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9478发布日期:2018-09-07 23:5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背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例如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阴极萤光灯管)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bar)设于液晶显示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出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

LCM显示模组由于具有重量轻,厚度薄,耗电小等优点而作为多种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LCM显示模组一般包括有胶框、收容于该胶框内的液晶与背光组合模组。

现有LCM模组中,当显示面板受压时容易发生碎裂,导致整个显示面板报废。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液晶显示装置受压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板组件,具有底板和位于底板周侧的侧板,

在侧板的内侧具有向中心位置延伸的承托部,该承托部将底板和侧板围成的空间分为上下布置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

侧板位于下部空间的部分设置背光源,该背光源电连接一个电路板,该电路板位于底板上,在电路板上方设置反射膜层,该反射膜层上方为导光板,该导光板和背光源相对布置;并且所述背光源、电路板、反射膜层和导光板都设置在所述下部空间内;

其中,所述承托部上设置弹性层,该弹性层上具有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位于上部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棱镜膜,该棱镜膜位于下部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由侧板向中心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侧板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层的一部分套接所述侧板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是所述侧板的上部在内侧向下弯折形成,且为L型。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向下凹陷形成一个收容腔,所述电路板被收容在该收容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组件,具有底板和位于底板周侧的侧板,

在侧板的内侧具有向中心位置延伸的承托部,该承托部将底板和侧板围成的空间分为上下布置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侧板位于下部空间的部分设置背光源,该背光源电连接一个电路板,该电路板位于底板上,在电路板上方设置反射膜层,该反射膜层上方为导光板,该导光板和背光源相对布置;在所述承托部上设置弹性层,该弹性层上具有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位于上部空间内。通过该技术,弹性层能够缓冲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所受的压力,降低液晶显示面板受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承托部与侧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组件100,具有底板110和位于底板110周侧的侧板120,在侧板120的内侧具有向中心位置延伸的承托部170,该承托部170将底板110和侧板120围成的空间分为上下布置的上部空间111和下部空间112;侧板120位于下部空间112的部分设置背光源130,该背光源130电连接一个电路板140,该电路板140位于底板110上,在电路板140上方设置反射膜层150,该反射膜层150上方为导光板160,该导光板160和背光源130相对布置;并且所述背光源130、电路板140、反射膜层150和导光板160都设置在所述下部空间112内;在所述承托部170上设置弹性层180,该弹性层180上具有液晶显示面板200,该液晶显示面板200位于上部空间111内。

由于承托部170处具有弹性层180,装配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与该弹性层180紧密贴合。当该液晶显示面板200受力的时候,弹性层180能够产生弹性形变,起到缓冲作用,减小压力对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作用,降低损坏的风险。其中反射膜层150用于将背光源130产生的光线发射到导光板160,提高光的利用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60上设置有棱镜膜190,该棱镜膜190位于下部空间112内,通过该棱镜膜190能够用于对光线进行散射,提高背光源130所发出的光线的均匀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170由侧板120向中心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侧板120为一体结构。该承托部170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装配后能够更好吸收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层180的一部分套接所述侧板120的上端以实现该弹性层180的固定。当然,该弹性层180也可以通过胶水黏贴固定。该弹性层180可以采用橡胶制成。

在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中,承托部170是所述侧板120的上部在内侧向下弯折形成,且为L型。通过弯折成型,U型弯折部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进一步促进承托部170具有良好的弹性,当液晶显示面板200受压的时候,该承托部170也能吸收一定的压力,以保证液晶显示面板200不发生损坏。具体参见图2。

具体的,为了将电路板140收容起来,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0向下凹陷形成一个收容腔1101,所述电路板140被收容在该收容腔1101内。

总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液晶显示面板200受压时的压力进行缓冲,以避免该液晶显示面板200发生损坏。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