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光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0162发布日期:2018-06-06 00:1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防眩光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光摄影装置,特别是一种在使用红外线灯摄影时,可防止过量红外线造成的眩光问题的防眩光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阴暗的环境拍摄影像,有的相机会设有红外线灯,红外线灯可以发射红外线以对阴暗的环境补光,使得相机也能拍摄出阴暗环境的清楚景象。然而,强度过强的红外线可能会因为照射到机台本身机构件或是近端物体,而产生近端反射光,如:红外线照到镜头玻璃、相机机壳本身,或是相机安装于墙角,红外线打到侧边墙面等情况,均有可能产生反射光,使得镜头撷取到的影像会被反射回的强度过强的红外线干扰,如此一来,镜头撷取到的影像会呈现白雾或光斑(此即为眩光现象),而影响相片的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相机,其可以在红外线灯发射红外线补光时,防止眩光现象发生而影响拍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在使用红外线灯摄影时,可防止过量红外线造成的眩光问题的防眩光摄影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包括一机壳、一红外线照明模块、一镜头、一第一偏光镜和一第二偏光镜。镜头连接机壳。红外线照明模块连接机壳,用以发射一红外线。第一偏光镜连接红外线照明模块,第一偏光镜用以过滤红外线,以形成沿着一第一方向偏振的一偏振红外线。第二偏光镜可旋转地邻近镜头设置,第二偏光镜具有一第二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一偏光镜进一步包括若干个第一光栅,若干个第一光栅沿着第一方向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二偏光镜进一步包括若干个第二光栅,若干个第二光栅沿着第二方向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红外线照明模块进一步包括一红外线灯和一开口,红外线灯朝开口发射红外线。第一偏光镜设于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二偏光镜设于镜头朝向外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二偏光镜设于镜头朝向机壳内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偏光镜过滤红外线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偏光镜过滤反射红外线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的光线示例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

【符号说明】

防眩光摄影装置 1、1a

机壳 10

红外线照明模块 20

红外线灯 21

开口 22

镜头 30、30a

第一偏光镜 50

第一光栅 51

第二偏光镜 60、60a

第二光栅 61

成像模块 70

操作钮 80

红外线 I

偏振红外线 J

反射红外线 R

第一反射红外线 R1

第二反射红外线 R2

偏振反射红外线 S

外部物体 T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偏光镜过滤红外线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偏光镜过滤反射红外线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的光线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防眩光摄影装置1用以拍摄一外部物体T,并且可以防止拍摄过程中发生眩光现象,以确保拍摄影像的质量。防眩光摄影装置1例如为一相机或摄影机,其包括一机壳10、一红外线照明模块20、一镜头30、一第一偏光镜50、一第二偏光镜60、一成像模块70和一操作钮 80。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10为一硬质壳体,机壳10用以保护防眩光摄影装置1内部的组件。红外线照明模块20连接机壳10,红外线照明模块20用以发射一红外线I以对阴暗环境提供补光效果,以便防眩光摄影装置1拍摄阴暗环境的影像。红外线照明模块20包括一红外线灯21和一开口22,红外线灯21朝开口22发射红外线I,且该红外线I的光波会向各个方向偏振。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镜头30连接机壳10,镜头30 让外部的光线穿过而进入机壳10内部。成像模块70位于机壳 10内,并通过感应穿过镜头30的光线成像。操作钮80位于机壳10上,操作钮80供使用者操作以进行拍摄以及使红外线照明模块20发射红外线I。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偏光镜50连接红外线照明模块20并设于开口22。第一偏光镜50包括若干个第一光栅51。若干个第一光栅51是以镀膜(Coating)技术所制成,其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向X为一垂直方向,但第一方向X并不以此为限。当红外线I通过第一偏光镜50的若干个第一光栅51时,沿着其他方向偏振的光波都会被若干个第一光栅51拦截,只有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可穿过若干个第一光栅51,以形成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一偏振红外线J。

