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1103发布日期:2018-10-09 20:2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舒适的投影大屏显示,已成为指挥沟通,监控调度,汇报展示重要可视化工具。目前投影装置还存在以下不足:(1)投影装置体积大、笨重、不易搬动与运输;(2)现有投影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于两个投影机之间的光线融合区域产生的偏移、像素低、重影等问题,一般采用图像融合处理软件处理,如果偏移较大,单纯图像融合处理软件的处理效果不佳而且处理较为麻烦。

因此,开发一种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包括底框、与底框铰接并可在0~90°旋转的背框、铰接在底框上的投影仪、用于调节投影仪投影角度的投影仪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投影仪在底框位置的X轴调节机构、铰接在背框上的反射镜、用于调节反射镜反射角度的反射镜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反射镜在背框位置的Y轴调节机构;所述反射镜用于将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线反射至屏幕;所述反射镜设有平面度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包括镜子底座、镜子基板和固定在镜子基板上的镜子;所述平面度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连接镜子底座与镜子基板的调节螺丝和套设在调节螺丝外的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镜子底座与镜子基板之间。调节螺丝和弹簧可以设有四组,分别设置在反射镜四个角。通过转动调节螺丝,可以调节反射镜的平面度,从而对投影画面进行微调。

优选地,所述X轴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框上的第一导轨、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并与投影仪一端铰接的第一滑座、用于驱动第一滑座在第一导轨上来回移动的第一牙杆;所述投影仪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滑座上的第二导轨、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的第一滑块、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的投影仪角度支撑、用于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二导轨上来回移动的第二牙杆;所述投影仪角度支撑的另一端与投影仪中部铰接。

投影仪的调节采用双层导轨、双牙杆调节和三角形角度调节,该三角形的三个点为投影仪与第一滑座的铰接点、投影仪与投影仪角度支撑的铰接点和投影仪角度支撑与第一滑块的铰接点。通过手拧第二牙杆可以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二导轨上面移动,能够调整三角形角度,从而调整投影仪的投影角度。通过手摇第一牙杆可以带动第一滑座在第一导轨上滑动,从而调整投影仪在底框上的位置(左右调节)。

优选地,所述Y轴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背框的第三导轨、滑动设置在第三导轨并与反射镜一端铰接的第二滑座、用于驱动第二滑座在第三导轨上来回移动的第三牙杆;所述反射镜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滑座上的第四导轨、滑动设置在第四导轨上的第二滑块、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的反射镜角度支撑、用于驱动第二滑块在第四导轨上来回移动的第四牙杆;所述反射镜角度支撑的另一端与反射镜中部铰接。

反射镜的调节采用双层导轨、双牙杆调节和三角形角度调节,该三角形的三个点为反射镜与第二滑座的铰接点、反射镜与反射镜角度支撑的铰接点和反射镜角度支撑与第二滑块的铰接点。通过手拧第四牙杆可以带动第二滑块在第四导轨上面移动,能够调整三角形角度,从而调整反射镜的反射角度。通过手摇第三牙杆可以带动第二滑座在第三导轨上滑动,从而调整反射镜在背框上的位置(上下调节)。

优选地,所述牙杆为手摇牙杆或手拧牙杆。这里的牙杆包括第一牙杆、第二牙杆、第三牙杆和第四牙杆。

优选地,所述底框铰接有框架斜支撑,所述框架斜支撑另一端设有用于卡接背框的卡口。当背框旋转至与底框呈90°时,通过框架斜支撑的卡口卡住背框,使其保持住该状态,即可开始投影操作。使用完成后,将卡口脱离卡接背框的状态,旋转背框至与底框呈0°,背框与底框折叠收起,便于移动与运输。

优选地,所述底框的底面设有若干可调节地脚。调节可调节地脚可细微调整底框角度,从而微调本实用新型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的角度。同时可避免因地面不平引起的摆放不稳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可折叠、便于移动与运输,针对投影过程中两个投影机之间的光线融合区域产生的偏移、像素低、重影等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多轴立体调节来解决,调节方式简便,效果好。

这里的多轴立体调节包括以底框为X轴的X轴调节、以背框为Y轴的Y轴调节、投影仪与X轴的夹角角度调节(即投影仪投影角度调节)、反射镜与Y轴的夹角角度调节(即反射镜反射角度调节)、反射镜平面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投影仪及其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投影仪及其调节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射镜及其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射镜及其调节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构成限制。

