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43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及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于已知的背光模块中,例如导光板与膜片的各个构件间通常会预留间隙且彼此分离,且导光板底侧通常会布植网点微结构以破坏导光板内的全反射条件,藉以达到出光效果并满足高亮度均匀性的要求。然而,为满足目前模块薄型化的需求,例如导光板的各个构件需变薄,故容易造成机械强度不足导致构件变形或变软,降低成品可靠度。再者,各个构件彼此分离的已知设计,薄型化的程度会明显受到限制。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一光源以及一集成膜片。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且光源设置于邻近入光面位置处。集成膜片设置于邻近出光面位置处且包含一基材及形成于基材的面向出光面的一侧的多个棱镜柱。各个棱镜柱的一端贴合于出光面,且各个棱镜柱包含可控制出光角度的至少一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包含一背板、一导光板、一光源、一集成膜片以及一显示面板。导光板设置于背板上且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源设置于邻近入光面位置处,集成膜片设置于邻近出光面位置处,且集成膜片包含一基材及形成于基材的面向导光板的一面的多个棱镜柱。各个棱镜柱的一端贴合出光面以于出光面上形成一贴合面,垂直出光面并通过贴合面的中心的一棱镜柱截面实质上为一抛物面,且显示面板设置于集成膜片上。

藉由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设计,集成膜片与导光板的出光面进行贴合可省略已知的网点微结构而简化导光板的制程,且例如可经由调整集成膜片与导光板的接触点/接触面的大小及离入光面的远近,决定各个接触点/接触面位置的出光量,提高出光均匀性,且集成膜片的棱镜柱包含可控制出光角度的至少一曲面,使经过集成膜片后的出光角度得以收敛以加强正向出光效果。再者,藉由集成膜片与导光板于预定位置贴合的设计,可于模块薄型化的要求下提高构件的机械强度,降低构件变软或变形的机率而提高成品可靠度。另外,集成膜片也可与扩散片或增亮片等其它光学膜片整合,且更可将反射片与背板等其它构件一起贴合,构成一体的显示模块而进一步提高薄型化的程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成膜片形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显示集成膜片与导光板贴合形态的一示意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显示集成膜片与导光板贴合形态的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显示模块1包含一背光模块10及一显示面板30。背光模块10例如可包含一导光板12、一光源14、一背板16、及一集成膜片20,且显示面板30设置于集成膜片20上。导光板12设置于背板16上且具有至少一入光面12a及一出光面12b,光源14设置于邻近入光面12a位置处,且集成膜片20设置于邻近出光面12b位置处。集成膜片20可包含一基材22及形成于基材22的面向出光面12b的一侧的多个棱镜柱24,各个棱镜柱24的一端贴合于出光面12b,且各个棱镜柱24包含可控制出光角度的至少一曲面26。棱镜柱24贴合出光面12b的方式并不限定,举例而言,棱镜柱24可经由一光学胶28贴合于出光面12b。各个棱镜柱24的一端与导光板出光面12b形成的多个接触点或接触面,可提供破坏全反射条件的效果,让光线I由出光面12b出光,因此导光板12的表面可不需再额外设置网点微结构,其中,多个棱镜柱24连续设置,以形成一整片的发光面积,从而避免会影响视效的网点彩纹效应(dot mura)产生。再者,于一实施例中,基材22可包含光扩散材22a,光扩散材22a可利用镀膜、气泡布值等方式设于基材22而不限定,以提供例如扩张视角及遮瑕的效果。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各个棱镜柱24可于出光面上形成一贴合面S,且垂直出光面12b并通过贴合面S的中心C的一棱镜柱截面实质上可为一抛物面26a或具有接近抛物面的外形,且贴合面中心C例如可为抛物面26a的焦点。通过贴合面中心C(抛物面焦点)的光线I2可经由抛物面26a准直后形成正向出射,且远离贴合面中心C的光线I1、I3,则经由抛物面26a反射后倾斜出光。因此,抛物面26a可成为控制出光角度的至少一曲面26。当然,上述实施例的抛物面26a仅为例示,棱镜柱24用以控制出光角度的曲面26可具有不同外形而不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块或背光模块至少具有下列其中一个优点:藉由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设计,集成膜片20与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b进行贴合可省略已知的网点微结构而简化导光板12的制程,且例如可经由调整集成膜片20与导光板12的接触点/接触面的大小及离入光面12a的远近,决定各个接触点/接触面位置的出光量,提高出光均匀性,且集成膜片20的棱镜柱24包含可控制出光角度的至少一曲面26,使经过集成膜片20后之出光角度得以收敛以加强正向出光效果。再者,藉由集成膜片20与导光板12于预定位置贴合的设计,可于模块薄型化的要求下提高构件的机械强度,降低构件变软或变形的机率而提高成品可靠度。另外,集成膜片20也可与扩散片或增亮片等其它光学膜片整合,且更可将图1所示的反射片18与背板16等其它构件一起贴合,构成一体的显示模块而进一步提高薄型化的程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集成膜片20与导光板12的贴合形态完全不限定。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各个棱镜柱24分别于出光面12b上形成多个贴合面S,且至少部分贴合面S彼此相连并形成于垂直入光面12a的一方向上延伸的一纵长形区块ST,且同一纵长形区块ST可如图3所示具有一致或渐变的宽度均可。再者,如图4所示,各个棱镜柱24也可分别于出光面12b上形成多个彼此分离的小贴合面S,且多个小贴合面S可为一维线状排列或二维面状分布等而不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需实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 显示模块

10 背光模块

12 导光板

12a 入光面

12b 出光面

14 光源

16 背板

18 反射片

20 集成膜片

22 基材

22a 光扩散材

24 棱镜柱

26 曲面

26a 抛物面

28 光学胶

30 显示面板

C 中心

I、I1、I2、I3 光线

S 贴合面

ST 纵长形区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