请参阅图3及图4,当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偏振红外线J 朝向外部物体T入射时,可对外部物体T补光,并产生一反射红外线R。反射红外线R包括第一反射红外线R1及第二反射红外线R2。当偏振红外线J碰触到外部物体T时,由于外部物体 T的材质不同、远近不同和表面粗糙度不同等因素,使得原先沿第一方向X的偏振红外线J做不同方向的反射,形成一朝着镜头30反射的第一反射红外线R1,且第一反射红外线R1的光波会向各个方向偏振。另一方面,在邻近防眩光摄影装置1的位置,易因偏振红外线J照射至机台本身机构件或近端物体,如:镜头 30的玻璃、机壳10、邻近墙面等,使得偏振红外线J产生近端反射,形成第二反射红外线R2。一般而言,第二反射红外线R2 保持原先入射的偏振红外线J的偏振方向(本实施例中为第一方向X)反射。然而,第二反射红外线R2也有可能因为实际应用的环境变化,如机构的设计或机构安装的位置,而与偏振红外线J的偏振角度略有差异,此部份并不局限。

如图1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偏光镜 60可旋转地覆盖镜头30并位于镜头30朝向外部的一侧。第二偏光镜60包括若干个第二光栅61。若干个第二光栅61以镀膜技术所制成,若干个第二光栅61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Y是一水平方向,故第一方向X的垂直方向和第二方向Y的水平方向互相垂直;然而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角度关系并不以互相垂直为限,其可为任何互不平行的方向。并且,由于第二偏光镜60设计为可旋转且位于镜头 30外部,故使用者可因应实际需求,弹性地调整第二偏光镜60 相对第一偏光镜50的角度,例如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角度关系也可以设计为120度。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偏光镜60的若干个第二光栅61 让由外部射回镜头30的反射红外线R穿过,以过滤反射红外线 R。由于第二光栅61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当反射红外线R通过第二光栅61时,第一反射红外线R1沿着其他方向偏振的光波都会被若干个第二光栅61拦截,只有沿着第二方向Y偏振的光波可以穿过若干个第二光栅61;而沿第一方向X偏振的第二反射红外线R2亦被第二光栅61截止,故可去除因近端反射造成的第二反射红外线R2;藉此,被若干个第二光栅61过滤后的反射红外线R会形成沿着第二方向Y偏振的一偏振反射红外线 S。在此需注意的是,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反射红外线R2的偏振角度可能因为外在环境因素,使其偏振方向与第一方向X 略有不同,此时可透过旋转第二偏光镜60来微调第二光栅61 的第二方向Y的角度,以达到最佳滤除第二反射红外线R2的效果。

当用户要运用防眩光摄影装置1拍摄阴暗环境里的外部物体T时,用户可以先使用操作钮80以使红外线照明模块20的红外线灯21发射红外线I。红外线I会射向开口22并通过若干个第一光栅51而形成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偏振红外线J。并且,沿偏振红外线J朝外部物体T方向入射,以对外部物体T 提供补光效果。

当偏振红外线J碰触到外部物体T时,偏振红外线J朝着镜头30反射回一反射红外线R,此时,射向镜头30的反射红外线R会接触到若干个第二光栅61而被过滤。其中,第一反射红外线R1中,只有沿第二方向Y偏振的光可通过,第二反射红外线 R2则被第二光栅61截止。因此,被若干个第二光栅61过滤后的反射红外线R会形成沿着第二方向Y偏振的偏振反射红外线 S进入成像模块70。由于最终穿过第二偏光镜60的反射红外线 R已经经过第一偏光镜50和第二偏光镜60的双重过滤,故反射红外线R的光线强度已经被大幅削弱,并且可有效滤除近端反射的分量(即第二反射红外线R2)。由此,穿过第二偏光镜60 的反射红外线R的微弱强度不会再产生眩光现象,如此一来可以确保防眩光摄影装置1拍摄的影像具有良好的质量。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5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1a中,第二偏光镜60a并非位于镜头30a朝向外部的一侧,而是设于镜头30a朝向机壳10内部的一侧。当反射红外线R从外部朝着镜头30a反射时,反射红外线R会先穿过镜头30a,再接触到第二偏光镜60a而被过滤。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摄影装置1、1a的结构,可以对阴暗环境下的外部物体T发射红外线以进行补光,并且可以削弱反射回防眩光摄影装置1、1a的红外线,以防止拍摄过程中发生眩光现象,如此一来可以确保防眩光摄影装置1、1a拍摄的影像具有良好的质量。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