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7527发布日期:2019-03-02 03:1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学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含至少一胶体的光学组件。



背景技术:

投影机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产生画面的显示装置。投影机的成像原理是将光源模块所产生的照明光束藉由光阀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将影像光束通过镜头投射到荧幕或墙面上以形成影像。投影机中的镜片一般藉由螺锁的方式而与扩散片相互固定,然而点胶的固定方式使其重工/重新制作不易,且螺锁的固定方式较为费工费时。此外,扩散片亦可藉由额外设置的夹持结构被固定,然此种将镜片与扩散片分开配置的方式较为占据投影机内部配置空间,且镜片与扩散片的相对位置会因制造与组装公差而不符预期,导致投影效果受到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组件,可节省配置空间且便于组装及重工。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及至少一胶体。第一光学元件位于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光学元件,位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第二光学元件叠设于第一光学元件上。至少一胶体,胶体胶合于第一光学元件的周缘与第二光学元件之间或第二光学元件的周缘与第一光学元件之间。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光学组件藉由胶体胶合于第一光学元件的周缘与第二光学元件之间或第二光学元件的周缘与第一光学元件之间。藉此能稳固地固定光学元件,使其易于组装及重工。此外,不需将复数光学元件分开配置,从而可节省配置空间。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光学组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第一光学元件及第二光学元件的前视图。

图7是图1的第一光学元件及第二光学元件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装置

110:夹持件

110a:开槽

110a1:结构强化肋

112:第一止挡部

114:第二止挡部

116:弹性部

118:第三止挡部

118a:点胶开口

120a:第一光学元件

120b:第二光学元件

A1:第一轴向

A2:第二轴向

A3:第三轴向

G1、G2: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光学组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包括两夹持件110、一第一光学元件120a及一第二光学元件 120b。第一光学元件120a例如是投影机中的镜片,第二光学元件120b 例如是投影机的扩散片。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位于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光束例如是来自投影机的光源的照明光束。第二光学元件120b叠设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

两夹持件110分别配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 的相对两端。各夹持件110包括一第一止挡部112、两第二止挡部114、两弹性部116及一第三止挡部118。各第一止挡部112沿一第一轴向 A1止挡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移动,各夹持件 110的两第二止挡部114分别连接于第一止挡部112的相对两端,各第二止挡部114沿一第二轴向A2止挡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移动,各第三止挡部118沿一第三轴向A3止挡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移动。各夹持件110的两弹性部116连接于第一止挡部112 且分别对应于第一止挡部112的相对两端,各夹持件110藉由各弹性部116的弹性力而将第一光学元件120a及第二光学元件120b夹持于第三止挡部118与弹性部116之间。其中,两夹持件110的材料例如为金属或塑胶材质。

如上所述,光学组件100藉由夹持件110的弹性部116的弹性力来夹持第一光学元件120a及第二光学元件120b,使得第一光学元件 120a及第二光学元件120b部分连接在一起。此外,夹持件110的第一止挡部112及第二止挡部114分别沿不同方向止挡第一光学元件 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藉此,能稳固地固定第一光学元件120a 及第二光学元件120b,使其易于组装及重工。此外,夹持件110可夹持一个以上的光学元件,而不需将复数个光学元件个别分开配置,从而可节省配置空间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例如平行于第三轴向A3,且第一轴向A1、第二轴向A2及第三轴向A3 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向A1、第二轴向A2及第三轴向 A3可不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的各夹持件110具有一开槽110a,部分第一光学元件 120a从开槽110a突伸出且被限位于开槽110a内,以更稳固地对第一光学元件120a进行固定。此外,各夹持件110在开槽110a的周缘具有多个结构强化肋110a1,使各夹持件11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两夹持件110设计为对称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几何中心及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几何中心,以将第一光学元件120a 的几何中心限位为对位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几何中心。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各弹性部116例如是沿倾斜于第一轴向 A1的方向从第一止挡部112往第二光学元件120b延伸,而能够沿第三轴向A3提供弹性夹持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弹性部116可为其他设计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各夹持件110的第三止挡部118具有两点胶开口118a。除了藉由各弹性部116(绘示于图1)的弹性力来固定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更可在各点胶开口118a 对夹持件110及第一光学元件120a进行点胶,以更稳固地固定第一光学元件120a。此外,更可在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 之间进行点胶,使胶体胶合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周缘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之间或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周缘与第一光学元件120a之间,以下藉由说明与附图对此加以说明。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与图1的光学组件相似,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只需要单一夹持件110。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包括单一夹持件110,单一夹持件110配置于第一光学元件的一端部 120a。夹持件110包括一第一止挡部112、两第二止挡部114、两弹性部116及一第三止挡部118。而第一光学元件120a及第二光学元件 120b的固定可利用单一夹持件110,以及在相对于夹持件110的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另一端部,用胶体(glue)将部分的第一光学元件120a 及部分的第二光学元件120b黏接而固定。使得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几何中心对位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几何中心。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与图1的光学组件相似,差异在于弹性部116 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的两弹性部116分别连接两夹持件 110,各弹性部116形成片状结构,各夹持件110藉由各弹性部116的弹性力而将第一光学元件120a及第二光学元件120b夹持于第三止挡部118与弹性部116之间。如上所述,光学组件100藉由夹持件110 的弹性部116的弹性力来夹持第一光学元件120a及第二光学元件 120b,使得第一光学元件120a及第二光学元件120b连接在一起。此外,各弹性部116例如平贴于所要固定的光学元件,本实施例中,各弹性部116例如平贴于第二光学元件120b,在其他实施例中,去除第二光学元件120b,各弹性部116例如平贴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与图1的光学组件相似,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用于夹持单一光学元件。