如图1~7所示,一种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包括底框1、与底框1铰接并可在0~90°旋转的背框2、铰接在底框1上的投影仪3、用于调节投影仪3投影角度的投影仪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投影仪3在底框1位置的X轴调节机构5、铰接在背框2上的反射镜6、用于调节反射镜6反射角度的反射镜调节机构7、用于调节反射镜6在背框2位置的Y轴调节机构8。反射镜6用于将投影仪3投射出来的光线反射至屏幕10。反射镜6设有平面度调节机构9。

如图5~6,反射镜6包括镜子底座61、镜子基板62和固定在镜子基板62上的镜子63。平面度调节机构9包括用于连接镜子底座61与镜子基板62的调节螺丝91和套设在调节螺丝91外的弹簧92。弹簧92设置在镜子底座61与镜子基板62之间。调节螺丝91和弹簧92可以设有四组,分别设置在反射镜6四个角。通过转动调节螺丝91,可以调节反射镜6的平面度,从而对投影画面进行微调。

如图3~4,X轴调节机构5包括设置在底框1上的第一导轨51、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51并与投影仪3一端铰接的第一滑座52、用于驱动第一滑座52在第一导轨51上来回移动的第一牙杆53。投影仪调节机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滑座52上的第二导轨41、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41上的第一滑块42、一端与第一滑块42铰接的投影仪角度支撑43、用于驱动第一滑块42在第二导轨41上来回移动的第二牙杆44。投影仪角度支撑43的另一端与投影仪3中部铰接。

投影仪的调节采用双层导轨、双牙杆调节和三角形角度调节,该三角形的三个点为投影仪与第一滑座的铰接点、投影仪与投影仪角度支撑的铰接点和投影仪角度支撑与第一滑块的铰接点。通过手拧第二牙杆可以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二导轨上面移动,能够调整三角形角度,从而调整投影仪的投影角度。通过手摇第一牙杆可以带动第一滑座在第一导轨上滑动,从而调整投影仪在底框上的位置(左右调节)。

如图5~6,Y轴调节机构8包括设置在背框2的第三导轨81、滑动设置在第三导轨81并与反射镜6一端铰接的第二滑座82、用于驱动第二滑座82在第三导轨81上来回移动的第三牙杆83。反射镜调节机构7包括设置在第二滑座82上的第四导轨71、滑动设置在第四导轨71上的第二滑块72、一端与第二滑块72铰接的反射镜角度支撑73、用于驱动第二滑块72在第四导轨71上来回移动的第四牙杆74。反射镜角度支撑73的另一端与反射镜6中部铰接。

反射镜的调节采用双层导轨、双牙杆调节和三角形角度调节,该三角形的三个点为反射镜与第二滑座的铰接点、反射镜与反射镜角度支撑的铰接点和反射镜角度支撑与第二滑块的铰接点。通过手拧第四牙杆可以带动第二滑块在第四导轨上面移动,能够调整三角形角度,从而调整反射镜的反射角度。通过手摇第三牙杆可以带动第二滑座在第三导轨上滑动,从而调整反射镜在背框上的位置(上下调节)。

牙杆为手摇牙杆或手拧牙杆。这里的牙杆包括第一牙杆、第二牙杆、第三牙杆和第四牙杆。

底框1铰接有框架斜支撑11,框架斜支撑11另一端设有用于卡接背框2的卡口13。当背框2旋转至与底框1呈90°时,通过框架斜支撑11的卡口13卡住背框2,使其保持住该状态,即可开始投影操作。使用完成后,将卡口13脱离卡接背框2的状态,旋转背框2至与底框1呈0°,背框2与底框1折叠收起,便于移动与运输。

底框1的底面设有若干可调节地脚12。调节可调节地脚12可细微调整底框1角度,从而微调本实用新型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的角度。同时可避免因地面不平引起的摆放不稳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可折叠、便于移动与运输,针对投影过程中两个投影机之间的光线融合区域产生的偏移、像素低、重影等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多轴立体调节来解决,调节方式简便,效果好。

这里的多轴立体调节包括以底框为X轴的X轴调节、以背框为Y轴的Y轴调节、投影仪与X轴的夹角角度调节(即投影仪投影角度调节)、反射镜与Y轴的夹角角度调节(即反射镜反射角度调节)、反射镜平面度调节。

例如:如图7所示,三台本实用新型多轴立体投影调节装置并列投影至屏幕10,相邻投影仪投出的画面有部分区域重叠,假设最左边的装置所投影出的画面在屏幕上向上偏移了1mm,此时,可以通过拧动该装置上的第四牙杆使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在屏幕上向下偏移1mm,也可以通过手摇第三牙杆使得反射镜整体在背框上下移,使得反射镜反射到屏幕的画面下移1mm,还可以通过调整投影仪在底框的位置或投影仪投影角度,从而矫正偏移的画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