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3297发布日期:2018-09-21 21:0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行业内,用于智能电视的液晶显示器尺寸已经达到了65英寸以上,使得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尺寸也随之增大。为了达到预定的色域,大尺寸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光功率也随之增加。

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组需要保证导光板、色散板和棱镜片相对于外侧框架的严格固定,因此只能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侧面;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构使得光源聚集度过高、产热量过大,并且光线在导光板中的传输距离有限,所以侧光式背光模组不能满足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需求,使得各个厂商多选择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

但是,使用直下式背光模组时,如果一个点光源出现问题,整个显示器出现显示故障,故障率较大;因此如何将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尺寸增大而应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使用的背光模组不能为侧光式背光模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点光源、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表面的反射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第一色散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色散板上表面的棱镜片和框架;

所述框架包括环形外框,位于所述环形外框内侧的环形内框,以及连接所述环形外框和所述环形内框的支撑梁;

在所述环形内框上均匀设置有通孔;

所述导光板、所述反射板、所述第一色散板和所述棱镜片的边缘均贴合所述环形内框的内表面;

所述点光源穿过所述通孔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可选的,在所述导光板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

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可选的,在所述环形内框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部;

在所述导光板对应所述定位部的位置设置有定位配合部。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起;

所述定位配合部为定位槽。

可选的,在所述环形内框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光镀层。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外侧、所述反射板底面的金属保护层。

可选的,在所述环形外框和所述环形内框之间设置有散热翅片。

可选的,在所述环形外框和所述环形内框之间设置有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扇;

在所述环形外框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在导光板的各个侧面均设置有点光源,导光板各个侧面均有光线射入。在增大背光模组尺寸的情况下,背光模组的中间区域也能被周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照亮,使得侧光式点光源的背光模组尺寸进一步扩大,可以应用到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中。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其中:11-点光源,12-导光板,121-第一凹槽,13-反射板,14-第一色散板,15-棱镜片,16-框架,161-环形外框,162-环形内框,163-支撑梁,164-定位凸起,17-金属保护层,18-散热翅片,19-第二色散板。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俯视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点光源11、导光板12、反射板13、第一色散板14、棱镜片15、第二色散板19和框架16。

其中点光源11设置在导光板12的侧面,反射板13设置在导光板12的下表面侧,第一色散板14设置在导光板12的上表面侧,棱镜片15设置在第一色散板14的上表面侧,第二色散板19设置在棱镜片15的上表面侧。各个光学组件形成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分散到背光模组的上表面。框架16设置在各个光学组件的外侧,用于固定各个光学组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前述的第二色散板19。

如图1所示,框架16包括环形外框161、外形内框和支撑梁163。环形外框161和环形内框162之间形成一环形间隙,用于驱动各个点光源11的电路设置在环形间隙内;支撑梁163设置在环形间隙内,实现环形外框161和环形内框162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环形内框162上设置有均匀的通孔,点光源11穿过对应的通孔并设置在导光板12的侧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在导光板12的各个侧面均设置有点光源11,各个侧面的点光源11发出的光线均射入到导光板12中。如此,在背光模组的侧面设置的点光源11较为分散,可以避免光源较为集中造成的局部发热过多的问题,并能使导光板12各个侧面均有光线射入。在增大背光模组的情况下,背光模组的中间区域也能被周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照亮,使得采用侧光式点光源11的背光模组尺寸进一步扩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对应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21,点光源11穿过前述的通孔后设置在第一凹槽121内。点光源11射出的光线照射到第一凹槽121的侧壁被折射后进入到导光板12内。具体应用中,第一凹槽121优选为V型槽或者光滑曲线槽。

请进一步地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在环形内框162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部,在导光板12的侧面设置有定位配合部。定位部和定位配合部卡合实现导光板12相对于环形内框162的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也可以是定位槽,而定位配合部为定位凸起164。

更近一步的,在环形内框162的内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反光镀层;反光镀层用于将照射到环形内框162中的光源反射到导光板12内、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除了具有前述结构外,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还包括金属保护层17;金属保护层17设置在框架16外侧、用于保护各个光学组件。

更进一步地,为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散热翅片18;散热翅片18和点光源11连接,用于将点光源1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出。散热翅片18设置在环形外框161和外形内框之间。

更进一步地,为提高散热侠侣,还可以在环形外框161和环形内框162之间设置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扇,而在环形外框161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