮66正在移动的状态的定影装置60。

然后,控制部CU在形成有图像的介质S经过定影装置60的出口HG2之后,在普通模式的情况下使所有的结构要素的动作停止,从而结束定影动作。另外,控制部CU在形成有图像的介质S经过定影装置60的出口HG2之后,在特殊模式的情况下通过驱动部68将偏心凸轮66的姿势从特殊位置变更为初始位置(参照图6)之后,使所有的结构要素的动作停止而结束定影动作。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例如,在图14所示的比较方式的定影装置60A的情况下,偏心凸轮66A装设并固定在轴67的外周。并且,在使用比较方式的定影装置60A对信封进行定影动作的情况下,定影装置60A在使滚轮73与偏心凸轮66A的外周面接触的同时,使偏心凸轮66A正转来进行变更夹持压力的动作。这种情况下,在定影装置60A中,由驱动部68使偏心凸轮66A旋转来缩短拉伸弹簧ES,但是,存在如下担忧:拉伸弹簧ES被第一支承体64拉拽,而使偏心凸轮66先转与驱动部68的齿轮组92上所存在的在旋转方向上的晃动量(齿隙)相对应的程度。并且,当偏心凸轮66A先转时,会产生伴随于此的碰撞声。

与此相对,与比较方式的定影装置60A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在偏心凸轮66从初始位置向特殊位置变更姿势的情况下,其销67A在倾斜面104上滑动并旋转来按压凹部102的端面,由此使偏心凸轮66正转(参照图7)。另外,销67A在通过偏心凸轮66被螺旋弹簧CS2按压来按压凹部102的端面的同时,在正转方向的上游侧与倾斜面104接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使偏心凸轮66先转,换言之,即使偏心凸轮66要离开销67A而沿正转方向移动,由于销67A从倾斜面104承受反作用力,因此,偏心凸轮66也不容易离开销67A。

因此,与上述比较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的偏心凸轮66不容易先转(偏心凸轮66的先转受到抑制)。即,能够在由驱动部68使偏心凸轮66旋转来缩短拉伸弹簧ES时抑制偏心凸轮66的先转。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不容易产生伴随着偏心凸轮66的先转的碰撞声(或者即使产生,碰撞声的声压也较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在倾斜面104中的正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形成有贯通孔106,该贯通孔106用于使销67A(参照图10、图12B等)的一部分向凹部102的外侧(轴向的外侧)伸出。因此,在销67A伴随着轴67的正转而与凹部102的端面接触的情况下,销67A的一部分从贯通孔106向凹部102的外侧伸出而与螺旋弹簧CS2接触。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没有形成有贯通孔106的情况(作为图15的变形例的偏心凸轮66B)相比,能够降低销67A与凹部102的端面接触时的碰撞声。即,销67A的碰撞被螺旋弹簧CS2吸收。因此,与在偏心凸轮66没有形成有贯通孔106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的销67A与凹部102的端面接触时所产生的碰撞声的声压较小。另外,此处具有作为比较方式的图15的偏心凸轮66B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实现上述的效果的结构,因此,可以说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如上所示,以本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也包含有下述这样的方式。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对加热辊61支承于侧板63且加压辊62支承于第一支承体6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反之亦可以。即,侧板63将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的一方能够旋转地进行支承,第一支承体64将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的另一方能够旋转地进行支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对加热体的一例为加热辊6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加热体的一例也可以为环状带。

本发明的结构可以适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等各种图像形成装置10及其定影装置60。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可以适当地与现有的结构要素等进行置换或组合,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并非是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内容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