本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0包括两夹持件110、一第一光学元件 120a。第一光学元件120a例如是投影机中的镜片。第一光学元件120a 位于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光束例如是来自投影机的光源的照明光束。两夹持件110分别配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相对两端。各夹持件110包括一第一止挡部112、两第二止挡部114、两弹性部116及一第三止挡部118。各第一止挡部112沿一第一轴向A1止挡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移动,各夹持件110的两第二止挡部114分别连接于第一止挡部112的相对两端,各第二止挡部114沿一第二轴向A2止挡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移动,各第三止挡部118沿一第三轴向A3止挡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移动。各夹持件110的两弹性部116连接于第一止挡部112且分别对应于第一止挡部112的相对两端,各夹持件110藉由各弹性部116的弹性力而将第一光学元件120a夹持于第三止挡部 118与弹性部116之间。

如上所述,光学组件100藉由夹持件110的弹性部116的弹性力来夹持第一光学元件120a。此外,夹持件110的第一止挡部112及第二止挡部114分别沿不同方向止挡第一光学元件120a。藉此,能稳固地固定第一光学元件120a,使其易于组装及重工。因此,不需将复数个光学元件个别分开配置,从而可节省配置空间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例如平行于第三轴向A3,且第一轴向A1、第二轴向A2及第三轴向A3 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向A1、第二轴向A2及第三轴向 A3可不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的各夹持件110具有一开槽110a,部分第一光学元件 120a从开槽110a突伸出且被限位于开槽110a内,以更稳固地对第一光学元件120a进行固定。此外,各夹持件110在开槽110a的周缘具有多个结构强化肋110a1,使各夹持件11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避免夹持件110由于应力而扭曲变形。在本实施例中,两夹持件110设计为对称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几何中心,以将第一光学元件120a 的几何中心限位为对位于照明光束的光轴中心,其中该光轴中心即为光束传递路径的主光轴中心。

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各弹性部116例如是沿倾斜于第一轴向 A1的方向从第一止挡部112往第一光学元件120a延伸,而能够沿第三轴向A3提供弹性夹持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弹性部116可为其他设计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参考图3与图5,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光学组件100可以使用单一夹持件110仅夹持第一光学元件120a,其中单一夹持件110配置于第一光学元件的一端部120a。

图6是图1的第一光学元件及第二光学元件的前视图。图7是图1的第一光学元件及第二光学元件的后视图。可在图6所示的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交界区域R1进行点胶,且可在图 7所示的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交界区域R2进行点胶,使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藉由胶合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周缘与第一光学元件120a之间的胶体G1及胶合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周缘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之间的胶体G2而稳固地相结合。由于将胶体G1、胶体G2点胶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交界区域R1、R2会有部分胶体G1突出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周缘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周缘,因此具有止挡的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至少两个交界区域R1进行点胶,且可在第一光学元件120a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至少两个交界区域R2进行点胶,使第一光学元件120a 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藉由胶合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周缘与第一光学元件120a之间的胶体G1及胶合于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周缘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之间的胶体G2而稳固地相结合同时具有止挡的作用。举例而言,可任意挑选至少两个交界区域R2进行点胶,即可让第一光学元件120与第二光学元件120b之间获得稳固的结合与止挡的作用。藉由此光学组件110,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几何中心限位为对位于光束的光轴中心。第一光学元件120a的几何中心对称于第二光学元件120b的几何中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光学组件藉由夹持件的弹性部的弹性力来夹持光学元件,且夹持件的止挡部沿多个方向止挡光学元件。藉此能稳固地固定光学元件,使其易于组装及重工。此外,夹持件可夹持一个以上的光学元件,而不需将复数光学元件分开配置,从而可节省配置空间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